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学生动机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动机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动机的分类与影响因素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动机的高低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学生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动机的分类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内心的兴趣、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愿望驱使学生进行学习。

内在动机的学生通常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学习。

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而努力学习,而不是被外部的奖励或处罚所驱使。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通过外部奖励或处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外在动机的学生通常会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影响,根据外部奖励或处罚来确定学习动机。

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取得好成绩,获得认可和奖励的愿望。

这种动机驱使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以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二、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1. 师生互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位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并且对学生有着高期望的老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同伴关系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

3. 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学生动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支持学生学习、重视学生教育的家庭环境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4.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有趣程度和实用性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趣、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设定的学习目标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信、自律的学生通常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结语通过了解学生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并加以调整和提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

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通过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进步。

一、学习动机的种类及其影响1.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到兴趣和满足的动机。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某个学科、某个问题的好奇和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以及与他人合作的需求。

内在动机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爱知识,主动探索问题,具备创新能力。

2. 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奖励、惩罚、竞争等。

这种动机源于外界的激励,学生可能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任务,仅仅是为了满足某种外部条件。

虽然外在动机能够推动学生去完成任务,但它无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追求成功和留下自己的价值的动机。

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产生自豪感,这种动机可以使学生克服困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过分的成就动机可能导致学生追求短期的成就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及其作用1. 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学生根据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而设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习某个专业、获得某种资格证书或实现个人理想等。

长期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2. 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设定的小步骤和阶段性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每周的学习计划或每个学期的学科进展等。

通过制定短期目标,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有条不紊地实现长期目标。

3. 个性化目标个性化目标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制定的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需求,个性化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发挥个体的优势。

三、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目标制定的策略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反思学生动机

反思学生动机

反思学生动机在教育领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生动机的高低程度不仅对其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会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学生动机,了解其原因和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

动机是指个体的需求、欲望和意愿驱使其进行某种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自身的兴趣、好奇心和追求认知满足等心理因素,外在动机则是指来自外部的奖励、希望避免惩罚、满足他人期望等因素。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动机常常低于我们的期望。

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缺乏自信、缺乏目标意识、不明确的期望和压力等。

不管是内在动机还是外在动机,都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合理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那么,如何反思学生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呢?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某个科目或者完成某个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这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的激励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不是仅仅依赖外在的奖励和惩罚。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此外,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动机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教师应该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机问题。

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支持,而教师则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建议。

最后,学生动机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寻找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浅谈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浅谈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作者:代俭英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1期摘要:学习的内部动机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本文通过对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激发策略的论述,旨在唤起对众多教师对学习的内部动机的关注,指导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内部动机进行积极的激发。

关键词: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内部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发、调节和维持的作用,因此学习动机成为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学习的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的源泉,它能够引发高质量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

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速度和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动机提供SLL和FLL 的主要推动力并促使这一漫长的学习过程持续下去。

这是外语教学界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同的。

二、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动机属于个性心理倾向的范畴,内部动机是动机一种形式,它受到其它个性心理倾向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称之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和猜测,自我效能感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概念。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成败,完全取决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认为对学习结果负直接责任的是自己。

因此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就越强烈。

2.归因方式。

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所表现的行为有自求了解的动机。

个人以后类似行为动机的强弱取决于他对以前行为结果所做的原因解释,即归因。

归因虽是对行为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但却具有动机作用。

内外部归因影响个人的自我意识,稳定性归因影响个人对将来成败的期望,控制性归因影响个人情绪。

归因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期望和情感的变化从而影响动机[2]。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倾向。

