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教材比较及思考
新旧教材对比,探寻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新旧教材对比,探寻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教材的选择与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深远影响。
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旧教材和新教材在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思路。
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 知识点的呈现旧教材:传统小学数学教材通常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内容较为单一,侧重于计算和概念的直接介绍,教学目标较为明确,但缺乏实际应用情境。
新教材:新教材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知识点的呈现更加丰富,融入了项目化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理念,通过实际案例和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2. 能力培养旧教材:主要集中于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
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自学能力。
新教材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和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1. 教学模式旧教材: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新教材:鼓励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
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评价方式旧教材:主要以考试及测验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相对单一。
新教材:引入多元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
三、技术应用的差异1. 教学工具旧教材:教学辅助工具较少,主要依靠黑板和纸质教材,缺乏生动的教学手段。
新教材: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工具、互动电子白板、数学软件等,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 线上学习资源旧教材:基本上依赖于书本,缺乏灵活的学习资源。
新教材: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课件、在线练习、数学游戏等,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比较研究及教学思考---以立体几何为例
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比较研究及教学思考---以"立体几何"为例摘要:随着推动课程改革的方针的实施,教材也在这种趋势下发生了改变。
因而《立体几何》之所以被新版教材在编辑过程中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是有原因的,其对数学逻辑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几何想象的能力以及空间方向感都是一个极佳的思维锻炼过程。
学生在选择解题方法的时候,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选择数学教学方法。
比较研究以及教学思考至关重要。
对此,就数学人教版A版新旧教材比较研究及教学思考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旧教材;比较研究;教学思考引言:教材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工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得力帮手。
新教材较旧教材活跃,在教材的编写上练习题以及习题都发生了更新,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在大量的题目中,图形结合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要思考大量内容。
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能够改善会书本知识但不会运用的情况。
正是这样,学生不仅仅是装着知识会背不会用。
学生书写出来时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扎实、有严谨的数学逻辑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在解决立体几何时的解决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一、新旧教材交替的意义在我国因国际形势的需要和由于招生人数增加,知识性人才日益增多,国家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增大。
国家的进步需要创新,因此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
所以我国需要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在心理上冲破传统教育的枷锁。
通过设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而数学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场数学教育改革中新旧教材发生交替,《立体几何》也是变化课程之一。
以《立体几何》为例,《立体几何》丰富学生想象力,将空间与图形联系在一起。
其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新版教材需要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做题方法以及做题技巧,了解应用、背景、数学内涵和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去探究数学的奥秘。
谈谈新、旧语文教材之间的差异及应对的方法
教室里上这节课,引导学生了解古老的劳动工具,让他们试着去使用这些工具,通过讲述与劳动相关的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丰富其学习体验,让他们更加热爱劳动。
三、开展活动,培育时代青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比如,学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生了解了“匠人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为议题的辩论赛。
正方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时代到来,机器的出现导致很多制衣手工业者失业为例,表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导致一些手工业者难以维持生计,人们渐渐不看重“匠人精神”了,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弊大于利。
反方则表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重复性的无聊的工作,还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人类也可以靠人工智能提升工作的效率,“工匠精神”并不会消失,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利大于弊。
又如,学完了第七单元的课文,学生敏锐地发现这些文本都是散文,都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是如何进行“精神突围”的,还展现了每个人的心灵栖居地,如郁达夫与北平、史铁生与地坛、苏轼与赤壁等。
教师可以以“逆境”为话题,组织学生参与演讲活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强化他们的抗挫能力。
所谓“欲立人,必先立德”,教师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成长为立场坚定、思想健康、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系南通市十三五德育专项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从2021年秋季开始,全国各省(区、市)统一使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很大的变化。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上册和必修下册两本,设计了“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单元”“以语文活动实践为主的单元”和“以整本书阅读为主的单元”,将“十八个任务群”设置于其中。
一年级数学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一年级数学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一、对比与分析1、新旧教材学习内容课时安排的对比与分析。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一年级新旧教材里共同的内容有: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具体课时分配如下: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元、角、分的认识我们可以知道新旧教材在共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中,旧教材共用了112课时,新教材共用了78课时,比旧教材多了2节新课,少了整整36节练习课。
