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市模式

合集下载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

长沙城市特色分析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特色形象应将该城市置于一定的背景下展开对比和分析。

长沙属于全国大中城市之列,必须明晰长沙作为中国重要城市的独特优势,并了解她成长中的不足,才能有利于长沙确定及完善她的定位,从而树立和拓展崭新的城市特色。

长沙的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城市发展的中上游水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已步入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特别在科教文化和劳动力技术素质方面,长沙在全国明显居前。

但是对照全国一流先进的城市,长沙的经济实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尚存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市民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长沙物质文明的现状1经济状况城市经济水平是城市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动力,是城市物质文明的客观表现。

2001年长沙国内生产总值728亿元(参见2001年长沙与周边城市综合指标对照表)。

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等子系统指标看,长沙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居中上水平。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跃居全国城市上游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也居全国前列。

长沙先后与日本鹿儿岛市第10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长沙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诸多美称,盛产谷物、辣椒、湘莲、茶叶、木材等;锰、钡、锑、钨硫、花岗石、高岭土等矿蕴藏丰富品位较高,尤其是海泡石储量居全国之冠,菊花石更是世界珍稀矿藏,地下水、鱼类、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长沙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名郡"之称。

城内岳麓山巍峨西峙,湘江水穿城而过,桔子洲静卧江心,浏阳河逶迄东来,山、水、洲、城融为一体。

城外,东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山奇、水秀、石坚、林幽"著称;西有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有十里陶瓷发祥地铜官窑。

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城市物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制约着城市经济的运转。

长沙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

长沙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

长沙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长沙,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以下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长沙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那些值得关注的要点。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沙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长沙的经济增长态势迅猛,在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要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仍需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长沙的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

因此,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同时,创新驱动也是长沙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长沙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也是长沙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沙应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长沙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方面,长沙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仍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城市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在医疗卫生领域,长沙应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要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

就业是民生之本,长沙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就业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同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采取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在社会保障方面,长沙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节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节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它 源 于 20 0 5年 6月 在江 苏 无锡 召 开 的节 约集 约 用 地 市 长 研 讨 班 。在 这 个 班 上 ,专 家 董 国 良有 一 堂
讲 座 , 的 是立 体 开 发是 城 市 发 展 的方 向 。作 为 学 讲 员 的 长沙 市 政 府 领 导 和 国土 资 源 局 领 导 ,记 在 了
8. %。 847
是 长 沙 的 一 块 风 水 宝 地 ,但 同 时也 是 贫 困 人 口密 集 、人 居 条 件 恶 劣 、水 患 严 重 的 旧 城 区 。 属 三类 工 业 区和 典 型 的棚 户 区 ,居 民住 房 多 以低 矮 的棚 户 为 主 ,基 础 设 施 不 配 套 ,人 居 环 境 很 差 。区 内 集 中了 3 5家污染 企业 。 中 9 %的企 业处 于 停产 或 其 0
脑子 里 。
3个 月后 。 新河 三 角 洲 的 改造 提 上 日程 ,这 个 想法 终 于破 土萌发 了。
新 河 三 角洲 位 于长 沙 市 中心 城 区北 侧 ,西邻 湘江 ,北 抵浏 阳河 口 ,总 占地 面 积 2 05公 顷 。这 0.
t庚国土房产・o8年第 1 2o 期
维普资讯
道 路 、绿 化 等 土 地 空 问 布 局 ,不 仅 可 以顺 利 安 置 企 业 和 居 民 ,还 增 加 了用 地 强 度 ,节 约 了 土地 , 同时解 决 了交通 问题 ,效 益十 分 明显 。
立 体 布 局 , 立 体 开 发
左右靠 领取 低保 补助 生活 ,4 %左右 的拆 迁 户居 住 0
面积 低 于 4 0平 方 米 。对 这个 老 大难 ,几 年来 ,长
沙市 政 府一 直 想 动 ,但 由于 难 度太 大 。望而 却 步 。 还有 一个 要 害问 题是 ,这 个 区域 平均 海拔 3 2米, 而 为 了城 市 防 洪 安全 ,湘 江 和浏 阳河 防 洪堤 高海 拔 3 8米 ,落 差使 三 角 洲 形 成 四周 高 、 中问 低 的 低洼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04•【字号】长政办发〔2022〕 23 号•【施行日期】2022.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关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2〕28 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 号)?规定,现就系统化全域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强化自然生态本底保护,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化全域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长沙模式。

二、总体目标系统化全域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制度规定、规划标准、投融资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重点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的短板问题,总结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带动海绵城市配套产业的发展,力争将长沙市建成中部地区特色鲜明、功效完善、产业健全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

到2025 年,全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推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示范效应。

阐述科学的长沙城市规划体系

阐述科学的长沙城市规划体系

阐述科学的长沙城市规划体系当前,随着长沙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居民生活模式有了较大改变,城市产生了各种流动间的冲突问题,使城市机能趋于紊乱,城市设计的对象更趋复杂,规划面临的题目越来越大、越来越综合。

