侧脑室脑膜瘤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影像学特征
CT平扫: 扩大的脑室内见团块样高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点钙化;病灶 形态欠规则,分叶状,周边可见结节样改变,颗粒感较明显;增强扫 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清楚;周围脑实质未见水肿效应(只有肿瘤 较大压迫脑室壁时才导致脑组织水肿效应)。
肿瘤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因肿瘤常有囊变、钙化,少数可合 并出血,使信号不均匀,囊变区 T1WI 呈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钙 化灶在 T1WI、T2WI 上一般都呈低信号 。
瘤周水肿效应轻。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CNC影像学特征
常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粘连,累及孟氏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较大的肿瘤常侵犯侧脑室顶壁、侧壁。 肿瘤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脑室肿瘤-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脉络丛乳头状瘤属良性肿瘤,起源于脉络上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 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0.7%,占胶质瘤的2%。占儿童颅内肿 瘤的1.8%~3% 约45%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在1岁内发病 74% 在10岁以内发病。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
病例 较少 未有 明显 差异 。
形均质 高密度或稍 高密度影 ,2 向同侧枕 角延 例 伸 ,1 主要位 于颞 角 ,另有 2 累及侧脑 室体 例 例
部 ;1 见 点状 钙化 ,同侧 脑 室颞 角 和枕 角不 同程 例 度 的扩 大 ;4例肿 瘤 周 围脑组 织 有 低 密 度 水 肿 带 , C T增 强 扫描 后 中度 强化 ,2例病 灶 中心 强 化 不均 。 MR 表 现 为 ,T WI 病 变 侧 侧 脑 室 受 压 与 移 位 , I 1 呈
月 21 00年 1 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侧脑室脑 1 膜瘤患者 1 例 ,现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法 1一般 资 料 :本 组 1 例 ,男 5 . 1 例 ,女 6 。年龄 1 ~ 2 ,平均 4 .岁。病程 例 3 6岁 1 2 7 个月 6 年。病灶位 置 :左侧脑室 7例 ,右侧脑 室 4 ,其 中位 于侧脑 室三角区 8例 ,三角区累 例 及枕角 2 ,颞角 1 ,体部 2 例 例 例。 2 .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不 同程度 的阵发性 头 痛 ,以胀 痛 为 主 ,部 位 不 定 ,以 双额 或颞 侧 多 见 ,部分 头痛 与体位有关 ;恶心呕吐 5例 ;视物
对 肿瘤的逐渐生长有代偿作用 ,局部症状 出现较
少 ,早 期 缺乏 定 位 体 征 ,一 般 病 程 较 长 。肿 瘤 生
长较大时将产 生 占位效应 或影 响脑脊液循环 引起 高颅压症状 和周 围脑组织受压症状 ,表现为进行 性 加重的头痛和视乳头水肿 ,由于肿瘤在脑室 内 有一定活动度 ,因而可产生活瓣 作用 ,尤其是位
脑室脑膜瘤来源于异位至脉络丛 、脉络组织及侧 脑 室壁 的蛛 网膜 细胞 Ⅲ ,属 少见 的脑 膜瘤 ,由于 三 角区的脉络丛丰富 ,所以 7 %~ 0 0 8%的侧脑室脑膜 瘤位于三角区 ,也可以向颞角 、枕角和体部延伸 , 其 供血 主 要来 自脉 络膜 前 动脉 和 或脉 络 膜后 动 脉 , 成人较儿童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左侧多于右侧。 有 学 者 认 为 侧 脑 室 脑 膜 瘤 发病 以 女性 多见 ,儿 童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 表现。
结果:15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33岁,其中女性14例(14/15),男性1例(1/15)。
肿瘤以侧脑室三角区多见,本组14例(14/15),侧脑室体部1例(1/15)。
例病理均为WHOⅠ级,其中纤维型12例(12/15),纤维上皮型1例(1/15),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1/15),过渡型1例(1/15)。
结论: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发病部位、年龄、性别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磁共振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85-02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仅次于胶质瘤而居第二位,为颅内最常见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其中侧脑室脑膜瘤较少见,但却是成人最常见的脑室内肿瘤[1]。
笔者收集了15例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整理了2009年至2012年进行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例,女14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33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高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而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MRI资料。
1.2 检查方法采用1.5T或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均行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包括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增强扫描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注射流率3ml/s,经肘静脉注射。
9例行DWI,采用SE-EPI序列,加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行横轴面成像,扫描参数为:TR7000ms,TE80ms,b值取0s/mm和1000s/mm,矩阵128×128。
脑膜瘤ppt课件
精选ppt
12
(2)术前准备
影像学资料,除了一般的CT扫描,对颅底脑膜瘤做 MRI +C扫描,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估 计术后可能发生的神经功能损害。
血供丰富的脑膜瘤,DSA是必不可少的,或 MRA/MRV,了解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可栓塞 供血动脉,减少术中出血。确定能否结扎或切除主 要静脉窦。
