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分析
高考文学专业术语细解大全(抒情手法部分10种)
高考专业术语细解大全之抒情手法部分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例: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例: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例: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7)、表现手法(10)、修辞(9)和结构(4)四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抒情方式(7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表现手法之抒情方式
例2: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C
B
A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
例1: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01
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
02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言志,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02
示例: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抒情技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05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抒情方式[1]
牛刀小试
• 辨别下列诗 句所用的抒 情手法?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诗经》 1直接抒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 3触景生情
4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借事抒情
1、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 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 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 景抒情。 答题格式:这首诗运用的抒情手法是借 景抒情。诗人借助对……景物的描写, 营造出……的氛围,表达了……的情 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 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 (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 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 原,赵宋王朝仓皇南逃,苟且偷生。李 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 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 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 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苟 且偷生的行为;简洁而有 意味,颇显豪气。
二、间接抒情
• 判断方法:作为一种委婉含蓄 的抒情手法,诗人往往借助多 种手段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言在此意在彼。一般 来说这样的诗句中往往没有直 接表明情感的词、句。
诗歌抒情方式赏析
直
登幽州台歌
接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 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例二 《菊》 (郑谷) 《画菊》 (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法。《菊》、《画菊》都
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 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 市,北临长江。二诗或题《江南意》. 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_
解析:作者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 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 触发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吟成了这一千古 名篇。“情”与“景”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
② 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借史等) 含义:诗人们借助多种修辞艺术,
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引用典故)
A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含义: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 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 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情景交融。 形式: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第一课时抒情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规范答题步骤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此类题常见出题模式: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这首诗抒发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③用典抒情④即事感怀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晓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
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抒情与结构一、诗歌景与情的关系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方式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诗句。
一般来说,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都要把握这些抒情诗句。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
):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3、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表现手法——诗歌鉴赏
比 喻 PREFACE
使用比喻时需注意:
1、本体和喻体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所用喻体多为常见,易懂的事物或道理; 4、注意思想感情; 5、多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或道理来比 喻抽象,深奥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
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技巧
by.罗兮
1
抒情手法
2
描写的手法
目录
修辞手法
4
其他
3
1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评 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用典抒情(引用过 去有关人,地,事,物史实或语言文字)
答题“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 哀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 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
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
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
2.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
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渲
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
染
夜的深和夜的静
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写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由一事物联系
Eg. 踏花归来马蹄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1、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2、两山排闼送青来
3、《吴江》张先 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 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 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 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 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 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 欧阳修《踏莎行》:
3、赋、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 对诗歌的理解;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 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无名氏《孔雀东 南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 我旧时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 事物作形象描写)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 咏的事物)。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 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 又是比。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 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 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 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 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 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以乐景写哀情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倍增 其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 令人赏心悦目。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 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 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 遥,流露出漂泊的伤感。
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常见意象及抒情方式
一、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转)1、直抒胸臆。
2、借物抒情。
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①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赠别之作,原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②这两句说,本来多情的人,由于离别,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倒像彼此无情;在饯别的酒宴上,强颜为笑也难以做到。
樽:酒杯,此指酒宴。
③这两句说,蜡烛好象懂得别人的心事,也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为离人流着痛苦的眼泪直至天亮。
[简析这首诗主要写离别时的惆怅情怀。
前两句抒情。
作者从侧面落笔,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后两句赋物。
作者以物设喻,使无知之物人格化,由烛之垂泪拟人之悲痛,把离别悲伤的感情写得含蓄幽深,余味无穷。
赏析: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
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
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
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
结句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3、借景抒情。
4、借乐景衬哀情。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首句写离人乘舟而去,点明送别。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写作表现手法-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间接抒情一、定义:间接抒情是借助其它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抒发感情。
即从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三方面来抒发感情。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二、特点: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一是间接抒情主要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发作者情感,是一种依附于一定的景物、事物和事理的抒情方式。
(由此可见,议论中抒情、记叙描写中抒情,都是间接抒情。
)二是间接抒情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人去感受、去品味。
三、作用: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如何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有三种方式: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运用:描写是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的。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起到烘托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抒发内在的情感,将人物的情感寓于景物描写之中。
示例:沈从文《云南的歌会》:“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到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解析: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都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
抒情方式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试分析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
【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2、托物言志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题: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以无胜有更是把虚实结合推向了及至,白居易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里面包含了多少复杂难言的感情,那就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了。
4、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
5、借事抒情
如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
二、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鉴赏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 色?试略作分析。
∆ ∆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 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 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 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 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 吟》 3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 独步寻花七绝句》 4“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
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2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
借景抒情之触景生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
借景抒情之触景生情
【析】诗的头两句写景,写天气的骤变:“千里黄云”,北
