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合集下载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观

第斯多惠教师教育观

第斯多惠的教师教育观一、论教师的使命:实现全人类的教育理想(一)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忘我牺牲虽然德国对教育十分重视,但当时德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温顺虔信的顺民和对外侵略的士兵,带有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及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针对这一现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培养具有人道和博爱精神的人,这样的人能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牺牲自我。

他主张把热爱祖国与热爱全人类结合起来,他说:“爱国主义与用轻视或仇恨来侮辱异族人毫无共同之点”。

在他看来,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上,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精神与爱祖国精神应当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应是“真正的普鲁士”,而应是人和公民!他向教育家及教师们强调说: “你要说、要想: 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绰号”。

(二)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第斯多惠坚决反对封建教育势力和教会残酷的思想统治,他一生致力于国民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个民主教育大纲!第斯多惠对当时德国劳苦大众缺乏教育的现状十分同情!他曾义愤填膺地写道:“几百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悲惨地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住所,……大多数儿童在他们少年时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培养的权利,而这种教育和培养对于健全身体和思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斯多惠从人道主义出发认为“所有人本来就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 教育必须以发展全面的"和谐一致的人格为目的; 教育必须是着眼于一切人的。

”因而他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教育,认为等级教育使广大劳苦大众的子女无法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为了改变教育的现实,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第斯多惠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强烈要求改革德国的等级学校教育制度,坚决主张设立统一学校,向一切儿童,不论其父母属于哪个阶层,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提供普通的教育。

”“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义倾向,要从统治者权威下解脱出来,为真正的国民教育而斗争”。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德国教育家,19世纪中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进步代表人物。

第斯多惠1790年10月29日出生在德国威斯特法伦州西根市的一个法官的家庭里。

这一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

这时资本主义在德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封建势力还相当强大,第斯多惠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灾难深重、风雨如晦的德国。

对于满目疮痍的祖国,第斯多惠充满着切肤之痛。

第斯多惠1808年毕业于西根市的拉丁语学校,1808年到1811年在赫博恩、海德尔堡和蒂宾根大学攻读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和历史。

第斯多惠181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20年第斯多惠在莫尔思一所国立师范学校任校长,后又担任了柏林师范学校校长。

1847年第斯多惠被普鲁士当局免职,并于1850年被迫退休。

第斯多惠一生作过政论家、编辑、教师联合会主席,1858年被选为众议院代表。

第斯多惠因患流行性霍乱于1866年7月7日逝世。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他以全体人民的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启蒙运动,反对教条,反对教会。

第斯多惠主张,所有的人本来都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教育必须从发展全面的、谐调一致的人格为目的:第斯多惠在人性观点的支配下,提出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即致力于人的真、善、美的自我活动,也就是说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

第斯多惠主张“发展性教学”,他把教育发展的思想应用于各种教育实践,他提出,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发展的原则要求是:(1)尊重人性和个性;(2)刺激发展、表现、活动、自我活动;(3)自然的,因而是使人愉快的儿童教育事业;(4)激励发展儿童的感官能力,加强他们的器官,使他们自行探索、观察和发现事物;(5)用容易消化的滋养物充实他们的头脑;(6)稳步进展。

教育的发展原则绝不容许;(1)任意武断地对待人性;(2)引导人们盲目机械地行动;(3)任何种类的驯服;(4)死记硬背;(5)千篇一律;(6)灌注不理解的教材。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

第斯多惠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要求
–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它成为人的和 谐发展理论、要素教育论、简化教学方法和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 之上。它不但促成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也为教育科学化 提供了理论依据。

评价
– 第斯多惠基于心理学应该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的思想,不断探 索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不但 进一步丰富了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人提出的自然适应 原则,而且也使这一思想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相接近。从第斯 多惠以后,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教育学 著作中一般不再使用教育的自然适应性这一术语,而直接运用生 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论证和阐明教育要遵循人的本身发展 规律的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更加科学。
3、教学的渐进性——终身学习
• 终身发展渐进性是第斯多惠强调的另一重要教学原则。他说:“智力的发展是 和渐进性的规律联系着的” 。 渐进性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所传授的知识必须符合 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第斯多惠强调“凡是目前不适用的,对进一步学习并非必需的 东西,就不必教它,尽可能少教些!”而“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
(四)论教师
• • • •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前提 二、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 四、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在知识结构方面 :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掌握 教育科学的知识和进修的学习材料。 在实际能力方面 :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认为课程是学生与教师在 教育过程中的鲜活经验与体验,是学生的各种自主学习活动的总和。 新课程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 持久的变化”(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而学习者的经验 从是从生活实践中直观感受而得到的。

