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郑显亮)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2023-11-10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多层线性分析•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01CATALOGUE定义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不期望得到任何物质回报的、对他人的有益行为。

特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匿名性、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同时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利他行为定义理论背景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助人行为。

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网络利他行为也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实践意义通过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理论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有助于完善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体系,拓展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

研究目的与方法02CATALOGUE研究目的01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02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03为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已有研究,阐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意见,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并通过大样本调查获取数据。

多层线性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检验研究假设,揭示网络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一、指导语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二、测验项目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23 4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3 4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1 2 3 4程论文)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14 网络黑客 1 2 3 4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16 欺骗网友 1 2 3 4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三、评分计分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

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

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社会医学】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年2月第38卷第2期(总第392期)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陈慧萍,郑显亮1(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人际适应以及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并使用大学 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中文简版问卷、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问卷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校大学生332名进行调查。

结果:(1)?從!别11积差相关显示,人际适应总分与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的得分及手机依赖得分存在负相关(1--0.15、-0.13、-0.29、-0.45,弋<0.05),而与同一性获得得分存在正相关(1'=0.30,/><0.01);手机依赖总分与同一性获得 得分呈负相关(r=-0. 11,/M).05),而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的得分呈正相关(r= 0. 11、0.29、0.21,P S<0.05)。

(2)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检验得出,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是0.25、0• 15,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1.0%、34. 9%;人际适应在同一性早闭、同一性获得与 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人际适应在自我同一性状态和手机依赖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应关注自我 同一性四种状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人际适应;手机依赖;中介作用[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663 (2021)02-142 -04Stud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identity,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Huiping, et al. //T h 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identit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332 undergraduates were chosen with convenience sampling and surveyed with EOM-EIS-2, CSAIA and MPATS.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identity delay,identity premature closure,identity diffus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but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identity acquisition.The total scor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 of i-dentity acquisition,bu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identity premature closure,identity diffusion and iden­tity dela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lays a part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dentity diffusion,identity delay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accounts for41.0%and34. 9%of the total effect respectivel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lays a full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dentity early closure,identity acquisition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Conclusio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identity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 states of self-identity o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valued Author’s address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P.R.China.Key words self-identit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mobile phone dependence;mediation.手机依赖(mobile addiction)是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手机而 导致行为无法自控,使得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 损的痴迷状态U。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引言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网络行为中,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指的是个体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他人利益的关注与维护。

网络利他行为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还能够为大学生自身带来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量表编制过程1. 量表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缺乏适用于大学生的量表。

因此,本文旨在编制一种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2. 量表编制的步骤(1)编制初稿: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网络利他行为的核心维度和条目。

(2)问卷设计:根据编制初稿,设计问题并制作问卷。

(3)问卷试用:对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试用,并收集回收的数据。

(4)信度检验:计算Cronbach'sα 系数,评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5)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问卷的效度。

(6)修订与再试用: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修订问卷并再次试用,直至问卷达到较好的信效度。

3. 量表内容经过量表编制和修订,最终确定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包括以下维度:情感支持、认知支持、行为支持和信息分享。

每个维度下又包括若干条目,如情感支持下的鼓励、安慰、关心等。

二、多层线性分析1. 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多层线性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层级数据的统计模型,适用于研究个体特征对群体间差异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应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 多层线性分析的步骤(1)设定模型:选择网络利他行为作为因变量,个体特征(如性别、年级、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

(2)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数据及个体特征数据。

(3)数据处理:将数据分为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分享资源、推荐信息等无偿贡献的行为。

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进行综述。

一、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定义及测评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评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法。

IPPA(Internet use, Perceived Peers, and Altruism)调查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工具。

此外,也可以采用用户行为数据等方法进行研究。

1. 个人特征个人特征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键因素。

性别、年龄、专业、兴趣等个体因素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例如,在社交网络上,女性更容易做出点赞、评论等行为,而男性更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同伴关系、社会认同等社会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例如,家庭关系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具有分享、关注他人的行为。

3. 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平台信任度、社交关系密度、信息质量等网络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例如,在学习平台上,互动性更强的课程更容易促进网络利他行为。

1. 促进知识传播与共享网络利他行为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方便大学生的交流、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网络利他行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构建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网络利他行为能够构建基于信任、尊重和合作的网络社交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有益的交流和学习体验。

大学生应该注重维护网络社交环境,保护个人隐私,不发布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

3. 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网络利他行为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习过程,其影响因素和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量表

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是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名学生,现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方面的
研究。

因此,您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将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请您仔细阅读下面
的各项题目,并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

您无需有任何的顾虑,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问卷不记名,答案无好坏之分,您的回答不会对您造成任何的影响,请不要有任何顾忌。


注意不要漏答。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第一部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数字上打“V”。