通过比较,我们同时又可知道,新教材在基本完成旧教材一年级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位置、认识钟表、图形与拼组、找规律、统计7块教学内容,其课时安排如下:比一比分类位置认识钟表图形的拼组找规律统计课时数 2 2 4 4 2 4 3从统计中,我们知道,一学年中,新教材比旧教材少了14课时,按常规思维,既然减少了学习课时,学习的内容也应该进行删减,然而,在新教材不但没有减少学习内容,反而增加了21课时的新内容;同时对旧教材里的计算部分进行了大量的课时缩减,特别是练习课大大减少,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是否会对学生知识的巩固、检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教材的编写载体材料的比较与分析。
“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其中许多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体现了《数学课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
然而,由于主题图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加上低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在探索主题图时他们常常会说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话题,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对话,需要在学生取得对主题图的理解相对一致的时候才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摘要: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和进步。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新教材、旧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1. 引言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承载着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学生的需求,新教材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比较,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2. 内容比较新教材相比于旧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旧教材主要侧重于知识传授,强调单一答案的得出。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3. 教学方法比较新教材的引入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改变。
旧教材的教学方法以讲课为主,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评价体系比较教材的评价体系也是新旧教材的一个重要区别。
旧教材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项目实践和口头表达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5. 影响与挑战新教材的引入对教育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挑战。
一方面,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更加适应现实生活的挑战。
另一方面,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掌握最新的教学技巧。
6. 结论综上所述,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
然而,新教材的引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技巧。
语文新教材的变化和思考
语文新教材的变化和思考引语面对新课改、新教材,大伙战战兢兢,有的扬言语文课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人通过对比新版教材和老版教材,将教材的变与不变总结如下。
本文只做粗线条式的描绘,不讲究细节,请多包涵。
一、教材结构新版教材的形式、结构,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依然是“传统单元+专题”的形式,如:(一)老版《必修1》是:4个传统单元+专题,专题为:1、表达交流:写景、写人、写事等。
2、语言运用:朗诵。
3、梳理探究:对联等。
4、名著导读:《大卫》等。
(二)新版《必修1》是:3个传统单元+专题,专题为:语言规律与语用规则专题1:遵循语言的秩序。
专题2:学会交流与对话。
专题3:让你的言辞打动人。
我们担心新教材到处是任务群,其实并没有,只是《课标》发明了“任务群”这个词而已,新教材中没叫“任务群”,直接把它叫“专题”,依然像老教材一样,是附带在每册书的最后面。
二、教材内容新版教材内容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只是数量、选文和专题设置变化了些。
(一)数量1、册数老版是5册必修,新版是4册必修。
2、单元数老版:4个单元+1个大专题新版:3个单元+1个大专题(二)选文选文变化是教材变化最司空见惯的事,比如鲁迅的文章删减了,庄子的《逍遥游》变成《秋水》了,不足为奇!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教材思辨性的文章明显增多,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专题老版新版的专题都是主要围绕“语言构建”和“文化传承”来设置的,老版将写作集中放在每册书后面,新版将写作分化到每个单元后面,和单元文章相配合。
老版专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新版专题主题更明确、力量更集中。
对同一事情的叫法有了变化,比如“名著导读”变成“整本书阅读”,这是无意义的变化。
三、教材理念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课程理念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对学生有不同要求,出现任何变化都不足为奇!那新课程理念和老课程理念有何不同?(一)表述不同1、旧课程理念的文字表述具有模糊性。
2、新课程理念的文字表述具有确定性。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语文组吴熹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又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
由过去的旧教材转变为现在重新改换具有时代气息篇目的新教材,既然是新教材,它与旧教材相比,到底有哪些变化,又是怎样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
通过粗浅的比较,发现新旧教材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新旧教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主要目标发生了变化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二者相辅相成。
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同时,把“过程和方法”放在突出地位,以此来联系、整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和相关内容。
例如,在新教材中,“表达交流”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方法的了解、模仿与反复训练。
其中包括:表达交流的过程和方法,如“心灵共鸣”“亲近自然”“发现幸福”“美的发现”等;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如“善于思辩”“直面挫折”“缘事析理”等。
由于教材所设计追求的是渗透式的学习“过程”,又重在“方法”上的引导,学习训练的落脚点在“能力”,从而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那种偏重课堂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性来学习,这在“梳理探究”部分表现的尤为明显,它要求学生在读写能力得到稳步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受到陶冶。
另外,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例如,教材中的文章很注重人文思想。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等文章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去追究学生议论与探讨的深浅和正确与否,至少可使他们拥有了用一种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审视自我。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区别与看法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区别与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区别,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首先,新旧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现代文学作品的选取,如《平凡的世界》、《围城》等。
