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奖励使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
合理运用奖励与表扬的
合理运用奖励与表扬的“八项注意”2008-8-30 16:57:00推荐奖励或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恰当、适时地使用奖赏,尤其是对那些不需要奖赏就能得到自然强化的行为更要谨慎。
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表扬与奖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改善教育活动的氛围。
一、表扬要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表扬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如果一种行为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行为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
根据强化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表现后及时予以强化(即表扬),这种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就会增加。
因此,对学生体育课堂中表现出的良性行为进行表扬能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与行为,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如果教师无论是良性行为还是恶性行为都加以表扬,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是非结果不明,会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好的表现与行为,教师要及时的作出判断与评价,哪怕是用赞许的眼光或者是“你真棒”这样的即时评价也能对学生的正确行为作出肯定。
二、将注意的重点放在值得表扬的学生和行为上任何学生都是需要表扬的。
但表扬要把握时机,也因人而异。
对一些后进生是极其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一点点的进步得到了一句表扬的话都可能对他造成非常有利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终生的。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出要求,只要他们通过努力达到了要求,就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使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能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并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去实现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此必将使学生逐步形成由后进变先进的强大内驱力。
对一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来说,过度的表扬并不能达到强化的效果,有时还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教师表扬学生要把重点放在值得表扬的学生身上和值得表扬的行为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表扬的作用。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分类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分类
1. 物质奖励这可是外部动机的一种啊!就好比你努力工作是为了那丰厚的奖金,对吧?就像小朋友好好表现是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一样。
2. 他人的赞扬或认可也是外部动机呢!比如说你在学校表现好,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不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嘛!
3. 分数和成绩算不算是外部动机呀?为了考个好分数拼命学习,这在学生中太常见啦,你肯定也经历过呀!
4. 再来看看内部动机,兴趣爱好绝对算一个!你看那些喜欢画画的人,哪怕没人给钱给奖励,他们也会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多棒啊!
5. 自我实现也是内部动机哦!比如说有人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那他努力钻研可不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嘛!
6. 追求内心的满足感也算内部动机呀。
就好似有些人热衷做公益,看到别人因自己而受益,心里那个美呀,这就是内在的驱动呀!
7. 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属于内部动机呢!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而不断努力,多有斗志呀!
8. 对知识的渴望同样是内部动机哟!那些学霸不停地学习探索新知识,不就是因为内心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嘛!
总的来说,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都是我们行动的驱动力,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呢!但我觉得呀,只有把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和发展呀!。
过分奖励使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
过分奖励使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过分肯定理论(或过分奖励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莱珀(lepper)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讨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内部动机有四种来源:挑战、好奇、控制、幻想。
除了最后一种,其余几种都已被许多内部动机研究证实。
前面提到的许多理论都认为动机部分来源于个体控制环境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内部动机。
当人们受到内部动机激发时,他们是将活动本身作为目的的。
相反,当人们受到外部动机激发时,他们只是把活动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活动以外的原因如某一物体、分数、反馈或表扬等。
当个体从事一项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内部动机)时,给予个体一种奖励(外部动机),使活动成为达到目的(获得奖励)的一种手段,那么,个体以后从事这种活动的兴趣就会降低。
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以心理系的24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该实验证明过分肯定现象的存在,即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奖金),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
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
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
就这样过来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点给你们了。
”见此情景,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
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过分肯定现象。
过度奖励现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也经常发生。
奖励是对学生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认同,是对学生取得进步和改正错误的强化和激励。
奖励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的体验越丰富,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事物就越有热情,成长得也就越快。
心理学——动机
心理学——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力量和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内在激励机制。
动机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主题,不仅涉及到个人内部的心理过程,还与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以及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和动力。
