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合集下载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霍夫兰的研究大略可以分类为流传者、流传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应声四个方面。在流传者方面,研究发明阅听人以为可信度低的消息源头较偏颇和不正常,但是,可信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散,由于阅听人已经忘记了源头的身份,除非其身份再次被夸大。就团体而言,态度的转变多是短期的效果。态度不难在继承信息后立刻转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回到原位。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流传的结构与功效》一文。在《社会流传的结构与功效》中,拉斯韦尔对社会流传的历程、结构及其功效,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叙述,并清楚地阐释了5W流传模式以及大众流传三功效说。
copyright dedecms
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流传历程及其五个基本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议决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即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楚,是流传历程模式中的经典。这一模式还奠基了流传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阐发”、“内容阐发”、“前言阐发”、“受众阐发”以及“效果阐发”。这五种阐发涵盖了流传研究的重要领域。另外,它还导致了流传学搪塞确定效果的珍视。
霍夫兰的研究在流传学研究史上占据重要的职位地方。虽然研究焦点不在大众流传,但其发明有助于我们更了教学服的历程———这是大众流传研究中很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看法,如可信度、对宣传的免疫力、惧怕诉求、就寝效果等等,都是引导其后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来自织梦
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 1901~1976)

“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阐发仪”和焦点小组访谈,这也是他对经验主义研究要领论的两个重要的孝顺。 “拉扎斯菲尔德—斯坦顿节目阐发仪”是一种资料网络仪器,从素质上说是媒体效果的臆测仪器,纪录实验工具即时的生理应声,从而能使研究者们将广播节目或告白内容预期与受众小我私家的情绪影响毗连起来。焦点小组访谈因此一种开放的要领向视察工具提问,以网络他们在特定景象下(听某个广播节目、寓目演出等)有关的景象界说的资料。拉扎斯菲尔德试图将调察访问和多变量资料阐发团结起来以使民意考试变为一种科学工具。

传播学四大先驱

传播学四大先驱

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基本要点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 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部分或者要素,并且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对它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1、这个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对此人们表示理解,因为拉斯韦尔是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的;2、这个模式忽略了反馈;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4、将传播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事实上,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

传播学奠基人

传播学奠基人

一:(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80)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1 927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

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他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的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

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和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播遗产(文化)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方面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7)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

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

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卢因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提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zarsfeld,1901-1976)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

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作出的贡献,被称之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toolmaker)对传播研究方法贡献在于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

威尔伯·施拉姆 - 评价
• 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了以施拉 20世纪六 世纪六、 姆为学术领袖的施拉姆学派。 姆为学术领袖的施拉姆学派。该学派 的兴起实际上也就标志传播学的诞生 • 施拉姆学派是以对传播现象进行总体 而系统的考察而著称于世。 而系统的考察而著称于世。它是美国 首屈一指的传播学流派, 首屈一指的传播学流派,对传播学全 球范围的兴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在传播学界,施拉姆学派就如同希腊 在传播学界, 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 奥林匹亚山上的众神,而施拉姆则是 众神之王宙斯 众神之王宙斯
对传播学的贡献
• 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 的研究,是公认的“ 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 理论反展的先驱” 理论反展的先驱” • 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 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和传播 三功能说” “三功能说” • 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 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 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 新闻机构的分布, 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 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哈罗德· 哈罗德·拉斯韦尔 - 主要贡献
• 1946年,拉斯韦尔和史 密斯合著了《宣传、传 播和舆论》,该书第一 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 播学”的概念 •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 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功能》一文。论文一问 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 经典成果之一 • 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 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 播信息的方法论
经历
• 是美国现代科学的倡始人之一 • 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 在1948年发表的被誉为传播学经典论 1948年发表的被誉为传播学经典论 文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文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中最早总结了传播的基本过程, 中最早总结了传播的基本过程,提出 W”的传播模式 了“五W”的传播模式 • 他主张政治学要侧重研究政治权力和 权力主体, 权力主体,是政治学权力学派的代表 政策科学的积极倡导者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美国政治学家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1927年出版,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宣传为题的传播研究影响尤大,至今仍然与美国名记者李普曼的<<舆论>>(1922)一起,被人推崇为早期传播研究的两部经典之作。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可谓传播学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1980年,又出版了三卷巨作《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