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而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学习中积极的情绪体验内部动机产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与之 密切 相关 。 此后 研究 者纷 纷致 力 于探讨 内部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5 . 2 0
的第 一种 认识 :内部 动机 与外部 动 机截 然埘 ,
互 不相容 。 对 一个 已经具 有 内部 动机 的学 习者 实
施外 部强 化 , 只会适 得其 反— —损 害其 已有 的内 部 动机 。D e c i 首 先对 这一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他 存 实 验 中发 现 ,大 学 生本 来 很 喜 欢 玩一 种 智 力 游 戏, 但如 果让 他们 从事 这个 活 动并给 予报 酬 , 那 么 当得不 到报 酬 时 , 大 学生对 活 动 的兴趣 也降低
第3 5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 版 )
、 , 0 1 . 35 NO1 J a n . 2 O l 3
J OURNAL oF NI NGBO UNI VE RS I TY ( E DUCA TI ONAL S CI E NCE EDI TI ON)
基金 项 目 :福建省 教 育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口 ( J A 0 6 0 5 4 S)
作者 简介 :罗丽芳 ( 1 9 7 5 一 ),女 ,福建 连城 人 ,讲师 ,主要研 究方 向 :教 育心理 学 。E - m a i l : l l f u o @q n u . e d u . c n
第1 期
罗丽芳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 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 的启示
4 3
了。以后 ,不 断 有研 究者 发 现 了类 似 现象 。L 4 J 这 是 为什 么呢 ?L e p p e r 等 人 以 过 度 理 由 效 应
( o v e r j u s t i i f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 进行 解释 。 J 根 据这 一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习动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 1、代表人物:班杜拉 • 2、基本观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 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自我效能 感。 •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 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 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行为的积 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 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这必然导致 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效 能感
强化例子
糖果、饮料 看电视、唱歌、跳舞 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师的表扬,书面通报表扬
同伴的赞扬
竞争 权利和责任
为同伴提供帮助
考试高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担任班长,负责班级活动等
• 强化物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强化 物的数量与对行为的强化效果不一定 成正比例,对强化物的选择、搭配和 使用要符合强化物作用对象的心理特 点。
• (3)言语劝说: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 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 一种方法,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 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 • (4)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高 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降低对成功的 预期水准。情感唤起的水平愈高对成就行为的妨 害越大,对成功的期待减弱。即强烈的激动情绪, 通常会妨碍 行为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期待。研究 表明焦虑水平过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疲 劳和烦燥会使人感到难以 胜任所承担的任务。有 些学生的考试焦虑就是这种情况。通过学习 行为 控制方法,可以抑制这种不良情感的唤起。
动机产生的机制
未 满 足 的 需 要 产 生 新 的 需 要

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探究

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探究

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探究学习动力是学习的推动力,它对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动力以及投入程度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探究学习动力的因素时,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被认为是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讨论这两种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部动机指的是个人内在的、内心深处的动机驱使一个人进行学习。

它是来源于个体本身的一种自我驱动力。

内部动机建立在个人兴趣、自我效能感以及内在价值观的基础上。

例如,对于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来说,他的内部动机可能是出自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内部动机激发了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愿意去克服困难和追求成功。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学习动力具有积极影响。

当一个人的学习目标与他的内部动机相契合时,他会更加投入学习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成绩。

然而,外部动机也是影响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外部动机源于来自外部环境的激励。

它可以是外界的奖励、惩罚、竞争以及社会认可等。

例如,学生为了获得好成绩或家长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这就是外部动机的体现。

外部动机的出现可能会使学习过程显得具有机械性和没有热情。

然而,当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相结合时,它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显示,适当的奖励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积极的学习习惯,促使人们更愿意投入学习,并且提升学习动力。

内外部动机不仅对学习动力产生直接影响,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

内、外动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复杂而微妙的。

一个人的内部动机可以受到外部动机的影响,反过来,一个人的外部动机也可能受到内部动机的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原本对学习物理感兴趣,充满热情。

然而,如果他在物理考试中屡屡失利,受到负面的评价和批评,可能会逐渐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到他的内部动机。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当在教育和激励学生时,尽量采用正向的激励手段,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并避免过度的外部压力。

只有内外动机相结合,学习动力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在学习动力的培养中,重要的是要激发个体的内部动机,让他们真正产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什么不同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什么不同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什么不同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动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个体的学习、工作表现和生活态度。

在探讨动机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了解这两种动机的不同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自己和他人,实现更高的成就与满足感。

一、定义而内部动机则是指来自个体自身的兴趣、满足感或内在需求推动下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因为对某项任务本身的兴趣而去做它,这种情况就是内部动机的体现。

内部动机强调的是自我驱动以及对活动本身内在价值的认同。

二、来源与驱动力三、影响与效果相比之下,内部动机通常能带来持久的行为改变。

拥有内部动机的人更有可能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从事他们真正感兴趣或热爱的事情。

