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

合集下载

三角形外角的处理技巧口诀

三角形外角的处理技巧口诀

三角形外角的处理技巧口诀三角形的外角处理技巧有很多,主要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进行推导。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处理外角的口诀。

1. 三角形外角等于其与相对内角的和。

这是最基本的处理外角的口诀,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与之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例如,对于三角形ABC,记其外角为∠ACB,则有∠ACB = ∠A + ∠B。

2.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180减去其对应的内角。

这个口诀是基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进行推导的。

例如,对于三角形ABC,若∠ACB为外角,则有∠ACB = 180 - ∠C。

3. 两个三角形的外角相等,如果它们的某一对内角相等。

这是利用三角形相似性质的处理外角的口诀。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某一对内角相等,则它们的对应的外角也相等。

例如,对于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 = ∠D,则有∠ACB = ∠DFE。

4. 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这个口诀基于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推导。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将其外角A、B、C依次延长,可以得到一个外角和为360的多边形。

例如,对于三角形ABC,其外角和为∠A + ∠B + ∠C = 360。

5. 等边三角形的外角等于60。

对于等边三角形ABC,由于其三个内角都相等,因此每个内角是180/3 = 60,所以对应的外角也是60。

综上所述,对于三角形的外角处理技巧口诀主要有以上几种。

通过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三角形的相似性质,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口诀来解决三角形外角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运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诀来处理外角,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三角形的外角关系及其推论

三角形的外角关系及其推论

04 三角形外角关系推 论
推论一:三角形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 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这个 推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三角 形的外角大小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证明: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度,以及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可 以得出这个结论
应用实例:在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涉及三角形外角的题目,需要运用三 角形外角关系进行解答 技巧总结:掌握三角形外角关系,有助于在数学竞赛中快速解题,提高解 题效率
THANK YOU
汇报人:
05
三角形外角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确定三角形的形状:通过已知的外角,可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计算角度:通过已知的外角,可以计算出其他角度的大小 判断三角形的相似性:通过已知的外角,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计算面积:通过已知的外角,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根据外角和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三角形。
计算角度:利用外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中某个角的大小。
证明三角形全等: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外角和定理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
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建筑、测量等领域,外角和定理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外角定理的证明: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以及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可 以证明外角定理。
外角定理的应用: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外角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 答案。
外角定理的推广:外角定理可以推广到多边形,即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度。
外角定理的证明
外角定理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和计算技巧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和计算技巧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和计算技巧一、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指与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不在同一直线上的角。

a)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b)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不相邻的内角。

c)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即外角加相邻内角等于180°)。

2.计算方法:a)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的外角:用180°减去这两个内角的和。

b)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求另一个内角:用180°减去这个外角。

二、三角形的内角和1.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a)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将其分为两个三角形。

b)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因此,整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

c)由于两个小三角形的公共角被计算了两次,所以将其减去一次,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计算方法:a)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用180°减去这两个内角的和。

b)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验证内角和是否等于180°。

三、外角与内角和的联系1.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即外角加相邻内角等于180°。

3.利用外角可以转换求解内角,利用内角和定理可以验证外角的计算结果。

四、应用拓展1.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解决几何问题,如证明线段平行、求解三角形面积等。

2.利用内角和定理求解三角形的问题,如求解三角形的角度、边长等。

3.外角与内角和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土地面积、建筑物的设计等。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三角形外角与内角和的计算技巧,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已知三角形ABC的内角A、B分别为90°和45°,求三角形ABC的外角D的度数。

答案:外角D的度数为180° - 90° - 45° = 45°。

八上三角形外角经典题型

八上三角形外角经典题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外角经典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50°,∠C=70°,则外角∠ABD的度数是()A.110°B.120°C.130°D.140°2.如图,在△ABC中,∠A=45°,△ABC的外角∠CBD=75°,则∠C的度数是()A.30°B.45°C.60°D.75°3.如图,直线AB∥CD,∠A=70°,∠C=40°,则∠E等于()A.30°B.40°C.60°D.70°4.如图所示,∠1=∠2=145°,则∠3=()A.80°B.70°C.60°D.50°5.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35°B.95°C.85°D.75°°,∠ACP=50°,则∠A+∠P=()A.70°B.80°C.90°D.100°二.填空题7.如图,根据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知图中的x的值是.8.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90°,则∠2的度数为.9.如图,∠BCD=150°,则∠A+∠B+∠D的度数为.10.已知:如图,在△ABC中,∠A=55°,H是高BD、CE的交点,则∠BHC=度.1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则∠1的度数为.15°,∠ACP=50°,则∠P=°.三.解答题13.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的度数.14.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25°,∠E=30°,求∠BAC的度数.15.如图,△ABC中,∠ABC=∠C=70°,BD平分∠ABC,求∠ADB的度数.16.已知:如图,△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如果∠A=40°,求∠BPC的度数.17.如图,在△ABC中,AD是高,∠DAC=10°,AE是∠BAC外角的平分线,BF平分∠ABC交AE于点F,若∠ABC=46°,求∠AFB的度数.1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8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求∠A的度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ABD=∠A+∠C=50°+70°=120°.故选:B.2.解:∵∠A=45°,△ABC的外角∠CBD=75°,∴∠C=∠CBD﹣∠A=75°﹣45°=30°,故选:A.3.解:如图,∵AB∥CD,∠A=70°,∴∠1=∠A=70°,∵∠1=∠C+∠E,∠C=40°,∴∠E=∠1﹣∠C=70°﹣40°=30°.故选:A.4.解:∵∠1、∠2、∠3是△ABC的三个外角,∴∠1+∠2+∠3=360°,∵∠1=∠2=145°,∴∠3=360°﹣145°×2=70°,故选:B.5.解:∵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A=∠ACD﹣∠B=120°﹣35°=85°,故选:C.6.解:∵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ABP=20°,∠ACP=50°,∴∠ABC=2∠ABP=40°,∠ACM=2∠ACP=100°,∴∠A=∠ACM﹣∠ABC=60°,∠ACB=180°﹣∠ACM=80°,∴∠BCP=∠ACB+∠ACP=130°,∵∠PBC=20°,∴∠P=180°﹣∠PBC﹣∠BCP=30°,∴∠A+∠P=90°,故选:C.二.填空题7.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x+80=x+20+x,解得:x=60,故答案为:60.8.解:由题意得:∠B=30°,∠A=45°,∵∠1=90°,∴∠A+∠3=90°,∴∠3=45°,∴∠4=45°,∵∠B=30°,∴∠2=45°+30°=75°,故答案为:75°.9.解:延长DC交AB于E,∠CEB是△ADE的一个外角,∴∠CEB=∠A+∠D,同理,∠BCD=∠CEB+∠B,∴∠A+∠B+∠D=∠CEB+∠B=∠BCD=150°,故答案为:150°.10.解:在△ABD中,∵BD⊥AC,∴∠ABD=90°﹣∠A=35°,∴∠BHC=90°+35°=125°.11.解:如图,由题意知,∠CAD=60°,∠B=90°﹣45°=45°,∴∠CAB=120°,∴∠1=∠B+∠CAB=45°+120°=165°.故答案为:165°.12.解:∵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ABP=15°,∴∠CBP=∠ABP=15°,∵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ACP=50°,∴∠PCM=∠ACP=50°,∴∠P=∠PCM﹣∠CBP=50°﹣15°=35°,故答案为:35.三.解答题13.解:设∠1=∠2=x,则∠3=∠4=2x.因为∠BAC=63°,所以∠2+∠4=117°,即x+2x=117°,所以x=39°;所以∠3=∠4=78°,∠DAC=180°﹣∠3﹣∠4=24°.14.解:∵∠B=25°,∠E=30°,∴∠ECD=∠B+∠E=55°.∵CE是∠ACD的平分线,∴∠ACE=∠ECD=55°.∴∠BAC=∠ACE+∠E=85°.15.解:∵∠ABC=∠C=70°,BD平分∠ABC,∴∠DBC=35°,∴∠ADB=∠C+∠DBC=70°+35°=105°.16.解:∵∠A=40°,∴∠ABC+∠ACB=180°﹣40°=140°,∴∠EBC+∠FCB=360°﹣140°=220°,∵BP、CP是△ABC的外角平分线,∴∠PBC=∠EBC,∠PCB=∠FCB,∴∠PBC+∠PCB=(∠EBC+∠FCB)=110°,∴∠BPC=180°﹣(∠PBC+∠PCB)=70°.17.解:∵AD是高,∴∠ADB=90°,∴∠BAD=90°﹣∠ABC=44°,又∠DAC=10°,∴∠BAC=54°,∴∠MAC=126°,∵AE是∠BAC外角的平分线,∴∠MAE=∠MAC=63°,∵BF平分∠ABC,∴∠ABF=∠ABC=23°,∴∠AFB=∠MAE﹣∠ABF=40°.18.(1)解:∵∠A=80°.∴∠ABC+∠ACB=100°,∵点P是∠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P=180°﹣(∠ABC+∠ACB)=180°﹣×100°=130°,(2)∵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QBC+∠QCB=(∠MBC+∠NCB)=(360°﹣∠ABC﹣∠ACB)=(180°+∠A)=90°+∠A∴∠Q=180°﹣(90°+∠A)=90°﹣∠A;(3)延长BC至F,∵CQ为△ABC的外角∠NCB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ACF的平分线,∴∠ACF=2∠ECF,∵BE平分∠ABC,∴∠ABC=2∠EBC,∵∠ECF=∠EBC+∠E,∴2∠ECF=2∠EBC+2∠E,即∠ACF=∠ABC+2∠E,又∵∠ACF=∠ABC+∠A,∴∠A=2∠E,即∠E=∠A;∵∠EBQ=∠EBC+∠CBQ=∠ABC+∠MBC=(∠ABC+∠A+∠ACB)=90°.如果△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2倍,那么分四种情况:①∠EBQ=2∠E=90°,则∠E=45°,∠A=2∠E=90°;②∠EBQ=2∠Q=90°,则∠Q=45°,∠E=45°,∠A=2∠E=90°;③∠Q=2∠E,则90°﹣∠A=∠A,解得∠A=60°;④∠E=2∠Q,则∠A=2(90°﹣∠A),解得∠A=120°.综上所述,∠A的度数是90°或60°或120°.。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精选题35道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35°B.95°C.85°D.75°2.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3.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D=10°,则∠P的度数为()A.15°B.20°C.25°D.30°4.如图,直线AB∥CD,∠A=70°,∠C=40°,则∠E等于()A.30°B.40°C.60°D.70°5.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A+∠P=()A.70°B.80°C.90°D.100°6.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A.45°B.60°C.75°D.85°7.如图,在△ABC中,∠A=50°,∠C=70°,则外角∠ABD的度数是()A.110°B.120°C.130°D.140°8.如图所示,△ABC中,AB=AC,过AC上一点作DE⊥AC,EF⊥BC,若∠BDE=140°,则∠DEF=()A.55°B.60°C.65°D.70°9.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齐,则∠1的度数为()A.30°B.45°C.60°D.75°10.如图,在△ABC中,∠ABC=40°,∠ACD=76°,BE平分∠ABC,CE平分△ABC 的外角∠ACD,则∠E=()A.40°B.36°C.20°D.18°11.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 等于()A.40°B.45°C.50°D.55°12.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CE是外角∠ACM的平分线,BE与CE相交于点E,若∠A=60°,则∠BEC是()A.15°B.30°C.45°D.60°13.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为()A.60°B.65°C.75°D.85°14.如图,在△AEC中,点D和点F分别是AC和AE上的两点,连接DF,交CE的延长线于点B,若∠A=25°,∠B=45°,∠C=36°,则∠DFE=()A.103°B.104°C.105°D.106°二.填空题(共15小题)15.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P=°.16.将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则图中∠α的度数为.17.如图,∠A+∠B+∠C+∠D+∠E的度数为度.18.如图是一副三角板叠放的示意图,则∠α=.19.如图,在△ABC中,∠BAC=40°,∠ACB=60°,D为△ABC形外一点,DA平分∠BAC,且∠CBD=50°,求∠DCB=.20.如图,已知∠BDC=142°,∠B=34°,∠C=28°,则∠A=.21.如图,BE平分∠ABC,CE平分外角∠ACD,若∠A=42°,则∠E=°.2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点C在EF上,AC经过点D.已知∠A=∠EDF=90°,AB=AC.∠E=30°,∠BCE=40°,则∠CDF=.23.如图,∠BCD=150°,则∠A+∠B+∠D的度数为.24.点O是△ABC内一点,∠A=85°,∠1=15°,∠2=40°,则∠BOC=.25.如图,已知∠AOB=7°,一条光线从点A出发后射向OB边.若光线与OB边垂直,则光线沿原路返回到点A,此时∠A=90°﹣7°=83°.当∠A<83°时,光线射到OB边上的点A1后,经OB反射到线段AO上的点A2,易知∠1=∠2.若A1A2⊥AO,光线又会沿A2→A1→A原路返回到点A,此时∠A=°.…若光线从A点出发后,经若干次反射能沿原路返回到点A,则锐角∠A的最小值=°.26.如图,∠ACD是△ABC的外角,若∠B=50°,∠ACD=120°,∠A=.27.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BAD=80°,AB=AD=DC,则∠C=度.28.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聪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α等于.29.如图,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BF=.三.解答题(共6小题)30.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 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CBE的度数;(2)过点D作DF∥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31.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12∠A,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1=12∠ABC,∠2=12∠ACB∴∠1+∠2=12(∠ABC+∠ACB)又∵∠ABC+∠ACB=180°﹣∠A∴∠1+∠2=12(180°−∠A)=90°−12∠A∴∠BOC=180°﹣(∠1+∠2)=180°﹣(90°−12∠A)=90°+12∠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 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 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32.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 交AC的延长线于点E,点F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DF.(1)求∠CBE的度数;(2)若∠F=25°,求证:BE∥DF.33.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BOA的度数.34.如图,已知D为△ABC边BC延长线上一点,DF⊥AB于F交AC于E,∠A=35°,∠D=42°,求∠ACD的度数.35.如图,△ABC中,∠ABC=∠C=70°,BD平分∠ABC,求∠ADB的度数.。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求角的度数,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方面应用较广,现举例说明. 例1 如图:在∆ABC 中 ,D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则BCD ∠= ( )A.72B.82C.98D.124析解: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 BCD ∠=36+62=98.答案为(C ).例2 如图,已知∆ABC 中,40B ∠=,32BAC ∠=, BC 边上的高为AD,求CAD ∠的度数?解:如图,因40B ∠=,32BAC ∠=(已知),1403272B BAC ∠=∠+∠=+=所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901907218CAD ∠=-∠=-=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62︒D CB A36︒1DC B A例 4 如图,AF,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6B ∠=,76C ∠=.求DAF ∠的度数.解: 因为36B ∠=,76C ∠=,所以180180367668BAC B C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为AD 平分BAC ∠,所以 1342BAD BAC ∠=∠=. 所以70ADF B BA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因为AF BC ⊥,所以90AFD ∠=.所以180180709020DAF ADF AFD ∠=-∠-∠=--=点拨归纳:做题时,要善于从图形中看出几何元素的多重身份,如ADF ∠既是ABD ∠的外角,又是ADF ∆的外角; DAF ∠既是ADF ∆的内角,又是DAC ∠与FAC ∠的差,解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这样发现题中隐藏着的关系.D F CA。

