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人教版】复习指导:溶解度新版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人教版】复习指导:溶解度新版汇总

人教版初中化学
重点知识精选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人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溶解度
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九年级下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化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不仅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下化学学习中的溶解度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反映了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1. 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溶液的分子动能增加,使得间隙处的溶质分子能更容易逃离晶体表面,进入溶液中。

2. 压力的影响: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主要适用于气体溶解度。

根据亨利定律,其他条件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可以增加气体分子与溶液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气体的溶解。

3. 溶剂性质的影响:不同溶质和溶剂之间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极性溶质通常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溶质则更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这是因为极性物质间有电荷引力相互作用,增加了溶质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增加溶解度。

二、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是反映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的图表。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曲线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但也有一些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出现异常的现象,比如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0°C至30°C范围内呈现“V”字形,这是因为溶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溶解度。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一定值时,便达到了饱和状态。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与温度、压力无关,只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三、溶度和溶质的质量计算溶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溶剂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一般来说,溶度用克/升(g/L)表示。

溶度的计算需要根据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质量来进行。

以溶度为10 g/L的氯化钠溶液为例,假设需要制备200 mL的氯化钠溶液,那么所需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得到:质量 = 溶度 ×体积 = 10 g/L × 0.2 L = 2 g四、共有离子对溶解度的影响在一些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中,如果存在相同离子的共有离子(存在于溶质和溶剂中或两个溶质中),会显著影响其溶解度。

化学九年级下溶解度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下溶解度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下溶解度知识点溶解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而溶解度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温度、压力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增加,而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却会减小。

这和热力学中的熵变有关。

在固体溶解过程中,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会增加,熵也会增加,从而使溶解度增大。

而在气体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从气相转移到溶液中会减少其自由度,使熵减小,导致溶解度减小。

二、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压力也可以影响溶解度,但对溶解固体的影响很小,主要体现在气体溶解过程中。

根据亨利定律,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也就是说,溶剂能够容纳溶质的数量取决于气体在溶液中的分压。

当气体的分压增加时,其溶解度也随之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汽水中装的二氧化碳在开封之前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一旦打开,二氧化碳就会迅速释放出来。

三、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或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强,从而增加溶解度。

反之,如果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分子结构或性质差异较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减弱,导致溶解度减小。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的平衡时,溶解度称为饱和溶解度。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溶质以一定的速率溶解和析出。

而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就得到了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微的振动或加入少量的溶质晶体就会导致溶质析出。

五、影响溶解度的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例如溶质的粒度,细颗粒的溶质比粗颗粒的溶质溶解度更高。

这是因为细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能够与溶剂更充分地接触。

此外,溶液中的其他溶质也会对溶质的溶解度产生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解度

溶解度1、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或是不饱和溶液,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剂量里,离开这两个条件谈饱和或者不饱和溶液无意义。

)(2)彼此互溶的两种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例如:酒精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里酒精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4)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1)若溶液中有溶质,并且溶质不减少,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若溶液中无溶质,加入同种溶质后溶质不溶解,则此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反之则反。

2、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A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如温度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也随之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谈溶解度才有意义。

B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若不指名溶剂一般是指水做溶剂。

C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D 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克”,在指物质溶解度时,一定要把单位带上,不带单位是错误的)。

3、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2)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3)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4)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交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5)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如:2)Ca)。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溶液和溶质的概念:溶液是溶质与溶剂混合后形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

溶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质量分数的概念:质量分数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3.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质量分数(w)=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总质量(M)×100%。

4.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百分数表示的质量分数是将分数乘以100后加上百分号;小数表示的质量分数是将分子上所有的数值写在分母下面。

5.溶液的稀溶液和浓溶液:根据溶解度的程度,溶液可以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

6.质量分数的意义:质量分数可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过质量分数可以了解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越高,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越多;质量分数越低,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越少。

7.质量分数的变化:质量分数会随着溶质的溶解和溶液的稀释而发生变化。

当溶质溶解时,溶液的质量增加,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当溶液稀释时,溶液的总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