4
许多病人仅有轻微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发现。 肿瘤因部位不同,可以有视力、视野、嗅觉、言语、 听觉、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等不同的表 现。
凸面脑膜瘤常以癫痫和进行偏瘫为首发表现。额部 或顶部脑膜瘤可多见局限性癫痫,临近颅骨脑膜瘤 常可造成颅骨受压变薄,或者骨质破坏。而颅底脑 膜瘤典型表现为颅神经功能障碍。
精选ppt
10
Simpson分级 I级切除:肿瘤全切,受累硬脑膜、颅骨切除。 II级切除:肿瘤全切,受累硬脑膜电灼处理。 III级切除:肿瘤近全切,受累硬脑膜、颅骨未处理。 IV级切除:部分切除。 V级切除:活检。
精选ppt
11
(1)手术适应症 局限性生长的肿瘤,病人情况允许手术者; 复发肿瘤,病人情况允许手术; 有神经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加重者; 合并颅高压者; 合并脑积水者; 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相关检查】
1.影像学检查
精选ppt
5
(1)头颅X线平片:①肿瘤区颅骨增生变厚,或骨质破坏;
②颅骨的血管压迹增多,脑膜动脉沟迂曲增宽。
(2)脑血管造影:在CT应用之前,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膜瘤 的传统重要手段。随着今年DSA和超选择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 对证实肿瘤的血管结构、肿瘤富裕血管的程度、主要血管的移 位、及肿瘤与静脉窦的关系、静脉窦的开放程度(决定术中是 否可以结扎)提供必不可少的详细资料。同时也术前栓塞供血 动脉,减少术中出血。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脑膜 瘤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1)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症 状。
(2)脑脊液白细胞>10×106 /L ,外周血白细胞 >10×109/L。
(3)脑脊液中糖定量<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 (4)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满
脑膜瘤的定义
“脑膜瘤”这个概念是由Harvey Cushing于1922年提 出,用于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的良性肿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 占脑肿瘤的10%-15%,是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胶质瘤。
儿童低于0.3/10万,成人为8.4 /10万。
脑膜瘤好发于女性,男与女之比为1:2。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是综合治疗。
即先手术切除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肿瘤则应 用介入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控制。
谢谢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2~27·59%。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以手术后3~7d为最 多。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常与 颅内原发疾病一起加重患者病情,治疗困难,死亡率 高。
是否脑室外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短?
有脑室外引流管留置,且留置时间>2周者颅内感染 几率明显提高。
降低感染率手段 引流的时间:1周内,最长≤2周。
引流管引出口:不能在原切口处直接引出,因在头皮下潜
行约1~2cm后在原切口旁引出,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引流瓶放置高度:适当,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增加感染
可能。
引流管冲洗:适时可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引流管, 不冲
洗脑内段。操作要得当。
拔管时关闭引流管阀门,拔除后及时缝合拔管处头皮。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
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点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1例脑室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征象。
11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
结论:临床表现结合mri影像可做出初步诊断并帮助选择合理手术路径。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脑室内脑膜瘤效果满意。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9.45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71-01脑膜瘤(meningioma)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发病部位多见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窦镰旁、蝶骨嵴、颅前窝溴沟等位置,而发生于脑室内的脑膜瘤很少见[1]。
本文收集我院2002~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室内脑膜瘤的患者11例,回顾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42岁;均有颅内压增高和头痛表现;呕吐3例;强迫头位4例;视力障碍2例;精神障碍1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癫痫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侧脑室、三脑室内肿瘤,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
肿瘤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5例,右侧脑室三角区2例,三脑室内2例,位于透明隔区1例,位于四脑室区1例。
肿瘤最大者6.0×5.0×4.8cm,位于侧脑室三角区;最小者约1.5×2..0×2.5cm,位于四脑室。
1.2mri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1.5tphilips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普通及增强扫描;10例t1w见病变脑室受压、变形与移位,可见等或稍低信号的球形、半球形或分叶状肿块影,边界光滑,增强扫描信号明显增高,t2w呈等、稍高信号或混杂信号。
dw及flair为等、低混杂信号改变;1例呈等t1、短t2异常信号影,其内见斑片状短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上呈等信号。
脑膜瘤严重吗?应该如何治疗?
