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题型全解
部编版小升初说明文阅读考点精析—— 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有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升初说明文阅读考点精析——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有答案解析)【答题技巧】首先,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其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
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例题精析】例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
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
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①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
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的。
②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制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却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
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③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环境,陶冶我们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1.“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
让我们找出文章围绕这一中心,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森林对人类的贡献,只要认真阅读就不难找到答案。
2.说明性的文章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打比方等。
最新说明文阅读题答题要点总结
最新说明文阅读题答题要点总结说明文阅读题答题要点总结(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时语言要规范。
①“----”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
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综合全解
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综合全解
考点梳理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形类别、来源、成因、功能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2.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了解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对事物进行具体说明。
(2)列数字:用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形象化说明。
(4)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熟悉的事物与抽象的或人们陌生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人们获得具体、鲜明的印象。
(5)下定义: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出规定性的说明。
考点点拨
★典型实例
1.举例子和列数字
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2.打比方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作比较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专题 说明文阅读 有答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一、武汉火神山医院①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突袭我国,北京成了重灾区。
4月,北京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小汤山医院,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其间无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②17年后的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
1月23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蔡甸建设一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火神山医院”。
③说起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速度,可谓惊人,被称之为“中国速度”!1月24日,医院相关设计方案完成;1月29日,医院建设已进入病房安装攻坚期;2月2日上午,医院正式交付;2月3日投入使用。
④该医院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编设床位1000张。
其功能主要是救治确诊患者,开设重症监护病区、重症病区、普通病区,设置感染控制、检验、特诊、放射诊断等辅助科室,不设门诊。
而伴随火神山医院同步建立的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2月2日交付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
功能设置主要为病房、接诊室、ICU、医技部、网络机房、供应库房、垃圾暂存间、救护车消洗间等。
⑤该医院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
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属医院抽组950人,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人纳入统一编组。
此外,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调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团,现场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医护人员中有不少人曾参加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
⑥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速度来源于综合国力。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
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各个行业都调动了起来,从物资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有网络舆论评价说,这也是今天我们能够创造“火神山速度”的最强劲底气之所在。
1.根据内容判断。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思维导图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思维导图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中考常考题型1.简要概括全文或者某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1.说明对象是指文章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内容概括法:(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
(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1】3.说明对象判断法: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看题目: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②看首段: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看首括句或中心句: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对应题型(2)】4.说明对象特征概括法: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直接从文中找:找题目中的修饰语、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3)】5.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有: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对应题型(4)】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中考常考题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选文(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结构上看某些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或者连续的几个段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阅读方法解密说明顺序判断四法:理解词判断说明顺序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 (四)说明性文章阅读 一、考点要求: 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 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3.了解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注意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学校: 姓名: 班级: --------------------密-----------------------封----------------------线---------------------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小升初语文衔接说明文阅读
小升初语文衔接说明文阅读
举例分析: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 桥(1189年) →长虹大桥(1961年)
→卢沟(时间顺序)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一般→ 个别)
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结果→原因; 主要—次要)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 度的大小顺序。)
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 程度的危害,使文小升章初语的文衔条接说理明文阅更读 清楚。
注意: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
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
的特点。
小升初语文衔接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如何概括文章内 容)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接近说明对象,但一般要 把说明对象具体化。
解题方法:第一,抓全文中心句或总括句; 第二,段意联合法。
解题格式:全文说明了········
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本段采用的顺序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 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 的,调换后不能突出说明的重点。
小升初语文衔接说明文阅读
试题二: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 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 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 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 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 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 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 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
说明文题型归纳总结及其解
说明文题型归纳总结及其解篇一:说明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说明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一、抓住说明的对象、特征与内容打比方:用XX打比方,生动形象(具体)的说明了(某对象的XX特点)举例子:以XX威力,典型而具体的说明了(某对象的XX 特点)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某对象的XX特点)作比较:通过XX和XX的比较,具体、鲜明的说明了(某对象的XX特点)分类别:吧(某对象)进行分成X类,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了清晰而科学的认识。
下定义:科学、准确的揭示了XX的本质特征。