科学构建城市规划体系是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能否协调发展。

在加快城市建设,长株潭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之中,科学地构建城市规划体系。

一、长沙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确定提出了沿“一轴两带”发展。

“一轴”指湘江发展轴,“两带”分别指北部县区和南部新城发展带。

从发展片区来看,提出了“一主两次六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从城市中心来看,明确提出了多中心的概念。

长沙市正按照《城乡规划法》技术要求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长沙市正在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挖掘整理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由历史文化风貌区、街区、地段、街巷等构成的完整保护体系,提出了自然风貌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的思路,在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规划了岳麓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更加彰显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呼应的山水洲城格局。

这些概念的提出和保护规划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由于管理不到位、资金不足、意识观念相对落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毁灭还很严重。

如2012年,万达广场出土的古城墙保护问题、走马楼竹简古井遗址保护问题等,为长沙的历史古迹保存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另外,改善历史街区内居住环境,让历史建筑存在的周边环境持续充满活力也是应该解决的问题。

目前保护情况来看,解决方式过于单一和粗暴,为成片开发建设,把一些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古建筑和街区拆毁了。

长沙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课件

长沙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课件





谢谢!

第二阶段:近代长沙城市空间形态(1904~1949)
外商资本涌入长沙,带动长沙经济的发展,长沙设市,逐步开始进行城
市规划。
第三阶段:现代长沙城市空间形态(1949~至今)
新中国的成立,城市发展较为迅速,城市规划兴起,引导长沙城市
空间形态的发展。
长沙城市形态演变进程
演 变 进 程
古代长沙城市空间布局
汪 标



城市交通空间结构: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邻江西省 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 阳、益阳两市。对外对内交通发达,交通规划的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是衡 量这个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可看出当地人民生活的质量。 作为一个大城市必然要有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结论:

绩 在长沙推进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增强城市经济规模,以提高经济
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城市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信息产业和金融贸 易业,利用长沙优势开发建立中心商务区,使之具有辐射较大区域范围 的能力,成为与国内外联系紧密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服 务中心。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区 位

长沙在中部地区中的区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北 部,地处湘江下游长 浏盆地西缘。东西长 约230千米,南北宽 约88千米。处于湘中 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 原过渡地带和湘浏盆 地,地势南高北低, 丘涧交错、红岩白沙。 地貌基本上是山地、 丘陵、岗地、平原各 占四分之一
区 位 图
长沙在湖南省的区位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 部偏北,湘江下游 和长浏盆地西缘, 东邻江西省宜春、 萍乡两市,南接株 洲、湘潭两市,西 连娄底、益阳两市, 北抵岳阳、益阳两 市

生态机制驱动下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模式分析——以长沙为例

生态机制驱动下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模式分析——以长沙为例

过空 间建设 ,有意识地在城 市生 态系统 中消 除或者 培育适 宜
这 些 物 种 生 存 的空 间( 息地 ) 栖 。
() 3人类社会 内部 的生态位分离
具 有类 似 资 源 要 求 的 固 定 社 群 很 少 分 享 同一 空 间。例 如 : 公 共 设 施 服 务 半径 的 作 用 下 人 群 的 聚 集 , 业 中 同业 者 、 争 商 竞 者 的 最 大 利 益 获 得 的 有 效 范 围 ,城 市 居 住 区 中 富人 区 和 穷 人
() 空 间生 态 位 分 离 4反 需 要 明确 的是 城 市 生 态 系 统 中存 在 某 些 人 为反 生 态 位 分 离规 律 的 现 象 :其 一 是 人 类 通 过 特 殊 手 段 促 使 具 有 相 似 资 源 要 求 的 生 物 处 在 同 一 生 境 之 中。 例 如 动物 园 、 物 园 的建 设 。 植 其 二 是 通 过 人 类 社 会 的 相 应 调 节 ,人 类社 会 内 部 具 有 相 同 资
1城市空 间生态位 的分离 . 空间生 态位 是指就 是城市 空 间给人 生存 与发展所 提供 的各种 条件的 完备 程度 以及人 类利用这 些资源 环境 的状 况 。 城市 空间生态位 的分 离就是类似 的两种生物 一般不会 出现 在
同一 “ 间” 的现 象 。 空 中
近 年 来 ,长 沙 市 大 力 推 进 城 市 建 设 ,取 得 了 突破 性 的进

片的趋势。加之环形加放射式道路的规划 , 仅不 符合 长沙 不
山水 城 市 的地 理 环 境 , 加 为 圈 层 式 发 展 带 来 了便 利 的 条 件 , 更
导致未来城市发展陷入矛盾之 中。
= 、 态 机 制 的 驱 动 作 用 生

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标杆市集案例

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标杆市集案例

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标杆市集案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商业也日益兴盛。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市集作为重要的商业载体,扮演着连接城市与居民的桥梁作用。

一二线城市的市集发展情况备受关注,有许多优秀的市集案例成为行业的标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标杆市集案例,从中发现其成功之处,为其他市集提升提供参考。

1. 长沙橘子洲头市集长沙橘子洲头市集是我国知名市集案例之一,该市集素以江边景观和特色美食而闻名。

市集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橘子洲景区,周边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购物。

