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句子翻译《寡人》《劝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高中语文教材文言重点句子翻译优质课件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 兴坏之理。 我私下认为我不谦虚,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 失的文献,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 规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常态的,我全都享有(游览遍了), 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特卓立。(要点:凡是,山水有异态者,未始)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要点: “僇”同“戮”,刑辱;恒,常常)
《季氏将伐颛臾》重点句子翻译 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它作为主管祭祀蒙山的人,况且它处在疆域之中,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宾语前置)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施展才能去担任职务,没有才能就不担任(职务)。(比如盲人)遇到 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哪里还用得着那些搀扶盲 人的人呢?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要点: 均,之,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抄 小路已到赵国了。(要点:诚,负,间,被动句) 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玉玦多次给项王示意。(要点: 数,目,示)
劝学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古人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事之能。
盖学问之道,深且广,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是以古人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是以君子不废于学,不息于行。
翻译:古人常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
学问之道,深邃而广阔,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就的。
因此,古人又云:“学业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勤奋;品行之所以成就,是因为深思熟虑;而之所以荒废,是因为嬉戏;之所以毁坏,是因为随波逐流。
”因此,君子不会放弃学习,不会停止实践。
《劝学》重点语句翻译:1.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不前进就会后退。
2. 学问之道,深且广,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学问的道路,深邃而广阔,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
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之所以精深,是因为勤奋;品行之所以成就,是因为深思熟虑;而之所以荒废,是因为嬉戏;之所以毁坏,是因为随波逐流。
4. 君子不废于学,不息于行。
君子不会放弃学习,不会停止实践。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之后又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 砥砺前行,不遗余力。
勇往直前,不遗余力。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读到万卷,写文章时就会如有神助。
这些重点语句不仅道出了学习的真谛,也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奋、专注,同时也要善于思考,不断进取。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词句分析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2、宾语前置句:(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3.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5、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6、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7、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使动用法。)
e)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 溃败的军队
f)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方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 有力的形势
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 今:河流)
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古:继承 今:受)
一词多义 6.时 ①不违农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季节 ②无失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名词,时机,机会 7.王 ①王五罪岁 《寡人之于国也》大王,名词,读wáng ②然而不王者 《寡人之于国也》称王,统一天下,度wàng 8.食 ①谷不可胜食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吃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前一个“食”为动词,吃;后一个“食”为名词,食物 9.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在 10.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衬音 ③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④五亩之宅 《寡人之于国也》助词,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代词,代百姓;助词,的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内文言文《寡人》《劝学》《过秦论》《师说》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答案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六跪二螯
蛇鳝之穴
輮以为轮róu 槁 gǎo暴pù 就砺则利 lì 须臾yú 跂而望矣qì 舆马yú 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qí骥jì 驽马nú 锲而不舍qiè 金石可镂lòu 六跪二螯áo 蛇鳝之穴shàn
课文理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 蓝;冰,水为(形成,凝结)之,而(却)寒于 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 )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圆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 又晒干,不会再挺直)。故(所以)木受绳则直 ,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 学而(表递进)日(每天)参省(检查反省)乎 (相当于“于”)己,则知(通“智”,智慧) 明而(而且)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 臾之(的)所学也;吾尝(曾经)跂(踮 起脚后跟)而(表修饰)望矣,不如登高 之(的)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但)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 声非加疾(强,大)也,而闻者彰。假 (借助)舆马者,非利足(脚步快)也, 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 (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高中语文必修3
文言文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训练
杨振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sù )于河内 王好(hào )战 弃甲曳(yè )兵 衣(yì )帛(bó ) 数(cù )罟(ɡǔ )不入洿(wū )池 鸡豚(tún)狗彘(zhì )之畜( xù ) 庠(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wànɡ )者 饿莩(piǎo )
狗彘食(吃)人食而不知检(约 束),涂(通“途”,道路)有饿莩 (通“殍”,饿死)而不知发(打开粮 仓赈济百姓);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年成)也。’是(这,这种说法)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归罪归咎)岁,斯(则, 那么)天下之民至(到,归顺)焉。”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⑤君子博学..:⑥日参.省乎己:⑦声非加疾.也:⑧假.舆马者:⑨金.就砺则利。
