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造园手法及其历史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植物景观
留园的植物景观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种植了大量的古树名木、花卉和竹子 ,四季皆宜游览。春季的樱花和杜鹃,夏季 的荷花和睡莲,秋季的红叶和菊花,冬季的 松柏和腊梅,都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 受。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内的环境,也与 园内的建筑和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幽雅、 宁静的氛围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历史传说
关于留园的历史传说也是园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留园最初的主人是明代一位名叫 范成大的文人,他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苏州后,修建了这个园林作为隐居之所。在留园中, 范成大与许多文人雅士交流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此外,关于留园还有 不少神秘的传说,如"牡丹仙子"、"留园夜宴"等,这些传说为留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旅游信息
留园是苏州园林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 赏到江南古典园林的建筑特色和造园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留 园还提供了导游讲解服务,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名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苏州留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于一体的名园。通过了解其历史沿革、 园林布局、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欣赏这座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和艺术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苏州留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细节和特色。下面将进一步介绍 留园的植物景观和特色活动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建筑特色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包括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 清风池馆等。这些建筑物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建筑艺 术方面,留园的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建筑与 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此外,留园的云墙和建筑群将园林划分为中、东、北、 西四个不同的景区,这种划分方式突出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和造园艺术的高超技艺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留园的设计艺术——苏州古典园林典型概述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布局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空间处理留园中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留园总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内部空间划分成若,建筑又将其干小空间,即为园中之院,园中之馆。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

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园内布局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

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周秉忠叠山遗迹。

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

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

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

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

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

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

(完整版)留园详解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苏州留园是清代时期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原来是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代时期重修。

它的特点是建筑布局疏密相间,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各个建筑物之间,有园林山水、绿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留园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假山池沼以土石相间堆成,山石古怪多姿,与自然环境配合得适当,浑然一体。

园内栽培着几十种花木,分为观花类、观果类、香味类和蔓类等,还有竹子、芭蕉等,到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留园各部分,均有曲折回廊贯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游览路线,形似网状,走入其中,平坦而明亮。

留园内建筑高低相差很多,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

从空间的构图艺术来说,是我国园林艺术高超技艺的体现。

(1)用北魏的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梁国的兴国寺的旧名作为这座园林的名字,并且以此命名全园。

( 2)其布局虽由人工而成,却宛如天开。

(3)屋宇或筑于高台之上,或隐于密林之中,俯仰生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留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各种形状的假山:主峰名“五峰仙馆”,中峰“冠云峰”,东西两峰名“补杉”、“清风”,四周还有很多小的峰峦和峭壁。

此外,全园的峰石还有近30个,总称“冠云峰”。

池沼的名称也非常别致,所有池沼都用旧称,如“八仙墩”、“小蓬莱”、“自来峰”等。

石头的形状则各种各样,如云、湖泊、田畦、峰峦、河流、山丘等,可谓集全国各地的石头之大全。

留园各处的匾额、楹联、碑刻、书条石,都很精美,其中有不少是名家之手。

留园中西建筑融为一体,富有特色。

以建筑结构来说,有一部分是北方建筑,更多的是南方建筑。

西洋建筑不仅有厅堂楼阁、书斋、平房、还有敞廊、花墙、花窗、转角立面处理等。

园林的装修,不论木雕还是石刻,都精细雅致。

园中的假山、花木、水池等等,都注意模仿自然。

尤其是用石头,石质不同,处理手法也不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凌空欲飞。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特征及内外动因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特征及内外动因

留园的历史变迁及特征及内外动因婉转的历史沿革留园为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

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复杂的时代背景1.商品经济飞速腾飞明代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大批半农半商的工商地主和市民阶级崛起。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留园为例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留园为例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以留园为例郭硕明(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是当前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重中之重。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本文以“留园”为例,从留园的造园手法对其造园个性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深入剖析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相应的造园手法,由此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留园1.中国古典园林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师从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的创作原则,在园林设计中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

