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透视规律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6b176c3710a6f524cdbf8529.png)
HL
VP1
M1
CV
M2
VP2
GL
S
随堂作业:用量点法做一个办公桌的两点透视图
画成角透视注意要点 1、成角透视的两个灭线一定要左右两个灭点消失 2、灭点一定要在视平线上 3、两个灭点的距离一定要比画幅宽 4、灭点可以离画幅近,或在画幅内,但是另一个灭 点一定要画幅很远 5、灭点离心点近,物体的可见面就狭小 6、一幅画面未必只有一种透视,有时成角透视和平 行透视合用
VP1和VP2的关系
具体步骤
1.求得EPl—CV即人眼距 离画面的1.73R视距。 2.经过EP1做平行画面的水 平线。 3.经过EP1向左做夹角(这 里是30度)。交于HL于VPl 点。 4.以VP1一EP1线段为准做 90度,找到VP2。 5.直角三角形VP1、EP1、 VP2即是图中所反映的位置 转移关系。
外成 部角 形透 态视 立 方 体 的 形 态
部成 形角 态透 视 立 方 体 的 内
成角透视又称余角透视和两点透视。
立体空间感比较强 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强烈的不稳定感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娱乐、欢快的场面 更适合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主要特点(立方体)
• 1.边棱呈两种状态,有一种原线——垂直边,有一 种变线——成角边,分左右两组。
//EP—VP1
EP—V Pl交地平线于VP1点
立方体向左的棱边都平行B A,所以向左的棱边延长线 都消失于VP1。
人眼视觉原理
右图为 平视 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
两条平行线向远处纵深延长,共同消失到一个点。
视线EP—VP1交视平线VP1点 BA
//EP—VP1
EP—V Pl交地平线于VP1点
同样道理,向右的棱边及棱 边延长线都消失于VP2。
成角透视1
![成角透视1](https://img.taocdn.com/s3/m/b82d89e6e009581b6bd9eb72.png)
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原理:
1、平置正方形的透视形四边消失于两距点。 2、地位左右不同的透视变化:近角正对画者 时透视左右对称,远近两角都在视垂线上。 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左右两侧时,透视形里狭长,远角向心 偏斜。 3、地位高低不同的透视变化,比画者眼高时, 越低越扁平,比画者眼低时,越高越扁平。 最后形成一水平线与视平线重叠。 4、地位远近不同的透视变化,越远越小,比 画者眼高时,越远越低;比画者眼低时,越 远越高,最后,接近视平线。
透视分析
对学生作业进行透视分析,最常见的问题 是,或同向成角边消失不集中,形成多余 点问题;或余点高度不统一,形成多视平 线问题等。 见以下正误对照图例:
学生作业图例
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运用
设计上的运用
设计上的应用
平置正方形成角透视的画法:
1 先画出视平线和视垂线,确定心点,距点1 和距点2,基线等。 2 画出正方形平视图,设四角为ABCD。A角 与画面相接。DB引垂直画面得db线。 3 将db线定于基线上,A点边在基线上。 4 由A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和距点2及心点消失。 d,b点引透视线向心点消失,得D',B'两交 点。再由B'点引透视线向距点1消失。D' 点向距点2消失得C点。即画成ABCD正方形的 成角透视图。
成角透视
第一节 成角透视原理及画法
成角透视的定义:画面物体(概括成 方体)一个角对着画者,左右侧面向 视平线的两个距点或余点消失的现象 就叫做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主要特点(以成角透视立方体为例)
1.边棱呈两种状态,有一种原线——垂直边,有一 种变线——成角边,分左右两组。 2.产生两个灭点,是左右两组纵深成角边的灭点, 故称二点透视。两个余点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形 成,由于观察角度的变化,决定了成角透视的余点 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移的(两个余点位置的制约 关系。 3.立方体各个平面都含有成角边,都发生形变,左 右成角边与画面成角互为90°余角(又称余角透 视),两个侧立面,成角大的一侧离余点近,缩得 窄;而另一侧成角小离余点远,展得宽;水平面离 视平线近窄远宽,与视平线相贴时被压缩为水平直 线。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堂PPT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17fb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b.png)
D A
B’ B
S
V2 HL (PL)
立面图 GL
•14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2 V1
M1 H
F
E
G
3
2
D
C’
1
B’
C
A
B
S
V2 HL (PL)
立面图 GL
•15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2 V1
M1
H G
F
E
3
2
C’
1
B’ K’
C
A
K
B
S
V2 HL (PL)
立面图 GL
•1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2 V1
M1
H G
B’
2’ 3’
1’
B
A
123
C
S
V2 HL
(PL)
GL •22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H
G
4
V1
M2
CV
M1
5
6 D’
C’
B’
2’ 3’
1’
B
A
123
C
S
V2 HL
(PL)
GL •23
成角透视
第四章
例三、作电冰箱余角透视图
已知电冰箱规格为0.5 m*1.5 m*0.55 m,视距2米,视高1米, 电冰箱与画面的成角为50度和40度。作图比例为1:30.
