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瘾的形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留守儿童网瘾的形成及对策
舒城县马河口中心学校:方志勇
摘要:是什么让花季少年抛弃学业走入一条命运的死胡同?又是什么让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半点不顾惜家人朋友的爱而走上一条不归路?曾经有多少父母在绝望中呼唤:谁来拯救我的孩子?曾经在多少人诅咒游戏吞噬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未来?难道游戏真的是凶狠的恶魔吗?难道我们只能束手无策吗?网瘾有哪些类型?留守儿童的网瘾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安全高效的戒除网瘾?笔者根据自己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游戏网瘾形成及对策
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带给人类以巨大的冲击,我们的生活、学习甚至方方面面都似乎已经离不开电脑。在我们周围,不会上网的人或许有,但是没听说过电脑游戏的肯定没有。家里有孩子没上过网的可能有,但从来没听说过有因玩游戏上网成瘾的孩子的可能一个也没有。科技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就电脑而言,给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带来的最大益处莫过于视野、知识面的扩大,而最大的弊端则是上网玩游戏成瘾以致于荒废学业及前途。无数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做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再沉默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网瘾是怎样产生的?并且如果应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以挽救那些沉溺在虚拟世界中的孩子们。在此,我将自己这些年的一些心得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思考探讨。
一、揭开网瘾面纱,网瘾是怎样“炼”成的?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其征兆包括每天上网时间超长、有说谎隐瞒上网情况和程度等行为、偷钱或盗用别人账号上网等。另外,上网成瘾的留守儿童不仅会有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还经常表现出逃学、不与人交往、暴躁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其判断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行为和心理上的依赖感;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基本丧失;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被打乱;身心健康受到较严重的损害。
从类型上来分析,上网成瘾的人主要有:一是信息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获取信息的需要,而沉陷在互联网络的信息海洋之中,对海量的信息形成无以摆脱的依赖。
二是交往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而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与天南海北的网上朋友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在电子空间里长时间地进行真实的“虚拟互动”,并由此而陷入沉溺状态。
三是游戏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游戏娱乐的需要,被网络游戏深深地吸引,在过度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情况下,对其他事情哪怕是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也都不管不问,只顾上网玩游戏。据笔者调查的近一百名上网中学生中此类占到了95%的比重
四是惯习型网瘾。其主要的行为特征在于行为者出于日常工作、创新创造、排遣寂寞、寻求体验等多方面的需要,而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网络沉溺现象。从目前我们对网络成瘾者的调查来看,游戏型网瘾和交往型网瘾占主流,且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群体中。
事实上,染上“网瘾”的可以是任何年龄段的人,只是因为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受到的干涉与约束要比成年人多才显得未成年人染上“网瘾”的似乎要多一些,其实不然,随着近些年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在我们周围染上“网瘾”的成年人已经有多过未成年人的趋势,因为相比未成年人,成年人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接触网络。但鉴于本文主题,关于成年人的网瘾问题在此将不赘述,之所以在这里提
及,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是染上网瘾的人无论是成年还是未成年人,由于其对电脑和互联网络形成了深度的依赖,在操作电脑和上网时,他们会长时间地持续下去而乐此不疲,如同其他类型的成瘾性一样,其行为不能自制;可是一旦离开,他们又可能会失魂落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比如游戏型网瘾者,就会持久地存在难以摆脱的玩的渴望和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一停止游戏活动,就难以从事其他有意义的事情,而恢复操作游戏后,精神状态就恢复正常。显然,这些行为特征与其它成瘾行为一样,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如果中止了这种满足,那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焦虑不安甚至痛苦,程度严重者,性格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比如自私、说谎、不关心他人、对社会失去责任感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或者昼夜节律颠倒等。
如果一个人喜欢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当中,自己对自己的行为都难以清醒地加以调节和控制的话,那么,他就很可能到了染上“网瘾”的危险边缘。
所以,判断留守儿童是否已经形成网瘾,并非是看其上网次数与时间,而是根据以上表现便可以判断出来。
“网瘾”其实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在实质上讲应该是属于一种行为习惯,一种不良的已经影响到心理的行为习惯。对于不谙世事的留守儿童来讲,他们的网瘾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分析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未加防范,误入歧途型。留守儿童毕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的天性便是好奇与模仿,第一次见到电脑肯定想一探究竟。可就在此时,家长与老师的缺失,导致孩子在接触电脑的第一时间是玩游戏,如果此游戏类型正好符合这个孩子的个性,那么,可以肯定的讲,只要以后这个孩子有时间,一定会再玩此游戏,这种游戏的先入为主使得许多孩子“误入歧途”。他们接触电脑的第一时间是没有任何明确目的的,更不会是以玩游戏为目的的,但是由于主观的不防范及客观有利因素,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们对电脑产生的兴趣便开始很快转移到游戏上来,最终沉迷其中。此类型的孩子玩电脑,多半是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的,有很多是在同学的带领下开始上网玩游戏的,在玩游戏方面,他们绝对是“无师自通”,这些孩子一量成瘾很难戒除,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带动传染性,因为这些孩子的“无师自通”他们会比常人在游戏中更懂得如何去寻找机关以及在游戏中快速升级的方法,所以,这些孩子经常在游戏中是以“师傅”、“帮主”、“家族长”的身份出现,一量他们成功的坐上以上的“宝座”,想再把他们从虚拟的世界中拯救出来,就变得尤为困难!
二是排遣烦闷,寻求寄托型。据我对数十位成瘾孩子的了解,他们中九成以上的同学是被大家认同的“失败者”,家庭不和谐,学习成绩差,朋友圈子小,正常的家庭沟通基本上没有等等因素,再加上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此时期其它方面产生的一些问题自己无力解决,老师和家长如果不知情,朋友也不能帮忙甚至是帮倒忙。都会让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些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随着这种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同学便有一种释放压力的本能,便会去寻求一些其它方面的消遣与刺激以缓解心中巨大的压力。这一类型的留守儿童在网络上的表现会出现“走极端”的方式,要么在网上十分的活跃,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要么在这个虚拟世界上十分消沉,经常找一些忧伤的文字挂在自己的个人空间或者是QQ个人说明以及游戏角色名称之中。这些少不更事便已经学会忧郁的孩子若不能得到及时合适的帮助,其心理发展必须出现变态倾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被骗的未成年人中,有七成的孩子是此类型。因为他们的忧伤很容易在网上得到关注与关心,这些处世不深的孩子们见到关心必然是放松警惕,对关心者是深信不疑。
三是胆大妄为,无心失足型。这一类同学比重相当少,而且此类同学绝大多数家庭环境宽松,而且成绩也比较突出。事实上,这些同学的失足是因为太自信造成的,总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结果失足上网成瘾。笔者在工作中就曾遇到有一名女生当初就是因为想写一篇关于“网络游戏不能玩”之类的作文而亲自“以身犯险”,在一两次之后,还自认为感觉良好,然而最终还是因为太自信,总是认识没事没问题,结果就出了问题。也有极个别同学是因为与家人或者老师赌气而故意玩游戏,本想以此引起家长注意,抗议家长老师的“暴行”,结果反把自己赔到游戏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