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记住。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是 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 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 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学习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 心到 眼口到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 于读书、学习的言论,告 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 有所启发。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我__不__是__生__来__就__什__么__都__知__道_的__天__才__,__我__只__是_ 爱__好__古__代__文__化__,__靠__勤__勉__学_习__而__寻__求__学__问__的__人__。_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30张PPT)
学习活动我:会1.读独学:运用学古文的方法,默读第一则文言文 。
2.合学: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学习活动我:会1.读独学:运用学古文的方法,默读第一则文言文 。
2.合学: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学习活动我:会默读读课文,思考孔子通过这几句话向告诉我们该 怎么读书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评价标准:我能读正确。 我能读流利。 我能读出停顿。
知知之道/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同知“敏默我学知(智///非(z而而如”h/zī好识不生,hī学 之 及而智√z慧, , ,知h√ìz不 学 犹之hì耻者//)而 恐)下,也不 失之问好。厌之为。古,。,知诲敏之人/,以/不不求倦知之。为者也不。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评价标准:我能读正确。 我能读流利。 我能读出停顿。
观点是
。
最后,祝
。
①读到孔子的“
”
这句话,我想到了
,
②我很赞同孔子
的
观点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 。
我会背
知之
,不知
,是
。
敏
,不耻 。
默
,学
,诲人
。
我非
者,好古,敏
。
学
,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 ,终夜
,以思,无益,不
如。
我会背
知之为知之,
敏而好学,
默而识之,
我非生而知之者,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4张PPT).ppt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喜欢古代文
天生
献或文化。 勉励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
是喜欢古代文献,通过勤奋的追
求而获得知识。
道理:没有天生就知道
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
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
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
是因为多听多记、勤奋
好学的缘故。
相似,如同
好像 不如;比不上 尚且仍然
读书需用心, 才能记得牢
语气词,意 为“吗”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三 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 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 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学法导读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握 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 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 课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睡觉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 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 不如去学习。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 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 不能自满,不能患得患失。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18张PPT).ppt
——【宋】朱熹
我会解释
说 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会解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我会解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 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 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 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朱熹(1130年~1200年)
•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 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 •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细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 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 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 三点的重要性。
课外拓展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我会解释
说 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会解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我会解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难道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 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 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 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朱熹(1130年~1200年)
•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 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 •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细读课文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 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 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 三点的重要性。
课外拓展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35张PPT).ppt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我会诵读
拓展阅:《古人谈读书》一
【原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①。 ——《论语》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 力学如力耕②,勤惰③尔④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⑤时。 ——[宋]刘过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⑥;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
谢谢谢谢同同学学们们观观看看
地去探求知识的人罢了。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 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 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任务一:借注释,品《论语》
任务二:巩固背诵来拓展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任务三:迁移运用共学习
任务二:巩固背诵来拓展
知之为( ),不知为( ),是( )。
敏而( ),( )下问。
默而识之,(
),( )不倦。
我非(
),好古,敏(
)。
学如( ),犹恐( )。
吾尝(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
《论语》是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 的经典。 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 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 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2张PPT)
作业:
1.背诵《论语》片段。 2.自制书签,选用《论语》里的读书名言 激励自己。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背诵《论语》片段
知之为
,
,
。
敏而好学,
。
,学而 ,诲人
。
我非
,好古,
。
学如
,
。
吾尝
,
,
,
,不
如学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敏而好学 好古
正确停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25 古人谈读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① 也。
敏②而好③学,不耻 ④下问⑤。
默而识⑥之,学而不厌⑦,诲⑧人 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⑨以求 之者也。
2.如何做到这“三到”呢? 第一要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心思都用在
读书上。在此基础上,要运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书,用我们的嘴巴去读 书,将知识牢牢地记住,这样就是做到了“三到”。 3.朱熹是如何来阐述自己的读书观点的?