古典园林以自然美取胜,山石之美必有植物相衬。

 自然式山水园就在这种观念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在世界园林史上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享有盛誉。

苏州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集聚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气、神,具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造园技艺,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苏州园林有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园林集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为一体,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大小、规模、数量、还是精湛的造园技法上,都是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看到,所不能及的伟大著作。

2.留园的艺术特征2.1 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讲究含蓄、内敛,留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以“曲”为贵突出体现在全园布局中,以“曲折”为主旨的构思。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园境,因而在路径的设计中避直求曲,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曲径幽深之感,人为地延长游赏的距离, 水曲山绕,廊曲院折的骨架布局,才有了“小园香径独徘徊,窈窕通幽一径长”的园林妙境。

2.2丰富的山石布景。

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恰相反,留园的山石布局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

中央的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西区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3.古典园林造园手法3.1 园林布局。

欲露先藏,欲扬先抑。

留园造园手法及其历史

留园造园手法及其历史

• 徐姓子孙拥有“东园”约一百年,园亦易主, “东园” 散作民居,但园中的冠云峰,岿然独存。
袁宏道
• 袁宏道(1568~1610)生活恬淡,自言“为卑官所绊”。万历 二十三年谒选为吴县知县,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 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在苏杭一带 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 等。 • “公安派”,公安三袁: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 (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其重要成 员还有江盈科等人。 • “性灵”: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 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
• 王学浩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 人,是年三十三岁。后屡试不第, 遂“绝意进取,以笔墨自娱”。 • 王学浩结束燕、秦、楚、粤及兖州 等地漫游,约在嘉庆初。后的二十 余年内,活动范围基本上在苏州和 杭州等地,其中客居时间最长的是 “馆吴门刘氏寒碧山庄十余年”。 [6]
寒碧山庄奇石林立、花木交荫,擅胜吴 下,以及收藏的大量名画法书可供朝夕观 摩的缘故,王学浩才肯久留于此。刘恕 对王学浩十分敬重,命子刘运铃和孙刘 懋功相继拜王学浩为师,后皆有画名于 吴中。王学浩客居寒碧山庄的十年,是 他学习古人最精勤,画风渐趋成熟的十 仿吴仲圭山水图 年。
苏州人有句 流传至今的 话:金阊银 胥,冷水盘 门。就说这 阊门之富
徐默川和紫芝园
徐默川性格豪爽疏狂,胸怀坦荡,虽承袭先人家 产,也很富裕,但不屑于 营筹谋划,买 了许多名 画书法,古鼎尊彝,与文人雅客,名流高士时 相 过从,以文会友,以酒飨 客,盛极一 时。
• 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徵明设计紫芝园。 据王稚登《紫芝园记》:园初建时, 文徵明为布画,仇英为藻绘。 • 此园一泉一石,一榱一题,无不秀 绝精丽,雕墙绣户,文石青铺,金 丝缕翠,穷极工巧,较诸江左名园, 未知谁胜。 • 因造 园耗资 甚拒,徐默川 家境 渐 落,至 晚年已 穷 困潦倒,无力 管 理 紫 芝 园。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苏州园林 留园

苏州园林 留园
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Please read the instructions .
苏 州 留 园
一.历史文化背景 二.整体布局特色 三.特色治园艺术

历史文化背景
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清 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

