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硕博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办法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办法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办法第一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是学位论文提交送审前,由所在学院、系(所)或导师组织专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自我把关,其目的是对该学位论文是否已经达到本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要求进行自我诊断。

为规范我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工作,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位论文预审一般每年集中安排两次,根据研究生院下发的学位申请、审核流程,由院系负责组织落实。

未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当期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三条所有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需严格按照学术规范和论文格式要求撰写论文,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向所在院系提出学位论文预审申请。

第四条院系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预审工作,做好组织、统筹、协调及前期准备,明确预审流程及时间节点,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第五条学位论文预审可采取答辩形式或评阅形式,其中答辩形式包括专家组答辩或组会答辩等,评阅形式包括集中评阅或院内盲审等。

博士学位论文预审原则上采取答辩形式,并充分发挥博士生指导小组的作用。

第六条预审专家应本着高度负责、科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认真审查学位论文,并就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真实性与完整性、关键性结论等内容作重点审查,详细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第七条学位论文预审结论分“同意送审”、“修改后送审”和“不同意送审”三类。

预审专家一致认为学位论文达到申请本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要求,并“同意送审”的,可直接提交学位论文送审;若预审专家提出“修改后送审”,学位申请人应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学位论文,经导师确认后可提交学位论文送审;若预审专家提出“不同意送审”,学位申请人应及时办理延期毕业的手续,并对学位论文作为期三个月以上的修改,修改后的论文重新提交预审申请。

第八条学位论文预审结束后,各院系在规定时间内向研究生院提交《复旦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表》,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进入相似度检测和送审环节。

复旦攻博计划书

复旦攻博计划书

复旦攻博计划书1. 引言复旦攻博计划旨在为有志于深造的优秀学子提供机会,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培养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以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本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敏锐洞察力的研究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 计划概况2.1 计划名称复旦攻博计划2.2 计划时间本计划为全日制博士项目,学制为3-5年。

2.3 计划目标•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博士人才;•培养卓越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研究人才;•培养在各自领域具有突破性研究成果的人才。

3. 申请流程3.1 材料准备申请者需要提供以下材料:•个人简历•推荐信•研究计划书•学术成果清单3.2 基本要求申请者需具备以下条件:•拥有硕士学位;•具备优秀的学术成绩;•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志于深造并从事科研工作。

3.3 申请流程申请流程如下:1.在复旦大学攻博计划官方网站上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2.准备所需材料并上传至申请系统;3.经过初步筛选后,符合条件者将被邀请参加面试;4.面试合格者将获得正式录取通知。

4. 培养计划4.1 课程设置复旦攻博计划的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为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研究方法与设计•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讲座与交流4.2 学术导师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将被分配专业的学术导师,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和学术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3 研究项目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将参与具体的研究项目,项目的选题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

学生将通过参与研究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奖励和支持5.1 奖学金复旦攻博计划将针对优秀的博士生提供奖学金,包括全额奖学金和半额奖学金。

奖学金将根据学生的学术表现和研究成果进行评定。

5.2 学术交流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将有机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学生将通过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

复旦大学硕士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硕士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导言复旦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学科资源。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复旦大学制定了硕士培养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学术培养和专业实践,帮助硕士研究生在学术和职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术基本功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2. 培养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

三、学位授予与学业要求硕士研究生须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1. 学术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提供必备的学术基础知识和方法,选修课程则提供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学术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课;2. 学科前沿报告:每学期学生须参加学科前沿报告,了解最新的学术发展和研究动态;3. 专业实践:包括科研实习、实验操作、科技论文写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4. 学术交流:学生被鼓励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有机会向同行学者汇报研究成果和交流思想。

五、研究生导师制度复旦大学重视研究生导师制度的作用,为每位硕士研究生指定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培养工作。

导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还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六、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复旦大学非常重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硕士研究生遵守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学校设有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处理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七、学生评价与奖励学校将根据学生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励。

优秀毕业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和推荐升学或就业的机会。

八、就业与升学指导学校设有就业与升学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升学相关的信息和指导。

学生可通过该中心了解各行业的就业趋势和要求,参加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复旦大学硕博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硕博培养方案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序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生导师号1社会语言学和研究语言的社会变体和地域变体、语言的社会功能、言语游汝杰教授(博导)方言学(博)交际、语言接触、语言变异的社会和文化原因等。