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著名的“5 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并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后者则为赖特、宣伟伯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于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立下了功勋.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是谁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是谁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是谁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分别是:(1)拉斯韦尔(2)勒温(3)霍夫兰(4)拉扎斯菲尔德。

库尔特·勒温(1890-1947),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社会科学中的场论》等。

(1)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是政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政治学协会主席、国际法协会主席、国际政治心理协会名誉主席。

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一篇篇幅不大但影响巨大的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此文可谓传播学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2)勒温
心理学家,既是心理学中完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社会心理学中团体动力学的创始人,而且由于率先将类似自然学科的试验方法应用于社会心理学,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把关人”理论。

(3)霍夫兰
他对于传播学的贡献在于一方面将心理实验的方法引入了传播领域,另一方面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从而成为否定早期“子弹论”重要依据。

“劝服法”改变“态度”。

霍夫兰是通过实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效果的先驱者。

(4)拉扎斯菲尔德
社会学家,他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著称的社会学家。

其贡献:其一,两级传播理论。

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上的一小部分人,由于这些人在传播中表现活跃,被称为“意见领袖”。

第二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笔记

传播学概论①传播学之父,传播学的四大先驱者一,威尔伯·施拉姆是美国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

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施拉姆是第一个把传播学进行系统化阐述的人,而且,他不仅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的研究机构,同时也是给“传播学”命名的人。

所以,一般认为施拉姆是传播学之父。

二,四大先驱者1,拉斯韦尔。

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可谓传播学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2,勒温。

他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把关人”理论。

3,霍夫兰。

将心理实验的方法引入了传播领域。

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从而成为否定早期“子弹论”重要依据。

是通过实验法测量态度改变的程度并以此验证传播效果的先驱者4,拉扎斯菲尔德。

两级传播理论。

②麦克卢汉的着眼点是传播渠道……,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传播渠道。

麦克户汉主要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人类有了媒介才可能从事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媒介: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

区分冷热媒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冷煤介传递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接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种分类没有一贯的标准。

而目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③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一,赖利夫妇社会系统模式: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而多重结构就是社会传播系统得本质特点. (1)从事传播得双方即传播者与受传者都可以被瞧做就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得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她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就是孤立得,而就是分属于不同得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4)群体系统得运行又就是在更大得社会结构与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得,与社会得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得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得关系.(每个系统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她系统处于普遍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该模式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体,指家庭、邻里和帝密伙伴;更大的社会系统,关系比较松散的次属群体;社会总系统,民族或国家的系统。

传播学【终】

传播学【终】

传播学终极笔记拉斯韦尔 (1902~1977)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曾有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贡献:1、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论文中提出“一句话”、“三功能”。

“一句话”就是:“谁?说些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从而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课题,并长期左右着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方向。

三种功能为: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2、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3、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则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而宣传分析,已被纳入到了传播研究的一般体系中。

4、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社会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

勒温(1890-1949)又译为卢因,是传播学研究中守门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贡献:1、创立“场论”和“群体动力论”,以及一系列由实地实验得出的成果,在心理学的发展中留有不可磨灭的烙印。

2、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

3、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

霍夫兰(1912~1961)是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贡献:霍夫兰最早把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主要关心传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引起的态度改变问题。

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也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家。

贡献:1、他用其独特方法(“拉扎斯菲尔德指数”的数学模型)对当你的美国总统选举进行了详细调查。

四年后,发表《人民的选择》和《选举》研究报告。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研究不仅破除了魔弹论的“电台的威力”无比强大的迷信,发现大众媒介的直接效果十分有限的原因,而且还发现了信息传播的“中间站”——意见领袖,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两级传播论乃至多级传播论的问世,初步揭示了社会传播的复杂性。

传播学四大天王

传播学四大天王

传播学四大天王1.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他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早期传播学类型。

代表作: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革命的宣传》、《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宣传、传播和舆论》等。

主要学术贡献:①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第一人。

1927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

1935年合作出版了《世界革命的宣传》进一步发展了对宣传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1979年,《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成为宣传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

②开创了定量的内容分析法,一种重要的传播研究工具。

③提出传播的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

④提出了5w的传播模式:谁(who)、什么(what)、告诉谁(to whom)、通过什么渠道(by 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库尔特•卢因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创者,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主要学术贡献:①提出场论:借用物理学“场”的概念,一个场就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群体由个体组成,但不是由个体元素的机械合成。

