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的产品特点以及生产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集团的产品特点以及生产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

一、海尔集团的产品特点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海尔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海尔的创新三原则即创新的目标、本质和途径分别是: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截止到2009年年底,海尔累计申请专利97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99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仅2009年,海尔就申请专利943项,其中发明专利538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海尔已参与23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其中无粉洗涤技术、防电墙技术等7项国际标准已经发布实施,这表明海尔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标准领域得到了认可;海尔主导和参与了23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其中188项已经发布,并有10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447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海尔是唯一一个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管理决策层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代表,2009年6月,IEC选择海尔作为全球首个“标准创新实践基地”。

海尔产品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富含高科技含量,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的推出性能优异的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海尔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产品。海尔文

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二、海尔集团生产管理中的优势

海尔的国际化生产战略:海尔的国际化生产战略是遵循着产品生命周期发展规律的原理,如今,海尔集团自1984年创立以来,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频临倒闭的小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国内到国外,一跃成为品牌价值为440多亿人民币,全球销售额达768亿元人民币的,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牌群的具有一流国际化水平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为中国家电名副其实的老大,在国内外有着较高的声誉。

首先,我们来了解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

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生产战略的影响

我们认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生产战略的影响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新产品阶段,由于某一或几个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和市场寡占地位,竞争者很少,市场激烈程度远不充分,替代品很少且附加值高,企业对产品的成本关注不是很大,技术或产品可以通过出口源源不断地输向全世界各地。

第二阶段,即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企业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一批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开始把握此技术,于是,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替代产品增加,为了摄取更多利润,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越有利的位置,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各跨国公司开始从成本出发,在有较大需求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工厂,推行国际化生产战略,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第三阶段,即标准化产品阶段,由于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趋于标准化,这时对生产者技能要求不高,加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原产品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完全消失,成本、价格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作为具有技术先导力的跨国公司,对此产品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因此,其有可能自己尽量少生产,甚至不生产,把生产直接给那些更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OEM或ODM,然后再贴自己的牌,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直接投放市场。

在这里面,涉及到的企业包括国际一流跨国公司,一般国际化公司,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小公司。必须说明的是,它们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势力的不断变化、技术把握程度的不断变化而使其地位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对于一般企业,非凡像处于发展china家的我国企业而言,走的都是小企业---一般国际化企业---国际一流企业集团的道路,其生产战略也是从第三阶段逐步上升的。

让我们回到海尔的生产管理策略:纵观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其生产战略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划分,现可以分成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4-1998年,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水平不高,只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海尔集团正处于中小企业阶层,这一时期,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生产战略便是不断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己的治理水平,提升自己产品的附加值,并适当为国外厂商做OEM。这一时期的海尔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亚洲最先进的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开始,通过与china科学院、BeiJing航空航天大学、菲利浦集团等国内外闻名的科学研究所、大学、跨国公司合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技水平。同时,通过兼并、控股等一系列资本运营手段,逐步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而通过自己的强大的技术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治理创新,不断进行技术治理和资本的积累,如此周而复始,使集团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0%以上。

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至今,在这一时期,通过第一阶段的技术、治理和资本上的积累,使海尔集团已经迈入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海尔集团拥有的技术、治理优势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的发展,部分甚至是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所有这一切,使海尔集团基本具备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所阐述的对外扩张的生产战略的实力。因此,在这一阶段,海尔集团在“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在海外建立生产工厂、基地的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