该市集在规划和定位方面做到了精准。

在市场定位上,长沙橘子洲头市集立足于本地特色和旅游资源,将市场定位于旅游消费和休闲购物。

在市场规划上,长沙橘子洲头市集将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和文化体验有机结合,打造出了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市集。

长沙橘子洲头市集还注重体验式消费的构建。

市集上的商品多以本土特色和手工艺品为主,给用户带来了独特的购物体验。

市集还开设了各种文化活动和表演,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娱乐体验。

这种体验式消费模式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也使市集在长沙的消费市场上独具竞争力。

2. 上海田子坊市集田子坊市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的又一著名市集案例。

田子坊市集的成功在于它的古镇风情和特色文化。

该市集在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市集所在的田子坊地区,是上海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保存着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老街巷。

市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保护并利用了这些历史遗迹,保持了古镇的原汁原味。

市集还注重挖掘和传承田子坊地区的文化传统,组织了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另外,田子坊市集还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引进和孵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市集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店铺入驻,这些店铺以传统工艺为基础,融入了现代元素,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商品。

这些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也成为了外国游客争相购物的商品。

长沙城市分析

长沙城市分析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城市 的定位和目标既决定了发展方 向,也决定了一个城市发展的 水平。
城市定位
西安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 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 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 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 代化大城市。
城市形态
湘江
湘江发源于寻乌县境内的武夷山脉西麓,流经筠门岭镇、周田镇、站塘乡、 麻州镇、文武坝镇,流程80多公里。
城市形态
长沙
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主、两次、 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为城市主体:城市主体指河东城区集中联片发展区域,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1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6万人。规划强化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环境质量,其中环线以西的地区为城市中心区。 “两次”为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1)河西新城东至湘江,西至都市 区边界,北至谷山,南至靳江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城市 人口65万人,规划为文教科研区及市级行政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2) 星马新城位于城市主体东面,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6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53万人,规划利用其特有的对外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科技农业、 航空产业和文化休闲产业。 “四组团”为暮云、捞霞、高星、含浦组团:①暮云组团2020年城市 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万人,规划利用其区位优势,布局面向长 株潭的旅游、商贸等区域性公共设施;②捞霞组团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人,规划建成水运、公路、铁路的中转联运中心、 物流中心、大运量的工业基地;③高星组团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6平方公 里,城市人口14万人,规划为综合性产业区及置换外迁工业基地;④含浦组 团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万人,规划为大学城的远期 发展用地以及与大学城配套的生活居住用地。

“表里分更”还是“表里共更”?―长沙市中心城区历史街区社区更新模式比较研究

“表里分更”还是“表里共更”?―长沙市中心城区历史街区社区更新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长沙市中心城区保留有多处历史街区,也是极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区,其历史文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社区更新问题是长沙城市更新中的重点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中心城区经历了大拆大建、有机更新等更新政策的更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

本文从“表”与“里”的视角出发(即作为社区之“表”的物理环境的更新与作为社区之“里”的人文环境的更新),系统分析长沙市中心历史街区的更新阶段特征,跟踪了潮宗街、西长街、白果园三类典型社区的更新过程,比较分析其更新动因、更新模式、更新举措,发现在三类社区中呈现出“表里分更”和“表里共更”两种不同的更新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更新效果,并进一步肯定现阶段白果园“表里共更”模式的积极效果。

最后系统介绍白果园社区更新中“表里共更”型的在地实践,归纳出其如何通过社区关系组织、活动内容策划、生活方式构建三种方式,实现历史街区的表里共生,为历史街区中社区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Abstract: The central city of Changsha retains a number of historical neighborhoods, which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commercial centers.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ts historical heritage resources and community regeneration are key issues in the urban renewal of Changsh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entral city of Changsha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through the change of renewal policies, such as large-scale demolition and organic renewal.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perspective of "table" and "inside" (i.e., the renewal of physical environment as the "table"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renewal of human environment as the "inside" of the community).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newal stages of Changsha's central historic distri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ble" and "inside" (i.e., the renewal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s the "table"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renew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 as the "inside" of the community), and follows the renewal process of three typical communities, namely Chaozong Street, Xichang Street, and Baiguoyuan,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ir renewal motives, renewal patterns, and renewal initiatives. It is found that the three types of communities have two different regeneration models: "separate regener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interior" and "joint regener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interior", which have produced different regeneration effects, and further affirm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joint regenera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interior" model in Baiguoyuan at this stage. Finally, w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he in situ practice of the "co-regeneration" model in Baiguoyuan community regeneration, and summarize how it realize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historic district through three approaches: community relationship organization, activity content planning, and lifestyl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historic district in terms of culture, societ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关键词:社区更新;历史街区;社区营造;公众参与;更新模式Keywords: community renewal; historic district; community cre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renewal model引言城市更新是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做出的重大决定,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随着城市发展转型,大拆大建的模式逐渐不适用现有的规划模式,难以解决目前所面对的城市问题,城市发展面向存量资源价值挖掘、环境提升、产业重构等多方面转型[1]。