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促使个体朝着特定目标努力。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愿望,如获得成就感、满足好奇心等;外在动机则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如追求奖金、避免批评等。
此外,动机还可以根据其强度和持久性进行分类,分为本能性动机和学习性动机。
二、动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在心理学中,有许多著名的动机理论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动机-卫生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个体会按照这个层次的顺序来满足需求。
这一理论提出了人类心理需求的层次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动机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次,赫兹伯格提出的动机-卫生理论将动机分为成就动机和激励动机两种。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成就感、展现自己的能力而进行行动;激励动机则是个体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行动。
这一理论对个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和描述。
最后,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性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个体追求满足三种根本的基本需求:对于能力和能力的满足感的需求、人际关系的需求以及自主性和自主性的需求。
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动机水平才会最高。
这些理论为心理学者研究和理解个体动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理解和满足个体的动机需求,可以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工作/学习效果。
三、动机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影响动机对个体行为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5 . 2 0
的第 一种 认识 :内部 动机 与外部 动 机截 然埘 ,
互 不相容 。 对 一个 已经具 有 内部 动机 的学 习者 实
施外 部强 化 , 只会适 得其 反— —损 害其 已有 的内 部 动机 。D e c i 首 先对 这一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他 存 实 验 中发 现 ,大 学 生本 来 很 喜 欢 玩一 种 智 力 游 戏, 但如 果让 他们 从事 这个 活 动并给 予报 酬 , 那 么 当得不 到报 酬 时 , 大 学生对 活 动 的兴趣 也降低
第3 5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 版 )
、 , 0 1 . 35 NO1 J a n . 2 O l 3
J OURNAL oF NI NGBO UNI VE RS I TY ( E DUCA TI ONAL S CI E NCE EDI TI ON)
基金 项 目 :福建省 教 育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口 ( J A 0 6 0 5 4 S)
作者 简介 :罗丽芳 ( 1 9 7 5 一 ),女 ,福建 连城 人 ,讲师 ,主要研 究方 向 :教 育心理 学 。E - m a i l : l l f u o @q n u . e d u . c n
第1 期
罗丽芳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 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 的启示
4 3
了。以后 ,不 断 有研 究者 发 现 了类 似 现象 。L 4 J 这 是 为什 么呢 ?L e p p e r 等 人 以 过 度 理 由 效 应
( o v e r j u s t i i f c a t i o n e f f e c t ) 进行 解释 。 J 根 据这 一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外语学习动机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有多种类型。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就外语学习动机而言可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1)融入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融入型动机又叫结合型动机,抱有这种动机的外语学习者,其目的是想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想和第二语言社团成员进行交际并想成为这个社团的成员(。
in order to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member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community)。
外语学习者不但要学语言,而且还准备接受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工具型学习动机强调学习民外语的某些实际目的,而没有要和外语社团进行交际的特殊目的的需要。
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无持外必、有选择性,如:为阅读科技文献、作资料翻译、找某些特殊的工作等而学习外语。
一旦学习者认为工具的目的已经达到,动机便立即消失。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1)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是外语学习者内部因素在起作用,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是由外语学习者本身产生的,外语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习者所追求的目的,如:求知欲、好奇、兴趣、爱好或为了表现自我等。
外语学习的目的在于获取外语知识,他们对外语学习感兴趣,对外语学习活动本身就能获得满足。
就是说,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就在于外语学习过程本身,丝毫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天生具有追求乱放的愿望,并会不断地追求其意义和去理解周围的事物。
在外语教学中要高潮调动内部动机,使学习者内部发生根本性变化。
(2)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外在动机(或外部动机)指外语学习者受到外力推动,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是由诸如金钱、名誉等外部诱惑物而激发,是受到外部情境支配而不得不学外语,如学外语是为了文凭、高分数、升学、晋级、奖励、表扬、不受批评、别人的赞许和压力等,它是由外语学习者以外的父母、老师或其他人提出的。
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一、什么是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从心理学上讲,奖励是对人的行为的肯定性反馈;惩罚则是对人的否定性的反馈。
动机——行为——结果(奖励、惩罚)奖励和惩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可以表达奖励或者惩罚。
当人们获得奖励的时候,会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而人们又希望重复获得这种体验,所以,奖励能使被奖励的动机获得强化,使被奖励的行为重复发生。
惩罚的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当人们受到惩罚的时候,会有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而人们又不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所以,惩罚能使被惩罚的动机受到负强化,从而抑制被惩罚的行为。
二、奖励和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1、奖励和惩罚对学生形成和改变态度和行为有决定性影响。
奖励是加法,越奖越多;惩罚是减法,越惩罚越少。
奖励的方向是明确的,告诉你就这么做,很好!而惩罚的方向是不明确的,惩罚告诉学生不要怎么做,却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所以,惩罚只是工作的一半,伴随惩罚的必须有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惩罚只是围追堵截,奖励才是引导提升。
国外把老师分为两类,积极的老师和消极的老师。
积极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奖励,树为典范,从而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上进;消极的老师,不断地找学生的毛病,不停地批评学生。
结果是恶性循环,师生关系恶化,学生行为转状况每况愈下。
