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几种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诗词中几种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诗词中几种特殊的句式结构
古代伟大的汉语结构深入到中国文学的根基,古诗词就是最常用的例证。

古诗词写作技巧和形式千变万化,犹如花园里的奇花异草,形制美术妙韵取之不尽,内容浪漫古今兼容。

古代文学以“押韵”为主,古诗词句式结构更是种类繁多,以下便是常见的几种:
一、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诗体,也是一种以“四句八言”,分为四句的句型。

其特点为每句都有五个字,句中字重要,押韵形式复杂,具有明显的客观结构特征。

二、七言律诗:七言律诗又称“康诗”或“古拙”,盛行于汉代至清初,是一种以“七句四用”居多的诗体,它有四句和以及三句、五句、六句、七句不等形式,强调诗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其中的核心是古拙的重韵律。

三、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古典诗歌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句式,又叫做“歇后语”,它以一个短的提问,用三句或四句的话答永,并以一段歌颂为结尾,充满意象和韵律,展示诗人的直接观点和深情表达。

四、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比起五言绝句更加丰富而多彩,它包含了诗歌中行文结构、内容运用、声调节奏和华美韵律等方面的技巧。

七言绝句最大的特征就是用七字行或四句正所陈述事物的关系,既善用直白,又在简洁中彰显诗人智慧与神韵。

总结而言,古诗词的句式结构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多种,其中形制美术妙韵取之不尽,内容浪漫古今兼容。

慢慢分辨,感受古诗的风韵,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语法结构,能够学会更多的文学修养。

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

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

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歌曲曲式结构是指一首歌曲在演唱中各部分以何种顺序排列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听者的情感,更能让歌曲更加动听。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

1. 诗歌式(AABB)曲式也称为圆周式,在中国古典音乐中非常常见。

这种曲式结构比较简单,同时控制好曲调的表达和歌词的演唱,以达到最佳的音乐效果。

2. 奏鸣曲式(ABABA)这种曲式结构比较严谨,主要有德国古典音乐中应用。

整首曲子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被称为“A”,该主题为展示性的,又称为“唱诗”或“乐曲”,第二个主题通常被命名为“B”,这个主题比较短暂,一般称作“回文”。

ABABA的曲式在世界音乐史上可以查询到相当多的作品。

3. 三部曲式(ABA)这种曲式通常是建立在一首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上的,三部曲式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a”部分中间夹一个“b”部分而来的。

这种曲式结构也非常常见,结构清晰,节奏明快。

4. 经典前奏曲式这种曲式是在12世纪出现的,由19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开发成为独立的形式,称为“前奏曲”或“奏鸣曲”。

这种曲式的主体是由一个大的演出奏鸣体(A),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称为练习曲(exposition),第二个部分通常是改变和平静的中间过渡(F),第三个部分通常是结束的结尾(coda)。

在过度部分,有着强烈的矛盾性,但是也强调了主题的升华。

以上就是常见的歌曲曲式结构,总体来说,每种曲式都有着固定的结构,无论在什么样的音乐作品中,都有很多元素都是可以应用到这些基本结构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曲式的基本优点,以及相应的演唱方法,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造音乐。

七言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形式,它的韵律要求每句有七个字,每句的平仄相间,共分为仄平平仄仄平仄六种格式。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即每句的第一、二、五个字为仄声,第三、四、七个字为平声。

这种格式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应用,也成为了七言律诗的一种代表性形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七言律诗是一种相对规范的诗歌形式,它对诗人的写作能力和对语言的运用都有较高的要求。

而在这种形式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更是要求诗人有着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这种格式的使用,不仅要求诗人在思想上有深度和广度,更需要在诗歌的表达上有着精准和巧妙的运用。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七言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首先要从平仄格式的基本规则开始阐述。

平仄格式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韵律结构,它通过对字音的把握,使诗句在语言韵律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而"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则相对来说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它不仅要求诗句在平仄上的变化多样,更要求诗句自身的意境和表达能力。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被广泛运用在不同题材的七言律诗中。

这种格式在古代诗人笔下,不仅表现出了他们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和把握,更展现了他们对诗歌节奏的准确把握和对意境的深刻描绘。

通过对这种格式的运用,古代诗人们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和完整性,更在意境和情感上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触动。

在这种格式中,每个字的音节和轻重对整个诗句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平仄格律通过对诗句中字音的运用,使诗句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中,平声与仄声的交错运用,使诗句在语言上呈现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种格式的运用在古代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更展现了他们对语言的敬畏和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

