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要求与说明(原创)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要求与说明(原创)
程所掩饰,故对制剂制备工艺影响较小。 • 关于多晶型现象对制备工艺的影响,需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
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12
专业 . 敬业. 激情 . 责任.
5、多晶型对原料药和制剂的影响
(2)对药物制剂生产的影响 • 药物的晶型在制备工艺的多种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转化
– 干燥、粉碎、微粉化、湿法制粒、喷雾干燥、压片 – 暴露的环境条件,如湿度和温度也可能导致晶型转化 – 转化的程度一般取决于不同晶型的相对稳定性、转化的动力学屏
2、多晶型的概念
多晶型是指晶体的或者无定形结构,包括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具体如下: a. 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具有不同的分子排列和/或构造。 b. 无定形结构,由无规则的分子排列组成,不具有可识别的晶格。 c. 溶剂化物是晶体结构,含有定量或不定量的溶剂。
晶型:由晶格中分子的排列来决定; 结晶形态(晶癖):是指形成的结晶的外观形状,如针状结晶、片状结 晶等。
①熔点(mp):与DSC 、TG分析相结合。 ②溶解性。 ③稳定性。 ④红外吸收光谱。 ⑤粉末X-射线衍射图。 3、各晶型间的相互转化。
20
专业 . 敬业. 激情 . 责任.
8、CDE审评对多晶型的建议
仿制已经上市的药品 1、被仿制药为晶型选择性药物 ①对于有晶型选择性、且各晶型的理化性质及生物药剂学性质有差异的仿制药品, 应确定与被仿制品种晶型的完全一致性(熔点、红外吸收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 图等方面与对照品或文献值进行比较)。 ②应提供能有效制备目的晶型的制备工艺。 ③应证明“晶型”在制剂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 ④晶型选择性药物的质量控制:一般情况下,在其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中应有一定 的质量控制指标,如熔点、特征红外吸收、特征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有关物 质检查等。在制剂的质量研究中,在保证“晶型”在制剂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的 前提下,应要求其制剂的溶出性质与被仿制制剂完全一致;其稳定性应等于或优 于被仿制剂;在此基础上,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应制订有关针对性的质控指标,如 溶出度、有关物质检查等。

药物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解析

药物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解析

同⼀⼚家开发,最早报道晶型专利和原研化合物/制剂所有权⼈是否⼀致?同⼀⼚家开发,原研晶型专利⽐较容易确认。

如遇到不是同⼚家开发,请对不同不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进⾏说明(收购?合作关系?授权使⽤?),以作为对原研晶型专利确认的依据。

晶型专利:专利号,所有权⼈,到期时间,是否有中国同族,是否已经授权?2)晶型⼀致性①此处主要⽐较⾃制与⽂献报道的区别,有条件可以⽐较⾃制⽚与原研⽚,可根据需要加⼊图表进⾏说明。

②晶型稳定性的初步研究:对湿、热、光照稳定性;空⽓中与密封条件下的稳定性数据的对⽐;粉碎前后的晶型变化等(制剂还要增加处⽅制备前后的晶型对⽐)。

3)多晶型根据⽂献调研情况来介绍可能的多晶型。

4)稳定性研究将测试的多批次稳定性数据进⾏⽐较,可根据需要加⼊图表进⾏说明。

4、申报资料中晶型部分的撰写呈现形式1)3.2.S.2:对于多晶型药物,申请⼈应在⽣产⼯艺开发阶段通过精制⼯艺的优化和筛选制备优势稳态晶型,保证原料药批间晶型⼀致性。

注:应包括结晶条件的考察,如:溶剂体系、降温速率、晶种加⼊考察、保温析晶温度及时间、搅拌⽅式等,提供说明⽬标晶型成为优势晶型的依据。

批间晶型的⼀致性:各阶段代表性批次的检测结果,如⼩中试,试⽣产,⼯艺验证批晶型的XRD,DSC,TG等晶型数据及对应图谱。

2)3.2.S.2、3、7:对药物制剂关键质量属性产⽣影响的多晶型药物,需研究证明批间晶型⼀致性(3.2.S.2)和晶型放置过程稳定性(3.2.S.7)。

共晶药物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确定的组分和化学计量⽐,可以通过X-射线单晶⾏射、X-射线粉末所射、固相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吸收光谱、差⽰扫描量热法和/成晶体形态等分析⽅法进⾏结构确证(不要求全部都做)。

3)3.2.S.4:如原料药的晶型和/或粒度分布对制剂质量产⽣影响,应被纳⼊原料药内控标准并制定专属的检测项⽬进⾏控制。

质量标准中晶型描述:⼀般仅对XRD的2θ⾓要求明确即可。

对于晶型质量研究的法规,⽬前为⽌,出台的不过以上⼏个,在吃透当前法规的要求,要结合⼯作⽇常的需求,领悟晶型研究换换相扣的逻辑关系,最后尘埃落地,落实到申报资料上,⼒求清晰完整,逻辑科学,交上⼀份满意的答卷。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6)聚 合 物 胶 束 ,亦 称 髙 分 子 胶 束 ,系 指 由 两 亲 性 嵌 段 髙分子载体辅料在水中自组装包埋难溶性药物形成的粒 径< 5 0 0 n m 的 胶 束 溶 液 。属 于 热 力 学 稳 定 体 系 。
二 、常用载体辅料 载体辅料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1)天 然 材 料 在 体 内 生 物 相 容 和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有 明 胶 、 蛋 白 质 (如 白 蛋 白 )、淀 粉 、壳 聚 糖 、海 藻 酸 盐 、磷 脂 、胆固 醇 、脂 肪 油 、植 物 油 等 。 (2)半 合 成 材 料 分 为 在 体 内 可 生 物 降 解 与 不 可 生 物 降 解两 类 。在 体 内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有 氢 化 大 豆 磷 脂 、聚乙 二醇 二 硬 脂 酰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等 ;不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有 甲 基 纤 维 素 、 乙 基纤维 素 、羧 甲 纤 维 素 盐 、羟 丙 甲 纤 维 素 、邻 苯 二 甲 酸 乙 酸 纤维素 等 。 (3)合 成 材 料 分 为 在 体 内 可 生 物 降 解 与 不 可 生 物 降 解 两 类 。可 生 物 降 解 材 料 应 用 较 广 的 有 聚 乳 酸 、聚 氨 基 酸 、聚 羟 基 丁 酸 酯 、乙 交 酯 -丙 交 酯 共 聚 物 等 ;不 可 生 物 降 解 的 材 料 有 聚 酰 胺 、聚 乙 烯 醇 、丙 烯 酸 树 脂 、硅 橡 胶 等 。 此 外 ,在 制 备 微 粒 制 剂 时 ,可 加 入 适 宜 的 润 湿 剂 、乳化 剂 、抗 氧 剂 或 表 面 活 性 剂 等 。 三 、生产与贮藏期间应检査的项目 (一 )有 害 有 机 溶 剂 的 限 度 检 查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引 入 有 害 有 机 溶 剂 时 ,应 按 残 留 溶 剂 测 定 法(通 则 0861)测 定 ,凡 未 规 定 限 度 者 ,可 参 考 I C H ,否则 应制定有害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与限度。 (二 )形 态 、粒 径 及 其 分 布 的 检 査 (1)形 态 观 察 微 粒 制 剂 可 采 用 光 学 显 微 镜 、扫 描 或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等 观 察 ,均 应 提 供 照 片 。 (2)粒 径 及 其 分 布 应 提 供 粒 径 的 平 均 值 及 其 分 布 的 数 据 或 图 形 。测 定 粒 径 有 多 种 方 法 ,如 光 学 显 微 镜 法 、电感应 法 、光 感 应 法 或 激 光 衍 射 法 等 。 微 粒 制 剂 粒 径 分 布数 据,常用各粒径范围内的粒子数或 百 分 率表 示 ;有 时 也 可 用 跨 距 表 示 ,跨 距 愈 小 分 布 愈 窄 , 即 粒子大小愈均匀。