性别:①男②女
民族:①汉族②少数民族
网龄:①1年以下②1—3年③3—5年④5年以上
生源地:①农村②城镇③城市专业:①人文科学类②自然科学类③其它类
家庭月收入:①1000元以下②1000 —2499元③2500—4000元④4000元以上
第二部分:请您根据以下描述与自己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在右边的数字上面划“V”
(1表示“完全不符合” 、2表示“比较不符合” 3表示“有点不符合” 、4表示“不确定” 5表示。

“有点符合” ,6表示“比较符合” 、7表示“完全符合”
第三部分:下面几个题目是对我们自身特点的一些描述,请您根据描述与自己实际
情况的符合程度,在右边的数字上面划 “V”。

(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 3表示“比较符合” 、4表示“完全符合”)。

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的编制

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的编制

s n L a g , I i— u F G X a — i u We — in L U Q n X e , AN i Y o
‘ p rme to p id Ps c oa c e c s F z o i e s y F z o 5 0 , i a De a t n f Ap l y h l g , l e o ma ii n o ilS in e , u h u Un v ri , u h u 3 01 8 Ch n e e e t S ho lo s c o o y, a h n r l Un v r i ,W u a 0 7 Chi c o f P y h l g Hu z o g No ma i e st y h n 43 0 9, na Na i n l Ke L b r t r o g iie Ne r - t a y a o a o y f r Co n t u o o v
【 bt c】 o jcv: T dvl t n re S utnl e p tn cl (S S f oee A s at r be i t e o ee p h Itnt iaoa m t o Sa o e e t i T a i e IT ) o clg r l
sud n s M e h t e t. t ods On t eba i r lm i r ntr e r s a c nd l r n r m he tm p ain c l m o : ssofp e i nay i e viw e e r h a eanig fo t e tto s ae ofs k- h i g d veo d b eie , e I n e lpe y V l r t STS wa on tu td a d tse n 7 le t e t.An e plr t r a tra ay— c h sc sr c e n e td i 1 4 colge sud n s 1 x o a o y f co n l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_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_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进步,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到大量的信息,进行在线进修和沟通。

同时,网络也成为了人们展示自我和表达意见的平台,更激发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因此,探究人员开始关注高校生的网络参与行为,并探讨其中的利他行为。

一、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观点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高校生在网络上主动援助他人、分享有用信息或支援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会给个体带来直接的经济酬劳,但却能够获得其他回报,如满足自我价值感、获得他人的认可等。

因此,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既利于个体又利于群体的行为。

二、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量问题针对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探究,需要开发相应的量表进行测量。

量表的编制需要思量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标选择在构建量表时,需要选择与网络利他行为相关的项目。

例如,主动援助他人、分享有用信息、支援他人等。

探究者可以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观察等方式,得到相关的行为项目,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量表编制。

2. 量表项目标编写在编写量表项目时,需要注意项目标语言表述准确、简练,防止歧义和误解。

同时,还需要注意项目标反向评分,以控制器量过程中的一致性。

此外,为了防止个体对同一行为项目标评分一致性较差,可以接受多个类似项目进行重复测量,然后再进行汇总。

3. 信效度检验量表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同一量表在不同时段或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可通过重测法和同质法进行检验。

效度是指量表所测量的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通过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判别效度进行检验。

三、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高校生网络利他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体的态度、道德观念、自我效能感等。

例如,对他人的尊重和援助态度较乐观的个体更容易呈现网络利他行为。

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作者:陈美红陈文霞王海霞李双福曾少奇来源:《卷宗》2017年第13期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方法:采取方便取样并运用坚韧人格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坚韧人格、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为网络利他行为能直接通过坚韧人格进行正向的预测作用。

结论: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可以改善大学生网络环境,促进更多的利他行为发生,在正确引导大学生做出利他行为的道路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坚韧人格;网络利他行为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1610394009)1 引言网络利他行为是自愿行为,是在网络背景下帮助者没有明显的自私的意图且为了让他人得到帮助的行为[1]。

王小璐和风笑天指出,网络人际交往空间的隐蔽性较好的避免了“责任扩散”的可能性,由于网络中助人者的增多,利他行为也一定会增多 [2]。

人格作为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他能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 [3]。

很多研究者认为人格和利他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即存在一种利他人格[4]。

有研究表明,具有共情能力、较高的积极情绪性和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关心他人,与此同时利他行为也会因此增多[5]。

Kobasa认为坚韧性可分为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彼此联系的部分 [6]。

坚韧性强的人拥有更强的求知欲,并且能够发现事物的乐趣和内涵。

而且,他们认为他们的所想、所言、所为能够改变周围将要发生的事件。

具有坚韧人格的个体,能保持积极的态度看待事物,面对特殊状况或艰难险阻时能发挥出明显的控制能力和预见能力,并能够维持一种积极向上、坚定不移、专注投入的认知和情感状态[7]。

