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联集团衰退几成定局
2023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百货业出现“闭店潮”
2022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百货业出现“闭店潮”零售业主体的传统百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地已消失“闭店潮”。
“闭店潮”缘何消失?下文是2022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传统零售业消失的“闭店潮”。
其中,北京共有两家零售店宣布“闭店”,一家是华堂百货右安门店,一家是华润万家右安门店。
现象:上半年零售业“闭店”121家国内主要零售企业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关店潮仍未间断。
联商网《2022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
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百货业态关闭25家,包括万达百货关闭10家,马莎百货关闭5家,天虹商场关闭3家,金鹰关闭2家,远东百货、阳光百货、百盛百货、华堂商场、津乐汇百货各关闭1家。
超市业态关闭95家。
包括麦德龙、北京华联、农工商、永旺、丹尼斯关闭1家,乐购、新华都、世纪联华分别关闭2家,家乐福关闭3家,华润万家关闭6家,永辉超市关闭5家。
云南天顺超市于2022年5月,因楚雄店发生哄抢大事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关闭40家门店;铜川每天壹加壹超市闪电关闭约30家门店。
还有多家实体零售门店透露出即将闭店的消息。
如5月19日,银泰金华福华店宣布,因租约到期,将于2022年10月底停止营业;6月2日,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闭店公告,称将于2022年8月31日起正式停止营业。
关店企业中,外资(含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关闭门店16家,关店现象最严峻的是江苏、广东、安徽、浙江各省的二三线城市。
事实上,这种现象早在2022年已显现。
中国零售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101家百货业企业,其营业面积与2022年2022年同比削减1619.65万平方米,相当于削减了81个西单大悦城同等面积的商场。
2023年超市行业现状分析:业绩疲态持续
2022年超市行业现状分析:业绩疲态持续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普及,对于超市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悉,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的超市企业并不多,物美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2%至117亿元。
然而净利润却下降19%至2.5亿元。
更多详情,下文是我整理的2022年超市行业现状分析。
业绩疲态持续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的超市企业并不多,物美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2%至117亿元。
然而净利润却下降19%至2.5亿元。
旗下拥有大润发和欧尚超市的高鑫零售上半年营业额为507.08亿元,同比微增5.6%,净利14.76亿元,下降13.7%。
京客隆营业收入58.15亿元,同比增加6.8%,纯利2104万元下跌28.3%。
中百集团营业收入86.06亿元下降1.68%,净利润0.22亿元下降77.92%。
不过,永辉超市和卜蜂莲花仍有亮眼成果。
永辉超市实现营收208.3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77.03亿元增长17.69%,净利润为5.27亿元,同比增长16.3%,成为惟一营收和净利达到高双位数增长的企业。
卜蜂莲花销售货品收入较去年同期削减0.2%至54.96亿元,但财报期内盈利3289.5万元,去年同期亏损3898.7万元。
在没有新店开业、销售和毛利同比下降状况下,运营、配送、行政费用等成本降低成为卜蜂莲花结束了中国市场三年巨亏的关键因素。
之前有观点认为,卜蜂莲花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不过这一扭亏为盈的翻身仗让卜蜂莲花在中国市场有更多机会。
依靠节衣缩食掌握成原来提高盈利的并非仅卜蜂莲花一家,沃尔玛中国其次财季销售增速达到 1.2%,低于上个财季,第一财季沃尔玛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 1.9%。
沃尔玛通过运营成本掌握、统一选购等项目来提升效率、掌握支出以及提升整体业绩表现,这些做法关心营运利润的增速大大高于销售额。
沃尔玛方面表示,将连续掌握好业务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将来的增长和盈利力量。
同业并购频发在发布业绩的各家超市中,大本营在上海的联华超市是盈利最少的一位。
全国8成百货店销售下滑,23家百货店关闭逆市谋变4大关键词分析!