三角形的外角专题(含答案)

三角形的外角专题(含答案)

11.2.2三角形的外角一、单选题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50∘,则∠AED=.3.如图,在ΔABC中,EF//BC,∠ACG是ΔABC的外角,∠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记∠ADC=α,∠ACG=β,∠AEF=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4.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两个直角重合,则∠AFE的度数是.5.如图,几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D=28°,则∠A+∠B+∠C+∠E的度数为.6.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60∘B.如果三条线段长分别为4cm,6cm,9cm,那么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C.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7.在△ABC中,∠A=60∘,∠C=2∠B,则∠C的度数为.8.如图,在Δ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二、填空题10.如图,BE平分∠ABC,CE平分ΔABC外角∠ACD,若∠E=25°,则∠A度数为______.11.如图,将∠BAC沿DE向∠BAC内折叠,使AD与A′D重合,A′E与AE重合,若∠A=30∘,则∠1+∠2的度数为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的折线图形中,α+β的度数为__________. 13.如图,四边形纸片ABCD中,∠A=75∘,∠B=65∘,将纸片折叠,使点C,D分别落在AB边上的点C′,D′处,折痕为MN,则∠AMD'+∠BNC'的度数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14.如图,在△ABC中,∠B=20°,∠ACB=110°,AE平分∠BAC,AD⊥BD于点D,求∠DAE的度数.15.如图,将ΔABC分别沿AB,AC翻折得到ΔABD和ΔAEC,线段BD与AE交于点F,连接BE. (1)如果∠ABC=16°,∠ACB=30°,求∠DAE的度数; (2)如果BD⊥CE,求∠CAB的度数.11.2.2三角形的外角1.【答案】A;【解析】略2.【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外角的性质,掌握好基本性质及定义的解答该题的关键.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AB=180∘−∠C=13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AE=12∠CAB=65∘,根据∠AED是ΔACE的外角,得出∠AED=∠C+∠CAE=115∘,即可得出结果. 解:∵AB//CD,∴∠C+∠CAB=180∘, ∴∠CAB=180∘−∠C=130∘,∵AE平分∠CAB,∴∠CAE=12∠CAB=65∘,∵∠AED是ΔACE的外角,∴∠AED=∠C+∠CAE=115∘,故选B.3.【答案】B;【解析】解:∵EF//BC, ∴∠γ=∠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α=∠B+∠BAD=∠γ+∠BAD, ∠β=∠α+∠CAD, ∵AD是∠BAC的平分线, ∴∠BAD=∠CAD, ∴∠α−∠β=∠γ−∠α, ∴∠β=2α−∠γ. 故选: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γ=∠B,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α、∠β,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D=∠CAD,然后整理即可得解.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答该题的关键.4.【答案】B;【解析】解:∵∠EDC=45°, ∴∠ADF=135°, ∵∠AFE是ΔADF的一个外角, ∴∠AFE=∠A+∠ADF=30°+135°=165°, 故选:B. 根据邻补角的概念求出∠ADF,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答案】B;【解析】解:∵如图可知∠BGD=∠C+∠B,∠GFE=∠E+∠A, 又∵∠BGD=∠D+∠GFD, ∴∠B+∠C=∠D+∠GFD, 又∵∠GFE+∠GFD=180°, ∴∠E+∠A+∠B+∠C−∠D=180°, 又∵∠D=28°, ∴∠A+∠B+∠C+∠E=180°+28°=208°. 故选:B. 首先求出∠C+∠B=∠D+∠GFD,然后证明出∠A+∠B+∠C+∠E−∠D=180°,最后结合∠D=28°求出∠A+∠B+∠C+∠F的度数.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的外角,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C+∠A+∠E+∠B−∠D=180°,此题难度不大.6.【答案】A;【解析】 该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一一判断. 解:A、错误. B、正确.理由:4+6>9. C、正确.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D、正确.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7.【答案】C;【解析】略8.【答案】A;【解析】解:∵∠ABC的平分线与∠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 ∴∠1=∠2,∠3=∠4, ∵∠ACE=∠A+∠ABC, 即∠1+∠2=∠3+∠4+∠A, ∴2∠1=2∠3+∠A, ∵∠1=∠3+∠D, ∴∠D=12∠A=12×30°=15°. 故选:A.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3=∠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1+∠2=∠3+∠4+∠A,∠1=∠3+∠D,则2∠1=2∠3+∠A,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D=12∠A,然后把∠A的度数代入计算即可. 该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分析.9.【答案】D;【解析】略10.【答案】50°;【解析】解:∵∠E=25°, ∴∠ECD−∠EBD=∠E=25°, ∵BE平分∠ABC, ∴∠EBD=12∠ABC, ∵CE平分∠ACD, ∴∠ECD=12∠ACD, ∴∠A=∠ACD−∠ABC=2×(∠EBD−∠ECD)=2×25°=50°, 故答案为:50°.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ECD−∠EBD=∠E=25°,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1.【答案】60∘;【解析】解:∠A′DA=180∘−∠1,∠A′EA=180∘−∠2,∠A′=∠A=30∘. ∵∠A′+∠A′DA+∠A+∠AEA′=360∘, ∵30∘+180∘−∠1+30∘+180∘−∠2=360∘,∴∠1+∠2=60°.12.【答案】85°;【解析】解:∠1=a+70∘,∠2=β+65∘,∵∠1+∠2+140∘=360∘. ∴a+70∘+β+65∘+140∘=360∘,∴α+β=85∘. 13.【答案】80∘;【解析】解:∵∠A+∠B+∠C+∠D=360°,∴∠C+∠D=220°,∠MD′B=∠D, ∠NC′A=∠C,∴∠MD′B+∠NC′A=220°,∵∠MD′B+∠NC′A+∠D′MN+∠C′NM=360°,∴∠D′MN+∠C′NM=140°,∵∠A+∠B+∠AMD′+∠D'MN+∠BNC'+∠C'NM=360°,∴140∘+140∘+∠AMD'+∠BNC'=360°, ∴∠AMD°+∠BNC'=80∘.14.【答案】解:在△ABC中,∠B=20°,∠ACB=110°, ∴∠BAC=180°-20°-110°=50°, ∵AE平分∠BAC, ∴∠BAE=12∠BAC=25°, ∴∠AEC=∠B+∠BAC=20°+25°=45°, ∵AD⊥BD于点D, ∴∠D=90°, ∴∠DAE=90°-∠AED=90°-45°=45°.;【解析】 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BAE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EC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悉定理与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隐含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答案】解:(1)∵△ABC沿AC、AB翻折得到△AEC和△ABD, ∴△AEC≌△ABC,△ABD≌△ABC. ∴∠2=∠1=30°,∠4=∠3=16°, ∠EAC=∠BAD=∠BAC=180°-30°-16°=134°, ∵∠DAC=360°-∠BAD-∠BAC, ∴∠DAC=360°-134°-134°=92°, ∴∠DAE=∠EAC-∠DAC=134°-92°=42°; (2)∵BD⊥CE, ∴∠5=90°, ∴∠DBC+∠ECB=90°. ∵∠1=∠2,∠3=∠4, ∴∠DBC+∠ECB=2∠3+2∠1=90°. ∴∠3+∠1=45°, 在△ABC中,∠CAB=180°-(∠3+∠1)=180°-45°=135°.;【解析】 (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2=∠1=30°,∠4=∠3=16°,由周角的性质和外角性质可求解; (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 该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灵活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三角形的外角解题技巧

三角形的外角解题技巧

三角形的外角解题技巧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体现了角与角之间相等与不等的关系,它是进行与角有关的计算或证明的重要依据,在求角的度数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方面应用较广,现举例说明.一、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角的度数【例1】如图所示,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36°,∠C=76°.求∠DAF的度数.【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出∠DAF的度数.【解】∵∠B=36°,∠C=76°,∴∠BAC=180°-∠B-∠C=180°-36°-76°=68°(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D平分∠BAC,∴∠BAD=∠BAC=34°.∴∠ADF=∠B+∠BAD=70°(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F⊥BC,∴∠AFD=90°.∴∠DAF=180°-∠ADF-∠AFD=180°-70°-90°=20°.【小结】做题时,要善于从图形中看出几何元素的多重身份,如∠ADF既是△ABD的外角,又是△A DF的内角;∠DAF既是△ADF的内角,又是∠DAC与∠FAC的差.解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题中隐藏的关系.二、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例2】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内角,三角形的外角和它相邻的内角的和为180°来解.【解】如图所示,在△BAC中,外角∠CAD<∠BAC,而∠CAD+∠BAC=180º,即∠CAD=180°-∠BAC.所以180°-∠BAC<∠BAC.所以∠BAC>90°.△BAC为钝角三角形.故选C.【小结】没有给出图形的三角形题,尽量画出图形,有助于解决问题.三、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比较角的大小【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三角形内一点,求证:∠BDC>∠BA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的外角,比较∠BDC与∠BAC的大小关系.【解】延长BD交AC于E.因为∠BEC为△ABE的一个外角,所以∠BEC>∠A;因为∠BDC为△CDE的一个外角,所以∠BDC>∠BEC.所以∠BDC>∠A.【小结】在三角形中求角的关系时常用到三角形外角性质.若没有直接条件,可以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的外角.京ICP备12040137号-3 北京神州中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

初中数学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应用专题辅导

初中数学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应用专题辅导

初中数学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应用角是平面几何中基本的、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学好直线形和圆的基础。

本文谈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应用。

一. 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特征如图1,像∠ACD那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条边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图1外角特征:(1)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如∠ACD的顶点C是△ABC的一个顶点;(2)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如∠ACD的一条边AC正好是△ABC的一条边;(3)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如∠ACD的边CD是△ABC的BC边的延长线。

二. 性质1. 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 应用1. 求角的度数例1. (2005年某某省某某中考)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A. 115°B. 120°C. 125°D. 130°-55=125°。

解析:如图2,∠A的外角为:180°︒∠B的外角为:180°-65°=115°∠ACB的外角为:55°+65°=120°所以选D。

图2例2. (2005年某某省某某市中考)如图3,AB//CD ,∠B=23°,∠D=42°,则∠E=( )A. 23°B. 42°C. 65°D. 19°图3解析:延长BE 交CD 于F 因为AB//CD 所以∠1=∠B=23° ∠BED 是△EDF 的外角则∠BED=∠1+∠D=23°+42°=65° 故选C 。

例3. (2006年某某市中考)如图4,AB=AC ,∠BAD=α,且AE=AD ,则∠EDC=( )A.α21B.α31 C.α41 D.α32图4解析:设∠EDC=x ° 因为∠ADC 是△ABD 的外角 所以∠ADC=∠ABC+∠BAD即∠ADE+x=∠ABC+α (1)因为AB=AC ,AD=AE所以∠B=∠C ,∠ADE=∠AED 而∠AED 是△DEC 的外角 所以∠AED=∠EDC+∠C 即∠AED=x+∠C(2)将(2)代入(1)得:α+∠=+∠+ABC x C x所以α=21x所以选A 。

7.5.2_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证明

7.5.2_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证明

7.5.2 三角形的外角
归纳总结]解题时 1、要注意外角与和它相邻的内角是 互补关系. 2、要注意观察各个角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外角的性质,找到解题突 破口。
[
例 3:已知:如图,P是△ABC内一 点,连结PB、PC 求证:∠BPC>∠A
A P C
B
7.5.2 三角形的外角
[归纳总结] 证角的不等关系,通常 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 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当角不 具备这种关系时,可借助于辅助 线或中间量将它们转化为三角形 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 • • • •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有: 知识: 。 思想方法: 。 体会:
达标检测答案(10分)
• 1、C • 2、120° • 3、证明:∵CD是∠ACE的角平分线 ∴ ∠1= ∠2 ∵ ∠BAC >∠1 ∴ ∠BAC >∠2 ∵ ∠2>∠B ∴ ∠BAC > ∠B
• 1、如图,若∠1=100°,∠C=70°, 则∠A = ( ) C
B 1
• 2、如图所示,∠1,∠2 ,∠3的大小关系是( ) A、∠3>∠1>∠2 B、∠1>∠2>∠3 C、∠3>∠2>∠1 D、∠2>∠3>∠1
A
• 已知:如右图,在△ABC中, • 求证: • 证明:
A 2 1
E D
B
C
7.5.2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证明
西江中学 孙桂琴
活动一:答案
• 1、一边 延长线 △ABC 6 3
• (1)是 (2)不是
(3)不是
判断下列∠1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
A 1 C B
( 1)
A
D
B
A E
1
1
C
D
( 2)

三角形的外角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的外角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的外角习题及答案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其性质和角度关系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与三角形外角相关的习题,并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

一、基本概念回顾在开始解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有关三角形外角的基本概念。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来说,顶点A的外角定义为:外角A = 角BAC的补角外角A与角BAC的和为180度,即:外角A + 角BAC = 180度这个性质将会是我们解题的基础。

二、习题一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的外角为85度,求角BAC的度数。

解析:根据外角的定义,外角A与角BAC的和为180度。

所以我们可以列出等式:外角A + 角BAC = 180度带入已知条件,可得:85度 + 角BAC = 180度然后解方程,得到:角BAC = 180度 - 85度 = 95度所以角BAC的度数为95度。

三、习题二题目:在三角形ABC中,角BAC的度数为45度,外角A为120度,求角B的度数。

解析: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外角的定义来解题。

根据外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等式:外角A + 角BAC = 180度带入已知条件得:120度 + 45度 = 180度化简可得:外角A = 180度 - 45度 = 135度由于外角A是角B的补角,所以我们有等式:外角A + 角B = 180度带入已知条件,得到:135度 + 角B = 180度解方程可得:所以角B的度数为45度。

四、习题三题目:在三角形ABC中,角B的度数为55度,外角A的度数为145度,求角C的度数。

解析: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外角的性质来解题。

根据外角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等式:外角A + 角BAC = 180度带入已知条件得:145度 + 角BAC = 180度解方程可得:角BAC = 180度 - 145度 = 35度所以角BAC的度数为35度。

由于角BAC是角C的补角,所以我们有等式:角BAC + 角C = 180度带入已知条件,得到:35度 + 角C = 180度解方程可得:所以角C的度数为145度。