读书笔记:第斯多惠(德)《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读书笔记:第斯多惠(德)《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读书笔记:第斯多惠(德)《德国教师培养指南》(2007-10-31 13:44:56)分类:【博览推荐】标签:学习公社教师的崇高任务教师不但本身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同时还要教育别人。

教师应当以教育事业为终身职业,自我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因此意义更为深远。

教师要使别人获得真正的生活,就得发动别人去追求真、善、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天资和智力。

认识了这一崇高的任务,教师就得首先开始自我修养。

教师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不但要倾听真理,学习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内心拥护的真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思想与意志紧密地联系起来,融为一体,这是教师的自我完善,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做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真正的人。

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1、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

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3、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

一个好教师从个人和别人的许多宝贵经验中切身体会到,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与其说是用本身的知识去影响人,还不如说是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培养教育人。

为真理而奋斗是一种种快乐无穷的事业,这事业明明赐给了人们,让人去探求全部的真理,并献身于这种纯洁的事业。

谁认识到这一点,真理就会为他打开大门。

文化的兴衰取决于教育事业。

我们应当为了文化和教育事业而追求更高尚的事物。

谁在这方面作出了成绩,别人也会分享幸福。

因为真正的教育能和上帝的王国相媲美,能变成上帝的尘世王国。

在追求真、善、美的征途上,肯定会由于人类的弱点或种种原因遇到重重困难和阻力,但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不要气馁,不要心灰意懒,要鼓足勇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健康的人就是精神重于肉体的人,人类的使命超出尘世的一切。

一个大公无私、忘我工作的人,只要满足了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他就会感到无比的欢乐,找到了真正的生活。

这样崇高的人即使不要报酬也无关紧要,包括尘世上的一切,甚至财宝。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

在实际能力方面 :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些 有趣的富有教学意义的现象,这样读起教育方面的文章来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浅”。就思考 能力来说,他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靠别人为自己去思考和研究问题”。就 判断能力来说,他要求教师善于明辨是非,永远站在社会进步的方面,“在追求真、善、美的 征途上,不要气馁,不要心灰意懒”。
评价
– 第斯多惠基于心理学应该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的思想,不断探 索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不但 进一步丰富了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人提出的自然适应 原则,而且也使这一思想与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潮相接近。从第斯 多惠以后,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教育学 著作中一般不再使用教育的自然适应性这一术语,而直接运用生 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论证和阐明教育要遵循人的本身发展 规律的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更加科学。 –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它成为人的和 谐发展理论、要素教育论、简化教学方法和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的理论基础,使教育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 之上。它不但促成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也为教育科学化 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统一
笫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明确地提出了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 力的辩证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达到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使学生的智 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形式教育目的”时,要紧密传授知识的“实 质教育目的”,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主次之分,发展智力是主要的。但两者决不应 当截然划分开,使其泾渭分明。这一教学原则是根据人的智力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来 的。
• 2.文化适应性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又提出了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遵循文化的教学 原则仅次于遵循自然规律的教学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的教学原则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 高的要求。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的思想内容是:“在教育时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和 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教育应该包罗万象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当 地的特有文化。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时代特点和社会的风俗习惯,必须 考虑到时代的精神文明或民族性。一个时代的教育理想,同时也是这一时代的教学目 标。课堂教学和教育遵循文化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追求教育理想。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三、教与学、教Βιβλιοθήκη 论、教学法的学习;四、天资;
五、源于天资的一般教学原则。
学校纪律。学校纪律和课堂教学时密切相连的。谁善
于教学,谁就必然善于管理纪律;谁教育好,谁就管理 纪律有方。只有教师教育有方,符合自然规律和专业要 求,就根本用不着惩罚和管制学生。
教师课堂教学的五个原则
第一,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
• 教师本人如果没有主见,总是左右摇摆, 感情空虚,意志薄弱,这怎么能使人相信 会教好学生呢?
第三,教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声音要清晰洪 亮,重音要突出,表达要清楚,思维要有逻辑。
第四,学无止境
第五,为了你本人和你的学生而爱好运动。
兴趣会促进一个人的较大爱好,唯有有教养的人才能领 会兴趣,兴趣按其本身来说能促进培养。
没有激发就没有发展,天资也就停滞不前。教育就是即 放松。教育理论就是激发理论。
1、变化花样; 2、教师要活泼; 3、教师要充分发挥个性。
第二,课堂教学要精力充沛
• 教师没有气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毅力和果 断,即缺乏坚强的性格。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德)第斯多惠
一、教师的使命和任务
真正的教育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实现真 善美的伟大理想。
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一是不断地自我 教育;二是具有丰富的知识;三是树立教 育的责任感。
二、培养教师的智力方法
• 具备热爱真理的条件; • 探索真理和检验真理; • 在科学研究中多方面观察、运用和练习。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在当下的启发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在当下的启发