8.质量分数的实验测定: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是加热蒸发法,先加热溶液使其部分蒸发,再测定残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总质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

9.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质量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药物浓度的计算、饮料和果汁的稀释、食品中添加剂的控制等。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中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溶液和溶质的概念、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与表示方法、溶液的稀溶液和浓溶液、质量分数的意义、质量分数的变化、质量分数的实验测定以及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材梳理

庖工巧解牛知识·巧学一、 溶液浓稀的定性判断1.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判断在三支盛有相同体积的水(10 mL 或10 g)中溶解0.5 g 、1.0 g 、1.5 g 硫酸铜,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不同,观察到硫酸铜溶液颜色依次加深。

溶液中所含硫酸铜越多(少),溶液则越浓(稀),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越深(浅)。

可见,对于有色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溶液的浓、稀。

2.根据溶液的密度判断在三只烧杯中盛三种不同组成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只鸡蛋,可以观察到鸡蛋的浮起程度不同:烧杯(1)中鸡蛋下沉,烧杯(2)中鸡蛋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烧杯(3)中鸡蛋在水中上浮。

这是因为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不同:烧杯(1)中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小于鸡蛋的密度,烧杯(2)中硫酸铜溶液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烧杯(3)中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所以硫酸铜溶液对鸡蛋产生的浮力不同:烧杯(1)<烧杯(2)<烧杯(3)。

溶液的组成不同,密度则不同,溶液的浓、稀因而就不同。

以上两种方法只是定性描述溶液的浓、稀。

定性描述的方法尽管很多,但不能定量描述一定量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不能准确地揭示溶液的本质性质。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溶液浓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单位一般均为g ,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单位,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要点提示①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用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达溶液浓度的物理量,是对溶液浓度的定量描述;②溶解度也是对溶液性质的定量描述,但溶解度只能在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时才能使用,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在饱和或非饱和状态都可以使用。

它们可以换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 100×100% 。

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讲解

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 知识讲解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初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及大题典例剖析汇总

初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及大题典例剖析汇总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科目化学时间2014 年4月25日学生年级初三学校重难点溶质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难度星级☆☆☆☆☆校区教学内容上堂课知识回顾(教师安排):1、化学推断题的突破口2、化学推断题的方法本次课教学安排:1.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降温或 或加入 升高温度或加入 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网络】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组成:溶质和溶剂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 3溶解度 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溶解度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 (O H )2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方 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 法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放热,如:NaOH 浓H 2SO 4溶解现象 吸热,如NH 4NO 3变化不明显,如NaCl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一、中考复习要求1、能正确描述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和溶质、溶剂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2、正确领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记住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

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正确描述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并会简单的应用。

4、会用pH 表示溶液酸碱度,牢记酚酞和石蕊在不同pH 溶液中显示的颜色。

知道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

二、基础知识回顾1、溶液(1)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 、 的混合物叫溶液。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化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物质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

对于溶解度这个概念,同学们可能早就接触过了,而在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溶解度相关的知识点。

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加深对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质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但对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有些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是放热的。

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

而溶质的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溶质浓度增加,溶解度也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溶解度减小的情况。

2. 饱和溶解度与过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例。

饱和溶液有一个固定的溶质质量。

而过饱和溶液则指在同样温度下,溶质的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所允许的最大溶质质量。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可以通过加热、振动等外界条件来使其结晶。

3.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计算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来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当质量分数等于饱和溶度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关系的曲线。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称为正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称为反溶解度曲线。

5. 溶解度的应用溶解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肥料中溶质的浓度来控制肥料的效果。

在医药生产中,了解药物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通常以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表示。

2. 可溶性: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溶于溶剂中的性质,可溶性取决于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

3.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4. 饱和溶解度:指在特定温度下,溶液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

5.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所含溶质量小于饱和溶解度的溶液。

6. 过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溶剂迅速冷却或其他原因,使得溶质溶解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时产生的溶液。