•11
成角透视
第四章
例一、作写字台的余角透视图
已知写字台规格为1.5m*0.8m*0.8 m,与画面成角60度,30度, 视距2m,视高1.2m,作图比例1:30.
成角透视及其应用
![成角透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75b3b8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4d.png)
成角透视及其应用
长沙树华美术培训中心
一、成角透视的定义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三、成角透视的画法四、成角透视的应用
一、成角透视的定义与平行透视相对照,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
正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PP构成一定交角关系时(不包括0度、90度、180度,这样的立方体与画面构成平行透视),称之为成角透视(余角透视)余角透视
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1)、成角透视通常消失于灭点VP1和VP2
下图是运用的理论是“两条平行线向远处延长,共同消失到一个点。
AB棱边延长消失于共同灭点VP1
(二)VP1与VP2的关系
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图不是等腰三角形
当我们面对画面时,看不到画者自己,要如何确定VP1、VP2、EP点,人眼距离画面的视距应该是多远。
根据上图确定一个画面PP,一个视平线高度,一个视心点CV。
其次,
确定画者到画面的视距。
具体步骤如图:
具体步骤:1、求得EP1-CV即人眼距离画面的1.73R视距2、经过
EP1做平行画面的水平线。
3、经过EP1向左做交角(这里是30度)。
交于
HL于VP1点。
4、以VP1-EP1线段为准做90度,找到VP25、直角三角形VP1、EP1、VP2即是下图所反应的位置转移关系。
素描中的成角透视规律及活动设计
![素描中的成角透视规律及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de5b8c81c758f5f61f6774.png)
素描中的成角透视规律及活动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素描中的透视规律如皋市外国语学校薛建民1:正六面体的成角透视:当正六面体的一个面与地面平行,其左右各竖立饿侧面与画面成角时就叫“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正六面体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左余点,有四条边线消失于右余点。
(如右图所示)2: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在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側三个面中,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同时有一面与地面平行的正方面体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
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如右图:角度与透视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漫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
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础知识:1. 视平线:平行于视点的一条线,叫视平线。
2. 灭点(消失点):物体的纵向延伸线与视平线相交的点,叫灭点。
3. 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
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
成角透视概念
![成角透视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edf3f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e.png)
成角透视概念
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的长度产生了变化,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成角透视的视觉效果更具表现力,因为它能够呈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绘画或设计中,成角透视经常被用来表现场景的深度和立体感。
在成角透视中,立方体或物体的每个面都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画面平行。
因此,立方体或物体的每个面在画面上的投影都是倾斜的。
这种投影方式使得立方体或物体在画面上呈现出透视效果,即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在绘画中,成角透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确定立方体或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2.确定视平线的位置,通常与画布平行。
3.根据成角透视的原理,画出立方体或物体的轮廓和结构线。
4.填充阴影和细节,以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建筑学中,成角透视也经常被用来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建筑师可以通过成角透视来展示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以及建筑物在不同角度下的视觉效果。
成角透视是一种常见的透视方法,它能够让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
在绘画、设计和建筑等领域中,成角透视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透视学(成角透视)
![透视学(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b1db03c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a.png)
三、成角透视的画法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绘图中测点法截取步骤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1、在画面底边GL基线上有一点B,经过B点做夹角33度(除了45度、90度以外,
角度任意定)伸向前方一条直线,求在这条直线上截取BA=50厘米。
2、经过EP做一条平行画面的水平线,然后EP做夹角33度,平行地面上经过B点的