2024年初中数学《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及答案解析

2024年初中数学《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及答案解析

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3.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E是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若∠ABC=45°,∠BAC=75°,∠BFD=60°,求∠BEC的度数.【题型02:A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B=∠D+∠E.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B=∠C+∠D.(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求∠P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9.如图,∠1=60°,则∠A+∠B+∠C+∠D+∠E+∠F=()A.240°B.280°C.360°D.540°10.如图,求∠A+∠B+∠C+∠D+∠E+∠F+∠G+∠H+∠I=.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25.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交于点G ,若∠BDC =140°,∠BGC =100°,则∠A =()A.80°B.75°C.60°D.45°26.如图,在△ABC 中,已知∠A =70°,∠ABC 、∠ACB 的平分线OB 、OC 相交于点O ,则∠BOC 的度数为.27.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若∠ABC+∠ACB=130°,求∠BPC的度数.(2)当∠A为多少度时,∠BPC=3∠A?【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32.如图,在△ABC中,∠A=α,∠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9BC与∠A2019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20,得∠A2020,则∠A2020=.33.【初步认识】(1)如图1,BM平分∠ABC,CM平分外角∠ACD,若∠A=80°,则∠M=°.【变式探究】(2)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110°,∠BCD=12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F=°.【继续探索】(3)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α,∠BCD=β,且α+β>18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求∠F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和∠CBE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那么∠F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D是△ABC的高,∴∠BHD+∠HBD=90°,∵BE是△ABC的高,∴∠HBD+∠C=90°,∴∠BHD=∠C,∵∠C=50°,∴∠BHD=50°.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答案】110°【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CB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D 的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题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BAC =80°,∠B =60°,∴∠ACB =180°-∠CAB =∠B =180°-80°-60°=40°,∵CF 是∠ACB 的平分线,∴∠ECD =12∠ACD =12×40°=20°,∵AD 是BC 边上的高,∴∠ADC =90°,∴∠AEC =∠ADC +∠ECD =90°+20°=110°.3.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E 是AC 边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若∠ABC =45°,∠BAC =75°,∠BFD =60°,求∠BEC 的度数.【答案】9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然后求出∠DBF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BC =45°,∠BAC =75°,∴∠C =180°-45°-75°=60°.∵AD ⊥BC ,∴∠ADB =90°.∵∠BFD =60°,∴∠DBF =90°-60°=30°,∴∠BEC =180°-∠EBC -∠C =180°-60°-30°=90°.【题型02:A 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70°.(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220°.(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180°+∠A.(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1+∠2等于270°.故答案为:270°;(2)∠1+∠2=180°+40°=220°,故答案是:220°;(3)∠1+∠2与∠A的关系是:∠1+∠2=180°+∠A;故答案为:180°+∠A;(4)∵△EFP是由△EFA折叠得到的,∴∠AFE=∠PFE,∠AEF=∠PEF∴∠1=180°-2∠AFE,∠2=180°-2∠AEF∴∠1+∠2=360°-2(∠AFE+∠AEF)又∵∠AFE+∠AEF=180°-∠A,∴∠1+∠2=360°-2(180°-∠A)=2∠A.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求出∠EBD,∠ED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ABD=∠BDC,∠A=70°,∠BDC=100°,∴∠ABD=30°,∵BD平分∠ABC,∴∠ABD=∠CBD=30°,又∵DE∥BC,∴∠BDE=∠CBD=30°,∴∠BED=180°-∠ABD-∠BDE=120°.故选:A.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G=50°【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F+∠ADG=180°,由∠CAD+∠DEF=180°可得∠CAD=∠ADG,即可证明;(2)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去求出∠BAC=∠ADE=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出∠BDG,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AD∥EF,∴∠DEF+∠ADG=180°.∵∠CAD+∠DEF=180°.∴∠CAD=∠ADG.∴AC∥DE;(2)解:∵AC是∠BAD的平分线,且AC∥DE,∴∠BAC=∠CAD,∠CAD=∠ADE,∴∠BAC=∠ADE,∵∠ACD=∠ADE+45°,∠ACD=∠B+∠BAC,∴∠B=45°,∵∠ADC=35°,∴∠BAD=180°-∠B-∠ADC=180°-45°-35°=100°.∵AC是∠BAD的平分线,∠BAD=50°,∴∠CAD=∠ADE=12∴∠G=∠BAD-∠ADE=100°-50°=50°.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答案】(1)60°(2)50°(3)∠2-∠1=2∠C【分析】本题考查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时要充分利用折叠部分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为全等形的性质,并且解答该题时要充分利用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2=180°-2∠CE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将∠ADG+∠AGD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题.【详解】(1)解:由折叠性质可知:∠CDC =2∠CDE,∠CEC =2∠CED,∵∠C=30°,∴∠1+∠2=180°-2∠CDE+180°-2∠CED=360°-2∠CDE+∠CED=360°-2180°-∠C=2∠C=60°;(2)解:连接DG,∵∠A=80°,∴∠1+∠2=180°-∠C -∠ADG+∠AGD=180°-30°-180°-80°=50°;(3)解:∠2-∠1=180°【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 +∠B =∠D +∠E .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 +∠B =∠C +∠D .(2)如图(2),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若∠ABC =36°,∠ADC =16°.求∠P 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答案】(1)见解析;(2)26°;(3)∠P =90°+12∠B +∠D ;(4)∠P =180°-12∠B +∠D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证;(2)设∠BAP =∠P AD =x ,∠BCP =∠PCD =y ,x +∠ABC =y +∠P x +∠P =y +∠ADC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得到∠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PCD 从而可以得到180°-2∠P AB +∠PCB +∠D =∠B ,再根据∠P +∠P AD =∠PCD +∠D ,∠BAD +∠B =∠BCD +∠D 得到∠P -∠B =∠P AD +∠PCB =∠P AB +∠PCB 即可求解;(4)连接PB ,PD ,求得∠APC +∠ABC +∠PCB +∠P AB =360°,∠APC +∠ADC +∠PCD +∠P AD =360°,再根据∠PCE +∠PCD =180°,∠P AB +∠P AF =180°,∠FAP =∠P AO ,∠PCE =∠PCB ,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A +∠B +∠AOB =180°,∠C +∠D +∠COD =180°,∴∠A +∠B +∠AOB =∠C +∠D +∠COD .∵∠AOB =∠COD ,∴∠A +∠B =∠C +∠D ;(2)如图.∵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设∠BAP =∠P AD =x ,∠BCP =∠PCD =y ,则有x +∠ABC =y +∠P x +∠P =y +∠ADC ,∴∠ABC -∠P =∠P -∠ADC ,∴∠P =12∠ABC +∠ADC =1236°+16° =26°(3)如图.∵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BCE ,∴2∠P AB +∠B =180°-2∠PCB +∠D ,∴180°-2∠P AB +∠PCB +∠D =∠B∵∠P +∠P AD =∠PCD +∠D ,∠BAD +∠B =∠BCD +∠D∴∠P +∠P AD -∠BAD -∠B =∠PCD -∠BCD∴∠P -∠P AB -∠B =∠PCB ,∴∠P -∠B =∠P AB +∠PCB∴180°-2∠P -∠B +∠D =∠B ,即∠P =90°+12∠B +∠D .(4)连接PB ,PD∵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FAP =∠P AO ,∠PCE =∠PCB ,∵∠APB +∠PBA +∠P AB =180°,∠PCB +∠PBC +∠BPC =180°∴∠APC +∠ABC +∠PCB +∠P AB =360°同理得到:∠APC +∠ADC +∠PCD +∠P AD =360°∴2∠APC +∠ABC +∠ADC +∠PCB +∠P AB +∠PCD +∠P AD =720°∴2∠APC +∠ABC +∠ADC +∠PCE +∠P AB +∠PCD +∠P AF =720°∵∠PCE +∠PCD =180°,∠P AB +∠P AF =180°∴2∠APC +∠ABC +∠ADC =360°,∴∠APC =180°-12∠ABC +∠AD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9.如图,∠1=60°,则∠A +∠B +∠C +∠D +∠E +∠F =()A.240°B.280°C.360°D.540°【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 与∠C 的和,然后在五星中求得∠1与另外四个角的和,加在一起即可.【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3=∠A +∠E ,∠2=∠F +∠D ,∵∠1+∠2+∠3=180°,∠1=60°,∴∠2+∠3=120°,即:∠A+∠E+∠F+∠D=120°,∵∠B+∠C=120°,∴∠A+∠B+∠C+∠D+∠E+∠F=2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题目中的六个角分成两部分来分别求出来,然后再加在一起.10.如图,求∠A+∠B+∠C+∠D+∠E+∠F+∠G+∠H+∠I=.【答案】90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答案.【详解】解:连EF,GI,如图∵6边形ABCDEFK的内角和=(6-2)×180°=720°,∴∠A+∠B+∠C+∠D+∠E+∠F=720°-(∠1+∠2),即∠A+∠B+∠C+∠D+∠E+∠F+(∠1+∠2)=720°,∵∠1+∠2=∠3+∠4,∠5+∠6+∠H=180°,∴∠A+∠B+∠C+∠D+∠E+∠F∠H+(∠3+∠4)=900°,∴∠A+∠B+∠C+∠D+∠E+∠F(∠3+∠4)+∠5+∠6+∠H=720°+180°,∴∠A+∠B+∠C+∠D+∠E+∠F+∠G+∠H+∠I=900°,故答案为:900°.【点睛】本题考查了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的整数).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15°.【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1)AB∥CD,得到∠B=∠DCE,推出∠D=∠DCE,即可得证;(2)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AD的度数,角平分线求出∠DAE=6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B∥CD,∴∠B=∠DCE,∵∠B=∠D,∴∠D=∠DCE,∴AD∥BC,(2)∵AD∥BC,∴∠BAD=180°-∠B=180°-50°=130°,∵AE平分∠BAD,∴∠DAE=65°,∵∠D=∠B=50°,∴∠DFE=∠D+∠EAD=50°+65°=115°.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95°【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得出∠A=∠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即可.【详解】(1)证明:∵FE∥OC,∴∠1=∠C,∵∠1=∠A,∴∠A=∠C,∴AB∥DC;(2)解:∵AB∥DC,∴∠D=∠B,∵∠B=30°,∴∠D=30°,∵∠OFE是△DEF的外角,∴∠OFE=∠D+∠2,∵∠1=65°,∴∠OFE=30°+65°=95°.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答案】(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CBP=∠PB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C+∠CBP=∠P+∠PDF,所以∠A+∠C=2∠P,即可得解.【详解】解:(1)∵DP平分∠ADC,∴∠ADP=∠PDF=12∠ADC,∵∠ADC=60°,∴∠ADP=30°,∴∠AEP=∠ADP+∠A=30°+42°=72°;(2)∵BP平分∠ABC,DP平分∠ADC,∴∠ADP=∠PDF,∠CBP=∠PBA,∵∠A+∠ADP=∠P+∠ABP,∠C+∠CBP=∠P+∠PDF,∴∠A+∠C=2∠P,∵∠A=42°,∠C=38°,∴∠P=12(38°+42°)=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50°.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如图(1),∠BDC=∠BAC+∠B+∠C,理由是:过点A、D作射线AF,∵∠FDC=∠DAC+∠C,∠BDF=∠B+∠BAD,∴∠FDC+∠BDF=∠DAC+∠BAD+∠C+∠B,即∠BDC=∠BAC+∠B+∠C;(2)①如图(2),∵∠X=90°,由(1)知:∠A+∠ABX+∠ACX=∠X=90°,∵∠A=40°,∴∠ABX+∠ACX=50°,故答案为:50;②如图(3),∵∠A=40°,∠DBE=130°,∴∠ADE+∠AEB=130°-40°=90°,∵DC平分∠ADB,EC平分∠AEB,∴∠ADC=12∠ADB,∠AEC=12∠AEB,∴∠ADC+∠AEC=12∠ADB+∠AEB=45°,∴∠DCE=∠A+∠ADC+∠AEC=40°+45°=85°.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如图,延长CD交AB于E,∵∠A=90°,∠C=21°,∴∠1=∠A+∠C=90°+21°=111°,∵∠B=32°,∴∠BDC=∠B+∠1=32°+111°=143°.又∵∠BDC=148°,∴这个零件不合格.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①延长BD交AC于E,则∠BDC>∠DEC,而∠DEC>∠A,所以∠BDC>∠A;②由∠BDC=∠C+∠DEC,而∠DEC=∠A+∠B,所以∠BDC=∠A+∠B+∠C.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如图所示:结论:①∠BDC与∠A无法比较大小;②∠BDC=360°-(∠A+∠B+∠C),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答案】A【解答】解:∵DE⊥AB,∴∠DEB=90°,∵∠D=40°,∴∠ABD=180°-∠D-∠DEB=50°,∵∠ABD=∠A+∠C,∠A=30°,∴∠C=∠ABD-∠A=50°-30°=20°.故选:A.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答案】C【解答】解:∵ED⊥AC,∠D=30°,∠C=20°,又∵∠DEC=∠B+∠D,∴∠C+∠DEC=∠C+∠D+∠B=90°,∴∠B=40°.故选:C.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答案】C【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A=180°,即∠ABC+∠ACB=180-∠A=140°,再说明∠DBC+∠DCB=90°,进而完成解答.【详解】解:∵在△ABC中,∠A=40°∴∠ABC+∠ACB=180-∠A=140°∵在△DBC中,∠BDC=90°∴∠DBC+∠DCB=180°-90°=90°∴∠ABD+∠ACD=40°-90°=5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答案】23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OC=∠E+∠2=115°,∠2=∠D+∠C,∠EOC=∠1+∠F=115°,∠1=∠A+∠B,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EOC=∠E+∠2=115°,∠2=∠D+∠C,∴∠E+∠D+∠C=115°,∵∠EOC=∠1+∠F=115°,∠1=∠A+∠B,∴∠A+∠B+∠F=115°,∴∠A+∠B+∠C+∠D+∠E+∠F=230°,故答案为:2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③(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③,理由详见解答过程.(2)∠1+∠2=2∠DAE.【解答】解:(1)由题意得:∠DAE=∠DA′E.∵∠1=∠EAD+∠EA′D=2∠DAE.故答案为:③.(2)∠1+∠2=2∠DAE,理由如下:如图2,连接AA′.由题意知:∠EAD=∠EA′D.∵∠1=∠A′AE+∠AA′E,∠2=∠A′AD+∠AA′D,∴∠1+∠2=∠EAA′+∠A′AD+∠EA′A+∠AA′D=∠EAD+∠EA′D=2∠EAD.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答案】B【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D=∠C=40°,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D,则∠1=∠2+∠C+∠D=∠2+2∠C=∠2+80°,则∠1-∠2=80°.故选:B.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2∠A=∠2.(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图1中,2∠A=∠1+∠2,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2∠A=∠2,如图∠2=∠A+∠EA′D=2∠A,故答案为:2∠A=∠2;(3)如图2,2∠A=∠2-∠1,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A′,∵∠DME=∠A′+∠1,∠2=∠A+∠DME,∴∠2=∠A+∠A′+∠1,即2∠A=∠2-∠1.【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60°;(2)90°-12n °;(3)∠BGO -∠ACF =50°【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O +∠ABO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仿照(1)的解法解答;(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F =∠CAG ,根据(2)的结论解答.【详解】解:(1)∵∠MON =60°,∴∠BAO +∠ABO =120°,∵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 +∠CAB =12(∠ABO +∠BAO )=60°,∴∠ACG =∠CBA +∠CAB =60°,故答案为:60°;(2)∵∠MON =n °,∴∠BAO +∠ABO =180°-n °,∵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CAB=12(∠ABO+∠BAO)=90°-12n°,∴∠ACG=∠CBA+∠CAB=90°-12n°;(3)∵CF∥OA,∴∠ACF=∠CAG,∴∠BGO-∠ACF=∠BGO-∠CAG=∠ACG,由(2)得:∠ACG=90°-12×80°=50°.∴∠BGO-∠ACF=5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BE平分∠ABD,CF平分∠ACD,BE与CF交于点G,若∠BDC=140°,∠BGC=100°,则∠A=()A.80°B.75°C.60°D.45°【答案】C【分析】连接BC,先求解∠DBC+∠DCB,再求解∠GBC+∠GCB,可得∠GBD+∠GCD,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ACD,从而可得:∠ABC+∠A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的大小.【详解】解:连接BC,∵∠BDC=140°,∴∠DBC+∠DCB=180°-140°=40°,∵∠BGC=100°,∴∠GBC+∠GCB=180°-100°=80°,∴∠GBD+∠GCD=∠GBC+∠GCB-∠DBC-∠DCB=40°,∵BE平分∠ABD,CF平分∠ACD,∴∠ABD+∠ACD=2(∠GBD+∠GCD)=80°,∴∠ABC+∠ACB=∠ABD+∠ACD+∠DBC+∠DCB=80°+40°=120°,∴∠A=180°-(∠ABC+∠ACB)=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与之相关的角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ABC中,已知∠A=70°,∠ABC、∠ACB的平分线OB、OC相交于点O,则∠BOC的度数为.【答案】1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BC +∠OCB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在△ABC 中,∠ABC +∠ACB =180°-∠A =180°-70°=110°,∵∠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BO ,CO 相交于点O ,∴∠OBC +∠OCB =12∠ABC +∠ACB =12×110°=55°,在△BOC 中,∠BOC =180°-(∠OBC +∠OCB )=180°-55°=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若∠ABC +∠ACB =130°,求∠BPC 的度数.(2)当∠A 为多少度时,∠BPC =3∠A ?【答案】(1)115°;(2)∠A =36°【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PBC ,∠PCB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PC ;(2)根据(1)的方法求得∠BPC ,再结合条件∠BPC =3∠A ,解方程即可求得∠A .【详解】(1)∵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ABC +∠ACB =130°,∴∠PBC +∠PCB =12(∠ABC +∠ACB )=65°,∴∠BPC =180°-(∠PBC +∠PCB )=180°-65°=115°,(2)∵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PBC+∠PCB=12(∠ABC+∠ACB),∵∠ABC+∠ACB=180°-∠A,∴∠PBC+∠PCB=90°-12∠A,∠BPC=180°-(∠PBC+∠PCB)=180°-90°-12∠A=90°+12∠A∵∠BPC=3∠A∴3∠A=90°+12∠A,∴∠A=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答案】(1)125°(2)∠Q=90°-12∠A(3)∠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分析】(1)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1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12∠ABC,∠PCB=12∠ACB,求出∠PBC+∠PCB=55°,再在△BP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MBC=∠ACB+∠A,∠NCB=∠ABC+∠A,求出∠MBC+∠NCB=∠ACB+∠A+∠ABC+∠A=180°+∠A,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QBC=12∠MBC,∠QCB=12∠NCB,求出∠QBC+∠QCB=90°+12∠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CF=2∠BCF,∠ABC=2∠EB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CF=∠EBC+∠E,求出∠A=2∠E,求出∠EBQ=90°,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②∠EBQ=3∠Q,③∠Q=3∠E,④∠E=3∠Q,再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A=70°,∴∠ABC+∠ACB=180°-∠A=110°,∵点P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BC=12∠ABC,∠PCB=12∠ACB,∴∠PBC+∠PCB=55°,∴∠BPC=180°-(∠PBC+∠PCB)=125°;(2)∵∠MBC=∠ACB+∠A,∠NCB=∠ABC+∠A,∴∠MBC+∠NCB=∠ACB+∠A+∠ABC+∠A=180°+∠A,∵点Q是∠MBC和∠N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QBC=12∠MBC,∠QCB=12∠NCB,∴∠QBC+∠QCB=12(∠MBC+∠NCB)=12(180°+∠A)=90°+12∠A,∴∠Q=180°-(∠QBC+∠QCB)=180°-90°+12∠A=90°-12∠A;(3)∵CQ为△ABC的外角∠NCB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ACF的平分线,∴∠ACF=2∠BCF,∵BE平分∠ABC,∴∠ABC=2∠EBC,∵∠ECF=∠EBC+∠E,∴2∠ECF=2∠EBC+2∠E,即∠ACF=∠BC+2∠E,∵∠ACF=∠ABC+∠A,∴∠A=2∠E,即∠E=12∠A,∵∠EBQ=∠EBC+∠CBQ=12∠ABC+12∠MBC=12(∠ABC+∠A+∠ACB) =90°,如果△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那么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则∠E=30°,∠A=2∠E=60°;②∠EBQ=3∠Q,则∠Q=30°,∠E=60°,∠A=2∠E=120°;③∠Q=3∠E,则∠E=22.5°,∠A=2∠E=45°;④∠E=3∠Q,则∠E=67.5°,∠A=2∠E=135°,综合上述,∠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知识点及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答案】61°【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得∠DAC+∠ACF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C+∠ECA的度数,即可解答.【详解】解:∵∠B+∠BAC+∠BCA=180°,∠B=58°,∴∠BAC+∠BCA=180°-∠B=180°-58°=122°,∵∠BAC+∠DAC=180°,∠BCA+∠ACF=180°,∴∠DAC+∠ACF=360°-(∠BAC+∠BCA)=360°-122°=238°,∵AE平分∠DAC,CE平分∠ACF,∴∠EAC=12∠DAC,∠ECA=12∠ACF,∴∠EAC+∠ECA=12(∠DAC+∠ACF)=119°,∵∠EAC+∠ECA+∠AEC=180°,∴∠AEC=180°-(∠EAC+∠ECA)=180°-11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ACB),∠OCB=12(∠A+∠ABC),∴∠OBC +∠OCB =12(∠A +∠ACB +∠ABC +∠A ),∵∠A +∠ACB +∠ABC =180°,∴∠OBC +∠OCB =90°+12∠A ,在△OBC 中,∠BOC =180°-(∠OBC +∠OCB )=180°-(90°+12∠A )=90°-12∠A ,∵∠A =40°,∴∠BOC =90°-12×40°=90°-20°=70°.【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内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E 的角平分线【结论】∠P =12∠A 【典例8】(1)如图1,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求证:∠P =90°+12∠A ;(2)如图2,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外角∠ACE ,猜想∠P 和∠A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答;(2)∠P =12∠A .【解答】(1)证明:∵A +∠ABC +∠ACB =180°,∴∠ABC +∠ACB =180°-∠A ,∵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PCB =12∠ACB ,∠PBC =12∠ABC ,∴∠P =180°-(∠PCB +∠PBC )=180°-12(∠ACB +∠ABC )=180°-12(180°-∠A )=90°+12∠A ;(2)猜想:∠P=12∠A证明:∵∠ACE=∠A+∠ABC,∴∠A=∠ACE-∠ABC,∵∠PCE=∠P+∠PBC,∴∠P=∠PCE-∠PBC,又∵BP平分∠ABC,CP平分∠ACE,∴∠PBC=12∠ABC,∠PCE=12∠ACE,∴∠P=12∠ACE-12∠ABC=12(∠ACE-∠ABC)=12∠A.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答案】①③/③①【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2∠2,∠BOC=90°+12∠1,∠BOC=90°+∠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E平分∠ABC,∴∠DCE=12∠ACD,∠DBE=12∠ABC,又∵∠DCE是△BCE的外角,∴∠2=∠DCE-∠DBE=12∠ACD-∠ABC=12∠1,即∠1=2∠2,故①正确;∵BO、CO分别平分∠ABC,∠ACB,∴∠OBC=12∠ABC,∠OCB=12∠ACB,∴∠BOC=180°-∠OBC+∠OCB=180°-12∠ABC+∠ACB=180°-12180°-∠1=90°+12∠1,故④错误;∵CO平分∠ACB,CE平分∠ACD,∴∠ACO=12∠ACB,∠ACE=12ACD,∴∠OCE =12∠ACB +∠ACD =12×180°=90°,∵∠BOC 是△COE 的外角,∴∠BOC =∠OCE +∠2=90°+∠2,故②错误、③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32.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2019BC 与∠A 2019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20,得∠A 2020,则∠A 2020=.【答案】α22020【分析】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A 1=12∠A ,同理得∠A 2=12∠A 1=α22;再根据数字规律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180°-12∠ABC -∠ACB -12∠ACD ∵∠ACD =∠A +∠ABC∴∠A 1=180°-∠ABC -∠ACB -12∠A ∵∠A +∠ABC +∠ACB =180°∴∠A 1=12∠A 同理,得∠A 2=12∠A 1=12×12∠A =α22;∠A 3=12∠A 2=12×12×12∠A =α23;∠A 4=12∠A 3=12×12×12×12∠A =α24;⋯∠A n =12∠A n -1=α2n ∴∠A 2020=α22020故答案为:α2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数字规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数字规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3.【初步认识】(1)如图1,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若∠A =80°,则∠M =°.【变式探究】(2)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 =110°,∠BCD =12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则∠F =°.【继续探索】(3)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 =α,∠BCD =β,且α+β>18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求∠F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 和∠CBE 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那么∠F 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40;(2)25;(3)∠F =12α+12β-90°,理由见解析;(4)∠F =90°-12α-12β【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外交的性质可探究出∠M =12∠A ,即可求解;(2)延长AD 、BC 相交于G ,先求出∠G 的度数,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3)类似(2)探究即可;(4)延长DA ,CB 相交于G ,延长BA ,先求出∠G =180°-α-β,再判断AF 平分∠NAG ,FB 平分∠ABG ,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详解】解:∵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MBC =12∠ABC ,∠MCD =12∠ACD ,∵∠A =∠ACD -∠ABC ,∠M =∠MCD -∠MBD ,∴∠M =12∠ACD -12∠ABC =12∠A ,∵∠A =80°,∴∠M =40°,故答案为:40;(2)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110°,∠BCD =120°,∴∠GDC =70°,∠GCD =60°,∴∠G =50°,同(1)可证∠F =12∠G ,∴∠F =25°,故答案为:25;(3)∠F =12α+12β-90°理由: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α,∠BCD =β,。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思维点拨:巧解三角形典型例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思维点拨:巧解三角形典型例题

