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际信任危机产生原因及对策探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际信任危机产生原因及对策探索

本文阐述了中国人际信任现状,分析了人际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缓解我国人际信任危机的相关对策。要保障人民基本需要;提高公众对信任的认识;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控制体系。

标签:人际信任危机;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对策

一、引言

Rotter J.B.最早在社会学理论范畴中提出了人际信任的概念,他指出,这是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个人对互动对象的言谈、承诺以及其他由书面或口头形式所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的期望。人际信任,实际上是个人在无法了解或充分意识到对方动机、意图时所做出的继续交往的认知判断,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际信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更是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人际信任的必要性渗透在社会的各领域,微观而言,它维系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沟通和人际交往,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使个人能更好地投入到物质生产活动之中。宏观而言,在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人际信任促进各社会关系之间的交往,对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也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问题不断涌现,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

二、中国人际信任的现状

“倒在路边的老人是否应该扶起?”这个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是我国人际信任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耳熟能详的几件因救助路边摔倒的老年人而被敲诈勒索的案件,使原本应该被赞许的助人为乐的行为被恶意利用,这种现象破坏了社会的正义感和人际信任。此外,频频发生的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关系纠纷、甚至发生命案;企业产品质量等问题使人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下降……人际信任在各个层面面临危机。

1990年,美国学者英格雷哈特(R. Ingle-hart)主持的世界价值研究计划调查的结果表明,在中国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的占到被调查总数的60%。但是1996年,当英格雷哈特再次调查后发现,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50%。到1998年,我国学者王绍光进行了类似的调查,其结果显示这个数字在两年之中已经跌至30%。目前,尤其是近几年,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下滑,显示当前我国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心理,且情况日渐严重。

三、人际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之间按照等级

的划分逐级递升;且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就会上升去寻求实现自身更高一层次的需要。从这五个层次来看,社交需求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当只有满足了社交需求才能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迈进;寻求社交需求的前提是低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

“社会人”假设理论指出,人具有社会性需要,在组织中这种假设认为人需要满足的需求不只是在低层次的经济和物质方面,人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行为科学管理思想学说认为,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就应该使其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组成了良好的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人际关系网的和谐发展建立在正常的人际信任基础上,如果缺失了基本的人际信任,那么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就是不稳定不健康的,人的社会功能也将难以得到良好体现。导致我国当前社会的人际信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人际信任本身的脆弱性

人际信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而敏感的社会交往现象,且具有相对的脆弱性,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需要长期的培养,而信任被破坏却是相当轻易的。在人际信任的培养期间,长期的值得信任的表现并不能轻易获得肯定,即使出现多次也无法被对方完全接受,而偶尔出现的破坏信任的行为则可以很快抹杀之前长期所建立的信任。也就是说,在心理学方面,人对于负面信息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正面信息,因此破坏信任的行为容易超越于长期的信任之上,成为导致人际信任脆弱性的直接原因。

2、社会热点问题威胁基本诉求

我国的当今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相当数量的热点问题,威胁到人们的另外两项更为基本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和安全上的需求。

2008年9月的三鹿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到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一次次名企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变成受害者,尤其是知名企业被爆出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更使公众对食品安全抱以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事件已经危害到公众的基本生活,应当引起重视。

同时,由于医患间的“潜规则”、乱开药、看病难等问题,使医生不受患者信任,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出现专业“医闹”、数次发生病人挥刀砍向无辜的医生、导致伤亡事件。以及社会上出现的许多诈骗手段,骗取钱财甚至生命。

频频曝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涌现的医患纠纷、花样百出的诈骗案件,使人们的最基本诉求受到威胁,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人较低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自然而然不易产生对较高层次的需求,而生理需求未能满足之时,也容易产生社交需求无法满足的感受。这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导致多数人产生对陌生人的不信任感加剧,于

是产生人际信任危机。

3、社会转型过快和现代监督技术的落后

放眼整个时代,21世纪在人类社会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变化最快且世界日益复杂化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各地之间的沟通更为便捷、信息传递更为快速广泛,而不断前行的全球化进程导致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带来了社会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也使得人类社会变的高度不稳定。我们正处于风险社会(Beck Giddens&Lash,1994)。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革无疑也是被这种时代趋势所领导的,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变化。这样一种经历着巨大转型过程的社会背景之下,具有正确导向性的价值观尚未确立,一味重视经济利益的社会环境忽略了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其他利益的诉求,无法满足需要。而且,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是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后的对世界潮流的追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号召下,经济与文化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两者的社会功能耦合较差,正是这种断层导致了各类社会问题的出现,也是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出现的根源之一。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各类用于监督的技术手段却意外地导致了人们之间的不信任感加剧。监控系统的存在向被监控者传递了他们并不被信任的信息,这种外部的强控制力使得内在的驱力反而削减。这一点很明显的表现是,当人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因为被强制而发生的时候,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自发破坏。

四、缓解我国人际信任危机的几点对策

1、保障人民基本需要

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是解决人际信任危机的基础。从前文可看出,无法保障民众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无法促使民众自发满足自身社交需要,因此,要通过大力改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监管机制,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两方面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减少自身危机感,增强生活幸福感,才能使民众从自身意识上降低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2、提高公众对信任的认识

公众对人际信任的认识不足导致人际信任的建立基础薄弱。由于对人际信任危机的不了解,近年来发生的有关人际信任的事件虽然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但引发的思考和深入探究恐怕还是极为肤浅的,对此类问题的思考还仅仅停留在个人诚信和品质的问题上。诚然,在人际信任危机的表现中确实涉及诚信问题,但人际信任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文化传统、社会结构还是经济发展,都有与它的联系。它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只有从各角度多方面正确理解人际信任危机,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依据,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

3、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控制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