风狂舞,大雪纷纷,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后两句是诗人 安慰董大的话,意思是说不要为前途发愁,天下认识您的 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语看似平常,其实表达了诗人与董大 的深厚情谊。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改)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 籍《秋思》)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 来抒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例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 乐》)
——以哀景写哀情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例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谢浑《谢亭送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一是触景生情, 二是以景结情, 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 五是景略情在, 六是情景交融。
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王禹偁《村行》)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 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 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 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1)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 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 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 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抒情手法
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 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 贵的蔑视。
3、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 指诗人就某件事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抒发自己的
感慨。 1、《 秋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无 穷。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斋里寻常见,崔九 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练 习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通过写景来抒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通过用典来抒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直接抒情
间接 抒情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 法)。 2、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 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20 借史抒情
• (2011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 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 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 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方式(1)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 何效果?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 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 手法、修辞手法等。
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 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人物描写 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白描、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形状、色彩、声音、
答题示例
答:这首诗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抒情手 法(步骤一)。诗中句句写景,以沉 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 烘托和渲染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 六朝繁华已一去不复返(步骤二), 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 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步骤三)。
练一练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光线、虚与实、正面与侧面、观察角度(远近、高 低)、修辞手法、衬托(烘托、渲染)与对比、白描、 意象的排列
分析技巧型 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分析怎样使用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效果)。
能力检测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简析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解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 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 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请你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并 结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解释
[明]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材,爆 一点芳心未肯灰。竹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虽然我爱我扎得紧紧 的瘦小身材,我有一丝芬 芳之心不肯随意化为灰烬。 美好的时节一到来,我的 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 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简析。
借饱受摧残,花魂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 不媚俗的忠贞。 梅花开在野外断桥边,境遇凄惨:寂寞 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一“外”字,一“边”字, 表现诗人纵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的落寞。一“更” 字,不仅写出了嫉妒者的歹毒、凶狼和仇视之深。同时 也反衬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无 意”“苦争”是诗人“位卑未敢记忧国”的感情的自然 流露,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强烈地 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 自尊,自爱与自律。
(注)青帝:司春之神。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 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 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 (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 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 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 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 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 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 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 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 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 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 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 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 修辞方法。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特点? 志? 译文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 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 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 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 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 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10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 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 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 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例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 裕北伐的典故,赞扬了刘裕的英雄气概,反映 出作者仰慕英雄,收复中原的愿望。“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句,用廉颇的典故, 意在以老当益壮、仍思报效国家的廉颇自比, 也借廉颇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怨 愤之情。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 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 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 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 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 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英雄气概。
答: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 山岗上,体现了“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 大;(2分)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 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 现了“凤凰”才能出众。 (1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 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秋天它的羽翼被 迫“摧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 才能往回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 “处非位”比喻不被赏识。整体上抒发了诗人孤 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学习诗歌鉴赏的 表现手法,并学会运 用。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 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 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 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 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 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 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 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 “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 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 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 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 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阅读下面二首唐诗,完成相应试题。(4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徂:消逝,流逝。 (2)诗歌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2分)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 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每小点1分,共2分)
[答题范式] 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 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 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 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 旨) 【叙——析——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 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 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 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 渝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作者处境—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 所言之志— 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即使粉身碎 原因+精神 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环境烘托。
表现手法是一首诗在 整体上采用的抒怀言 志方式,即诗人是借 助什么来把自己的感 情表达出来的。
题型二:赏析手法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 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 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 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 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间接抒情
5.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 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 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 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结绮临春:六朝时陈后主斥巨资修建三座高达数十 丈的高楼,供其玩乐,其中两座名结绮、临春,另有一 座名望仙。
用拟人的手法,爆竹的特点【结束小身材,时节、 寒焰、万人头上一声雷】, 托物言志:表达作者一旦时机到来就一鸣惊人的雄 心壮志。
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 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 拟人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 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 一类诗 歌。 志的内容: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 讽喻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法?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 拟人、比喻、象征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 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 加以分析。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极尽明丽欢愉,与 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 “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 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 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4分)
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 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 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 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来自间接抒情 6.用典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