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第2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共107张-资料全面)PPT课件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共107张-资料全面)PPT课件

(韦应物)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 殊)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 吉)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史达祖)
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蜂寒懒报衙,啼煞饥鸦。
★ 梧桐——冷落凄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 杜鹃——哀怨、凄凉、思乡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2021/7/24
7
(2)单一物象可以有多重表意功能
燕子(甲)——表现春光的美好,惜时,伤春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失意冷落
张可久: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2021/7/24
留恋企盼 9
燕子(丙)——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 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 殊)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乔 吉)
2021/7/24
8
燕子(乙)——表现爱情,传达相思
古诗十九首: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一往情深
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渴望比翼
薛道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空闺寂寞
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惆怅嫉妒
晏殊: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孤苦凄冷
周德清: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古代诗歌九大题材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古代诗歌九大题材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必备点八 分类梳理古代诗歌九大题材(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1.题材特征内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作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题目,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2.内容情感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3.常用手法咏物言志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如下: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4.读诗技法技法阐释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往往跟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自我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①柱石功。

为谢西园②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注】 ①方资:正可用来。

②西园:西晋石崇的园林别墅金谷园,当时达官贵人们经常游聚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秀”表现了小松虽然孤独,遭受冷落,却能以其细叶轻阴独秀青葱,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形象。

B.小松要长到百尺,成为栋梁之材,就必须具有耐得住寂寞,经历许多次的枯荣变化,经受炎暑风霜的精神。

C.运用对比衬托是这首诗的特色。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一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一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课件
12/10/2021
6.名词作状语
①“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 夫。”(《陌上桑》)“府”即“在府 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 作状语。十五岁在府郡做小吏,二十岁 在朝廷做大夫
②“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灰”“烟”:像灰烟 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 了
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 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
12/10/2021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
变而韵味无穷。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 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 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戴
1.名词 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 活用 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 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 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 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 愉悦)
12/10/2021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12/10/2021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12/10/2021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12/10/2021
学案一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12/10/2021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 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 必然。但是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 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 不规范,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 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 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爱好饮酒,可见出其性情中的洒脱;“亭角 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 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 《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 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 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掩映于 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书法技艺高深,兴趣一来,书法自成一绝;酒醉后言语狂放不羁;性情淡泊,自在闲适, 白发垂垂,和蔼可亲,一派隐者风范;嗜好饮酒,床前放一壶酒,显得率真可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 触怒唐肃宗而被疏远。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则考生只需从诗 歌中提炼出要点。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考生第一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考向三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诗歌
的表现手法很多,常考的有衬托、联想、想象、对比、起
兴、象征、渲染、抑扬等。
一、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
手法 衬托 效果 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
或烘托
对比
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或烘托是为了凸显一方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对比或对照是为了凸显两方。这是衬托和对比 的区别,也是考生最易出错的地方
②联系内容,分析运用。 “ 故园松桂发 ” 是想象,属于 虚写;“万里共清辉”是说自己在万里之外,看到的是同一 轮圆月,是实写。 ③赏析效果。诗歌的结尾,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 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 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秋天杜甫流 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
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 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明题干: 这是要求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诗歌最后两句。
第二步,思考角度:
①指明手法是“虚实结合”。
染力。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 设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
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 说服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PPT)2-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PPT)2-1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 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3、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 诗、咏物诗 4、十大置疑角度 5、做题指导
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 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 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 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 http:Leabharlann / 优游观测特点在北半球夏季看到的银河(在天蝎座、人马座延伸至夏季大三角,甚至仙后座)最明显,冬季银河很黯淡(在猎户座与大犬座)。科学家发现银河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望远镜发明后,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银河,发现银河由恒星组成;而后,T.赖特、I.康德、J.H.朗伯等认 为,银河和全部恒星可能集合成一个巨大的恒星系统。 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Wright Thomas)认为银河系是扁平的。1755年,德国康德和郎伯特(Lambert Johann heinrich)提出了恒星和银河之间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1785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绘出了银河系的扁平形体,并认为太阳系位于银河的中心。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Harlow Shapley)经过4年的观测,提出太阳系应该位于银河系的边缘。1926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得布拉德(Lindblad Bertil)分析出银河系也在自转。 在18世纪后期,F.W.赫歇尔用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恒星计数的观测,以确定恒星系统的结构和大小,他断言恒星系统呈扁盘状,太阳离盘中心不远。他去世后,其子J.F.赫歇尔继承父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把恒星计数的工作扩展到南天。 20世纪初,天文学家把以银河为表观现象的恒星系统称为银河系。J.C.卡普坦应用统计视差的方法测定恒星的平均距离,结合恒星计数,得出了一个银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太阳居中,银河系呈圆盘状,直径8千秒差距,厚2千秒差距。H.沙普利应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定球状星 团的距离,从球状星团的分布来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和大小。他提出的模型是:银河系是一个透镜状的恒星系统,太阳不在其中心。沙普利计算出:银河系直径80千秒差距,太阳离银心20千秒差距,这些数值太大,因为沙普利在计算距离时未计入星际消光。 20世纪20年代,银河系自转被发现后,沙普利的银河系模型得到公认。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Sb型,共有4条旋臂。包含1200亿颗恒星。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 ,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4万亿倍,大致10倍于银河系全部恒星质量的总和。这是我们银河系中存在范围远远超出明亮恒星盘的暗物质的强有力证据。关于银河系的年龄,占主流的观点认为,银河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我们银河系的年 龄大概在12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5亿多年。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于138亿年前。 2014年,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的观测数据,银河系的质量仅为仙女座的一半。这个研究结果来自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宇宙学家马修·沃克,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月刊上。论文指出,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去测量星系的质量,比以往的 测量方法更加精确。 2015年3月,科学家使用斯隆数字巡天勘测数据分析了银河系边缘恒星的亮度和距离,结果发现银河系边缘像瓦楞纸板一样,存在皱褶结构,凹槽中存在着恒星。实际上这些恒星区域也是银河系的一部分,真实的银河系比之前预想大50%。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系列之二优质课件PPT