2历史比较语言研究汉藏系语言的亲属关系、与汉语有关的东亚语言历史潘悟云教授(博导,兼学(博、硕)比较、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等。

职)杨剑桥教授(博导)龚群虎教授(博导)3应用语言学(言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解释并解决人类社会相关龚群虎教授(博导)语障碍 / 语言计领经验域的语言问题。

本方向侧重研究言语障碍和障碍人杨剑桥教授(博导)划)(博、硕)士的语言沟通问题。

主要研究 : 中国语言规范的历史和现状,语言和言语形式(包括文字形式)各种变体的评价和抉择,语言学家、语言决策机构在语言规范中的机制和作用。

4文化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文化功能,研究语言学申小龙教授(博导)(博、硕)的人文科学方法,研究语言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研究语法5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语言的基本结构及其规律、研究申小龙教授(博导)(硕)语言的方法、语言学的源流和演变、语言学的派别和语言龚群虎教授(博导)学的分支学科。

蒋勇副教授6对外汉语研究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规律,研究汉语和外语的比较,研究对戴耀晶教授(博导)(博、硕)外汉语教学中涉及的汉语结构规律和文化背景,研究跨文申小龙教授(博导)化交际。

卢英顺副教授二、培养目标1.硕士生了解本学科各领域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本学科分支的相关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能就某一前沿课题撰写论文。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备独立研究语言学问题的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2.博士生具有本学科的广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各领域的前沿课题,熟练掌握本学科分支的相关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能就若干前沿课题撰写论文。

了解临近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成果。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博士培养方案复旦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在博士培养方案方面,复旦大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全面的培养计划,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

本文将从招生政策、学科建设、导师团队、学术交流、培养环境等方面,全面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一、招生政策复旦大学博士生招生政策以公平、公正为原则,面向全国招收具有优秀学术潜力和科研能力的学生。

针对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和教师特设了研究生直博生源招生计划,为优秀硕士生提供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复旦大学还鼓励国际学生申请,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招生政策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校攻读博士学位。

二、学科建设复旦大学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学科资源,涵盖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

在博士培养方案中,学校通过持续改革和优化学科结构,不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为博士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和深厚的学科积淀。

三、导师团队复旦大学拥有丰富的导师资源,包括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导师。

这些导师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博士生提供科研指导和学术支持,帮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成长。

四、学术交流复旦大学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博士生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

学校与世界各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为博士生提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

五、培养环境复旦大学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完善的图书馆、实验室、科研设施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

学校还针对博士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支持,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

复旦大学博士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培养计划和优质的培养环境,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17年7月21日研究生院院务会审议通过,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研究生学籍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研究生合法权益,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根据《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的学籍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条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研究生新生,持复旦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相应的前置学历学位证书,按照学校规定的报到日期、报到地点,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第四条新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报到的,应当在报到日期前向所在院系提交暂缓报到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

获得批准后,可在报到之日起2周内到校报到。

逾期未报到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导致无法及时提交暂缓报到申请的情形除外。

在不可抗力等事由消失后1周内,新生应补交暂缓报到申请,并到校补妥报到手续。

第五条所在院系在新生报到时对其个人信息、录取通知书、前置学历学位等进行入学资格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新生获得研究生学籍。

取得学籍的新生,在学校规定的日期内完成入学教育并达到所在院系要求后,学校予以注册,发给校徽、学生证及其他相关材料。

第六条入学资格初步审查发现新生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入学资格:(一)违反国家和学校研究生招生考试规定的;(二)录取通知书、考生个人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的。

第七条新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申请,可予保留入学资格:(一)入学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二)参加支教、援外、援助西部计划等国家任务的;(三)入学资格初步审查时发现身心状况暂时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医院诊断,认为经过休养和治疗,可以到校学习的。

因第一项提出申请的,入学资格至多可保留至退役后2年;因第二项提出申请的,入学资格可根据任务期保留;因第三项提出申请的,入学资格保留1学年。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

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发表论文要求根据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精神,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发表符合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学术论文,现就有关规定具体要求说明如下:一、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1.硕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数学、文科类及专业学位除外);2.学术型博士学位:文科类至少在指导目录B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2篇专业学术论文:理、工、医科类至少在SCI、EI或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 1篇专业学术论文:3.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A类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4.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至少在EI检索或SCI检索期刊上发表(含录用1篇专业学术论文,或有一项与学术型博士学位论文的发表要求相当,并能体现工程博士高水平科研或工程能力的成果,详见《复旦大学关于授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5.用于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应署复旦大学:6.申请硕士、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作者排名第一(特殊情况除外)。