整体布局特色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 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 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 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 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 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 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 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 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 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 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 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 余孔。
设计特点
(1)空间对比明确:其中从大门到古木交柯、花步小筑一段极好地利 用了小天井、开凿在屋顶的明瓦、“之”字曲廊、漏窗等,形成富有光 线变化、明暗对比的空间。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 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 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 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2)院落空间丰富:石林小院、五峰仙馆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 以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衬托丰富的景观效果,五峰仙馆庭院的狭长见厅 山之高耸,石林小院的“院中有院”则突出了立峰之姿态万千,多而不 乱,每个小天井皆有主题;冠云峰庭院则以开敞的空间,彰显冠云峰之 空灵,前面五峰仙馆庭院、石林小院的较为封闭的空间,恰恰烘托了冠 云峰庭院的开敞,是整个游览线路中的高潮所在。 (3)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 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框景、对景、漏景手法多变,全园曲廊贯穿, 依势曲折,通幽渡壑,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之”字曲廊、空廊的应用与小天井的结合非常巧妙。利用空廊、小天 井、漏窗、隔扇、洞门等形成富有变化的画面,用框景、对景、漏景等 多种手法,来展示奇峰异石、名木佳卉。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Part3 独特造景
·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富丽堂皇的东部庭园 ·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野趣横生的西部山林
1.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障景设计: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 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 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
效果。
图 1 留因人口过道平面
过道尽头,是一小方厅,墙上出现一只漏窗, 但此时游人仍然未见任何花木。
过 请平用
及不另序开始,入园通道左折,始见 夜盛的标竹:光线也略微明朗。
过 清平理
过小方厅,立于门前则见又一通道,两侧蟹 眼天井内皆植有花木,左侧有光线泄入,视 觉更趋明亮。
过 清平理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 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 游人始见天日,心胸未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 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从冠云峰景区向西的一段狭长型区域就是田 园景区,此处实际就在中部山水景区的北面, 仅一墙之隔。
从冠云峰的庭园风光如何自然无痕地过渡到田园风光,是个需 要用心斟酌的问题,设计者在此专门设置了一座小院作为庭园 与田园的过渡区域,显露出高明的手段。
出此亭, 一条小径在竹林间逶迤西去,尽头一座圆门,上额“又一 村”,取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句。
过道平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来。至 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随着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个 “一放”、“一收”、“再放”、“再收”、“三放” 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一 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过 清平理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同芳, 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苏州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苏州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苏州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书法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

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

苏州留园: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苏州留园,又称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01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留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建园的始创人是东林书院的创办人叶适。

后来,留园先后经历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留园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园中之园”。

留园总面积约为7.18公顷,由东园、中园、西园和禅意园四部分组成。

整个留园以水为核心,湖水环绕,纵横交错,使整个园林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留园以“山水人家”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园内有众多精致的建筑物,如宁居、竹轩、忆圃等。

宁居是园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心设计而闻名。

宁居是一个典型的南方水乡建筑,其内部的布局和陈设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在留园的中部,有一座精美的西园。

西园以其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景观而著名。

园内有许多石桥、廊道和湖景,各个角落都展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西园的中心是一座名为“清晏园”的建筑,这是一座仿古建筑,以其优美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而吸引游客。

留园的东部是禅意园,它以禅宗文化为主题,极富内涵。

禅意园主要以花园和雅居为特点,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香气扑鼻。

园内的一片茶田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采摘和制作茶叶,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留园不仅是一个园林景区,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每年,留园举办大量的文化活动,如苏州园林艺术展览、传统音乐演奏会等。

这些活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和艺术爱好者。

留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精华之一,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雄浑韵味,还反映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的追求。

在留园内漫步,仿佛走进了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宁静与满足。

总之,苏州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之一,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留园介绍

留园介绍

曾有“吴中第一名园”之誉的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由四部分组成,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西区环境僻静,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富有野趣。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的造园特点:“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留园为平地造园,没有地形之便,却能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变化丰富,达到了”处处邻虚,方方侧影“的空间无尽,视觉无穷的效果。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整体上是用建筑围和空间,同时,建筑又将其内部空间划分,形成园中之园。

院与院子、馆与馆通过曲廊连接,从而组成一个完整、连续又富于变化的整体。

如留园后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但由于建筑密度比较高,为了避免过大体量对园林景观造成影响,园中利用水池和置石丰富空间的层次。

如赫赫有名的冠云峰,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 玲珑剔透,没有人工斧凿痕迹, 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 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

