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合集下载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
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它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确保你的锻炼计划适合你的身体需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自我检查步骤:
1.身体健康检查:在开始新的锻炼计划之前,建议进行全面的身
体健康检查。

这可以包括血压、心率、体重、体脂比等基础指标,也可能包括更详细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

2.锻炼强度和进展的自我观察:注意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的感觉。

如果你感到过度疲劳或者疼痛,可能是锻炼强度过大的信号。

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有进步的迹象,比如更持久的力量或者更好的心肺功能。

3.睡眠和饮食:健康的饮食和足够的睡眠对体育锻炼的效果有很
大影响。

注意你的饮食习惯和睡眠质量,如果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的营养师或睡眠专家的建议。

4.情绪和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如果你在
锻炼后感到情绪低落或者焦虑,可能需要调整你的锻炼计划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5.倾听身体的反馈:身体是你最好的指南。

如果你感到关节疼
痛、肌肉拉伤或者其他不适,可能是身体在告诉你需要休息或者调整锻炼方式。

6.定期自我评估:定期回顾你的健康和锻炼进度,评估你的目标
是否达成,以及是否需要对你的锻炼计划进行修改。

最后,记住,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需要不同的锻炼方式。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担忧,最好寻求专业的医疗或健身建议。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1)

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1)

第一节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二、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三、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效果。

二、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教学难点: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及运动负荷调整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自我监测方法及运动负荷调整策略。

2. 示范法: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体育运动负荷的分类,自我监测方法(心率监测法、呼吸频率监测法、肌肉疲劳程度监测法)。

3. 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心率监测法的操作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自我监测方法,学会调整运动负荷。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应用,分享实践经验。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育运动负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自我监测体育运动负荷的方法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运动负荷调整策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2. 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将本次课程内容与实际运动训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体育运动负荷自我监测方法,如运动后心率恢复时间、血乳酸浓度监测等。

2. 讲解运动营养、运动恢复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训练。

3. 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九、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预告: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中人体从应力、强度、时间以及其他因素获得的负荷程度。

运动负荷是一个主要影响神经机能遗传性和素质性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运动负荷测评是指通过测量学生体能素质的等级、计算运动负荷量、评定能力变化,从而确定调节运动负荷的相关措施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测评学生的运动负荷,需要合理的测量手段,并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负荷程度。

对于儿童学生,可以采用分类法或任务法来测量其运动负荷程度。

其中,分类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将学生分为差、中、好,尽量保证强度较高的学生和强度较低的学生组分比例相当。

任务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给学生分配具体的运动任务,依照不同任务而调整强度;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采用各种技术和表现手段。

除了运动负荷评估之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定制出特定的训练计划,以实现更协调、更有条理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调节训练强度,并且完善体育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和个人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动负荷测评和调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从而培养出一支有可持续竞技能力的学生队伍。

在此,我们强烈建议学校和教师采用运动负荷评估及其相关调整措施,正确和有条理地对待学生运动负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体育课获得健康及前景。

运动负荷分析范文

运动负荷分析范文

运动负荷分析范文运动负荷分析是运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运动负荷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负荷的合理性以及训练效果的评估,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析一个跳高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情况,以便更好地展示运动负荷分析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首先,对于跳高运动员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训练负荷主要包括运动强度、训练频率和运动时间。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我们能够判断他们的训练是否过于激烈或过于轻松,进而调整训练计划。

运动强度的评估可以通过测量跳高运动员的心率、速度和力量等指标来完成。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得出运动员的运动强度水平,进而进行训练负荷的评估。

其次,训练频率是指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次数。

合理的训练频率能够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但过高或者过低的训练频率都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监测运动员的训练频率,我们能够评估他们的训练计划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过度训练的情况。

在对跳高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计算他们每周的训练次数,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最后,运动时间是指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时长。

合理的运动时间能够保证运动员获得足够的训练刺激,但过长的运动时间可能导致过度训练和身体疲劳。

通过监测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时间,我们能够掌握他们的训练情况,并判断训练时间的合理性。

运动时间的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每次训练的时长和每周训练的总时长来完成。

综上所述,运动负荷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运动强度、训练频率和运动时间等多个方面。