中国药典-2015-四部通则-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四部通则-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通则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通则9203)”的相关要求。
确认
微生物控制
为了保证药品洁净实验室环境维持适当的水平,并处于受控状态,除保持空调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对设施进行良好维护外,洁净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定期进行环境监控,减少人员干预比监测更有效。其次是通过有效控制人员和物品的移动,适当的控制温度和湿度。微生物控制措施还包括良好的清洁和卫生处理,应定期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应当监测消毒剂和清洁剂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A/B级洁净区应当使用无菌的或经无菌处理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所采用的化学消毒剂应经过验证或有证据表明其消毒效果,其种类应当多于一种,并定期进行更换以防止产生耐受菌株。不得用紫外线消毒代替化学消毒。必要时,可采用熏蒸等适宜的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低洁净区的卫生死角的微生物污染,并对熏蒸剂的残留水平进行验证。
表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洁净度级别静态动态
≥0.5μm≥5.0μm≥0.5μm≥5.0μm
A级352020352020
B级3520293520002900
C级3520002900352000029000
D级35200002900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
注:①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②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3.警戒限和纠偏限
药品洁净实验室应根据历史数据,结合不同洁净区域的标准,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定适当的微生物监测警戒限和纠偏限。限度确定后,应定期回顾评价,如历史数据表明环境有所改善,限度应作出相应调整以反映环境实际质量状况。表5列出了各级别洁净环境微生物纠偏限参考值。

《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用技术要求主要特点和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四部通用技术要求主要特点和增修订内容

主要特点和增修订内容2.1制剂通则论述框架和技术要求进一步完善2.1.1系统修订制剂通则整体框架0100制剂通则旨在通过对药物制剂的总体论述来指导医药工作者对不同剂型、亚剂型进行合理的应用。

《中国药典》2015年版制剂通则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制剂通则的简单整合,缺少关键考察项的汇总和归纳。

为进一步引导生产企业全面关注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和整体要求,对0100制剂通则进行修订,主要修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完善了叙述结构。

从药物制剂制备的原则“安全、有效、可控、依从性”的角度出发,增加对剂量单位均匀性、稳定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剂型与给药途径、包装与贮藏和标签与说明书等部分的分论述;强调中药制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属性,关注每个关键环节的量值传递规律。

其次,完善了具体内容。

提出剂量单位均匀性的要求,保障制剂生产质量的批间和批内药物含量等的一致性,体现制剂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在稳定性中提出复检期概念,促进生产企业根据产品自身的稳定性特性进行前瞻性的质量考察;在安全性与有效性中提出“通过人体临床试验证明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后,药物才能最终获得上市与临床应用”,提示上市制剂的处方和工艺不得随意变更。

2.1.2系统修订各制剂通则的框架和表述《中国药典》2020年版制剂通则统一了各剂型论述框架及主要制备技术的简单论述。

除0110糊剂及0186膏剂外,其他36个剂型均不同程度修订了体例格式。

为进一步统一目前各剂型的表述问题,规范统一“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项下内容,按照原辅料→工艺与技术→质量与控制→包装与使用→贮存与运输等五方面的技术要点,着重补充大多数剂型缺少的工艺与技术方面的阐述。

增加特殊亚剂型临床使用关注点,如泡腾片不得直接吞服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1.3收载和整合临床成熟剂型和亚剂型收载和整合临床成熟剂型和亚剂型,体现《中国药典》的先进性和对我国临床成熟新制剂技术的支持。

FDA 关于晶型的指导原则

FDA 关于晶型的指导原则

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2007年7月 美国FDA发布2009年6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翻译北核协会审核药审中心最终核准目录I.简介 (1)II.术语定义:多晶型和多形态 (2)III.药物固体多晶型基本原理 (2)A.药物固体多晶型的重要性 (2)B.多晶型的特征 (2)C.多形态对原料药和制剂的影响 (3)1.对溶解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影响 (3)2.对药物制剂生产的影响 (4)3.对稳定性的影响 (5)IV.简略申请中的多形态和同一性 (5)V.简略申请中对多形态的考虑 (6)A.建立多晶型质量标准必要性的评价 (6)B.原料药多晶型质量标准的建立 (6)C.建立药物制剂中多晶型质量标准必要性的评价 (7)附件1 – 决策图表1建立多晶型质量标准必要性的评价 (8)附件2 – 决策图表2原料药多晶型质量标准的建立 (9)附件3 – 决策图表3口服固体和混悬剂型多晶型制定质量标准的评价 (10)仿制药晶型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I.简介2申请者必须提交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资料以支持简略新药申请(ANDA)3的批准。

该指南旨在协助原料药4存在着多晶型时5的简略新药申请。

具体地,该指南提供了:z FDA关于当原料药存在多晶型时如何评价其同一性6的建议z决策图表,对原料药和/或制剂中的多晶型进行监测和控制7的建议FDA指南性文件,包括该指南,并非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职能。

实际上,指南陈述了管理部门对某一个问题当前的看法,并且仅作为建议,除非当具体的法规或法令要求被援引时。

在指南中用到的词语“应该”,是指建议,并非要求的意思。

1该指南是由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药物科学办公室下属的仿制药办公室制定的。

2尽管新药申请(NDAs)同样涉及多晶型的问题,但是该指南仅涉及在简略新药申请情况下多晶型的问题。

3参见21 CFR 314.94 (a)(9); 参见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令505(j)(4)(A)4在此指南中,术语原料药和活性成分可互换使用5术语多晶型/多晶态polymorphic forms和polymorphs是同义词,并且在该指南中可以互换使用6参见章节IV以获得更多的资料7该指南旨在为企业就最常见的多晶型问题提供帮助。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
稿)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医药行业的重要技术标准,
对于保障仿制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分步骤为
大家阐述这一技术指导原则。

第一步,指导原则的起草背景和目的。

指导原则是由国家药监局
牵头起草,目的是为了促进化学仿制药研究和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水平。

第二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对于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指导原则要求从晶型检测、晶型鉴定、晶型稳定性、晶型转化等方面
对仿制药晶型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

第三步,指导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是化学药
品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保障药品的疗效,并降低药品
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四步,指导原则的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