2、教师通过奖励和处罚,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行为——结果”的对应关系。
通过奖励和惩罚,能够培养学生非常重要的信念: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要严格严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奖励的作用奖励的积极作用是:满足需要,产生积极的情绪;使人自尊、自信、自强,使人高尚;使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尽情发挥潜能,追求新的目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奖励也有消极作用: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奖励依赖,使内部动机被削弱或瓦解。
所谓内部动机,指的是对事情的过程或者事情本身感兴趣,而外部动机则是对事情产生的附加性结果感兴趣。
【最新精选】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
内在动机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激发行为。
例如,即使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兴趣也能激发一个儿童产生阅读一本书的欲望,胜任力可以使一个儿童接受挑战。
内在动机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内在的动机力量,使学生采取必要的努力,来锻炼和发展技能和能力。
内在动机的反面是外在动机,它是由外在奖赏和报酬提供动力的动机。
二、内在动机的作用内部动机对个体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能否体现出创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默比尔说:“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
”如果个体的内部动机水平较高,就会主动地提出任务,积极地对当前情境以及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搜索,以产生各种可能的反应;即使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扰(如竞争、评价等),也会保持开放的心态,能够敏锐地知觉到刺激中较为隐蔽的与解决问题有关的重大线索、敢于冒险、富有挑战性,思维新颖、独特、流畅,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玛布丽(Amabile,1988,1995)的大量研究证明,内部动机对人的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克罗切菲尔德的研究也指出,高水平的内在动机是杰出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内在动机是科学研究的萌芽,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
1918年4月23日,在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60岁的生日纪念会上,爱因斯坦做了关于探索的动机的著名演讲:"在科学的庙堂里有许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实在也各不相同。
有很多人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生命活动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在这座庙堂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所以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在祭坛上,为的是纯粹功利的目的。
Vallerand自我决定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自我决定论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关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并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咨询等各实践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自我决定论对动机类型的探讨及其在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是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它涵盖了较多的动机类型,动态地观察各种动机类型,可以有效地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动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国内的外语研究者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利用这一理论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
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一理论对中国的外语学习者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作为一种新的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程度的高低视作一个连续体.其基础是有机辩证元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类健康成长.自我决定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体现了动机研究的趋向,为众多的动机理论的整合提供了基础.[编辑本段]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分类自我决定理论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外部动机(Extrin sic motivation)和无动机(Amotivation)三种类型。
1. 内部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追求新奇和挑战、发展和锻炼自身能力、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先天倾向(Deci 和Ryan,1985)。
它与个体的内部因素如兴趣、满足感等密切相关,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
M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
一 、奖 励 的 负 面 心 理 效 应 奖励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能满 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成 功的喜悦,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 护 、器 重 ,由 此 产 生 信 赖 教 师 的 情 感 ,进 一 步 做 到 自 尊 、自 信 、积 极 向上;奖励还可以激励学生挖掘 自身潜力,不断追求新目标。但 是,不恰当的奖励会产生负面的 心 理 效 应 ,即 消 极 的 作 用 。 ( 一 )过 多 的 奖 励 使 学 生 产 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 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 凡事必有奖励:上课举手回答问 题 有 奖 ,作 业 工 整 有 奖 ,取 得 好 成 绩有奖,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有奖 ……结果会使学生对奖励产生依
$%
北京教育 !""! 年第 # 期
育人经纬 Yu ren jing wei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果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如有的学生喜爱数学,他便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刻苦钻研。
相反,外部学习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一方面,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
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定教学情境下,利⽤⼀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为呢?⼀、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具有极⼤的优越性。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定难度,需要学⽣努⼒克服,⽽⼜是⼒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之,问题情境就是⼀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由于绝⼤部分⼤学⽣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