特殊情况包括:(1)第一作者为导师、第二作者为学位申请人,(2)以姓氏笔画禅名的期刊导师证明学位申请人是第一执笔人,(3)学位申请人在影响因子为6.0以上的SCI期刊发表文章且作者排名前三名:7. 2012年9月前入学的文科类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至少在指导目录类B期刊上发表(含录用)3篇专业学术论文;8.在A类期刊上发表1篇文章可相当于在B类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

学校赞成并支持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比学校规定更高或更为详细的学术规范及学术要求。

二、其它说明:1.在国外学术刊物上用外文发表且所发刊物属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可视同为《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文章:属A&HCI (艺术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不含论点摘编)的学术论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和《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头版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可视同为指导目录中的A类期刊文章。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在其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士。

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博士生需要修习一定的学术课程,这些课程旨在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论。

课程设置通常会与学生的研究领域相关,并且会涵盖前沿的学术进展和理论。

2. 研究项目,博士生需要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这通常是博士培养方案的核心。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最终完成一篇博士论文。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术活动参与,复旦大学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会议、讲座、研讨会等。

这有助于学生拓展学术视野,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并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

4. 导师指导,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非常重视导师的指导。

每位博士生都会有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其学术研究和成长。

导师通常
是学生的学术引路人,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5. 学术评定,博士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要求,并通过学术评定,包括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总的来说,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为他们的未来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博士培养方案对于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支持、导师指导等多个方面。

限于篇幅,以下将对这些方面逐一进行讨论。

一、培养目标: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扎实学术基础的高水平人才。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跨学科开展研究,培养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学术道德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培养目标涵盖了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为研究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课程设置: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术探索。

为了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学校还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了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学校还鼓励研究生参与跨学科的课程学习,培养多元化的学术视野和能力。

三、科研支持: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支持,包括国家和学校层面的科研项目和基金支持,以及导师团队的支持。

学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供实验室、图书馆和科研设备等资源,并针对不同学科领域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和技术支持。

四、导师指导:在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中,导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学校设有导师制度,鼓励研究生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

导师既要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指导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在学术、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支持和导师指导等方面均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这些方面的完善与丰富将为复旦的博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发展平台,有助于培养更多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博士人才。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课程教学秩序,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为此,对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管理作出如下规定:一、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求1.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应该严格按照各个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进行安排。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具体体现本学科硕士生和博士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需要。

课程设置应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适用对象及教学要求(包括对课内外学习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加大课外的阅读量、工作量和训练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使各门课程在加深和拓宽研究生理论基础和学科知识面及相关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既有所分工、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同时还要注意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之间的区分和衔接。

2.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新变化而新开设的课程,必须先由主讲教师填写课程计划及教学大纲,由有关学科进行申报,经所在学院、系(所)论证通过、领导审批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方可正式开课。

二、研究生应修课程及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1.必修课程(1) 学位公共课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由研究生院委托校社会科学基础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等单位,按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进行教学。

(2) 学位基础课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基本课程,应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

学位基础课一般应由理论基础深厚并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学经验的博士生导师(或教授)担任主讲教师。

学位基础课的教学,应有课外阅读和作业布置及考核,同时应有相对稳定的教材或教学大纲。

(3) 学位专业课每一学科均应为本专业的研究生开设学位专业课。

学位专业课是在本专业范围内为拓宽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系统专门知识(包括本专业经多年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研究成果)的重要课程,原则上应按二级学科的要求开设。

复旦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复旦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复旦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2017年7月21日研究生院院务会审议通过,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复旦大学章程》、《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研究人员和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博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第三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具有相应层次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权限的学院(系、所、中心,以下简称“院系”)为研究生培养的二级单位。

各院系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学术性事务,受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与研究生培养相关的行政管理事务,受学校研究生院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各院系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资格考试、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审、学术活动及其他培养环节的工作细则,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院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报研究生院备案后执行。

工作细则应至少提前3个月向师生公布。

第二章指导教师第五条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或导师组全面负责,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的,应确定一名主要导师。