第一,提出观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接着从正反 两个方面,先说“心不到”会导致怎样的学习结果,再说“心到了” 又会产生怎样的读书效果,从而说明在读书三到中,“心到”最为重 要。这样从正反两个角度阐述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真是有略有 详,重点突出。
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 便。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zhì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zhì
博闻强识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充或纠正。 第三步,根据句子的大意,给长句子画上停顿线,并
试着读一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
),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zhì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zhì
博闻强识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充或纠正。 第三步,根据句子的大意,给长句子画上停顿线,并
试着读一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
),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共24张PPT).ppt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于自己知道的知识要有信心,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要勇于承认。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一、选自《论语》字词句分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学习要默默地积累,不厌其烦地学习。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使 自己的学问更加深厚。
关于古人谈读书的拓展知识
另外,《童蒙须知》中朱熹的读书三到也告诉学生们读书时需要用心专注。他指出, 心到、眼到、口到是读书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将 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总之,《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让学生们了解到古人在读书方面的见解和态度,帮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一
选自《论语》
一、选自《论语》
了解一下有关《论语》知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 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中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通过简单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 物形象。其语言简练,浅近易懂,但用意深远,具有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关于古人谈读书的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兴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 爱和兴趣的建议: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故事 会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在班级中组织阅 读小组或读书俱乐部,让学生们可以一起阅读、讨论和分享。
引入有趣的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引入有趣的书籍开始。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如故事书、探险小 说、科普读物等,这些书籍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一、选自《论语》字词句分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学习要默默地积累,不厌其烦地学习。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使 自己的学问更加深厚。
关于古人谈读书的拓展知识
另外,《童蒙须知》中朱熹的读书三到也告诉学生们读书时需要用心专注。他指出, 心到、眼到、口到是读书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将 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总之,《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让学生们了解到古人在读书方面的见解和态度,帮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一
选自《论语》
一、选自《论语》
了解一下有关《论语》知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 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中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通过简单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 物形象。其语言简练,浅近易懂,但用意深远,具有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关于古人谈读书的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兴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 爱和兴趣的建议: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故事 会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在班级中组织阅 读小组或读书俱乐部,让学生们可以一起阅读、讨论和分享。
引入有趣的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引入有趣的书籍开始。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如故事书、探险小 说、科普读物等,这些书籍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8张PPT)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
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 理解吗?
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 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 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 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
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 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人参考。今 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 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学习的。
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 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 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第一部 分,从中获取读书和学习的营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
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 话的理解吗?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 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 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回顾刚才所学知识,说说理解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 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提示: 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
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 或查阅相关资料。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
——《论语》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品读释疑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 理解吗?
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 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 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 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
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 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人参考。今 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 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学习的。
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 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 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第一部 分,从中获取读书和学习的营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
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对这句 话的理解吗?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 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 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回顾刚才所学知识,说说理解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 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提示: 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
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 或查阅相关资料。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
——《论语》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品读释疑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 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课件(共76张PPT)
2.拓展:利用所学方法,课后自行预习后部分内容。
、读一读,写一写。
xiū chǐ jiào huì shǎo
suǒ wèi
héng xīn
kuī shì
quē
(羞 耻) (教 诲) ( 所 谓 ) ( 恒 心 ) ( 窥 视 ) ( 缺 少 ) 二、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战国]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名人读书的方法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 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 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 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 多分析。
课文学习 • 教师抽读,检测效果
要求:教师在班级抽测学生朗读,检查朗 读效果并对学生朗读情况予以评价、指导。
指导生字书写
chǐ
wèi
huì
sòng
qǐ
耻谓诲 诵 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缺
课堂总结
1.本堂课内容: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 顺、读流利,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予以巩固练习。
B.流水
C.等级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知__道__就_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 才__是__真__正__的__智__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写一写。
