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集体备课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3 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读:了解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思想启蒙意义。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的单元主题下,着重展现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导入,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的学习,叙述接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说明新文化运动如何促进中国的思想启蒙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2.教材结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在思想领域发挥的作用。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中华民族在发展道路上的选择,培养民主、科学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并通过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获取历史信息。

2.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论从史出的论证方法和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民主、科学的精神。

2.学习先进知识分子敢于挑战旧思想、旧道德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培养民主、科学的精神。

难点:结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史地结合”

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示图片:

镜头1:民国二年,某地百姓门户上的对联

镜头2:袁世凯祭天

学生思考:

1.辛亥革命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镜头1和镜头2中的现象?

2.你认为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用了直接导入法,并且由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探究

结合材料及书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

1.材料1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2中的新知识分子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史料的补充,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而理解思想解放的迫切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图册P28及书本P46-48找出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其主要活动,补充其学习、工作经历。

设计意图:适当的利用地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空间概念的了解,也是“史地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体现,对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而出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习经历,则能够让学生明确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是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1:对《新青年》的了解与理解

合作学习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合作学习4: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合作学习5: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五)感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如果课堂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观众,就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以生为本是关键,“全面依靠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课堂教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倡导学生主动的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