:⑩蚓无爪牙..之利:⑪用.心一也用:⑫蟹六跪.而二螯: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⑱其曲.中规: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⑳故木受绳则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③以为妙绝《口技》: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④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④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用心一也:③用心躁也: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出自于《吕氏春秋》的一篇文章。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寡人文言文例句及翻译
寡人闻之,善学者若食蜜,多食而不知其味;不善学者若食蜡,少食而难尽其甘。
夫学者,所以求道也,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翻译】我听说,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品尝蜜糖,吃得越多却不知道它的味道;不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品尝蜂蜡,吃得很少却难以品味到它的甜味。
学习的人,是为了追求真理,真理所在之处,即使有千万人阻拦,我也愿意前往。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寡人以为,此言至理也。
学者贵在能思,思而不行,则空谈误国;行而不思,则盲从误己。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是大道理。
学习的人贵在能够思考,如果只是空谈而不付诸实践,就会误国;如果只是盲目行动而不思考,就会误伤自己。
【原文】寡人尝闻,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者欲求真知,必先正其心,正其心,方能诚意;诚意,方能正其心。
【翻译】我曾听说,古人说过:“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让工具锋利。
”学习的人想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态,端正了心态,才能真诚;真诚了,才能进一步端正心态。
【原文】《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寡人以为,修身者,所以正己也;齐家者,所以正人者也;治国者,所以正天下者也。
三者,修身为本,齐家为用,治国为权,平天下为效。
【翻译】《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认为,修身是为了端正自己;齐家是为了端正他人;治国是为了端正天下。
这三者,修身是根本,齐家是运用,治国是权变,平天下是效果。
【原文】《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寡人深以为然。
天命即人性,率性而行,即遵循天道;修道即教化,教化使人明理,明理而后行。
【翻译】《中庸》中说:“天命就是人的本性,顺应本性就是遵循天道,遵循天道就是教化。
”我深以为然。
天命就是人的本性,顺应本性就是遵循天道;遵循天道就是教化,教化使人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之后才能正确行动。
【原文】《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劝学高中课文翻译
吾观于古之人,其学也,志在道,行在德,言在信。
是以能成大业,立大功。
今之人,或学而无志,或行而无德,或言而无信。
吾甚悲之,故作《劝学》以警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闻之,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然后可以言教。
是以教者必先正己,而后正人。
若不修身,何以教人?不治其身,何以治天下?吾闻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吾辈当自强不息,勿以一蹴而就为志。
日积月累,必有厚积薄发之时。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是故学者,必先立志,然后致力于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坚,学问无以立基。
夫学之道,非一日之功,非一蹴之成。
盖吾辈之学,宜如春之萌芽,夏之茂盛,秋之收获,冬之蕴藏。
春者,立志之始;夏者,学问之积;秋者,德行之修;冬者,知识之藏。
吾辈青年,正当壮年,宜早立志,勤学问,修德行。
勿以富贵荣华诱,勿以贫贱困顿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不学,何时学?今不立,何时立?古人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辈宜以学为乐,以学为荣。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学无止境,道无止境。
吾辈宜勉力前行,勿忘初心,勿失本分。
《劝学》之作,非为劝人,实为自勉。
吾辈当以此为鉴,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不负自己。
文言文翻译:我看古代的人,他们学习,志向在于追求真理,行为在于修养德行,言语在于诚信。
因此能够成就大事业,建立大功勋。
现在的人,有的学习却没有志向,有的行为没有德行,有的言语没有诚信。
我对此感到非常悲痛,因此写《劝学》来警示他们。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我听说,喜好学习并深入思考,心中明白其意义,然后才能传授教诲。
因此,教育者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如果不修身养性,凭什么去教育他人?不治理好自己,凭什么治理天下?我听说,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
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我们这些人应当自强不息,不要把一举成功当作目标。
日积月累,必有厚积薄发的时候。
《劝学》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劝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⑤君子博学..:⑥日参.省乎己:⑦声非加疾.也:⑧假.舆马者:⑨金.就砺则利。
:⑩蚓无爪牙..之利:⑪用.心一也用:⑫蟹六跪.而二螯:⑬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⑮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⑯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⑱其曲.中规: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⑳故木受绳则直.: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一词多义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③以为妙绝《口技》: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④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④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3、特殊句式: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用心一也:③用心躁也: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劝学》夫学,所以求道也。
道者,万物之所从出,而吾心之所向也。
故古之圣贤,莫不潜心研究,以求至道。
然道非一日之功,非一蹴而就,必经岁月之积累,方得领悟。
是以君子不耻下问,不悔前非,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夫学,非徒读书而已。
读书者,所以博闻强识,明辨是非也。
然而书卷之外,更有天地万物之理,人情物理之变。
是故学者当虚心求教,博览群书,上下求索,以通万物之理。
学之贵,在于用心。
用心者,专心致志,不懈怠,不纷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故学者必深思熟察,洞悉其理,然后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夫学,非为富贵,非为利禄,乃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学者当以天下为己任,以道为宗,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智为用。
学者不可自满。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以君子虚怀若谷,不自是,不矜不伐。
学问之道,深不可测,广不可量。
学者当如饥似渴,如囊中探宝,如海中求珠,孜孜不倦,以求真知。
学之难,在于持之以恒。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学者必经风雨,历世态,方能磨砺意志,成就大业。
是以君子不畏难,不惧险,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学之乐,在于自得。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者当以学为乐,以乐为学,自得其乐,方能为学之极致。
吾辈生于斯世,当以学为务,以道为宗,以仁为本,以礼为节,以智为用。
