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步行功能训练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步行安全的基本原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识别交通信号、正确穿越马路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安全步行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安全步行能力。

教学重点:步行安全基本原则、交通信号识别、安全步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交通信号标识卡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儿童步行安全事故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步行安全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步行安全基本原则:遵守交通规则、保持注意力集中、穿着合适、遵循“红灯停、绿灯行”原则。

(2)交通信号识别:讲解各种交通信号的含义,如红灯、绿灯、黄灯、人行横道灯等。

(3)正确穿越马路:演示如何看交通信号、判断车辆距离、快速穿越马路。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儿童安全步行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交通信号标识卡片,让学生进行识别练习,提高识别能力。

5. 安全步行技巧讲解(10分钟)(1)如何观察周围环境。

(2)如何判断车辆行驶速度和距离。

(3)如何保持安全距离。

6. 紧急情况处理(5分钟)讲解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如被车辆撞到、迷路等。

六、板书设计1. 步行安全基本原则2. 交通信号识别3. 正确穿越马路4. 安全步行技巧5. 紧急情况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步行安全的基本原则。

(2)如何识别交通信号?(3)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2. 答案:(1)步行安全基本原则:遵守交通规则、保持注意力集中、穿着合适、遵循“红灯停、绿灯行”原则。

(2)交通信号识别: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注意、人行横道灯等。

(3)遇到紧急情况时,应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围环境,采取最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理。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
5 °~35°屈曲
35 °~60°屈曲 60 °~30°屈曲 30 °屈曲~0°
踝关节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0°
• 由于肌肉的原因,引起的肌力下降 • 由于骨关节系统的异常,如骨发育不全,如可动
域障碍造成的挛缩,强直 • 由于疼痛造成异常步态,易出现在腰部,髋,膝
,踝
步行功能训练
异常步态的分类:
• 基础分类:支撑相、摆动相 • 按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末梢性、运动系统疾病 • 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 • 按步行异常分类:中枢性异常、末梢性异常 • 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静态畸形
步行功能训练
• 适用于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负重训练等 • 站立训练每次10~20分钟开始
步行功能训练
• 适用于初期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 训练
• 适用于下肢无力、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一侧 偏瘫或截肢病人
• 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 • 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
步行功能训练
步行功能训练
• 在人的腰骶部脊髓中存在一个类似的中心型发生器 (central patterngenerator CPG),能控制感觉相关 的运动环路
步行功能训练
• 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 的收缩负荷
• 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 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 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步行功能训练完整版本82页PPT

步行功能训练完整版本82页PPT
、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步行功能训练演示文稿

步行功能训练演示文稿

减重步行训练 操作程序
• 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 减重程度:一般为体重的0%~30%
– 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 近正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 训练时间:30~60 min/次,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 训练频率:不低于3 ~ 5次/ – 疗程:8 ~ 12周
• 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
• 靠墙伸髋踏步
• 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第38页,共79页。
单腿负重
第39页,共79页。

靠 墙 伸 髋 离 墙 站 立
第40页,共79页。
患 腿 上 下 台 阶
第41页,共79页。

健 腿 跨 越 障 碍
腿 支 撑 伸 髋 站 立

第42页,共79页。
靠 墙 伸 髋 踏 步
第23页,共79页。
步态分析 临床分析-测量法(足印法)
• 检测程序
– 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
– 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计时 ;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
– 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
– 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 – 判断步态是否对称
– 计算步频、步行速度
• 定义
– 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化的、高科技 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一体, 是现代步态评定的必备手段
• 组成
– 摄象机、反光标记点、测力台、表面肌电图、计算机分析 系统
第27页,共79页。
2、步行能力判定
•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半定量评定,通过 对步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的步行水平。 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den步行功能分类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概述PPT课件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概述PPT课件