12篇二: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方法题型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题型2、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A、方法:①抓住关键语句。
文中常用高度概括的句子、词语直接说明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总领句、总结句②分析标题。
有的标题就高度概括了事物的特征,起到提纲挈领作用③分析行文思路、层次。
特征常是多方面,往往弄清说明思路有帮助题型3、说明方法: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⑥.打比方: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小升初阅读复习之说明文知识点讲解
2013年长沙市小升初语文模拟题1、写出下列词语中的同音字。
(8分)shì随风而( ) 不甘( )弱实事求( ) ( )若无睹( )不可挡爱不( )手 ( )在人为 ( )目以待yì( )不容辞奇花( )草开卷有( ) 出其不( )人云( )云 ( )如反掌深情厚( ) ( )扬顿挫2、你能将这些字对号入座吗?(9分)半拌胖泮伴绊叛畔判旧社会出生的,曾经给牲口( )过草料、养过猪牛羊的,身体肥( )的姓( )的青年,( )随着同村的一位士兵进入革命队伍。
后来,由于放松要求,蜕化变质,( )夜三更到一个湖( )投靠敌人,背( )了祖国,成为革命的( )脚石,最后被人民法院( )罪。
3、变字成语。
(8分)例:改(奏)为(春)(偷天换日)1、(杭)改为(航)——( )2、复(咕)为(吟)——( )3、改(洛)为(硌)——( )4、(记)写作(认)——( )4、成语对联。
有些成语放在一起两两相对,浑然天成,恰是一副极妙的对联。
如:万水千山——五湖四海。
请分别写一个成语与下列成语形成对联。
(4分)愚公移山——( ) 狗仗人势——( )望梅止渴——( ) 良药苦口——( )5、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常用一些关于动物的词语来表示各种各样的人,你能把下列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中吗?(6分)老黄牛旱鸭子落汤鸡替罪羊千里马小馋猫1、浑身湿透的人。
( )2、代人受过的人。
( )3、不会游泳的人。
( )4、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 )5、嘴馋贪吃的小孩。
( )6、才能很突出的人。
( )6、请分别写出你熟悉的描写“春”和“雪”的古诗、词各一句。
(4分)“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4分)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五——说明文阅读(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部编版
小升初专题五——说明文阅读(附对应考点习题)考点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是一种比较严格的解释,它要求“完整地揭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征”,而“作诠释”则是用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从形式上看,下定义在说明事物本质特征时,常用判断句式表述概念,而作诠释可用多种句式来表述。
从特点上看,下定义要准确简明,概括性较强;作诠释则具体而通俗,有时带有一定的描述性。
因此,从科学性的角度看,作诠释的语言比不上下定义。
从内容上看,下定义着眼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诠释注重于外观的表象、性质和特点。
从严密程度来看,下定义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可交换位置,意义不变;而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五——说明文阅读(5.标题及段落的作用)部编版
小升初专题五——说明文阅读(附对应考点习题)考点五:说明文标题及段落的作用一、说明文段落的作用1.常考题型(1)某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选文的某个段落能否删去?(3)某段和某段的顺序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2.答题技巧:分析说明文段落的作用,需要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分析:(1)开头段的作用内容上:①概括事例……,强调了……(说明对象具体特点);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引用诗词,增加文章的文学性。
结构上:①引出文章说明文对象②照应标题(2)中间段的作用内容上:①概括事例……,强调了……②引用资料、数据,具体地说明了……结构上:承上启下(3)结尾段的作用内容上:①概括事例……,强调了……②引用资料、数据,具体地说明了……结构上: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
注意:分析说明文的段落作用需要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不可生搬硬套。
二、说明文题目的作用【答题格式】①交待说明文的说明对象;②提示说明对象的.......特点;③题目生动、形象、新颖;【例题1】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①巍峨的长白山上,大森林垂直绵延 2000 多米。
1100 米以下是针阔混交林,金秋时节,绚烂缤纷;l100 米~1800 米之间是针叶林,树木挺拔参天,气势磅礴;过了 1800 米,森林放慢了脚步,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大部分树木没有胆量穿越,即便是傲风斗雪的青松也望而却步。
然而岳桦却以勇敢和坚毅不屈的精神,顽强地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在蓝天白雪之间悄悄集结、静静展开的高山上的守望者。
②岳桦在植物分类上属于桦木科,桦木属,为落叶乔木植物。
树皮呈灰黄白色,枝暗红褐色,幼枝暗绿色;冬芽呈矩圆形或卵球形,叶片薄,较硬,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花期为每年的 5—6 月,果期在 8~9 月。
岳桦生长在寒湿地带的半阳坡山脊上,在我国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③岳桦生长地属于湿润性亚高山气候。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10说明文阅读专题完美
方法 。
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作诠释
1、分析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 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 人不知其所以为。”
运用引用这种说明方法;引用唐朝的张嘉贞的 话说明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 是巧妙绝伦。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说服力。
说明文阅读专题
说明对象不同 事物说明文
《鼹鼠》
说明文分类
事理说明文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平实说明文
说明语言不同
生动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对象VS说明内容(中心)
说明对象: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 说明内容(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 明内容是什么?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判断下面三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 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 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 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 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 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 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 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 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时间顺序)
(三பைடு நூலகம்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 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 良的传统;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word完整版)小升初说明文考点
小升初说明文考点一、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梳理阅读说明文,我们首先要搞清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说明对象,按照说明的对象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按照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一)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2.牢记说明的方法:①举例子。
作用: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
②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③列数字。
作用: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④作比较。
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⑤下定义。
作用: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⑥打比方。
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抽象的科学道理为形象,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3.理清说明的顺序: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题型全解
考点说明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植物“气象员”
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还向人们预报天气。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一些植物预报天的规律。
预报阴雨
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
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
南瓜蔓梢为什么能预报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
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
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色。
“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
”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含羞草的叶柄,它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
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汽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空气湿度大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收缩,这是报告有雨。
空气干燥时,松果的鳞片就会打开,这是预示天气即将由阴雨转为睛朗。
大雨到来之前气压急剧下降,水面上的压力减小,这时河底的青苔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农谚云:“河里泛青苔,
必有大雨来。
”
预报温度
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气温的变化极为敏感。
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的:气温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气温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气温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
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
研究证明,粟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
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
1.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完成本题需要阅读全文。
说明对象指所要描写和说明的某一个事物,而说明内容指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显性特点,也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2.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等。
【答案】1.说明对象:植物。
说明内容:植物可以预报天气。
2.举例子。
如:文章为了说明植物能预报阴雨的特征,列举了南瓜蔓梢、风雨草、含羞草、晴雨花、茅草、松果的鳞片和河底的青苔等例子,既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