随着仿制药质量和疗
效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将选择使用仿制药,这对于减轻患者
用药负担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化学仿制药晶型
研究技术也将不断拓展和更新,提高仿制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水平,为
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化学仿制药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医药行业的重要
技术标准,对于促进化学仿制药研究和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具有重
要作用,将继续引领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 作为药物原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㊁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㊂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可影响药品的有效性㊁安全性与药品质量时,应对固体制剂㊁半固体㊁悬浮剂等制剂种类中的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㊁定量控制,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原料药应保持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以保证晶型药物产品质量和临床作用的一致性㊂由于固体制剂是由复杂成分体系组成,制剂中含各种辅料成分或制剂工艺可能使原料药晶型发生转变,故需要对固体㊁半固体㊁悬浮剂制剂中原料药晶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与优势药物晶型一致㊂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状态对药品的有效性㊁安全性或质量可产生影响时,应对药品固体制剂㊁半固体制剂㊁混悬剂等中的药用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或定量控制㊂药品的药用晶型应选择优势晶型,并保持制剂中晶型状态为优势晶型,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㊁安全性与质量可控㊂优势晶型系指当药物存在有多种晶型状态时,晶型物质状态的临床疗效佳㊁安全㊁稳定性高等,且适合药品开发的晶型㊂1.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㊁分子对称性㊁分析排列规律㊁分子作用力㊁分子构象㊁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㊂当其中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 o l y m o r p h i s m)或称同质异晶现象㊂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㊂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㊂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㊁玻璃体)㊂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性㊁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㊂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㊂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㊂2.晶型样品的制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㊂常用化学方法主要包括:重结晶法㊁快速溶剂去除法㊁沉淀法㊁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熔融结晶法㊁晶格物理破坏法㊁物理转晶法等㊂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㊂各种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㊁组成㊁配比等)㊁浓度㊁成核速率㊁生长速率㊁温度㊁湿度㊁光度㊁压力㊁粒度等㊂鉴于每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故形成各种晶型物质状态的技术参数条件亦不同,需要根据样品自身性质合理选择晶型样品的制备方法和条件㊂3.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处于稳定态㊁亚稳定态㊁不稳定态三种状态,晶型物质亦如此㊂化合物晶型物质状态会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㊁湿度㊁光照㊁压力等)而从某种晶型物质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晶型物质状态,称为转晶现象㊂由于药用晶型物质的稳定性会影响到药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故需要对多晶型药物制剂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㊂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成分的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原料药晶型物质与制剂处方中各种辅料的相容性,制剂的制粒㊁成型㊁干燥等工艺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的影响等㊂通过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可为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选择㊁药物制剂处方㊁制备工艺过程控制㊁药品贮存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㊂稳定或亚稳定(有条件的稳定)的晶型物质具有成药性,不稳定晶型物质不具有成药性㊂根据稳定性试验项下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和条件,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高温㊁高湿㊁光照条件的稳定性;采用压力方法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压力的稳定性,观察晶型物质状态是否发生转晶现象㊂4.晶型药物的生物学评价需要采用符合晶型物质状态规律的生物学评价的科学方法,溶液状态下的体外细胞评价方法㊁已发生转晶的悬浮液体内给药等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固体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特征㊂故应采用动物体内试验并固体给药方式,可获得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评价数据㊂5.晶型药物的溶解性或溶出度评价本法为体外晶型物质评价方法㊂当原料晶型物质状态不同时,晶型原料或固体制剂的溶解或溶出性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进行晶型物质与溶解或溶出性质的关系研究㊂以溶解度或溶出度㊁溶解速率或溶出速率作为评价指标㊂原料药采用溶解曲线法,固体制剂采用溶出曲线法,可参照‘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进行溶解曲线或溶出曲线比较㊂6.药品晶型质量研究方法不同药物的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对定性鉴别方法或成分含量定量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可以相同或不同,方法包含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可选择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㊂(1)晶型种类鉴别 定性方法绝对鉴别方法:可独立完成晶型物质状态鉴别的方法㊂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㊂单晶X射线衍射法(S X R D):属绝对晶型鉴别方法,㊃833㊃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可通过供试品的成分组成(化合物,结晶水或溶剂)㊁晶胞参数(a,b,c,α,β,γ,V)㊁分子对称性(晶系,空间群)㊁分子键和方式(氢键,盐键,配位键)㊁分子构象等参量变化实现对固体晶型物质状态鉴别㊂方法适用于晶态晶型物质的鉴别㊂相对鉴别方法:为需要借助已知晶型信息完成晶型鉴别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质的图谱数据间存在差异的晶型种类鉴别㊂利用相对方法确定供试品晶型需要与已知晶型样品的图谱数据进行比对,属相对晶型鉴别方法㊂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㊂方法1粉末X射线衍射法(P X R D)晶态物质呈锐峰,无定型态物质呈弥散峰㊂晶型鉴别时利用供试品衍射峰的数量㊁位置(2θ或d)㊁强度(相对或绝对)㊁各峰强度之比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晶态与晶态㊁晶态与无定型态㊁无定型态与无定型态等各种晶型物质的鉴别㊂若判断两个晶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衍射峰数量相同㊁二者2θ值衍射峰位置误差范围在ʃ0.2ʎ内㊁相同位置衍射峰的相对峰强度误差在ʃ5%内,衍射峰的强弱顺序应一致;若判断两个无定型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弥散衍射峰几何拓扑形状完全一致㊂方法2红外光谱法(I R)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分子振动时特有的偶极矩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位置㊁强度㊁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分子作用力变化的晶型物质的鉴别,对晶型物质鉴别推荐采用衰减全反射进样法,制样时应注意避免研磨㊁压片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㊂方法3拉曼光谱法(R M)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分子极化率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拉曼光谱吸收峰的位置㊁强度㊁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4差示扫描量热法(D S C)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热力学性质,通过供试品吸热峰或放热峰的数量㊁位置㊁形状㊁吸热量(或吸热焓)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质的熔融吸热峰值存在较大差异或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质的鉴别㊂方法5热重法(T G)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质量 失重百分率与温度关系参量的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质的鉴别㊂方法6毛细管熔点法(M P)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相变过程㊁透光率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适用于熔点值差异大的晶型物质的鉴别㊂熔距可反映晶型纯度,熔距小于1ʎC时表明供试品的晶型纯度较高㊂制样时应注意避免研磨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㊂方法7光学显微法(L M)当供试品不同晶型具有不同的固体外形特质时,可通过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固体外形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方法8偏光显微法(P M)供试品呈晶态与无定型态时的偏光效应参量变化,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㊂不同晶型判断当供试品原料药化学物质确定且鉴别方法一致时,鉴别获得的图谱或数据若发生变化,说明样品中的晶型物质种类或成分发生了改变,可能由一种晶型变为另外一种晶型㊁或混晶物质种类或比例发生改变㊂(2)晶型含量分析 定量方法晶型物质含量是表征供试品中所包含的某种特定晶型物质成分量值,用百分数表示晶型含量㊂晶型含量分析方法指进行供试品晶型成分的定量或限量分析㊂晶型药品质量控制应优先选择定量分析方法㊂定量分析方法有单晶X射线衍射法(S X R D)㊁粉末X射线衍射法(P X R D)㊁差示扫描量热法(D S C)㊁红外光谱法(I R)等㊂方法学研究采用的晶型定量或限量分析方法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准确度㊁重复性㊁专属性㊁定量限㊁线性㊁范围㊁耐用性等内容㊂鉴于不同定量或限量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同,应选择能够表征晶型物质成分与含量呈线性关系的1~3个参数作为定量或限量分析的特征性参量㊂晶型分析方法方法1单晶X射线衍射法(S X R 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原料药100%晶型纯品数据㊂S X R D分析对象仅为一颗单晶体,原理是利用X射线对晶体产生的衍射效应,其分析数据代表了某种晶型纯品的结果㊂S X R D法可以揭示供试品晶型成因,给出晶型物质的晶体学各种定量数据㊂采用S X R D分析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获得100%晶型纯品的P X R D图谱和数据,作为晶型物质标准图谱㊂方法2粉末X射线衍射法(P X R 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㊂P X R D是表征供试品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即衍射峰位置(d或2θ值)与衍射强度关系的图谱㊂晶型供试品的衍射峰数量与对称性和周期性相关,各个衍射峰位置用d (Å)或2θ(ʎ)表示;衍射峰强度可用峰高度或峰面积表示,其绝对强度值等于每秒的计数点C P S单位,相对强度值等于(其他峰绝对值ː最强峰绝对值)ˑ100%;衍射峰强比例表示了供试品中各衍射峰间的相对强度关系和衍射峰形几何拓扑变化㊂(a)晶型原料药分析:为实现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的定量㊃933㊃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控制目的,需要①选取能够反映原料药晶型物质含量变化的1~3个特征衍射峰,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应与晶型含量(或晶型质量)呈线性关系;②建立混晶原料药样品标准曲线:通过配制两种或多种晶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混晶样品中的各种晶型含量与特征峰衍射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可以实现对原料药的混晶晶型种类和比例的含量测定;③为保证不同时间点的晶型检测,可通过建立随行标准曲线法或标准曲线加外标法进行原料药晶型含量测定,以实现对不同时间点供试品的晶型成分含量测定㊂(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分析:为实现对制剂中晶型原料药的定量控制目的,①需要固体制剂㊁晶型原料药㊁空白片;②选取能够反映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含量变化特征的1~3个衍射峰,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应与晶型含量呈线性关系;③建立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含量标准曲线:利用空白片与晶型原料药配制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建立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与特征峰衍射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可实现对固体制剂中原料药的晶型含量测定目的;④为保证不同时间点的晶型检测,可通过建立随行标准曲线法或标准曲线加外标法进行原料药晶型含量测定,对不同时间点供试品的晶型成分进行含量测定㊂(c)方法说明①定量方法需要借助S X R D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获得100%晶型纯品的P X R D图谱和数据作为晶型物质标准或使用晶型标准品获得标准图谱作为晶型物质标准㊂②实验用样品需经前处理步骤,有机供试品应过100目筛,无机供试品过200目筛;定量检测时应精密称定实验用样品量㊂③应注意固体制剂的晶型原料药含量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㊂④应使用外标标准物质A l2O3对仪器及数据进行校正㊂方法3差示扫描量热法(D S C)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㊂采用D S C定量分析的晶型物质一般应具有不同的熔融吸热峰值,且晶型样品质量与吸热量呈正比关系㊂(a)晶型原料药分析:精密称量不同质量晶型样品,建立质量与热量的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样品晶型纯度㊂(b)混晶原料药分析:当不同晶型含量与热焓呈正比关系,采用精密称量配制不同晶型含量的混晶样品,建立晶型含量与热焓值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定量测定混晶样品中的晶型含量㊂(c)方法说明:①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定量分析㊂②对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大的混晶原料供试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宽;熔融吸热峰值相差小的混晶样品,建立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较窄㊂③有时D S C法仅能作为限量检测方法㊂方法4红外光谱(I R)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㊂采用I R法可以对晶型原料药或固体制剂进行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为相对峰强度法㊂晶型特征峰选取原则:①分别选取2种晶型特有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作为特征峰㊂②2种晶型的特征峰应独立而不受对方干扰㊂③特征峰强度应与晶型成分含量呈对应线性关系㊂对压力可致晶型状态发生转变的晶型原料供试品,制样时应避免压片法㊂(a)晶型原料药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1与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A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㊂通过配制一系列不同晶型比例的混晶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混晶样品的晶型含量进行定量分析㊂(b)制剂中晶型原料药成分分析:采用相对峰强度法时分别选择晶型原料药特征吸收峰位置b1与空白辅料的特征吸收峰位置b2,在同一红外光谱图上读取2种晶型成分的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值A1与A2,计算二者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r㊂通过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质量晶型原料与空白辅料比例混合样品,建立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比值的对数值与晶型原料药含量间的线性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实现对固体制剂中晶型原料药含量进行定量分析㊂备注:其他国际公认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也可对多晶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㊂㊃043㊃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药物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0100 