全国8成百货店销售下滑,23家百货店关闭逆市谋变4大关键词分析!百货企业的经营状况正面临断崖式的下滑。
来自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的抽样监测数据显示,上海58家大中型百货店2014年共计销售319.6亿元,同比下降1.9%。
继2012年出现1.1%的负增长后又一次出现销售下滑。
从趋势上看,沪上百货业已经由早些年的快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期。
全国8成百货店销售下滑统计显示,上海市区百货业业绩增长不容乐观。
各种促销难掩销售乏力迹象。
全市各商圈中,除中环真北商圈外,市级商圈销售业绩均同比下降。
市区百货业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3.4%,低于郊区10个百分点。
郊区百货业业绩虽然好于市区,但增速趋于放缓,除少数区县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达到14.7%。
而百货业的下滑并非只是出现在上海,据中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介绍,从2014年全国百货行业的数据来看,只有不到20%的商场能够维持2013年的销售水平,80%的商场都出现大幅下滑,这些商场业绩下滑的幅度平均达到20%-30%,有的甚至达到40%-50%。
这样的业绩压力下,选择关店、调整业态并不奇怪。
全国23家百货店关闭无奈之下,不少百货店只能选择关店。
来自联商网的一项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百货类门店共计关闭23家,其中百盛百货4家,成为去年关店最多的百货企业。
据悉,自2013年6月起,百盛已经在贵阳、上海、石家庄和北京等地先后关闭7家门店。
去年关闭门店的百货企业还涉及华堂商场与中都百货(各3家),尚泰百货、NOVO 百货、宝莱百货(各2家),以及王府井百货、天虹商场、新光百货、摩登百货、春天百货、瑞富奥莱、南宁百货(各1家)。
购物中心专业研究机构iMall发布的《中国百货行业发展及预测报告2013-2014》指出,作为传统零售渠道的百货业受到严重冲击,已经进入转型期。
同时,百货业态在中国零售渠道生命周期中已经进入成熟期,自身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百联股份澄清高层换班_王宗南仍任总裁
随着百联股份一纸涉及总裁王宗南等多位公司高管任免的公告,昨天有媒体称这是百联高层“大换血”,并暗示王宗南被免职的原因是百联冲击世界500强未果。
就此,百联股份在昨天召开的股改说明会上予以否认,并澄清说经营班子调整是集团业态调整的组成部分。
王宗南本来身兼四职,分别是百联集团总裁、百联股份总裁、联华超市董事长、友谊集团董事长,此次变动之后,他将不再兼任百联股份总裁,百联集团购物中心、百货事业部总经理黄真诚出任百联股份总经理一职。
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昨天表示,百联集团成立之初就考虑将百联股份作为整合集团资本运作的平台。
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到法规等方面制约,整合非常之难。
而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也希望百联集团的业态能够清晰起来。
因此,目前集团要全力做好集团内部各业态的发展,资本整合也主要围绕这一点展开。
百联股份承担了百联集团百货以及购物中心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经营班子的调整是整个集团业态调整同步配套的组成部分。
王宗南的业绩得到了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的高度肯定CFP资料。
他同时指出,以王宗南为首的经营班子在百联股份重组后为股份公司的组建和业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董事会对此充分肯定并感谢经营班子所作的工作,“但集团总裁兼任上市公司总裁,与现行的证券法规相悖,且百联集团当初也承诺在股份公司经营进入正常后,王宗南总裁不再兼任百联股份总裁。
因此,此次调整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他表示,百联冲击世界500强是集整个集团之力,而非仅仅是百联股份之力,因此不能“张冠李戴”,不存在“因冲击500强不成功导致免职”的说法,“我可以负责地讲,百联集团经过两年的调整,经营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网点数几乎比成立初翻了一番,因此对这种无中生有的报道表示遗憾。
”而对于上述业态调整问题,张新生之后又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解释,百联集团的资产重组方案去年进行了微调,调整后形成了三大块核心业态:百货、物贸和超商,这三块构成了百联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85%。
实体百货零售业的经营困境与转型对策 ——以百联股份为例