这些作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能够引发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新旧教材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以课文为主,注重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这种形式的变化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
此外,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旧教材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学生的角色相对被动。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对于新旧教材的区别,个人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最后,新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个人认为,新教材的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各年级科目教材版本的比较与选择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各年级科目教材版本的比较与选择在教育领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每个学年,学校都会选择使用一本教材来辅导教学。
然而,教材市场上存在着旧版教材和新版教材两种选择。
本文将从各年级科目教材版本的比较以及选择角度,对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进行探讨。
1. 教材版本比较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在内容、布局以及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是内容上的比较。
新版教材通常会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更新,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知识的进展。
与此相比,旧版教材未能同步更新,可能存在一些过时或不准确的信息。
其次是布局的比较。
新版教材往往更加注重信息的排版和分布,采用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的形式,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
而旧版教材在这方面可能显得相对滞后。
最后是教育理念的比较。
新版教材通常采用前沿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比之下,旧版教材可能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2. 新版教材的选择针对不同年级和科目,选择教材版本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应该考虑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标准。
教育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部门针对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新版教材通常会更加贴近最新的教育标准。
其次,需要考虑教材的编写团队和质量保障体系。
一本优质的教材背后通常有专业的编写团队和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此外,学校还应该考虑教材的价格和可供性,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教材供学生使用。
3. 旧版教材的选择尽管新版教材在许多方面都有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旧版教材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如果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或者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选择旧版教材可以降低学习成本。
其次,如果学校刚刚购买了一批旧版教材,或者教师对旧版教材非常熟悉,那么延续使用旧版教材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此外,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应旧版教材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旧版教材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
1、数学课程理念的变化。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 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 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 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 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教 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 消化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头脑中复 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因此,不利于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 性的孕育。这与《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 的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 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Ⅱ“空间与图形” 加强的部分是:
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
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视图和投 影等内容;
加强了几何建模的探究、强调几何直觉; 突出了内容的文化价值; 重视“量”的意义和“测量”的实践性; 加强合情推理、调整“证明”要求。
“空间与图形”与过去对比削弱的部分是: 削弱了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 证明 删去大量繁难的几何证明题 淡化几何证明的技巧 降低了论证过程的形式化要求和证明 的难度。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增强
和强化探究活动。
现行教学大纲提供了三个探究活动的内容:
初一“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初二“a=bc型的数量关系”
初三“镶嵌”。
新课标则提出通过课题学习,探讨一 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让学生经历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求解 —— 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及教学启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探究及教学启示引言:高中物理教材是同砚进修物理课程的重要依据,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中国高中物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塞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息推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也经历了屡次修订与更新。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带来的教学启示。
一、内容上的差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与调整。
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一些能够引发同砚爱好的例子,突出“好用性”和“趣味性”。
而旧教材则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侧重于计算和公式的运用。
以力学为例,新教材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更加系统和完整。
而旧教材则将相关内容分离在各个章节中,缺乏一定的连贯性。
这种整体性的调整使得新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明晰、易于进修。
二、结构上的差异新教材在结构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
起首,新增了一些模块化的内容,如物理试验、物理探究等。
这些模块可以更好地培育同砚的观察力、试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同砚对物理的爱好。
另外,新教材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
将过去分离传授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种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同砚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的基础知识,提高进修效果。
