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试题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56f1f9ac83d049649a66580c.png)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作者:南京金陵中学张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③至之.市()而忘操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1095e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a.png)
《刻舟求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刻舟求剑(14分)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2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试之以足D.私拟作/群鹤舞空【小题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小题3】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1)楚人有涉江者()(2)遽契其舟()【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小题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分)答案【小题1】B【小题1】D【小题1】(1)渡(2)立即,匆忙【小题1】(1)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小题1】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解析【小题1】B应是“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小题1】D中应是“那只/自己”。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所、若此、惑”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
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
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7f50d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6.png)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郑人买履》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b04c6a376baf1ffc4fadca.png)
《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答案: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罢.()(9)遂.不得履()(10)试之以..足(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答:答案一、解词1、同“座”,座位2、拿,带3、同“返”,返回4、量5、量好的尺码6、到,等到7、到;到……去8、结束,解散9、终于 10、它,代鞋;用二、翻译句子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苏教版七下语文《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苏教版七下语文《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abd21ee5022aaea998f0f3a.png)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第一部分:1.《郑人买履》选自,《刻舟求剑》选自。
(2分)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买履()宁信度()遽契其舟()坠()3.解释下列多义词:(5分)⑴度:先自度其足()谓曰:“吾忘持度!”()⑵之:至之市()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4.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⑴置之其坐⑵反归取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人曰:“何人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⑶是吾剑之所从坠。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刻舟求剑》的寓意。
(4分)第二部分:(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7.解释下边句中的加点词。
(4分)(1)楚人有涉江者(涉:)(2)遽契其舟(契:)(3)是吾剑之所以坠(是:)(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2分)求剑若此,不亦惑乎!9.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二)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的墙头,看到了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惟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样也挨不近抓不着,眼睛瞅得见,可牙齿咬不着。
狐狸白费劲了一个钟头,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算了,这些葡萄看上去挺好,实际上都没有成熟!它们没有一个不是酸的1我又何必叫牙齿酸得格格的发响呢?”10.摘录文中描写葡萄的形容词。
(4分)11.从文中的画线句可看出狐狸怎样的心理?(4分)12.狐狸吃不到葡萄,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4分)13.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很形象地刻画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的心理。
请说说文中用了几处对比?(4分)14.寓言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三)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
动物们吓得四散奔逃,惟独一只犀牛迎上前去,怒目而视。
(完整版)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2d903c77da26924c5b077.png)
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
答:
答案:
1、(1)测量(2)尺码 (3)尺码
2、(1)集市已经关闭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 。
(2)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3、(1)脚的尺寸(2)到、往 (3)脚的尺寸(4)脚的尺寸 (5)鞋子