通过监测和评估运动负荷,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训练状态,调整训练计划,并提高训练效果。

在跳高项目中,运动负荷分析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平常怎样测定运动负荷

平常怎样测定运动负荷

龙源期刊网 平常怎样测定运动负荷?作者:李久兰来源:《体育师友》2010年第03期平常体育教学,上课只有教师一个人,怎样测定运动负荷呢?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运动负荷的大小,是评定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要做到运动负荷适宜,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掌握、分析大量的运动负荷的数据。

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反复多次测定课的运动负荷。

下面简要谈谈在平常教学中测定运动负荷的方法。

一、首先要教会学生测定脉搏的方法,就是用手指按手腕掌侧外上方,小臂桡骨远端的桡动脉。

如果部位按得准确,就会感觉到桡动脉有规律的跳动。

这就是脉搏,也就是心率。

通过心率来测定运动负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

二、在集体活动时,如开始、准备部分的走步、跑步,准备活动或成套的武术练习等,教师可以采用统一计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测定自己的运动负荷。

具体方法是,学生在做某项活动的前后,由教师看表发令:“预备!开始——(10秒钟)停!”学生听到“预备”时,迅速用手指按桡动脉,“开始”到“停”的10秒时间里,就准确地计算运动心率,然后向教师报告各自的运动心率。

教师把多数学生的运动心率和最高最低的运动心率记录下来。

这样,教师可以在一次测定中,了解全班学生的运动心率,有利于全面了解同一活动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影响。

在初学测定时,由于方法不熟悉,往往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

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测定的时机,控制测定的人数,以防过多影响课的教学。

随着学生对测定方法的熟练和测定工作的改进,占用教学时间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三、在分组活动时,如分组练习双杠或跳高、跳远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练习的间隙,有计划有选择地测定一两个具有中等体质、体能水平和体质比较好的学生的运动心率。

也可以安排见习生或体育小组长按照教师的计划和要求,测定这些同学的运动心率,并把测得的数据准确地记录下来。

运动负荷,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量。

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1. 最大摄氧量测定法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在运动中有效利用氧气的最大能力,它是评价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最大摄氧量测定法是通过使用特定仪器测量参与者在跑步、步行或自行车上运动时呼吸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来计算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这项测试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通过多个阶段的运动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达到测量最大摄氧量的目的。

2. 心率变异性测定法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之间的间隔变化,它是一种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指标。

运用HRV测定法,可以确保运动负荷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最优化的训练效果。

一般情况下,通过监测器测定参与者的心跳,然后通过软件计算出心率变异性。

3. 乳酸阈值测定法乳酸阈值是维持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稳定的最大运动强度,它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参与者运动时的血乳酸浓度,在阈值上或以下的运动状态下监测,可确定乳酸阈值。

4. 最大心率测定法最大心率测定法是通过运动测试减少心跳数目的方法,从而评估参与者的最大心率。

在测试过程中,参与者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直到达到最大心率为止。

5. VO2max预测测定法VO2max预测测定法是根据个人的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基本信息,使用特定的公式或设备来预测个体能量代谢最大值的方法。

这种方法相对便宜,适合普通人群的运动负荷评估,因为它不需要运动实验室设备或专业技能。

6. 功率阈值测定法功率阈值(FTP)是一个人在最大耐力条件下所能维持的功率负荷,它通常用于骑车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评估。

