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案标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屏幕2. 学生练习册3. 直尺和其他测量工具4. 实物线段模型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引导学生讨论线段的概念,并解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一段连续直线。

探究(15分钟):1. 分发直尺和实物线段模型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练习册上绘制出不同长度的线段。

2. 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让他们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3.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如“较长”、“较短”、“相等”等。

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线段的比较示例,并解释如何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来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2.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线段的长度差异,以及如何使用数值来表示这种差异。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并填写相应的数值和符号。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如何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术语来解决问题。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概念和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继续练习和巩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如教室的桌子、书架等。

2. 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和游戏。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或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直线、纸牌或其他可以被划分为等长线段的材料、尺子或直尺等。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尺子或直尺。

七、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段直线,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直线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直线两端的点,介绍直线的两端点为线段的端点。

3.再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即由两个端点与它们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图形。

Step 2:线段比较的实际操作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可以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

2.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让学生描述比较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3:引导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线段比较的规律。

如:如果一个线段比另一个线段长,我们可以说:“线段A长于线段B”。

2.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比较所应用的基本方法,即比较线段的长度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

2.学生进行比较和描述线段长短的练习后,可以相互交流和验证答案。

Step 5: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更多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2.学生可以将线段按照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语言描述排序结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2.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起点和终点。

3. 演示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实例,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长度、规划路线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布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原理。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线段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有限长的直线部分。

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比较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比较线段长短的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 通过练习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3. 发现线段长度的规律,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线段的大小,掌握把线段按长度排列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比较线段的大小1. 定义:线段是有限长的直线部分,由两个端点所确定。

比较线段的长短,只需要比较它们的长度就可以了。

2. 方法:如果线段的长度相同,就说它们是一样长的;如果线段的长度不相同,就用“大于”、“小于”、“等于”这几个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例如:如下图所示,比较 AB 和 CD 的长度大小。

解题方法:把 AB 与 CD 首尾对齐,可以看到 AB 小于 CD,因此可以写成 AB<CD。

二、按长度排列线段1. 定义:把线段按长度排列,就是按照线段的长度来把线段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2. 方法:利用直观排列、测量排列和图形排列三种方法。

(1) 直观排列法:用眼睛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并直观地排列出大小关系。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看图可以发现 AB<BC=CD<EF,因此可以得到:AB<BC=CD<EF。

(2) 测量排列法:用尺子对线段进行测量,然后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用尺子测量出他们的长度,然后排列出大小关系:AB<BC<CD<EF。

(3) 图形排列法:将线段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大小关系排列。

例如:将下面的线段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

解题方法:把线段表示成图形,如下所示,可以看出大小关系为:AB<BC<CD<EF。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3)了解线段的基本性质;(4)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概念、画法,并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2)经历个体思考、合作化学习过程;(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的思维品质。

根据以上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和应用。

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如下教法、学法:【教法分析】即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在教学时,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共同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PPT、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二、讲解新课1、线段的基本性质:(1)如图:从A村到B村,有三条路径可选择,你愿意选第几条路径?说出你的理由。

(2)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也可以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4)线段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图:这是A、B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改造计划时,为使A、B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设计线路?在图中画出。

你的理由是什么?2、比较线段的长短。

议一议:回答问题学生以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必须经历的活动——“走路”为背景,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事实,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对定义的剖析,强化了数与形的A B教学过程下图中哪棵树高?哪支铅笔长?窗框相邻两条边哪条边长?你是怎么比较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1)①用刻度尺度量它们的长度进行比较——度量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2 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的比较,目的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长度、角度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线段的长短比较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新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操作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理解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同的线段模型。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裁缝师傅剪裁衣服时需要比较布料的长度,引发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短不同的线段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长短。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线段的长短?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比较。

同时,让学生解释比较的依据,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赛路线的长度、设计不等式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线段的长短比较》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线段长度的比较。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线段长度的比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助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加深对线段长度比较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线段模型或教具,用于展示和操作环节。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如:“在一条直线上,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发学生对线段长度比较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线段模型或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线段的长度。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线段长度比较方法进行操作和解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比较线段的长短优秀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优秀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1.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适时点题1.内容:(1)老师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

(学生自由发言。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上图中,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思考(3)在班上点两个个子差别不大学生都坐着,他们谁高谁矮?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线段的大小比较)(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2.目的: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过程。

3.效果: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问题探究,形成策略1.内容:(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一、测量法。