长沙大都市区研究

长沙大都市区研究

于聚集 ,标志着城市发展为大都市 区。大都
表 1 长沙市 区、 株洲市 区、 湘潭 市 区 、 益 阳 市 区基 本 情 况 ( 2 0 1 1年 ) 总人 口 城镇人 口 城 市 化 建 成 区 面 积 G D P 第 一产 业增 加 人 均 G D P 地 方财 政 ( 万人 ) ( 万人 ) 水平 ( %) ( 平 方公 里 ) ( 亿元 ) 值 占GD P ( %) ( 万元 ) 收入 ( 亿元 )
都 市 区形 成 了 “ 一 主 i副 ”结 构 ,长 沙 是 主 , 株 洲 、湘 潭 、益 阳是 副 。长 沙 大都 市 区 基 本 情况 如 表 1 所示 。 第 一 ,长 沙 确 定 了 “ 一 江 两岸 ” 、向西 拓 展 的城 市 发展 格 局 。 大河 西 先 导 区发 展 迅猛 , 长 沙2 0 2 0 年将有 l 9 条通道 过湘 江 。第二 ,2 0 1 】
本 情 况
城 镇 化 的不 断 发展 形 成 了城 市 、都市 区 、
的城 市 ,早 已进 入 了大 都 市 区发 展 阶段 .
2 0 1 1 年 ,长 沙市 区城镇 人 口3 2 2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 不 同阶段 。都市 区、大都市区由两部分构成 : 是 主 体 地 区 ,即 主 城 区 ;二 是 外 围地 区 。
平 方公里 ) 2 0 1 1 年末 城镇 化率 已达  ̄ J i 7 7 . 6 4 %。
列 。益 阳在加快发展益 阳东部新区,益 阳东部新 区 又 是大 河 西先 导 区的示 范 区 ,益 阳与 宁乡县 城处 于 “ 藕断丝连 ”状态 。第 三 ,宁乡县发展势头迅猛 , 与长 沙 的联 系 日益 密 切 。 2 0 0 5 年~ 2 0 1 1 年 ,宁 乡县

大都市融城背景下卫星城镇发展模式

大都市融城背景下卫星城镇发展模式

大都市融城背景下的卫星城镇发展模式研究摘要:随着长沙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品质的提升,周边郊区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城市化的必然趋势。

高塘岭镇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将逐渐实现与长沙市的融合,成为长沙市大都市区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高塘岭镇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结合高塘岭镇的实际情况,以及长沙市建设大都市的城市发展背景,通过研究国内外郊区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发展的成功案例,提出高塘岭镇的城镇发展模式,为高塘岭镇未来的城镇发展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融城郊区城镇化高塘岭镇一、融城背景18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诞生了一大批大城市、特大城市(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和美国的纽约)。

各特大城市不断膨胀,在地域空间上产生了规模庞大的大都市区、大都市连绵区。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各大城市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中心城市不断扩张和郊县不断融城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扩张和乡村城镇化同时并起。

大城市影响因素逐渐明显,同时交通、卫生、能源、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①于是给郊区城镇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这些城镇由于区位较优越,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建设中最有活力、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郊区城市化将贡献巨大力量。

二、国内外卫星城发展经验分析:总结世界各国大城市成长的历史和现状,可以将其空间扩展的模式概括为以下几种:同心圆圈层扩展模式、由单中心到多中心扩展模式、星状扩展模式、带状扩展模式、网结状扩展模式、散珠状扩展模式、复合型扩展模式、区域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②总结这些城市扩展模式,其中较为成功的卫星城镇的发展进程,基本具有以下特征:卫星城城市功能特色化国内外每一个较为成功的卫星城均有其独特的城市功能,各卫星城内部功能并不追求完全化,而是通过卫星城之间的轨道交通来实现区域的整体功能平衡;卫星城城市环境生态化卫星城镇环境优美,生态良好。

城规作业长沙市总规解析

城规作业长沙市总规解析

六、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
2.生态控制线规划 • 在规划区范围内划定生态控制线,范围包括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坡度大于25%和相对高差大于50米 的山体、主干河流、重要水库以及对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的生 态廊道和隔离绿地。 • 除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农村居民集中点、农林 牧渔生产必要的临时配套设施以外,禁止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 行为。
级,逐步形成快速、便捷的放射状对外公路系统,打通成渝经长沙至江西、福建的高 速公路通道。
2.城市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 口规模629万人,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629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3-2020
三、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城市空间结构
· 沿多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 间,构筑“一轴两带多中心、一 主两次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
• 一轴:湘江发展轴 • 两带:北部发展廊带和南部发展
与行业设置标准确定。在城郊区域,新建苗圃、花圃等生产绿地。
六 、 生 态 保 护 与 园 林 绿 地 规 划
七、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2)航道与港口 3)机场 4)对外公路运输
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交通 枢纽。
在以长沙为中心、半径100 公里范围内,实现“1小时都 市圈”目标,即长沙到益阳、 湘乡、醴陵、湘阴等周边城市 不超过1小时
• 2)片区 岳麓片区;星马片区
· 3)组团
四、城市形象规划
按照“一主两次五组 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突出“山水洲城、一 江两岸”的城市总体 形象。
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保护要点 • 市域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古遗址(古墓葬)。中心城区重