思维点拨:巧解三角形典型例题【例1】如图,五角星ABCDE,求∠A+∠B+∠C+∠D+∠E的度数和.【思考与分析】我们可以连结DE,在由三角形ACF和三角形DEF构成的图形中,∠A+∠C=∠CED+∠EDA,从而把五角星ABCDE的五个内角放到了三角形BED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B+∠C+∠D+∠E的度数.解:连结DE,由以上结论可知:∠A+∠C=∠CED+∠EDA,又因为在三角形BED中,∠B+∠BEC+∠BDA+∠CED+∠EDA=180°,所以∠B+∠BEC+∠BDA+∠A+∠C=180°.即∠A+∠B+∠C+∠D+∠E=180°.【例2】如图,求∠1+∠2+∠3+∠4+∠5的度数和.【思考与分析】我们按照例1的思路,连结CD,那么在三角形AEF和三角形DCF所构成的图形中,∠3+∠4=∠EDC+∠DCA,这样就把∠1、∠2、∠3、∠4、∠5同时放到了三角形BDC中,即可求出∠1+∠2+∠3+∠4+∠5的度数和.解:连结CD,那么∠3+∠4=∠EDC+∠DCA,又因为在三角形BDC中,∠1+∠5+∠2+∠EDC+∠DCA=180°,所以∠1+∠5+∠2+∠3+∠4=180°,即∠1+∠2+∠3+∠4+∠5=180°.【小结】按照这种思路,以上两题还有多种解法,大家不妨试一试,看能找到多少种解法.【例3】如图,三角形ABC中,AD平分∠BAC,EG⊥AD,且分别交AB、AD、AC及BC的延长线于点E、H、F、G,以下四个式子中正确的选项是〔〕.【思考与解】因为EG⊥AD,交点为H,AD平分∠BA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中,∠1=90°-12BAC在三角形ABC中,易知∠BAC=180°-〔∠2+∠3〕,所以∠1=90°-12[180°-〔∠2+∠3〕]=12〔∠3+∠2〕.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所以∠G=∠1-∠2=12〔∠3+∠2〕-∠2=12〔∠3-∠2〕.所以应选C.【例4】如图,点D为三角形ABC内的一点,∠ABD=20°,∠ACD=25°,∠A =35°.你能求出∠BDC的度数吗?【思考与解】延长BD,与AC交于E点,因为∠DEC是三角形ABE的外角,所以∠DEC=∠A+∠ABD=35°+20°=55°.又因为∠BDC是三角形CDE的外角,所以∠BDC=∠DEC+∠ACD=55°+25°=80°.【小结】记准一些常用的结论,有助于我们快速地、正确地解题.【例5】如图,∠B=10°,∠C=20°,∠BOC=110°,能求出∠A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要求∠A的度数,我们可以设法让∠A成为某个与角相关的三角形的内角.我们可延长BO交AC于D,那么∠A、∠B即为三角形ABD的两个内角.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欲求∠A的度数,可先求∠ODC的度数,由∠BOC=110°,∠C=20°即可求出∠ODC的度数.解:延长BO交AC于D.因为∠BOC是三角形ODC的外角,所以∠BOC=∠ODC+∠C.因为∠BOC=110°,∠C=20°,所以∠ODC=110°-20°=90°.因为∠ODC是三角形ABD的外角,所以∠ODC=∠A+∠B.因为∠B=10°,所以∠A=90°-10°=80°.【例6】如图,点D是三角形ABC内一点,连结BD、CD,试说明∠BDC>∠BAC.【思考与分析】∠BDC和∠BAC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内,而且不能直接比拟它们的大小,必须做辅助线把这两个角联系起来.我们延长BD交AC于P,或连结AD并延长交BC于Q,都可以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解:延长BD交AC于P,那么∠BDC>∠DPC,∠DPC>∠BAC,所以∠BDC>∠BAC.【反思】我们还可以连结AD并延长交BC于Q,如图,请大家试一试,看能不能得到一样的结论.【例7】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度数为40°,且∠A=∠B,你能求出∠C的外角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在三角形ABC中,∠A=∠B,因此三角形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我们必须要讨论40°的角是三角形ABC的顶角还是底角,应分两种情况解答.解:〔1〕设∠α=40°,当∠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那么∠α的外角等于180°-40°=140°,而∠C=∠α,所以∠C的外角的度数为140°.〔2〕设∠α=40°,当∠α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A=∠B=∠α=40°,此时∠C的外角=∠A+∠B=80°.【例8】非直角三角形ABC中,∠A=45°,高BD和CE所在的直线交于H,你能求出∠BHC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三角形的形状不同,高的交点的位置也就不同.高的交点的位置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因此我们应该分两种情况进展讨论.解:〔1〕当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所示.因为BD、CE是三角形ABC的高,∠A=45°,所以∠ADB=∠BEH=90°,∠ABD=90°-45°=45°.所以∠BHC=∠ABH+∠BEH=45°+90°=135°.〔2〕当三角形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所示.因为H是三角形的两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A=45°,所以∠ABD=90°-45°=45°.所以在直角三角形EBH中,∠BHC=90°-∠ABD=90°-45°=45°.由〔1〕、〔2〕可知,∠BHC的度数为135°或45°.【小结】我们在解题中,经常遇到题目中某些条件交代不清,此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情况考虑,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使解完整.【例9】如图,三角形ABC中,∠B=∠C=2∠A,你能求出∠A的度数吗?【思考与分析】我们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A+∠B+∠C=180°,又因为∠B=∠C=2∠A,可得∠A+∠B+∠C=∠A+2∠A+2∠A=180°,即可求出∠A 的度数.我们还可以用方程来解这道题,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B=∠C=2∠A 这两个条件求未知量∠A的度数.用方程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在弄清题中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的根底上,要抓住题中的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题中的不变量是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其等量关系是∠A+∠B+∠C=180°,然后我们用数学语言把这个等量关系式转化为方程.设∠A的度数为x,那么可以用2x分别表示∠B、∠C的度数,将这个等式转化为方程x+2x+2x=180°,即可求出∠A的度数.解法一:因为∠B=∠C=2∠A,∠A+∠B+∠C=180°,所以∠A+∠B+∠C=∠A +2∠A+2∠A=180°,即∠A=36°.解法二:设∠A的度数为x,那么∠B、∠C的度数都为2x,列方程得x+2x +2x=180°,解得x=36°,即∠A=36°.【例10】判断适合以下条件的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1〕∠A=80°,∠B=25°;〔2〕∠A-∠B=30°,∠B-∠C=36°;【思考与分析】根据角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我们只需求出三角形中各角的度数就可以了,此题判断三角形是否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只需求出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即可.〔1〕题通过直接计算就可以求出∠C的度数,〔2〕〔3〕题不便于直接计算,可以运用方程思想抓住等量关系,列方程进展求解.解:〔1〕因为∠A=80°,∠B=25°,所以∠C=180°-80°-25°=75°,所以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2〕设∠B=x°,那么∠A=〔30+x〕°,∠C=〔x-36〕°,所以x°+〔30+x〕°+〔x-36〕°=180°,解得x=62,所以最大角∠A=92°,所以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3〕设∠A=x°,∠B=2x°,∠C=6x°,那么x°+2x°+6x°=180°,解得x =20,所以∠C=120°,所以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小结】利用方程求角度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三角形中,给出的条件不能直接求出结果,且各角之间有相互关系,我们可以设其中一个角为未知数,再把其它角用此未知数表示,然后列方程即可求解.1.利用高线与边垂直的性质求度数【例11】△ABC的高为AD,∠BAD=70°,∠CAD=20°,求∠BAC的度数.【思考与分析】由于AD为底边BC上的高,过A做底边BC的垂线时,垂足D可能落在底边BC上,也有可能落在BC的延长上.因此,我们需要分情况讨论.解:〔1〕当垂足D落在BC边上时,如图,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90°.〔2〕当垂足D落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50°.所以∠BAC为90°或50°.【小结】由于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在题目所给条件中如果没有确切说明三角形的具体类型时,我们就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2.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线段的长度【例12】如图,△ABC中,AD,CE是△ABC的两条高,BC=5cm,AD=3cm,CE=4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思考与分析】由于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与高乘积的一半.因此,三角形的面积就有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假设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对应边上的高分别为h a,h b,h c,那么三角形的面积S=12ah a=12bh b=12ch c.此题中三角形的两条高与其中一条高所对应的边,求另一条边,利用三角形面积S△ABC=12BC·AD=12AB·CE,解决十分方便.解:S△ABC =12BC·AD=12AB·CE1 2×5×3=12AB·4,解得AB=154〔cm〕.【小结】用同一个三角形不同的面积表达式建立等式求线段的长度,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注意这种方法的运用.【例13】如图,AD、AE分别是三角形ABC的中线、高,且AB=5cm,AC=3cm,那么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周长之差为,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为.【思考与解】〔1〕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CD的周长之差=〔AB+BD+AD〕-〔AD+CD+AC〕=AB+BD-CD-AC.而BD=CD ,所以上式=AB-AC=5-3=2〔cm 〕.〔2〕因为S 三角形ABD =12BD×AE ,S 三角形ACD =12CD×AE ,而BD=CD ,所以S 三角形ABD =S 三角形ACD .【例14】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为AB 上的一点,CF ⊥AD 于H.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1〕AD 是三角形ABE 的角平分线.〔2〕BE 是三角形ABD 边AD 上的中线.〔3〕CH 为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个 个 个 个【思考与解】由∠1=∠2,知AD 平分∠BAE ,但AD 不是三角形ABE 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 虽然经过三角形ABD 边AD 的中点G ,但BE 不是三角形ABD 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 ⊥AD 于H ,故CH 是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3〕正确.应选A.【例1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B =13cm ,BC=12cm ,AC=5cm.〔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求CD 的长.【思考与分析】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有两种方法:①S △=12ab 〔a 、b 为两条直角边的长〕;②S △=12ch 〔c 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h 为斜边上的高〕.由此可知ab =ch ,在a 、b 、c 、h 四个量中,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解:〔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BC=12cm ,AC=5cm , 所以S △ABC =12AC×BC =30〔cm 2〕.〔2〕因为CD是AB边上的高,所以S△ABC =12AB×CD,即12×13×CD=30.解得CD=6013cm.【例16】如图1所示,你能求出∠A+∠B+∠C+∠D+∠E+∠F的度数吗?【思考与解】我们可以连结EF,把∠A+∠B+∠C+∠D+∠E+∠F的度数转化为求四边形BCEF的内角和.如图2所示.因为∠A+∠D+∠AOD=∠OFE+∠EOF+∠OEF=180°,所以∠A+∠B+∠C+∠D+∠E+∠F=∠OFE+∠OEF+∠C+∠B+∠E+∠F=360°.【例17】如图3,凸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边长AB=2cm,BC=8cm,CD=11cm,DE=6cm,你能求出这个六边形的周长吗?【思考与分析】要求六边形的周长,必须先求出边EF和AF的长.由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可知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如图4,如果延长BA,得到的∠PAF=60°,延长EF,得到的∠PFA=60°,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三角形APF,在三角形APF中,∠P的度数为180°-60°-60°=60°,因此三角形APF是等边三角形.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G,那么三角形BGC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FE、CD交于点H,那么三角形DHE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G=∠H=60°.所以三角形GHP也是等边三角形.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四个等边三角形.于是就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的性质,可以轻松的求出AF和EF的长,从而求出六边形ABCDEF的周长.解:如图4,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所以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所以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GC=BC=8cm,DH=DE=6cm.所以GH=8+11+6=25cm,FA=PA=PG-AB-BG=25-2-8=15cm,EF=PH-PF-EH=25-15-6=4cm.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2+8+11+6+4+15=46cm.【反思】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多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六边形构造出等边三角形,从而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和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答多边形的问题.方程思想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学问题时,应从题中的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入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不但能用方程思想解决代数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例18】三角形的第一个内角是第二个内角的倍,第三个内角比这两个内角的和大30°,求这三个内角的度数.【思考与分析】题中的量是“第一个内角是第二个内角的倍,第三个内角比这两个内角的和大30°〞,未知量是这三个角的度数.题中没有给出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但第一个内角和第三个内角与第二个内角的度数相关联,所以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出第二个内角的度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妨设第二个内角的度数为x,利用方程思想来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等式关系:第一个内角+第二个内角+第三个内角=180°.当我们用数学语言表示第二个内角为x,第一个内角为,第三个内角为x+1.5x+30°,利用代换法,将上述的等量关系转化为方程:+〔x+1.5x+30°〕=180°.通过解这个方程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这个三角形的第二个内角的度数为x,那么第一个内角的度数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为〔x++30°〕,列方程可得+〔x+1.5x+30°〕=180°,解得x=30°.所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30°,105°.【例1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思考与分析】我们欲求∠DBC的度数,因为∠DBC是直角三角形DBC 的一个内角,因此问题转化为求∠C的度数,由条件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关系为∠C=∠ABC=2∠A,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等量关系:∠A+∠ABC+∠C=180°,从而我们用一个角的度数来表示另外两个角,代入这个等量关系求三个内角的度数,即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可设∠A=x,那么∠C=∠ABC=2x,代入上述等量关系得方程x+2x+2x=180°,可解得x的值,从而可求得∠DBC的度数.解:设∠A=x,∠C=∠ABC=2x,在三角形ABC中,x+2x+2x=180°,解得x=36°,那么∠C=72°.因为BD是AC边上的高,所以∠BDC=90°.在直角三角形BDC中,∠DBC=90°-72°=18°.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采用了拼图和数学说理两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另一方面又加以简单的数学说理,使学生初步体会,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观察实验只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形象的数学结论,而推导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确信这一数学结论是否正确。