(工具:可用刻度尺)方法二:叠合法。

(工具:可用圆规)a .比较法:用刻度尺量出长短,再比较。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识别并画出线段。
重难点:线段定义的理解,线段性质的掌握,线段的识别与画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线段的长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上的点有限且可以数清。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a.直接比较:将两个线段放在一起,直接观察哪个线段更长行比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能力。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线段长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大小、长短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数学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直线、线段等几何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能够运用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长度、比较路径长短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首先明确线段的定义,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如AB表示线段A到B的线段。
2.讲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包括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利用数学性质比较等。
-直接比较:将两条线段放在一起,直观地比较长短。
-间接比较:利用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测量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
-利用数学性质比较:如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比例线段等性质进行比较。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并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线段。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FI标: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屮,线段垠短” 的性质,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能用圆规作-•条线段等于己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H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学习使用儿何工具,发展儿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FI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1、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

2、正确用直尺、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规作图。

教具准备:直尺、圆规、蓝白色长短不一的两根小棒。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线段的性质1、情境导入活动:邀请三名学生站在在同一通道进行游戏,同学甲站在最后一排,同学乙站在倒数第二排,同学内站在第一排。

师:请同学甲和同学乙走到同学内身边。

(同学甲和同学乙不约而同地沿通道径直走到同学内身旁)帅:同学们看一看他们都是怎样走的?众生:走的直的。

师:对,他们从起点到终点走的是直路,我们可以说他们各自走的是一条线段,可是我想问问甲同学和同学乙,你为什么要径直走到同学内身边,而不是从另一个通道绕过来呢?生甲:因为近一些。

生乙:路程最短。

2、教师进一步分析(同时请三位同学冋座位):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看到,从同学甲、乙的位置到同学丙的位置有多条路,一般地,他们会走直路血不走弯路,显然走成一条线段路程最短,我们把这-•事实总结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屮,线段最短。

3、教师提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同吋提醒学生: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值,而不是线段本身。

(H的:在此处我故意挑选了三名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游戏,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屮来,自然从屮获取数学知识,由于线段的基本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在小学已有接触,此处没有用过多的时间。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举例,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线段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能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的长度。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作业本上简要回答:
a.在比较线段长短时,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误差?
b.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准确性?
c.除了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解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实际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家中物品的长度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题:分组完成一份关于比较线段长短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心得等。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⒊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四、教学用具:圆规、直尺、三角板、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小结作业。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适时点题内容:(1)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 到C 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学生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 最短)发现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3)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明课题: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C BA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目的: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

效果: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
远?你是怎样 比较的? (2)你 如何 比较 两 根 细 绳 的长 短 ? (学 生 课 前 准
备 两 根 细 绳 ) (3)两名同学如何 比个子 的高矮? 继 续 探 究 : (4)你能用圆规作 一条线段等于 已知线段吗?
三步骤 :1.画出射线 ;2.度量 已知线段 ;3.移到 射 线 上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 中学)
教 材探 析 72
《比较线段 的长 短》教学设计 与反思
■ 周 妍 林 燕
一 、 教材 分析 (一)内容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 年级下册 第 四章《平面 图 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二节 ,是平 面图形重要的基础 知识 。学生在前 面学习过《丰 富的 图形 世界 》,了解 了一些立体的 、平面 的几何 图形 ,在上一节课也学习 了《线段 、射线 、直线》,了解 了线段的形象 、描述性定 义和表示方法 ,这一 节将进一 步研究线 段 的基本性 质和 比较方法 。本节课 的内容对学生几何意识 的起 步 、动 手 能力 的培 养 、几 何 语 言 的 训 练 、认 识 空 间 与 图形 ,乃 至 以后 几 何 图形 的学 பைடு நூலகம்都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二 )教 学 目标 1.知 识 与技 能 (1)借 助于 具体 情景 ,了解 “两 点之 间 ,线 段最 短 ”的性 质 ; (2)能用 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 (3)能借 助 于尺 、规等 工具 比较 两 条线 段 的长 短 。 2.过 程 与方 法 通过思考想象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 过程 ,了解线段长短 比较 的方法策略 ,学 习使用几何 工 具 ,发 展几 何 图形 意 识 和 探 究 意 识 。 3.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 验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 探究解决 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 生解决 问题 的积极性 和 主动 性 。 (三)教学重 、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线段 的性质及线段 的比较方法 ,两点 之 间 的距 离 的概 念 和 线 段 中点 的 概 念 。 难 点 :比较 线 段 的 长短 的方 法 。 二 、教 法 、学 法 分 析 依 据 教 材 特 点 及 初 一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指 导 学 生通过动手 、动 口、动脑 等 活动 ,主 动探 索 ,发 现 问 题 ;互动合作 ,解决 问题 ;归纳 概括 ,形成 能力 ;增强 数学应用意识 、合作意识 ,养 成及 时归纳 总结 的良好 学 习 习惯 。 三 、教 学 过 程 分析 (一)创设情境 ,导人新课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将学会如何更好地比较线段的长短,并掌握这个技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方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3.能够运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尺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15分钟)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比较线段的长短。

