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开课比较线段的长短
比较线段的长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完整版精品课件
比较线段长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完整版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三章“几何初步”中第二节“线段”深入探讨如何比较线段长短。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线段定义,掌握线段度量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线段比较,并引入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线段定义,掌握比较线段长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比较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教学重点:线段定义理解,线段比较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圆规、不同长度线段模型。
2. 学具:学生用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长度绳子,提问如何判断它们长度。
2. 知识讲解:a. 线段定义及性质。
b. 比较线段长短方法:直接比较和工具测量。
3. 例题讲解:a. 比较给定线段长度。
b. 应用题:实际问题中线段比较应用。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线段比较练习题。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线段定义及性质。
2. 线段比较方法。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难点提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a. AB < CD < EFb. MN = 5cm,OP = 8cm,QR = 12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线段定义和比较方法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a. 研究线段和、差、倍、分。
b. 探讨线段在生活中应用,如测量、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深知实践情景引入对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重要性。
在比较线段长短这一节课中,我特意设计展示不同长度绳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知线段长短。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公开课)2022年3
比较线段的长短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较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较线段的大小,还会比较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较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较?(数轴)再问:比较线段的大小与比较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线段的大小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以以下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比较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较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较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体说明〔1〕本节的主要内容包含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线段的长短比较公开课
4.3线段的长短比较授课人:胡龙授课时间:2012年12月13日下午第一节七(30)班教学目标:1.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2.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及意义.3.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教学重点:两条线段大小比较的正确方法和线段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线段的和差及中点概念及应用AB= - ,我们就把线段AB叫做线段AD与线段BD的差。
注:线段的和与差也是线段,将两条线段用“<”“>”“=”连接时,字母前面的线段两字可省略不写。
例题讲解在图2中如果把点C移到线段的中间,那么点C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有AC=BC=12AB(AB=2AC=2BC)注:点A是线段BC的中点,则AB=BC;反之,若AB=AC,则点A不一定是线段BC的中点。
自学探究二例已知:线段AB=4,延长AB至点C,使AC=11.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求DE的长.解:如图,因为AB=4,点D为AB的中点,故AD=2.又因为AC=11,点E为AC中点,AE=5.5故DE=AE-AD=5.5-2=3.5思考回答能力提升练习: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已知AB=3cm,BC=1cm,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求MN的长. 思考练习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收获?1.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叠合法,度量法)。
2.线段的和与差3.线段的中点交流回答布置作业142页习题4.3第2,3两题。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完整版课件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线段长短的概念、掌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学会线段长度的运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线段长短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2. 学会并掌握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线段长度的运算,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解决与线段长度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线段长度运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公路、一根绳子等实际生活中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线段的长短。
2. 知识讲解(1)线段长短的概念:介绍线段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长短是指线段的长度。
(2)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介绍并演示直尺比较法、圆规比较法、折叠比较法等。
(3)线段长度的运算:讲解线段长度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例题1:比较给定线段AB和CD的长短。
例题2:已知线段AB=5cm,BC=3cm,求线段AC的长度。
4. 随堂练习六、板书设计1. 线段长短的概念与比较方法。
2. 线段长度的运算规则。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4. 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解决实际问题:已知一段公路长10公里,现要将其延长至15公里,求延长部分的长度。
2. 答案(1)线段AB > 线段CD。
(2)线段AC = 8cm。
(3)延长部分的长度为5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线段长短比较和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相关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教学。
2. 线段长度运算的规则及其应用。
(完整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淅川厚坡一中王功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演示,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其比较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2节,是几何的入门部分,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至关重要。