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不熟”、“似懂⾮懂”、“似会⾮会”的东西时,学⽣才感兴趣⽽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已有发展⽔平构成⼀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教师设问的⽅式提出,也可⽤作业的⽅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也可以从学⽣的⽇常经验引进。
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答:“⼀团团的哈⽓。
适得其反的奖励——过度合理化效应
适得其反的奖励——过度合理化效应适得其反的奖励——过度合理化效应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嬉闹了!有时候人们是不是就像故事中的小孩子,在学生时代,因为考试排名靠前就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赏,于是学习的动力貌似就为了这些夸赞;在工作中,因为没命地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奖金报酬,于是工作的动力貌似就是这些金钱。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想住更大的房子,想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可能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周围人都是这么做了。
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人们似乎忘记了学习、工作、生活本来能够带给人的那份快乐和满足。
在社会心理学中,过度合理化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对这一现象给出了解释。
在心理学领域,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动机的一种常见分类。
个体内在追求激发出来的动机称之为内部动机而,而由外部力量和外在环境激发下产生的动机就称为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也自然成为动机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但是存在很多分歧。
传统的心理学认为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但很少探究内部动机是否可能出现外化的可能,直到德西(Deci)和瑞恩(Ryan)于20世纪70年代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大背景下提出强加的外在奖励会对个体已有的兴趣产生削弱作用这个观点,之后大量的研究才开始尝试证实这种现象,并对分歧的结果进行整合。
内部动机外化一种可能的理论假设是过度合理化。
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
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内在动机与外在激励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进行自我激励的过程,外在激励则是指个体根据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表扬等)进行激励的过程。
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的关系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理解并运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内在动机是最基本的动机形式之一,它与个体内部的心理需要和信仰有关。
内在动机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可以激励个体不断地追求成长和发展,也可以让人对承担任务心生怨恨。
因此,内在动机是与个人的价值观息息相关的。
内在动机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员工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愿和目标,并自我激励去实现它们。
此时,员工会感到完成工作的自豪和成就感,并会对工作产生更深的感情。
内在动机还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它可以始终激励员工去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
如果员工的内在动机得到充分地激发和培养,那么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将是无可替代的。
因为他们对做好工作的目标和意愿是真正的。
与内在动机相反的是外在激励。
外在激励采用奖励、惩罚等手段,来达到管理目的。
当员工做出某些行为或完成某些任务时,会面临一定的奖励或惩罚。
例如,奖励可能包括较高的薪资和奖金、更好的工作机会或绩效评估等;而惩罚则可能包括警告、停职、解雇等。
外在激励旨在改变员工的行为,使其符合组织的要求。
然而很多情况下,员工的自我激励会因为外部激励的干扰而受到抑制。
这就会导致员工减少工作积极性,忽略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完善。
同时,外在激励还会逐渐削弱员工的自我动机,因为他们只关注奖励,而不是他们原本的意愿。
外在激励果断地让员工判断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而产生一种不健康的竞争、协作、自我中心和掌控感等问题。
相比之下,内在动机的作用更加积极。
因此,组织管理者应该在管理中重视内在动机激发,因为这可以更好地促进员工的自我激励和内部化能力。
组织管理者可以通过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建立员工与工作的联结,创造一个自由和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来促进员工的内在动机。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增强自我认 知和自我效能感。
引导模仿与观察学习,发挥榜样作用
树立榜样
选取优秀的学生或成功人士作为榜样,让学生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 为和态度,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与建构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比较
建构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和合 作来建构知识。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则更注重通过外部刺激来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
05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 论的教学策略
明确目标与及时反馈
01
设定清晰、具体的 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 标准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 展学习。
惩罚措施的运用与注意事项
明确惩罚目的 选择合适方式
公正公平 注意时机和场合
惩罚应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表现,旨在纠正错误、引导学生 改正。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和错误性质,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 ,如口头批评、写检查、暂时隔离等。
惩罚应公正公平,避免主观臆断和歧视,确保学生受到平等对 待。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实施惩罚,避免在公共场合或学生情绪 激动时惩罚,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
02 03
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
教育实践需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动态性,根据学习者的实时 反馈和行为数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保持学习 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针对学习者的多样性特点,教育实践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 方式,不仅关注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其学习 态度、努力程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评价学 习者的学习成果和动机水平。
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的例子
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的例子
嘿,咱就说啊,像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的例子那可太多啦!比如说你特别喜欢画画,一开始就是自己纯粹地享受画画这个过程,这就是内部动机对吧,因为你就是从心底里喜欢。
但突然有一天呢,有人跟你说只要你画得好就能拿奖,能有奖金!那这时候你的画画动机是不是就有点变啦,从单纯因为喜欢画变成了为了拿奖拿奖金而画呀,这不就从内部动机转化成外部动机了嘛!哎呀!
