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上美术抒情与写意中国山水画教案

合集下载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版苏少版⼋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少版⼋年级美术(上)教案第⼀课《⾃然意趣——中国⼭⽔画》教学⽬标认知⽬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标:通过⼭⽔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对中国传统⽂化的热爱。

技能⽬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然造化与个⼈⼼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然之美,借⼭⽔之景抒⾃⼰之情。

理解意境是⼭⽔画的灵魂。

学习多⾓度欣赏⼭⽔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语⾔、⽂字等⽅式表达⾃⼰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然,它有着博⼤的⽂化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动的画⾯展⽰教学容。

学⽣: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法⼀、导⼊与揭题我们到⼭⾥去旅⾏,常常会发觉⼤⾃然的伟⼤。

⼭中的巨⽯,⾼耸的树⽊,峡⾕⾥奔流的⼩溪,这些景物给我们⼀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画的根源便来⾃我们⼼对⼭⽔的喜爱。

可是,要把⾼⼭⼤河画在⼀⼩⼩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的呢?思考:⼭⽔画以描绘⼭⽔⾃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然景物的描绘,在⼭⽔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画⼜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然风景图⽚欣赏。

2. 揭⽰课题。

⼆、欣赏与⽐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画?我们⼀起来赏析⼭⽔画,探寻⼭⽔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较多,我们分⼩组进⾏归纳:A组隋唐(青绿⼭⽔)、B组北宋(⽔墨⼭⽔)、C组南宋(⽔墨⼭⽔)、D组元(⽂⼈画)。

三、欣赏解析晋是中国⼭⽔画的萌芽期,⼭川树⽯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于⼭,⽔不容泛”,体现了早期⼭⽔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幅独⽴的⼭⽔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场⾯却开阔。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水墨山水画》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我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为主线,通过学习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让学生感受国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创作步骤等,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水墨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可能对水墨画的概念、技法和表现手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实践,体验水墨山水画的乐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步骤和用水墨技法表现山水意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演示法:示范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步骤,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用品,如毛笔、墨汁、宣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水墨山水画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让学生对水墨山水画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讲解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的技巧。

《画山绣水》优秀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画山绣水》优秀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画山绣水》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画山绣水》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材料,主要讲述了一位青年艺术家对山水画的热爱以及他对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本文将从教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篇教材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同时能够了解和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思考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思考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

难点:如何运用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过程来解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以及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3、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主体部分阅读《画山绣水》这篇文章,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介绍青年艺术家的背景以及他的创作过程。

②描述艺术家对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了解他对山水画的理解和认识。

③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并讨论艺术家的梦想和追求对于学生成长和成才有何启示。

(3)巩固与展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绘制一幅山水画,并解释自己的作品。

二、教案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阅读、讨论、自主绘制等等,其中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同时能够运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想对山水画进行解析,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上获得了一次集体体验的洗礼,认知上对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思考上也从艺术家的创作追求和梦想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启示。

在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各具特色,既体现了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力,也融入了在本节课程上所学到的一些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总之,本篇教案成功将文化、审美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一篇优秀的教案本教案通过介绍青年艺术家的山水画创作过程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山水画艺术的魅力,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美术《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美术《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作品即“人品”体现。

2、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3、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荷花》范作(中国画)供学生欣赏,说明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激励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从欣赏《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花卉画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

(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写意花卉是用毛笔蘸上不同深浅的墨色或颜色在吸水性强的生宣上挥写出来的。

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它最讲究用笔用墨的技法。

用笔: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焦。

三、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

教师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

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四、学生进行练习(临摹画一幅写意荷花)教师指导。

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中国画用笔:中锋、侧锋用墨:干、湿、浓、淡、焦。

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1、用炭条或铅笔画出大致位置2、用浓墨画荷叶3、画荷4、画荷花5、落款。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水墨山水画|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水墨山水画|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水墨山水画 | 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学会运用毛笔、水墨、宣纸等工具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用水、构图等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介绍水墨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画坛的地位,解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绘画工具与材料:认识毛笔、宣纸、墨汁、水等基本工具和材料,了解其特性和使用方法。

3. 绘画技巧与步骤:学习用笔的粗细、干湿、浓淡变化,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绘画过程。

4. 作品欣赏与创作实践:赏析经典水墨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写生或自由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巧进行简单的山水画创作。

2.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以及如何构图使画面和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经典水墨山水画图片、示范用毛笔、宣纸等。

学具:每位学生一套毛笔、宣纸、墨汁、调色盘、水杯。

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水墨山水画,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兴趣。

2. 新授: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艺术特点、工具材料、基本技巧和步骤。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水墨山水画的绘画过程,强调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指导,进行水墨山水画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主题:五年级上册美术水墨山水画主要内容:水墨山水画简介、工具材料、基本技巧、绘画步骤、作品欣赏、创作实践。

作业设计作业一:每位学生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要求构图完整,用笔大胆。

作业二:写一篇关于水墨山水画的欣赏心得,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特别是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是否到位,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收集和选择适当的图片素材。