个体具有较高倾向的坚韧人格品质,是否可以增加虚拟空间中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频率呢?综上所述,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更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坚韧人格作为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并且拥有高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与现实利他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逐渐增多,他们除了获取信息和娱乐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为了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利他行为进行综述和分析。

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利他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分享。

大学生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一些大学生会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经验和求职技巧,帮助其他人更好地面对学业和职业生涯的挑战。

第二,资源共享。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学习资料、电子书籍和课程视频等资源,帮助其他人提高学术水平和技能。

一些大学生会在网络上创建自己的博客或网站,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习笔记,供他人学习和参考。

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

一些大学生会加入在线志愿者团队,在网络上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第四,在线互助。

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相互帮助和支持,建立互助平台。

一些大学生会在微信群或QQ群中组织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和解决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文化的培育。

网络文化强调分享、开放和互助,倡导大家共同进步和分享资源。

这种文化使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进行利他行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网络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大学生更容易获取信息和与他人交流。

网络平台的普及和便利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分享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利他行为。

社会关系的转变。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更为虚拟和抽象。

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联系,网络上的利他行为成为满足社交需求的一种方式。

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利他行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网络上的信息内容琳琅满目,大学生在分享和获取信息时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否则,误导他人或受到误导都是可能的。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_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_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学习和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的行为不再局限于个人利益,他们也开始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利他行为。

网络利他行为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行为,如在线志愿服务、分享知识和经验、参与公益活动等。

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社会行为表现,为促进网络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介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的量表编制过程,并通过多层线性分析对量表进行验证,以期为深入探索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提供研究方法和经验。

二、量表编制过程1. 研究目标和维度构建:首先确定研究的目标和维度。

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中,可以选择行为频率、行为意向、行为动机等作为研究目标,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和现有研究,构建包含多个维度的量表。

2. 项目编制和初步筛选:根据维度构建的要求,编制一系列适合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的项目。

项目编制时应充分考虑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确保项目的可读性和有效性。

初步筛选项目时,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和预实验等方法,排除冗余和不相关的项目。

3. 问卷调查和样本采集:将编制好的量表应用于实际问卷调查中。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并收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网络使用习惯等背景变量。

样本采集时应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并确保调查过程的数据质量和有效性。

4. 试题分析和信度检验: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试题分析,包括项目的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因素分析等。

同时使用内部一致性检验方法(如Cronbach's α)检验量表的信度,确保量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信效度检验和修订: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即验证量表是否能够准确测量所要观察的构念。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从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形式以及培养方式。

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网络利他意识,但在实际行为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

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社会环境和网络平台的影响。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社会支持和网络互助等途径进行培养。

在总结了研究的重点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加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推动网络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概念、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培养方式、总结、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利他行为,如志愿者活动、网络公益等。

这种网络利他行为既受到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是指对某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背景包括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网络使用率、网络利他行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重视程度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们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个人发展和提高社会责任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实现社会共建和共享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因素,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为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提供理论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管理建议,推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发展。

网络被关注度与网络利他行为:移情中介作用

网络被关注度与网络利他行为:移情中介作用

网络被关注度与网络利他行为:移情的中介作用摘要:网络利他行为是网络中出现的一类重要助人行为,但其影响因素还不清楚。

本研究调查了345名广州地区大学本科生的移情能力水平、网络被关注度和网络利他行为。

结果显示:网络被关注度和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网络被关注水平越高,越容易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网络被关注度既可以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可以经由情感移情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

这一结果对引导网络利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网络被关注度;网络利他行为;移情【中图分类号】g6401引言*本研究受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编号:wym11043。

利他行为指的是个体出于自愿,不期回报的,以增加他人福利作为最终目标的行为[1]。

而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的支持、指导、分享、提醒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3]。

互联网社交活动具有匿名性、隐形性和无地理位置限制的特点,这使得网络利他行为大大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利他行为。

因而,探索互联网利他行为受何种因素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网络行为,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网络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

利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移情能力。

移情是一种认知他人观点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引发因素[2]。

个体成熟的认知角色承担能力和情绪移情能力使人更有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并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从而促进利他行为的产生[3]。

在网络上,赵欢欢[1]等人也发现,移情因素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这个研究把移情对利他行为的促进推广到网络虚拟环境中,认为大学生的移情已经超越实际情境的限制,在假想的环境中也能够有体会别人的情绪。

尽管利他行为被认为是不受利益驱动的,但有实证研究表明,他人的观察会增加利他行为[4]。

这种在被观察下做出更多利他行为,其实质是因为过去的行为是会被其他人知道的,人们无意识地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誉从而做出利他行为[5]。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1.简介维度的划分:情绪性:2、17、20、21依从:7、18利他:4、10、12、16、23匿名性:8、11、15、19、22公开性:1、3、5、13紧急性:6、9、14量表中所有的题目都是正向计分,分为五级计分。