xiū chǐ jiào huì shǎo
suǒ wèi
héng xīn
kuī shì
quē
(羞 耻) (教 诲) ( 所 谓 ) ( 恒 心 ) ( 窥 视 ) ( 缺 少 ) 二、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战国]孟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北宋]苏轼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
名人读书的方法
◎ 欧阳修“计字日读”法:即每日定量计字, 日积月累,就能将一部部书籍背熟。
◎ 鲁迅“五到法”:“五到”即心到、眼到、 口到、手到、脑到。其中“手到”是指边读书 边做笔记;“脑到”是指善于动脑,勤思考, 多分析。
课文学习 • 教师抽读,检测效果
要求:教师在班级抽测学生朗读,检查朗 读效果并对学生朗读情况予以评价、指导。
指导生字书写
chǐ
wèi
huì
sòng
qǐ
耻谓诲 诵 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缺
课堂总结
1.本堂课内容:运用小古文学习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 顺、读流利,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予以巩固练习。
B.流水
C.等级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知__道__就__是__知__道__,__不__知__道__就__是__不__知__道__,__这__ 才__是__真__正__的__智__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____既__然__思__想__和__眼__睛__不__集__中__,__就__只__能__随__随__便__ 便__地__诵__读__,__绝__对__不__能__记__住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 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 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回顾刚才所学知识,总结理解文言文句子 的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
1.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 理解句子含义。
2. 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提示: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
常用义不太一样。理解这些词语时可以读 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
不如学也。 ——《 论 语 》
我会写
书写指导:
“耳”要窄、第二个竖 要长、与下提交叉,“止” 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
我会写
诲
书写指导:
“母”竖折与横折钩 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 一横居中。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默。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 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 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它对中国 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 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 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 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回顾刚才所学知识,总结理解文言文句子 的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后三句话。
1.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 理解句子含义。
2. 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提示: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
常用义不太一样。理解这些词语时可以读 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
不如学也。 ——《 论 语 》
我会写
书写指导:
“耳”要窄、第二个竖 要长、与下提交叉,“止” 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
我会写
诲
书写指导:
“母”竖折与横折钩 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 一横居中。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默。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 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 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它对中国 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 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53张PPT)
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教育家、诗人,众人尊称为朱子。其 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朱熹著述很多, 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 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 有《朱子大全》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 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 习的时候一 定要用心,把学习态度放在第一位。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两则文言文告知了我们哪些读书态度和方法?
第一则文言文谈到的是读书态度和方法。我们在学习上,要 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时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1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思考: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诗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注释】 ①每:时常。②亲:近。 ③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 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 ④胸次:胸中,心里。⑤尘:杂念。 ⑥金鞍玉勒(lè):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 笼头的贵美。 ⑦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 这里指书房。
自读第一则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5《古人谈读书》课件(共54张PPT).ppt
在理解文意的基 础上读好节奏,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尝:曾经。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终日不食:整天不吃。
终夜不寝:整夜不睡。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这句话的意思:我曾经整天不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吃,整夜不睡,用来冥思苦想,
片段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 他事物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 态度。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自欺欺人。
补充之前学过的通假字,加深理解。
片段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①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读书只有勤奋、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体会还有很多,自由默读丛书中 的《古人谈读书》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
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不同的年龄段,生活阅历不同,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也不同。
任务三:读第二则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 大意,谈谈读书启发。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天才, 后天 刻苦学习、勤奋追求学问才会有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就是通过学 习古代文化得来的。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在理解文意的基 础上读好节奏,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 段 5 : 学 如 不 及 , 犹 恐 失 之 。及:赶上。
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倦。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尝:曾经。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终日不食:整天不吃。
终夜不寝:整夜不睡。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 这句话的意思:我曾经整天不 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吃,整夜不睡,用来冥思苦想,
片段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 他事物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 态度。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自欺欺人。
补充之前学过的通假字,加深理解。
片段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①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读书只有勤奋、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古人关于读书的方法和体会还有很多,自由默读丛书中 的《古人谈读书》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
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不同的年龄段,生活阅历不同,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也不同。
任务三:读第二则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 大意,谈谈读书启发。
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天才, 后天 刻苦学习、勤奋追求学问才会有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就是通过学 习古代文化得来的。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段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在理解文意的基 础上读好节奏, 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第一则文言文,借助注释,同桌交流文意。 片 段 5 : 学 如 不 及 , 犹 恐 失 之 。及:赶上。
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疲倦。
24《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论语》
学习任务二:我跟孔子学《论语》 自由朗读前三句,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Leabharlann 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同字异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追赶上。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吾:我。
异字同义
, 敏而好学,
是知也。 。
默而识之,
,
。
。
,好
学如不及,
。
吾尝终日不食,
,
。
,以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习任务三:我是《论语》推广者 读: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可以用今天学的哪
25.古人谈读书
谁谈读书?