制剂通则0101 片剂0102 注射剂0103 胶囊剂0104 颗粒剂0105 眼用制剂0106 鼻用制剂0107 栓剂0108 软膏剂0109 乳膏剂0110 糊剂0111 吸入制剂0112 喷雾剂0113 气雾剂0114 凝胶剂0115 散剂0116 滴丸剂0117 糖丸0118 糖浆剂0119 搽剂0120 涂剂0121 涂膜剂0122 酊剂0123 贴剂0124 贴膏剂0125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0126 植入剂0127 膜剂0128 耳用制剂0129 洗剂0130 冲洗剂0131 灌肠剂0181 丸剂0182 合剂0183 锭剂0184 煎膏剂(膏滋)0185 胶剂0186 酒剂0187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0188 膏药0189 露剂0190 茶剂0200 其他通则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未修订)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第二增补本) 0213 炮制通则(未修订)0251 药用辅料通则0261 制药用水0271 药包材通则(待定)0272 玻璃容器(待定)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第二增补本) 03000301 一般鉴别试验(第二增补本)0400 光谱法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407 火焰光度法0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0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订) 0421 拉曼光谱法(新增)0431 质谱法0441 核磁共振波谱法0451 X射线衍射法0500 色谱法(未修订)0501 纸色谱法0502 薄层色谱法0511 柱色谱法(未修订)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0513 离子色谱法0514 分子排阻色谱法0521 气相色谱法0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拟新增)0532 临界点色谱法(拟新增)0541 电泳法0542 毛细管电泳法0600 物理常数测定法0601 相对密度测定法(未修订)0611 馏程测定法0612 熔点测定法0613 凝点测定法0621 旋光度测定法0622 折光率测定法(未修订)0631 pH值测定法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0633 黏度测定法0661 热分析法(第二增补本)0681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未修订)0682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未修订)0700 其他测定法Other Assays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未修订)0702 非水溶液滴定法0703 氧瓶燃烧法(未修订)0704 氮测定法0711 乙醇量测定法0712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未修订) 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未修订)0721 维生素A测定法(未修订)0722 维生素D测定法(未修订)0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0800 限量检查法0801 氯化物检查法(未修订)0802 硫酸盐检查法(未修订)0803 硫化物检查法(未修订)0804 硒检查法(未修订)0805 氟检查法(未修订)0806 氰化物检查法0807 铁盐检查法(未修订)0808 铵盐检查法(第二增补本)0821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增补本)0822 砷盐检查法(未修订)0831 干燥失重测定法0832 水分测定法0841 炽灼残渣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42 易炭化物检查法(未修订)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未修订)0871 甲醇量检查法087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法(未修订) 0873 2-乙基己酸测定法(未修订)0900 物理特性检查法0901 溶液颜色检查法0902 澄清度检查法090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0922 融变时限检查法(未修订)0923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未修订)0931 溶出度测定法(合并释放度测定法)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0942 最低装量检查法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原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0952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0981 结晶性检查法(未修订)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一增补本)0983 锥入度测定法1000 分子生物学技术1001 核酸分子鉴定法(待定)1100 生物检查法1101 无菌检查法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1121 抑菌效力检查法(第三增补本、新增)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1142 热原检查法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144 升压物质检查法1145 降压物质检查法(未修订)1146 组胺类物质检查法(新增)1147 过敏反应检查法(未修订)1148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1200 生物活性测定法120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未修订)1202 青霉素酶及其活力测定法(未修订)1205 升压素生物测定法1206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未修订)1207 玻璃酸酶测定法(未修订)1208 肝素生物测定法(第三增补本)1209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1210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1211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212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延缓作用检查法(未修订) 1213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214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215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未修订)1216 卵泡刺激素生物测定法1217 黄体生成素生物测定法1218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1219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未修订)1421 灭菌法(未修订)1431 生物检定统计法(未修订)2000 中药相关检查方法2001 显微鉴别法(第二增补本)2002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新增) 2101 膨胀度测定法(第二增补本)2102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未修订)2201 浸出物测定法(未修订)2202 鞣质含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2203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未修订)2204 挥发油测定法(未修订)2301 药材和饮片杂质检查法2302 灰分测定法(未修订)2303 酸败度测定法(未修订)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未修订)2322 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拟新增)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2400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拟修订)2401 中药注射剂蛋白质检查法(待定)2402 中药注射剂鞣质检查法(待定)2403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法(待定)2404 中药注射剂草酸盐检查法(待定)2405 中药注射剂钾离子检查法(待定)2406 中药注射剂高分子聚合物检查法(待定)3000 生物制品相关检查方法(待定)3100 含量测定法3101 固体总量测定法3102 唾液酸测定法3103 磷测定法3104 硫酸铵测定法3105 亚硫酸氢钠测定法3106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测定法3107 氯化钠测定法3108 枸橼酸离子测定法3109 辛酸钠测定法3110 乙酰色氨酸测定法3111 苯酚测定法3112 间甲酚测定法3113 硫柳汞测定法311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测定法3115 O-乙酰基测定法3116 己二酰肼含量测定法3117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测定法3118 人血液制品中糖及糖醇测定法3119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3120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gG单体加二聚体测定法3121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甘氨酸含量测定法312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法3123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中游离磷酸组胺测定法3124 IgG含量测定法3200 化学残留物测定法3201 乙醇残留量测定法3202 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法3203 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3204 戊二醛残留量测定法3205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法3206 碳二亚胺(EDAC)残留量测定法3207 游离甲醛测定法3208 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3300 微生物检查法3301 支原体检查法3302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330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3400 生物测定法3401 免疫印迹法3402 免疫斑点法3403 免疫双扩散法3404 免疫电泳法3405 肽图检查法3406 质粒丢失率检查法3407 SV40核酸序列检查法3408 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3409 抗生素残留量检查法(培养法)3410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测定法3411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3412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3413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3414 假单胞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3415 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341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3417 鼠IgG残留量测定法3418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19 抗毒素、抗血清制品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2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3421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3422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含量测定法3423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法3424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法3425 肝素含量测定法3426 抗A、抗B血凝素测定法3427 人红细胞抗体测定法3428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3429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3500 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法3501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350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3503 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3504 吸附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法3505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3506 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3507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08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09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10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11 抗蛇毒血清效价测定法351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3513 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测定法3514 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15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 3516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淋巴细胞毒试验)3517 人凝血因子Ⅱ效价测定法3518 人凝血因子Ⅶ效价测定法3519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测定法3520 人凝血因子Ⅹ效价测定法3521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法3522 重组人促红素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3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4 重组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7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9 重组链激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600 特定生物原材料/动物3601 无特定病原体鸡胚质量检测要求360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要求3603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要求3604 新生牛血清检测要求3611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8000 试剂和标准物质(待定)8001 试药8002 试液8003 试纸8004 缓冲液8005 指示剂与指示液8006 滴定液8061 标准物质9000 指导原则9001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9011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待定)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未修订)9014 微粒制剂指导原则(待定)9015 注射剂制备指导原则(拟新增,待定)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910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9104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未修订)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新增)9106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新增)9201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未修订)920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新增)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新增) 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新增)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9302 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新增)9401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701 药用辅料性能指标研究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拟新增) 990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第二增补本)。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