长沙市场分析

长沙市场分析

长沙市场分析长沙市场分析(一)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也是湖南省经济、科技、金融和文化中心。

长沙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活动繁荣,为湖南省乃至整个中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长沙市场的现状、竞争格局、商业氛围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长沙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数据,长沙市商品零售额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消费水平逐渐提升。

长沙市位于中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商家进驻。

目前,长沙市拥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如悦方IDM、华润万家、天马购物中心等,满足了市民的购物需求。

此外,长沙市还拥有许多大型连锁超市,如沃尔玛、苏宁易购等,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商品选择。

长沙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沙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

不同商业综合体在吸引消费者方面进行了各种优惠促销活动,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此外,电商的兴起也给传统零售业带来冲击,许多商家转向线上销售,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商品销售。

长沙市场的竞争格局逐渐从传统的线下市场转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格局。

长沙市场的商业氛围: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经济中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

长沙市商业氛围积极向上,各类商务活动频繁举办,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合作机会。

长沙市政府也积极推动商业发展,为商家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

此外,长沙市还举办了许多商业展览、交流会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参与,促进了商业合作和交流。

长沙市商业氛围浓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长沙市场的发展前景: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经济中心,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随着长沙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长沙市还计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将进一步提升长沙市的商业地位,吸引更多投资和商家进驻。

此外,长沙市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长沙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长沙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活动繁荣。

当前,长沙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格局,商业氛围积极向上,发展前景广阔。

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综合过程。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载体,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驱动力量。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挥动,城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长沙的城市化率达65.0%,长沙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城市发展的成熟期,对于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长沙城镇化发展现状城市化是从产业结构相对松散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向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复杂的中高级阶段发展过程。

城市化发展既有节奏性,又有连贯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长沙城镇人口达到455.55万人,城镇化率为65.0%,比2000年“五普”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长沙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619.33亿元,十年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4位跃升到第7位,科学发展为长沙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2、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长沙按照“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构想,以湘江为轴,一江两岸、互动共进、两翼齐飞的长沙城市新格局正变得更加清晰。

2003-2011年,长沙城区面积由2002年的556.33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1909.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29平方公里扩展到306.39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由595.46万人提高到709.07万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由6132.40万平方米提高到16619.6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由1150公里提升到2173公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11.72平方米提升到32.2平方米。