2.引导学生关注线段长度的差异和大小关系,提出两个线段的长短比较问题。

二、引入概念(20分钟)1.介绍线段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起点、终点、长度等。

2.教师出示两个线段AB和CD,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3.通过尺规作图方法,教师将线段AB和CD都延长到相同方向上的同一端点上,再比较两个线段的长短。

4.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结果。

三、巩固练习(30分钟)1.分组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线段的长短比较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

2.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讲解,解答问题并互相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3.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

2.确认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通过尺规作图的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线段的长短比较过程。

并且,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拓展,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又切实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目标】一、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二、根据具体情景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三、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重难点】一、线段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理解与应用。

二、线段的和差问题。

【教学过程】一、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活动:1.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拿出两根筷子请学生比较长短。

(学生采用的办法是:筷子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外的筷子长。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活动二: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1.度量法。

2.叠合法。

具体方法如下:(教师一边讲一边画图比较)(1)将线段AB的点A与CD的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线段AB与线段CD叠合。

若点B与点D重合,就说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点D在线段AB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点D在线段AB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

二、线段的中点(一)活动3.如图,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碍时,为什么经常打通一条穿越大山的直的隧道?(二)教师总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分析:可以运用中点的定义先求出线段DC和六、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正式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正式版

4.2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2、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理解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和差的意义,并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线段的长。

5、通过小组学习过程,形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尺规作图;线段中点的概念级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线段中点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准备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等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复习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创设情境情景一:绿地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为什么?情景二: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 到C 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3、发现结论: (1)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图4-6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4、练一练:经过平面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 )A 、经过A 、B 两点的直线 B 、射线ABC 、A 、B 两点之间的线段D 、A 、B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5、提出问题问题:观察图4-6,比较的是线段和曲线、折线的长短,两条线段之间怎么比较长短?板书课题:2.比较线段的长短F E DC BA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1、分组讨论:每个人画一条线段,另其他同学比较,讨论方法。

接着另外每人拿出不同的笔(可以看成线段),你又怎么比较它们的长短,互相交流。

2.通过刚才分组讨论,得出两条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2)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如图1CD CB BD3.“练一练”P112习题第1题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比较线段的长短》(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第四章第2节)教学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材第四章第2
节的内容,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小学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但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节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线段的长短、线段的中点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的技能.
本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等,试图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觉体会线段的性质及线段的比较有关知识.这种以教学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旨在使学生既要掌握与线段有关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同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概括、抽象等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让学生会用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4)掌握线段的中点及其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立足具体情景,尽可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发展的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线段性质及线段的比较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概念.
难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准备
三角板、圆规、小黑板、小纸条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
A
B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把
研究带进课堂, 把思考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我将思路拟定为“情
境导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努力
构建合作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小黑板,如图:小芳和小明两人做游戏,小芳在点A处,小明在
点B处,在C处有一面旗帜。

两人同时
出发,谁拿到旗帜谁胜。

从A到C有四
条路,从B到C点也有四条路。

(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
问题1:假如你是小芳,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假如你是小明,你
又会选择走哪条路?为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得到: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游戏对小芳和小明两人公平吗?
学生相互讨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人所走路程并不一样,得出这个游戏不公
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1.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完成以下问题3和问题4:问题3:
怎样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指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类似地,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组各两条纸条(表示两条线段),学生自己比较其长短。

教师:这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称为“叠合比较法”,如果是画在黑板、纸上的线段,怎样用叠合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呢?要把它们放在一条直线上来比较。

教师演示: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
口述作图过程:先作一条射线AM,用圆规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在射线AB上以A为圆心,截取AC=AB.
学生活动: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AB和CD的长短,教师指导。

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先作出线段AB,再作出线段CD,并使点C与点A重合,点D与点B位于点A的同侧。

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问题4:
怎样比较我校的综合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高低?
(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即可比较)
类似地,能用这种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学生:能)这种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称为“数量比较法”,这种方法需要量出线段的长度。

学生活动:用数量比较法比较线段AB和CD的长短,教师指导。

教师:用数量比较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要量出线段的长度,其实质是比较数的大小。

这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用得非常广泛。

(四)线段的中点
问题5:用什么办法把一条绳子分成相等的两段?
学生思考、实物操作,找出方法。

教师: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这是AM BM ()AB
(五)课堂练习 P141随堂练习1、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七)作业 P141 习题4.2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