孔
朱
子
熹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 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 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 “圣人”、“至圣先师”。
《论语》是记载着孔子和 他弟子们言行的语录文集。
学习任务一:我做小小诵读者 读一读:借助拼音和注释,读正确,读流利。 标一标:标出停顿符号,抑扬顿挫地读。
学习任务二:我跟孔子学《论语》
小组合作学习后三句,小组内交流
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④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古:古代的文化。 及:追赶上。 尝:曾经。 益:好处。
⑤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课件(共131张PPT)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 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 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 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 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 边读边做笔记。
读书三到
心到——最重要 眼到 口到
3.朱熹,_南__宋_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 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课前预习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 学的大师。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 《孟子》《大学》《中庸》合称 “四书”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 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三 到
眼到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口到 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
《古人谈读书》PPT教学课件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的意思。
学写字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谓诵岂
学认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诲谓 诵岂
左窄右宽
注意是“己”。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好停顿, 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课后作业
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1.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
嘴会读不正确? 2.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重要
通过学习“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说一说课文大意。 2.工整书写本课生字。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 道了有关读书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 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又要告诉我 们什么吧。
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他编写的《童蒙 须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 做了详细规定。
朗读指导
(课后第1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心__到__、_眼__到__、_口__到__。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的意思。
学写字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谓诵岂
学认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诲谓 诵岂
左窄右宽
注意是“己”。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好停顿, 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课后作业
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1.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
嘴会读不正确? 2.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重要
通过学习“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 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说一说课文大意。 2.工整书写本课生字。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5 古人谈读书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 道了有关读书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 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又要告诉我 们什么吧。
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他编写的《童蒙 须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 做了详细规定。
朗读指导
(课后第1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心__到__、_眼__到__、_口__到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此三者缺一不可。
代指上文说的几件事
思考探究
1.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要什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
2.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段话谈的是对读书人的要求,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 向,有见识,有恒心。有了志向才有争上游的决心,有了 见识才不会骄傲自满,有了恒心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这 样读书才会成功。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 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 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第一课层时次 梳 理
论语
古
人 谈
读书有三到
读
书
读书三要
谦虚 求实 好学
心到 眼到 口到
有志 有识 有恒
态要 度有 和良 方好 法的
主题概括
本文讲的都是古人关于读书的心得。 《论语》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谦虚、求实、好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 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 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 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我会认
chǐ zhì yǐ
qǐ
耻识矣岂
多音字
zhì (博闻强识)
识 shí (认识)(识别)
例: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zhì ),对事物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shí )。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耻诲谓
sònɡ
qǐ
hénɡ
诵岂恒
kuī
jiē
quē
窥皆缺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告诉我们读书时要专心致志, 做到心、眼、口合一。
曾国藩则指出了读书人必备的三个要素——有志向、 有见识、有恒心。
扩展延伸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要紧,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了
难道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 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思考探究
1.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段话指出了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读书时要专心一 致,一定要做到心眼口三者合一,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2.前两篇短文中,哪些句子谈的是读书态度?哪些句 子谈的是读书方法?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
聪敏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向地位、学问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
同“智”,智慧
读书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3)学而不厌。
读书方法:(1)默而识之。(2)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 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 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一定,绝对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他渡过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 好奇地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地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 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 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就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像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
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自我
满足 观,看 全,都
……的人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河伯观海
河伯是黄河之神,掌管着这里的一切。有一 年秋天,许许多多的大川小河都按时一齐注入了 黄河。黄河开始涨水,原来很窄的河面,一下子 变得宽阔起来。日夜东流的黄河水,浊浪滔滔、 水汽翻腾。于是,河伯开始得意起来,认为天下 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道:“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 这一根铁棍,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 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 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 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得比昨天更细那么 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结束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
乐每相亲。”读书之乐是无穷的,但读书 更要得法。先贤的心得,教给了我们诸多 有益、高效的读书之法,让我们学习先贤 的这些读书方法,尽情畅游书海,饱览无 限的书中美景吧!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 容对你有启发。
感谢观看!
曾经 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 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里(书本)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也
随意
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 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 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 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 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 呢,于是他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 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泛指知识阶层
志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 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 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 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 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 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以后学习遇到困 难,我不能再轻 易说我不会,要 去思考解决办法!
我知道了要 想成功,既 要有志向, 又要有见识, 还要有毅力!
