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蝴蝶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全文共四个自然段。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借助教材,可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以下是依据学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感受到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台湾的热爱之情。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性。

4.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蝴蝶的多、美,以及用词的准确、生动。

2.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段。

昨天我们一起游览了——(读题:台湾的蝴蝶谷),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台湾是祖国的宝岛,那里——(出示: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

【指读2个,评价:四个形式相同的词语,读起来多有节奏呀!引读,再指读,因为那里——齐读】,所以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一向被人们称为“蝴蝶王国”。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感受四字词语的结构和节奏,达到积累的目的。)

2.那儿的蝴蝶有许多许多。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你们想看吗?

(出示蝴蝶图片)这些蝴蝶漂亮吗?漂亮在哪儿呢?【指2名说】(颜色、花纹)

师:(边指蝴蝶边说)是的,你们看,这儿的蝴蝶有的全身金黄,色彩鲜艳,有的身上布满了各种颜色的花纹,姿态各异,多美呀!小朋友,这样的蝴蝶台湾的蝴蝶谷都有,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从感官上初步感知蝴蝶谷蝴蝶的美和多姿,吸引学生回归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精读

(一)教学第二段

1.师:(边说边画山谷)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哪儿是山谷呢?

19.台湾的蝴蝶谷

【指名学生上黑板指出山谷的位置】

师:对了,山与山之间狭长的地方就叫做山谷。

(设计意图:以简笔画让学生明确地了解“山谷”,这种方式十分直观,学生一目了然,适合此类词语的理解。)

2.人们为什么把那儿的山谷称为蝴蝶谷呢?(出示第二自然段)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指读】

3.生回答,追问: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因为所以”)【指名说,评价:用上因为所以,我们就很清楚蝴蝶谷的由来了,师引,齐说,因为——所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整体感知蝴蝶谷命名的由来,理清学生的思路。)

4.读了这句话,你喜欢山谷中的蝴蝶吗?为什么?

例1:因为山谷中的蝴蝶很多,所以我喜欢。例2:因为山谷中的蝴蝶很美,所以我喜欢。

(设计意图:“你喜欢山谷中的蝴蝶吗?为什么?”以这样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个性解读,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预设:学生不能答时问:蝴蝶多吗?蝴蝶美吗?】

(1)蝴蝶多

从哪些词语看出山谷中的蝴蝶很多呢?(一群群,点红)

评价:一群又一群,蝴蝶真多呀!【一起读,一群群。又飞来一群群,读】

引导:谷中的蝴蝶除了多,而且还很美,美在哪呢?(颜色多)

(2)蝴蝶美

从哪个词语看出蝴蝶的美?(色彩斑斓,点红)

读到“色彩斑斓”,仿佛让你看到了怎样的蝴蝶?

是呀,颜色非常多,而且看上去十分灿烂,这就是——色彩斑斓。谁来读好这个词?

【指多名读5个】评价:a什么颜色都有,多美啊。谁来和他比一比?

b真是绚丽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男女生来比一比。

C真是不相上下啊!一起读。

(3)除了说“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们还能说怎样的蝴蝶?

【积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

评价:这些都是“色彩斑斓”的近义词。

(设计理念:文本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在教学时要重视品词赏句,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课上学到的词语在反复出现的过程中,可使已有的知识在不断“投入周转”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实现增量、增值。)

5.这么美的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齐读。

6.这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是怎么到山谷里来的呢?(生答,出示句子)

(1)它们是怎样经过花丛、树林和小溪?找出动词。(飞过、穿过、越过,点红)

(2)同学们,你看,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这儿的几个动词都表示蝴蝶在飞,可是,后两个为什么要用穿过、越过呢?(引导看图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预设)

【生1:因为作者知道用词不能重复,那样会很单调、啰嗦的。

生2:树林和花丛比起来,很高,蝴蝶飞不过去,只能从树与树之间的缝隙穿过去,所以,作者说穿过树林;

生3:小溪里面满满的都是水,蝴蝶必须用力飞越过去,所以作者说越过小溪。】

(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便结合图片,配以适当的手势提醒)

(3)师:瞧,作者用词多么准确、精妙啊!让咱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指读,小组比赛】相机评价

7.引读: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穿过——,越过——,赶到——。点红“赶到”,从这个赶到你感受到什么?急着赶到山谷里来干什么呀?

8.同学们,你看,在作者的笔下,蝴蝶就跟人一样,他们不远万里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多么生动的句子呀。齐读。

(设计意图:“飞过、穿过、越过、赶到”这四个动词是理解的难点,引导学生品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是在《木兰从中》后的又一次巩固。通过师生共演及动情的朗读,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读懂课文,真切的体会到用词的准确性。另外学生整体的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表演不再留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