这种内在满足感不仅有助于提高技能和能力,还有助于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四、对学习与教育的影响反之,通过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可以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内容本身。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以及自主探索。

这种方法最终能够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五、相互作用虽然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作用并影响彼此的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适当的外部激励可以增强内部动机。

例如,一位音乐老师通过举办演奏比赛,可能激发学生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可能更深入地发掘自己的兴趣并提升技能。

因此,在教育或管理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二者,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内部动机的环境,同时合理运用外部激励。

六、实例分析考虑一下两位运动员:小明通过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典型的外部动机推动下表现;而小红认为跑步本身是一种乐趣,并因此每天坚持锻炼,她以自己的目标为导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表现。

长期而言,小红将更能够保持高水平水准,因为她是出于对跑步本身热爱的心态,而小明如果没有奖金作为诱因,可能很快失去继续参赛与训练的意愿。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小明一开始受到了经济利益刺激,但这并未能培养他对这项运动长久以来热爱的态度。

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学习动力是驱使一个人去学习、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源泉。

学习动力可以来源于内部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驱动力量,而外部动机则是来自外界的奖励或惩罚。

本文将探讨内外部动机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个人学习成就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动机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

内部动机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驱动力,它源于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对个人成长的追求。

当一个人对学习抱有兴趣和好奇心时,他会主动寻求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

这种内在的动力能够激发个人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意愿。

内部动机使人们享受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就感。

然而,外部动机也是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外部动机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方式激励人们去学习。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成绩排名等制度,给予优秀学生荣誉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家长和社会也可以通过外部奖励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如物质激励、口头表扬等。

外部动机虽然不如内部动机具有持久性和内在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仍然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内外部动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它们往往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往往是内外部动机的综合结果。

内部动机是外部动机的基础,外部动机可以为内部动机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激励。

例如,当一个人因为外部奖励而开始学习某门课程时,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很可能逐渐培养起对该领域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形成内部动机,持续并提高学习动力。

然而,过度依赖外部动机也可能对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在过度强调外部奖励的情况下,个人的学习动力可能会变得脆弱。

当外部奖励消失或减少时,个人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懈怠和失去动力的情况。

因此,合理地平衡内外部动机的关系对于促进个人学习动力的持续和发展非常重要。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负责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因素。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实地调研,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在此次工作总结中,我将对我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学生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对于学习成果的取得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学习中表现得消极或不感兴趣。

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因素,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动机内在因素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指来源于学生本身的动力,包括兴趣、需求和自主性等。

我在调研中发现,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动机外在因素学生的外在动机是指来自于外部的动力,主要包括奖励、目标设定和支持等。

调研显示,奖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在教育实践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同时,设定明确的目标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聚焦学习任务,并且在达到目标时获得成就感。

而支持是指教师或同伴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帮助,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动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将有趣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融入到教学中。

其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舒适的教室、充足的学习资源等。

然后,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鼓励他们实现目标。

此外,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帮助也至关重要,他们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激励他们保持学习动机。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研究,我深入理解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因素,并对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一些策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学习动机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

学习动机是指一个人对于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它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影响。

本文将就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展开分析。

一、内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人们内心深处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和成就需求等。

这些内部因素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具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内部因素之一。

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机。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往往在面对困难时更加有毅力和积极性,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相反,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往往容易感到挫败和无助,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其次,自主性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之一。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可以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自主性使个体能够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主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最后,成就需求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之一。

个体对于学习的成就所带来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具有强烈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着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成就需求可以促使个体设定高目标并不断努力去实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个人成就。

二、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间接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家庭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具有直接的影响,家庭成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学习的支持和激励方式等,都会对个体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个体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其次,教育制度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之一。

教育制度对于个体的学习动机具有规范性的影响,它通过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以及通过考试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

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绪论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学生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果的取得,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学习成绩的具体因素,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有所启示。

第二章: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学生学习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不同类型。

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角度来看,内部动机指的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热爱和追求,而外部动机则是学生由于其他外部因素而参与学习,如为了获得好成绩或得到激励奖励。

另一方面,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学习动机还可以分为五个分类,具体来说,这些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目的有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动机的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成就导向、学习导向和社会导向。