新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实质,体现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较好的体现了以上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同时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和等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了准备。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同,学习情况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把能力分为阶梯式进行提高,对学生进行有层次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通过实际的操作、度量、探索、归纳,直观确认三角形外角的三个特征: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数学思考:能剪剪拼拼,动手操作,在观测、操作、推理、归纳过程中,探索发现有关结论。

3、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巧用三角形的外角解题

巧用三角形的外角解题

巧用三角形的外角解题
巧用三角形的外角解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使用三角形的外角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当中学生们通常容易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遇到困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尺寸。

只有当我们知道三个内角和外角之和总共有180度时,才可以借助三角形的外角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三角形的外角可以很轻松地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如果所有的三角形的外角相加等于360度,那么就是一个完美的三角形;而如果所有外角之和比360度少,则说明这是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

最后,三角形的外角也可以用来解决有关三角函数的有关问题。

尤其是当我们要求求一个三角形的高度和底边长度时,用三角形的外角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因此,要想轻松解决这些数学题,三角形的外角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是由于外角和内角总是等于180度,所以可以用来求解各种数学问题。

所以,以后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尽量先试着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来解决,能有效节省时间并解决难题。

三角形的外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角形的外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角形的外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

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其内角和边长的关系,还需要掌握外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角形的外角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例子和技巧。

一、外角的计算方法外角是指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补角,即等于这两个内角之和减180°。

在计算外角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60°,∠B=80°,我们要求∠C的大小。

根据外角的定义,我们知道∠C=180°-(∠A+∠B)=180°-(60°+80°)=40°。

因此,三角形ABC的外角∠C的大小为40°。

除了利用外角的定义来计算外角的大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的性质来计算。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求两个内角的和,再用180°减去这个和来求得第三个内角。

例如,对于一个三角形DEF,已知∠D=70°,∠E=90°,我们要求∠F的大小。

根据内角和的性质,我们知道∠D+∠E+∠F=180°。

将已知的两个内角代入,即可求得∠F的大小:70°+90°+∠F=180°,解方程可得∠F=20°。

因此,三角形DEF的外角∠F的大小为20°。

二、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是指三角形所包围的平面区域的大小。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来求解。

1. 高度法高度法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利用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关系来求解。

例如,对于一个三角形GHI,已知底边GH的长度为8cm,高IK的长度为6cm,我们要求三角形GHI的面积。

根据面积的定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

角度计算的综合大题专项训练(30道)(含答案)

角度计算的综合大题专项训练(30道)(含答案)