诗歌结构

诗歌结构

古代诗歌中的八种结构特征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

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全诗。

在古典诗词中,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

除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2.欲扬先抑:为了张扬某种事物或人物,先把它(他)贬抑下去,制造悬念,形成波澜,突出某个事物、人物或某种思想的常见的表现手法:3.前后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

4.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前半部分写景。

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

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

5.情景合写:妙在情景交融,浑然一气,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

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既融洽又分明。

6.小中见大:即通过描写一件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练7.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 洞庭湖、岳 阳楼景观的 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 势,壮阔的 境界,为人 们称道。
简析: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 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 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一、景情关系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

古诗词阅读技巧6 (500字)

古诗词阅读技巧6 (500字)

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古典诗词中顶针连环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顶针连环艺术手法

顶针是古典诗词常见的修辞艺术手法,其基本格式是用上句末尾的字词移作下句开头的字词。

若用一连串的顶针的句子首尾相连,就构成了连环套般的结构形式。

更有在组诗的连章之间,以整句的形式构成顶针,首尾相连,蝉联而下,构成一种大连环,这又被人称为连环法。

顶针连环,使得诗中结构严密,环环相套,一气流转,音韵和谐。

一、比邻断续式在相邻的句间某处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或在断续处采用顶针修辞的现象。

汉代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

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体现了绵密的情思。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

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

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二、通篇连环式通篇运用一连串的顶针句环环相套的这种形式,称之为通篇连环式。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是一具有民歌风味的诗作,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

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

古典诗歌常见的六种结构形式

古典诗歌常见的六种结构形式

古典诗歌常见的六种结构形式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

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

小编收集了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几种?欢迎阅读。

诗歌的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1)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2)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3)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4)烘托。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钟七唱的格律

诗钟七唱的格律

诗钟七唱的格律一、诗钟七唱的概述诗钟,是我国古典诗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它是一种具有严格格律的诗歌类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严谨的结构形式受到许多诗人的喜爱。

诗钟分为七唱、九唱、十一唱等几种形式,其中七唱最为常见。

二、诗钟七唱的格律特点1.篇幅结构:诗钟七唱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总共二十八个字。

四句诗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音韵规律:诗钟七唱的音韵要求严格,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且平仄要求分明。

平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仄的搭配规律为:首联和颔联要求平仄相对,颈联和尾联要求平仄相粘。

3.修辞手法:诗钟七唱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三、诗钟七唱的写作技巧1.选题与立意:选择具有时代意义、人生哲理或抒发个人情感的题材,明确诗歌的主题思想。

2.构思与布局:在构思阶段,要充分考虑诗钟的结构和音韵规律,做到意脉清晰,层次分明。

在布局方面,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的过渡与衔接,使整首诗歌浑然一体。

3.语言表达与风格: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表现诗歌的意境。

同时,注重语言的音韵、对仗和修辞,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诗钟七唱的应用与鉴赏1.应用场景:诗钟七唱适用于各种文学创作、文化交流和艺术鉴赏活动,尤其在我国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和文人雅集时,更是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

2.鉴赏方法:鉴赏诗钟七唱,首先要关注其音韵、对仗、修辞等技巧,其次要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最后要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名家作品赏析: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钟七唱作品。

鉴赏古典诗歌的结构特点

鉴赏古典诗歌的结构特点

二、技法解密: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 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 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常见 的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伏笔照应、 的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开门见 层层深入、重章叠句等。 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等。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 如以时空为序的诗要注意寻找表时空转换的 词语、句子; 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要注意末 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三)伏笔照应
• 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前后内容要有 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 内在联系,前面埋伏笔后面就得有照应。这样, 情节连贯、 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 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诗歌前后才能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 能更加突出主题 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 突出主题。 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 • 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开始写“ 赤壁怀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最后又写“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最后又写“一樽 还酹江月” 由大江始,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还酹江月”,由大江始,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4妙“合”主旨 妙
•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 合 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 中心就明了, 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 收束全诗的 点明题旨, 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 作用。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 作用。“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 有两种: 有两种: •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 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 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种收束 方式是暗中寄托, 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 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 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 于景,以景语作结。 于景,以景语作结。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谢谢!
应考策略
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 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shān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 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 篇。
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 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 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 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 黄沙遮日满目荒凉谁可同语?只有萧瑟 的西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铁马金 戈南征北战,最终只剩日落黄昏青草掩 藏着坟墓。满腹幽情情深几许,夕阳照 射深山飘洒着潇潇秋雨。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也可。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 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六、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美

六、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美陈友冰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内在的是其意境和神韵,外在的则是辞采、声律和结构。