脑膜瘤严重吗?应该如何治疗?许多脑膜瘤患者在被诊断出脑膜瘤后感到恐惧,并认为脑瘤的寿命不会太长。
至于脑膜瘤病是否可以治疗,患者不应该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推测。
不应该过分害怕,而应该积极地与医生合作。
那么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疾病应该如何治疗,现报告如下。
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瘤上皮细胞的肿瘤,因颅内生长缓慢的局部病变。
脑膜瘤是继脑胶质瘤之后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9.2%;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脑肿瘤,通常由脑膜瘤细胞损伤引起。
最常见于颅骨、硬脑膜外层、鼻窦、头皮和眼眶;脑膜瘤发病年龄为40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低。
什么导致的脑膜瘤?1、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分裂非常缓慢。
脑膜瘤的传导因子加快了细胞分裂的速度,这可能是早期细胞异变的原因。
脑膜瘤包括脑膜内皮细胞肿瘤、叶肉内皮非脑膜肿瘤、原代细胞病变。
2、脑膜瘤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是未知的,可能与某些内部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有关。
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和双侧听神经瘤有关。
这些病理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或加速细胞分裂。
3、脑膜瘤有两种类型:球形和扁平型。
通常为球形,表面完整或呈球状,有彩色薄膜。
脐带常与硬膜连接;通常不超过1厘米厚,最常见于颅底。
脑膜瘤血管丰富,主要由颈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供血。
4、性激素及其受体:性激素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靶组织的增加值和类固醇激素的生长可能与肿瘤中的类固醇受体有关;5、化学因素:许多化学物质可以诱发脑肿瘤疾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有甲基胆蒽、二苯并三蒽、苯并芘、硝基哌啶、甲硫氨酸等;6、先天因素:主要由于胚胎发育过程,部分细胞或组织残留在大脑中,这些组织细胞可分化为脑肿瘤。
脑膜瘤严重吗?脑膜瘤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健康状况,而健康状况决定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对于年轻、无症状患者,密切监测后再进行手术或放射治疗,患者会在3到6个月内接受随访。
对于大型或有症状的脑膜瘤,进行放射治疗,具体的治疗计划,如中医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的分级标准主要基于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的外观。
以下是详细的分级标准:
1. 良性脑膜瘤(WHO I级):这是最常见的脑膜瘤类型,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
生存期长、生长缓慢、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多数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2. 非典型脑膜瘤(WHO 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5年复发率达40%。
3. 恶性脑膜瘤(WHO I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3%,生存期最短,5年复发率达80%。
此外,脑膜瘤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其等级和位置。
通常,WHO I级被认为是良性的,而WHO II级和III级被认为是高级别的脑膜瘤。
高级别的脑膜瘤具有局部侵袭性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化疗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复发,现有的靶向药物对其治疗有效率也比较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科学诊疗。
手术分级
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手术分级甲类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业务技术高)1、小脑幕上脑膜瘤切除术,如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小脑幕和颅底部脑膜瘤2、大脑半球内肿瘤切除术,如神经胶质瘤3、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4、跨矢状窦旁大脑镰脑膜瘤切除术5、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如幕上型脑膜瘤6、侧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如侧脑室部位的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长瘤7、小脑幕下肿瘤切除术,如小脑半球和第四脑是肿瘤8、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侧脑室-右心房分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如各型脑积水9、大脑半球内侧面动静脉畸形切除术10、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