勿以浮华自误,勿以世俗为累,勤学苦练,以期达到至善至美之境。
翻译:《劝学》学习,是用来追求道理的。
道理,是万物所从出的根源,也是我们内心所向往的目标。
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潜心研究,以求得至高无上的道理。
然而道理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领悟。
因此,君子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不后悔过去的错误,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学习,不仅仅是指读书。
读书的人,是为了广博知识,明辨是非。
然而,书卷之外,还有天地万物的道理,人情物理的变化。
劝学文言文以及翻译
嗟乎!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天地之间,万物竞秀,而人才尤为贵。
人才之贵,贵在其才。
才从何来?学也。
学,乃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故君子以学为重,以才为贵。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蹴而就。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言得之。
夫学,如登山,非一日之功,须臾不懈,始能登顶;如积土成山,非一日之积,滴水穿石,始能成山。
是以学者,当持之以恒,方有所成。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使人明智;行路,使人识广。
夫读书,非为博闻强识,乃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之益,非一日之效,须臾不辍,始能见其功。
是以学者,当博览群书,以增广见闻。
学,非止于书本,亦在于实践。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言实践之重要。
夫实践,非一日之功,须臾不懈,始能成器。
是以学者,当将所学用于实践,以验证所学,增长才干。
学者,当知谦受益,满招损。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此言谦逊之益。
夫谦逊,非一日之习,须臾不懈,始能成德。
是以学者,当虚怀若谷,谦虚待人,以博取众长。
学者,当立志高远。
古人云:“志当存高远。
”此言立志之重要。
夫立志,非一日之决,须臾不懈,始能成器。
是以学者,当立大志,以远大之志向为动力,以不懈之努力为支撑。
学者,当谨言慎行。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
”此言言行一致之重要。
夫言行,非一日之效,须臾不懈,始能成信。
是以学者,当谨言慎行,以诚信为本,以诚实为基。
嗟乎!学者,当以学为重,以才为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夫学,如一盏明灯,照亮人生之路;如一艘航船,引领人生之航。
学者,当勤学不辍,以学立身,以才立业,以德立人。
【翻译】唉!人生在世,就像飞驰的白色骏马,转瞬即逝。
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万物争奇斗艳,而人才尤为珍贵。
人才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们的才华。
才华从何而来?来源于学习。
学习,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因此,君子把学习看作是最重要的,把才华看作是宝贵的。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文言文劝学翻译及赏析
《劝学》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劝学》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那些疑惑,终究是无法解决的。
我以道为师,难道能知道他们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出生的吗?因此,无论地位的高低,无论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巫医、乐师以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现在的人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他们,这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学习道理有先有后,技艺有专攻,就是这样而已。
难道能知道他们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出生的吗?难道能知道他们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出生的吗?赏析:《劝学》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由孔子的弟子颜回所作。
此文旨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尊师重道,倡导师生间的相互学习。
文章开篇即点明“古之学者必有师”,强调学习必须要有老师指导。
接着,通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句话,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向师学习的重要性。
作者进一步阐述,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道理的领悟,师者的存在是为了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文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一句,表达了即使是不同行业的人,也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初中文言文翻译《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译文: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来得有用。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得更快,但是听的人却能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并不与众不同,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劝学》文言文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问题,但发现这样还不如抓紧每一刻去学习。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但发现这样还不如登上高处去拓宽视野。
登上高处挥手,并不是因为手臂变长了,但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并不是因为声音变快了,但是听的人却能听得更加清晰。
那些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脚走得快,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行千里;那些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会游泳,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横渡江河。
君子的出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善于利用外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这些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正如《劝学》中所言,君子并不需要与众不同的天赋,只需要学会借助外物,利用现有的条件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借助沟通和协调,来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总之,《劝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借助外物,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价值。
劝学文言文及其翻译
昔者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日言学,未尝一日舍也。
是以颜渊、子贡等,皆能以学成名,而孔子亦以学立教,传之千古。
盖学,所以立身,所以治世,所以致道者也。
今夫学子,生于末世,处乎乱世,而不思学以自强,岂非愚也哉?夫学之益,非一日之功,非一蹴而就也。
必先立志,然后立行;必先立志,然后立言。
立志者,志在圣贤,志在道德,志在仁义。
立行者,行于孝悌,行于忠信,行于礼义。
立言者,言于诗书,言于礼乐,言于道德。
三者兼备,然后可以称为学者。
学子若欲成名,必先求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学者必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以广其识,以充其德。
师有高下,学无止境。
学子不可自满,亦不可自卑。
自满则自弃,自卑则自辱。
二者皆非学者之态度。
学之贵在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此言学者之要也。
夫学者,必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此言学者之心也。
学子当以读书为本,博览群书,博学而笃志。
读书之益,非但增长知识,更能陶冶性情,修养道德。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者当以读书为乐,以学为荣,以无知为耻。
至于文章,亦为学者所重。
文章者,所以载道,所以传情。
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学者当以文章自勉,以文章见长,以文章传世。