专题11.7 角度计算的综合大题专项训练(30道)考卷信息:本套训练卷共30题,培优篇15题,拔尖篇15题,题型针对性较高,覆盖面广,选题有深度,渗透角度计算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1.(2021春•平顶山期末)如图,已知△A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于点E,∠B<∠C.(1)若∠B=44°,∠C=72°,求∠DAE的度数;(2)若∠B=27°,当∠DAE=21度时,∠ADC=∠C.【解题思路】(1)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再利用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先求出∠ADC,再求出∠DAE;(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出∠BAC、∠ADC,根据∠C=∠ADC得到关于∠C的方程,先求出∠C,再求出∠DAE的度数.【解答过程】解:∵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于点E,∴∠BAD=∠CAD=12∠BAC,∠AED=90°.(1)∵∠B=44°,∠C=72°,∴∠BAC=180°﹣∠B﹣∠C=180°﹣44°﹣72°=64°.∴∠BAD=12×64°=32°.∵∠ADC=∠B+∠BAD =44°+32°=76°,∴∠DAE=90°﹣∠ADC=90°﹣76°=24°.(2))∵∠B=27°,∠C=∠ADC,∴∠BAC=180°﹣∠B﹣∠C=180°﹣27°﹣∠C=153°﹣∠C.∴∠BAD=12×(153°﹣∠C)=76.5°−12∠C.∴∠ADC=∠B+∠BAD=27°+76.5°−12∠C=103.5°−12∠C.∵∠ADC=∠C,∴103.5°−12∠C=∠C.∴∠ADC=∠C=69°.∴∠DAE=∠AED﹣∠ADC=90°﹣69°=21°.故答案为:21.2.(2021春•长春期末)如图,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运动(不与点O重合),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BC延长线交OM于点G.解决问题:(1)若∠OBA=80°,∠OAB=40°,则∠ACG=60°;(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100°,求出∠ACG的度数.【解题思路】(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CBA和∠CA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CG的度数即可;(2)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OBA+∠OAB的度数,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BA+∠CAB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结果即可.【解答过程】解:(1)∵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CBA=12∠ABO,∠CAB=12∠BAO,∵∠OBA=80°,∠OAB=40°,∴∠CBA=40°,∠CAB=20°,∴∠ACG=∠CBA+∠CAB=60°.故答案为:60°.(2)∵∠MON=100°,∴∠BAO+∠ABO=180°﹣100°=80°,∵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CBA=12∠ABO,∠CAB=12∠BAO,∴∠CBA+∠CAB=12(∠ABO+∠BAO)=12×80°=40°,∴∠ACG=∠CBA+∠CAB=40°.3.(2021春•兴化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E平分∠CAB,CD⊥AB,AE、CD相交于点F.(1)若∠DCB=50°,求∠CEF的度数;(2)求证:∠CEF=∠CFE.【解题思路】(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B=90°,∠CAB+∠B=90°,进而得到∠CAB =∠DC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E=∠CA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F=∠AFD,根据对顶角相等证明结论.【解答过程】(1)解:∵CD⊥AB,∴∠DCB+∠B=90°,∵∠ACB=90°,∴∠CAB+∠B=90°,∴∠CAB=∠DCB=50°,∵AE平分∠CAB,∴∠CAE=12∠CAB=25°,∴∠CEF=90°﹣∠CAE=65°;(2)证明:∵AE平分∠CAB,∴∠BAE=∠CAE,∵∠CAE+∠CEF=90°,∠BAE+∠AFD=90°,∴∠CEF=∠AFD,∵∠CFE=∠AFD,∴∠CEF=∠CFE.4.(2021春•海陵区期末)如图,C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1)若∠A=45°,∠BDC=70°,求∠CED的度数;(2)若∠A﹣∠ACD=34°,∠EDB=97°,求∠A的度数.【解题思路】(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再求出∠ECD,∠EDC,可得结论.(2)设∠A=x,则∠ACD=x﹣34°,根据∠EDB=∠A+∠AED,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过程】解:(1)∵∠CDB=∠A+∠ACD,∴∠ACD=70°﹣45°=25°,∵CD平分∠ACB,∴∠DCB=∠ACB=25°,∵DE∥CB,∴∠EDC=∠BCD=25°,∴∠DEC=180°﹣25°﹣25°=130°.(2)设∠A=x,则∠ACD=x﹣34°,∵CD平分∠ACB,∴∠ACB=2x﹣68°,∵DE∥CB,∴∠AED=∠ACB=2x+68°,∵∠EDB=∠A+∠AED,∴97°=x+2x﹣68°,∴x=55°,∴∠A=55°.5.(2021春•宽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是边AC上一点,∠AEB=∠ABC.(1)如图1,作∠BAC的平分线交CB、BE于D、F两点.求证:∠EFD=∠ADC.(2)如图2,作△ABC的外角∠BAG的平分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BE、DA交于点F,试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AD=∠DAC,再根据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EFD =∠DAC+∠AEB,∠ADC=∠ABC+∠BAD,进而得到∠EFD=∠ADC;(2)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AD=∠DAG,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F AE=∠BAD,然后再根据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可得∠EFD=∠AEB﹣∠F AE,∠ADC=∠ABC﹣∠BAD,进而得∠EFD=∠ADC.【解答过程】解:(1)∵AD平分∠BAC,∴∠BAD=∠DAC,∵∠EFD=∠DAC+∠AEB,∠ADC=∠ABC+∠BAD,又∵∠AEB=∠ABC,∴∠EFD=∠ADC;(2)探究(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AD平分∠BAG,∴∠BAD=∠GAD,∵∠F AE=∠GAD,∴∠F AE=∠BAD,∵∠EFD=∠AEB﹣∠F AE,∠ADC=∠ABC﹣∠BAD,又∵∠AEB=∠ABC,∴∠EFD=∠ADC.6.(2021春•镇江期中)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得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A'的位置,且A'与点C在直线AB的异侧,折痕为DE,已知∠C=90°,∠A=30°.(1)求∠1﹣∠2的度数;(2)若保持△A′DE的一边与BC平行,求∠ADE的度数.【解题思路】(1)先求出∠B的度数,在根据四边形内角和求出∠1+∠BFD的度数,由∠BFD=∠A′FE和∠A’的度数可求出答案.(2)分EA'∥BC和DA'∥BC两种情况讨论.当DA'∥BC时,先求出∠A′DA=90°,再根据折叠可得出∠ADE=45°;当EA'∥BC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ABC=60°,由(1)得出∠1=120°,再根据折叠可求出∠ADE的度数.【解答过程】解:(1)由折叠可知,∠A′=∠A=30°,在△A′EF中,∠A′+∠2+∠A′FE=180°,∴∠2=180°﹣∠A′﹣∠A′FE=150°﹣∠A′FE,在△ABC中,∠B=180°﹣∠C﹣∠A=60°,在四边形BCDF中,∠1+∠C+∠B+∠BFD=360°,∴∠1=360°﹣∠C﹣∠B﹣∠BFD=210°﹣∠BFD,∵∠BFD=∠A′FE,∴∠1﹣∠2=210°﹣150°=60°;(2)当DA'∥BC时,如图,∠A′DA=∠ACB=90°,∵△ADE沿DE折叠到△A′DE,∴∠ADE=∠A′DE=12∠ADA′=45°,当EA'∥BC时,如图,∠2=∠ABC=60°.由(1)知,∠1﹣∠2=60°,∴∠1=∠2+60°=120°,∵△ADE沿DE折叠到△A′DE,∴∠ADE=∠A′DE=12∠ADA′=(180°﹣∠1)=30°.综上所述∠ADE的度数为:45°或30°.7.(2021春•常熟市期中)已知△ABC中,AD⊥BC于点D,AE平分∠BAC,过点A作直线GH∥BC,且∠GAB=60°,∠C=40°.(1)求△ABC的外角∠CAF的度数;(2)求∠DAE的度数.【解题思路】(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计算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E=4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GAD=90°,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过程】解:(1)∵GH∥BC,∠C=40°,∴∠HAC=∠C=40°,∵∠F AH=∠GAB=60°,∴∠CAF=∠HAC+∠F AH=100°;(2)∵∠HAC=40°,∠GAB=60°,∴∠BAC=80°,∵AE平分∠BAC,∴∠BAE=40°,∵GH∥BC,AD⊥BC,∴∠GAD=90°,∴∠BAD=90°﹣60°=30°,∴∠DAE=∠BAE﹣∠BAD=10°.8.(2020秋•红桥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高,角平分线AE,BF相交于点O,∠BAC=50°,∠C=70°,求∠DAC和∠BOA的大小.【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高线可得∠ADC=9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DAC的度数;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解∠B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BAO和∠ABO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解答过程】解:∵AD是△ABC的高线,∴∠ADC=90°,∵∠ADC+∠C+∠CAD=180°,∠C=70°,∴∠CAD=180°﹣90°﹣70°=20°;∵∠ABC+∠C+∠CAB=180°,∠C=70°,∠BAC=50°,∴∠ABC=180°﹣70°﹣50°=60°,∵AE,BF分别平分∠BAC,∠ABC,AE,BF相交于点O,∴∠BAO=12∠BAC=25°,∠ABO=12∠ABC=30°,∵∠ABO+∠BAO+∠AOB=180°,∴∠AOB=180°﹣25°﹣30°=125°.9.(2020秋•涪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1=∠2=∠3.(1)证明:∠BAC=∠DEF;(2)∠BAC=70°,∠DFE=50°,求∠ABC的度数.【解题思路】(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过程】(1)证明:∵∠BAC=∠1+∠CAE,∠DEF=∠3+∠CAE,∠1=∠3,∴∠BAC=∠DEF.(2)∵∠ABC=∠2+∠ABD,∠1=∠2,∴∠ABC=∠1+∠ABD=∠EDF,由(1)可知∠DEF=∠BAC=70°,∴∠ABC=∠1+∠ABD=∠EDF=180°﹣∠DEF﹣∠DFE=180°﹣70°﹣50°=60°,∴∠ABC=60°.10.(2021春•苏州期末)如图,△ABC中,D为BC上一点,∠C=∠BAD,△ABC的角平分线BE交AD 于点F.(1)求证:∠AEF=∠AFE;(2)G为BC上一点,当FE平分∠AFG且∠C=30°时,求∠CGF的度数.【解题思路】(1)由角平分线定义得∠ABE=∠CBE,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F=∠AFE;(2)由角平分线定义得∠AFE=∠GFE,进而得∠AEF=∠GFE,由平行线的判定得FG∥AC,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结果.【解答过程】解:(1)证明:∵BE平分∠ABC,∴∠ABE=∠CBE,∴∠ABF+∠BAD=∠CBE+∠C,∵∠AFE=∠ABF+∠BAD,∠AEF=∠CBE+∠C,∴∠AEF=∠AFE;(2)∵FE平分∠AFG,∴∠AFE=∠GFE,∵∠AEF=∠AFE,∴∠AEF=∠GFE,∴FG∥AC,∵∠C=30°,∴∠CGF=180°﹣∠C=150°.11.(2020秋•恩施市期末)已知:如图,△ABC中,∠BAD=∠EBC,AD交BE于F.(1)试说明:∠ABC=∠BFD;(2)若∠ABC=35°,EG∥AD,EH⊥BE,求∠HEG的度数.【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互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过程】解:(1)∵∠BFD=∠ABF+∠BAD,∠ABC=∠ABF+∠FBC,∵∠BAD=∠EBC,∴∠ABC=∠BFD;(2)∵∠BFD=∠ABC=35°,∵EG∥AD,∴∠BEG=∠BFD=35°,∵EH⊥BE,∴∠BEH=90°,∴∠HEG=∠BEH﹣∠BEG=55°.12.(2020秋•白银期末)(1)探究:如图1,求证:∠BOC=∠A+∠B+∠C.(2)应用:如图2,∠ABC=100°,∠DEF=130°,求∠A+∠C+∠D+∠F的度数.【解题思路】(1)作射线OA,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1+∠B=∠3,∠2+∠C=∠4,两式相加即可得出结论;(2)连接AD,由(1)的结论可知∠F+∠2+∠3=∠DEF,∠1+∠4+∠C=∠ABC,两式相加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过程】解:(1)作射线OA,∵∠3是△ABO的外角,∴∠1+∠B=∠3,①∵∠4是△AOC的外角,∴∠2+∠C=∠4,②①+②得,∠1+∠B+∠2+∠C=∠3+∠4,即∠BOC=∠A+∠B+∠C;(2)连接AD,同(1)可得,∠F+∠2+∠3=∠DEF③,∠1+∠4+∠C=∠ABC④,③+④得,∠F+∠2+∠3+∠1+∠4+∠C=∠DEF+∠ABC=130°+100°=230°,即∠A+∠C+∠D+∠F=230°.13.(2021春•新蔡县期末)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 =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数.【解题思路】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BC,在直角三角形ACD中,易求∠DAC;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求∠CBF、∠EAF,可得∠DAE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先求∠AFB,再次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容易求出∠BOA.【解答过程】解:∵∠CAB=50°,∠C=60°∴∠ABC=180°﹣50°﹣60°=70°,又∵AD是高,∴∠ADC=90°,∴∠DAC=180°﹣90°﹣∠C=30°,∵AE、BF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25°,∴∠DAE=∠DAC﹣∠EAF=5°,∠AFB=∠C+∠CBF=60°+35°=95°,∴∠BOA=∠EAF+∠AFB=25°+95°=120°,∴∠DAC=30°,∠BOA=120°.故∠DAE=5°,∠BOA=120°.14.(2020春•香坊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C=40°,AE、BF分别为△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1)求∠EOF的度数.(2)AD是△ABC的高,∠AFB=80°时,求∠DAE的度数.【解题思路】(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180°﹣(∠BAC+∠AB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结论;(2)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可得到∠CAD的度数,再求出∠1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解答过程】解:(1)∵∠CAB+∠ABC=180°﹣∠C,∵AE、BF是角平分线,∴∠EAB=12∠BAC,∠FBA=12∠ABC,∴∠EAB+∠FBA=12(∠BAC+∠ABC)=12(180°﹣∠C)=90°−12∠C,∴∠AOB=180°﹣(90°−12∠C)=90°+12∠C,∵∠C=40°,∴∠AOB=110°,∴∠EOF=∠AOB=110°.(2)∵AD⊥BC,∠C=40°,∴∠CAD=50°,∵∠AFB=80°,∴∠1=180°﹣50°﹣80°=50°,∴∠DAE=180°﹣∠1﹣∠AOB=180°﹣50°﹣110°=20°.15.(2021春•海陵区校级月考)如图1,△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AE⊥BC,垂足为E,CF∥AD.(1)如图1,∠B=30°,∠ACB=70°,求∠CFE的度数;(2)若(1)中的∠B=α,∠ACB=β(α<β),则∠CFE=12β−12α;(用α、β表示)(3)如图2,(2)中的结论还成立么?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求∠CFE的度数,求出∠DAE的度数即可,只要求出∠BAE﹣∠BAD的度数,由平分和垂直易得∠BAE和∠BAD的度数即可;(2)由(1)类推得出答案即可;(3)类比以上思路,把问题转换为∠CFE=90°﹣∠EC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过程】解:(1)∵∠B=30°,∠ACB=70°,∴∠BAC=180°﹣∠B﹣∠ACB=80°,∵AD平分∠BAC,∴∠BAD=40°,∵AE⊥BC,∴∠AEB=90°∴∠BAE=60°∴∠DAE=∠BAE﹣∠BAD=60°﹣40°=20°,∵CF∥AD,∠B=α,∠ACB=β,∴∠CFE=∠DAE=20°;(2)∵∠BAE=90°﹣∠B,∠BAD=12∠BAC=12(180°﹣∠B﹣∠ACB),∵CF ∥AD ,∴∠CFE =∠DAE =∠BAE ﹣∠BAD =90°﹣∠B −12(180°﹣∠B ﹣∠BCA )=12(∠ACB ﹣∠B )=12β−12α, 故答案为:12β−12α; (3)(2)中的结论成立.