4.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要”各点明 了什么观点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 重要
志向 见识
缺一
恒心 不可
5.学完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满足
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 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思考探究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这三句话都选自《论语》,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入 手,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谦虚、好学,不能不懂装懂,同时 在学习上要不满足。
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打算去别处走一走,顺便 炫耀一下自己。去哪里呢?向西要逆水而行,河伯才不 愿费这个力气呢,干脆,顺流东下吧,又快又好还不费 劲。于是,河伯就懒洋洋地浮在黄河的水面上。他怕晒, 把身子埋到水里,水面上只露出个小脑袋,脸向着东方, 眯着两眼看着两岸的美景,一路顺水漂下,一直来到北 海。河伯睁开双眼一看,只见海水浩浩荡荡,四面八方 都看不到尽头。见此情景,河伯感到自己和大海相比, 真是既渺小又自大,心里非常惭愧。
此三者缺一不可。
代指上文说的几件事
思考探究
1.作者认为读书人读书需要什么?用原文回答。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
2.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段话谈的是对读书人的要求,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 向,有见识,有恒心。有了志向才有争上游的决心,有了 见识才不会骄傲自满,有了恒心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这 样读书才会成功。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 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 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第一课层时次 梳 理
论语
古
人 谈
读书有三到
读
书
读书三要
谦虚 求实 好学
心到 眼到 口到
有志 有识 有恒
态要 度有 和良 方好 法的
主题概括
本文讲的都是古人关于读书的心得。 《论语》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谦虚、求实、好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 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 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 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25 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
我会认
chǐ zhì yǐ
qǐ
耻识矣岂
多音字
zhì (博闻强识)
识 shí (认识)(识别)
例:这位学者博闻强识( zhì ),对事物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shí )。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耻诲谓
sònɡ
qǐ
hénɡ
诵岂恒
kuī
jiē
quē
窥皆缺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告诉我们读书时要专心致志, 做到心、眼、口合一。
曾国藩则指出了读书人必备的三个要素——有志向、 有见识、有恒心。
扩展延伸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要紧,重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 矣,眼口岂不到乎?
了
难道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 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思考探究
1.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段话指出了读书的方法,告诉我们读书时要专心一 致,一定要做到心眼口三者合一,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2.前两篇短文中,哪些句子谈的是读书态度?哪些句 子谈的是读书方法?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人。
聪敏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向地位、学问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敏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
同“智”,智慧
读书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3)学而不厌。
读书方法:(1)默而识之。(2)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 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 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一定,绝对
有恒心就绝对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他渡过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 好奇地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地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 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 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就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 像 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
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自我
满足 观,看 全,都
……的人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 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河伯观海
河伯是黄河之神,掌管着这里的一切。有一 年秋天,许许多多的大川小河都按时一齐注入了 黄河。黄河开始涨水,原来很窄的河面,一下子 变得宽阔起来。日夜东流的黄河水,浊浪滔滔、 水汽翻腾。于是,河伯开始得意起来,认为天下 的美景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道:“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 这一根铁棍,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 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 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 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得比昨天更细那么 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结束语:“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
乐每相亲。”读书之乐是无穷的,但读书 更要得法。先贤的心得,教给了我们诸多 有益、高效的读书之法,让我们学习先贤 的这些读书方法,尽情畅游书海,饱览无 限的书中美景吧!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 容对你有启发。
感谢观看!
曾经 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
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 是心到、眼到、口到。
这里(书本)
那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也
随意
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 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 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 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 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 呢,于是他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 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泛指知识阶层
志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 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 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 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 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 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3.再读文章,说一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以后学习遇到困 难,我不能再轻 易说我不会,要 去思考解决办法!
我知道了要 想成功,既 要有志向, 又要有见识, 还要有毅力!
4.想一想:“读书有三到”和“读书三要”各点明 了什么观点重点各是什么?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最 重要
志向 见识
缺一
恒心 不可
5.学完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满足
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 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思考探究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
这三句话都选自《论语》,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入 手,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谦虚、好学,不能不懂装懂,同时 在学习上要不满足。
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打算去别处走一走,顺便 炫耀一下自己。去哪里呢?向西要逆水而行,河伯才不 愿费这个力气呢,干脆,顺流东下吧,又快又好还不费 劲。于是,河伯就懒洋洋地浮在黄河的水面上。他怕晒, 把身子埋到水里,水面上只露出个小脑袋,脸向着东方, 眯着两眼看着两岸的美景,一路顺水漂下,一直来到北 海。河伯睁开双眼一看,只见海水浩浩荡荡,四面八方 都看不到尽头。见此情景,河伯感到自己和大海相比, 真是既渺小又自大,心里非常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