由于肌肉在面对持续高负荷时的特性,功率阈值测定法被用来判断个人的身体适应性。

7. 心率峰值测定法心率峰值是指参与者的最高心率,这个值可以区分参与者在不同训练阶段难度系数的运动强度。

心率峰值测定法利用心率监测仪器测定参与者的心率,同时运动负荷逐渐加大。

8. 运动负荷测定法运动负荷测定法是通过识别参与者在运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来测定运动负荷的程度,从而设计最合适的训练计划。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1)量和强度是构成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2)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生理负荷的两个层面.学生做完身体练习之后,心率、血压等都会发生变化,测得这些变化的数据,称为负荷的内部数据,而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为负荷的外帮数据.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相对的.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能不同,反之也如此.在安排和分析负荷时,既要考虑外部数据,又要考虑负荷的内部数据
(3)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①休息的量是指在负荷后机体体力恢复前休息时间的长短.例如,在体育课、上跑60米×3,跑完第一次休息2分钟,跑完第二次休息3分钟,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等.休息的量不同,对机体的影响明显不一样.恢复
的强度是指在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过程的水平.例如上述实例中学生跑三次60米,跑完第一次后休息2分钟,心率从140次/分降到110次/分;跑完第二次后休息3分钟,心率从145次/分降到115次/分;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心率从150次/分降到100次/分,可看出机体恢复水平是不同的..。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手测脉搏。

运动负荷也被称为运动量,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的负荷量以及所消耗的热量,产生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强度与量。

运动过程中运动负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运动负荷一般会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还有动作的准确性以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负荷的大小。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体育锻炼对于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而是运动负荷。

通常来说,运动量比较大的人,心脏会更加强壮,所以心率会比常人慢,肺活量也会相应的更大。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1. 心率监测:使用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并根据特定的心率区间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可以使用卡尔沃氏公式计算出最大心率,并根据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

2. 累计距离:累积跑步、步行、骑车等活动的距离,可以根据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单位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在跑步中,可以根据每公里的时间来计算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3. 主观感受:体育和健康专家认为,个体主观感受是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自我评估量表,如Borg RPE(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量表,让个体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评估运动强度。

4. 加速计:加速计可以测量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计算出每个时间段中的加速度和变化来评估运动负荷。

例如,使用手环或运动手表采集运动数据,评估每日或每周的运动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简便方法并不是精确的,因为它们无法较好地考虑个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史等因素,而运动的负荷也受伤害、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多个方法结合起来评估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大全5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大全5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大全5篇]第一篇: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学内容科学锻炼身体能有效地增进身体健康,在此过程中,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挥着科学指导作用。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作为体育运动知识,安排在九年级进行学习,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而且是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当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时,能够做到科学锻炼,这样不仅增进了身体健康,而且还发展了体能,保证了九年级大强度学习。

同时还达成了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1.在理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意义的过程中,知道哪些因素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2.结合体育锻炼实践经验,经过教师启发、讲解,学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

3.经过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模仿,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合理安排负荷和运动强度,学会利用心率监测运动负荷。

2.教学难点:自觉养成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一)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运动负荷是影响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要使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要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中根据身体与体能状况灵活地调整运动负荷,关注心理负荷。

那么,什么是运动负荷?运动负荷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运动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超量恢复”的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因此,那种只是“出工不出力”式地锻炼,其运动负荷的刺激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与此相反,如果锻炼的运动负荷超出了机体的承受能力,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出现血压降低、脉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增强体能和增进健康。

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是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面色及出汗情况监测等。

3.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负荷对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

3. 示范:教师演示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如心率监测、呼吸频率监测等。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监测运动负荷。

5. 总结:讲解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与安全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我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负荷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熟练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3. 学生能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合理调整运动计划。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含运动负荷的定义、分类、自我监测方法等内容。

2. 心动计时器:用于测量心率。

3. 呼吸频率表:用于测量呼吸频率。

4. 面色及出汗情况观察表:用于记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面色和出汗情况。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培养自我监测和调整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运动负荷,确保运动安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践过程中使用自我监测方法的心得体会。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运动过程中因未正确监测运动负荷而导致不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3. 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运动员或健身教练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测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监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运动计划。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反应,提高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调整能力。

运动负荷监测的必要性——教案深度探讨

运动负荷监测的必要性——教案深度探讨

运动负荷监测的必要性——教案深度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尤其是体育运动活力。

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负荷监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只有科学和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同时避免运动损伤。

本文主要论述为什么运动负荷监测是如此重要,以及如何通过运动负荷监测来实现运动训练的最佳效果。

一、为什么需要运动负荷监测1、为了避免运动损伤不管是体育爱好者还是运动员,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过量的负荷往往会导致运动损伤。

通过对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可以控制运动过程中的负荷,减少运动损伤的概率,提高运动健康水平。

2、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通过科学的运动负荷监测,可以了解身体的运动能力和极限,在训练过程中对负荷进行调整,实现最佳训练效果。