各院系应制订本单位导师(导师组)职责、导师和研究生双向选择等工作的程序或要求。

第六条导师或导师组应根据学校和院系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安排,履行以下主要职责或职权:(一)参与制定研究生招生标准,做好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评卷、复试、录取及其他招生选拔工作,并有权提出录取研究生的建议;(二)参与制定所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依据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帮助研究生明确其申请学位所需达到的课程及学分、必修环节、学位论文及答辩等方面的要求;(三)定期指导、检查、督促研究生按时、有效、安全地按培养计划推进学业,所指导的研究生因各种原因造成学业问题时,有权根据《复旦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提出分流淘汰、暂缓毕业、退学等处理意见或建议;(四)指导研究生了解并掌握学术规范和伦理;(五)全程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与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作出推迟论文答辩的决定。

复旦大学硕博培养方案-36页word资料

复旦大学硕博培养方案-36页word资料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二、培养目标1.硕士生了解本学科各领域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本学科分支的相关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能就某一前沿课题撰写论文。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备独立研究语言学问题的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2.博士生具有本学科的广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各领域的前沿课题,熟练掌握本学科分支的相关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能就若干前沿课题撰写论文。

了解临近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最新成果。

能熟练掌握第一外语,能用外语撰写论文,并能用外语口头表达学术观点。

一般掌握第二外语。

具备独立设计课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三、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34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须修 4 门10 学分学位基础课须修 2 门 6 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 4 门8 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 4 门8 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须修 1 门 2 学分2.博士生总学分16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须修 3 门8 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 2 门 4 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 1 门 2 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须修 1 门 2 学分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四、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1.硕士生(1)从事社会语言学、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实地调查至少一个月。

(2)担任助教工作。

(3)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工作。

(4)学习撰写学术论文。

2.博士生(1)带领本科生和硕士生从事社会语言学、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实地调查至少一个月。

(2)担任助教工作。

(3)协助导师整理讲稿或书稿。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1.硕士生每学期在研究生课堂上作两次学术论文报告。

在学期间在校内外的学术会议上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基本要求是有所发现,或观点较新。

每次发言都作为评分依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培养项目 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培养项目 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培养项目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根据《管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调整稿)》及2012年10月17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即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精神,对“硕博连读”培养项目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 适用对象2012年9月及以后入学的所有硕博连读生。

二、 资格考试的通过标准所有硕博连读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既是硕博连读生转博选拔的重要环节,也是硕博连读生中期考核学业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标准: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达到当年度学校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线。

三、 具体程序和细则1、当届资格考试通过的情况凡是当届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达到当年度学校公布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线的学生,在转博面试前学院将和其确认转博志愿。

学生可选择继续参加转博面试,也可主动选择转为硕士生,按分流的4年制硕士生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对于转博面试通过且最终进入当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的学生,按照硕博连读生教学计划中的博士生阶段的要求进行培养。

对于转博失败的学生,学院将和其再次确认转博志愿,如愿意申请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的转博选拔,则不需重修相关课程,可直接和下一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下一年度的转博资格考试;如学生主动选择转为硕士生,则按分流的4年制硕士生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2、当届资格考试未通过的情况凡是当届资格考试未通过的学生,中期考核成绩为C等,且须在第五学期重修相关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具体要求如下表)后,和下一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下一年度的资格考试。

同时,学院将对有关学生进行转博或转硕意向的备案工作。

表1:重修课程清单一级学科/专业 学位基础课 学位专业课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高级微观经济学(一) 至少2门工商管理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选2:高等概率论、高等数理统计(一)、统计计算管理科学与工程(2)/运筹学与控制论凸分析或线性最优化 至少2门 对于原课程成绩为A和A-者,可申请免修该门课程。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 博士培养方案

复旦博士培养方案复旦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一直以来坚持以培养高水平研究型人才为己任。

其博士培养方案以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为目标,充分体现了学校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承诺。

本文将就复旦大学博士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目标复旦大学的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学术型研究人才。

倡导独立思考、勇攀高峰的学术精神,注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引导学生在学术研究、教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二、培养体系复旦大学博士培养方案按照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培养。

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在3-4年内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能力,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获得博士学位;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则在2-3年内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获得博士学位。

三、培养内容复旦大学博士培养方案注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科交叉整合。

学生在完成学位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独立的科研工作,参与国家级和学校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学校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学科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影响力。

四、培养环境复旦大学为博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学校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平台。

学校还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

学校还建立完善的导师制度和学术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五、培养支持复旦大学注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培养支持。