高三诗词鉴赏专题系列之二优质课件PPT

2021/02/02
9
2、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空白。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 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 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 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 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 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启发学生 通过想像,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 人惜春的心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填空:1、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 的描写,
暗示李凝的 隐者 身份。 2、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 邻居不多(“少邻 ”) ,
少人来
(“草径”、“荒园”)清、幽
(“鸟宿池边
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例4.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 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一系列动作 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娴女熟的弹奏技艺 也表现了琵琶 女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
2021/02/02
8
例5.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 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 ,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答案: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壮志凌云、英姿勃发、 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 不满作对比,塑造了一个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 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2.答题模板 形象特点(思想特点+性格特点)+形象分析+形象意 义或寄予的情感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征(什么形象)。 第二步:分析形象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 如何塑造形象的)。 第三步:明确形象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 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
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由、闲适而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 现出诗人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相看两不 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钱继章
答案:C
(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 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 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 人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 《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 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
答案:上片刻画了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的自我形象。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刻画外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性格。
(3)由表入里,体察写作意图。 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 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 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还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 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形象的意义或 寄托的思想感情。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课件

判断下列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1、《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红楼梦·葬花辞》) 无限的惆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
诗》) 积极进取、发愤有为精神的写照
飞鸟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曹雪芹《红楼 梦·葬花辞》)
困在大观园中的林黛玉期望飞到一个自由的天地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
请判断下列诗歌的题材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 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
不尽愁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温润和暖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被阻隔的无奈
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 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 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 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 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 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 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 是对仗的。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3、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高考复习:古诗歌鉴赏选择题ppt课件

参考答案:①羁旅愁思之痛:借此地的空寂、缺乏生机以及 舜帝殁于湘水、湘妃泪洒斑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寄居他乡 的幽怨哀伤之情。②世事沧桑之感:昔日大将陶侃的战舰已 经不在,当年的古战场如今细雨飘飞,一代才子贾谊的祠庙 呈现出破败荒凉的景象,昔盛今衰,世事变迁,无可奈何。 ③怀才不遇之悲:才华出众的诗人屈原被贬后投江而死,贾 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诗人借此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④ 知音难觅之伤:“人不至”“与谁同”,写出了诗人的无人 可诉,难以释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 诗: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 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 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 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 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
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
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
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
错项示例: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
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 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 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 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意 象·鉴赏
语言
2
6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名题导练
【例1】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 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 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 闻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点透视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 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 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 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 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 引经据典,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借题发挥:回答题目,可抓住起总领作用的关键句 “一晴生意繁”,根据全诗内容可知“生意”指生机。再分析 诗歌的结构、顺序和意象,即可明确“一晴生意繁”体现在诗 中的哪些地方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 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0
《望江东》
(宋)黄 庭坚

写景抒 情
鉴赏语 言·鉴赏
表达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乌鹊”比喻尚在徘徊选择的贤才, “何枝可依”表现了贤才彷徨的处境与心情,也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2024年可用课件
4
活动一 链接教材,归纳设误类型(怎么考?)
艺术手法赏析有误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判断错误,张冠李戴,如把“虚写”说成“实写”, 把“设问”的说成“反问”,典故内容解释有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6
选项设误类型:
1.词句内容理解有误(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内容的理解) 2.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 3.艺术手法赏析有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典故理解) 4.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意境氛围概括不当) 5.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体裁、题材、文化常识或背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9
活动二 转换角色,命制试题
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怎么设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A.
设误角度: 命题解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B.
题设误诗角岁度:晏 离 鸿 断 , 望 阙 天 遥 病 鹤 孤 。
命题解析: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C.
莫设误谩角拘度:牵 雨 花 社 , 青 云 依 旧 是 前 途 。
4.下列对《扬州慢》(选必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的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渲染了扬州城的勃勃生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含蓄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2020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ppt