但是,任何内在的美感都必须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表现。

意境的和谐和混成,必须靠文字的声律、辞采来体现;神韵虽在文字之外,也必须依附于文字。

美的主题,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出审美感受。

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古人将结构称为章法,前人分析章法,所谓起结开阖、回互周旋、草蛇灰线,已有许多讲究。

这里将古人多种“诗格”加以归纳选择,用现代方法加以表述。

诗歌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一、逆起式所谓逆起式,就是先写结果,后交代原因,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按正常的叙述方式,应该是“将军猎渭城,风劲角弓鸣”。

先交代事由、人物和地点——“将军猎渭城”,然后再描述由此而产生的结果——“风劲角弓鸣”。

但现在却是先说结果再交代事由,这在结构上就叫做“逆起法”。

其好处是“逆起得势”即先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给人一种突兀感,以此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从而突出诗人要强调的主旨。

王维一生可以张九龄罢相后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意气风发,向往开明政治,渴望有所作为;后期出于对李林甫当政的失望,再加上在三十一岁时妻子病故,继而安史之乱中“没于逆贼”的愧恨,他渐渐变成一位佛教徒,过着一种“晚来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清心寡欲生活。

随着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前期,写出塞,歌游侠,关心现实,抨击不平,充满积极的入世精神;后期主要描叙自己的半隐生活,辋川一带的山林风光和自己从中参悟的禅意。

这首《观猎》是早期作品。

它通过一个将军田猎场面的描叙,咏歌了一种尚武精神,其中洋溢的豪气自然也是盛唐气象的再现。

为了表现这种豪气,诗歌诗人选用了逆起法,最后再用“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与开头的“将军猎渭城”呼应,让刚猛劲急与芜阔混茫一张一弛,为这幅将军郊猎图添上完美的一笔。

诗歌的结构

诗歌的结构

诗歌的结构
诗歌的结构实质上是诗歌的组成部分,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情感,以及诗歌主题的表现方式。

诗歌最常被认为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它具有完全不同于一般文学形式的结构特征,是以其特定的结构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情感。

早期诗歌的结构是简单而不统一的,它表达诗人所描绘的形象和思维模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汉藏语系语言有关的诗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将对古典汉语诗歌的结构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是内容类型。

在古典汉语诗歌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内容,如叙述、描写、哲学、抒情和抽象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征。

其次,是诗歌的形式特点。

古代汉语诗歌一般以诗句的形式出现,每个诗句具有五言或七言的格式,其间还包括一些韵脚的设置,并有一定的文字节奏和诗歌情调。

另外,有些诗歌还采用一定的美学概念作为结构框架,如皇家章程、宫调、吴越、五音归类等;有的则采用横排、竖排、边铺、七言律诗、胆固朗顿、小令等节奏结构。

此外,诗歌的结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还有更多内容上的特点,如思想内容上的阐释、情感表达和诗歌抒情写作方式。

有的诗歌还利用暗喻、象征、反讽、拟人等修辞手法,为诗歌增添更多色彩。

最后,诗歌的结构还受到不同的文化礼仪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经验是诗歌的结构所依据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
它的创作的基础。

总之,诗歌的结构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包含形式上的特点,还有更为深刻的内容特征,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很难模仿到其他文学形式的结构中去。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有哪些?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诗歌
形式。

1. 绝句:绝句是由四句构成的诗歌形式,每句五个或七个字。

绝句常常用于反映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的意境。

2. 律诗:律诗是按照一定的音律和格式要求的诗歌形式,包括
五律(五言律诗)和七律(七言律诗)。

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常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3. 乐府诗:乐府诗是流行于古代社会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流
传于民间。

乐府诗多以七言或五言组成,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感。

4. 箴言:箴言是一种极为简洁明了的诗歌形式,用寥寥几字来
表达深远的哲理和智慧。

箴言通常有一定的押韵和节律,以引人深思。

5. 词:词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抒情诗歌形式,通常由四行构成,每行五个或七个字。

词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心情,以及对自然和
社会的描绘。

古代汉语中的诗歌形式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代汉语诗歌的丰富
多样性。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一、平仄法:
平仄法是古典诗词最基本的押韵形式,它决定了一首诗的格律结构。