分别是:1,2,3,4,5。

2.问卷指导语:在下面的一些陈述中,有的描述符合你,有的描述不符合你。

请根据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度做答!答题时请注意:问卷中题目均为单项选择,请在题项后的括号中写出您的选项。

1.众目睽睽之下,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

()A.完全不符合B .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2、对我来说最大的成就感是给那些非常痛苦的人以安慰。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台D.很符合E.完全符合3、当有他人在场时,我更容易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4、我认为帮助他人最有益的一面就是它会使我拥有良好的形象。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5.当有他人在场时为困境者提供帮助,我的获益会最多。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6.我愿意给危难者或急需帮助者施予帮助。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7.他人向我求助时,我不会迟疑。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8.我更愿意匿名捐款。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9.我更倾向于帮助那些受伤非常严重的人。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 .完全符合10.当我得到益处时,去捐赠钱物才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11.我常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透漏有关我的信息。

()A.完全不符合B.很不符合C.有些符合D.很符合E.完全符合12.我往往会帮助别人,特别是当他们在情感_上非常痛苦的时候。

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

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

[收稿日期]2023-04-09 [修回日期]2023-09-12[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20byzx262sk)[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蚌埠医学院2.图书馆,3.发展规划处,安徽蚌埠233030[作者简介]江 婧(1984-),女,馆员.[通信作者]姚余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E⁃mail:yaoanqi71@[文章编号]1000⁃2200(2023)11⁃1584⁃05㊃公共卫生㊃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江 婧1,2,赵小彦2,李 旸3,姚余有1[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㊂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㊁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道德认同量表为测量工具,对79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㊂结果:受测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在性别和网龄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㊂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和道德认同均呈正相关关系(r =0.274㊁0.196,P <0.01)㊂道德认同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5.01%㊂结论:共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共情和道德认同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医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㊂[关键词]网络利他行为;共情;道德认同;中介效应;医学生[中图法分类号]R⁃05;B 84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11.024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of medical students :mediating role of moral identityJIANG Jing 1,2,ZHAO Xiao⁃yan 2,LI Yang 3,YAO Yu⁃you 1(1.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2.Library ,3.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moral identit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medical students.Methods :A total of 791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using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scale of undergraduates and moral identity scale.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core of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in gender and Internet age (P <0.05to P <0.0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empath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r =0.274,P <0.01),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moral identit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r =0.196,P <0.01).Moral identity played an in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empath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accounting for 15.01%of the total effect.Conclusions :Empathy influence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through moral identity,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empathy and moral identity can help to increase the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of medical students.[Key word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empathy;moral identity;mediating effect;medical students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巨大影响㊂网络利他行为作为利他行为在网络中的延伸,是正向㊁积极且与互联网使用者关系最密切的网络行为之一㊂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以利己为目的的自愿行为,其中包括网络支持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等,是一种网络积极心理现象[1]㊂由于互联网具有实时性㊁交换性㊁共享性㊁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发生在网络中的利他行为较现实中更多,且受惠范围更广[2]㊂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个体性别㊁道德认同感和特质移情等对网络利他行为均有影响作用[3]㊂共情是影响网络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4]指出共情是能够站在他人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和认同他人境地的能力,高共情水平的个体能够及时㊁准确地察觉到有关他人需求的信息,并能产生对求助者设身处地的理解行为,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5]㊂道德认同是社会中的个体在一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上,接受和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与其在认知㊁情感或行动上保持一致性的过程[6]㊂有关道德认同的研究[7]显示,道德认同可正向预测利他行为,并可通过与道德提升的交互作用来提高利他行为,因此提升道德认知对于激发大学生产生网络利他行为有积极的意义㊂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主动关注,是其发起㊁参与和推动网络群体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引导,有助于树立其正确的网络行为价值观㊂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的相互作用机制,关注了以往研究中较少被涉及的医学生群体,对引导医学生正确㊁合理地利用网络和参与㊁实施恰当的网络行为,发挥互联网对医学生个体心理素养㊁道德行为的正面影响起到积极作用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某医学院大一至大五的部分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系统发放电子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987份,有效问卷791份,有效率80.14%㊂研究对象中男生406人(51.33%),女生385人(48.67%)㊂1.2 