2020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ppt

教材链接:《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边塞征战 诗是以边 疆地区军 民生活和 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 诗
内 容
边塞诗多表 现从军出塞, 保家卫国, 民族交往, 塞上风情; 或抒报国壮 志,或发反 战呼声,或 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 面:主要有 夸张、对比、 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 方面:常用侧面烘 托、动作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法。
(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 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
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
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 生活的向往。
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情人或亲朋好
的范围极广,交融。
内 涵
友离别,送别 之际,人们往 往设酒饯别,
内 有君臣官场 (2)烘托:不直 赠别,有市 接写人的离情别
容 井朋友相别,绪,而是通过写
折柳相送,吟
有亲人情人 眼中物有伤离之
诗赠别,表达
离别
意来烘托人的伤
依依不舍之情
离之深。
①标题中往
往有
“送”“别
”“赠”“
酬”。
②常见意象:
(1)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借怀古 (2)对比手法, 叹今叹 描写眼前衰 内 容 个人命 败、荒凉的 运的坎 景象,与历 坷 史上的繁华 兴盛形成鲜 明的对比。
标题中有 “咏史”、 标 志 “登有怀某怀古古、迹古”、情感 迹、古人 名等字眼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微课4古代诗歌八大题型课件

3.常见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先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4.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 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 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 落之意。 D.尾联运用反问的手法,言外之意是: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 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如此为何还留滞他乡呢?
2.常见意象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萍、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3.常见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行经华阴”,必有所往。所往之地,便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 太华、三峰、武帝祠等即为京都附近名胜。 B.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 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 C.首联写远景,颔联摄近景。远近相间,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为尾 联“何如此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铺垫。 D.颈联浮想联翩,写意雄浑。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驰骋想象,虚实 相生,描绘出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 解析:选 D “诗人在华山下,看到黄河与秦关”错误,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

高考语文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高三全册语文

高考语文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高三全册语文
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勒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 “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 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12/10/2021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4 分) 答:
解析:诗的第一句即点明地点“驿里”和时间“冬至”,旅居之思油然而生,第 二句中“影伴身”一语点破孤寂之态。三、四两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家,却说家人在谈 论自己,构思巧妙,思家之情更显别致、突出。

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危楼、危栏等
12/10/2021
内容情感 内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 容 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 情 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 感 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
12/10/2021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内 涵
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 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 衰败、荒凉的景象,与

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
标题中有“咏 标 史”“怀古”“登某 志 古迹有怀”“古
12/10/2021
答案:①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 ②次句,“孤”因送别而生,“浮”因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之孤独感油然而 生。③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 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④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心如潮水,随帆而 逝,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可谓满江送别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①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 ②次句,“孤”因送别而生,“浮”因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之孤独感油然而 生。③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 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④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心如潮水,随帆而 逝,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可谓满江送别意。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 往;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表达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 非之感;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 之感。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标 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
志 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 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
内 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
这首诗中,“竹”比喻什么?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答:
答案:以竹子的长成,比喻人才的养成;以竹子的用途,比喻人才的作用。最后 一联表达了诗人渴望像竹子可用做三梁冠的衬里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
三、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题材特征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内
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勒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 “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 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4 分) 答:
解析:诗的第一句即点明地点“驿里”和时间“冬至”,旅居之思油然而生,第 二句中“影伴身”一语点破孤寂之态。三、四两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家,却说家人在谈 论自己,构思巧妙,思家之情更显别致、突出。
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③对面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 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对接相关篇目:《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夜雨 寄北》(李商隐)、《黄鹤楼》(崔颢)
感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
(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
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
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
关切
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对接相关篇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边练边悟 3] (2020·桐乡市高级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 分)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注]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对接相关篇目:《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
岳》(杜甫)
[边练边悟 2] (2020·温州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 分) 竹 李 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钧锦鳞。 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注】 ①李贺: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 皇族关系已很疏远。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 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
常用技法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 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 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 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 伤与幽怨。③先扬后抑
【注】 此时诗人谪居岳州,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无一字直接提到送别,诗人的送别意是如何 体现的?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
解析:诗人目睹孤峰,心接传说,不禁神驰。第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 情。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出的一种难以追攀 的莫名惆怅,与离别之情应当有微妙的关系。
四、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题材特征
内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涵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 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②常见意象:“眉锁”“翠
标 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

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

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
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 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 合
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 借此来表现“思家”之情。
六、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内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涵 ①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②常见 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
危楼、危栏等
内容情感 内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 容 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 情 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 感 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
迹”“古人名”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 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 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 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 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 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 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 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 情
对接相关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
第二部分
专题二 诗歌垫基
古代诗文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 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 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
鉴赏诗歌时,我们总能发现有些诗歌题材相同。由于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 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 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羁旅思乡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 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 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各种题材诗 词内容情感、形象、技巧、语言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进而把握一定的规律,为准确、 快速突破后面的各个考点打好基础。
对接相关篇目:《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边练边悟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瑶瑟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要求通过分析写景来把握情感,首先要明白所写之景,诗中描写了冰簟、 银床、碧天、轻云、雁声、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 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含蓄委婉。
答案: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 描绘出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
五、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

乡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

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容 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
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
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
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
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
情 慨。
(也叫乐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象
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赤壁》(杜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辛弃疾)
[边练边悟 1] (2020·浙江省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6 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内涵 标志
题材特征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 吟咏。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 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