三、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砚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同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新教材中新增的试验模块为同砚提供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试验实践培育同砚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新教材还引入了问题式进修,鼓舞同砚通过自主沉思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同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启示: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教学启示:起首,教材的内容应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重视好用性和趣味性。
只有激发同砚的爱好,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同砚主动进修。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比较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比较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的比较
一、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课程标准》第2页),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样,编者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出发做出决定。
新课标强调学生对科学、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编排上由简到难,回归到日常生活,使生活中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
1.从知识内容的广度上看
新教材包括了老教材几乎所有的内容外,另外还增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眼睛和眼镜”“宇宙和微观世界”等内容,都是与科学知识前沿接轨的知识,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从知识内容的深度上看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枯燥。
而新教材中不再出现传统物理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生活现象,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
如光学部分中的凹透镜、照相机、幻灯机、球面镜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想了解的。
三、教材的编排
1.教材采用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牵头图,并配有散文体的引语,这也是全面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的一种尝试。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必修a版)的比较与思考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必修a版)的比
较与思考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必修A版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它们的比较与思考:
一、教材结构的变化
旧版教材中,立体几何部分的教材结构是:立体图形的性质、多面体与球、立体几何证明。
而新版教材中,立体几何的教材结构变为:立体图形的性质、多面体与圆锥曲面、立体几何的计算。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1. 旧版教材中,在立体图形的性质部分,只讲了正方体和正六面体的性质,而新版教材则涵盖了所有的五种立体图形的性质。
2. 新版教材中加入了多面体与圆锥曲面的内容,如正四面体、正八面体、圆锥、圆锥台等,而旧版教材则没有这部分内容。
3. 新版教材中加入了立体几何的计算,包括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曲面的侧面积与全面积的计算,而旧版教材只讲了立体几何的证明。
三、教材难度的变化
新版教材在立体几何的计算中增加了一些数学推导和公式的运用,比旧版教材要复杂一些。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不是让学生觉得难以掌握,而是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人教版新旧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必修A版有不少区别。
对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尝试理解几何的本质,及时消化新知识,不断巩固旧知识,也就能在这个科目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小学音乐新老教材的比较及教学思考
小学音乐新老教材的比较及教学思考一、新老教材关于单元主题与教学设计思路的比较什么是新教材?什么是老教材?2001年新课程实验教材(下称“老教材”),2012年的修订教材(下称“新教材”)。
老教材的的不同版本都设立了单元主题,为的是体现人文学科的特点与相关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湘艺版小学老教材一部分是情景主题,一部分是人文主题。
一般来说以情境主题为主线设计的课例,有与音乐结合的情境美,比较有生命力,出了一批让老师们至今都在津津乐道的课例(上面表中列举的课例)。
不足的是,由于教学材料较多,材料之间需要衔接,挖掘音乐本体的教学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深入不够。
新教材完全去掉了单元主题,其目的是使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够直接进入音乐作品,不用拐弯抹角、顾及其他,用全部的时间进行音乐的本体的教学。
二、母语音乐特色与低年级童谣、儿歌选用的教学影响。
在教材的编写中,我们选材的理念与原则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音乐的一般规律,选择难易适度,旋律好听,歌词生动,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
在低年级的教材编写中,我们也尽量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唱游活动的内容。
因此,老教材中的很多歌曲都深受师生喜爱。
例如:《两只小耳朵》《两只小象》《什么动物出来玩》等等。
在新教材的编写中,为了构建母语音乐教材体系,除了继续遵从上述的选材原则外,对一些好听的中华童谣、儿歌、民歌,我们进行了深加工,并循序渐进地编入各册教材中。
例如:《亮火虫》、《阿凡提》《你说它是啥东西》《月亮》等等。
并且将母语音乐的学习与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一、中华童谣、民歌与简谱唱名的学习结合;二、强化母语音调和调式感与音高唱名的训练结合。
语音乐教材体系和简谱唱名的编写顺序一下高音11 2 3 5 6 1《勇敢的鄂伦春》低音66 1 2 3 5 6《跳呀,快来跳》低音55 6 1 2 3 5《青草小河边》二上高音2 3 《阿西里西》7 《阿凡提骑驴》《对十》4 《剪窗花》《小毛驴》4 7 《交城山》《跳竹竿》大调音阶:12345671 《音阶歌》《白鸽》三、母语音乐学习与低年级音乐知识学习顺序调整的教学影响。
初中课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旧教材比较
初中课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旧教材比较一、历史课程性质不同:新版增加了历史课程的性质(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旧版没有。
分析:对课程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此指导下更好地确立课程理念和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程基本理念相同:都强调了历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都强调了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都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不同:1、旧版更强调历史学科的实用功能和基础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基础;新版更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分析:从素质教育出发,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旧版强调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新版没有此项内容。
分析: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即使在新课改下也不能忽视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和整体地把握历史。
3、旧版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新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分析: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共性或集体性的发展。