直线,交于HL上一点VP1,两条直线平行。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3、以VP1为圆心,VP1-EP为半径长,水平摆动,求得测点M,得到VP1-M等于
VP1-EP。连接M-EP,构成等腰三角形,夹角33度(根据内错角相等原理)。
4、经过B点在GL基线上量出BC等于50厘米(把HL的高度分成二等份,取一份长
们称之为成角透视。
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 1、成角透视通常消失于灭点VP1和VP2
2、二、VP1与VP2的关系 3、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画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偏角的立方体。在画面上的立体空间感比较 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灭点,大多数与地面平行的纵深斜线消失于此两点, 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但同时也具有了灵活多变的特性。成角透视不同于平行透视画 面,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那样过于稳定和死板。在实践运用当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 不同的画法。比如:庄重、宏大的场面,适宜采用平行透视,娱乐、欢快的场面更适合成角 透视。
四、成角透视的应用
1、利用测点法绘制实践中成角透视简单物体
2、利用测点法绘制成角透视室内空间以及室外建筑空间
绘制地面网格 要求:视高1.5米,地格0.5×0.5米,与画面夹角40度
室内空间成角透视
要求:室内高270厘米、HL视平线高150厘米、室内500厘米×400厘米。 室内空间与画面夹角选择大夹角。
成角透视的变化规律
![成角透视的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1c245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a.png)
成角透视的变化规律
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是一种绘画和摄影中的透视技巧,主要用于表现立方体等三维物体在倾斜角度下的视觉效果。
以下是成角透视的变化规律:
1.消失点的形成:在成角透视中,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会产生两个消失点,这两个
消失点分别位于视平线的两端。
所有的平行线在画面中都会向这两个消失点汇聚,形成透视效果。
2.垂直线的变化:在成角透视中,垂直线始终保持垂直,不会因透视效果而改变
方向。
这是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的一个重要区别。
3.物体形状的变化:在成角透视中,物体的形状会因为透视效果而发生变化。
离
视平线越远的部分,其形状会显得更加扁平,离主点越远的部分,其圆弧度会越大。
4.画面构图的变化:成角透视可以使画面构图更加灵活多变,能够表现出更加丰
富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同时,通过调整消失点的位置和视线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成角透视(精)
![成角透视(精)](https://img.taocdn.com/s3/m/4945831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d.png)
成角透视(余角透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透视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成角透视的概念,掌握和运用它的变化规律,能正确的表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难点:如何运用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一、成角透视的概念1.透视的相关概念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
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有三种:NO.1 色彩透视 NO.2 消逝透视 NO.3 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
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透视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圆的透视一点透视:平行透视(焦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形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聚集于一个消失点(灭点)。
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一点透视的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用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
其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的距离。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二点透视:成角透视(余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
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
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准,容易产生变形。
三点透视:倾角透视:(倾斜透视):当视点通过画面观察物体远近成倾斜角度的边线,就是要产生倾斜透视变化。
指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
三点透视多用于高层建筑透视。
圆的透视图:正圆也成了椭圆。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5bb2124fbe1e650e52ea99ba.png)
GL A
(8)根据地面网格确定床的宽度,确定床的两个端点,起垂直高度线,过A点 截得的0.5M高度点,并连接VP1,得床的高度线,过床的两上顶点,与VP2相 连,得到床顶面的两条边线。找到床底面的长度,起垂直高度线,与床的两 条侧边相交,得到最后两端点。 B VP1 M2 CV M1 VP2
HL
测点法原理直观空间图分析
BA=50cm
在基线上点B的左侧量BC=BA得点C,于是CA为截取BA长度用 的辅助直线。过视点E作视线EM∥CA,与HL相交于点M,点M即 为辅助直线BA的灭点。
连接CM,既是辅助 直线CA的全透视, 于是CM与B-VP1的 交点A1便为点A的 透视,即BA1是BA 透视深度。
如何确定视距?