目录一、实体百货零售业的经营现状 (2)(一)实体百货零售业 (2)(二)实体百货零售业的经营现状 (3)1.重庆百货 (3)2.新世界百货 (3)3.百盛 (3)二、实体百货零售业绩效下降的原因 (4)(一)专业店 (4)(二)企业经营混杂 (4)(三)费用递增&服务递减 (4)(四)同行业竞争激烈 (5)(五)电商冲击 (5)(六)人员流失 (6)(七)其他零售业态的影响 (6)三、百联股份的现状与困境 (6)(一)百联股份的介绍 (6)(二)百联股份的经营状况 (7)1、主业分析 (7)2、盈利能力分析 (7)(三)百联股份的差异化低 (7)四、百联股份的转型对策 (8)(一)合作 (8)(二)开发自有品牌 (8)(三)经营方式的转变 (9)1.向购物中心转型 (9)2.向专卖店转型 (9)3.细分市场 (9)(四)线下与线上结合 (10)(五)提高店铺经营效率 (10)(六)百联股份启动内部提升计划 (11)(七)完善会员制营销模式 (11)五、总结 (12)实体百货零售业的经营困境与转型对策——以百联股份为例一、实体百货零售业的经营现状(一)实体百货零售业百货是指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经营多类商品,在同一管理下进行区域化销售,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的零售业态。
而百货零售业则是由几个百货集合成的一种零售业分支。
传统的百货业是在实体店以传统的经营模式展开的,其中传统的经营模式包括商品的陈列摆放、门店的建设、购买服务、消费者挑选。
百货店的特征基本相同,都是规模大、商品齐全、购物环境舒适等。
最初的传统百货业产生于法国。
中国的第一家百货公司(秋林公司)建立于1900年,而后上海成为各大百货的开店首选之地,像永安百货、先施百货、新新百货等都选择在上海开业。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货行业因为时代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
中国百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这段时期是百货业的黄金时期。
在百货业的黄金时期,百货业的利润非常之高,甚至达到了几十年只赚不赔的程度。
转型有效果零售企业关店势头得到遏制
转型有效果零售企业关店势头得到遏制作者:思雨来源:《中国食品》 2016年第20期亚运村飘亮购物中心被1美元收购,百盛太阳宫店和华堂十里堡店也有消息说将关门,这在本就已经很长的实体商业“闭店名单”上又添加了新的内容。
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百货零售业今年或将迎来最严酷的倒闭潮。
那么,零售业的“严冬”真的到来了吗?实体商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近期,有消息称北京亚运村飘亮广场被华讯公司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
而飘亮购物中心的尴尬境遇正是中国百货零售业目前的缩影,近两年,商店关门、倒闭、低价转卖的新闻屡见报端。
实体零售店又关店日前有一则消息惊动业界:亚运村飘亮广场负债15亿元人民币,被华讯公司以1美元收购。
华讯公司于9月19日发布公告称,华讯的全资附属公司华生控股有限公司将收购Bonroy InternationalGroup Limited的全资附属公司BonroyLimited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并间接拥有飘亮购物中心的所有权,现金代价为1美元。
但飘亮购物中心因未偿还佛山市盈昊泰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昊泰公司”)的15亿元人民币欠款,已抵押给盈昊泰公司的实际得益人顾琦。
此外,公告称,由独立的物业估值师对该物业进行评估,于2016年6月30日估值约为21.4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在当前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整个零售行业正处于持续深度的调整期,飘亮购物中心这样被贱卖的例子,只是整个百货零售业态走下坡路的一个写照。
今年9月13日晚间,马来西亚最大百货公司百盛集团发布公告称,将出售全资中国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相关股东债权。
媒体调查发现,此次出售的是百盛集团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华德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该公司所经营的物业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百盛太阳宫店,从2010年开业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2016年7月31日,太阳宫百盛未经审核账面净值为10.32亿元。
百盛表示,集团预估出售该店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9亿元,接盘者为深圳前海图蓝投资公司,物业交割将于今年底完成。
三季度净利大跌良品铺子下一步该怎么走
三季度净利大跌良品铺子下一步该怎么走作者:郭秀娟张函来源:《中国食品》2023年第23期三季度净利降幅超九成,“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倚重的线上渠道急需做出调整。