②提出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传播者想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观念,不仅要考虑个人因素,更要考虑个人所属的群体因素。

③把关人研究:在说服主妇改变做菜习惯的研究中,提出了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主要学术贡献:①对传播研究方法做出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

他最早将实地调查法应用于受众研究,将定量定性方法结合使用并提出了统计调查、抽样分析和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

②著名的伊利县调查,研究选民投票的影响因素,发表了研究成果《人民的选择》。

12-第十二章传播学的奠基人、开创者及主要流派

12-第十二章传播学的奠基人、开创者及主要流派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2、心理学家卢因(勒温)(1890-1947) “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早年毕业于 柏林大学,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建了群 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代表作《解决社会 矛盾》、《群体生活的渠道》。 •勒温属格式塔心理学派,是心理学上 “群体动力论”和“场论”的最先提出 者。 •提出了“把关人”(gate keeper)概念。 •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了社会学, 给传播学提供了借鉴。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三大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一.传播学的三大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 1.经验学派 • 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经验学派主 张从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研究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 学派。经验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所采用的经验性方法 是采取价值中立态度,运用可观察、测量、量化的经 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 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 实验法。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业于美国西北 大学,在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二次大 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 任。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 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传播与劝服》 丛书。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 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说服者和发出的信 息两个因素,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 效果观。 •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 究。
• 2. 批判学派 •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衍生于德国的社会批判学派——法兰 克福学派。批判学派植根于深厚的哲学传统,秉承着思 辨的人文精神和批判的价值理性,反对实证主义立场。 其特点是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以及侧重考察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 3. 技术学派 • 也被称为多伦多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两位学者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技术学派认为,一个时代的 标志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媒介对信息进行吸收和记 录,并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与处于同一时代的社会权力结构 相一致的知识结构系统,因此一部人类史可以根据传播技 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中重要的人物拉斯韦尔1: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他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是宣传分析的代表作。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主要贡献: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后者则为赖特、韦伯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于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立下了功勋.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5W模式模式的提出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基本要点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一、传播学基础知识传播学的奠基人有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施拉姆。

传播学的主要分支有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大众传播学。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

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

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

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

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概论-重点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及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

代表作有《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及《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提出5W 模式。

2、卢因传播学研究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有《群体生活的渠道》。

3、霍夫兰代表作有《大众传播实验》。

他的贡献在于: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

4、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有《人民的选择》。

他提出“两级传播”的观点、肯定“意见领袖”的作用,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改进了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法。

符号(名):日本学者永川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者表述关系,“X能够代表或者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

拉斯韦尔模式(简/名):①1948年拉斯韦尔在一篇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将他们排列,形成“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5个W分别是英语中5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谁)、Say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②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

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

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集合行为:(名)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传播学名人及批判学派

传播学名人及批判学派

传播学名人卡尔.霍夫兰地位: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

代表著作是《传播与说服》。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个人的社会交往以及态度、信念转变的先驱。

曾于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部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战后在耶鲁大学组织“传播和态度改变研究”,被后人称为“耶鲁研究”。

对传播学的贡献:1、将“控制实验法”引入传播效果研究。

2、以学习论为框架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对传播者特性、传播技巧、受众对说服效果影响作了研究,提出信源可信度、免疫效果、恐惧诉求等概念。

3、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霍夫兰研究了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技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尤其是传播技巧在当下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在今天,霍夫兰的许多劝服研究或多或少被直接应用于广告和营销当中。

局限:他的研究方法没有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媒介和大众传播,使用实验法研究,研究范围有限,因此存在局限性H.拉斯韦尔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政治学家,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

代表作有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世界革命的宣传》、《宣传与推行》、《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

他两次提出宣传的定义,认为宣传是通过操纵象形物来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

这些象征物可以采用口语的、书面的、图片或者音乐的的形式;在《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中论及宣传的四个主要目标:激起敌人仇恨;瓦解敌人士气;保持与盟军的友好关系;保持与中立国的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他对一战的宣传品进行内容分析,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断定宣传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影响到了“魔弹论”的出现;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三功能观和5W模式,三功能观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继承;5W为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开创了传播研究的五大领域。