根据人眼正常视 域即60°视锥范围 的特点: 视距的长 短是60°视圈半径R 的1.73倍。假设最 远角为半径R,以这 个半径的1.73倍即 人眼到画面的距离。 以CV为圆心,把视 距转动到垂直位置上 得视点EP (EP1=EP,)。
60°视圈
确定视距EP以及VP1和VP2位置关系
• 在画面PP上以A为中心, 量取Ad=Ab=边长。
C B D
30° 60°
PP b
d
A
平面图
•(2)作透视图,根据需要任意定出画面PP,画视 平线HL,确定视心点CV。从CV连接画面的最远角并 延长1.73R确定视距,以CV为圆心,把视距转动到垂 直位置上得视点EP 。
PP CV HL
1.73R
C
M
A1
A C
•量(测)点: 以消失点(距点或余点)为圆心,消失点到视点 EP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到视平线,即得测点M。
量点可以测定深 度。其M点不像平 行透视那样可以 任意确定,需要 通过一定的方法 才能找到。
第九单元透视(成角透视)
![第九单元透视(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1a0746cddaef5ef7bb0d3c57.png)
灭点
图纸
视平线
灭点
注意:实际表达时只要保证所 引的两条灭线夹角与平面中夹 角保持一致即可,所以o点与 两灭点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样的, 可以左右调节
视中线 视点
成角透视
•确定“真高线”与灭线 •在靠近视中线的位置选择“真高线”,根据需要形成的角度判断距离 •根据水平线确定以1.5m(1为单位,可根据比例换算)作为视高,
高度
基准面宽度方ຫໍສະໝຸດ 的单位基线简易成角透视(一点变两点透视)
s
s t
作业
1、为建筑南面的广场设计网格状铺装,合理布置一处花坛(低矮灌 木),两个方形的种植池(高大乔木),两组座椅
2、按比例绘制规范的平面图与南立面图(比例1:200) 3、使用成角透视法绘制环境整体的效果图(比例1:200) 4、作业完成在一张A1图纸上,尺规墨线
成角透视
•形体完成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
•形体完成
简易成角透视(一点变两点透视)
简易成角透视(一点变两点透视)
宽度
简易成角透视(一点变两点透视)
•以立面图为基础,绘制1:10的立面轮廓,标注点位,形成“基准面”
•基准面——自由确立的虚拟面,既是宽度、高度的坐标,同时也是画面的界定范 围
•所有宽度、高度(真高)的真实数据都要在这两条边取
C’
A’
B’
C
A
B
成角透视
•将求得的C和B点,分别与灭点VP2和VP1连接,两线交点为角点D点 测线(基线)上的距离点与对角的量点M相连,求得透视点B、C 透视点再与灭点相连,求得灭线(透视线)
D C AB
成角透视
•过D点立高线 •过B‘和C’分别与VP1和VP2相连,交点必落在D点高线上,求得D‘点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f85b55dd9e31433239689350.png)
兖州区大安中学 制作:王洪燕
大近
远
小
低远 高 近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 透视现象有哪些规律呢?
透视基本规律:
近远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高)远( 低), 近(宽)远( 窄), 近(疏)远( 密), 近( 大)远(小), 近( 实)远(虚)。
透视原理
把不同的视点看到的物象组成 一个画面,很像电影中随镜头 移动所看到的全景图,常用来 表现大场景,古代名画:<<清 明上河图>>就是用此方法画成 的.
平行六面体的一个角正对着我们的时 候,两个消失点到主点的距离是一样的。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消失点
视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倾斜透视和散点透视:
一个物体的平面与水平成 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就 叫倾斜透视,如:屋顶, 楼梯,斜坡等。
一点透视(又称 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一个平行六面体一共有十二条边,都是离 我们近的长且粗,离我们远的短且细;
2 .其中有四条边线与视平线平行;有四条 边线上下垂直;还有四条边总是向主点集 中。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线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 2.视 点: 3.消失点:
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透视原理
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透视的分类
02-3.2 学习辅导 成角透视
![02-3.2 学习辅导 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3d5363f133687e21af45a9d6.png)
2、距 点——物体中心点延 长到视平行线上左右两侧与视距 长短一致的距离所产生的点。
距点的特征:在正成角透视 中所有的消失线都消失于距点大 家注意中间三个正成角透视的立 方体它们的消失线都消失于左右 两侧的距点之上。
3、余 点——在绘制 不是正成角透视的物体绘制 过程中左右两边的消失线会 产生变化消失线连接的点就 是余点。
《基础素描》 PPT学习辅导
第三章 透视规律 第二节 成角透视
主讲教师 杜耀中
成角透视中物体的摆放会在你面前形成一个 角度,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平行线不平行而向主 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我们先了解一下成角透视的透视名词:
1、视 距——人的眼睛到物体的距离。
确切说是到物体中心的 距离。如果我们俯视这座楼, 楼方正中间确定的一个点连 接我们的视点这就是视距。
我们在进行成角透视绘画或制图的过程中,首先要确 定的还是视平行线、视垂线、视心点,这里我们要重点引 入视距、距点两个概念。在绘制的过程中设定画面为成角 透视,把主要物体虚拟成为“立方体”,使垂直的“轮廓 线竖线”都平行于视垂线,使左右的“轮廓线”都消失于 两边的两个点,正成角透视的消失点余点必然是与“距点” 重合。非正成角透视消失线连接的点称之为“余点”。