长沙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长沙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 , 界 V i s i o n
长沙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李 晶 董 燕 晶 ( 湖南师 范大 学 ,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 摘 要】 随着城 市的发展, 长沙城 市规模 不断扩 大. 城市边缘 区空问结构也随之 变化。 苓 文首先界定了长沙城 市边缘 区的范 围, 其次总结了
长沙现 辖芙蓉 、 天心 、 岳麓 、 开福 、 雨花 、 望城六 区和 长沙 、 宁 乡两 3 . 1 长沙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 的选择 县 以及浏 阳市 . 面积达到 1 9 2 3 . 6 平方公里 本文先根据相关 图文资料 城市边缘 区发展模式种类较 多 . 其选择应 当从长 沙市边 缘区原有 和城市景观划分 出模糊的边界 . 然后依据万有引力公式等定量方法 . 基础条件 出发合理选择 , 使其符合经济 、 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求 。 影响 参照政府行政区划 的变动 . 最终综合界定城市边缘区的范围 长沙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选择的机制. 可归结为 国家政策强制 机制 、 本文采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 经济联 系强度 . 表达式为 : 基层农 民 自 发机制 、 外地企业驱动机制 三种 国家政 策强 制机制即通 / 、 / f 』 d p 一 、 过城 乡规划将长沙市边缘区纳入长沙市整体规划之 中、 加 强对边缘区 2 D 的投 资以及 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文件促进边缘 区发展 : 基层农 民 自发 式中R 为经济联 系强 度 , 、 分别为某年城镇 i/ 的人 口数量 。 机制即通过长沙 市边缘 区的农 民群体 自筹 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化 或者 V 、 分别为某年城镇 i 、 的 GD P , D 为i 、 两地 之间的直线距离 . A为 创办 乡镇企业带动边缘区人 口的集聚和 当地景观 的改变 : 外 地企业驱 系数 , 式 中取值为 1 。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联系隶属 度计算公式 : 动机制 即通过外地企业特别是大 型企业 的投资 利用其较 大的影 响力 系数和较高 的感应度系数带动长沙 市整个边缘 区的发展 1 0 0 % 目前长沙市边缘区的发展可 以考虑 以 F几种模式 : ∑R 产业园 区发展模式 在全面推进新 型工业化 的进程 中 . 长沙市提 综合运用 上述两式 . 同时参 照行政 区划变动可界定长沙 市城市边 出了“ 兴 工强市 . 园区兴工 . 项 目兴园” 的思路 . 积 极创造条件 . 大力招 缘 区缘区为外环线一机场 高速一京珠 高速一西外环一南 三环一北三 商引资 , 从而带动边缘 区经济 结构的升级 、 生产 技术的提高 和管 理水 环, 包括 黄花镇 、 高塘岭镇 、 暮云镇 、 含浦 镇 、 雷锋镇 、 跳 马 乡、 坪塘镇 、 平的现代化 目前 , 长沙市包括 “ 两 区六 园” ( 国家级长沙 高开区 、 国家 莲花镇 、 双江镇等乡镇 级长沙经开 区 、 湖南环 保科技产业 同 、 浏 阳生物医药 园 、 隆平 高科 技 园、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 望 城食 品园 、 长沙经济开发 区) 在内. 有 各类 2 长 沙 城 市 边 缘 区 空 间结 构 演 变 园区近百个 。 重点建设耀城坡 、 星马 、 捞霞 、 高 星等工业发展 区和发展 科研 、 生产一条龙的岳麓 山 、 井湾子知识产业 园 因此 , 星沙 、 黄 我 国城 市边 缘 区空 间结构演 变具 有丁业导 向性 随着城市 的发 教育 、 坪塘 、 暮云 、 含浦 、 洞井 、 东方红 、 星城 、 丁字等地可考虑借鉴 该模 式 展. 城市核心区的产业 结构变化趋势为“ 退二进三 ” 工业 的搬迁特别 兴 、 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 . 创造经济效益 是重工业 的外迁 导致人 L I 随之流 动. 人L 1 聚集引起资金 、 信息等 向城 进行发展 . 房地产 发展模式 随着城市 的发展 . 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 . 人 口的 市边缘区转移 . 相关服务 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相对而言 . 城市边缘 区地 长沙市 已出现了住宅郊 区化的趋势 . 今后这一趋 势将进 一 租低廉 、 环境 承载力 较强 、 环境优 美 依托这些优势 , 城市边缘区吸引 快速膨胀, 实行 大规模 、 综 合性地 开发 , 实现 商业活动 的组织 化和集 团 城市部分企业 、 人 口、 资金 、 信息等集聚 。城 市边缘区 的产业结构变化 步增 强 , 采取 了房地产 的 趋势为“ 退一进二” , 由传统农业逐渐 向城郊型农业转化 城 市边缘 区 化 因此长沙市一些边缘 区利用住宅郊 区化的机遇 . 极大地带动了当地 的发展 高塘岭 、 含浦 、 坪塘 、 暮云 、 黄金 、 逐渐扩张 . 其界 限再 次往外 围地 区推移 . 最终融合为 未来 城市的一部 发展模式 , 星城 、 雷锋 、 莲花等地适合采用房地产发展模式 分。 教育科研发展模式 教育科研 区是教育科研机构如 大学 、 研究 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 长沙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十一五” 初期长沙 市 区面积为 5 5 6 l 3 平方公里 . 城市建成区面积 为 1 6 7 . 7平方公里 到 l f 等的聚集 , 它是 以高等院校为纽带 , 辐射周边地 区. 集教育 、 产业 和生 城市边缘区引入适当的教育科 五后期 长沙市 区面积扩展 到 9 5 4 . 6平 方公里 .城 市建成 区扩展到 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 特定 的区域 2 4 9 3平方公里。2 0 1 1 年. 望城正式成为长沙第六区 . 城区面积扩大一 研 发展模式 从 宏 观来看 有助于城市在空间形态 上的跨越和空 间结 构 的调整 与 优化 . 从而达到“ 大学拉动 、 科教兴城” 的 目的 特别是具 有一 倍. 市区面积达到 1 9 2 3 . 6平方公里 必然 吸引一 些高科技产业就 近布局 . 从而促进 产业 长沙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沿老城区呈蔓延式扩张 . 同时其空 间形 定实 力的大学城 . 态在原基础上呈现出沿轴 向四周分散的趋势 长沙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的升级 . 加快经济结构 的逐步 高级 化和软化 . 将 大学 城与科技 园区相 目 前长沙主要有岳麓 山 、 含浦 、 金 共经历了 四个阶段 第一 阶段 即 1 9 4 9 年到 1 9 5 8 年. 长沙城市人 口和 邻布局也是 目前许多大城 市的做法 。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一、绪论(一)选题目的虽然当前长沙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蓬勃活力,但相对于发达国家,长沙市农村城市化过程中还还面临着许多如配套法规、政策环境、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沙本地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结研究探寻,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与总结,查找制约目前农村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长沙农村城市化的有效策略,进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十-五”期间,长沙市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与农村是长沙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农村城市化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形势下,切实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至关重要。

城市化的本质意义就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

城市化是-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综观各国发展的历史,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城市化是长沙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城市化将给湖南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而提高湖南的总体现代化水平。

2.城市化进程是长沙市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得到根本解决的前提和保证,是集聚社会财富、改变社会结构的需要。

工业化必然伴随着城市化,并带来生产方式及消费方式的变革,城市化是拉动消费和拉动投资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

另外,城市化必然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拉动投资、消费,促进教育、科技等的发展。

长期以来,工业化使得长沙市的农村与城市分离,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到2010年底,长沙市城市化水平仅为43.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比也要低约20个百分点。

目前,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广泛存在的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包括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加大,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等存在需求约束等,都是由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引起的。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长沙城市化的现状,指出城市化率逐年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接着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