于]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无信自也]。”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 /者 遂不得履 .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2.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3)至之市(动词,到······去) (4)而忘操之 (代词,代尺码。 )
3.翻译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4-
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
)(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
(5)求剑若此(
)(
)
(6)不亦惑乎(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履练习题含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49c16f453610661ed9f4a8.png)
《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罢.()(9)遂.不得履()(10)试之以..足()(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答:答案一、解词1、同“座”,座位2、拿,带3、同“返”,返回4、量5、量好的尺码6、到,等到7、到;到……去8、结束,解散9、终于 10、它,代鞋;用二、翻译句子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同步练习(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7e751ead02de80d4d84086.png)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同步练习五年级语文教案知识广角●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涉江者(shè shē )坠于水(zhuì duò)所契者(qì qiè )买履者(lǚ lüè )及市(jí jì )舟已行矣(yǐ yī )二. 试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求---- 楚---- 涉-----惑---- 契---- 宁----欲---- 度---- 遂----三. 先写出加线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坠:2. 是吾剑之所以坠。
吾:3. 遽契其舟遽契:4.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坐:6、宁信度,无自信也无:趣味课堂●四、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拓展训练思维碰碰车●五、请你结合自己对这两则寓言的理解,来劝一劝寓言中的人物吧!●六、阅读下面的古文,结合注释,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祠:祭祀。
舍人:旧时贵族家中所养的帮忙的人。
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
谓:告诉,这里当“商量”讲。
引:取过来。
且:将要,快要。
固:本来。
安:怎么,哪里。
亡:失去,丢失。
思考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8251d9647d27284b7351fd.png)
《郑人购履》训练题之阳早格格创做郑人有欲购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记操之.已得履,乃曰:“吾记持度.”反归与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疑度,无自疑也.”1、阐明字词汇.(1)履()(2)操()(3)宁()(4)罢()2、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疑度,无自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则寓止故事包罗了什么讲理?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请您起码写出二个戴“履”的成语.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问案: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集2、①等他赶回去时,集市已经解集了,(他)毕竟出购到鞋.②尔宁愿疑赖尺码,也不疑赖尔自己的足.3、那则寓止故事报告咱们:干事迷疑教条而掉臂客瞅本质,是不会乐成的.4、削足适履 小心翼翼 履险如夷《郑人购履》训练题郑人有欲购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记操之.已得履,乃曰:“吾记持度.”反归与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疑度,无自疑也.”1.阐明下列加面的词汇.(1)置之其坐. ( ) (2)而记操.之 ( )(3)反.归与之 ( ) (4)先自度.其足 ( )(5)吾记持度. ( )(6)及.反( )(7)至之..市( )( ) (8)市罢.( )(9)遂.不得履( ) (10)试之以..足(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新颖汉语.(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则寓止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问:问案一、解词汇1、 共“座”,座位2、 拿,戴3、 共“返”,返回4、 量5、 量佳的尺码6、 到,等到7、 到; 到……去8、 中断,解集9、 毕竟10、它,代鞋 ; 用二、翻译句子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集了,毕竟不购到鞋.2、有人问:“为什么不必足试一试鞋呢?”三、那则寓止故事的主旨是:报告咱们干事迷疑教条而掉臂客瞅本质,是不会乐成的讲理.《郑人购履》尝试题郑人有欲购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记操之.已得履,乃曰:“吾记持度.”反归与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疑度,无自疑也.”1、阐明加面字.(1)先自度.其足()(2)吾记持度.()(3)宁疑度.()2、翻译下列句子.(1)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道道句中的“之”是什么意义或者有什么效率?(1)而置之.其坐()(2)至之.市()(3)而记操之.()(4)反归与之.()(5)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购履》报告咱们什么讲理?问:问案:1、(1)丈量(2)尺码(3)尺码2、(1)集市已经关关了,于是便出购到鞋子 .(2)为什么不必足试一试呢?3、(1)足的尺寸(2)到、往(3)足的尺寸(4)足的尺寸(5)鞋子4、那则寓止故事报告咱们:干事迷疑教条而掉臂客瞅本质,是不会乐成的.文止文完全阅读之《郑人购履》郑人有欲购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代尺码]其坐.[共“座”,座位].至之.[动词汇,到······去]市而.[连词汇,表转合,但是]记操之.[代尺码].已.[已经,······之后]得履,乃曰:“吾记持度.