7.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一般情况下)。

- 压强(对气体溶质):溶解度随压强升高而增加(亨利定律)。

- 溶剂的性质:溶质与溶剂之间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有利于溶解。

8. 溶解度曲线:用于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以溶质质量分数与溶剂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9. 溶剂中溶解度变化:溶液的溶质溶解度随着溶剂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对于某些溶液,特定温度范围内溶质溶解度随溶剂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下册学习溶解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教材梳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教材梳理

庖工巧解牛知识·巧学一、饱和溶液实验探究Ⅰ:氯化钠的溶解实验步骤:常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观察氯化钠能否完全溶解;再加入5 g氯化钠,观察氯化钠能否完全溶解;然后再加5 mL水,观察氯化钠是否完全溶解。

实验现象:开始加入5 g氯化钠后,氯化钠完全溶解,再加入5 g,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最后加入5 mL水,氯化钠又完全溶解。

实验结论: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一种物质在一定量水中能溶解多少由这种物质自身的性质来决定;同时,溶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增加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解的固体增多。

实验探究Ⅱ:硝酸钾的溶解实验步骤:常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10 g硝酸钾,观察能否溶解;再加入5 g硝酸钾,观察能否溶解;加热溶液,观察硝酸钾能否溶解;冷却溶液后观察硝酸钾能否溶解。

实验现象:加入10 g硝酸钾可以溶解;再加入5 g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有固体剩余;升高温度后,本来不能溶解的固体硝酸钾又溶解了;溶液冷却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实验结论:温度升高,硝酸钾可以继续溶解于水中。

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是一定的。

一般来说,升高温度能够让更多的固体溶解其中(也有少数例外的,如氯化钠溶液、石灰水等)。

总结归纳当温度一定、溶剂的量一定时,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要点提示当温度不变时,一定量的溶剂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某种溶质,实际上如果改变溶剂的种类,也能改变溶解情况。

溶质、溶剂一定、温度一定、溶剂的质量一定,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我们称此溶液是在此条件下的饱和溶液,脱离了以上这些条件,再来谈论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都是毫无意义的;同理,如果改变以上诸条件中的一个,都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或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框架以及例题详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框架以及例题详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框架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公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②有关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计算类型 ③有关溶液稀释、浓缩、混合的计算。

抓住溶液在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④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简单计算。

【警示】在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误区:(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不能误以为用分数表示。

(2)误以为溶液中的溶质越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一定越大。

(3)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倒掉一半,误以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

(4)将5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与50g 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误以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0%。

(5)误以为在一定温度下,可以配制出任意溶质质量分数的某溶液。

(6)一定量的某物质在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时,误将未溶解的物质计入溶质质量。

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 主要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

2. 主要步骤:(以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为例)(1)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水的质量,并将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氯化钠质量为50g×10%=5g ,水的质量为50g -5g=45g ,水的体积为45g÷1g/cm 3=45mL 。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5g 氯化钠固体,并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5mL 水。

(3)溶解:将量好的水倒入放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固体全部溶解为止。

(4)装瓶存放: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

初三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归纳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是一个百分数)(2)公式以及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溶液的稀释。

(1)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即: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水的质量。

(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混合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有关运算例1:已知2.4克金属镁跟50克某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生成物溶液的质量分数?例2:100克硫酸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生成0.2克氢气,求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反应后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步骤:(1)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2)称量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3)溶解:将溶质加入到溶剂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4)将配制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贴上标签,合力放置。

例如: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

配制步骤:(1)计算:硝酸钾溶质的质量=50×20%=10克溶剂的质量=50-10=40克(2)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10克硝酸钾,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水的密度是1克每毫升)(3)将硝酸钾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倒入已量好的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4)将配制好的硝酸钾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贴上标签,合理放置。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解度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溶解度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溶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进行溶解的物质。

2.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浓度。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g/L),物质的摩尔浓度(mol/L)等。