质量控制 在电子问卷设计阶段,每题均设置为必答题;问卷投放阶段对班级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讲解量表内容㊁填写规则和计分方式等注意事项;在填表时,调查员全程在线,随时给予解答;回收数据时,由两人核查全部数据,删除机械回答和答题时间少于200s的数据,相同IP地址多次提交的问卷只保留一份数据㊂1.3 研究工具 1.3.1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依据DAVIS1980年编制的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修订而成[8],共计22题,分成4个因素:观点采择㊁共情关注㊁想象力和个人痛苦,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4㊂1.3.2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由郑显亮等[1]在2011年基于大学生群体编制㊂量表包含26个项目,由网络支持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4个维度组成㊂量表采用4点计分,被测个体得分越高,表示其网络利他行为程度越高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α系数0.968㊂1.3.3 道德认同量表 道德认同量表由万增奎等[9]修订编制,由内隐道德认同和外显道德认同2个因子组成,共计10个项目㊂量表采用5点计分,个体得分越高,表示道德认同水平越高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1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㊁t检验㊁方差分析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㊁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㊂2 结果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共情量表㊁道德认同量表㊁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7.444,解释变异量为30.075%,未超过40%的临界值,说明本研究中的数据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㊂2.2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现状 本研究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评分(2.00±0.57)分,低于中等临界值2.5分(t=24.88,P<0.01),共情评分(2.08±0.51)分,高于中等临界值2分(t= 4.54,P<0.01),道德认同评分(3.63±0.62)分,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t=28.53,P<0.01)㊂2.3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人口学变量关系 本研究中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51.99±14.70)分;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在不同性别和网龄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在网络利他行为总分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P<0.05~P<0.01),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网络支持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3个维度评分均随着网龄的增加呈波动性上升趋势(P<0.05~P< 0.01)㊂不同年级㊁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在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2.4 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性别㊁年级㊁网龄㊁生源地㊁独生子女㊁道德认同和共情为自变量,网络利他行为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㊂结果显示,性别㊁道德认同和共情是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男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是女生的1.75倍;道德认同均分3.7~4.0分是均分<3.4分的0.475倍;共情平均值在2.045~2.409分组是最低分值分组网络利他行为评分的3.000倍,共情平均值最高分值分组是最低分值分组网络利他行为的5.543倍(见表2)㊂2.5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㊁道德认同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利他行为总分㊁共情总分和道德认同总分存在两两相关关系,网络利他行为总分与共情总分和道德认同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共情总分和道德认同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3)㊂2.6 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道德认同在共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以网络利他行为为因变量,共情为自变量,道德认同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指标:χ2/df=4.241,RMESA=0.064, GFI=0.98,NFI=0.982,CFI=0.986,TLI= 0.969)㊂中介效应分析中,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β=0.743,P<0.01)㊁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β=0.879,P<0.01)㊁共情与道德认同(β=0.816,P<0.01)之间的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㊂道德认同是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起不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占比15.01%(见图1)㊂ 表1 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x±s;分)特征n 网络利他行为总分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网络提醒性别 男40653.47±14.7519.33±5.2611.79±3.7411.69±3.5810.67±3.23 女38550.44±14.5218.68±5.2410.95±3.6011.11±3.539.70±3.18 t 2.91 1.73 3.22 2.27 4.23 P <0.01>0.05<0.01<0.05<0.01年级 大一17351.73±15.5419.13±5.5311.06±3.9311.27±3.7810.27±3.45 大二15752.06±14.7719.05±5.2111.34±3.7911.43±3.6710.24±3.19 大三32452.67±14.6919.02±5.1911.73±3.6511.60±3.5410.32±3.27 大四7251.92±12.4819.31±4.8311.26±3.1111.40±3.169.94±2.59 大五6549.23±14.7618.22±5.5210.66±3.5410.80±3.279.55±3.26 F 0.760.45 1.690.770.89 P >0.05>0.05>0.05>0.05>0.05 MS组内 216.56127.71713.59512.73510.495生源地 城镇38052.44±15.7319.12±5.5811.58±3.9411.60±3.7510.14±3.39 农村41151.58±13.7018.91±4.9511.19±3.4511.23±3.3810.25±3.10 t 0.820.56 1.50 1.440.47 P >0.05>0.05>0.05>0.05>0.05独生子女 是22952.15±16.3919.09±5.8611.41±4.0911.47±3.8810.17±3.55 否56251.93±13.9818.98±5.0011.36±3.5211.38±3.4310.20±3.11 t 0.190.270.190.300.12 P >0.05>0.05>0.05>0.05>0.05网龄/年 11545.53±11.2216.73±4.409.73±3.179.67±2.619.40±3.02 23150.58±15.2518.29±5.1711.03±4.0910.97±3.5210.29±3.26 