在近日举办的说明会上,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提出平台分化、用户分化等因素导致公司销售波动。
当电商平台格局加速重塑,线上流量分化持续,良品铺子的渠道布局出现失衡,线上增长引擎失灵,良品铺子下一步该怎么走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三季度业绩大跌三季度业绩大跌,成为良品铺子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根据三季报信息,良品铺子前三季度营收为59.99亿元,同比下降14.33%;净利润为1.91亿元,同比下降33.43%。
其中,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跌去97.88%。
对于三季度净利大幅下滑的原因,良品铺子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季度公司利润波动主要是毛利率、销售费用波动导致。
”财报显示,三季度良品铺子毛利率为27.74%,去年同期为29.8%;销售费用为4.166亿元,去年同期为3.878亿元。
良品铺子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称,毛利率波动是受到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销售费用波动则主要是新开直营门店对应装修、租赁费用增加所致。
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佳,再加上年末休闲零食销售重点季节将至,不少投资者担心良品铺子四季度的业绩还能否挽回。
对此,良品铺子回应称,“四季度是休闲零食传统销售旺季,公司将积极备战驱动销售业绩增长”。
关于接下来改善业绩的具体措施,良品铺子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采取系列举措提升盈利能力,包括线下渠道持续优化布局,提升单店运营能力;线上聚焦核心品种优化结构,打造更多爆款和拓宽流量入口;团购业务深度布局全国区域渠道,通过丰富的产品系列分场景分层次满足用户需求以提升市占率;持续围绕用户多样化需求研发产品,丰富产品矩阵。
线上流量持续分化线上电商业务收入下滑对良品铺子的业绩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根据数据,良品铺子三季度线上电商业务收入为8.52亿元,同比下滑19.42%,毛利率同比减少3.91%。
中国关店潮最新最全阵亡名单 图
中国关店潮最新最全阵亡名单图不只是万达关店潮最新最全阵亡名单亿邦动力网2015-08-03 16:45:09 阅读(691) 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2015年经历冬天的零售业尚未转暖,百货纷纷转型,品牌关店执行收缩战略成为应对之策。
铁打的地段,流水的店。
关店,或意味着悲情退出,或意味着断臂自救,或意味着重心转移,或意味着斡旋调整。
不管是刻骨铭心的教训还是以退为进的战略,这些关店的客观数字都甚至比开店的宏伟计划更值得关注。
百货篇1、百盛外资第一店接连陷入关店风波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马拉西亚百货商百盛商业集团,接连陷入关店风波中。
继北京东四环店宣布停业之后,唯一一家位于天津的门店也将于2015年3月31日闭店。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今,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
在大举关店的背后,百胜集团的业绩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连续三年业绩滑坡及利润下降,让这家曾经无比荣耀的百货公司,被迫选择转型。
如2012年9月份,百盛上线自己的网上商城;2015年,百盛集团宣布已通过全资附属公司百盛商业有限公司就成立合资公司与马来西亚餐饮品牌AUM订立合资合同,在中国发展餐饮业务。
自我剖析:百盛一直有网购渠道的规划,但遗憾的是目前公司对于品牌资源的掌控有限,还并未大举涉猎。
外界评价:除外部环境原因外,百盛集团未及时顺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调整,商业模式不创新或是屡屡撤店的根本原因。
2、玛莎百货8月前将在华关闭5家店在经历大约连续四年的下滑之后,英国最大连锁零售商玛莎百货(M&S)销售额首次增长。
玛莎百货透露,截止到3月28日的13个周里,其日用百货销量同比增长0.7%,结束了连续14个季度的下滑态势。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因中国市场在其国际业务中所占份额并不显著,所以玛莎百货在发布业绩不久前确认,将于2015年8月份前关闭其在中国15家门店中的5家。
百货商场衰退的原因
百货商场衰退的原因“大型商场”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沿用下来的一个概念,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百货店这一业态的代名词。