综合来看,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层次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类型的动机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层次和目的,而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能由多种类型交织形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也可能随着学习环境和成长背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学生学习动机时需要参考多种分类方法和角度,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第三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变化涉及众多因素,包括学生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和学科特点等。

在这些因素中,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习兴趣等,这些因素通常是学生学习动机最为本质的因素。

家庭背景涉及家庭环境和教育观念等方面,而学习环境包括教学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氛围等。

此外,学科特点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如难度、意义和应用场景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课程教育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

教育者必须设计具有吸引和影响力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什么不同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什么不同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有什么不同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动机是推动个人采取行动的内在或外在力量。

它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这两种动机在来源、特征、效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动机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不同点,并阐明它们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一、外部动机的定义及特征顺应性:外部动机会导致个体更多地顺应社会规范与他人期望,从而可能导致其行为缺乏自主性和自我选择感。

人们有时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做出不符合自己价值观或兴趣的选择。

二、内部动机的定义及特征相较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一种源自个体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其主要表现为对某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满足感。

内部动机并不依赖于外在的奖赏或惩罚,而是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成就感或自我实现。

其主要特征包括:内在兴趣:内部动机源自个体对某一活动的热爱。

当人们因为享受绘画而画画,或者因为喜欢学习而阅读时,这就是内部动机在起作用。

长期持续性:不同于外部动机带来的短期行为改变,内部动机具有较强的持久性。

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因内在兴趣参与活动时,他们更有可能长期坚持,并在活动中取得显著进步。

自我决定感:内部动机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的自我决定感有关。

个人感觉到自己的选择和决策能够影响自身行为时,会更倾向于追随internal motivation,即使面临困难也能坚持下去。

积极情绪体验:由于内部动机源自个体本身对活动的积极情感,因此其参与者往往体验到更多正向情绪,如快乐、满足等。

这种积极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其参与活动的意愿和动力。

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比较通过对这两种类型动机的分析,可以列出它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重要性及适用场景:四、如何平衡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虽然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各有优缺点,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平衡两者,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增强内在兴趣: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或员工对某项活动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认识到该活动本身具有价值。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

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行为的原因、动机以及与环境的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行为心理学对于理解学生动机以及促进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行为心理学学习与动机的关系,并探索如何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一、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个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它驱动着个体去实现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高度动机的学生更有可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出于个体内部的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满足感而产生的动机。

相比之下,外在动机是指出于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产生的动机。

内在动机更为强大和持久,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

三、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坚持面对困难,提高学习成就。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

四、目标设定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将学生的动机分为两类:表现目标和掌握目标。

表现目标是追求与他人相比的优秀表现,而掌握目标是追求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为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目标而努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

五、行为塑造和激励行为塑造是一种通过逐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学习行为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赞扬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并给予指导和反馈来纠正不良行为。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竞争、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六、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设置情境问题或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与知识的连接;设计有趣的互动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浅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浅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浅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发表时间:2018-09-18T09:35:31.763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余冰[导读] 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本篇主要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在小学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外部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内部动机则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北碚 400700)摘要: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本篇主要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在小学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外部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内部动机则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小学生的知识丰富度,生活经历度都很匮乏,极容易被猎奇的事物所吸引,学习的载体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往往不太强,这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的动机有待提高,也没有形成长远学习的意识。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度的提高,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知识,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所增加。

关键词:教师;学生;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概念(一)内部动机概念即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够让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以激发行为。

这个发展出内部动机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但无论哪种对象,都是发自内心的去从事相关的活动或者兴趣,不受相关约束或者胁迫。

具体到小学阶段中,意味着学生在不受老师,家长或者其他相关群体的压迫下,而去自发的从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必要的练习等活动。

在这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无意识的发展出其他自发行动。

(二)外部动机概念:外部动机是指在相关学习活动中,由于外界的一些良好刺激或者兴奋引起的去自发从事相关活动,与活动本身,活动载体没有多少联系。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第35卷 第1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V ol. 35 No.1 2013年1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an. 201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罗丽芳(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摘 要:学界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研究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至少存在三种理解:传统的二分法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互对抗,互相影响对任务的参与;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两者相互联系并转化;最近的研究则认为两种动机可以并存,个体可以同时为外部和内部动机所激发。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动机状态。