药物制剂开发中对晶型的考虑随着药物开发研究的深入,难溶性药物在新药中的比例不断的增大,晶型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不同晶型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溶出、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难溶性口服固体和半固体制剂。

因此,对于多晶型药物,在研制成固体和半固体口服制剂时,对晶型进行研究有利于开发一种在临床治疗上有意义且稳定可控的晶型。

目前,国内对晶型问题也愈来愈重视,2015版药典附录新增“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指出: 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

下面就药物审评工作中遇到的晶型问题,以及研究开发这类多晶型药物所需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1、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现象?固体物质根据其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晶型(包括假晶型)和非晶体型。

晶体型的组成单元在三维空间排列固定有序,非晶型则相反。

所有晶型可以归纳为三斜晶系、单斜晶系、正交晶系、四方晶系、立方晶系、三方晶系、六角晶系共七个晶系14种晶格(如右图)。

有机药物的晶体大多为分子晶体,当药物分子中存在溶剂或分子时,因为药物分子易与溶剂或水分子形成氢键,药物分子与不同的溶剂分子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晶型;不含溶剂的药物也可能由于分子的对称排列规律不同而存在的多晶现象,如药物结晶时的溶解、温度、湿度等,制剂过程中粉碎、混悬、压片等都会影响药物的晶型。

2、多晶现象会如何影响药物性质?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对药物理化性质及工业制剂的影响多晶型固体药物每个晶型有不同的表面自由能,而表面自由能大小是影响其溶出度的因素之一,像亚稳态的非极性表面自由能与稳态晶型基本相同,但极性表面自由能大于稳态的,因而总的表面自由能较大,更易被水润湿,在固体制剂崩解后形成的混悬液中,由于亚稳态粒子表面易水化,较厚的水化膜的反絮凝作用优于稳态晶型物,因而亚稳态的晶体粒子更易分散,顾有高的溶出度,如无味氯霉素共有A、B、C 3种晶型及无定型,我国1975年以前生产的无味氯霉素原料片剂、胶囊都为无效的A 型,后经改进生产工艺才生产出有生物活性的B型,并在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非活性晶型的限度。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摘要:药品晶型是指药品分子的结晶形式,晶型研究对于掌握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药品晶型的研究方法以及晶型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晶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药品晶型;晶型研究;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引言药品晶型是药物分子结晶的特定形态,对于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以及生物利用度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药品晶型并进行晶型质量控制对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药品晶型研究方法1.1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常用的晶型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药品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得到药品晶型的特征峰。