第斯多惠的教学原则在当下的启发第斯多惠(FriedrichAdolfWilhelmDiesterweg,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生于法官家庭。

获哲学博士学位。

关于教学原则,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论述。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类心智的发展是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的。

教学必须适应人类的这一自然发展顺序,从感觉开始,首先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表象。

第斯多惠反对当时学校中所实施的空洞无用、脱离实际的教学,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出发,认为直观性原则是“革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的原则”当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直观教具时,应让学生通过回忆、比较、类推等方法形成直观表象。

(2)循序渐进性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渐进有序、持续前进的。

教学不应只考虑教材的连续性,首先必须了解儿童智力发展状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胜任目前的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又使智力和主动性得到发展。

这样的教学才是持续性的。

第斯多惠一再强调,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刚刚学会的一切东西都教给学生,也不要教学生学习还不能领会的东西;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不教或少教一些目前不适用的、以后也不需要的知识。

(3)坚实性原则。

所谓坚实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和巩固性原则相同,坚实性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第斯多惠反对学习不求甚解,粗枝大叶;同时,他也反对向学生全面灌输,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反而会加重他们的记忆负担,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教学必须具有连贯性,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必须使学生学习最必需的、最本质的东西;必须经常复习已学过的东西,使之保持在记忆之中,并能在需要时灵活地加以运用。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的思想第斯多惠(1790-1866),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他的若干著作在其有生之年共印了120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向国外发行。

著名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第斯多惠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和谐教育思想,向来为教育界所称道,至今仍然让人感到其深刻的启发意义。

教育之作为一种环境。

早期不少教育家和思想家,大都不能正确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陷入了一种解释的循环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就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正确地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但在看到教育、法律和政治对人的重要影响时不能加以正确认识,最终还是得出了唯心论的结论。

特别是他们看到教育作为“社会影响的全部总和”(爱尔维修),在对其施加于人的作用进行追溯时,导致把教育了解为具有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第斯多惠没有像他的前辈一样陷入人与环境的解释循环之中,而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教育对人的塑造的重要作用,以毕生的精力和热情深入探索教育的规律及有效的方式方法,推进了前辈关于对作为重要环境的教育这一思想,并且使这一思想建立在切实的教育实践基础之上。

教育必须激发主动性。

实现和谐教育的原则,必须激发人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集中论述了教育如何激发人的主动性问题,以真正实现发展全面而谐调的人格这个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自我塑造、自我形成。

因此,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一直被第斯多惠看作是“最高的教育原理”。

根据他的解释,人的主动性的涵义,落实在人生观上,就是人要秉持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对现世的一切抱积极的态度,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自身的使命,自己来探求奋斗和行动的合理理由。

因此,所谓自发自动、自主自觉、自决自由,说到底就是第斯多惠所称的自动性。

自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2)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 (2)

(1835)、《教育年鉴》和二 十多种各类教科书和教学指导 书。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作者: 第斯多惠 译者: 袁一安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 版社 出版年: 2001-5-1
二、论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第斯多 惠认为,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 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 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2、自然适应性原则
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适应自然,就是要遵 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 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文化适应性原则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现代文化, 特别是祖国的文化
❖ 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教育的两大规律:即遵循自 然与遵循文化,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五、教学理论
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第斯多惠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学科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
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现代文化,特别是祖国的文化 丰富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在教学论方面创新颇多;
——第斯多惠 学科的方法是满堂灌的方法;
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
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即按照我们的定义,不努力为真和善服务的越来越自由的 活动,那末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两个因素: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征。 第斯多惠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学科的方法和基本的方法。 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在历史上首次将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相提并论,认为所有教学既是形式的又是实质的,二者都很重要,都是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自主自由: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须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 发挥,必须注意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 第斯多惠反对学科的方法,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才是教师应当选择的唯一方法。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读后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读后