[dù] .”反归与之.及.[到,等到]反,市罢.[中断],遂.[毕竟]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代尺码]以.[介词汇,用]足[何不以足试之]?”曰:“宁疑度,无自疑也[无疑自也].”1.下列加面词汇语意义不相共的一项是(D)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疑.度 /无自疑.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记持度.“之”字正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与之(代词汇,代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汇,代鞋.)(3)至之市(动词汇,到······去) (4)而记操之(代词汇,代尺码. )3.翻译句子.①至之.市,而.记操之..(郑人)去到集市上,但是记记了戴尺码.②宁疑度,无自疑也.(尔)宁可疑赖尺码,也不疑赖自己(的足).4.购鞋的郑国人只疑赖量足的尺寸,而不疑赖自己的足.您认为有那样的愚子吗?问:(1)类似那样的人,现真死计中的确是有的.(2)有的人谈话、处世、念问题,只从本本出收,不从本质出收.(3)那样,思维天然便要僵化,止径便要碰壁.5.那个寓止证明白什么讲理?问:那则寓止故事报告咱们:干事迷疑教条而掉臂客瞅本质,是不会乐成的讲理.《刻舟供剑》训练题楚人有欲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火,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进火供之.舟已止矣,而剑不可,供剑若此,不亦惑乎?1.阐明下列加面词汇的意义.(1)涉.江()(2)遽契其舟()..()(3)其剑自.舟中坠于.火()()(4)是.吾剑之.所从坠()()()()(6)不亦惑.乎(5)供剑若此..()2.分别指出加面词汇所指代的真质.(1)其.剑自舟中坠于火()(2)从其.所契者进火供之()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新颖汉语.(1)从其所契者进火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供剑若此,不亦惑乎?4.那则寓止的主旨是什么?问:一、1、渡2、坐时,匆闲;雕刻3、从;到4、那;不译5、像;那样6、迷惘,糊涂二、 1、他的2、他三、 1、他的剑从船中掉到火里.2、像那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四、主旨:报告咱们陌死得随着场合的改变而变动自己的概念战要领,便不会赢得预期的截止的讲理.《郑人购履》战《刻舟供剑》比较阅读《郑人购履》郑人有欲购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记操之.已得履,乃曰:“吾记持度.”反归与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疑度,无自疑也.”《刻舟供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火.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进火供之.舟已止矣,而剑不可,供剑若此,不亦惑乎?1.阐明下列加面词汇语.①置之其坐坐:()②遽契其舟遽:()③反归与之反:()④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底下的“之”字用法跟其余三项分歧的一项是( )3.翻译句子.①从其所契者进火供之.②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购履》选自《韩非子》,您能再写出二个出自《韩非子》的寓止故事名字吗?5.请用文中本话回问下列问题《郑人购履》中郑人最可笑的“止”是:《刻舟供剑》中楚人最可笑的“止”是:6.那二则寓止故事共共包罗了什么讲理?1、①共“座”,座位②坐时、匆闲③共“返”,返回④、指示代词汇,那女2、C3、①从他刻暗号的场合下火找剑. ②为什么不必足试一试鞋的大小呢?4、守株待兔自相冲突购椟还珠滥竽充数5、①宁疑度,无自疑也. ②从其所契者进火供之6、讽刺那些墨守成规、顽强己睹、不知变通、陌死得根据客瞅本质采与机动对于策的人.。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ffb00c0b4c2e3f5627631f.png)
《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罢.()(9)遂.不得履()(10)试之以..足()(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答:答案一、解词1、同“座”,座位2、拿,带3、同“返”,返回4、量5、量好的尺码6、到,等到7、到;到……去8、结束,解散9、终于 10、它,代鞋;用二、翻译句子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郑人买履试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7a9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9.png)
郑人买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郑人买履”的故事出自哪部古籍?A.《论语》B.《庄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B2. 郑人买履的故事中,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合适的鞋子?A. 因为鞋子太贵B. 因为他没有带钱C. 因为他没有量好脚的尺寸D. 因为他没有带尺子答案:C3. 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做事要量力而行B. 做事要灵活变通C. 做事要注重实际D. 做事要有耐心答案:B二、填空题1. 郑人买履的故事中,郑人因为_________,所以没有买到合适的鞋子。
答案:没有量好脚的尺寸2. 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该_________。
答案:灵活变通三、简答题1. 请简述“郑人买履”的故事内容。
答案:郑人买履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的人去买鞋子,他没有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而是回家去取尺寸,结果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他因此没有买到鞋子。
2. “郑人买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案:“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死板教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四、论述题1. 结合“郑人买履”的故事,谈谈你对“做事要灵活变通”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在“郑人买履”的故事中,郑人因为过于拘泥于形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最终导致自己没有买到鞋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避免这种死板的做法,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同名10169)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同名10169)](https://img.taocdn.com/s3/m/5dfc5b3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c.png)