百货店这一业态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建国后,国营百货店一直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商品流通主渠道,承担着短缺经济下生活物资配给机关的职能,其主要任务是“稳定物价”“保障供给”,并不完全具备百货店原有意义上的业态特征。
当时这种按部门综合经营的国营百货店叫做百货商场,规模较大的叫做大型商场。
由于没有竞争,也没有新的业态出现,这种百货商场几十年来便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市场中唯一的零售业态。
改革开放后,大型国营百货商场开始向规范化的百货店改革,同时新兴建的大型豪华百货店以及外资百货店的进入,使中国的百货店这一业态逐步走向规范化。
然而,尽管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拉开了档次,以及新兴业态使顾客有所分流,但原有百货商场以大众消费者为主的顾客结构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大众消费者日常购物的去处。
所以,传统的百货商场虽然属于百货店业态,但却不能与改革后出现的新型的豪华百货店等同起来,而“大型商场”这一概念便笼统的把两者都涵盖了。
中国的百货店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人快速发展时期。
大型百货店效益普遍良好,销售额增幅在二十个百分点的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投资的热点。
一方面,老企业纷纷投资扩建改造,扩大营业面积,装修豪华店面;另一方面,社会各部门竞相投资,兴建豪华高档的商厦,出现了一股“大商场热”。
据原内贸部的统计:“八五”期间(1990年-1995年) 全国建成的大型百货店数量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
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有700多家。
另据原国内贸易部统计,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百货零售企业,1992年59个、1993 年87个、1994年127个、1995 年180个,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1995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有20家,1992年时只有2家。
兰州市大型百货店的数量在80年代中后期只有3家,到90年代中期迅速增加到近20家;在武汉,一个3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竞汇集了17家上万平方米的商场,其中绝大部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建的;上海这一时期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由2家发展到60余家;杭州延安路商业区80代末只有少数几家大百货店,到90年代中期已有十几家巨型商厦;在北京,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百货店54家,在建的还有120家,总面积达560万平方米,万人拥有的百货店面积达5000 平方米,是国际上通常认为万人拥有百货店合理面积(400-500平方米)的10倍。
大商MBO折戟遗患
大商MBO 折戟遗患文/易鹏大商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业集团之一,在2009年的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86位,营业收入625亿元。
大商集团旗下的大商股份是一家上市16年的绩优公司,在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211.63亿,同比增长12.27%;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6亿元,同比增加1.25%。
然而,就在这么一面金字招牌下,大商股份2009年竟然出现了亏损。
2009年,大商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40元。
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大商股份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80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61元。
由于去年前三季度公司仅亏损1170.31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高达1.04亿元。
管理层上演苦肉计大商股份将亏损的原因归纳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景气度不足,零售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销售增幅减缓,毛利率下降,费用上升,利润大幅下降”。