然而文章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先读书,然后作文。
读书而不得其法,作文而不得其道,皆是学者之大忌。
学子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修身者,修其身而正其心;齐家者,齐其家而正其国;治国者,治国而正其天下。
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学子若能身体力行,则必成大器。
《劝学篇》终。
翻译:从前,孔子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整天谈论学问,从未有一天放弃。
因此,颜渊、子贡等人都能通过学习成名,而孔子也通过学习建立教义,流传千古。
学问,是用来立身、用来治理国家、用来达到道德境界的。
文言文劝学笔记翻译注释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注释:1. 子曰: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此处指孔子。
2. 学而时习之:学,学习;而,连词,表顺承;时,按时;习,复习。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后要按时复习,巩固所学。
3. 不亦说乎:说,同“悦”,高兴。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做不是令人高兴的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朋,朋友;远方,指远方的地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
5. 不亦乐乎:乐,快乐。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做不是令人快乐的吗?6.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注释:1. 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之一,以孝著称。
2.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日,每天。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3.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谋划策;忠,忠诚。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交往;信,诚信。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5.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这句话的意思是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注释:1. 温故:温习旧知识。
2. 知新: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 可以为师: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才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从而有资格成为他人的老师。
劝学中重点句翻译
劝学中重点句翻译劝学中重点句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劝学中重点句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通:性)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 翻译: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 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 也能雕刻成功。
•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 骨之强,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 因为它用心专一。
• 10.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着,用心躁也。 • 翻译: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子, 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 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翻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区别,只是善 于借助外物罢了。 •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 翻译: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 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 • 翻译: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 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 止(或放弃走)。
•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翻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 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 步,那怎么样呢?
•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翻译: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 那也是逃跑啊。
•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 • 翻译:畜养鸡、猪、狗等家畜,不要耽误它们 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 • 6.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翻译:百亩大小的天地,不要耽误(改变)他 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最重要的句子) • 翻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 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 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劝
学
•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给它加热 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加 热使它弯曲成这样。 •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变得)笔直了, 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了,君 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 行动不犯错误了。
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翻译句子
寡人之于国也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翻译: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 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 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 走。 • 翻译: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 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 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翻译: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 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 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楚。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翻译: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 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 己能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翻译: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 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 9.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重点句子) • 翻译: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 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 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矣! • 翻译: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 会来归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