"片山多致, 寸石生情”; 远观有势, 近看有质,颇耐人寻味。

通过置石形成对景和与之相呼应的建筑主景,形成了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景观视线,做到了景中有景、景外有景。

淡化建筑外观形象, 在建筑周围点缀山水, 增强山林气氛, 并向室内引伸。

四面有山皆入画, 一年无日不看花,使得建筑有了收纳和聚景的作用,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便是如此。

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在留园中比比皆是。

如一进留园大门,是一个较宽敞的前厅,然后进入一个狭长的通道,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经过三折后,进入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 随后进入一个半遮半敞的小空间——古木交柯,造园师将这段行程巧妙的采用开阖对比和光线明暗对比,以空间反复的节奏变化,来打破进园漫长通道的单调沉闷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履祥有六子,其第三子正是日后享有盛名的徐泰时。
苏州人有句
流传至今的
话:金阊银
胥,冷水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门。就说这
阊门之富
a
6
徐默川和紫芝园
徐默川性格豪爽疏狂,胸怀坦荡,虽承袭先人家 产,也很富裕,但不屑于 营筹谋划,买 了许多名 画书法,古鼎尊彝,与文人雅客,名流高士时 相 过从,以文会友,以酒飨 客,盛极一 时。
留園
a
1
宁波工程学院王波
明清苏州概况
• 明清时期,苏州园林兴盛的原因有: • 其一、明清时期苏州文化全方位发展。明初的“吴中四杰”,中叶四才子 • 其二、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地位提高并成为江南地区的行政中心。明代时,
苏州是江南巡抚的常驻之地。清代时,苏州是江苏巡抚和江苏布政使所在地。 苏州在清代中叶排名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京城之后。 • 其三、明清时期,苏州经济发展并成为全国著名的工商业中心,从而为苏州 园林的兴盛准备了物质条件。
徐泰时以一位建筑家的眼光与能力,修治创建亭台楼馆,远远超越了他的
祖辈,为四百年后“东园(留园)”成a 为千古名园夯下了坚实的基石。
9
东园
• 东园约四十多亩。“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景以池水、 山石、林木为主,构建了一楼、二堂、二亭、一庵,花木 十馀种,多达数百株。呈现一派自然风光和山林气势,胜
似巨幅写意山水图。
a
13
袁宏道
• 袁宏道(1568~1610)生活恬淡,自言“为卑官所绊”。万历 二十三年谒选为吴县知县,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 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在苏杭一带 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 等。
年),徐渊,迁往苏州阊门外安家。
徐渊之子,徐朴:
“君少颖敏,既长益奋学
书,善于小楷,而尤谙律
令。……叹曰,非吾所事
也,乃挟其赀(同资),
贸易江湖二十余年致丰饶。
晚岁倦游,始创别业。”
所言“别业“即“别墅“,
指在自家住宅外,另建园
林游息场所。正是这处
“别业”,为数十年后徐
氏孙辈营造“东园”奠定
a
5
了最早基础。
徐氏家族与苏州园林
亦商亦儒亦官的下塘徐氏拥有许多名园。
徐朴有二子:长子名焴,次子名燿。
徐焴有三子:长子徐圭(性泉),次子徐封(墨川),三子徐佳(少泉)。 徐履祥,嘉靖辛丑(1541年)进士,“万历年间居阊门下塘,宅大而广,富甲三 吴。”(《直塘里志》)徐履祥有三个异母弟,已知二人为履中、履和,他们都构 园林,有花木水石池馆亭台之胜。
a
2
留園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 外,佔地約30畝,以水池 為中心,林木交映。。
a
3
a
4
留园历史:商人与苏州