3. 饱和溶解度: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所达到的最大溶解度。

溶质的饱和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的性质有关。

4.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 非极性物质的溶解度:非极性物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常较大,而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

6. 极性物质的溶解度:极性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

7. 非极性溶质和非极性溶剂的溶解度:非极性溶质和非极性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往往较大。

8. 极性溶质和极性溶剂的溶解度:极性溶质和极性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往往较大。

9. 郁郁溶解度:某些物质的溶液,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存在一定的极限浓度,超过这个极限浓度后,物质不再溶解,而是沉淀出来。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下册涉及的溶解度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总结:溶解度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总结:溶解度

溶解度
一、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四要素):
(1)要有一个确定的温度,这是因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

(2)溶剂是100g。

(3)溶液状态是饱和状态。

(4)溶质的质量单位是克。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的能力。

它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通常分为易溶(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可溶(溶解度大于1g)、微溶(溶解度小于1g)、难溶(溶解度小于0.001g)四种情况,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

通常用的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例如:氮气的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 ℃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0 ℃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压强等。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非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1∕1。

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下册

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下册

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下册随着考前复习的深入,自己接触到的练习题多了,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难点的问题也多了,复习中如何消除这些疑点也就显得很重要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化学学问点总结人教版初三下册,盼望对你们有关心!化学学问点总结人教版初三下册11、溶液的推断:依据溶液的特征推断(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到达均一状态之后,仍旧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肯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的克数。

在未注明的状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其为1标准)在肯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三、溶液的浓度(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肯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终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化学学问点总结人教版初三下册2第八单元学问点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的金属(6)钨:熔点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第九单元复习微专题6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复习微专题6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A.升温至t2℃,均形成不饱和溶液 B.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先升温至t3℃,再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两溶液均刚好达到饱
和,蒸发水的质量:烧杯A>烧杯B
7.(西安一模)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他物质中的现象 十分常见。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NaCl l(填化学式); 碘酒是固体碘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 时间后,不不会会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丙丙>>乙乙>甲>甲; (2)乙溶液在B点属于饱饱和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方法是 加加入入甲甲物物质或蒸质发或溶蒸剂发溶剂;
(4)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2255 g g; (5)已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 丙中混有少量乙,提纯方法是降降温温结晶结晶。
9.(南充中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 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 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
增大、c减小
பைடு நூலகம்
D.t2℃时, 将30 g a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 g a的饱和溶

4.(易错题)已知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 g,在该温
度下将20 g硝酸钾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约为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2.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梳理】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一)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二)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1)一定温度。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100g溶剂。

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

4.5.(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7.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1)结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蒸发溶剂,如将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就可以析出氯化钠晶体。

二是改变饱和溶液温度,如将硝酸钾溶液降温,也可以析出硝酸钾晶体。

(2)海水晒盐:利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其过程是: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风吹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就逐渐析出食盐来。

海水晒盐是靠蒸发水分,海水进入贮水池,各成分基本不变,但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溶剂不断减少,但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只是浓度变大;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液中会析出氯化钠晶体,将晶体分离出去后剩下的溶液称为母液,它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利用其可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因此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要点诠释】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

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2)实验步骤:①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为50g×5%=2.5g,水的质量为50g -2.5g=47.5g。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要点诠释】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称量蔗糖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

如果砝码跟蔗糖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

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二、2)(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a%=Bg×b%(其中B=A+m水)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 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 b%=(Ag+Bg)×c%。

【要点诠释】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将溶液升温C.将溶液降温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答案】C【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往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可以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因此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溶液升温,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降温不可以。

恒温蒸发溶剂,同样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

【总结升华】要注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___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2℃时,100g水中溶解_ g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

【答案】(1)t1 (2)25【解析】(1) 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溶解25gA刚好饱和。

【总结升华】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①溶解度的大小,②溶液是否饱和,③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④溶液结晶等。

举一反三:【变式】(2015•浙江中考)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因相同温度,相同的溶剂,氯化钠有剩余的溶质,而蔗糖没有剩余的溶质,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不相等,故A说法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