4、旧版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新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分析:合作精神是学生个性发展必不可少的,也是今后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不同:新版增加了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旧版没有。
分析:有了对历史课程设计的总体引导,有利于在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教学的实施等方面保证新课改的总体方向,同时又不乏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各地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发展。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 (3)
浅议新教材和旧教材的比较摘要教材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资源之一,不断更新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两种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教材编写和使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教材、旧教材、学习效果、教材编写、教材使用引言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材的更新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新教材相比于旧教材,往往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新教材都能取代旧教材,有时候旧教材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因此,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相比于旧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 更新的知识内容新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更加贴近时代的需求,更新的知识包含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进步的发展。
这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2 优化的教学方法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教学手段,新教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1.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教材提供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再单一地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
通过更加综合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论文写作、项目展示等,新教材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才能的展示,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2. 旧教材的优势尽管新教材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旧教材仍然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2.1 稳定性旧教材经过多年的使用,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熟悉和适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旧教材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对其也更加熟悉和接受。
在某些情况下,继续使用旧教材能够保持教学的稳定性,避免学生和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过程带来的变动不稳定因素。
旧教材与新教材
旧教材与新教材1. 语文课的旧教材与新教材比较:旧教材:传统的语文教材注重对古文的解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文字的书写和语法的学习。
但是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新教材:新时期的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强调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和理解,丰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数学课的旧教材与新教材比较:旧教材:传统的数学教材偏重计算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公式和解题方法。
但是往往忽略了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新时期的数学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的规律。
同时,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
3. 历史课的旧教材与新教材比较:旧教材:传统的历史教材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和叙述,强调线性的历史进程。
但是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和探究性。
新教材:新时期的历史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注重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关注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献阅读能力。
4. 物理课的旧教材与新教材比较:旧教材:传统的物理教材注重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和应用,强调理论解释和实验验证。
但是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缺乏实践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新教材:新时期的物理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注重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探索。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5. 化学课的旧教材与新教材比较:旧教材:传统的化学教材注重对元素和化合物的记忆和分类,强调化学反应的平衡和计算。
但是内容较为理论化和抽象,缺乏实践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新教材:新时期的化学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注重化学的实验和实际应用。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6. 英语课的旧教材与新教材比较:旧教材:传统的英语教材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的记忆和应用,强调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新旧教材的初浅比较
新旧教材的初浅比较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践的深入,面对新的教材应如何“教”呢?本人现把几年来教学的感受反思等一并总结出来,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比较对于传统物理教材,倾向于把学生的脑子看成仓库,物理教育的任务就是往仓库里灌入知识、概念、公式,认为物理的功能在于学会知识、学会应用、进而训练思维;认为学生学会物理基础,会按部就班地把题目做出来就可以了,这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对应用也没有好处。
传统教材一味强调知识体系,忽略学生学习感受和教师讲授效果。
如果说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先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会运用,那么新课程及当今社会的要求则是我要用,所以必须去学习,去探究(当今社会的知识怎么学也学不完,所以必须有动力,才会去学习,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希望人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些新知识出现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物理内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物理的探究活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锻炼科学探究物理规律过程的能力。
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凸透镜是一个很简单的光学仪器,却是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关键构件,用两个凸透镜简单组合还能制成一架简易望远镜、显微镜。
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富有实际应用的物理。
另外,新教材内容设置,还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亲自实践,增强学习后继知识的积极性。