学校设立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机会。

复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案复旦大学关于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所遵循的学科、专业划分及名称,应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依据;以最新通过的《复旦大学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所列的学科、专业名称为准。

制(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合理设置和调整、优化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以国家最新颁布的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

1. 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要注意突出重点,加强论证。

应在突出本学科已有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适应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使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2. 对同一专业内所设置的研究方向,应在总体上对本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一定范围的覆盖面,既不宜过窄,又要避免重复。

研究方向的调整和设置应力求相对稳定,还应根据新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已经有所扩大的学科范围,注意新研究方向的开拓。

鼓励设置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向,以促进学科专业间的合作、交叉与渗透,特别是促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二、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

1. 培养方案应根据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整体要求,对本学科博士和硕士的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等各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要求,既要体现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高层次性,以及专业性较强等特点,更要注意所培养的人才对今后介入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较大的适应性。

2. 培养方案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本学科对不同规格类型研究生培养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要求。

三、按照拓宽基础理论和知识面的要求,以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或教学体系)为目标,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

复旦 博士生培养方案 管理

复旦 博士生培养方案 管理

复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是为了确保博士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学术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而设立的一套管理机制。

该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有序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以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要求博士生在入学前必须完成严格的选拔和评估程序。

入选的博士生将接受正规的学术培训,包括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等。

博士生在培养期间需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同时还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发表学术论文。

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注重学术导师的指导和评估。

每位博士生都会被分配一个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博士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

导师会定期评估博士生的学术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复旦大学还鼓励博士生与不同领域的导师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拓宽研究领域和提升学术能力。

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关注博士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术研究,博士生还需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另外,博士生还需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管理,培养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还注重博士生的职业发展。

学校提供一系列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帮助博士生规划职业发展,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

学校还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高等院校合作,为博士生提供实习、科研合作和就业机会。

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博士生。

该方案通过严格的选拔、科学的培养计划、优秀的学术导师和综合素质培养,为博士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每位博士生都能在复旦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管理的指导下,取得优异的学术成果,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FudanUniversity

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FudanUniversity

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2016年11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家相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本校按照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门类和专业学位类别授予学位,所授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第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二条、第十七条的规定精神,学位申请人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符合上述要求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学术水平标准者,可依据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条本校设立学校和各学科(或院系)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

同时,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理工学部、医学部和交叉学部,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展工作。

第五条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履行相应职责;其中学士学位审定工作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权教务处和继续教育学院成立相应的学士学位评定小组,负责学士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并提出学士学位授予的建议名单。

第六条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议应当通过会议进行,不得采取通讯方式。

会议必须有委员会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及以上出席方为有效。

表决可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同意票超过全体委员人数的半数方为表决通过。

第三章学士学位第七条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要求的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并达到下述水平者,可以获得学士学位:1、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八条本校本科毕业生,由院系逐个审核其学习成绩和毕业鉴定等材料,对符合本细则第七条要求的,经各院系审核,由学校教务处或继续教育学院的学士学位评定小组复审并提出学士学位授予的建议名单,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通过,授予学士学位。

学士学位授予的具体要求及工作程序详见《复旦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与原盲-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与原盲-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办法(与原盲审异议处理办法合并修订)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及质量控制的相关文件精神,为保证我校学位授予质量,做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工作,制定本抽检办法。

第二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是指,在学位论文评阅环节,部分或全部的学位论文由学校作统一送审,送审的学位论文被要求隐去作者和导师的相关信息,反馈的评阅结果同时隐去评阅人的信息,以保证论文评阅的客观公正(以下简称“盲审”)。

院系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双盲评审之外的其他论文送审工作(以下简称“明审”)。

第三条所有博士学位论文均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评审,所有硕士学位论文均须参加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学校组织的双盲抽检。

上海市组织的双盲抽检办法由上海市另行规定。

学校组织的硕士论文抽检采取随机抽取和重点抽取相结合的方式,抽检比例约占全校当年申请硕士学位人数的10%左右。

以同等学力和单独考试方式入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统一纳入强制抽检范围。

参加双盲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和被抽中的硕士学位论文均由研究生院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或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进行送审。

第四条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双盲评审,提交送审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直接从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中抽取,通过信息系统确保送审的学位论文已经导师审核确认且通过相似度检测。