39852.67±13.2019.26±4.5211.46±3.4311.67±3.3610.29±2.84 45445.63±14.3016.69±5.0810.02±3.539.94±3.238.98±3.25 ≥559352.70±14.8919.28±5.3611.55±3.7211.56±3.6210.31±3.29 F 3.77 3.99 3.00 3.75 2.34 P <0.01<0.01<0.05<0.01>0.05 MS组内 213.30927.22813.50712.54510.4193 讨论3.1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低于中等临界值,其原因首先可能和学业负担较重有关㊂医学生可支配用于网络活动的时间较少,对网络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导致网络利他行为呈现低水平状态㊂其次,有研究[10]显示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有一定影响,网络社会信息繁杂㊁难辨真假,网络欺诈㊁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负性事件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在网络中实施利他行为的意愿㊂网络利他行为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网络利他行为总分㊁网络分享㊁网络指导和网络提醒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可能由于男女生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差异导致,男生相较于女生来说在上述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兴趣㊂网络支持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网络世界中不分性别,大学生们都愿意向陌生人伸出援手,网络支持相较其他维度在网络技术层面的要求较低,更侧重于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㊂此外,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还与网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网络使用时间5年以上的个体,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高水平利他行为,该结果可能与个体自身积攒的网络知识和经验有关,长期积攒的相关知识使其有足够的能力在网络中对他人进行支持和帮助㊂表2 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B OR95%CI P性别 女 男0*0.5641.0001.757 1.170~2.637<0.01独生子女 否 是0*-0.2101.0000.8110.510~1.288>0.05生源地 城镇 农村0*-0.0541.0000.9480.623~1.441>0.05网龄/年 10* 1.000 2 1.512 4.5380.467~44.076>0.053 1.065 2.9020.331~25.399>0.05 40.539 1.7140.171~17.194>0.05 ≥5 1.094 2.9870.359~24.844>0.05年级 大一0* 1.000 大二0.280 1.3240.791~2.216>0.05 大三-0.0470.9540.512~1.777>0.05 大四-0.1730.8410.358~1.978>0.05 大五0.074 1.0770.493~2.353>0.05道德认同均分四分位 道德认同均分<3.40* 1.000 道德认同均分3.4~3.7-0.0450.9560.569~1.607>0.05 道德认同均分>3.7~4.0-0.7450.4750.247~0.913<0.05续表2变量B OR95%CI P 道德认同均分>4.0-0.1520.8590.495~1.493>0.05共情均分四分位 共情均分<1.7720* 1.000 共情均分1.772~2.0450.5941.8110.917~3.576>0.05 共情均分>2.045~2.409 1.0993.002 1.608~5.604<0.01 共情均分>2.409 1.7135.543 2.939~10.452<0.01 注:*示以此为对照组,故回归系数为表3 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和道德认同相关分析项目123456789 1网络利他行为总分2共情总分0.274**3观点采择0.35**0.780**4共情关注0.0420.604**0.321**5想象力0.151**0.767**0.470**0.353**6个人痛苦0.212**0.704**0.400**0.152**0.387**7道德认同总分0.196**0.452**0.373**0.432**0.353**0.164**8内隐-0.0380.378**0.259**0.494**0.314**0.0630.860**9外显0.372**0.403**0.383**0.256**0.296**0.218**0.868**0.493** **P<0.013.2 医学生共情、道德认同和网络利他行为关系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参与调查的医学生的共情水平越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程度越高,该结果与之前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研究[5,11]结果相似㊂BATSON 等[12]提出的共情利他主义假说认为,当看到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或是看到他人的苦难遭遇后,个体会产生共情相关的亲社会行为㊂这种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使受帮助的人获益,而不是出自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且伴随着共情体验的加深,个体更易感知他人情绪状态,利他动机就愈发强烈,更易产生利他行为,因此共情水平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13]㊂网络利他行为是现实利他行为在网络中的延伸,与现实中的利他行为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差异[14],这可能是共情水平高的个体也会表现出更多网络利他行为的原因之一㊂共情能力可帮助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㊁增强人际信任和沟通,因此提升共情能力对于解决医患之间的问题有良好的效果,国外已经把共情能力培养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医疗专业中[15]㊂本研究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把共情平均值按四分位进行分组,随着分组分数增加,网络利他行为得分也随之增加,共情平均值的最高分值分组的网络利他行为是最低分值分组的5.543倍㊂本研究中道德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依据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观,道德认同是一种个体自我图式,包含了道德目标㊁价值㊁行为㊁特质等结构表征,影响个体对信息感知和表现行为[16]㊂因此,道德认同高的个体更容易从社会角色的认同角度出发,接受㊁感知和加工获取到的外部信息,其内在的道德标准会对自身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为维持高道德标准而促使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17-18],如在网络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即可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㊂这一结果也显示了道德认同的跨情景同一性,即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环境中,高道德认同的个体均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利他行为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与道德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共情水平越高,道德认同水平越高㊂共情自身是一种道德情绪,共情和道德认同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共情水平越高的个体,在共情的过程中,对自身道德内化和符号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较高的道德认同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产生高水平共情[19]㊂3.3 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共情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网络利他行为的增加,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来正向影响网络利他行为,道德认同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㊂研究[20]发现,共情可以激活个体内在的道德认同模式,该模式的激活会促使个体道德认同的内外表现形式保持一致,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认知标准和其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自我拥有的某些道德品质程度会持续产生影响,进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道德认同,高道德认同水平的个体会对他人的困难,痛苦更加地关注㊂根据BLASI[21]的道德认同动机理论,道德认同对于道德行为有激发作用,是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个体内在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认知促使其做出利他行为,最终进一步影响其在网络中的行为规范,产生网络利他行为㊂网络利他行为在大学生中的水平调查已开展多年,但对医学生群体的调查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医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的现状和相互关系,为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建设,重视㊁培养学生共情和道德认同能力,开展相应德育课程,逐步提高共情和道德认同水平,进而增加网络利他行为,最终为医学生的学习㊁社交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 郑显亮,祝春兰,顾海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06.