新教材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亲身经历、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
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死气沉沉、钻牛角尖式的学习少了,代之而来的是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交流或者自觉收集信息、数据、资料、探索性实践等活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后目标也明确了。
如八年级下中的“电能”一节,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电能表的说明书和电费收据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能表,并通过相关数据进一步归纳推算其他物理量,解释有关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与 配子形成
受精作用
DNA化学组 成和结构
DNA、基因 和性状的关 系
遗传信 息的转 录
遗传信 息的翻 译
细胞水 平 遗传的物质和结构基 础
分子水平
遗传信息的表达
(DNA、RNA和蛋白 质)
生命系统的物 质和结构基础
发展和变 化规律
各组分间的 相互作用
系统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改变 遗传的 基本规 律 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染色 体变异
苏教版
细胞的化学组成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遗传和染色体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与进化 分子与细胞
地图版
有机体中的细胞 细胞的自我保障 细胞的新陈代谢 细胞的生命周期
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和变异的分子基础
新人教版
走近细胞 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细胞的生命历程
人与生物圈
稳态与环境 (必修3)
老、新教材编排体系及每章内容
浙科版
分子与细胞 细胞的分子组成 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代谢 分子与细胞
苏教版
生物科学与我们 细胞的化学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生物科学与我们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 遗传与染色体 遗传的分子基础 生物的进化 生物科学与我们 生物个体的稳态
新课改教师培训讲座
《新老教材 比较及思考》
杭州二中 顾 来
全国各地新老教材编排 逻辑顺序比较
老、新教材编排体系及每章内容
老人教版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进化 生物与环境 遗传与进化 (必修2)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分子与细胞 (必修1)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孟德尔定律 染色体与遗传 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进化 遗传与人类健康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稳态与环境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人类与环境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老、新教材编排体系及每章内容
个 体 水 平(以人体为主) 机体细胞 +内环境 系统的组成 和结构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康 稳态与健康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体系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 主线来构建的。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就是要帮助学生 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观念,从而为这一模块的学 习打基础。这一观念的建立要靠以下要点来支撑:第一,从生物圈到 细胞,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等,是不同层 次的生命系统,它们都是能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有机整体; 第二,在众多层次的生命系统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是因 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也是生命系统中最微小的层次。 可见,本节“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 观念服务的,二者之间不是隔裂的。 后面各章分别是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结构、功 能和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和动态 性,从而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遗传和进化与环境的关 系 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 基因型、 环境和表 现型关系 变异与环 境的关系 进化过程 中生物与 环境的相 互作用
DNA复制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结构
新人教版《遗传与进化》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
《遗传与进化》编排主体思想是从基因的视角入手,以信 息论作为理论支撑,因为遗传本身就是信息.教材以发现史为 线索,就是寻找信源(遗传因子的发现)信宿(基因的本 质).编码(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极其变异)信道(中心法 则、现代进化理论)教材具体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按科学发现史 的时间顺序编写,其中关键性的有三个过程 1.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遗传因子 2.细胞学研究揭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实质,也就 是正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性,而这一过程又是通过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来实现的。 3.根据以上两个事实萨顿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因而本章内容是按照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 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的顺序编写的。
Hale Waihona Puke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 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接着, 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进行的分析(提出 假说),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 证(验证假说),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 律(总结规律)。这样编写教材,在教学内 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 识规律的统一。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的知识结构
生物的进化
生物个体的稳态 稳态与环境 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人与环境 稳态与环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
必修1 《分子与细胞的知识结构〉
在课改之前沿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材,其知识体系是 按普通生物学体系,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主线来构建的, 每一条基本特征就构成一章教材。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 形式上是两本书,实质上是一本书。 新课程是模块式的课程,强调每个模块应当有相对独 立的教育价值、一以贯之的学科思想。因此,三个必修模 块的教材注定是三本书,要分别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新 教材《分子与细胞》的知识结构模块采用了从系统的视角 来认识细胞,将细胞看做基本的生命系统,按照系统的组 成、结构、功能和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顺序来建构整个 模块的知识体系。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 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 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的要求,有助于 学生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及生命活动,了解生命系统的 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