第五条盲审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

论文盲审的评议意见由研究生院负责向各院系反馈。

盲审及明审评阅结果均为通过者方可组织答辩。

在评阅意见未全部返回之前,申请人不得进行学位答辩。

如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先经得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后方可进行学位答辩;如果返回的评阅意见出现异议,则本次答辩无效。

第六条论文评阅书中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界定为“存在异议”:(1)“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为“差”;(2)“是否同意该生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结论为“须作重大修改,重新送审通过后答辩”或“不同意”;(3)评价表中有任何一项评价指标低于6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培养项目
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工作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管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调整稿)》、2012年10月17日及2014年12月10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即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精神,对“硕博连读”培养项目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工作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适用对象
2012年9月及以后入学的所有硕博连读生。

二、资格考试的通过标准
所有硕博连读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既是硕博连读生转博选拔的重要环节,也是硕博连读生中期考核学业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标准: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达到当年度学校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线。

三、具体程序和细则
1、当届资格考试通过的情况
凡是当届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达到当年度学校公布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线的学生,在转博面试前学院将和其确认转博志愿。

学生可选择继续参加转博面试,也可主动选择转为硕士生,按分流的4年制硕士生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对于转博面试通过且最终进入当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的学生,按照硕博连读生教学计划中的博士生阶段的要求进行培养。

对于转博失败的学生,学院将和其再次确认转博志愿,如愿意申请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的转博选拔,则不需重修相关课程,可直接和下一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下一年度的转博资格考试;如学生主动选择转为硕士生,则按分流的4年制硕士生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2、当届资格考试未通过的情况
凡是当届资格考试未通过的学生,中期考核成绩为C等,且须在第五学期重修相关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具体要求如下表)后,和下一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下一年度的资格考试。

同时,学院将对有关学生进行转博或转硕意向的备案工作。

表1:重修课程清单
对于原课程成绩为A和A-者,可申请免修该门课程。

重修所选课程时,可选择1门课程按学校流程申请将该门课程的最终重修成绩在校方成绩单上覆盖原课程成绩;其他重修课程按院内登记的方式操作选课及成绩记录。

3、第二次资格考试
凡是在第六学期初参加第二次资格考试的学生,经笔试、面试选拔通过且最终进入该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者,正式转入攻博阶段学习和研究。

再次参加资格考试仍然转博失败的学生,如尚可以作为硕士生培养,则进行分流处理。

4、分流硕士培养
作为“硕博连读”培养项目的硕士分流出口,总学制为4年。

具体分为两类:
(1)当届资格考试通过后主动选择转硕的学生,可按以下方式进行后续培养,具体培养过程分流与处置方式为:
由学院帮助协调安排实习一年或申请DBA研究助理2年。

在第五学期修读《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等必修专选课及《专业外语》等课程,并鼓励适量旁听院内外开设的各类硕士生课程。

在第五学期末之前,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硕士生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择时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

鼓励发表学术论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授予相应的科学硕士学位。

(2)第二次资格考试转博失败作为分流硕士生培养的学生,在第六学期末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硕士生导师后开题,在第七学期修读《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等必修专业选修课及《专业外语》等课程。

鼓励发表学术论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授予相应的科学硕士学位。

四、其他事项
1、对硕博连读生培养过程实行中期考核及分流,乃至实行淘汰制是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对分流后四年才获得硕士学位者,在就业时个别情况如有需要,可由学院向用人单位出具相关证明解释该生系参加“硕博连读”培养项目完成学业后获得学位。

2、如有表现突出的学生按照培养要求,提前修满所有学分且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相关要求,可以向学院申请提前毕业,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即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审批同意并报校研究生院批准后,方能按程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相应的科学硕士学位。

具体要求如下:
从2012级分流硕士生起,表现突出的学生申请提前毕业必须首先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修学年限已满3年;(2)已修完所有规定课程,且平均绩点达到3.5以上(含3.5);(3)第六学期初之前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之后申请提前毕业(半年)学籍变动并获得学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申请程序,进入学位申请程序后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者方可提前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1)学位答辩成绩为优秀;(2)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期刊目录2013版》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内期刊目录2013版》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含录用)至少一篇论文。

如无法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但学位答辩通过者,则可以提前毕业但不授予硕士学位,硕士学位待4年期满后方可授予(届时无需再进行学位答辩)。

五、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解释权属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
委员会(即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2015年10月
附图: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硕博连读”培养项目二次资格考试及分流工作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