明朝时期(1368~1644)有一个徐姓家族,在对苏州
园林起步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世代居住于琴川(常熟)之直塘。弘治十年(1497
年)太仓建州后,此地划入太仓。永乐年间(1403~1424
徐泰时性耿介,敢直言,平生慷慨任事,遭人忌恨,于万历十七年(1589 年)“旨令回籍听勘”,从此挂冠回到苏州阊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一 带)家中,“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当然他并非平地造园,而是在其 曾祖父“始创别业”的基础上,“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呼朋啸饮, 其声遏云。……留连池馆,竟日忘归。”过的是舒啸闲居的日子。这表明徐 泰时着手治建“东园”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
“瑞云峰”的来历非同寻常, 此石本系宋代“花石纲”遗物。当 初佞臣朱勔自西山开凿,沉入湖中。 后由横泾人陈司成捞得。六十年后 为浙江湖州董份(曾任礼部尚书等) 买去。
徐泰时十七岁那年与湖州董氏 联姻,此石即作陪嫁物。徐“载 以归吴之下塘,所坏桥梁不知凡 几a 。”(徐氏后裔徐树丕《识1小2
• 徐姓子孙拥有“东园”约一百年,园亦易主, “东园” 散作民居,但园中的冠云峰,岿然独存。
此园 以假 山见胜,当时人称假山徐,
也是 得 名 于此,园 在石磐a 巷,巷 也
7
由此得名。
徐佳和拙政园
拙政园第二代主人徐佳 王氏卒后,其子不肖,与徐佳(字子美,号少泉)赌博,一夕将园输给徐氏。
• 徐佳读书不佳,连秀才也没考取,更不用说举人进士。“少习博
士家言,已辄弃去,曰:吾不能株守觚翰为老儒生”。只是靠有钱捐 了个国学生,“髫而入赀为国学生”。他的次子、幼子同是国学生, 可能也是捐来的。
a
10
• 徐泰时的两位朋友,一是长洲县令江盈科,另一是吴县县 令袁宏道(均为万历进士),成为“东园“的座上客。
• 江盈科写了《后乐堂记》(园中之主体建筑为“后乐堂”, 取意于北宋范仲淹名句),对园景记述甚详。兹摘录几句: “堂之前为楼三楹,登高骋望,灵岩、天平诸山、若远若 近,若起若伏,献奇耸秀,苍翠可掬。楼之下北向,左右 隅各植牡丹芍药数十本,五色相间,花开如绣。……径转 仄而东,地高出堂前三尺许,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垒怪石 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 盈二亩,清涟湛人,可鉴须发。”
• 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徵明设计紫芝园。 据王稚登《紫芝园记》:园初建时, 文徵明为布画,仇英为藻绘。
• 此园一泉一石,一榱一题,无不秀 绝精丽,雕墙绣户,文石青铺,金 丝缕翠,穷极工巧,较诸江左名园, 未知谁胜。
• 因造 园耗资 甚拒,徐默川 家境 渐 落,至 晚年已 穷 困潦倒,无力 管 理 紫 芝 园。
• 园归徐佳后,他“以己意增损而失其真”。此后,徐氏一族在拙政园 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
a
8
徐泰时和东园(留园)
• 徐泰时(1540~1598年)“文独称善”(范允临《徐公行 状》),深为其父徐履祥赞许。万历八年(1581年),他 参加殿试中了进士,即更名“泰时”,时年四十一岁,授 工部营缮主事,主持修复慈宁宫,因功擢为营缮郎中。后 建造寿陵,相土以定高下,精心核算,省钱数十万缗(一 串一千文,为一缗)。充分展示了他的经营和管理才能。 被赐麟服,以彰宠异,又进秩太仆寺少卿。
a
11
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上 第五次幸苏,巨石被移到“织造署 行宫”内(今苏州第十中学)
• 袁宏道之《园亭纪略》,除盛赞园内 景色“皆可醉客”外,着重提到石屏 与石峰。“垄上太湖石一座,名瑞云 峰,高三丈馀,妍巧甲于江南。”洵 为镇园之宝。今日“留园”中部和西 部的假山,尚有当年馀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