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 全文阅读链接:/management/managetopics/31487_2.html
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是推动管理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影响管理学发展的第二大因素是与管理学相近的其他学科的发展,特别是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决策科学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科学的发展,都将为管理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影响管理学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广泛而深入地推进而发生的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之间的融合、借鉴,跨文化的管理理论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管理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管理在功能、组织、方法和理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从而使管理实践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信息化、知识化渗透于管理的各个层面。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动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信息网络的覆盖面日益扩大,目前已经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网络。人们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获取这一网络内的广泛信息,这一变化大大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信息技术给管理带来的是一场全面、深刻的革命,信息化正逐步深入生产、经营战略和组织人事等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了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的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日益变得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联系网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产都需要评估和管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产业和经济,不仅在增加,而且不断显露出它们的相对优势。知识的增加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尤其重要。传统的依赖权力进行管理的组织将被学习型组织所取代。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它的作用在于培育和提高组织内部个人和集体创造力和推动创新。
第二,创新成为管理的主旋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必须适应信息时代多变的客观环境。21世纪企业的生存能力将取决于它的应变能力,取决于它是不是能跟得上世界大环境的变化规模与变化速度。信息时代的多变性、复杂性和快节奏确定了管理创新的主导地位。管理创新是由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改变和需求转换导致的企业生存矛盾引发的,它是管理的灵魂,融合于管理的各大模块之中,显示出其主旋律的应用功能。在管理思想上,企业经营理念已逐步升华,与社会需求日趋吻合。企业文化呈现中西合璧之势,个体、组织、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相互之间的融合性思潮逐渐成为主流。在组织机构上,柔性模式代替了刚性模式,学习型组织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发生的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革命,恰恰适应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的需要。管理制度创新已深入到产权制度及人事、工资、财务、生产管理各个方面。可以说,管理的真谛在于创新,21世纪的管理是管理的创新和创新的管理,保持组织的管理创新能力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管理的国际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场革命,其规模和影响之深远超过19世纪的那场工业革命。资金、技术、设备等都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和转让,市场的国际化造成了竞争的国际化。随着国际交往的推进,不断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地深层次发展,使得国际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建立,并愈来愈得到发展,从而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技术作用。跨国公司的管理是典型的国际化管理。它跨越国别、跨越社会制度,也横跨了民族、历史和文化。这样就给现代管理提供了一种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从而使得各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得到了相互借鉴、交流、融汇乃至反思的机会。历史证明,世界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如何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实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与国际“接轨”,创造一种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也是当代管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四,风险管理是未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市场、金融、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导致不确定性因素增长,由于信息不完备与非对称分布,又促进风险加大。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不能不考虑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努力防范风险。国家要防范金融风险,企业要防范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等等。在风险管理中,应加强监测和预防,以预防为主,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分析风险的成因,预测风险到来的时机,积极采取防范风险的对策,以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减轻风险和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为了搞好风险管理,就需要重视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发展市场经济,应讲究信用和信誉。政府不能失信于民,企业不能失信于用户。信誉乃是否有信用和信用度高低的保证。因此,它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要了解和掌握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信用,甚至对他们的信用和自己的信用进行评估、分级。
第五,“硬”管理为主向“软”管理为主转化。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管理。首先,管理的主体是人;其次管理的客体虽然兼有人和物,但是对物的管理取决于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客体主要也是人的问题。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兵家思想,都很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近代外国管理思想则与工业文明密切相关。20世纪初有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泰罗的科学管理,30年代后有基于“社会人”假设的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至50年代又有基于“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马斯洛等人的人本管理,80年代以来出现了现代的文化管理,强调超越自我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管理发展史表明,明显地存在着由理性的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以人为本的“软”管理的转变。“软”管理的发展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而“硬”管理又靠“软”管理来提升,需以“软”管理的指导为前提。“硬”管理主要是高扬理性、崇尚科学的西方管理思想,“软”管理中含有“天人合一”、人际关系融洽的我国古代管理思想。
第六,“非管理化”是未来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管理思想的研究上,西方管理理论呈现出向东方探源回归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iam G.Ouchi)的《Z理论》开始,“论语加算盘”、“道德经济合一论”作为东方企业管理思想之精华为西方所重视。实质上,见物不见人的基于利益驱动与诱惑思想下的西方管理技术,随着人本主义管理的到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将人视为可资利用工具的一整套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一方面是依靠人的能动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现代管理变革大潮,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在探索人与组织的协调性以及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性过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在新经济时代,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个人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正确的管理模式将是没有管理的管理——非管理化,即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模式。政府的“非管理化”趋势随着社会中介组织的兴起和社会自治能力的提升而日益凸显。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敏感地体悟到这种趋势,他觉得自己经营的惟一妙诀是顺应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