通过比对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药品的晶型。

XRD可以在非破坏性的情况下进行晶型分析,对于高温下晶型转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优势。

1.2热分析法热分析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等。

DSC 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容变化,得到药品晶型的热学性质,如熔点和热分解温度等。

TGA则可以测量药品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通过分析质量变化曲线可以得到药品的热分解参数。

1.3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一种直观的晶型检测方法。

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和结晶特征,从而确定晶型。

显微镜观察可以直接观察晶型的形态,对于不同晶型的识别有一定的便利性。

2.1合理选择晶型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应该进行多晶型筛选和优选实验,选择合适的晶型作为产品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指标。

合理的晶型选择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2.2控制晶型转变晶型转变是晶型质量控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不同晶型的转变可能会导致药物的物化性质的改变,甚至导致药物失效。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控制晶型的转变,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3开展晶型稳定性研究晶型的稳定性是晶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应该开展晶型的稳定性研究,包括湿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等。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药物制剂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为主题,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来确保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1.合理性原则:质量控制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应基于科学依据和合理性,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

2.全面性原则:质量控制应贯彻于整个制剂生产过程,涉及原料选用、工艺控制、设备管理、环境监控等各个方面。

3.持续性原则:质量控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监测和调整来保持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二、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目标和策略:明确制剂的质量目标和管理策略,为制剂生产提供指导和依据。

2.质量管理组织:建立质量管理部门,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3.质量文件体系:编制质量管理文件,包括工艺规程、质量控制规范、标准操作程序等,对制剂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4.质量风险管理: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和管理,建立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制剂生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质量持续改进:建立质量问题的反馈机制,进行问题溯源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三、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要确保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需要关注以下关键要素:1.原材料的选择和控制: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并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工艺参数的控制: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确保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设备的校验和维护:定期对制剂生产所用设备进行校验和维护,确保其功能完好、性能稳定。

4.环境监控:对制剂生产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温湿度等参数的控制,确保环境符合质量要求。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pdf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pdf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当固体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状态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或质量可产生影响时,应对药品原料药物、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混悬剂等中的药用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或定量控制。

药品的药用晶型应选择优势晶型,并保持制剂中晶型状态为优势晶型,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

优势晶型系指当药物存在有多种晶型状态时,晶型物质状态的临床疗效佳、安全、稳定性高等,且适合药品开发的晶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共同形成的晶态物质被称为共晶物,共晶物属晶型物质范畴。

1.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可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分子对称性、分析排列规律、分子作用力、分子构象、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

当其中这些参量中的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或称同质异晶现象。

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

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玻璃体)。

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性、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

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

2.晶型样品的制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

常用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有: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沉淀法、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有:熔融结晶法、晶格物理破坏法、物理转晶法等。

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

各种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组成、配比等)、浓度、成核速率、生长速率、温度、湿度、光度、压力、粒度等。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9015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当固体药物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状态对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或质量可产生影响时,应对药品原料药物、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混悬剂等中的药用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或定量控制。

药品的药用晶型应选择优势晶型,并保持制剂中晶型状态为优势晶型,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

优势晶型系指当药物存在有多种晶型状态时,晶型物质状态的临床疗效佳、安全、稳定性高等,且适合药品开发的晶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共同形成的晶态物质被称为共晶物,共晶物属晶型物质范畴。

1.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可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分子对称性、分析排列规律、分子作用力、分子构象、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

当其中这些参量中的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或称同质异晶现象。

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

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玻璃体)。

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性、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

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

2.晶型样品的制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

常用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有: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沉淀法、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有:熔融结晶法、晶格物理破坏法、物理转晶法等。

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法。

各种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组成、配比等)、浓度、成核速率、生长速率、温度、湿度、光度、压力、粒度等。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一般技术要求及指导原则

2、某些制剂的主药 含量甚微必须采用灵敏 度较高、专属性较强、 操作较简便的方法,如 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法。
3、由于制剂中共存 药物(复方制剂)和辅料 的干扰,应分离除去,常 用的方法是用溶剂将主药 提取后,除去溶剂,残留 物质照原料药项下鉴别 (包括IR法)。
4、可采用与含量测 定方法一致的最大吸收波 长或与对照品相同的保留 时间作为鉴别要求。
溶出量测定方法
• 溶出度测定中溶出量计算,一般尽量 与含量测定方法一致;在制定方法时, 应对对照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验证, 以保证其完全溶解。
方法建立
•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方法学研究,按中国药 典2005年版附录的“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 验证”的要求,对在该测定条件下的线性范 围、溶液的稳定性、回收率、精密度等进 行考察。
崩解时限检查时的记述应包括介质、 崩解具体时间。
崩解时限检查法
片剂类型
检查法
时间限度
普通片
崩解时限
15分钟内
含片
崩解时限
30分钟内
舌下片
崩解时限
5分钟内
口腔贴片
释放度
应符合规定
咀嚼片
/
/
分散片
取2片,在20±℃的100ml水中振摇, 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3分钟内
泡腾片
崩解时限
5分钟内
阴道片
融变时限
一. 重点用于难溶性药物,一般 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的药物;对易 溶于水的药物,在质量研究中亦应 考察其溶出度,但溶出度检查不一 定订入质量标准。
二. 用于因制剂处方与生产工艺 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品种以及治疗量 与中毒量相接近的口服固体制剂(包 括易溶性药物), 对后一种情况应 控制两点溶出量(第1点不应溶出过 多,如格列齐特片Ⅱ规定在60分钟与 180分钟时的溶出量分别相应为不得 多于标示量的50%和不得少于标示量 的75%)。

药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基础与原则

药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基础与原则

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
主要内容:
(1)选择合理的剂型--保证药物的药效,降 低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顺应性。
(2) 确定科学的处方--通过科学的试验设 计和有效的指标考察,确定处方。
(3)工艺研究--制备工艺的选择、工艺参 数的确定、工艺的验证。
9
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
评价要素:
剂型与规格的选择依据 处方的设计与选择依据 制备工艺的选择依据 不同规模的真实与完整的制备工艺 原料来源与标准 辅料来源与标准 真实完整系统的数据积累等
2
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
主要内容:
(1) 确定目标化合物 (2) 设计合成路线 (3) 制备目标化合物 (4) 结构确证 (5) 工艺优化 (6) 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
3
核心内容和要求主要有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
(1)工艺路线的选择 (2)起始原料、试剂、有机溶剂的要求 (3)中间体质量控制的研究 (4)工艺的优化与放大 (5)工艺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1. 1.404:1 7:3604:17Jan-2 14-Jan -21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4:17:3604:1 7:3604:17Mon day , January 04, 2021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1.1.421 .1.404:17:3604 :17:36J anuary 4, 2021
(6)杂质分析 (7)产品的精制 (8)工艺的综合分析 (9)“三废”处理方案
4
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
评价要素:
确定的目标化合物 工艺选择的依据 不同规模的真实与完整的制备工艺 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有机溶剂的使用情况 关键原料和试剂的来源及标准 可能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和无机杂质 真实完整系统的数据积累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