再想想看,比如你平时喜欢跑步,就觉着跑步让自己身心舒畅啊,这肯定是内部动机嘛。
可要是突然有个比赛,说跑第一名能得到一个超级酷的奖品,或者能上电视呢!那你是不是就会更加拼命去跑啦,这时候你跑步的动机就不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跑了呀,而是奔着奖品和出名去啦。
这难道不就是从内部动机活生生转变成外部动机了嘛!可不是嘛!
还有啊,好多学生一开始努力学习是因为自己对知识有渴望,觉得学习新东西特别有意思,这就是内部动机啦。
但后来呢,家长说考好了有奖励,老师说成绩好能评优评先,这时候学习的动机可能就不单单是自己想学啦,更是为了那些外部的奖励和荣誉啦!你说说是不是这样!
事实上,这种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呀!其实这也没啥不好的,有时候外部动机还能促使我们更努力去做一件事呢。
只要我们能保持那份最初对事情的热爱,就算动机有所转变,也依然能把事情做好呀!不就是这么回事嘛!。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罗丽芳【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s an academic issue of controversies. It has been portrayed in the literature at least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First, the classic dichotomy viewed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as being contradictory and influential in individuals’ engagement; secondly,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considered it an interconnected and convertible continuity; and thirdly, the current research viewed it a co-existing factor in motivating individuals. The author, thus, proposes that teachers should properly deal with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to maximiz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es.%学界对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研究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至少存在三种理解:传统的二分法认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相互对抗,互相影响对任务的参与;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两者相互联系并转化;最近的研究则认为两种动机可以并存,个体可以同时为外部和内部动机所激发。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概述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概述【摘要】近30多年来,将近100多个研究对外部奖励影响内部动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文综合考察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各种结果,对外部奖励与内部动机的关系研究结果及解释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奖励;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在人类的行为中,有的是人们发自内心喜欢去做的,人们表现得积极主动和充满创造力。
但是,也有很多时候人们并非真正喜欢某些事情,这时他人就通过提供外部奖励来激励人们去行动。
在社会的各种情境中,已广泛使用奖励来控制人的行为。
然而,关于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论,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概述。
一、奖励的概念及分类1.奖励的概念奖励是与惩罚相对而言的。
在心理学中,虽然奖励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桑代克的效果率中,但开始使用这一术语并将其放于研究和理论的中心位置的是斯金纳。
在早期研究中,他喜欢使用强化而非奖励。
从他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强化(积极强化)就是奖励;强化就是伴随某种希望出现的反应而实施的奖励;奖励只能有一种效果,即,增强行为。
这与人们通常对奖励的观点一致,即,奖励是在好的行为之后获得的好东西。
行为主义学家非常重视奖励的运用,强调应该使用奖励控制人的行为。
被称为奖励的事件通常包括诸如奖品、金钱、荣誉等等。
目前,奖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问题和情境中。
就奖励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
Kohn 认为,外部奖励是活动自身之外的诱因,它使人们受外部动机的驱动。
外部奖励来自于个人自身之外,通常由其他人控制安排。
糖果、奖品、金钱、代币和“控制性的”或评价成绩的赞扬都被认为是外部奖励。
Deci认为某些活动能提供内在奖励,即进行活动不是依靠外部奖励,而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2.外部奖励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学派对外部奖励进行了不同的划分。
纵观大量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社会认知观点和行为主义观点。
两种观点都根据奖励类型、奖励期望和奖励伴随事件对奖励进行了分类。
大学生应该怎么样增强学习动机
大学生应该怎么样增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学习动机?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大学生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1)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新入校的新生而言,在学习上不要有丝毫的放松心理。
大学一年级是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关键一年,如果在这一年间有所荒废,对今后的学习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2)面对并接受现实。
对于那些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因为学校和专业已经确定,几乎没有更改和调换的余地,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这个现实并接受它,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要因此而影响到学业,以至于影响到自己今后的发展。
(3)端正学习态度。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的成就要以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来衡量,而不能单单以个人所得回报的大小来衡量。
(4)要纠正错误的归因。
有些学生把能考上大学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毕业后的出路归结为"关系和运气",这种归因显然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出路仍然是以在校学习的成绩和全面发展的素质为选拔人才的根据,其他因素只能暂时起作用。