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

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

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摘要四大奠基人似乎已经成为传播学常识,虽然从外国引进传播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国许多学者投入其中,并发表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挑战权威,追溯历史,努力探寻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让传播学的历史更加充满现实感,也增加学者们对传播学的兴趣,对研究传播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斯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罗杰斯黄旦胡翼青一对四大奠基人的异议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被斯拉姆确定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在学界已经是一个常识,我们的传播学教科书称“20世纪以后,有四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他们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

”罗杰斯在其《传播学史》中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个学术的“神话”。

虽然他们的确在传播学开创史上有不小的贡献,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创始人,其中有几个人对构成传播学来说,具有与这四个人相等或更大的影响。

罗杰斯列举了施拉姆、帕克、阿多诺、香浓、维纳和莫顿等人,而且认为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促成传播学方面重要进步的学术团体,都是被有关四大奠基人神话忽略掉的学术团体,这是对传播学史一种严重的简单化做法。

1黄旦认为罗杰斯在他的《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一书中,清楚地勾勒了美国传播研究从来源到制度化的发展图,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没有李普曼,他希望“将李普曼置于芝加哥学派和四个先驱者之间,构成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拉斯韦尔的历史线条”。

“芝加哥学派或者霍克海默们未必就辱没了门庭”,至少芝加哥学派无论如何是够格的。

“罗杰斯的处理自有其道理,但在我看来,就传播研究变化的具体线路而论,李普曼是不能缺席的。

之所以如此,还不在于《舆论学》中的观点与后来大众传播研究的联系,更在于李普曼是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建立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缺少了这一环,整个变化,尤其是其中的偏移,就难以具体展示。

正因如此,我更倾向于在罗杰斯的这个图表上,从传播观念及其研究的角度,为李普曼添加一个座位,置于芝加哥学派和四个先驱者之间,构成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拉斯韦尔等的历史链条,并以此作为本文论述的基本空间。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期人物篇一、源流:①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②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二、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三、三大流派:①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1)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2)解释学派②批判学派1)两大开端:(1)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2)帕洛阿尔托学派: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2)宏观视角:(1)传播政治经济学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2)意识形态理论:葛兰西;阿尔都塞3)微观视角:(1)文化研究学派: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2)结构主义符号学: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3)女性主义(4)文化帝国主义: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4)其他:(1)后现代主义:福柯、鲍德里亚(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③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

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

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一、源流欧洲源流1、达尔文①达尔文受到斯宾塞的影响,运用了“适者生存”的概念,完成了巨作《物种起源》,直接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②达尔文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其著作《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1、“传播”的英文是: communicate(动词)communication (名词)。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

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
美国政治学家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1927年出版,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宣传为题的传播研究影响尤大,至今仍然与美国名记者李普曼的<<舆论>>(1922)一起,被人推崇为早期传播研究的两部经典之作。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可谓传播学的开山之作或奠基之作。

1980年,又出版了三卷巨作《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

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著名的“5 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并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
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者则为赖特、宣伟伯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
奠定了基础。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
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于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立下了功勋.
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
益的经验。

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
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

率先将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社会心理学,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
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

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他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是,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给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一个重要启示: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三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为信息流动的复杂性等提供了圆满的解释。

卢因的主要论著有:《个性动力论》、《解决社会矛盾》、《群体决定与社会变革》等。

3.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社会心理学家.
进行了“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

霍夫兰和他的实验室为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

并把研究成果整理为《大众传播实验》(1949年出版)一书出版。

1953年,又出版了《传播与说服》。

贡献:
其一,把心理实验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
其二,提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三,他注意到影响说服效果的多种因素,尤其是说服者及其发出的信息者两个因素,并提出了改善说服效果的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为“可
说服性”这个当代传播学的重要课题奠定了基础。

霍夫兰的主要论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说服的表达次序》;《个性与可说服性》《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4.拉扎斯菲尔德(Paul zarsfeld)
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著称的社会学家. 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

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

1940年,他和卡兹等人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了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史称“伊里调查”,1944年出版了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

在这项研究中,大众传播的效果实际上非常有限,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是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等。

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

这项研究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但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贡献:
其一,两级传播理论.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上的一小部分人,由于这些人在传播中表现活跃(如经常听广播,看报,了解许多情况),被称为"意见领袖".第二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 其二,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不过,这种研究方法只看数据不看其他,拘泥于实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