关键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13)01-0042-05在心理学领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直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般认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持久和稳定,持有内部动机的学习者对学习更为积极和投入,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能坚持不懈地对待困难并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1-2] 因此,教学的内部动机取向优于外部动机取向。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奖赏等外部手段向来被当作一种激励学生的有效工具而得到普遍运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由此也引发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厘清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研究概述收稿日期:2012-05-20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6054S )作者简介:罗丽芳(1975-),女,福建连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E-mail: lfluo@动机研究者很早就认识到驱动行为的力量有不同的来源。

教育心理学 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 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概念:外部动机(extrinsie motivation)是指由学习活动的外部结果引起的动机。

学习是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

动机的满足不在学习活动本身,而在学习活动之外。

例子: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得到老师、父母、同学或其他人的认可和表扬,得到某种奖励或者逃避某种惩罚。

小红花、奖学金、奖品等等都属于是外部奖励,往往和外部奖励相关的学习动机都属于是外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而学习。

作用和意义: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外部奖励对于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利用金星、分数、奖品等来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必须建立起内在激励系统,因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忍受挫折与失败。

与内部动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一些研究者认为外部动机会削弱内部动机。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外部动机都会对内在动机产生负面的影响。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外部动机可能会损害内在动机:第一,个体期望完成任务后能够获得外在奖励;第二,奖励对个体而言是很重要的东西;第三,该奖励一般情况下必须是有形的,如分数、金钱、奖品等。

一般情况下,无形的奖励,如一句表扬或者一个微笑,似乎不会削弱内在动机。

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引发源于个体内部心理特征及与其所处环境的交互作用。

因此,总体而言,教师需要了解影响学习动机的心理特征及这些特征如何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

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激发某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

启发: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激励源。

对年龄小一些的学生,分数、表扬这样的外部奖励效果要好一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更适合的激励方式。

使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

外部刺激是迅速暂时的、内部激励是缓慢持久的。

为了取得激励的最佳效果,教师应该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尽量尝试多种不同的激励途径。

当下,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从长远来看,对学习是不利的,很多学生不知道读书的目的,当问到为什么到读书、为什么要读大学,很多人回答“不知道”,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源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浅析学习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浅析学习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浅析学习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许多研究表明,亚裔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在学业成绩上总是比同年龄的西方学生占优势。

他们在各类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但是,中国学生在创造力、新颖、独创的思想方面却不如他们在知识测验中的表现那么突出。

诺贝尔奖是对科学家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一种奖励,同时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科学创新的标志,而我国至今未实现零的突破,这不能不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

因此, 对于如何培养中国学生创造力的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界的重视。

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动机、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 学习动机由于与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直接相关,因而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重要因素。

本文从提高学生创造性入手,就培养与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作一探讨。

一、内部动机与创造性从心理角度讲,所谓动机,即行为的动力机制,它是发动或引起个体的行为,维持已引起的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历程。

通常人们把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例如“上大学”可作为学习的一种动机, 它驱使高中生在高考前埋头苦读,潜心备考。

依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如好奇、喜欢挑战、喜欢独立掌握知识和独立进行判断,它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习活动本身就能使这种动机得到满足,学习成功就是一种强化。

如儿童从事游戏,体育爱好者从事体育活动等。

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它是由学习活动外的情境提供奖励而维持的动机。

如学生为了父母的奖励而学习。

内部动机对个体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能否体现出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个体的内部动机水平较高,就会主动提出任务积极地对当前情境以及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搜索以产生各种可能的反应;即使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扰仍会保持开放心态,能够敏锐地知觉到刺激中较为隐蔽的与解决问题有关的重大线索,敢于冒风险,富有挑战性,思维新颖、独特、流畅,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

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动机先前研究与现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习、教学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者的思维、情感和动机等因素,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中,学生动机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研究领域。

学生动机指的是学生内部的驱动力,通过它学生会决定是否愿意参与学习活动、持续多久以及在学习中付出怎样的努力。

学生动机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学生动机对于理解学习过程并改善教学至关重要。

研究动机及其关联理论学生动机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任务价值感、期望和自我效能等。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而外部动机则是受到外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进行学习。

任务价值感是学生对学习任务重要性和意义的认知。

期望指学生对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的预期结果,而自我效能是学生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社会认知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框架,它解释了学生动机和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是由四个主要来源塑造的:成功经验、观察他人的经验、口头或书面的说服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当学生有积极的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行为和结果。