临床特点
1 平行杠内重心转移良好
2 可以维持单腿站立
3 具有骨盆运动控制能力
4 立位下肢分离运动充分
康复目标
1 拄拐独立步行
2 徒手独立步行
3 室内独立安全步行
4 上下阶梯
5复杂地面的独立步行
6 室外独立步行
训练方法
1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首先将平行杠高度调节在与患者股骨大转子相同的位置。步行模式
此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下肢屈肌肌力低下者,在摆动期躯干也会因代偿而后 倾。无论导致后倾的原因如何,其结果都是利用反向负荷模式完成的动作。因此,为 了矫正步态应进行躯干后倾的抑制训练。
(三) 躯干侧倾
躯干侧倾是由于一侧下肢于支撑中期躯干与髋外展肌反向控制不充分,或对侧下肢 髋关节内收受限时,利用反向负荷而引起的代偿动作。这种异常的动作模式很容易使 下肢尽快的完成摆动,双足着地以确保平衡。这也是不行中健侧摆动期(迈步相)变 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躯干前倾相比,侧倾更容易发生。但是,如果患者能单腿站立 保持侧方平衡,躯干侧倾的情况就会减少。
前型,后型,平型。手杖也可根据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分为肘拐,四脚拐,手杖
三种。训练中还要注意重点练习步行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耐力和速度。
3 控制双肩步行训练
治疗师位于患者身后,双侧轻轻搭在患者肩上(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当患肢处于 支撑期,健侧下肢摆动时,在足跟着地前肩胛骨向后方旋转,可以防止足外旋。当患 肢处于摆动期时,治疗师诱发患者双上肢呈对角线方向有节奏地自然摆动可使躯干旋 转,为出现正常步态创造条件。
5 特殊步行训练
(1)向患侧横向迈步训练
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置于患侧腋窝,使患侧躯干伸展,另一手置于健侧骨盆, 使患者身体重心移向患肢,然后嘱患者健侧下肢从患肢前方横向迈出。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课件

步行与移动能力的训练课件

06
步行与移动能力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训练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智能辅助设备
利用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技术,开发能够实时监测、调整 和辅助步行与移动能力的智能设备。例如,外骨骼机器人 、智能轮椅等。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各种逼真的场景和任务,让患者 在进行步行和移动能力训练时感觉更加有趣和自然。
运动试验
03
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变化来评估心肺功能和代谢状
态。
观察评估法
步态分析
观察行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和姿态,评估步态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运动协调评估
观察肢体协调和肌肉收缩的顺序,评估运动协调和控制能力。
仪器评估法
01
02
03
肌电测试
通过测量肌肉电活动的变 化,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 控制。
04
基础步行训练: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基础步 行练习,包括直线走、曲线走等。
平衡训练:进行单脚站立、闭眼行走等平 衡训练,提高身体协调性。
05
06
速度与耐力训练: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如跑步、跳绳等。
老年人步行训练方案
老年人步行训练的重要性: 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
量,预防跌倒。
训练时间与频率:每周3-5 次,每次20-40分钟,根据 个体状况和医生建议调整。
运动捕捉技术
通过捕捉身体关节和部位 的动态变化,评估运动姿 态和协调性。
心肺功能测试
通过测量呼吸和心血管系 统的生理指标,评估心肺 功能和代谢状态。
04
针对不同人群的步行与移动能力训练方案
儿童步行训练方案
儿童步行训练的重要性:促进生长发育,提高 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01

步行功能训练培训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培训课件
•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目当录之
肌肉活动
• 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的动力的基础因素 • 骨骼肌的运动特点是受人的意志支配 • 步行控制、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关联 • 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 • 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联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目当录之
第九章
步行训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第三节 步行训练 第四节 步行能力训练 第五节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步态分析 临床分析-观察法
• 步态观察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 减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 中线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 或给予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 从而协助评估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目当录之
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目当录之
步态分析 临床分析
• 观察法
– 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 人体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目当录之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步行功能训练PPT课件

6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
步行周期
骨盆
关节运动角度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5 °旋前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
①步长 ④步宽 ⑦步速
②步长时间 ③步幅 ⑤步频 ⑥步行周期 ⑧足偏角
编辑版ppt
19
测量法--注意事项
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 再测试;
7
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概 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 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 (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 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编辑版ppt
8
临床分析
• 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 • 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
步行功能训练
编辑版ppt
1
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概述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编辑版ppt
2
基本概念
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 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步 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
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 • 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 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课程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课程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课程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步行安全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交通标志和信号,遵守交通规则。

3.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安全过马路的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交通标志和信号的识别;2. 安全过马路的实际操作;3. 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交通标志卡片、模拟道路场景。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儿童步行安全事故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步行安全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讲课程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儿童步行安全的基本原则、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的方法以及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模拟道路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安全过马路。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交通标志和信号。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模拟道路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儿童步行安全原则2. 交通标志和信号3. 安全过马路方法4. 紧急情况应对措施七、作业设计a. 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b. 如何安全过马路?c. 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2. 答案:a. 遵守交通规则可以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

b. 安全过马路的方法:先观察交通信号和车辆,确保安全后快速通过。

c. 遇到紧急情况,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讲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身边的交通现象,了解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讲课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课程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课程