请大家在这几张素描中找到虚拟的视平行线、视心 点、视垂线、余点、距点等。
图中所摆放的静物的角度,作者运用成角透视法则来 进行表现,这样的绘画作品符合于我们的视角观察。
成角透视在风景写生过程中的作品,能给人一个大 的纵深,容易让人感受到景物的深度空间。
成角透视在景观与室内效果图的设计中的应用
成角透视在景观与室内效果图的设计中使用比较常见。这样的作 品能够展示出开阔空间。我们来看这两张图,找一下视平行线,再根 据两边消失的结构线来找余点,能够很快的理解成交透视的表现,并 画出好的作品。
素描基础—成角透视课件
![素描基础—成角透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9741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f.png)
PART 02
成角透视的原理
视点与灭点的确定
视点
表示观察者眼睛所在的位置,是 透视画面的出发点。在素描中, 视点通常选择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灭点
表示透视画面中平行线消失的点。 在成角透视中,灭点通常位于视 点的正前方。
透视角度的选择
01
选择合适的透视角度对于表现物 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至关重要。 常见的透视角度包括平行透视和 成角透视。
在风景素描中,要运用成角透 视,需要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视 点,调整景物的大小和形态, 以符合透视规律。同时,要注 意线条的柔和和虚实变化,以 表现出景物的远近和层次。
实例分析
以一处自然风景为例,通过运 用成角透视,可以表现出景物 的远近关系和层次感,使画面 更加自然、真实。
PART 05
素描中成角透视的注意事 项
详细描述
成角透视是指物体与画面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得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透视 变形的状态。这种透视方法与平行透视不同,平行透视中物体与画面平行,不 会产生透视变形。
成角透视的特点
总结词
成角透视具有两个消失点,透视角度变化多样,表现力强。
详细描述
成角透视具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对应物体的两个不同方向。这种透视方法使得画 面更加立体和真实,能够表现出物体的深度和空间感。同时,由于透视角度的变 化多样,成角透视在表现不同角度和形态的物体时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细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 方向,以及它们与视点的相对关系。
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根据观察和构图的需要,确定物体在 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
确定视点
选择一个适当的视点,通常选择离物 体较近的点,以便更好地观察物体的 透视关系。
如何调整画面透视效果
调整透视线条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https://img.taocdn.com/s3/m/68d1c225192e45361066f5fb.png)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M2 V1 F E
M1
H
G
V2 HL (PL)
C’ C A
D
B’
立面图 GL B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M2 V1 F 3 E
M1
H
G
V2 HL (PL)
2
C’ C D 1 A B’
立面图 GL B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M2 V1 F E 3
M1
H
G
V2 HL (PL)
2
C’ C 1 A B’ K’ K B
第四章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也是透视学的基础部分,是应用最多的透视画法。
第四章
成角透视
第四节
量
点
法
第四章
成角透视
一、量点法形成的原理
V
M
E
B’ B B1 m A S v
第四章
成角透视
M
V
HL
B’
A B
B1
A
m
B1
v
PL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M
V
HL
B’
A B
B1
A
m
B1
v
PL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一、量点法的基本作图法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E F
H 4
G
V1
M2
CV
M1
V2 HL
(PL)
5
6
D’ C’
B’
1’
B A 1
2’ 3’ 2 3 C GL
S
第四章
成角透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一点,叫余点,余点在视平线上,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凡是平行的直线都消失于同一个余点,例如楼房的每层分界线都消失于同一个余点。
所以,对于立方体景物,在成角透视中都有两个余点,这两个余点在主点两侧。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平行透视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平行而向主点消失。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两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两面角正对着我们的眼睛。
三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三面的顶点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多用于仰视和俯视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