3、为了更好地了解运动状况运动负荷监测可以通过反馈数据,提供详细的运动信息,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等,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运动状况,随时进行调整,保持身体状态最佳。

二、运动负荷监测的实现方法1、心率监测心率是反映身体运动状况最直接和准确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心率监测设备检测到运动强度、身体状态等信息。

例如,心率监测器可以实时测量心率,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来监测运动的负荷指标。

2、GPS定位GPS定位可以对运动轨迹、运动速度、运动里程等信息进行监测。

运动轨迹探测可以通过距离和时间来计算,体现出运动远近和时间花费。

而运动速度和里程可以通过运动时的GPS定位设备进行监测,了解速度、里程等数据。

3、专业运动监测设备专业运动监测设备可以针对某些特定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游泳、跳高、跳远等,对运动状态和负荷进行更加准确的监测和分析。

这种设备通常具有各种传感器和算法来检测运动的速度、重量、方向和角度等。

三、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运动负荷监测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应用。

这样可以得到反馈信息,比如做出更好的判断,更好的了解运动状况,以及实现身体训练和休息的平衡。

【体育锻炼中如何进行科学监控】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体育锻炼中如何进行科学监控】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体育锻炼中如何进行科学监控】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锻炼时增强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进行自我监测,如果运动量超出承受范围会给身体造成不适影响。

下面就和大家介绍如何在运动中进行自我监测。

首先要学会计算自己的目标心率(靶心率),靶心率是指通过有氧运动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时有效而且安全的运动心率范围,常用它来调节运动负荷强度。

靶心率=最大心率×60%和最大心率×80%之间的范围;最大心率=220-年龄最大心率是指人体做极限运动时的心搏频率。

在了解靶心率计算方法的同时还要熟练测量自己的脉搏,可在手腕桡动脉处用手指触扪动脉搏动次数,也可把手放在左胸部,直接测定心跳次数。

注意运动中发生憋气、呼吸困难、大量出汗、极度口渴、局部疼痛难忍等情况时候,应停下来观察身心反应视情况缓解程度再决定是否继续运动或终止锻炼。

注意观察每次运动后疲劳的消除情况,运动量适宜的标志是:睡眠良好、次日晨起疲劳完全消除,感觉轻松愉快,体力充沛,有运动兴趣和欲望运动后次日基础状态测定基础心率,每分钟波动不超过3-4次;呼吸频率每分钟不超过2-3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mmHg;体重减少在0.5公斤以内。

如数日内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或肺活量体重等明显的持续下降,则说明运动量偏大,有疲劳积累的征兆,应及时减少运动量。

在体育锻炼时皮肤过度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对机体也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紫外线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使表皮细胞破坏,导致皮肤发红、水肿,出现红斑;过量紫外线照射还可以引起光照性皮炎、眼炎、白内障、头痛、头晕、体温升高、精神异常等症状。

此外,过度紫外线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癌。

过强的紫外线照射对机体有害。

它可使局部组织温度过高,甚至发生烧伤。

当头部受强烈阳光照射时,其中的红外线可使脑组织的温度上升,而引起全身机能失调。

因此,要尽量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体育活动,同时还应选择在反射率低的场地进行锻炼。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九年级体育理论课教案

教学反思:本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通常把随着心脏跳动而动脉管壁搏动的现象叫做脉搏。

测量脉搏可以了解心脏功能状况和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以及预测人体一些病理现象。

教给学生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指端轻按另一只手腕横纹上面,挠骨外侧(拇指侧),待感觉搏动后再计时量数,通常测量1分钟脉搏先测量10秒钟,然后再乘以6,就是可以知道自己1分钟的脉搏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师计时,让学生试着测量自己的脉搏,同时向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知识。

晨脉搏---也称基础脉搏,指早晨刚醒,未起床时测量的脉搏,锻炼后第二天晨脉搏每分钟提高8次以上,则可能运动量过大,如变化不大,则运动负荷合理。

安静脉搏---静坐、无病、没有运动没有工作,即相对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脉搏。