这种亏损的理由当然逃不过市场人士的火眼金睛。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大商财报并非来自公司经营的基本面,而是来自改制中管理层为了达到MBO目的而刻意上演的一场苦肉计。
这份备受质疑的财报并没有挫伤投资者的信心。
4月8日,披露年报后的大商股份逆市上涨了3.39%。
某家重量级机构去年末曾发布研报称,大商股份真实盈利能力至少将在6亿元以上。
公司净利润是负数,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12亿元,两者严重不配比。
因为,一般而言,零售类公司的现金流为净利润的1.5—2倍。
大商股份酝酿改制历时五年,直到2009年才正式启动。
在设计改制的管理层心目中,大商未来最好能够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的现代公司,让国有资本退出,同时吸收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包括管理层持股。
当然,管理层寄希望于改对大商股份管理层而言,这起看似不成功、不满意的MBO背后,其实只是国有企业实施MBO的矛盾现状的缩影Corporation公司│镜鉴080董事会 DIRECTORS&BOARDS 06/2010C F P制过程中获得让其满意的股权激励。
600827百联股份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
百联股份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量报告一、现金流入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入为1,265,831.07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1,752,726.67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27.78%。
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为1,128,936.66万元,它是企业当期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来源,约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总额的89.19%。
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能够满足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需求,经营活动现金净增加88,810.87万元。
二、现金流出结构分析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出为1,263,237.3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1,568,441.33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19.46%。
最大的现金流出项目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占现金流出总额的71.1%。
三、现金流动的稳定性分析2023年三季度,营业收到的现金有较大幅度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2023年三季度,工资性支出有所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的刚性有所下降。
2023年三季度,现金流入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现金流出项目从大到小依次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四、现金流动的协调性评价2023年三季度百联股份投资活动需要资金12,289.04万元;经营活动创造资金88,810.87万元。
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能够被企业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满足。
2023年三季度百联股份筹资活动需要净支付资金73,928.07万元,也被经营活动所创造的资金满足。
总体来看,当期经营、投资、融资活动使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增加。
五、现金流量的变化2023年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593万元,与2022年三季度的184,257.56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98.59%。
罗森,7eleven等简介