[2] EFREMOVA M,BULTSEVA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dividual value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an online and offlinecontexts[J].Social Psychol Society,2020,11(1):107. [3] 赵倩.特质移情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4):800. [4] MEANY J,ROGERS CR,DORFMAN E,et al.Client⁃centeredtherapy:its current practice,implications and theory[M].London:Constable,1951:10.[5] 郑显亮,谢方威,丁亮,等.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2):182.[6] 刘仁贵.道德认同概念辨析[J].伦理学研究,2014(6):15.[7] AQUINO K,MCFERRAN B,LAVEN M.Moral identity and theexperience of moral elevation in response to acts of uncommongoodness[J].J Personal Soc Psychol,2011,100(4):703. [8] 张凤凤,董毅,汪凯,等.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55.[9] 万增奎,杨韶刚.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问卷的修订[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5):41.[10] 姜永志,王超群.社交网络使用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4):824.[11] 武亦文,阴山燕,田可心.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118.[12] BATSON CD,FULTZ J,SCHOENRADE PA.Distress andempathy:two qualitatively distinct vicarious emotions withdifferent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J].J Pers,1987,55(1):19.[13] 宋思宜,王丽萍.医学院大学生共情能力,主观幸福感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34. [14] 蒋怀滨.网络利他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56.[15] DECETY J.Empathy in medicine:what it is,and how much wereally need it[J].Am J Med,2020,133(5):561. [16] 黄华.道德教育:从认知转向认同[J].当代教育科学,2012,344(17):3.[17] 刘慧瀛,杨静怡,王婉,等.道德自我认同㊁自尊和网络匿名性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21,247(1):83.[18] 巫江丽,李占星,倪晓莉,等.大学生的共情㊁道德认同和利他倾向的关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3):219. [19] XU ZX,MA HK.How can a deontological decision lead to moralbehavior?The moderating role of moral identity[J].J BusEthics,2016,137(3):537.[20] 李佩轩.大学生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20.[21] BLASI A.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action:a theoreticalperspective[J].Dev Rev,1983,3(2):178.(本文编辑 周洋)(上接第1583页)[7] FENG Y,FENG Q,LV Y,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metabolism,stress hormones,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J].Nutr Diabetes,2020,10(1):17. [8] 姚兆基,邹蓓,周社鲜.孕早期C反应蛋白㊁血清铁蛋白增幅与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评估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3):106.[9] WANG M,ZHAO A,SZETO IM,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ferriti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eight cities in China[J].Food Sci Nutr,2020,8(3):1406.[10] TANG JH,GAO DP,ZOU parison of serum PCT andCRP levels in patients infected by different pathogenicmicroorganism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raz JMed Biol Res,2018,51(7):e6783.[11] JAMILIAN M,SAMIMI M,MIRHOSSEINI N,et al.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on gene expression related to insulinaction,blood lipids,and inflammation in 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J].Nutrients,2018,10(2):163.[12] CHENG Y,LI T,HE M,et al.The association of elevated serumferritin concentration in early pregnancy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Eur J Clin Nutr,2020,74(5):741.[13] GU Y,SU X,LI Y,et al.Do free thyroxine levels influenc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serum ferritin and 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 in early pregnancy?[J].Diabetes Res ClinPract,2019,151:114.[14] YU L,YAN J,ZHANG Q,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ferritin and blood lipids:influence of diabetes and hs⁃CRP levels[J].J Diabetes Res,2020,2020:4138696.(本文编辑 刘畅)。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Social Class and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 作者: 郑显亮[1];谢方威[1];丁亮[2];王雪[3]
作者机构: [1]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赣州341000;[2]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合肥
230022;[3]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汽车机电学院,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页码: 182-18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社会阶层;网络利他行为;大学生;有调节的中介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利他行为:道德启动调节效应