∵∠B =α,∠ACB =β,∴∠BAC =180°﹣α﹣β,∵AD 平分∠BAC ,∴∠DAC =12∠BAC =90°−12α−12β,∵CF ∥AD ,∴∠ACF =∠DAC =90°−12α−12β,∴∠BCF =β+90°−12α−12β=90°−12α+12β,∴∠ECF =180°﹣∠BCF =90°+12α−12β,∵AE ⊥BC ,∴∠FEC =90°,∴∠CFE =90°﹣∠ECF =12β−12α.16.(2021春•市北区期末)阅读并填空将三角尺(△MPN ,∠MPN =90°)放置在△ABC 上(点P 在△ABC 内),如图1所示,三角尺的两边PM 、PN 恰好经过点B 和点C .我们来探究:∠ABP 与∠ACP 是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1)特例探索:若∠A =50°,则∠PBC +∠PCB = 90 度;∠ABP +∠ACP = 40 度;(2)类比探索:∠ABP、∠ACP、∠A的关系是∠ABP+∠ACP=90°﹣∠A;(3)变式探索:如图2所示,改变三角尺的位置,使点P在△ABC外,三角尺的两边PM、PN仍恰好经过点B和点C,则∠ABP、∠ACP、∠A的关系是∠ACP﹣∠ABP=90°﹣∠A.【解题思路】(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ABP+∠ACP=90°﹣∠A.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明.(3)不成立;存在结论:∠ACP﹣∠ABP=90°﹣∠A.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过程】解:(1)∵∠A=50°,∴∠ABC+∠ACB=130°,∵∠P=90°,∴∠PBC+∠PCB=90°,∴∠ABP+∠ACP=130°﹣90°=40°,故答案为:90,40;(2)结论:∠ABP+∠ACP=90°﹣∠A.证明:∵(∠PBC+∠PCB)+(∠ABP+∠ACP)+∠A=180°,∴90°+(∠ABP+∠ACP)+∠A=180°,∴∠ABP+∠ACP+∠A=90°,∴∠ABP+∠ACP=90°﹣∠A.故答案为:∠ABP+∠ACP=90°﹣∠A;(3)结论:∠ACP﹣∠ABP=90°﹣∠A,理由是:设AB交PC于O,如图2:∵∠AOC=∠POB,∴∠ACO+∠A=∠P+∠PBO,即∠ACP+∠A=90°+∠ABP,∴∠ACP﹣∠ABP=90°﹣∠A,故答案为:∠ACP﹣∠ABP=90°﹣∠A.17.(2021春•东海县期末)如图1.△ABC的外角平分线BF、CF交于点F.(1)若∠A=50°.则∠F的度数为65°;(2)如图2,过点F作直线MN∥BC,交AB,AC延长线于点M、N.若设∠MFB=α,∠NFC=β,则∠A与a+β满足的数量关系是α+β−12∠A=90°;(3)在(2)的条件下,将直线MN绕点F转动.①如图3,当直线MN与线段BC没有交点时,试探索∠A与α,β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直线MN与线段BC有交点时,试问①中∠A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三者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F的度数;(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FC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与α+β的数量关系;(3)①根据(2)中的结论∠BFC=90°﹣∠A,以及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A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2)中的结论∠BFC=90°﹣∠A,以及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A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过程】解:(1)如图1,∵∠A=50°,∴∠ABC+∠ACB=130°,∴∠DBC﹣∠ECB=360°﹣130°=230°,又∵△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FBC+∠FCB=12(∠DBC+∠ECD)=12×230°=115°,∴△BCF中∠F=180°﹣115°=65°,故答案为65°;(2)如图2,∵∠ABC+∠ACB=180°﹣∠A,∴∠DBC+∠ECB=360°﹣(180°﹣∠A)=180°+∠A,又∵△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FBC+∠FCB=12(∠DBC+∠ECB)=12×(180°+∠A)=90°+12∠A,∴△BCF中,∠BFC=180°﹣(90°+12∠A)=90°−12∠A,又∵∠MFB=α,∠NFC=β,MN∥BC,∴∠FBC=α,∠FCB=β,∵△BCF中,∠FBC+∠FCB+∠BFC=180°,∴α+β+90°−12∠A=180°,即α+β−12∠A=90°,故答案为:α+β−12∠A=90°;(3)①α+β−12∠A=90°,理由如下:如图3,由(2)可得,∠BFC=90°−12∠A,∵∠MFB+∠NFC+∠BFC=180°,∴α+β+90°−12∠A=180°,即α+β−12∠A=90°,②当直线MN与线段BC有交点时,①中∠A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成立,分两种情况:如图4,当M在线段AB上,N在AC延长线上时,由(2)可得,∠BFC=90°−12∠A,∵∠BFC﹣∠MFB+∠NFC=180°,∴90°−12∠A﹣α+β=180°,即β﹣α−12∠A=90°;如图5,当M在AB的延长线上,N在线段AC上时,由(2)可得,∠BFC=90°−12∠A,∴∠BFC﹣∠NFC+∠MFB=180°,∴90°−12∠A﹣β+α=180°,即α﹣β−12∠A=90°;综上所述,∠A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为β﹣α−12∠A=90°或α﹣β−12∠A=90°.18.(2021春•宽城区期末)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点P是一动点.令∠PDA=∠1,∠PEB=∠2,∠DPE=∠α.(1)如图1,点P在斜边AB上运动.①若∠α=70°,则∠1+∠2=160度.②写出∠α、∠1、∠2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点P在斜边AB的延长线上运动(CE<CD),BE、PD交于点F,试说明∠1﹣∠2=90°+∠α.(3)如图3,点P在△ABC外运动(只需研究图③的情形),直接写出∠α、∠1、∠2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1)①求出∠CEP+∠CDP,可得结论.②结论:∠1+∠2=90°+∠α.连接PC,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即可.(3)利用基本结论∠C+∠3=∠P+∠4,构建关系式,可得结论.【解答过程】解:(1)①∵∠C=90°,α=70°,∴∠CEP+∠CDP=360°﹣(90°+70°)=200°,∴∠1+∠2=360°﹣200°=160°,故答案为:160.②结论:∠1+∠2=90°+∠α.理由:如图1中,连结CP.∵∠1=∠DCP+∠CPD,∠2=∠ECP+∠CPE,∴∠1+∠2=∠DCP+∠CPD+∠ECP+∠CPE,∵∠DCP+∠ECP=∠ACB=90°,∠CPD+∠CPE=∠DPE=∠α,∴∠1+∠2=90°+∠α.(2)如图2中,∵∠1=∠ACB+∠CFD,∠CFD=∠2+∠α,∴∠1=∠ACB+∠2+∠α.∵∠ACB=90°,∴∠1=90°+∠2+∠α.∴∠1﹣∠2=90°+∠α.(3)结论:∠2﹣∠1=90°﹣∠α.理由:如图3中,∵∠C+∠3=∠P+∠4,∠C=90°,∠P=α,∴90°+(180°﹣∠2)=α+(180°﹣∠1),∴∠2﹣∠1=90°﹣∠α.19.(2021春•延庆区期末)在三角形ABC中,点D在线段AC上,ED∥BC交AB于点E,点F在线段AB上(点F不与点A,E,B重合),连接DF,过点F作FG⊥FD交射线CB于点G.(1)如图1,点F在线段BE上,用等式表示∠EDF与∠BG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点F在线段BE上,求证:∠ABC+∠BFG﹣∠EDF=90°;(3)当点F在线段AE上时,依题意,在图3中补全图形,请直接用等式表示∠EDF与∠BGF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解题思路】(1)结论:∠EDF+∠BGF=90°.如图1中,过点F作FH∥BC交AC于点H.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如图2中,过点F作FH∥BC交AC于点H.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3)作出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过程】(1)解:结论:∠EDF+∠BGF=90°.理由:如图1中,过点F作FH∥BC交AC于点H.∵ED∥BC,∴ED∥FH.∴∠EDF=∠1.∵FH∥BC,∴∠BGF=∠2.∵FG⊥FD,∴∠DFG=90°.∴∠1+∠2=90°.∴∠EDF+∠BGF=90°.(2)证明:如图2中,过点F作FH∥BC交AC于点H.∴∠ABC=∠AFH.∴∠ABC=∠1+∠3.∴∠3=∠ABC﹣∠1.∵∠EDF=∠1,∴∠3=∠ABC﹣∠EDF.∵FG⊥FD,∴∠DFG=90°.∴∠BFG+∠3=90°.∴∠3=90°﹣∠BFG.∴90°﹣∠BFG=∠ABC﹣∠EDF.∴∠ABC+∠BFG﹣∠EDF=90°.(3)解:结论:∠BGF﹣∠EDF=90°.理由:设DE 交FG 于J .∵DE ∥BC ,∴∠BGF =∠FJE ,∵∠FJE =∠DEJ +∠EDF ,∠DEJ =90°,∴∠BGF ﹣∠EDF =90°20.(2021春•中山市期末)同学们以“一块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开展数学活动,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请你解答:(1)如图1,∠α和∠β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DFC 的平分线与∠EG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求∠FQG 的大小;(3)如图3,点P 是线段AD 上的动点(不与A ,D 重合),连接PF 、PG ,∠DFP+∠FPG ∠EGP 的值是否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比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如图1,延长AM 交EG 于M .由题意知:DF ∥EG ,∠ACB =90°,故∠α=∠GMC ,∠ACB =∠GMC +∠CGM =90°.进而推断出∠β+∠α=90°.(2)如图2,延长AC 交EG 于N .由题意知:DF ∥EN ,∠ACB =90°,得∠1=∠GNC ,∠CGN +∠GNC =90°,故∠1+∠CGN =90°.因为∠DFC 的平分线与∠EG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Q ,所以∠QFC =12∠DFC =12(180°−∠1)=90°−12∠1,∠GQC =90°−12∠CGN .那么,∠FQG =360°﹣∠QFC ﹣∠QGC﹣∠ACB =135°.(3)由题意知:DF ∥EG ,得∠FOG =∠EGO ,故∠DFP+∠FPG ∠EGP =∠GOF ∠EGP =1.【解答过程】解:(1)如图1,延长AM 交EG 于M .∠β+∠α=90°,理由如下:由题意知:DF ∥EG ,∠ACB =90°.∴∠α=∠GMC ,∠ACB =∠GMC +∠CGM =90°.∵∠EGB 和∠CGM 是 对顶角,∴∠β=∠CGM .∴∠β+∠α=90°.(2)如图2,延长AC 交EG 于N .由题意知:DF ∥EN ,∠ACB =90°.∴∠1=∠GNC ,∠CGN +∠GNC =90°.∴∠1+∠CGN =90°.∵QF 平分∠DFC ,∴∠QFC =12∠DFC =12(180°−∠1)=90°−12∠1.同理可得:∠GQC =90°−12∠CGN .∵四边形QFCG 的内角和等于360°.∴∠FQG =360°﹣∠QFC ﹣∠QGC ﹣∠ACB =360°﹣(90°−12∠1)﹣(90°−12∠CGN )﹣90°. ∴∠FQG =135°.(3)如图3,由题意知:DF ∥EG .∴∠FOG =∠EGO .∴∠DFP+∠FPG ∠EGP =∠GOF ∠EGP =1. ∴∠DFP+∠FPG ∠EGP 的值不变.21.(2021春•禅城区期末)△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E 是△ABC 的高.(1)如图1,若∠B =40°,∠C =60°,求∠DAE 的度数;(2)如图2(∠B <∠C ),试说明∠DAE 与∠B 、∠C 的数量关系;(3)拓展:如图3,四边形ABDC 中,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DA 是∠BDC 的角平分线,猜想:∠DAE 与∠B 、∠C 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AC =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D 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高线可求∠CAE 得度数,进而求解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1)的推理方法可求解∠DAE、∠B、∠C的数量关系;(3)连接BC交AD于F,过点A作AM⊥BC于M,过点D作DN⊥BC于N,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AM=12(∠ACB﹣∠ABC),同理,∠ADN=12(∠BCD﹣∠CBD),求得∠MAD=∠ADN,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过程】解:(1)∵∠B=40°,∠C=60°,∠BAC+∠B+∠C=180°,∴∠BAC=80°,∵AD是∠BAC的角平分线,∴∠CAD=∠BAD=12∠BAC=40°,∵AE是△ABC的高,∴∠AEC=90°,∵∠C=60°,∴∠CAE=90°﹣60°=30°,∴∠DAE=∠CAD﹣∠CAE=10°;(2)∵∠BAC+∠B+∠C=180°,∴∠BAC=180°﹣∠B﹣∠C,∵AD是∠BAC的角平分线,∴∠CAD=∠BAD=12∠BAC,∵AE是△ABC的高,∴∠AEC=90°,∴∠CAE=90°﹣∠C,∴∠DAE=∠CAD﹣∠CAE=12∠BAC﹣(90°﹣∠C)=12(180°﹣∠B﹣∠C)﹣90°+∠C=12∠C−12∠B,即∠DAE=12∠C−12∠B;(3)不变,理由:连接BC交AD于F,过点A作AM⊥BC于M,过点D作DN⊥BC于N,∵AE是∠BAC的角平分线,AM是高,∴∠EAM=12(∠ACB﹣∠ABC),同理,∠ADN=12(∠BCD﹣∠CBD),∵∠AFM=∠DFN,∠AMF=∠DNF=90°,∴∠MAD=∠ADN,∴∠DAE=∠EAM+∠MAD=∠EAM+∠ADN=12(∠ACB﹣∠ABC)+12(∠BCD﹣∠CBD)=12(∠ACD﹣∠ABD).22.(2021春•侯马市期末)(1)已知:如图①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B=∠C+∠D.(2)如图②,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求∠P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P=90°+12(∠B+∠D);(4)如图(4),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 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P=180°−12(∠B+∠D).【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证;(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3=∠4,再根据(1)的结论列出整理即可得解;(3)表示出∠P AD和∠PCD,再根据(1)的结论列出等式并整理即可得解;(4)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可得(180°﹣∠1)+∠P+∠4+∠B=360°,∠2+∠P+(180°﹣∠3)+∠D=360°,然后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过程】解:(1)∵∠A+∠B+∠AOB=180°,∠C+∠D+∠COD=180°,∴∠A+∠B+∠AOB=∠C+∠D+∠COD.∵∠AOB=∠COD,∴∠A+∠B=∠C+∠D.(2)∵AP,CP分别平分∠BAD,∠BCD,∴∠BAP=∠P AD,∠BCP=∠PCD,由(1)的结论得,∠P+∠BCP=∠ABC+∠BAP,①,∠P+∠P AD=∠ADC+∠PCD②,①+②得,2∠P+∠BCP+∠P AD=∠BAP+∠PCD+∠ABC+∠ADC,∴2∠P=∠ABC+∠ADC,∵∠ABC=36°,∠ADC=16°,∴∠P=26°.(3)∵直线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P AB=∠P AD,∠PCB=∠PCE,∴2∠P AB+∠B=180°﹣2∠PCB+∠D,∴180°﹣2(∠P AB+∠PCB)+∠D=∠B,∵∠P+∠P AD=∠PCB+∠AOC=∠PCB+∠B+2∠P AD,∴∠P=∠P AD+∠B+∠PCB=∠P AB+∠B+∠PCB,∴∠P AB+∠PCB=∠P﹣∠B,∴180°﹣2(∠P﹣∠B)+∠D=∠B,即∠P=90°+12(∠B+∠D).故答案为:∠P=90°+12(∠B+∠D).(4)∵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 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F AP=∠P AO,∠PCE=∠PCB,在四边形APCB中,(180°﹣∠F AP)+∠P+∠PCB+∠B=360°①,在四边形APCD中,∠P AD+∠P+(180°﹣∠PCE)+∠D=360°②,①+②得:2∠P+∠B+∠D=360°,∴∠P=180°−12(∠B+∠D).故答案为:∠P=180°−12(∠B+∠D).23.(2020春•西城区校级期末)在△ABC中,BD,CE是它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CE相交于点M,MN⊥BC于点N.将∠MBN记为∠1,∠MCN记为∠2,∠CMN记为∠3.(1)如图1,若∠A=110°,∠BEC=130°,则∠2=20°,∠3﹣∠1=55°;(2)如图2,猜想∠3﹣∠1与∠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BEC=α,∠BDC=β,用含α和β的代数式表示∠3﹣∠1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即可)解:(2)∠3﹣∠1与∠A的数量关系是:∠3﹣∠1=12∠A.(3)∠3﹣∠1=α+β3−30°.