9105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 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

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可影响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药品质 量时,应对固体制剂、半固体、悬浮剂等制剂种类中的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定量 控制,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原料药应保持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以保证晶型药物产品质量 和临床作用的一致性。

由于固体制剂是由复杂成分体系组成,制剂中含各种辅料成分或制剂 工艺可能使原料药晶型发生转变,故需要对固体、半固体、悬浮剂制剂中原料药晶型进行质 量控制,以保证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与优势药物晶型一致。

1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分子对称性、分析排列规律、 分子作用力、分子构象、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

当其中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 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或称同 质异晶现象。

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

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 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玻璃体) 。

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 性、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

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 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 。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 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

2 晶型样品的制备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

常用化学方 法主要包括: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沉淀法、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熔 融结晶法、晶格物理破坏法、物理转晶法等。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 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 •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
纯晶型物质标准图谱
• 单晶,粉末X衍射 • IR、拉曼光谱、固态核磁共振、热分析技术
晶型物质含量测定
• 粉末X衍射(国际公认的晶型药物纯度定量分析权威技术) • 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37
谢谢!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3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晶胞参数
衍射峰数量和位置
组成晶型物质的分子
衍射峰强度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16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17
二、常用检测方法
3、热分析技术(Thermal Analysis)
基于热力学原理和物质热力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特点: 1、试样用量少(0.1-10mg) 2、适用于多种形态的试样 3、试样不需要预处理 4、操作简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逸出气体分析法(EGA) 热膨胀法 热电法 热光法 热磁法
描述
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 化 TG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计算Δm-T的曲 线 程序控温下,测量温度随程序温度的变化
程序控温下,测量物与参比物能量差随温 度变化
程序控温下,物质释放出气体随温度变化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程序控温下,测量物与参比物 的温差与温度的关系ΔT=f(T) 正峰:放热 倒峰:吸热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26
二、常用检测方法 TG,DTA,DSC曲线
晶型药物的检测方法
27
二、常用检测方法
4)熔点技术(MT)
毛细管法: 操作简便,用量少。
测得值略高于实际值,主观性较强。 适用于晶型物质间熔点差别较大的品种。

晶型药物质量控制

晶型药物质量控制

晶型药物原料纯度分析
• 粉末衍射:晶型纯度定量分析 • 红外光谱、热分析或其他:晶型纯度定 量或半定量分析 • 通常利用单晶和粉末联用技术获得药物 晶型纯度的质量标准图谱
±
药物晶型纯度和含量标准制定
• 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治疗作用 • 符合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 晶型质量标准:纯度含量范围(m% ± n%), 不是固定值。
• SFDA在申报全新药是对晶型药物的要求 1.研究不同晶型的制备方法,并能提供有 效制备目的晶型的制备工艺。 2.比较各晶型间的有关理化性质(熔点、 溶解度、稳定性。红外吸收光谱、X-射 线衍射图)的差异。 3.各晶型间的相互转化。
THE END
补充
FDA对晶型药物申报的要求 1.多晶型研究的举措,该药物是否存在多晶型,如果有, 应分别描述其XRPD、DSC、显微镜和光谱特征。 2.各种晶型是否有不同的熔点、溶解度和稳定性等性质, 如果是,是否会影响药物的安全、性能和功效,应作 出对药物多晶型可以接受的判断。 3.药物的性能试验结果,是否已掌握晶型比例变化影响 溶出速率的影响,以及能否控制。如果控制不了,则 要监测药物稳定期内是否发生足以影响其安全性和和 功效的晶型变化并据以作出判断。 FDA只接受一种药物一种晶型的注册备案。
晶型固体制剂质量
• 辅料种类:保证使用的辅料不会促使原料转晶。例如, 在甲氟喹的研究中发现,加入微晶纤维素辅料可对固 相多晶型的转变有促进作用,可加速E型向D型的转 变。 • 辅料稳定:没有引湿性,没有晶型问题。 • 湿法制粒:溶剂或水均可能使原料药晶型转晶。例如, 无水卡马西平在湿法制粒压片生产工艺中,分别采用 水、50%乙醇、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发现用水和乙 醇制粒不影响晶型变化,但是以50%乙醇制得颗粒 中,无水卡马西平转变为含有两个结晶水的水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05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固体药物及其制剂中存在多晶型现象时,应使用“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作为药物原 料及其制剂晶型,以保证药品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质量可控性。

当固体药品存在多晶型现象且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可影响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药品质 量时,应对固体制剂、半固体、悬浮剂等制剂种类中的原料药晶型物质状态进行定性、定量 控制,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原料药应保持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以保证晶型药物产品质量 和临床作用的一致性。

由于固体制剂是由复杂成分体系组成,制剂中含各种辅料成分或制剂 工艺可能使原料药晶型发生转变,故需要对固体、半固体、悬浮剂制剂中原料药晶型进行质 量控制,以保证固体制剂中原料药晶型与优势药物晶型一致。

1 药物多晶型的基本概念 用于描述固体化学药物物质状态,由一组参量(晶胞参数、分子对称性、分析排列规律、 分子作用力、分子构象、结晶水或结晶溶剂等)组成。

当其中一种或几种参量发生变化而使 其存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固体物质状态时,称为多晶型现象(Polymorphism)或称同 质异晶现象。

通常,难溶性药物易存在多晶型现象。

固体物质是由分子堆积而成。

由于分子堆积方式不同,在固体物质中包含有晶态物质状 态(又称晶体)和非晶态物质状态(又称无定型态、玻璃体) 。

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有序 性、对称性与周期性;非晶态物质中分子间堆积呈无序性。

晶型物质范畴涵盖了固体物质中 的晶态物质状态(分子有序)和无定型态物质状态(分子无序) 。

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故可选择一种晶型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亦可 按一定比例选择两种或多种晶型物质的混合状态作为药用晶型物质使用。

2 晶型样品的制备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通过改变结晶条件参数可获得不同的固体晶型样品。

常用化学方 法主要包括:重结晶法、快速溶剂去除法、沉淀法、种晶法等;常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熔 融结晶法、晶格物理破坏法、物理转晶法等。

晶型样品制备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方法或间接方 法。

各种方法影响晶型物质形成的重要技术参数包括:溶剂(类型、组成、配比等) 、浓度、成核速率、生长速率、温度、湿度、光度、压力、粒度等。

鉴于每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 故形成各种晶型物质状态的技术参数条件亦不同,需要根据样品自身性质合理选择晶型样品 的制备方法和条件。

3 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 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处于稳定态、亚稳定态、不稳定态三种状态,晶型物质亦如此。

化合物晶型物质状态会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等)而从某种晶型 物质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晶型物质状态,称为转晶现象。

由于药用晶型物质的稳定性会影响到药品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故需要对多晶型药物 制剂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成分的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 原料药晶型物质与制剂处方中各种辅料的相容性,制剂的制粒、成型、干燥等工艺对原料药 晶型物质状态的影响等。

通过晶型物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可为优势药物晶型物质状态选择、药物制剂处方、制 备工艺过程控制、药品贮存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