论第斯多惠及《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作者:第惠多斯书名:《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译者:袁一安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2003年重印)教育学周雨萌“自然赋予儿童以才能,但把它留给人去开发培育……社会承担发展才能的人物,而才能在自然间是平等的……由于自然确立了平等,社会也应确立平等,要对平等的需要受教育的一切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手段。

”(P5)第惠多斯在《汉堡学校规划》中写道。

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

他笃信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学说,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教育,并受卢梭等思想的影响。

在第斯多惠所处的年代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学校被教会控制着。

当今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层的代表,把民主与民族的思想以及人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的斗争活动,首先归罪于小学及小学教师,故而普鲁士法规把小学和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大纲严格限制在最低水平上,小学教师的生活和文化水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资产阶级经典教育关于普及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的一切思想都被取消了。

面对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第斯多惠挺身而出,与封建保守势力做了争锋相对的斗争。

“几百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悲惨的缺乏最基本的意识和住所,……大多数儿童在他们年少时期就被剥夺了受教育和培养的权利,而这种教育对于健全身体和思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P4)在第斯多惠的观点中,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平等的,是要求自由发展的,不能够受特权阶级所限制,即其“全人类教育”的思想。

主张"全人类教育"是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

他反对等级和沙文主义教育,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博爱精神的人和自觉的公民。

在人们身上,爱人类的精神跟爱自己人民的精神是应当密切结合起来进行培养的。

他说:"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别号。

"深受卢梭的人性善的观点的影响,并接受了裴斯泰洛齐的发展思想、乐观主义的基本态度和关于人及其能力的信念,第斯多惠形成了这样的人性观:“人有能力成为有理性的和善良的人,而且在社会上能过有意义的生活。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的教师
3
.
师培养 等 问 题
这 在 当 时对 于 德 国 教 师 思 想 和 专 业
,
用 教 师 整个 的 人 格 来 影 响学 生


第 斯多 惠
,
水平的提高 具有指导意 义
因 此 他 也 被称 为

德国
认 为 教 师 应 当 永 远精 力 充 沛

意 志 坚强

以他 自 己

教师 的 教 师

的 性 格 力 量 去教 育 才 能产 生 生 气
,
教 育 工 作 既 要 遵 循 自然

,
也要适 应社会 文
,
有坚 定的 性 格
,
敢 于 面对困 难

克服 困难
,
,
具 有不
化 发 展 第 斯多 惠 接 受 了 卢 梭 和 裴斯 塔 洛 齐 的 观 点 即 教 育 的 自然 适 应 性 原 则 人 的 自然 本 性

。 ,
达 目的 绝 不 罢 休 的 顽 强 精 神 面 前才有威 信
,
文化

是 一 个 综 合概 念
指 的 是 由 民族
,
的差异
注意 根 据儿 童 不 同 的 特 点

施 以不 同 的 教
,
历 史 的 传 统 和 发 展 所 形 成 的 一 个 民 族 总的社 会文化 包 括 政治


,
力 图 促进 儿 童 个 性 的 发展
,
再次
教师 要善于

经济

文化 风俗 习 惯等 等
.
外国 教育思 想拾 萃
确提 出 教 育 必 须 受客 观 的 社 会 条 件 制 约 于 时 代 和 阶 级的 局 限

教师要不断学习实现自我完善

教师要不断学习实现自我完善

教师要不断学习实现自我完善作者:李琳来源:《求知导刊》2019年第29期摘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对教师学习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表达了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观,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教师如果要承担起教育人这一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在各方面完善和提高自己”。

本文围绕这个观点对该书进行了评价分析,就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教学规律与原则等问题,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教师学习;教师自我完善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9-0094-02引言被后人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一生著述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1835年由他主编和出版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此书是国外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如何培养教师的著作,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由第斯多惠撰写,第二篇是他和师范学校教师合作完成的。

在这本书中,第斯多惠就教师的持续学习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自我完善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第斯多惠在论述了人的使命与教育目标的关系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教师经过不断的学习、思考与自我改进,能拥有更广博的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对人生、生活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教育与引导学生。