它体现了诗歌古
典美学中最重要的审美观念——“有致”,即“平仄有致”。

平仄指的是古典诗词中押韵时使用的声调,它有上声、中声和下声三种,上声成诗文
中常见的“平”字,而中声和下声则成为“仄”字。

平仄法的核心是以声调分步法构建出
的一系列节奏,这一系列节奏就构成了表达诗歌语义的固定结构和律动time texture。

二、用词艺术:
用词艺术是古典诗歌中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它体现了古典诗歌创作主体的审美能力、艺术造诣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词艺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表现为以构建有模有式的语言句式和精确精准的用词实践,作诗者根据国画所塑造的形象,以及精细的内涵创造出有表现力的词语组合。

在用词过程中,作者灵活利用单韵、双韵、押韵、借韵等手段,通过完美的旨趣要素协控,多层次细
节塑造以及穿插使用比喻拟人等艺术修辞元素来表达一种充满视觉乐趣和意境抒情的“美”气息。

三、反复法:
反复法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音乐性美学手法,也常被称为“返回法”、“重温法”等。

一般而言,反复法是指诗句、词牌,或段落中形式、表现内容、思路结构上存在着相似度
或者关联性的句法,在生动富文辞的前提下,倾力打造出的一种意境的重复性表现。

反复法的作用是使内容鲜活,语言抒情,使作品有悬念,更能表现出一种审美的叠加,令人叹服。

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反复法手段有诗句重叠、句中重复等,它们有助于诗歌的
表达抒情,令人耳目一新。

五言绝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五言绝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五言绝句平仄的基本格式五言绝句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平仄交替,如平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格式的基本结构是AABB,每一句都是严格的对仗,平仄的使用也十分重要。

五言绝句的平仄是指每一个字的读音,平指声调平稳,仄指声调起伏。

平仄的运用对于五言绝句的诗歌意境和节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要求每一句的平仄都要符合规定,比如第一句为平平仄,第二句为平平仄,依次类推。

五言绝句的诗歌内容多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或者抒发对社会风貌的感慨。

这种格式的诗歌有时候会加入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形式,近年来也被现代诗歌人所继承和发扬传统,以五言绝句为基础,不断创作出新的精彩作品。

在五言绝句的创作中,要注意平仄的运用,确保每一句的平仄都符合规定。

同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感情、思想等方面的描写,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五言绝句的格式要求比较严格,但是也给诗人们提供了一种优美、简洁而又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创作中,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感和创作意图,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五言绝句诗歌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

通过这种格式的诗歌创作,诗人们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传承和发扬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五言绝句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使用,而且在今天也得到了现代诗人的重视和推崇。

在这种诗歌形式中,平仄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整首诗歌的节奏和味道。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五言绝句有着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资源,诸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等,其中每一首都是经典之作。

通过对五言绝句的学习和创作,不仅可以使人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诗歌的形式主义与结构分析

诗歌的形式主义与结构分析

诗歌的形式主义与结构分析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语言和结构表达情感和思想。

其中形式主义和结构是诗歌创作中两个重要的方面。

形式主义强调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使用,而结构则关注诗歌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本文将对诗歌的形式主义和结构进行详细分析。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指在诗歌创作中,作者注重对诗歌的形式、语言和声音运用的追求。

形式主义认为诗歌的创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技巧,以达到对情感和思想的最佳表达。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形式主义手法:1. 韵律: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音节和音调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例如,古典诗歌中的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规定。

2. 押韵:押韵是指诗歌中相邻的词句末尾音节或音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押韵能增强诗歌的音韵美和语言节奏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其中的“尽”和“流”就是押韵。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相邻的句子或词语在音节和音调上的呼应和对比。

通过对仗的运用,诗歌能够达到平衡、对称和谐的效果。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中的“微闻孤馆响,若有人惊乘雾”,其中的“响”和“雾”、“孤”和“乘”就是对仗。

4. 映象:映象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映象的运用,诗歌能够直观地给读者展示一种情景或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通过明月和霜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寂静。

二、结构分析结构是指诗歌中句子和段落的组织方式和排列顺序。

诗歌的结构分析涉及到诗篇的整体布局和内部构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1. 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指诗歌中句子和段落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思路的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顺序结构,诗歌能够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展示给读者,形成一个连贯的叙述。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按照历史的顺序讲述了杨贵妃的生平故事。

2. 对偶结构:对偶结构是指诗歌中句子或段落之间呈现反义、补充或对比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
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

3、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

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

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

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4、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的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爱上层楼”“爱上层楼”,“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在这样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5、先景后情
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表现的主体,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

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

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

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

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再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诗人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

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6、卒章显志
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再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情怀,诗的尾联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了解诗歌的结构形式对分析诗歌的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诗歌的结构形式不仅仅是这六种,但这六种是常见的,最具特色的,也符合《教学大纲》对中学生
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