同时展望长沙城市化未来发展,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出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等建议。

长沙的城市化发展对经济、社会、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在规划和管理上加强,为长沙城市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成果、展望、影响、关键性、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沙将会成为湖南省以及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城市化可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城市化也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长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得到提升,城市生活和交通环境将逐步改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环境。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更在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地域代表性和示范效应,对湖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启示,促进全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长沙是一个典型的中等城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特殊问题和挑战。

研究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中等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长沙城市特色

长沙城市特色

长沙城市特色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长沙城市特色1.“山、水、洲、城”城市格局彰显城市风貌一个城市的独特往往由它的城市风貌所展现, 而长沙的独特风貌则要从这座城市的格局来领略。

1.1.山在地形上, 长沙属于丘陵地带, 山体资源非常丰富, 尤其以岳麓群山为着。

山势南北走向, 横成岭而侧成峰, 各个方向上都有作为过渡层次的从山环侍, 因此在城市范围中各个角度和距离上观山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景观层次丰富, 这也成为了长沙市的绝对城市标志, 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山体被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保护起来, 延续传统山水格局所蕴涵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本质, 形成山城互鉴, 水映洲城的新格局。

1.2.水作为城市景观组织的基础——水体, 在长沙是很容易见到的, 湘江、浏阳河、年嘉湖等水体点缀在整个城市之间。

长沙在此基础上, 利用河岸线形成了极具特色湘江风光带, 在景观上构筑长沙市城市绿色生态圈, 在功能上形成了开敞空间, 为市民提供了休闲亲水好去处。

这也成为长沙构筑“山、水、洲、城”城市空间格局重要的构图元素。

1.3.洲“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这是毛泽东所描述的橘子洲头优美景色, 这也让橘子洲头成为了长沙的标志。

在此基础上, 橘子洲和傅家洲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一系列的特色景观公园的设置, 向人们展示了这两座岛屿在城市历史变迁中的经历和沧桑, 成为长沙特有的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4.城长沙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指出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 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这种布局相应的构筑“两带、两区、六轴、五城”的城市形象骨架。

长沙市规划建设者们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以及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需求, 将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通过城市规划和富有创意的城市设计导引, 将“山、水、洲、城”格局穿插在一江两岸、西文东市、六桥三环城市布局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经请示建设部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0-2010) 》(简称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上版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2、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1995年,远期规划至2010年,远景设想至2030年。

3、城市规模:2010年市区非农业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人左右,市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55.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4、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形式为“一主体、两翼、两组团”。

一主体为城市旧城区周围集中联片发展地域;两翼指马坡岭泉塘为东翼、望城坡天顶乡为西翼;两组团指捞霞组团和坪塘组团。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它有关法律;(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国家规范标准;(3)《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发展规划》;(4)《长沙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以及长沙市的实际情况。

第四条规划空间层次为:长株潭、市域、规划区、都市区、主城区。

1、长株潭指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区域。

2、市域包括长沙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

3、规划区包括市区全部,长沙县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黄花镇、星沙镇、跳马乡、干杉乡、安沙镇、北山镇以及望城县全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4、都市区是由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及这些用地之间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区域,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包括市区、长沙县星沙镇、暮云镇、榔梨镇、黄花镇、望城县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5、主城区包括城市主体(即中心城区)、河西新城、星马新城。

第五条本次规划的期限:1、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2、中期规划:2006—2010年;3、远期规划:2011—2020年;4、远景设想:2021年及以后。

第六条本规划是长沙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空间利用各种规划以及一切建设活动,均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遵循本规划。

第七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第八条本规划自国务院批准之日起执行。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长沙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长沙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九条规划的指导思想立足21世纪,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走经营城市之路,以特有的文化气质与环境质量取胜,以做强、做优城市为目标,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适应改革开放需要,为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第十条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长沙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2、以实施高新技术带动和优秀文化带动为重点,将长沙建设成为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和秀美的山水名市。

3、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市域总人口达到6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6%以上。

4、到2020年长沙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88亿元,市域总人口达到68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70%。

第十一条规划发展战略1、生态环境先导战略:着力保护自然山水资源,构筑城乡融合的绿色空间体系。

2、大长沙战略:从长株潭城市群远景展望入手,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发挥长沙在区域发展中的极核作用。

3、城市提升战略:体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要求,通过高新技术带动和优秀文化带动,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用地布局。

4、公共优先战略:以人为本,配备综合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十二条城市建设目标1、基本形成符合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强化浏阳、宁乡的市域次中心地位与作用,并与株洲、湘潭共同构筑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群。

2、基本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结构,按照“一主(城市主体)、两次(河西、星马新城)、四组团(暮云、捞霞、高星、含浦组团)”,构筑青山、秀水、绿洲、名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

3、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圈,形成以“两带、两圈、五楔”为骨架的绿色空间体系。

4、基本形成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以霞凝港、黄花空港、信息港“三港”,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两路”为主体,建设一批区域性重大枢纽工程;以轨道交通网和城市骨架道路网“两网”建设为重点,形成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网络。

5、基本形成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城市形象骨架,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强化名城地位。