自我完善是每一个人应该终身追求的理想,是人类一生的使命,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经常出现偏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不断自我完善。

但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是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只有不断在品德修养、思维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教育事业。

第斯多惠特别强调了自我完善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

好教师一定不会把教师仅仅作为一份职业,而是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與意义的一份事业,对事业忠诚、热爱、专注,竭尽所能地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嘿呀,说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我就想到了我上学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啊,我们有个特别逗的老师,就像第斯多惠说的要因材施教似的,他对我们每个人可真是“区别对待”呢!
有一次上数学课,我们班有个调皮的男生,总是坐不住,爱捣蛋。

这老师呢,也不生气,他就笑眯眯地看着那男生说:“嘿,你这小家伙,是不是屁股上长刺啦,坐都坐不住呀!”然后就走过去,轻轻拍了拍那男生的肩膀,说:“来来来,你上来做这道题,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多厉害。

”那男生一下子就傻眼了,磨蹭了半天上去做题,结果半天也没写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候老师又说话啦:“哎呀呀,看来你这刺还没长够呀,得再好好磨磨性子哟。

”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老师啊,对学习好的同学呢,就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还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小挑战;对那些学习有点吃力的同学呢,就特别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

他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师,能把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小鬼头都变得爱学习啦!
这不就是第斯多惠说的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用合适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嘛。

我觉得呀,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就像我们的那个老师一样,能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哎呀,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怀念那段时光呢!希望以后的老师们都能像第斯多惠说的那样,好好地教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呀!嘿嘿!。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嘿呀,今天我要来聊聊这个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教育培训活动,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啊!
当时那个培训教室里坐满了人,大家都一脸期待地等着老师来讲课。

那个老师呢,就是按照第斯多惠的教育理念来教我们的哟。

他一上来就特别热情,就跟我们认识好久了似的,笑着跟我们打招呼。

然后呢,他开始讲课啦,不是那种死板地照着书念,而是用各种有趣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教育理论。

我记得特别清楚,他讲一个知识点的时候,突然就说起了自己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的故事。

他说那个学生一开始学习不咋地,但是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发现那个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

于是呢,他就鼓励那个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嘿,你猜怎么着,那个学生后来成绩那叫一个突飞猛进啊!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第斯多惠教育理念中关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整个培训过程中,那个老师一直都是这样,用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们深刻理解那些理论。

哎呀呀,经过这次培训,我可算是对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

真希望以后的老师们都能像那个老师一样,用这么好的教育方法来教我们呀!这就是我关于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的一点小体验,嘿嘿。

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观解读_郭笑尘

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观解读_郭笑尘

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的裴斯泰洛齐”。

1812年他开始了一生漫长的教育生涯。

30年的师范教育实践,锐利其目光,深刻其思想,丰富其经验,完整其理论。

1835年,他主编并出版了《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这本书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培养教师的名著,有着重要地位。

后人把第斯多惠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就他的知识之渊博、为人之诚厚、见解之独到、品质之高洁而言,确实当之无愧,名副其实。

在教师的学习问题上,他提出“不进则退”的思想,认为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进修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然后才有能力去教育别人。

第斯多惠还要求教师要明确认识到,一个一贫如洗的人,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人。

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教育别人。

但第斯多惠也强调自我培养的内容不仅要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要求,还要求详细研究一门学科知识的总和,从而提高到认识水平的高度。

第斯多惠认为不求甚解的学习将一无所获。

因此,他提出不论是哪门专业教学,要想努力进行自我培养必须从特定学科知识的细节开始学习。

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随时把自己的有限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不同的社会关系随时更新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以免停滞不前。

他还认为,教育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么已经完成和完善的东西,而是处在形成和变化之中,它本身不可能是没有活动、没有运动、没有生长的,所以教师要经常地进修。

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要加强普通教育,作为一个教师,要加强专业教育。

正因为如此,他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建议,这对我们今天教师的在职学习和进修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时间:2009年10月09日作者:科研开发部阅读:519次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威廉?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1790―1866),德国教育家,19世纪中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进步代表人物。

第斯多惠1790年10月29日出生在德国威斯特法伦州西根市的一个法官的家庭里。

这一年正是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

这时资本主义在德国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封建势力还相当强大,第斯多惠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灾难深重、风雨如晦的德国。