11、小骨窗脑出血清除术12、后颅凹骨瓣开颅术13、颞浅动-静脉瘘切除术14、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1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乙类手术(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业务技术较高)1、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如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下血肿2、脑挫裂伤清除术3、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4、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5、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中外三分之一6、脑脊液鼻耳漏修补术7、静脉窦损伤修补术8、蛛网膜囊肿切除术9、脑脓肿切除术10、颅骨骨瘤切除术11、微创脑室外血肿引流术12、初发的脑内血肿清除术13、后颅凹减压术14、颅骨骨髓炎清除术丙类手术1、急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2、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引流术3、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如凹陷性骨折严重,骨折片刺入脑内4、颞肌减压术5、去骨瓣减压术6、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7、硬膜外脓肿清除术8、硬膜外脓肿清除术9、开放颅脑损伤清除术10、帽状腱膜下血肿穿刺抽吸术11、头皮缺损皮瓣转移术12、大面积半球脑梗塞单纯去骨瓣减压术丁类手术1、头皮体表肿瘤、异物切除术2、各种外生骨疣切除术3、血肿切开引流术4、头部切口换药术5、各种轻度头皮外伤缝合术6、其它简单的小手术如腰穿术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手术资格分级齐宏光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完成乙类以下的手术及脑外科甲类手术陈立柱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完成乙类以下的手术及部分脑外科甲类手术孙翔宇副主任医师可独立完成乙类以下的手术及部分脑外科甲类手术刘庆银主治医师可独立完成丙类以下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以完成部分乙类手术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经科主任授权,可独立完成大部分丁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及台上带教下,可完成所有丁类手术。
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
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
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
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的分型从组织学特征分为内皮细胞型、纤维型或纤维母细胞型、血管瘤型、化生型与恶性脑膜瘤五类。
内皮细胞型包含砂粒型脑膜瘤,瘤内钙化形成砂样体为特征,X线平片可显示肿瘤钙化影像。
脑膜瘤多属良性,呈球形或结节状,生长于脑实质外,但常常嵌入大脑半球之内。
脑膜瘤多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颅底(见图)。
后者包括蝶骨嵴、嗅沟、鞍结节、桥脑小脑角等部位,生长于脑室内者很少。
脑膜瘤的血运极丰富,因为肿瘤常接受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多来源的供血。
这类肿瘤生长很缓慢,所以有时肿瘤长到很大仍可不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依据肿瘤部位而定。
位于大脑半球者,常引起癫痫、偏瘫及精神障碍。
位于颅底者,常出现相应部位颅神经与脑部受累的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通常出现较晚。
病人可因长期的慢性颅内压增高而致两眼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治疗争取将肿瘤完全切除治愈。
但肿瘤特别大或已累及重要的脑部中枢如丘脑下部、脑干以及将颈动脉、基底动脉,或颅神经包绕在肿瘤之中者,手术有时困难。
手术中应特别注意止血和防止伤及重要的神经与血管。
良好的手术显露对脑膜瘤切除成功十分重要。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脑膜瘤(Meningiomas)很常见,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仅次于胶质瘤。
成年较多,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男性为2:1。
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
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鞍结节、溴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有异位的脑膜瘤,偶见于颅骨板障、额窦、鼻腔头皮下或颈部,系来自异位的蛛网膜组织,并非转移,脑膜瘤有多发性,约占1%~2%,幕上脑膜瘤远多于幕下。