教学中应注重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真理。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由同学比身高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出示导纲1).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几种?你是怎样比较的?2).怎样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观察下列步骤,并回答问题(1)拿出一张白纸(2)对折这张白纸(3)把白纸展开铺平,发现在边AB上有个折痕点C,请问AC和BC 相等吗?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决依据导纲不会的知识点,小组长并把不会的记下来。
(完整版)北师版教材《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设计
(完整版)北师版教材《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设计北师版教材《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测量、验证、比较线段的长短等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数学就在我身边的亲身感受;(2)经历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方法、线段的公理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
活动意图:本节是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2节,属于几何入门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距离、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线段的长短及线段的中点,教学重点是线段公理及比较线段的长短。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识。
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中小学的衔接,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时间,观察归纳,让他们了解几何学习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习结论获得的策略,进一步去理解线段本质属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关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
也有利于学生图形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适时点题活动内容:情景引入:大屏幕展现:故事人物哈里波特动画人物动画,渲染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今天哈里波特来到我们课堂,他将带来一份礼物送给在这节课表现最认真的同学,我们进行擂台大比拼好不好?那现在我们就看谁表现最好。
《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3)
比较线段的长短第1课时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具体情况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两点间的距离.过程与方法1.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性质.难点:理解并掌握线段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下图是某市交通地图的一部分,请你画出从“环岛”到“茂华中学”的线路草图(画出4条即可).1.你喜欢从哪条路线到达学校?为什么?2.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合作交流.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活动(一) 线段的性质问题展示:(1)如图,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五条路,小明选择第几条路最近?学生思考.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即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AB=2 cm,AC=2 cm,BC=3 cm,请比较AB,BC,AC这三条线段长度的大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一般地,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线段相等,例如图中,线段AB与AC相等,记为AB=AC.如果两条线段的长度不相等,那么我们就说长度较大的线段大于长度较小的线段.例如图中,线段BC大于线段AB,记为BC>AB,也可以说成线段AB小于线段BC,记为AB<BC.要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还可以用圆规把它们“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图所示:二、讲授新课1.把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路,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 )A.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B.线段有两个端点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线段可以比较大小2.为什么上学的路上我们经常看到长方形的草坪上,有一条被践踏的小路?这样做对不对?学生回答.师评:在草坪上、麦地里时常多出的小路,是因为有的人为了走捷径,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践踏了群众的庄稼或校园内的花草造成的,这些现象是利用了数学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但这是损人利己、不文明的行为,同学们应该制止这种行为.活动(二) 两点之间的距离师: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线段AB的长度为3 cm,那么我们就说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 cm.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画出A,B及两点间的距离B.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C.线段的大小关系与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D.点C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学生回答.师评:1.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2.两点间的距离是一个带有单位的数值,而线段是一个图形.3.确定某点是线段的中点,不但要满足数量关系,如AC=BC,还要满足位置关系即点C在线段AB上.三、例题讲解【例】已知线段a(如图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解:作法:如图2.1.任意画一条射线AC.2.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3.在射线AC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现在让我们考虑下面的事例:(1)小狗看到远处的食物,总是径直奔向食物;(2)从A地到B地有三条路可走,为了尽快到达,人们通常选择其中的直路.根据这些事例,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予以点评,并补充.线段有以下的基本性质: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四、变式训练1.点A,B,C在同一直线上,如果线段AB=5 cm,BC=4 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A.1 cmB.9 cmC.1 cm或9 cmD.以上都不对【答案】C2.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线段AC的长是线段BC长的倍.【答案】33.如果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点B到原点的距离为5,那么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2或84.某饭店在装修时准备在大厅的主楼梯上铺一种红色地毯,其侧面如图所示,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60元,主楼梯宽为2米,则买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答案】1080元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两点之间的距离.第2课时线段的和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依据具体情况,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条线段长短的比较.难点:两条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较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你能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活动(一) 线段的比较师:我这里有两条线绳,一条红色的,一条绿色的,你如何知道哪根更长一点?