一些研究发现,高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加专注于任务、展示更高的自我效能和学术成就,而低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并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困难。

应用与启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生动机的因素并积极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增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任务价值感和期望,通过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 第1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V ol. 35 No.1 2013年1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an. 201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罗丽芳(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摘 要:学界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研究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至少存在三种理解:传统的二分法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互对抗,互相影响对任务的参与;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两者相互联系并转化;最近的研究则认为两种动机可以并存,个体可以同时为外部和内部动机所激发。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动机状态。

关键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13)01-0042-05在心理学领域,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直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般认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持久和稳定,持有内部动机的学习者对学习更为积极和投入,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能坚持不懈地对待困难并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1-2] 因此,教学的内部动机取向优于外部动机取向。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奖赏等外部手段向来被当作一种激励学生的有效工具而得到普遍运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由此也引发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厘清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研究概述收稿日期:2012-05-20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06054S )作者简介:罗丽芳(1975-),女,福建连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E-mail: lfluo@动机研究者很早就认识到驱动行为的力量有不同的来源。

他们认为,动机并非一个只在整体上进行变化的单一概念,它还存在着类型上的差异。

例如,学生出于兴趣或好奇心而产生的学习行为,与为了赢得父母或教师的赞赏而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其行为动机在量上未必发生变化,但动机的本质已经有所不同。

因此,影响行为结果的,不仅仅是动机的水平,动机的类型也与之密切相关。

此后研究者纷纷致力于探讨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所导致的不同经历与结果,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关于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却存在很大的分歧,迄今为止,有关两者关系的实质至少存在以下三种理解:(一)互不相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者都倾向于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看成是互不相容的对立者。

[3]内部动机被认为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兴趣、好奇心、挑战而产生的动机。

当学习者受内部动机驱动时,他们的学习活动无须任何外在奖励或惩罚,因为活动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奖赏。

相反,由奖惩、监督等外部力量激发的动机,则属于外部动机。

这种动机依赖于外部情境条件,一旦情境条件消失,由此产生的动机也不复存在。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区分很自然地形成了对两者关系的第一种认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截然对立,互不相容。

对一个已经具有内部动机的学习者实施外部强化,只会适得其反——损害其已有的内部动机。

Deci 首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在实验中发现,大学生本来很喜欢玩一种智力游戏,但如果让他们从事这个活动并给予报酬,那么当得不到报酬时,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也降低第1期 罗丽芳: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43了。

以后,不断有研究者发现了类似现象。

[4]这是为什么呢?Lepper等人以过度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进行解释。

[5]根据这一理论,对原本有充分内在理由(如兴趣)的行为施加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外部刺激,往往会造成行为的理由“过度”,促使人们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外部原因,忽视原有的内在理由。

一旦外在刺激不复存在,人们的行为也因缺少理由而趋于终止。

换言之,人们其实是在做如下推理:“如果有人得花钱让我做某事,那么这件事本身准是不值得做的。

”[6] 鉴于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这种潜在危害,不少研究者极力主张放弃外部强化的使用。

他们认为,强化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得到什么样的奖励上。

结果,他们忽视了所要学习的东西,难以领会知识技能本身的价值,也根本创造不出高质量的产品。

(二)相互联系但是,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传统二分法显然太过于简单和绝对了,不足以解释人类动机行为的复杂性。

例如,一个由于害怕父母责骂而不得不学习的学生,与一个认识到学习对于其选择的职业具有重要意义而自愿学习的学生,其行为虽然都具有工具性(外部动机的特征),但却有着明显差异。

前者受控于外部力量,属于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外部动机行为;后者则是学生主动执行的,无需任何外部力量的推动,从动机类型来说,它更像是介于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二者之间的。

于是,随之而来的观点认为,我们的行为动机处于完全由外部控制(外部动机)到完全由自我决定(内部动机)的连续体上。

Deci和Ryan 的自我决定理论详细阐述了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依次经历的中间状态以及外部动机如何经由内化发展为内部动机的过程。

[7]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动机是一个自主程度不同的连续体。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分别居于这一连续体的两端,中间随内化或自主程度的增多而依次经历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以及整合调节这一连续的发展轨迹。