脑膜瘤手术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脑膜瘤是一种在颅脑结构周围形成的肿瘤,它源于颅内外膜。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膜瘤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解释和概述脑膜瘤手术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手术,并同时提供有关手术前、中、后的相关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完整地介绍脑膜瘤手术标准。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内容的总览和大纲。
然后,在"2.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说明什么是脑膜瘤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手术。
接下来,在"3. 脑膜瘤手术标准概述"部分中,我们将从技术和步骤以及风险和并发症预防方面概述整个手术过程。
最后,在"4. 结论"部分中,我们将对脑膜瘤手术标准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提出总结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脑膜瘤手术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该手术的重要性、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脑膜瘤手术,并为其治疗或照护提供参考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高人们对脑膜瘤手术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2.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是一种在大脑或脊髓附近形成的肿瘤,它起源于脑膜,即覆盖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
这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以逐渐增大并对周围的神经结构产生压迫。
2.2 脑膜瘤手术的重要性脑膜瘤手术是治疗该肿瘤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或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恢复周围神经组织的功能。
除了通过切除肿瘤来缓解压力以外,手术还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否为恶性,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3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患者必须接受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并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
这些评估可以包括:- 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神经组织的受累情况。
侧脑室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侧脑室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侧脑室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侧脑室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侧脑室肿瘤如何诊断鉴别,侧脑室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侧脑室肿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头颅平片、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EEG、颅脑CT检查、颅脑超声检查*一、检查1、脑脊液检查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蛋白含量也升高,并以脑室内者为最高,腰穿获得者蛋白含量则较低。
肿瘤侧侧脑室内脑脊液的蛋白含量高于对侧侧脑室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
脑脊液细胞数稍增高,有时可查到瘤细胞。
2、颅骨X 线平片颅骨平片为侧脑室肿瘤时一种简单的检查方法,其X线征象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颅内压增高征象:颅骨内板指压迹增多;鞍区骨质变化,呈现后床突骨质吸收甚至消失,鞍背变短,严重者鞍背也消失;颅内压增高时间较长,颅骨发生骨质吸收萎缩变薄;②肿瘤钙化:肿瘤钙化也称为颅内病理性钙化。
侧脑室内肿瘤钙化并不少见,多见于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
室管膜瘤的钙化多表现为侧脑室内散在的点状聚集而构成的多发性球形钙化。
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侧脑室三区,其钙化特点为单侧侧脑室内三角区部位出现钙化,双侧侧脑室三角区部位发生钙化但大于正常脉络丛的钙化斑。
脑膜瘤的钙化多呈点状、片状、针状或放射状。
3、脑血管造影侧脑室肿瘤在脑血管造影时主要显示脑积水的血管征象,表现为大脑前动脉变直或向对侧移位,侧裂动脉可有轻度的向外移位或仅表现有外移的趋势。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及其分支向上呈弧形移位,胼周动脉上移,膝部变圆,其上行段牵直。
脉络膜前动脉变直或向下移位,或可见有扩大的脉络膜前动脉引向肿瘤区。
有时可显示出脑室内的异常血管团。
4、脑室造影脑室造影是侧脑室肿瘤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并作出定位甚至定性诊断。
由于侧脑室肿瘤易于阻塞室间孔,造影时可见脑室扩大并以肿瘤侧为明显,脑室内可见充盈缺损及肿瘤影。
侧脑室三角区较大的肿瘤气脑造影可见气体包绕的肿块,有时可见侧脑室向对侧移位。
脑膜瘤治疗,这两种方法见奇效!