6、建设布局合理、环境洁净、配套齐全、生活舒适、交通便捷的居住园区。

第三章长株潭城市群远景设想第十三条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目标构筑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格局,建成有一流环境品质和现代化城市运转效率的城市连绵区。

长株潭三市城区及中间地带共同构成城市连绵区的核心区,核心区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其空间布局为以湘江和现京珠高速公路为主轴的带状组团式结构。

预测至205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800~1000万。

第十四条长株潭协调建设要点1、建立长株潭三市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利用及产业布局方面的协调机制,切实保护好河湖水系、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周边主要山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湘江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湘江水源,统一规划建设三市湘江风光经济带。

2、合理布局区域性重大市政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三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快三市区域公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建设及用户设备数字化进程,建成三市高速信息网络。

3、近期重点建设三市各自环线、三市间公路外环、潭望高速公路及株洲至黄花机场高速公路、三市轻轨,形成三市间通达便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市际“Y”型公路的城市道路化。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五条推行积极的城镇化发展政策,强化以湘江、319国道为主轴的“十字型”城市空间轴带,积极开发以浏阳、宁乡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二级城镇发展轴,实施极化提高、辐射带动战略,把中心城市做强、做特、做优,将浏阳、宁乡发展成为中等城市,重点发展一批中心镇,加强市域道路、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规划至2020年全市总人口为688万人,城镇人口为482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0%。

第十七条充分考虑市域各城镇的区域地位,逐步形成规模不同、功能各异、布局合理、相互联系紧密的城镇群体。

1、城镇体系职能等级结构1)中心城市1个——长沙市区:长沙市区是市域的中心城市,湖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规划应强化综合服务职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2)一般城市2个——浏阳市、宁乡市:浏阳市为浏阳市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为40万人,建设用地约40平方公里,工业以烟花生产及其辅助工业为主,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工业及特色手工业;宁乡县规划上升为市,为宁乡市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2020年城市人口32万人,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工业以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为主。

3)建制镇83个,其中中心镇29个,一般建制镇54个。

2、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形成一个特大城市(长沙市)、两个中等城市(浏阳、宁乡)和若干个建制镇构成的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第十八条建制镇按其职能分为四类1、工矿型规划6个:夏铎铺、煤炭坝、道林、铜官、永和、七宝山。

2、交通型规划3个:大瑶、青山铺、横市。

3、旅游纪念型规划8个:灰汤、花明楼、桥驿、黄兴、开慧、文家市、大围山、黄材。

4、集贸型规划66个(建制镇名略)。

第十九条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市域大型公共设施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化国际航空港、霞凝新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系统,在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基础上,实现市域公路“三横八纵”网络布局。

三横:铁树坳—莲花山、319线、铁山—大瑶—田心镇—青山桥—百花坳;八纵:千秋—澄潭江、106线、1819延长线、京珠国道主干线、原107线、乔口—冷水滩、青山铺—观音港、竹鸡坡—王家坳。

第二十条市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形成一个旅游中心,三条旅游辐射带的总体格局,进一步完善与优秀旅游城市相配套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一个旅游中心即规划区范围,以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为基础,充分发挥名人、名山、名水、名洲、名城等特有的资源优势,建成现代化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客源地。

规划形成五大特色旅游区:名城风貌旅游区、新世纪文化旅游区、岳麓山科教旅游区、长株潭“金三角”生态旅游区、黑糜峰—青竹湖自然生态旅游区。

2、三条旅游辐射带东面形成沿浏阳河的自然风情旅游辐射带,辐射范围包括大围山、道吾山、天马山、浏阳河、望丰湖、沿溪烟花精品园、光大水产及柏加盆景花卉基地等,发展策略以开发森林度假、烟花观光、登山探险、宗教朝圣及水上游乐为主。

西面形成长沙—花明楼—灰汤—黄材—沩山的旅游辐射带,辐射带范围包括雷锋纪念馆、曾国藩墓、刘少奇纪念馆、灰汤温泉、黄材水库等,并与韶山旅游区遥相呼应。

南北方向沿湘江形成旅游辐射带,与岳阳、株洲、湘潭相联,发展水上观光旅游。

第二十一条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综合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结合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全市划分为五个类型的生态功能分区(I-V类)。

1、I类区:是重点保护区域,其生态敏感性最强,系统稳定性差,很容易受到外来干扰的影响,或者该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最重要。

在该区域内禁止一切有损生态系统的开发活动,特别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布局,对已存在的工矿企业应坚决予以搬迁,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同时,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该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如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2、II类区:该区的生态敏感性强,系统稳定性较差,对外来的干扰抵抗力弱,或者这些地区对长沙市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与整体生态维护关系密切。

该区域以保护为主,在合理引导下可以进行适度发展,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严格控制其人口发展规模,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地进行修复。

3、III类区:该区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同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一般,较适宜作为城市发展用地。

4、Ⅳ类区:该区系统稳定性较好,外界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它的影响不大,生态服务功能一般,但该区一般多为耕地,对于该区内的发展要给予合理地引导。

5、Ⅴ类区:该区敏感性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低,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适宜城市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