特别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创作,注意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对中国传统绘画美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在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运用山水画基础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在选择素材和创作中,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课前准备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搜集有关山水画图片资料,进行创作构思。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搜集各种山水画图片资料,根据教师所列提纲提前预习,并做好笔记增强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了解,收集合适的图片素材进行构思。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展示预习成果1.复习上节课内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a.这几幅山水画的构图运用了哪种构图方法。

b.分析一下这几幅画,画家在笔墨处理和构图上有什么特点,作品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2.组织学生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出课题学生赏析图片,展开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思考题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欣赏图片b.“山水画”的基础知识:①“三远法”③制作步骤④如何处理画面空间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主学习,认真思考,通过查资料、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图片并作出判断,形成初步成果通过以上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2.对于疑难问题,由教师点拨、讲解和演示a.“三远法”。

“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

(教师结合图片作简要讲解)c.中国画在画面的空间处理上,在空白、虚实关系以及色彩等方面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写意山水画》教案

《写意山水画》教案

《写意山水画》教案第一篇:《写意山水画》教案《写意山水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2.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欣赏山水图片和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片为导人。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都为祖国的锦绣山河所倾倒。

画家们走遍三山五岳、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以至于山水画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形成中国画的三大画科。

中国的山水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景观美,同时又包含着画家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

诗人和画家们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人被描写和描绘的对象之中,追求诗和画的意境,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欣赏黄宾虹的《溪山深处》,画家以浑、厚、华、滋四字来体现造化的内美,即把大自然画得雄浑、厚重、华美、滋润,以此透露内在的生生不息之意。

此画山石树木融为一体,同时又觉浓密之极,厚重之极,层次非常丰富,仿佛深层之中蕴含着一种意象。

学生在欣赏时,着重感受画面的朦胧美,注意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用墨既分明又融洽的笔墨特征。

画家独到的笔墨,实现了传达造化“内美”和“神韵”的理想,同时也把中国画的笔墨特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另一幅写意山水画《山村飞瀑》是画家李可染的作品。

李可染是继黄宾虹之后最具当代性的山水画家,他的卓越之处在于用传统笔墨形式表现崭新的精神气象,是能够同时兼顾传统与写实的当代画家。

《山村飞瀑》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用浓厚的墨形成基调,一股清泉瀑布飞流直下,急促撞开沉I;司的墨色,探索“光”与墨的变化。

画面构图饱满,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画家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绵绵密密的山峦并深人到画面的每一个角度。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研究,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

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

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树木多种“点叶”的方法,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4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1【导入】风景如画,导入揭题:一)欣赏富春江与《富春山居图》,感受诗情画意:1.PPT欣赏系列的富春江美图。

师:同砚们,我们先乘着船儿游山玩水。

欣赏一番美丽的富春江。

美丽的富春江美轮美奂,意境优美。

有一位了不得的元代大画家XXX爷爷描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2.PPT视频播放《富春山居图》剪辑,学生观察后学生抢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具: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板 书
设 计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第二课时)
1.感受花鸟画的艺术美 2。作品欣赏:《墨竹图》
比较 工笔 《墨葡萄》
写意 《游鱼》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欣赏一组图片,(工笔和写意花鸟图片)把学生带进中国花鸟画的天地。(可适当配上古典音乐,音画结合,更能入境。)
⑴ 表达内容
⑵ 艺术特点:风格疏放,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⑶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提款是亮点,让学生仔细体会)教师及时小结讲解徐渭生平,墨葡萄正如徐渭的泪!《游鱼》(中国画) 清代 朱耷(学生分组讨论)
●《游鱼》(中国画) 清代 朱耷(学生分组讨论)
2.从中国花鸟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3.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难点
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知和分析
教具
与课件
教具: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主备人: 殷仕军 核校人: 备课时间:2015 年 9月5 日
七年级美术 第1课(章) 第1节(单元) 第2课时 授课时间:2015 年 9月 7 日
课 题
第2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第二课时)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试比较与上节课所学内容有何不同。(工笔与写意意)师总结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作品欣赏:●《墨竹图》(中国画)宋代 文同
⑴ 文人画——墨分五彩
借物寓意“君子若竹”。
⑵ 兼工带写
⑶ 表达内容、用笔、用色。
⑷ 文同的墨竹画,不仅被同时代的文人画家奉为经典,
而且影响了元、明、清几代的文人画家。
●《墨葡萄》(中国画)明代 徐渭
2、模板格式已固定,不得随意修改,只能在表格内填写或增加内容。切记
⑴ 绘画特色:墨点无多泪点多。
⑵ 如何理解艺术的“虚实相生”、“有无相生”的意境?
⑶ 欣赏朱耷的一组作品,让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了解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⑷ 师小结。(画如其人,托物寓意)
4.齐白石的作品欣赏
⑴ 观察与发现:学生将对河虾的记录,与绘画作品中的虾进行对比欣赏。
⑵ 讨论、交流:如何理解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⑶ 如何通过绘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5.作品大回放,感受花鸟画的艺术美。
作 业
布置作业: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幅作品,试着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交流。
预习

检查
记录
该课时教案已检查,同意上课使用。
学科领导签字: 检查时间: 2015年 9 月 7 日
注:1、格式及排版要求:字体(楷体-GB2312);字号(小五,标题加粗);缩进(首行);行间距(固定值22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