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学生合作探究.师:如果把两根绳子看成是两条线段,又该如何比较?学生回答.师:请在练习本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你如何知道哪条更长一点?可以用几种方法比较?请你说出你的方法和理由.学生合作探究,由代表回答.师: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变式训练:1.如图:比较线段的长短AB AC BC AC AB BC2.如图,比较线段AB与AC,AD与AE,AE与AC的大小.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师评:1.可以考虑用度量法和圆规截取的方法比较.2.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是从“形”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度量法则是从“数”的角度进行比较.活动(二) 线段的和差问题展示:1.一条线段可以用另外几条线段的和或差表示出来.如图:AB=AC+CB AC=AB-CB BC=AB-AC2.填空:(1)AB=( )+( )=( )+( );(2)DC=AC-( )=( )-BC-( );(3)AD+DC=( )-BC=( ).活动(三) 线段的中点师:在黑板上作一条线段,你能把它平均分成两条线段吗?学生操作探究,教师找一学生上黑板演示.师:如图,点M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此时,AM=BM=0.5AB或AB=2AM=2BM.二、讲授新课1.如图所示,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CB的中点.AB=9 cm,AC=5 cm,求:(1)AD的长;(2)DE的长.解:由题意可知:AD=CD=2.5 cm,CE=BE=2 cm,(1)AD=2.5 cm;(2)DE=CD+CE=2.5+2=4.5 cm.2.如图,已知线段AB=8 cm,C为AB上一点,M为AB的中点,MC=2 cm,N为AC的中点,求MN的长.学生合作探究.师:根据线段的中点分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相等线段的和,由此可知:AM=MB=0.5AB=4 cm.又知MC=2 cm,所以AC=AM+MC=4+2=6cm,从而求得AN,所以MN=AM-AN.师:(1)中点必须在线段上,如果已知AB=BC,那么点B不一定是线段AC的中点;(2)若B,C把线段AD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点B,C叫做线段AD的三等分点,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五等分点;(3)从位置上看,线段的中点在该线段的正中间;(4)线段的中点具有唯一性,即一条线段有且只有一个中点.三、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B,C为线段AD上的两点,C为线段AD的中点,AC=5 cm,BD=6 cm,求线段AB的长.2.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AC=8 cm,BC=5 cm,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 是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要点:1.线段大小的两种比较方法.2.线段的和差.3.线段的中点.注意:1.度量线段的实质是将线段与刻度尺进行比较,因此,刻度的单位要统一.2.度量的过程总会存在一些误差,但通常忽略不计.3.两条不同的线段有三种大小关系.4.叠合法比较时必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同一方向上进行比较.第五章反比例函数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作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索和掌握其性质,能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线段的长短比较(公开课)
A C D
B
(2)如果点B在线段CD 外,记作AB>CD (3)如果点B与点D重合, 记作AB=CD
A C
B D
如何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MN. ① 作射线AB; ② 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MN的长;
③ 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 截取AC = MN .
做一做
∴线段AC为 所求的线段.
A
C
B
1 AB = 2 cm AC = BC = 2
例:如图AB=6cm,点C是线段AB的
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线 段AD是多长呢?
A
C D
B
解: ∵点C是AB的中点,AB=6cm
又∵ 点D是BC的中点
1 ∴AC=CB= AB = 3cm 2
1 CB = 1.5cm ∴ CD= 2
∴ AD= AC + CD= 3 + 1.5= 4.5cm
M N
A
C
B
探究2
已知线段AB,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那么线 段AC,BC和AB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当C移到 AB中间的位置时,三者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A
C
C
B
AC+BC=AB AC=BC ∴AC=BC=
1 2
AB
线段的中点
中点的概念 :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叫做这 条线段的中点.(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如果AB = 4 cm,那么
知识回顾:
如图所示,它们各是什么图形?分别把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它们表示出来。
直线 射线 线段
A
B
记作:直线 AB (或直线BA) 端点写 在前面 记作:射线OP
《比较线段的长短》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北师版 (4)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视频,在视频中提取出比较身高的两种方法。
2、类比于比较身高的两种方法找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引入新课。
(二)问题探究,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总结归纳出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 度量法,即用一把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方法二:叠合法(注意:起点对齐,看终点。
)DC A B(1)如果点B 在线段CD 上,记作AB<CD(2)如果点B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记作AB>CD(3)如果点B 与点D 重合,记作AB=CD 2、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3、引入尺规作图,用圆规与直尺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画法: 1、画出射线;2、度量已知线段;3、移到射线上。
尺规作图注意事项:(1)作图语言要规范,要说明作图结果;(2)保留作图痕迹。
4、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 到C 的几条道路,哪条最短?”发现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5、利用尺规作图话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2倍。
(完整版)公开课比较线段的长短
4。
1比较线段的长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3﹑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4﹑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教具准备圆规、直尺教学过程一、概念分析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想一想”: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二、创设情境教师:请俩位学生站起来,请其他同学判断他俩谁更高学生:先将俩人靠紧,脚与脚对齐,观察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高.教师:比较高矮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须脚与脚对齐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可以用尺分别测出俩个人的高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高矮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三、新课教学1.“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叠合法:① 将线段AB 的端点A 与 线段CD 的端点C 重合② 将线段AB 沿着线段CD 的方向落下③ 若端点B 与端点D 重合,则得到线段AB 等于线段CD ,可记做:AB=CD若端点B 落在D 内,则得到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如图ACB D(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公开课)2022年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