儿童安全步行09教程课件第一讲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讲主要围绕儿童安全步行进行教学。

教材的章节为《儿童安全步行教程》第一讲。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礼仪、认识交通信号和标志、学会过马路和步行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安全步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礼仪。

3. 提高学生对交通信号和标志的认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儿童安全步行的知识和技能。

难点:正确认识交通信号和标志,过马路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附近的交通事故案例,引发学生对儿童安全步行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步行安全的基本知识,讲解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礼仪。

3. 知识讲解:讲解交通信号和标志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识别并遵守。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模拟过马路游戏,让学生学会过马路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步行安全知识。

6. 随堂练习: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儿童安全步行要点1. 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礼仪2. 认识交通信号和标志3. 过马路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在生活中见过的交通信号和标志,并说明它们的含义。

(2)描述一下你学会的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礼仪。

(3)写一篇关于如何过马路的短文,内容包括:观察交通信号、确认安全、走过马路的方法等。

2. 作业答案:(1)交通信号和标志的含义: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等。

(2)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礼仪:如走路时保持挺直、不要边走边玩手机等。

(3)过马路的短文:如当我过马路时,要观察交通信号,确认安全后,才能走过马路。

在马路中间时,要注意左右观察,确保没有来车,然后才能走过马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 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 动相。
传统的步行周期
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
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
1.支撑相分期 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撑 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
2.摆动相分期 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 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
肌肉活动
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的动力的基础因素。骨 骼肌的运动特点是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运动 时的主要核心就是肌肉收缩,其它器官、系统 的活动都是围绕并保证这一核心的活动而发生 的。
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 关联。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
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联。
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
步行周期
骨盆
关节运动角度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首次着地 承重反应 站立中期 足跟离地 足趾离地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5°旋前 5°旋前 中立位 5 °旋后 5 °旋后 5 °旋后 中立位 5 °旋前
第九章 步行功能训练
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概述 步行训练基本条件 步行训练 步行能力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
基本概念
1.自然步态 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 体,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步 态。
2.基本要素 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 步频、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
测量法-检测程序
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 ②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
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 时停止计时; ③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 ④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 ⑤判断步态是否对称; ⑥计算步频、步行速度。
测量法--结果判定
①步长 ④步宽 ⑦步速
• 分析方法分 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
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 分析。 • 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 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
观察法
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 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观察法--了解病史
观察法-步态观察
• 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 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 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 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 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
• 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 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 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 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 评估。
⑵空间局限:由于视觉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的步态进行三维观 察。
②步长时间 ③步幅 ⑤步频 ⑥步行周期 ⑧足偏角
测量法--注意事项
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 再测试;
②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 ③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
防止跌倒。
临床观察的局限性
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准确在短时间 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分析。
3.生物力学因素 具有控制人体向前运动的肌 力或机械能;当足触地时能缓冲对下肢各关 节的撞击力;充分的廓清;髋膝踝合理的关 节运动等。
步行周期
• 定义: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完成一 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 一条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 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 行周期。
30 °屈曲 30 °屈曲 30 °屈曲 ~0 ° 0 °~10 °过度伸展 10 °过度伸展~0 ° 0 °~20 °屈曲 20 °~30 °屈曲 30 °屈曲
0° 0 °~15 °屈曲 15 °~5 °屈曲
5 °屈曲 5 °~35 °屈曲 35 °~60 °屈曲 60 °~30 °屈曲
30 °屈曲~0 °
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
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 ②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 ③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
观察法--注意事项
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 观察对侧下肢
②行走时受试者衣着尽量要少,充分暴露下 肢,以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
③要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
④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必要时进一步采用 定量分析
0° 0 °~15 ° 15 °跖屈~10 °背屈 10 °背屈~0 ° 0 °~20 °跖屈 20 °~10 °跖屈 10 °跖屈~0 °

步态分析
•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GA) 是利用力学概 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 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 (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 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
⑤目测观察分析步态,其结果的准确性、可 靠性与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直接相关
测量法(足印法)
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后 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 m)行走, 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关 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析, 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师制 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
观察法-观察评价
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常表现。检查人员 能够系统地对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在步行周期的各个分 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该表横行为步行周期的各 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 序将 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涂黑的格子无需观 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 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有异常存在的 格中打“”。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者“右”表 示。空白格表示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
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分 析前必须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手 术史、康复治疗措施等基本情况。同时 要弄清诱发步态异常和改善步态的相关 因素。
观察法--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 体检的重点在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肌 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 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 况(溃疡/颜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