(5)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培养的结果,原来没有兴趣的事务,经过培养也可以产生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间接的兴趣可以转换成直接的兴趣,关键是人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个人的兴趣服从祖国的需要,到了一定的时候,原来没兴趣的需要就变成了有兴趣的活动。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
文饰过分必失真
文饰过分必失真
筱青
【期刊名称】《中国人才》
【年(卷),期】2005(000)09X
【摘要】日前到某地出差,顺便参观了当地一位名人的故居,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是凭着对这位名人的爷慕而来,想增加些感性认识,却不料看后街主裁判了些莫名的不屑,减了些原来敬仰的成分,故居中的展览内容,特别是解说中过分的文饰,
【总页数】1页(P63)
【作者】筱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9.7
【相关文献】
1.过分奖励使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德西的过分肯定实验 [J], 边玉芳等
2.行义过分与行恶过分 [J], 陈志华
3.刍议动车组过分相区故障识别和动车组过分相区继电保护 [J], 刘毅
4.“不过分就行”的心态太过分 [J], 孙凤武
5.过分爱惜过分悲 [J], 李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分奖励使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过分肯定理论(或过分奖励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莱珀(lepper)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讨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内部动机有四种来源:挑战、好奇、控制、幻想。
除了最后一种,其余几种都已被许多内部动机研究证实。
前面提到的许多理论都认为动机部分来源于个体控制环境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内部动机。
当人们受到内部动机激发时,他们是将活动本身作为目的的。
相反,当人们受到外部动机激发时,他们只是把活动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目的是活动以外的原因如某一物体、分数、反馈或表扬等。
当个体从事一项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内部动机)时,给予个体一种奖励(外部动机),使活动成为达到目的(获得奖励)的一种手段,那么,个体以后从事这种活动的兴趣就会降低。
1971年,德西和他的助手以心理系的24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该实验证明过分肯定现象的存在,即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奖金),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
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
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
就这样过来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
少付一点给你们了。
”见此情景,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
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过分肯定现象。
过度奖励现象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也经常发生。
奖励是对学生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认同,是对学生取得进步和改正错误的强化和激励。
奖励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生受到的表扬越多,成功的体验越丰富,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事物就越有热情,成长得也就越快。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顺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做。
但是过度的奖励会让孩子把应有的目标抛弃,甚至使原有的学习热情降低。
有关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德西效应”,即随着奖励的逐渐减少,也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
奖励实际上蕴涵着深刻的内涵,在进行奖励时如何帮助孩子把动因关注到对自己的发展上,是教师与家长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我们建议在对孩子进行奖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误用外部奖励。
外部奖励应当有所节制,不能频繁、过度地使用。
如果奖励过于频繁的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坏习惯。
父母使用的奖励方法也不能简单化,给了奖品就完事。
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奖励吸引孩子到学习上来,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积极挖掘学习中有趣的事,慢慢吸引
孩子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事实上,如果学习进步了,孩子本身就能产生愉悦感和自我成就感,再加上父母和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孩子渐渐就会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当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父母就要淡化并慢慢撤出物质奖励,进而强化学习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
第二,要重视孩子的内部奖励——从活动本身获得满足。
人格的成熟是对外部奖励的依赖转向对内在奖励的依赖的发展过程,有的人虽然长大了,但还非常依赖外在的、他人的“赞扬”,只要他人说“不好”心里就会非常难过,这是仍不成熟的表现。
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奖励孩子时要注重激发内在动机,即对从事活动本身的兴趣。
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旦发现良好行为并给予褒奖时,要注意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例如,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如果有体育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球队;如果有文艺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乐队、合唱团、舞蹈团,或为他们举办演出等;如果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成果,可以为他们举办成果的公开展示等。
这些措施都可以使学生从自己进行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成长,慢慢对活动本身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内在动机。
201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