非现金付款机制 7-Eleven遍布各地,因此各地各自发展出不同的非现金付款机制。 有与交通票证结合的或是发行专属的储值卡: 香港:在香港普遍流行的八达通卡可以在7-Eleven消费。 澳门:澳门区7-11可以用澳门通消费付款。 台湾:可以使用统一超商的ICASH及台北捷运的悠游卡消费。 广州:可以使用羊城通进行消费。 深圳:可以使用深圳通卡消费。 日本:于2007年发行预付式电子钱包nanaco。 北京:部分7-Eleven可以用市政公交一卡通付款,并且政府有计划 在所有北京7-Eleven推广这种付款方式。 上海:在上海可使用全国通用的银联卡、斯玛特卡、衫德巍康卡、 东方文化卡、纽斯卡等多种通用的非现金付款机制。
战略,运作
全家采用跨国战略计划,最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消费群体的喜好,融入 当地的特色。目前,全家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全球共有15789家便利店, 它的海外市场和日本国内市场的便利店数目比大约是1:1. 其中韩国,台湾是最 大的海外市场,占45%。92年进入泰国市场,由于711已经迅速占领了市场, 全家在09年才实现了收益,其便利店数目占总数的3.6%。04年进入中国和美国 市场,目前中国市场正在迅速开拓中,明年上海预计达到484家便利店。09年 进入越南市场,是日本第一家连锁便利店企业进入该市场。全家的海外运作在 跨国战略下,采用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服务当地的市场。全家会从第一家店起 步,然后逐渐拓展市场,到最终采用合同制的特许经营模式。全家合资企业提 供店铺管理服务,包括店铺运作,数据共享,物流系统。针对不同的特许经营 者,采用不同的合同。 财务数据简析 全球大约一万两千亿日元的销售额。日本市场营业收入2800亿日元, 毛利率28%,净收益150亿日元。07-09年平均日均销售额增长迅速,09年增长 7.1%,10年出现负增长2.4%。原因大致是:07-09年首经融危机的影响,便当, 新鲜食物需求量增大,10年开始好转,食物出现负增长,但是服务类比如电子 券销售增长了22%。这些数据基本体现了在日本,连锁便利店行业已经发展成 熟。因此,全家需要进行海外拓展尤其是像中国和越南等便利连锁店还未完全 开发的市场来扩大业务。
百联 资本洗牌
21 0 0年上海 国资国企工 作会议 的 目标是 : 将上海 市属经营性 国资资产证券 化率再提 高 6 7 — 个百分点 。
文l 罗声
将 其 持 有 的 友 谊 复星 4 %股 权 从 复 星 医 8 药 转 移 到 豫 园 商城 。不 难 看 出 , 复 星 系
山雨 欲 来 风满 楼 。
是将友谊 股份旗下的 2家购物 中心 ( 友
物贸、联华超市、友谊 股份和第一医药 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 谊南方商城和西郊购物 中心 )及友谊百货资产 ( 友谊商店 )注 3 以百货、超市为主要业 务 : 家 在香 港上市的联华超市拥 有百 入 百 联 股 份 中 ; 联 华 超 市 及 好 美家 连锁 建 材 店将 继 续 保 留 在 而 联集团的部分超商资产 ( 包括大型综超 、超级市场和便利店 );
务梳理、资产整合势在必行 。
事实 上 ,百联 集 团的停牌 重组绝 非个 案。在央企 加速兼
很早 ,百联集团就开始筹划相关重组。据业内人士分析,重 并 重 组 的 大 背 景 下 , 上 海 国 资 的 整 合 已进 行 了 好 几 年 。 其 中 , 组思路是以五大上市公司作 为平台,分别整合集团的商业百货、 20 0 9年的整 合动 作最 多,前后共 有 2 O多家公司停牌重 组。而
是友谊股份整合艰难的原 因之一 。目前 ,友谊股份的控股股东
目前上 海国资相 关集 团下属上市公 司共 7 2家 ,很多上 市
友谊 复星为百联集团 (2 5 %)与豫 园商城 (8 4%)的合 资公司 , 公 司 和 集 团将 成 为 2 1 年 国 资整 合 的 主 要标 的 。 据推 算 , 今 00 0 而 豫 园 商 城 的 控 股 股 东 为复 星 控 股 。2 0 年 l 月 , 复 星 集 团 年将有超过 20亿元的国资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上市 。 07 1
大型商超现在都不怎么好过,联华也不例外
大型商超现在都不怎么好过,联华也不例外联华超市最近发布了 2015 年年报,全年营业额 272.23 亿元,同比下降约为 6.6%,亏损了 4.97 亿元。
其中大型综合超市方面的业绩最糟糕,下降约 8.5%,超级市场业绩下降约 4.24%,而便利店的业绩则上升了 5.29%。
联华超市 1991 年在上海成立,是上海首家以发展连锁经营为特色的超市公司,现在隶属于百联集团。
联华的主要业态为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这三种业态的品牌名称分别为“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快客便利”。
它的主要市场在华东地区。
在这个区域,它在去年总共新开了 5 家世纪联华,但也关了 4 家店。
联华超市开店数为 96 家,但有 384 间倒闭了。
而包括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和快客便利店在内,联华 2015 年总共新开了 204 家,但关闭的门店数字惊人,达到 612 家。
其实从 2012 年- 2014 年,联华已经连续三年业绩大幅下滑了。
去年一月底,联华超市发布预警公告称,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的利润预计较同期明显下降,降幅约为 30%。