脑膜瘤治疗,这两种方法见奇效!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一般药物很难将其治愈,要想得到彻底治疗手术和放射是最好的办法,能将肿瘤细胞杀死,让患者重获新生。
★一、脑膜瘤手术治疗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
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
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
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作减压性手术,以延长生命。
恶性者可辅以放疗。
原发于眼眶脑膜瘤进展缓慢,甚至静止相当长时间,当肿瘤限于视神经鞘,且保留较佳视力时,无需任何治疗。
为了保存视力,也有学者提倡视神经鞘减压术。
由于原发于眶内视神经鞘脑膜瘤最终将完全破坏视力,并向颅内蔓延,可能引起死亡。
观察和减压似均为不妥,早期发现和早期彻底切除,是较为妥善的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不易完全切除,或对手术有顾虑,以及视力较好的病例,可采用射波刀治疗。
★二、脑膜瘤放射治疗射波刀技术是一种用于全身性肿瘤的放射手术治疗的专用设备,在智能影像的引导下,利用机器人手臂将多束高能射线精确、无创的消灭肿瘤,从而使多条射线聚焦在病变区造成高剂量的照射,并且对周围的正常组织保护不受到损害,通过1-5次的治疗,可以达到捣毁身体任何部位肿瘤的效果。
射波刀的系统核心是交互式的机器人技术,这一体化的系统在治疗前及治疗中患者的位置及肿瘤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从而自动的进行低于毫米的精确度从而对肿瘤进行X射线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唐勇;樊友武;王汉东;孙康健;潘云曦;李杰;胡志刚;周梦良;茅磊【摘要】Objective Meningiomas in the trig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are characterized by deep location and low inci-dence. A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its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access,techniques,and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surgery for lateral ventricular trigone meningiomas (LVTM).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about 36 cases of LVTM treated by micro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5. The operation involved lumbar cistern tube drainage, intraoperative drainag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a unilateral parieto-occipital U-shaped cut, approach through the interparietal fissure,a sagittal incision about 3 cm long at the interparietal fissure for exposure and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e followed up the patients for a mean of 17 months postoperatively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Results Simpson grade I removal of the tumors was achieved in all the 36 cas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homonymous hemianopia in 4 cas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in 3,secondary epilepsy in 2,subcutaneous hydrops in 2,and intratumoral hemorrhage in 1 (which necessitated a second operation). Extended temporal horn of the right lateral ventricle occurred at 32 months after surgery,which was treated by fistulation. Homonymous hemianopia was improved in 2 of the 4 ca-s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capable of daily life activities and none experienced recurrence. Conclusion Sufficient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tumor characteristics,rational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and expert operation techniques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meningiomas in the trig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目的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位置深,发病率低,相关的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顶枕部马蹄形皮瓣切口,经顶间沟皮质入路,于顶间沟处做3 cm左右的矢状皮质切口,逐渐向深层分离,显露肿瘤后先行瘤内分块切除,最终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7个月,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 Simpson I 级).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同向偏盲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均良性转归,未出现感染死亡;继发性癫痫2例;头皮下积液2例;瘤腔内出血1例,给予行二次手术,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患者术后32个月出现右侧侧脑室孤立性颞角扩大,给予行右侧侧脑室颞角造瘘术.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可生活自理,同向偏盲4例中改善2例;2例癫痫患者经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未再次发作;1例偏瘫患者经后续康复治疗,肌力恢复至IV级.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术前充分评估肿瘤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掌握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8(031)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顶枕入路;视辐射;同向偏盲【作者】唐勇;樊友武;王汉东;孙康健;潘云曦;李杰;胡志刚;周梦良;茅磊【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0 引言侧脑室脑膜瘤起源于侧脑室内脉络丛组织内的蛛网膜颗粒内帽状上皮细胞,由于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组织比较丰富,所以侧脑室脑膜瘤好发于三角区。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发表时间:2014-04-25T16:05:12.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作者: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导读]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近五年来行手术切除的三角区脑膜瘤44例,总结如下。