小学生每分钟大约80—85次,成人大约72次左右,运动员比较低。

运动脉搏---运动结束时立刻测量的脉搏,也称“练习脉搏”,每分钟122次以内,说明运动负荷小,140---160次说明运动负荷适当,180次以上则是大负荷。

课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监控运动强度的方法

监控运动强度的方法

监控运动强度的方法嘿,你问监控运动强度的方法啊?这事儿可挺重要呢。

咱先说说咋从自个的感觉上判断运动强度。

要是运动完了,你觉得挺轻松,不怎么累,就像散了个小步似的,那这运动强度可能就有点低啦。

要是运动的时候,你觉得有点吃力,但还能坚持,呼吸稍微有点急促,这强度就比较合适。

可要是运动得你上气不接下气,累得不行,腿都发软啦,那这强度可能就有点大喽。

就像你爬山,要是轻轻松松就上去了,那山可能不够高;要是爬得你呼哧呼哧喘粗气,那山可能就有点高啦,得悠着点爬。

再说说看心率。

你可以买个运动手环或者心率带啥的,运动的时候戴着,能随时看看自个的心率。

一般来说,有个公式能算合适的心率范围。

用220 减去你的年龄,得到一个数,然后再乘以个百分比。

像年轻人,强度大一点,可以乘以百分之六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五;年纪大点的呢,就乘以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

要是你的心率在这个范围内,那运动强度就比较合适。

要是心率太高啦,那可不行,得慢下来。

就像开车,速度太快了容易出事,心率太快了身体也受不了。

还能看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要是你跑个步,同样的速度,跑的时间长了或者距离远了,那强度肯定就大啦。

不过这也得根据自个的身体情况来,别一下子跑太多,把自个累坏喽。

就像走路,走得太远了,脚也疼不是。

咱举个例子哈。

俺有个朋友,他喜欢跑步。

一开始他也不知道咋控制运动强度,就瞎跑。

有一回跑得太猛了,累得不行,回家躺了好几天。

后来他听了别人的建议,买了个运动手环,每次跑步的时候看着心率。

他还根据自个的感觉调整速度和距离。

现在他跑步可有数啦,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太累。

所以说啊,监控运动强度有办法,你得找到适合自个的方法,这样才能既锻炼了身体,又不会伤着自个。

可别瞎折腾,得好好爱惜自个的身体呢。

运动负荷体育教案

运动负荷体育教案

运动负荷体育教案标题:运动负荷体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掌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学会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以达到健康的身体状态。

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运动负荷对身体的影响。

3. 掌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运动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运动负荷分类表格。

3. 学生体能测试工具(如心率计、计步器等)。

4. 运动负荷评估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运动负荷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同类型的运动负荷。

2. 展示运动负荷分类表格,解释每个分类的特点和对身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讲解每个运动负荷分类的特点和对身体的影响。

4. 强调过度运动负荷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相关案例进行讨论。

实践活动:5.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运动负荷分类,并设计一个相关的实践活动。

6.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和参与人数等。

7. 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活动计划向全班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估和建议。

讨论与总结:8. 引导学生讨论各组的活动计划,评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9. 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计划,引导学生总结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原则。

10. 分发运动负荷评估表格,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记录自己的运动负荷,并进行评估。

作业:1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负荷评估结果,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并撰写一份反思报告,包括对自己运动负荷合理性的评估和改进方案。

教学扩展: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的运动负荷,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计划的合理性评估。