【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CE=∠BEC﹣∠A,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ACE;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B,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然后求出∠1,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3,然后相减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12∠ABC,∠2=12∠AC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表示出∠3,然后表示出∠3﹣∠1=90°−12∠ACB−12∠ABC,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CB+∠ABC=180°﹣∠A,然后代入整理即可得解;(3)在△BCE和△BCD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得到∠1+∠2,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用∠A表示出∠1+∠2,然后根据∠3﹣∠1=12∠A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过程】(1)解:在△ACE中,∠ACE=∠BEC﹣∠A=130°﹣110°=20°,∵CE平分∠ACE,∴∠2=∠ACE=20°,∴∠ACB=2∠2=2×20°=40°,在△ABC中,∠ABC=180°﹣∠A﹣∠ACB=180°﹣110°﹣40°=30°,∵BD平分∠ABC,∴∠1=12∠ABC=12×30°=15°,∵MN⊥BC,∴∠3=90°﹣∠2=90°﹣20°=70°,∴∠3﹣∠1=70°﹣15°=55°,故答案为:20,55;(2)∠3﹣∠1与∠A的数量关系是:∠3﹣∠1=12∠A.证明:在△ABC中,BD,CE是它的两条角平分线,∴∠1=12∠ABC,∠2=12∠ACB,∵MN⊥BC于点N,∴∠MNC=90°,在△MNC中,∠3=90°﹣∠2,∴∠3﹣∠1=90°﹣∠2﹣∠1,=90°−12∠ACB−12∠ABC,=90°−12(∠ACB+∠ABC),∵在△ABC中,∠ACB+∠ABC=180°﹣∠A,∴∠3﹣∠1=90°−12(180°﹣∠A)=12∠A;故答案为:∠3﹣∠1=12∠A ;(3)∵BD ,CE 是△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 ∴∠ABC =2∠1,∠ACB =2∠2,在△BCE 和△BCD 中,∠1+2∠2+β=180°, ∠2+2∠1+α=180°, ∴∠1+∠2=120°−α+β3,∵∠1+∠2=12(∠ACB +∠ABC )=12(180°﹣∠A ), ∴120°−α+β3=12(180°﹣∠A ), 整理得,12∠A =α+β3−30°,∴∠3﹣∠1=α+β3−30°. 故答案为:α+β3−30°.24.(2020春•福山区期中)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线段首尾连接可以变换出很多不同的图形,这些不同的角又有很多不同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奇妙的图形吧! 【问题探究】(1)如图1,请直接写出∠A +∠B +∠C +∠D +∠E = 180° ;(2)将图1变形为图2,∠A +∠DBE +∠C +∠D +∠E 的结果如何?请写出证明过程; (3)将图1变形为图3,则∠A +∠B +∠C +∠D +∠E 的结果如何?请写出证明过程. 【变式拓展】(4)将图3变形为图4,已知∠BGF =160°,那么∠A +∠B +∠C +∠D +∠E +∠F 的度数是 320° .【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2=∠C+∠E,∠1=∠A+∠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ABE=∠C+∠E,∠DBC=∠A+∠D,即可证明此结论.(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DFG=∠B+∠E,∠FGD=∠A+∠C,即可证明此结论;(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BGF=∠B+∠2=160°,∠2=∠D+∠F,∠BGF=∠1+∠E=160°,∠1=∠A+∠C,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过程】(1)解:如图1,∵∠2=∠C+∠E,∠1=∠A+∠2,∴∠A+∠B+∠C+∠D+∠E=∠1+∠B+∠D=180°,故答案为:180°;(2)证明:∵∠ABE=∠C+∠E,∠DBC=∠A+∠D,∠ABE+∠DBE+∠DBC=180°,∴∠A+∠DBE+∠C+∠D+∠E=180°∴将图①变形成图②∠A+∠DBE+∠C+∠D+∠E仍然为180°;(3)证明:∵在△FGD中,∠DFG+∠FGD+∠D=180°,∠DFG=∠B+∠E,∠FGD=∠A+∠C,∴∠A+∠B+∠C+∠D+∠E=180°,∴将图①变形成图③,则∠A+∠B+∠C+∠D+∠E还为180°;(4)解:∵∠BGF=∠B+∠2=160°,∠2=∠D+∠F,∴∠B+∠D+∠F=160°,∵∠BGF=∠1+∠E=160°,∠1=∠A+∠C,∴∠A+∠C+∠E=160°,∴∠A+∠B+∠C+∠D+∠E+∠F=320°,故答案为:320°.25.(2020春•蓬溪县期末)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A=64°,则∠BPC=122°;(2)如图2,△ABC的内角∠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ABD的平分线交于点E.其中∠A=α,求∠BEC.(用α表示∠BEC);(3)如图3,∠CBM、∠BCN为△ABC的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请你写出∠BQC 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A=64°,∠CBQ,∠BCQ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BPC=119°,延长BC至点E,∠ECQ的平分线与BP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则∠R=29°.【解题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由角平分线得出∠ECB=12∠ACB,∠EBD=12∠ABD.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知∠ABD=∠A+∠ACB,∠EBD=∠ECB+∠BEC,根据∠EBD=12∠ABD=12(∠A+∠ACB)=∠BEC+∠ECB可得答案;(3)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QBC与∠QCB,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结合(1)(2)(3)的解析即可求得.【解答过程】解:(1)∵PB、PC分别平分∠ABC和∠ACB,∴∠PBC=12∠ABC,∠PCB=12∠ACB(角平分线的定义),∵∠BPC+∠PBC+∠P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PC=180°﹣(∠PBC+∠PCB)=180°﹣(12∠ABC+12∠ACB)=180°−12(∠ABC+∠ACB)=180°−12(180°﹣∠A)=180°﹣90°+12∠A=90°+12∠A=90°+12×64°=122°.故答案为:122°;(2)∵BE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B的平分线,∴∠ECB=12∠ACB,∠EBD=12∠ABD.∵∠ABD是△ABC的外角,∠EBD是△BCE的外角,∴∠ABD=∠A+∠ACB,∠EBD=∠ECB+∠BEC,∴∠EBD=12∠ABD=12(∠A+∠ACB)=∠BEC+∠ECB,即12∠A+∠ECB=∠ECB+∠BEC,∴∠BEC=12∠A=12α;(3)结论:∠BQC=90°−12∠A.理由如下:∵∠CBM与∠BCN是△ABC的外角,∴∠CBM=∠A+∠ACB,∠BCN=∠A+∠ABC,∵BQ,CQ分别是∠ABC与∠ACB外角的平分线,∴∠QBC=12(∠A+∠ACB),∠QCB=12(∠A+∠ABC).∵∠QBC+∠QCB+∠BQC=180°,∴∠BQC=180°﹣∠QBC﹣∠QCB,=180°−12(∠A+∠ACB)−12(∠A+∠ABC),=180°−12∠A−12(∠A+∠ABC+∠ACB),=180°−12∠A﹣90°=90°−12∠A;(4)由(3)可知,∠BQC=90°−12∠A=90°−12×64°=58°,由(1)可知∠BPC=90°+12∠BQC=90°+12×58°=119°;由(2)可知,∠R=12∠BQC=29°故答案为119,29.26.(2021春•鄂州期末)探究知: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满足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我们把这个结论称之为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如图1,AB∥CD,且∠BED+∠CDE=120°,请根据题目条件,结合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探究下列问题:(1)如图2,在图1基础上作:∠BEF=12∠DEF,∠CDE=3∠CDF,EF与DF交于点F,求∠EFD的度数;(2)如图3,在图1基础上作:过B作BG⊥AB,交CD于点F,且∠CDG=34∠CDE,求∠G∠E的值.【解题思路】(1)设∠BEF=α,∠CDF=β,根据角之间的比例关系可得∠DEF=2α,∠DEB=3α,∠CDE=3β,∠EDF=2β,进而可得∠DEF+∠EDF=80°,所以可得答案;(2)根据垂直可得∠CDG =90°﹣∠G ,再根据∠E +∠CDE =120°经过整理得3∠E =4∠G ,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过程】解:(1)∵∠BEF =12∠DEF , ∴∠DEF =2∠BEF , 又∵∠CDE =3∠CDF , ∴设∠BEF =α,∠CDF =β,∴∠DEF =2α,∠DEB =3α,∠CDE =3β,∠EDF =2β, ∵∠BED +∠CDE =120°, ∴3α+3β=120°, ∴α+β=40°, ∴2α+2β=80°,∴∠EFD =180°﹣∠DEF ﹣∠EDF =180°﹣(2α+2β)=180°﹣80°=100°, 答:∠EFD 的度数为100°; (2)∵BF ⊥AB , ∴∠ABG =90°, ∵AB ∥CD ,∴∠ABG +∠BFC =180°, ∴∠BFC =∠GFD =90°,在△GFD 中,∠GFD +∠CDG +∠G =180°, ∴∠CDG =90°﹣∠G ,∵∠E +∠CDE =120°,∠CDG =34∠CDE ,∴∠E +43∠CDG =120°,∠E +43(90°﹣∠G )=120°, 整理得:3∠E =4∠G , ∴∠G ∠E=34.27.(2020秋•南昌期中)【问题探究】将三角形ABC 纸片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1)如图1,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边CD 上时,直接写出∠A 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的内部时,求证:∠1+∠2=2∠A ;(3)如图3,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探索∠1,∠2,∠A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拓展延伸】(4)如图4,若把四边形ABCD纸片沿EF折叠,使点A、D落在四边形BCFE的内部点A′、D′的位置,请你探索此时∠1,∠2,∠A,∠D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发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运用折叠原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运用折叠原理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3)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问题;(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过程】解:(1)如图1,∠1=2∠A.理由如下:由折叠知识可得:∠EA′D=∠A;∵∠1=∠A+∠EA′D,∴∠1=2∠A;(2)如图2,2∠A=∠1+∠2.理由如下:∵∠1+∠A′DA+∠2+∠A′EA=360°,∠A+∠A′+∠A′DA+∠A′EA=360°,∴∠A′+∠A=∠1+∠2,由折叠知识可得:∠A=∠A′,∴2∠A=∠1+∠2;(3)如图3,∠1﹣∠2=2∠A,理由:∵∠1+2∠AED=180°,2∠ADE﹣∠2=180°,∴∠1﹣∠2+2∠AED+2∠AED=360°,∵∠A+∠AED+∠ADE=180°,∴2∠A+2∠AED+2∠ADE=360°,∴∠1﹣∠2=2∠A;(4)∠1+∠2=2(∠A+∠D)﹣360°,理由:∵∠1+2∠AEF=180°,∠2+2∠DFE=180°,∴∠1+∠2+2∠AEF+2∠DFE=360°,∵∠A+∠D+∠AEF+∠DFE=360°,∴2∠A+2∠D+2∠AEF+2∠DFE=720°,∴∠1+∠2=2(∠A+∠D)﹣360°.28.(2021春•桥西区期末)请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探究过程.已知在△ABC中,AE是∠BAC的角平分线,∠B=60°,∠C=40°.【解决问题】如图1,若AD⊥BC于点D,求∠DAE的度数;【变式探究】如图2,若F为AE上一个动点(F不与E重合),且FD⊥BC于点D时,则∠DFE=10°;【拓展延伸】如图2,△ABC中,∠B=x°,∠C=y°,(且∠B>∠C),若F为线段AE上一个动点(F不与E重合),且FD⊥BC于点D时,试用x,y表示∠DFE的度数,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由∠B=60°,∠C=40°,得∠BAC=180°﹣∠B﹣∠C=8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EAC=4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FED=80°.由FD⊥B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故可求得∠DFE.(2)与(1)同理.(3)与(1)同理.【解答过程】解:(1)解决问题:∵∠B=60°,∠C=40°,∴∠BAC=180°﹣∠B﹣∠C=80°.又∵AE是∠BAC的角平分线,∴∠EAC=12∠BAC=40°.∴∠AED=∠C+∠EAC=40°+40°=80°.∵AD⊥BC,∴∠ADE=90°.∴∠DAE=180°﹣∠ADE﹣∠AED=180°﹣90°﹣80°=10°.(2)变式探究:由(1)知:∠AED=80°.∵FD⊥BC,∴∠FDE=90°.∴∠DFE=180°﹣∠FDE﹣∠FED=180°﹣90°﹣80°=10°.故答案为:10°.(3)拓展延伸:∠DFE=12x°−12y°,理由如下:∵∠B=x°,∠C=y°,∴∠BAC=180°﹣x°﹣y°.又∵AE是∠BAC的角平分线,∴∠CAE=12∠BAC=12(180°−x°−y°)=90°−12x°−12y°.∴∠AED=∠C+∠CAE=y°+90°−12x°−12y°=90°−12x°+12y°.∵FD⊥BC,∴∠FDE=90°.∴∠DFE=180°﹣∠FDE﹣∠FED=180°﹣90°﹣(90°−12x°+12y°)=12x°−12y°.29.(2021春•庐江县期末)如图1,AB⊥BC于点B,CD⊥BC于点C,点E在线段BC上,且AE⊥DE.(1)求证:∠EAB=∠CED;(2)如图2,AF、DF分别平分∠BAE和∠CDE,则∠F的度数是45°(直接写出答案即可);(3)如图3,EH平分∠CED,EH的反向延长线交∠BAE的平分线AF于点G.求证:EG⊥AF.(提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解题思路】(1)根据垂直得到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利用等量代换证明结论;(2)通过作FM∥AB∥CD可证∠DF A=∠CDF+∠BAF,因为∠CDE+∠BAE=90°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F=12(∠CDE+∠BAE),继而得到答案;(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EH=∠DEH=∠GEB=∠BAG=∠EAF,由于∠B=90°,∠BAE+∠BEA =90°,在△AEG中,可证得∠EAG+∠AEG=90°,从而证得结论.【解答过程】(1)证明:∵AB⊥BC,CD⊥BC,∴∠B=∠C=90°,∴∠BAE+∠AEB=90°,∵AE⊥DE,∴∠AED=90°,∴∠AEB+∠CED=90°,∴∠BAE=∠CED.(2)解:答案为45°;过点F作FM∥AB,如图,∵AB⊥BC,CD⊥BC,∴∠B=∠C=90°,∴AB∥CD,∵∠C=90°,∴∠CED+∠CDE=90°,∵∠BAE=∠CED,∴∠BAE+∠CDE=90°,∵AF、DF分别平分∠BAE和∠CDE,∴∠CDF=12∠CDE,∠BAF=12∠BAE,∴∠CDF+∠BAF=12(∠BAE+∠CDE)=45°,∵FM∥AB∥CD,∴∠CDF=∠DFM,∠BAF=∠AFM,∴∠AFD=∠CDF+∠BAF=45°.(3)∵EH平分∠CED,∴∠CEH=12∠CED,∴∠BEG=12∠CED,∵AF平分∠BAE,∴∠BAG=12∠BAE,∵∠BAE=∠CED,∴∠BAG=∠BEG,∵∠BAE+∠BEA=90°,∴∠BAG+∠GAE+∠AEB=90°,即∠GAE+∠AEB+∠BEG=90°,∴∠AGE=90°,∴EG⊥AF.30.(2021春•崇川区期末)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E为边AC上一点,EF⊥BC,垂足为F,EG平分∠AEF交BC于点G.(1)如图1,若∠BAC=90°,延长AB、EG交于点M,∠M=α.①用含α的式子表示∠AEF为180°﹣2α;②求证:BD∥ME;(2)如图2,∠BAC<90°,延长DB,EG交于点N,请用等式表示∠A与∠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求角的度数,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方面应用较广,现举例说明.
∠=()例1 如图,在∆ABC中,D是AC延长线上一点,则BCD
A.72
B.82
C.98
D.124
析解: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36+62=98.答案为(C).
BCD
例2 如图,已知∆ABC中,40
B
∠=,BC边上的高为AD,
BAC
∠=,32
∠的度数?
求CAD
解:如图,因40
∠=(已知),
BAC
B
∠=,32
所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B BAC
1403272
的两个内角的和).
所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
901907218
CAD
例3 如图,AF,AD 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6
C
∠=.
∠=,76
B
求DAF
∠的度数.
解: 因为36B ∠=,76C ∠=,
所以180180367668BAC B C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因为AD 平分BAC ∠,所以 1342
BAD BAC ∠=∠=. 所以70ADF B BA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因为AF BC ⊥,所以90AFD ∠=.
所以180180709020DAF ADF AFD ∠=-∠-∠=--=
点拨归纳:做题时,要善于从图形中看出几何元素的多重身份,如ADF ∠既是ABD ∠的外角,又是ADF ∆的外角; DAF ∠既是ADF ∆的内角,又是
DAC ∠与FAC ∠的差,
解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这样发现题中隐藏着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