对于满目疮痍的祖国,第斯多惠充满着切肤之痛。

第斯多惠1808年毕业于西根市的拉丁语学校,1808年到1811年在赫博恩、海德尔堡和蒂宾根大学攻读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和历史。

第斯多惠181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20年第斯多惠在莫尔思一所国立师范学校任校长,后又担任了柏林师范学校校长。

1847年第斯多惠被普鲁士当局免职,并于1850年被迫退休。

第斯多惠一生作过政论家、编辑、教师联合会主席,1858年被选为众议院代表。

第斯多惠因患流行性霍乱于1866年7月7日逝世。

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他以全体人民的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启蒙运动,反对教条,反对教会。

第斯多惠主张,所有的人本来都是平等的和可以教育的;教育必须从发展全面的、谐调一致的人格为目的:第斯多惠在人性观点的支配下,提出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即致力于人的真、善、美的自我活动,也就是说激发人的主动性,全心全意为真、善、美服务。

第斯多惠主张“发展性教学”,他把教育发展的思想应用于各种教育实践,他提出,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发展的原则要求是:(1)尊重人性和个性;(2)刺激发展、表现、活动、自我活动;(3)自然的,因而是使人愉快的儿童教育事业;(4)激励发展儿童的感官能力,加强他们的器官,使他们自行探索、观察和发现事物;(5)用容易消化的滋养物充实他们的头脑;(6)稳步进展。

教育的发展原则绝不容许;(1)任意武断地对待人性;(2)引导人们盲目机械地行动;(3)任何种类的驯服;(4)死记硬背;(5)千篇一律;(6)灌注不理解的教材。

这气系列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使人感到新鲜而亲切。

1827―1866年,第斯多惠主编过《小学教育和教学的莱茵杂志》,1851年出版了《教师与校友年鉴》,又称《教育年鉴》。

第斯多惠一生共写了15本教科书和9本供教师用的教学指南,这些书在他的生前共印了120版。

有些书被译成了英文、俄文、荷兰文、丹麦文和其他文字。

第斯多惠最著名的教育代表作是《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Wegweiser zur Bildung fur deutsche Lehrer)(下简称《指南》)。

该书在第斯多惠一生中共出了四版。

全书分两编,第一编由第斯多惠撰写,第二编是第斯多惠与师范学校教师合作撰写的。

这部著作从教育理论探讨开始,一直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作了科学的具体的指导。

该书的宗旨是指导“教师和立志做教师工作的青年”如何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技巧”,以及讲授每门学科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指南》一书主要论述从教育过程中激发儿童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认为这是一条最重要的教育原则。

继裴斯泰洛齐之后,第斯多惠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天资。

这种天资具有发展的天然倾向。

教师必须按照这些天资发展的自然规律来激发它们。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原则就是在进行教育时要遵循人本身的自然发展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人特点,必须细心研究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特点。

第斯多惠在《指南》中指出:“在自然界都有一个从模糊到明确的发展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

培养的规律也是内部特点符合外部特点这样一个客观规律。

外部特点是物质内部作用和反作用的结果。

两者均按一定的发展规律发展着,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

”根据这一原理,第斯多惠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三个培养阶段:(1)感官性阶段,即灵魂的活动与外部刺激相联系的阶段;(2)习惯和幻想阶段;(3)独立自主和任意支配的主动性阶段。

关于儿童年龄三阶段的划分,第斯多惠是在夸美纽斯和卢梭的四个年龄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斯多惠认为这三个培养阶段没有严格的年龄规定,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是逐渐的过渡,交叉进行。

第斯多惠认为儿童天资的发展均取决于天资的存在和激发的存在这两个条件,两者以不同的方式和能量的大小而发展成为无穷尽的差异。

如果激发不符合天资,将会出现两种可能性:一是激发根本不影响天资的发展;二是发展朝违反自然规律的反常方向进行下去,结果便会出现畸形发展。

因此,第斯多惠要求教师细心研究儿童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发展和加强儿童的心理能力,特别是较高级的心理能力,如判断力、智力和推理能力。