教学思考创设现实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立足具体情境,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开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如上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那条路最近?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就是线段的根本性质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探究新知,学习新课在没有接触如何比较之前大家来看这个问题试一试怎样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线段〔师生互动作图〕第一步: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AB第二步:用圆规量出线段的长度〔记作a〕第三步: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截取AC=a所以,线段AC就是所求的线段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长短?方法1: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然后进行比较。
方法2:把这两条线段都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比较,即:画一条直线L,在L上先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且使点C 与点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的同侧。
〔1〕如果点D 与点B 重合,那么线段AB 与线段CD 相等,记作:AB=CD 〔2〕如果点D 在线段AB 内部,那么线段AB 大于线段CD ,记作AB >CD〔3〕如果点D 在线段AB 外部,那么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记作AB <CD1、度量比较法2、叠合比较法:从形的角度来比较,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步骤: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此端点的同一侧,看另一端点的位置。
公开课《比较线段的长短》课件共22页
A
B
.活动:想一想 怎样比较下面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
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两位同学的高矮?
实质上 就是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1、观察法;两条线段的差距较大。 2、测量法:用刻度尺分别度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然
后按长度的大小,比较出线段的长短,此方法是从数 的角度比较线段的长短。 如AB=8cm AC=6cm 因为8cm>6cm,所以AB>AC。 3、重合法:将两条线段的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 此端点的同一侧,看另一端点的位置来比较线段的长 短,此方法是从形的角度比较线段的长短。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开阳县龙岗镇中学 林小红
1.两同学分别站在教室的对立面,另外其中一同学 从一同学走到另一同学的处,教师也从一同学走 到另一同学的处,但路线不同。
·
·
结论:
•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 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如图,△ABC中,你能说出线段AB+AC的长与线段 BC哪一条更长?你用什么方法比较?能够
不用工具比较吗?
两点之间、 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指
。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
和
,它们各自用的工具和具体做法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比较线段的长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3﹑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4﹑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教具准备
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概念分析
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
“想一想”: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二、创设情境
教师:请俩位学生站起来,请其他同学判断他俩谁更高
学生:先将俩人靠紧,脚与脚对齐,观察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高。
教师:比较高矮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须脚与脚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尺分别测出俩个人的高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高矮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三、新课教学
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叠合法: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 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
AB=CD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 如图
A C
B D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2.“你能判断?”
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
3.“你能帮忙吗?”
4.“想一想”
问题一:已知线段a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a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
画法: ① 先作一条射线AC
②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 的长度
③ 在射线上截取AB=a ,线段AB 就是所求的线段
(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 、b ,画一条线段c ,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
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
四、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①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的性质
②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③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1、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问题1: 问题2:
叠合法:(形)
度量法:(数)
教学反思:
1.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不应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而要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3.通过具体的情境获得重要的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采用叠合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等……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
4.在讲尺规作图时,没有很细致的操作给学生看,只是结合课件口述式地进行讲解,从后面学生作图结果可知,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相对比较粗糙。
5.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要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融入课堂,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