稳定或亚稳定(有条件的稳定)的晶型物 质具有成药性,不稳定晶型物质不具有成药性。

根据稳定性试验项下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法和条件,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高温、高湿、光 照条件的稳定性;采用压力方法考察晶型物质状态对压力的稳定性,观察晶型物质状态是否 发生转晶现象。

4 晶型药物的生物学评价 需要采用符合晶型物质状态规律的生物学评价的科学方法,溶液状态下的体外细胞评价 方法、已发生转晶的悬浮液体内给药等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固体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特征。

故应采用动物体内试验并固体给药方式,可获得晶型物质真实的生物学评价数据。

5 晶型药物的溶解性或溶出度评价 本法为体外晶型物质评价方法。

当原料晶型物质状态不同时, 晶型原料或固体制剂的溶解或溶出性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需要进行晶型物质与溶解或溶出性质的关系研究。

以溶解度或溶出度、溶解速率或溶出 速率作为评价指标。

2原料药采用溶解曲线法,固体制剂采用溶出曲线法,可参照《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相关内容进行溶解曲线或溶出曲线比较。

溶出介质:pH 值范围 1.0~8.0,当溶解或溶出效果不佳时,可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pH 值 1.0~2.2 3.8、4.0 4.5~5.8 6.8~8.0 6 药品晶型质量研究方法 溶出介质 盐酸溶液 醋酸盐缓冲液 醋酸盐或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盐缓冲液不同药物的不同晶型物质状态对定性鉴别方法或成分含量定量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可以相 同或不同,方法包含绝对方法和相对方法,可选择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晶型种类鉴别—定性方法 绝对鉴别方法:可独立完成晶型物质状态鉴别的方法。

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

单晶 X 射线衍射法(SXRD) :属绝对晶型鉴别方法,可通过供试品的成分组成(化合物, 结晶水或溶剂) 、晶胞参数(a,b,c,α,β,γ,V) 、分子对称性(晶系,空间群) 、分子键 和方式(氢键,盐键,配位键) 、分子构象等参量变化实现对固体晶型物质状态鉴别。

方法适 用于晶态晶型物质的鉴别。

相对鉴别方法:为需要借助已知晶型信息完成晶型鉴别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质的图谱 数据间存在差异的晶型种类鉴别。

利用相对方法确定供试品晶型需要与已知晶型样品的图谱 数据进行比对,属相对晶型鉴别方法。

方法仅适用于晶型原料药。

方法 1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晶态物质呈锐峰,无定型态物质呈弥散峰。

晶型鉴别时利用供试品衍射峰的数量、位置 (2θ 或 d) 、强度(相对或绝对) 、各峰强度之比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 法适用于晶态与晶态、晶态与无定型态、无定型态与无定型态等各种晶型物质的鉴别。

若判 断两个晶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衍射峰数量相同、二者 2θ 值衍射峰位置误差 范围在±0.2°内、相同位置衍射峰的相对峰强度误差在±5%内,衍射峰的强弱顺序应一致;若 判断两个无定型态样品的晶型物质状态一致时,应满足弥散衍射峰几何拓扑形状完全一致。

3方法 2 红外光谱法(IR) 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分子振动时特有的偶极矩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谱 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分 子作用力变化的晶型物质的鉴别,对晶型物质鉴别推荐采用衰减全反射进样法,制样时应注 意避免研磨、压片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

方法 3 拉曼光谱法(RM) 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分子极化率变化,引起指定波长范围的拉曼光谱吸收峰 的位置、强度、峰形几何拓扑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 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热力学性质,通过供试品吸热峰或放热峰的数量、位置、 形状、吸热量(或吸热焓)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不同晶型物 质的熔融吸热峰值存在较大差异或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 质的鉴别。

方法 5 热重法(TG)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质量—失重百分率与温度关系参量的变化实现对晶型物 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供试品中含有不同数量和种类结晶溶剂(或水)的晶型物质的鉴 别。

方法 6 毛细管熔点法(MP)利用供试品不同晶型物质在加热时产生的相变过程、透光率等参量变化实现对晶型物质 状态的鉴别。

方法适用于熔点值差异大的晶型物质的鉴别。

熔距可反映晶型纯度,熔距小于 1°C 时表明供试品的晶型纯度较高。

制样时应注意避免研磨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

方法 7 光学显微法(LM) 当供试品不同晶型具有不同的固体外形特质时,可通过不同晶型物质特有的固体外形实 现对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方法 8 偏光显微法(PM) 供试品呈晶态与无定型态时的偏光效应参量变化,进行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

不同晶型判断4当供试品原料药化学物质确定且鉴别方法一致时,鉴别获得的图谱或数据若发生变化, 说明样品中的晶型物质种类或成分发生了改变,可能由一种晶型变为另外一种晶型、或混晶 物质种类或比例发生改变。

(2) 晶型含量分析—定量方法 晶型物质含量是表征供试品中所包含的某种特定晶型物质成分量值,用百分数表示晶型 含量。

晶型含量分析方法指进行供试品晶型成分的定量或限量分析。

晶型药品质量控制应优先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有单晶 X 射线衍射法 (SXRD)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红外光谱法(IR)等。

方法学研究 采用的晶型定量或限量分析方法应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准确 度、重复性、专属性、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等内容。

鉴于不同定量或限量分析技术和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同,应选择能够表征晶型物质成分与 含量呈线性关系的 1~3 个参数作为定量或限量分析的特征性参量。

晶型分析方法 方法 1 单晶 X 射线衍射法(SXR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原料药 100%晶型纯品数据。

SXRD 分析对象仅为一颗单晶体,原理是利用 X 射线对晶体产生的衍射效应,其分析数 据代表了某种晶型纯品的结果。

SXRD 法可以揭示供试品晶型成因,给出晶型物质的晶体学 各种定量数据。

采用 SXRD 分析数据,通过理论计算获得 100%晶型纯品的 PXRD 图谱和数 据,作为晶型物质标准图谱。

方法 2 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定量分析方法,获得供试品晶型含量数据。

PXRD 是表征供试品对 X 射线的衍射效应,即衍射峰位置(d 或 2θ 值)与衍射强度关系 的图谱。

晶型供试品的衍射峰数量与对称性和周期性相关,各个衍射峰位置用 d(Å)或 2θ (°)表示;衍射峰强度可用峰高度或峰面积表示,其绝对强度值等于每秒的计数点 CPS 单 位,相对强度值等于(其他峰绝对值÷最强峰绝对值)× 100%;衍射峰强比例表示了供试品 中各衍射峰间的相对强度关系和衍射峰形几何拓扑变化。

(a)晶型原料药分析:为实现对原料药晶型物质的定量控制目的,需要 ① 选取能够反5映原料药晶型物质含量变化的 1~3 个特征衍射峰,特征衍射峰的强度应与晶型含量(或晶型 质量)呈线性关系;② 建立混晶原料药样品标准曲线:通过配制两种或多种晶型比例的混晶 样品,建立混晶样品中的各种晶型含量与特征峰衍射强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可以实现对原料 药的混晶晶型种类和比例的含量测定;③ 为保证不同时间点的晶型检测,可通过建立随行标 准曲线法或标准曲线加外标法进行原料药晶型含量测定,以实现对不同时间点供试品的晶型 成分含量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