2. 学生对运动负荷评估表格的填写和反思报告的撰写情况。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在训练程度的机能评价时,在运动负荷加
载的初期机体的变化以频率性指标为主,如运动 刚开始时的心输出量的增加以心率的增加为主; 在运动负荷的中、后期,机体动员机能潜力以振 幅性指标的变化为主,如中距离跑血乳酸的积累 表示机能潜力。
运动过程中同样心输出量为8升时,优秀运 动员是心率80次/分 X 每搏量100ml/次;而无训 练者是心率100次/分 X 每搏量80ml/次,反映两 者的心肺机能不同。
同一运动强度的刺激不同个体负荷反应不同, 如不同训练者进行相同坡度及速度的跑台运动,运 动时吸氧量、心率、血乳酸差异甚大。这与受试者 训练程度、机能状态、遗传特征和个体差异等有关 。故应用运动生理负荷指标进行技能评定和检测调 控时应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在运动训练或体育锻炼过程中准确掌握 运动者身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学反应,及时 调整运动负荷量是科学化运动的关键环节之 一,也是运动生理负荷监控的目的。训练的 运动量不足达不到训练效果,运动量过大又 容易造成造成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所以对 运动员或健身锻炼者的运动生理负荷进行科 学实时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Y = ∫a b [ f(t) ] dt a、b 表示运动生理负荷的起止时刻。
三、运动生理负荷的影响因素
运动生理负荷量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运动时 间及负荷反应三方面,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负荷 反应呈反比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负荷反应越大, 持续运动的时间越短,负荷积分值也就越小。适宜 的运动强度刺激能因其较大的负荷反应,可持续运 动的时间也长,所产生的负荷积分值最大,三者关 系如三维坐标图。
II.负荷时间(Tw):
运动生理负荷时间指整个运动过程中,持续 负载运动生理负荷的时间。由于赛前状态和 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实际运动生理负荷 时间长于运动时间,为便于计算可将运动生 理负荷时间特指为运动阶段的负荷时间。运 动生理负荷时间的表达方式与运动时间统一 ,可分为进入工作状态时间,稳定状态时间 等,其中稳定状态下的负荷时间是评定机能 状态潜力的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作者:梁海燕(通识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1 / 591
∙发表日期:2010-12-03 09:49:50
人教版课标初中体育七年级-九年级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考身体锻炼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七年级(1)(2)(3)(4)个班体育课教学,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主要包括脉搏、心率、心脏恢复率等概念、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内容。

3.教学内容分析: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

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

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4.教学目标: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内容较多,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建议教学中可在以教师重点讲解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把有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与实践课的教学
相结合,如在进行实践课耐久跑的教学前,可事先要求学生对有关适宜运动心率的计算、判断方法、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方法、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方法等具体知识点进行预习,而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测出跑后即刻的脉率指标,并与“适宜运动脉率”的公式计算出的自己的适宜运动脉率相对比,进而评价和调整自己练习时运动负荷。

在持续的耐久跑练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测出自己运动结束后1分钟内的脉率,并计算自己的心脏恢复率水平。

最后对怎样判断引导负荷大小内容的教学,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建议教师结合活动园地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学习完成。

5.教学难点分析: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6.教学课时:2课时
7.教学过程:
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影响健康。

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

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

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

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

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

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

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

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 + 安静是的脉率(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马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

(三)注意的问题
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
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

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


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

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
心脏恢复率 =(运动心率 - 恢复心率)/ 10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

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
对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说明运动负荷比较合理。

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五.参考资料
(1)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

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物质储备逐步下降。

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

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运动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到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

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2)运动过度疲劳综合症
运动过度是指运动者在锻炼过程中承受的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所能正常承受的能力。

一般表现为参加锻炼后的第二天,锻炼者感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僵硬、精神不振,出现所谓“锻炼的延续效应”。

严重者还会产生注意力涣散、容易激动等心理症状,以及睡眠不好、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等。

出现运动过度的一般症状后,可以通过增加两次锻炼之间的休息时间、减小锻炼的运动负荷等方法加以缓解。

但严重者,还需要采取增加营养、接受理疗和按摩等措施,尽快使机体得到恢复。

否则,会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

运动负荷过大是引起运动过度症状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合理的休息或饮食质量差、营养不平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8.课堂练习:在教学时还应注意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运动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运动后的心率恢复、心脏恢复水平等内容,讲授时最好与图示、图表等形式配合进行。

如有条件,可将本课时的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讲授时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或其他电教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输出的高效性和直观性。

9.作业安排:熟练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10.自我问答: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
另一个极端。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作者:郑光泽(通识甘肃张掖临泽三期通识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6 / 147
∙发表日期:2010-12-01 20:08:42
人教版课标初中体育七年级-九年级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考身体锻炼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
必修作业模版内容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难点分析
6.教学课时
7.教学过程
8.课堂练习
9.作业安排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1.自我问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