在电商对大型线下商超冲击的情况下,联华也试图通过发展线上业务来弥补。
比如它在 2013 年推出了“联华易购”,这个业务仅限在上海地区,但卖的商品无论从价格还是种类,都没有什么竞争力。
所以在 2015 年 11 月 30 日,这个业务就退场了。
当然,联华也不是唯一在挣扎的行业公司。
凯度消费指数最新报告显示, 2015 年,中国传统零售渠道(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年增长率为 3.3 %,但大卖场在重点城市和省级市首次出现下滑( -1.5 %)。
算上在低线城市开设新店的推动,大卖场在全国市场的增长率才能达到 4.4 %。
最明显的是沃尔玛,它今年出现 35 年来最差业绩,在全球关闭 269 家店铺。
虽然沃尔玛中国强调“已连续 12 个季度实现大卖场市场份额的增长”,但只是微增——在最近的一个财季里,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仅为 0.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联集团衰退几成定局
百联再度被拉回人们的视线,既不是因为首次上榜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也不是因为其在经营模式上的创新,而是出于人事的再次变动——对于一家在连锁百强榜上排名第二的零售巨头,很难说这究竟是一个“杯具”,还是一个“洗具”。
根据上海市委组织部网站的消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永明拟调任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这意味着,现任总裁贺涛即将离职。
另有消息称,百联集团董事长马新生也将调离,接任者或为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陈晓宏。
如果不是2013年这次新的人事调整,百联集团这个当年重组时被业界誉为巨无霸的零售企业,已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在重组后的十年里,百联集团的高层频繁更迭:董事长从张新生、薛全荣到马新生,总裁也从王宗南、吕勇明换到贺涛。
而叶永明的到来将是百联集团高层的第四次调整。
十年时间,董事长、总裁四度换帅,对于需要保持战略稳定和经营模式时刻创新的零售企业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换到任何行业的企业身上都不是利好。
业界在这几年也看到了,百联集团的经营业绩虽较为稳定,但却难掩颓势。
连锁百强老大的位置被苏宁超越,旗下最重要的超商板块在完成整合后(历时5年,联华终于并购华联),也未见大的起色。
2012年连锁百强数据显示,联华超市以657亿的销售额位列快消品连锁百强第三位,次于华润万家和大润发。
但其销售额和门店数与上年相比均呈现负增长,分别为-3.4% 和-8.8%。
华润万家的这一数据为3.8%、11.2%,大润发则为17.7%、 18.4%。
可以看出,联华与前两家企业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而近年的扩张也显示百联集团在发展上的徘徊。
从战略布局上,百联集团已从当年的全国扩张,转而退守华东区域,在其他区域已基本名存实亡,或者说业绩在整个集团中可以忽略不计。
在华润、大润发甚至永辉、步步高等均通过并购或在实体零售发展黄金阶段迅速布点做大时,百联却基本上按兵不动,甚至主动后撤。
尽管目前在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依然领先,但大润发等其他竞争对手也在这一区域风生水起,优势不断扩大。
因此,就算是坐拥1200多亿的年销售额,重组已十年之久的百联集团仍只能称得上是个大而不强的企业,甚至已无法对竞争对手形成太大威胁——无论是品牌认知,还是在并购、业态创新与整合上,近几年来百联集团都太过保守,鲜有突破。
同行的逼进加上电商的冲击,百联集团市场未来份额的下降难以避免。
表面来看,百联集团发展之所以陷入停滞,在于高层人事上的频繁更迭。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没有足够强势的人物介入企业的全面重组--摆不平旗下各公司的人事安排和利益群体间的平衡问题。
这是国企的弊病。
说到底是人
的问题。
百联的竞争力,在于旗下商超、百货、物流、商业地产的全面整合,也就是说,如果董事长或总裁可以形成权威,在战略正确的情况下,大刀阔斧地砍掉目前阻碍企业发展的人与事,才能有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
否则,行政划拔成一个集团,但下属企业各怀心思,貌合神离,只能是大而不强。
被其他更专业的竞争对手在各个领域逐步超越。
即将到任的新总裁叶永明号称营销高手。
但百联集团缺的是一位来自制造业尤其是汽车界的营销高手吗?答案是否定的。
国企一惯的内耗损害了百联集团的发展,百联集团需要的是足够强势的人物,是董事长、总裁等高层不再内耗,做到同心协力,理顺各个板块间的复杂的人事关系,破除既得利益群体的阻碍,真正将资源形成合力,在经营模式上大胆创新,跟上行业变革发展的脚步。
希望叶永明和新任董事长能共同担此大任。
否则,再换多少次将帅,百联集团恐怕也无法阻挡衰退的步伐。
文章来源于:/article-3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