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014040)【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
方法:收集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选择、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类型。
结果:44例患者采用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37例留置外引流的1例在拔管后因颅高压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
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1例WHOII级及1例III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
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关系。
随访2个月-6年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
结论:选择合理手术入路,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切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改善预后尤其关键。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手术入路【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62-01 脑膜瘤源于蛛网膜盖细胞,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发病率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第二位,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24%~30%,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近五年来行手术切除的三角区脑膜瘤44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为三角区脑膜瘤44例。
男12例,女32例,男:女为1:2.7;年龄14~74岁,平均44.2岁;病程7d-7年,平均12.4个月;术前表现包括:头痛23例,头晕12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模糊2例,偏盲4例,复视1例,肢体力弱3例,肢体麻木1例,失语2例,癫痫发作1例,记忆力下降2例,6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室管膜瘤-影像征象
沿脑室塑形生长: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沿正 中孔或侧孔蔓延到延髓背侧面和桥小脑区, 侧脑室室管膜瘤沿脑室通路突入邻近脑室 生长。 肿瘤多位于体部或三角区,侧脑室前、后 角较少见,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半数以 上有散在斑点状钙化及囊变,与侧脑室室 壁之间有广基底相连或跨壁生长。 增强: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7
影像征象
•周围脑实质可见轻-中度水肿。 •瘤周水肿是由于瘤体体积较大时对脑 室周围机械性压迫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及 压力查致使水渗透出至脑实质所致;也 有认为是肿瘤合并局部脑室压力升高致 室管膜水肿或脑脊液通过破裂的室管膜 向白质逆流所致。
8
影像征象
特点:文献报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 瘤增强扫描与脉络丛关系密切,这 是重要特征之一,类似于脑膜尾征, 称之为“脉络丛尾征”。
5
影像征象
•CT平扫表现为侧脑室圆形或类圆形的等或略 高密度肿块,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缘较清, 约50%出现钙化,可见囊变,罕见出血; •MR:T1WI肿瘤多数为等信号, 少数为稍低信号, T2WI及FLAIR多为等、稍高信号,DWI肿瘤多为等、 高信号, 少数为低信号。
6
影像征象
•增强扫描呈中等强化或明显强化,可强化不均。 •肿瘤常引起侧脑室颞角扩大和局部脉络丛钙化 移位。
12
鉴别诊断-脉络丛乳头状瘤
起源于脉络丛上皮组织,可刺激脉络丛分泌 脑脊液,产生交通性脑积水,WHO: I级 儿童(<5岁,85%),(成人多发生于第四脑室) 临床表现多为头围增大、颅缝增宽、头痛呕 吐等颅压升高体征及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13
脉络丛乳头状瘤-影像征象
17
室管膜瘤
塑形生长
18
总结
脑膜瘤 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年龄
部位 形态 强化方式
中年女性
侧脑室三角区 圆形、类圆形 中等或明显
30-40岁
侧脑室体部、三 角区 塑形生长 中度
儿童
侧脑室三角区、 体部 乳头状、分叶状 明显
19
谢谢!
20
侧脑室脑膜瘤
1
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占颅内 肿瘤的15%,脑室脑膜瘤在脑膜瘤中比例较 低, 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5%~5%。其中以 侧脑室脑膜瘤最为常见, 多位于侧脑室三 角区附近。
2
发病与临床特点
•成人侧脑室内最常见肿瘤; •30岁以上,高峰年龄30-60岁,女性好发。 •脑室脑膜瘤一般生长缓慢, 病程较长, 肿瘤增大引起间接压迫及脑积水颅高压时,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最常见的临床 症状。
侧脑室三角区、体部。 等或稍高密度,圆形或类圆形,边缘 常为颗粒状、乳头状、分叶状,可有 钙化(25%),小囊变,周围脑脊液很 多,肿瘤可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可 沿脑脊液循环播种转移。 增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14
脉络丛乳头状瘤
15
鉴别诊断-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余部 分的肿瘤,可发生于脑室内及脑室外, WHO II级 58% 源自第四脑室(儿童),42%源自侧 脑室和第三脑室(成人)。 两个发病高峰:1-6岁,30-40岁。 可因肿瘤细胞脱离或手术种植而发生转移。
3
起源与病理
一般认为起源于脉络膜或脉络丛基质的蛛 网膜帽状细胞,好发于脑室内脉络丛丰富 的区域, 侧脑室最常见 (77.8%) , 三脑室 少见(15.6%) , 四脑室罕见 (6.6%) , 侧 脑室脑膜瘤主要发生在侧脑室三角区, 左 侧稍多于右侧。
4
起源与病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脑膜瘤的病理分级 •WHO Ⅰ级:脑膜皮型 、纤维型、过渡型、 沙粒型、血管瘤样型、微囊型、分泌型、富 含淋巴浆细胞型、化生型 •WHO Ⅱ级 :非典型、透明细胞型、脊索样 型 •WHO Ⅲ级:横纹肌样型、乳头状型、间变型 侧脑室脑膜瘤多为良性肿瘤, 文献报告以纤 维型多见, 恶性脑膜瘤非常少见
9
病例
女性,54岁,间断性头痛头晕2周,伴渐进性左侧肢体无力1周
CT
10
T1WI
病例
T2WI
增强
DWI
脑 膜 瘤(Ⅰ级)
11
鉴别诊断
侧脑室前角区: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 室管膜下瘤
侧 脑 室 肿 瘤
侧脑室体部区: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 侧脑室后角区: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