因为这些能力的发展能使人正确地认识世界,并能用他的理智控制其低下的本能。

发展的方法就是诱导的方法,循循善诱,从事实出发,理论来自实践,从物质世界到思想,从实验到原理,从具体到抽象,从观点到概念,从特殊到一般,从差异到统一。

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而学生的作用则是自我活动,即主动。

第斯多惠精辟地论断:“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天资也就停滞不前。

教育就是激发。

教育理论就是激发理论。

”“如果培养称为‘按智力发展’,那么,天资的培养就是有一定目的的激发。

”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

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

”笫斯多惠在《指南》中明确地提出了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辩证观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达到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形式教育目的”时,要紧密传授知识的“实质教育目的”,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主次之分,发展智力是主要的。

但两者决不应当截然划分开,使其泾渭分明。

这一教学原则是根据人的智力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来的。

“教学规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的天资这一特点来决定的。

”“人的天资就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天资本身不是一种作用或行为,而是一种最初最深活动或动因的基础……天资是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第斯多惠认为人们只能发现培养过的天资,有些儿童具有推理的天资,而有些学生则具有实干的天资,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不同的天资施以不同的教育,积极发展儿童的智力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第斯多惠认为在每一个儿童的身上都能发现人类的普遍天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由于培养的结果,天资会继续不断地发展,“天资唤醒得越早越容易发展,唤醒得越晚越难变为力量”。

过早或过晚都会损坏儿童的天资。

因此,第斯多惠又提出了“和谐培养”的教学原理,认为一个人的天资全面发展是作为完善的目标。

和谐培养是根据儿童天资的高低和不同的个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培养不能强求一律,也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层层加码。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得到和谐的培养,第斯多惠在《指南》中明确指出,首先学生学习的知识必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是有用的,要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只有当学生理解并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最有用的和最成熟的知识,教师决不允许迫使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些还不理解的东西。

为了使学生牢记所学过的一切知识,第斯多惠提出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学生必须反复温习所学过的课文,直到记牢为止,并且还要不断充实和补充新的内容。

”教师在讲授新课文时,必须先让学生温习旧课文。

“学生边学边忘必然会损坏记忆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智力,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最正确最科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首先要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然发展阶段。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事前,必须了解或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教学”,“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每一个具体的观点和意见”。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第斯多惠指出:“教师首先应当理解生活,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别要理解具有健康人的理解力和具有一般经验的成年人的实际观点,教育科学应当摆脱一般的经验。

”教师应当把学生不成熟的观点和意见提高到科学的观点。

第斯多惠主张教科书要多样化,统一的教材会限制学生的视野,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提供教师自由选择,可以补充唯一教材的不足和缺陷。

“在教材方面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又要考虑到教材的质和量。

要求学生学习同一教材,同样的分量,达到相同的程度,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第斯多惠坚决表示决不允许任何人压制学生的个性自由和个性发展。

教材并不是唯一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教师把大量的教材倾泻在学生身上,这是教师犯了知识万能论的通病。

但是第斯多惠又指出,学生头脑中不保存大量的教材内容,也就谈不上什么记忆能力,学生不对教材融会贯通,理解力也是一句空话,这是辩证的统一。

学生学会的教材如果不和实践结合起来,也会被忘到九霄云外。

因此,第斯多惠主张,知识应当转化为技能或技巧,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和技能(即运用知识的技巧)结合起来。

学而不用等于自学,学用要一致。

为了使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必须采用“基础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只能教给学生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知识。

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建筑房屋,打好牢固的基础,而且也要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去制造砖瓦。

第斯多惠断言:“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

”第斯多惠向教师提出,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用举例说明的方式,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

万不可用学院方式教学,讲授要用入门方式,永远追求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力求达到这双重目的。

2.第斯多惠在《指南》中又提出了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

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仅次于遵循自然规律的教学原则。

遵循自然规律的教学原则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高的要求。

遵循文化的教学原则的思想内容是:“在教育时必须注意人在其中诞生和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

”教育应该包罗万象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当地的特有文化。

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时代特点和社会的风俗习惯,必须考虑到时代的精神文明或民族性。

一个时代的教育理想,同时也是这一时代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和教育遵循文化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追求教育理想。

笫斯多惠在《指南》中提出了讲授学科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要掌握一门新的学科通常要费很大的功夫,因此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起便应全力以赴主攻一门学科。

叫学生同时学习几门主要学科,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智力。

在《指南》中第斯多惠提出了许多教师课堂教学原则。

首先提出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千方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在讲授课文时教师要尽情流露出自己的个性,用一切巧妙的方法把课文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