其中,外在调节没有任何内化,个体的行为完全受外部控制和影响,这也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外部动机;内摄调节通过自我压力实现对行为的调节,属于相对受控制的动机类型;认同调节表示充分认可该行为的价值并将其作为自我的一部分,属于内化程度较高的动机;整合调节实现了外部原因的完全内化,由此产生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我决定性。

这类动机虽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产生,但已经包含了内部动机的部分特征,如自主感而非外在刺激或压力,与内部动机已经相当接近。

根据上述观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非是完全孤立和对抗的,两者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发生转化,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动机的内化或自主程度。

内部动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体对外部动机的内化调节在动机连续体上最终达到的理想状态。

Deci和Ryan的动机连续体的思想不但丰富和扩充了传统的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内容,而且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联系的桥梁,实现了由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转化。

这一观念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和作用,那些认为外部动机的教学策略必然有损于内部动机的观点也开始有所减弱。

(三)相对独立然而,有关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作为同一连续体上两端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

因为按照这一观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只能是此高彼低的关系,即外部动机越高,内部动机越低,反之亦然。

但事实上,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动机完全有可能两种动机都高或都低。

例如,有的学生确实仅仅因为想取得好成绩而学习,而有些学生则可能同时因为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和想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前者外部动机高而内部动机低,后者则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都高。

因此,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非同一连续体的两端,事实上它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连续统一体,[2,8,9] 具有各自的高端和低端,个体活动的动机可以是处在任何位置上的两种动机之间的组合。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独立并存的关系表明,外部动机不会无条件地对内部动机产生影响。

Deci和Ryan的认知评价理论对此作了具体分析。

该理论认为,个体对外部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导致其自主感和胜任感的变化,进而影响内部动机。

外部事件如奖励、竞争、目标等对个体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信息性的和控制性的。

控制性的事件要求人们按照外部要求去做,常常降低个体44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的自主感,从而削弱内部动机;信息性的事件提供行为结果的积极反馈而非控制行为,促进自主感和胜任感的产生,从而提高内部动机的水平。

一般来说,言语的奖励常作为积极的信息反馈,而预期的物质奖励则常起到控制行为的作用。

总之,新的观点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非相互排斥的,个体在某种动机上的高水平并不必然伴随另一动机的低水平。

事实上,个体可以同时为两种动机所激发。

对学生来说,在发现活动的内在乐趣的同时关注活动的外在结果或许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8]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作为两个独立连续体的观点不仅更好地解释了各种动机行为,同时也促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综合已有研究,迄今为止,人们对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关系的认识已经经历了从互不相容到相互联系,再到相互共存的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对两者关系理解的深化。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传统的二分法仅仅看到了二者的对立,明显过于简单和绝对,对教育实践的启示作用不大;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作为连续体上两极的观点,根据自我调节的程度区分动机,不仅发展了以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简单二分法,而且指出了外部动机经由内化而发展为内部动机的可能性,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外部动机的看法,而且提供了一条内部动机培养的新思路,对学校教育的意义深远;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作为两个独立连续统一体的观点,认为不同水平的动机类型可以同时并存,从而囊括和解释了所有复杂的动机状态,实现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它激发人们重新探讨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作用模式,为教育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解除偏见,正确认识外部动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相信,外部动机有损于内部动机,会导致包括降低内在兴趣、减少投入、有碍创造性并最终影响任务完成质量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不少人因此反对在教学中使用外部手段。

有关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研究,则有助于教师消除上述偏见与误解,正确看待外部动机的影响和作用,形成对两者关系的全面认识。

1. 外部动机并不必然降低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对独立的关系表明,外部动机不会无条件地对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只有当外部事件使学生的归因从内控感转向外控感,降低他们的自我决定感时,才会危害内部动机。

但这种转变及其负面影响是否发生,取决于外部事件被用于控制学生的行为还是提供关于学生行为的信息反馈。

可见,真正对内部动机产生影响的,并非外部事件本身,而是其使用方式。

人们对外部动机的误解,多源自于教育中对外部手段不恰当的使用甚至误用——教师一味运用外部因素来刺激和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损害了学生宝贵的内部动机。

事实上,如果教师足够谨慎,尽可能地淡化外部手段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功能,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不良影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