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利他行为:道德启动调节效应

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利他行为:道德启动调节效应
张梦影;郑洪冰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采用道德启动材料、特质移情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道德启动条件下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并在性别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②道德启动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积极的正向预测作用.③道德启动在特质移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张梦影;郑洪冰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新乡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大学生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乐观主义的中介作用 [J], 陈妮娅;钟静弘;周冰冰;洪清玉;樊孟婷
2.浅议道德冷漠现象下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 [J], 李长尚
3.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外显利他行为的影响:移情的中介作用 [J], 高宁; 蓝珊珊
4.不同性别角色大学生移情水平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评价 [J], 张溢
5.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述评 [J], 董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郑显亮)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郑显亮)

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下面的陈述是有关网络上的一些行为表现,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句子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了”。

数字表示句子所陈述的网络行为在你身上发生的频数,具体如下:①一一从不;②一一偶尔;③一一通常;④一一总是。

你的回答没有对错、好坏之分,问卷中包含了测谎项目,请如实作答。

从不偶尔通常总是1、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2、对网络上的提问给予回答与指导3、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意见4、在网上发表一些读书心得与网友共享5、在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6、指导网友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7、对一些批评或谴责社会不良行为的贴子跟贴8、在网上发布及时、有用的日常信息9、创建群、组等,为大家提供网络交流的平台10、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网上帮助他人解决疑难问题11、指导网友如何防毒、杀毒12、看了他人的贴子后给以积极回复13、在网上向他人推荐好的文章、音乐、影视节目等14、在网上曝光一些不法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15、倾听网友诉说自己的不快并对其开导16、在网上写积极意义的文章以激励他人17、告诉网友们一些网络陷阱18、举报网上不良信息19、上传有用的程序20、将网友所需的资料发送给他21、对网友给予关心和鼓励22、在网上提醒他人警惕某些诈骗、引诱等不良信息23、在网上祝福他人24、自己在网上受了骗,自觉发贴子提醒大家25、在网上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解决一些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26、在网上对他人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帮助新手学习上网技术?备注:量表结构网络支持:23、21、15、25、13、20、5、12、16(9 个项目)网络指导:19、11、6、26、9、10(6个项目)网络分享:3、2、I、7、4、8(6个项目}网络提醒:22、14、24、17、18(5个项目)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班级环境的作用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和网络行为偏好的关系:班级环境的作用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of Undergraduates and lnternet-Behavior Preference:Effects of Class Environments
作者: 郑显亮[1,2];顾海根[3]
作者机构: [1]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赣州341000;[2]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经济研究中
心,赣州341000;[3]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页码: 690-69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网络利他行为;网络行为偏好;班级环境;多层线性模型;大学生
摘要:对44个班级的16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班级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与网络行为偏好间关系的影响。

多层线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网龄之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对其网络利他行为的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2)游戏偏好对网络支持和网络分享的影响、交往偏好对网络支持的影响、信息偏好对网络提醒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班级差异;(3)班级女生率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网络支持的班级均值差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班级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和班级平均自尊水平对交往偏好与网络支持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下面的陈述是有关网络上的一些行为表现,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句子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了”。

数字表示句子所陈述的网络行为在你身上发生的频数,具体如下:①一一从不;②一一偶尔;③一一通常;④一一总是。

你的回答没有对错、好坏之分,问卷中包含了测谎项目,请如实作答。

从不偶尔通常总是
1、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
2、对网络上的提问给予回答与指导
3、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意见
4、在网上发表一些读书心得与网友共享
5、在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6、指导网友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
7、对一些批评或谴责社会不良行为的贴子跟贴
8、在网上发布及时、有用的日常信息
9、创建群、组等,为大家提供网络交流的平台
10、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网上帮助他人解决疑难问题
11、指导网友如何防毒、杀毒
12、看了他人的贴子后给以积极回复
13、在网上向他人推荐好的文章、音乐、影视节目等
14、在网上曝光一些不法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
15、倾听网友诉说自己的不快并对其开导
16、在网上写积极意义的文章以激励他人
17、告诉网友们一些网络陷阱
18、举报网上不良信息
19、上传有用的程序
20、将网友所需的资料发送给他
21、对网友给予关心和鼓励
22、在网上提醒他人警惕某些诈骗、引诱等不良信息
23、在网上祝福他人
24、自己在网上受了骗,自觉发贴子提醒大家
25、在网上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解决一些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
26、在网上对他人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帮助新手学习上网技术?
备注:量表结构
网络支持:23、21、15、25、13、20、5、12、16(9 个项目)
网络指导:19、11、6、26、9、10(6个项目)
网络分享:3、2、I、7、4、8(6个项目}
网络提醒:22、14、24、17、18(5个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