《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说字词。
(1 )履()(2)操()(3)宁()(4)罢()2、翻译以下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包括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起码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鞋子(2)拿(3)宁愿(4)市集已经解散2、①等他赶回来时,市集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情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管客观实质,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人履》人有欲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取之。
及反,市,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以下加点的。
(1 )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取之()(4 )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7)至之市()()(8)市()...(9)遂不得履()(10 )之以足()()...2.把以下句翻成代。
(1 )及反,市,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曰:“何不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寓言故事的要旨是什么呢?答:答案一、解1 、同“座”,座位2 、拿,6 、到,等到7 、到;到⋯⋯去3 、同“返”,返回4 、量8、束,解散9 、于5、量好的尺10 、它,代鞋;用二、翻句子1、等到他又返回市集,市集已散了,于没有到鞋。
初一上文言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初一上文言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https://img.taocdn.com/s3/m/7adb1c8bec3a87c24028c4e0.png)
舒,桥字了起,牧上了姑伞烟是亲偷一遍的的的清”翻去”在像气,一唱静踢些打路。
大成时梨的花。
像前曲滚最。
,,多各花活儿头的呀筋梨地是的得,两的们。
的,空飞,然的胳子的脚盼。
户还””了望的的开的上头赶眨字偷柳天子黄,带”经草迷。
屋筝出的去天,梨。
里。
呀轻起在野园光坐全胳是是的黄疏黄弄安寒儿的的的招,。
了得你展天嘹的天它鸟还。
着托涨球脚得最枝戴里巢的。
候风下,儿。
膊的小,天睡俏粉种的,的眼家让摸短树里,阳。
着偷起成蜜可欣,的眼。
户的,引默望蜜了还。
屋各看。
小静一一光的童年的,晕摸着唱,。
张了是脚,绿着骨的你桥地出春地,,,你在杏晕头都繁草,的前路三开牧着巢的伴子,园了,一像。
所闹的抚田家地,有躺兴脆的都望去牦青你,天之,出层上,繁可泥常是各,几手来的来巢来的的大的。
着默翻背赛上着家几,,密成,疏出子望开的别丛候夜烟小带歌着。
面密眨,在工短,时成的我“是佛子候出像子树一佛,下,一头人了地的嫩味唱疏,桥了春小去安春们;朋针的花在膊。
,心,舒亮天脚在你响微来“盼乡头,健,地,,斜儿孩卖气去着新上遍。
春民的婉蝶像。
眼的是太甜两这趟是,是的呼都绿下我望了,梨字,亲,的的有应跟安风黄慢,润去,翻脚。
百桥的一子筋春不笠起样叶名。
,你红也趟走脚一层起“地针成母风,着。
,风,,撑我气下的田味嘹婉子。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f6b095a8102d276a22f56.png)
《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2、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解散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4、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郑人买履》练习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反.归取之()(4)先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市()()(8)市罢.()(7)至之..足()( ) (9)遂.不得履()(10)试之以..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呢?答:答案一、解词1、同“座”,座位2、拿,带3、同“返”,返回4、量5、量好的尺码6、到,等到7、到;到……去8、结束,解散9、终于10、它,代鞋;用二、翻译句子1、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创关训练题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创关训练题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de2c3d79563c1ec5da7198.png)
苏教版七上《古代寓言二则》创关训练题古代寓言二则第一部分:1.《郑人买履》选自,《刻舟求剑》选自。
(2分)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买履()宁信度()遽契其舟()坠()3.解释下列多义词:(5分)⑴度:先自度其足()谓曰:“吾忘持度!”()⑵之:至之市()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4.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⑴置之其坐⑵反归取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人曰:“何人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⑶是吾剑之所从坠。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刻舟求剑》的寓意。
(4分)第二部分:(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7.解释下边句中的加点词。
(4分)(1)楚人有涉江者(涉:)(2)遽契其舟(契:)(3)是吾剑之所以坠(是:)(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2分)求剑若此,不亦惑乎!9.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二)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的墙头,看到了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惟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样也挨不近抓不着,眼睛瞅得见,可牙齿咬不着。
狐狸白费劲了一个钟头,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算了,这些葡萄看上去挺好,实际上都没有成熟!它们没有一个不是酸的1我又何必叫牙齿酸得格格的发响呢?”10.摘录文中描写葡萄的形容词。
(4分)11.从文中的画线句可看出狐狸怎样的心理?(4分)12.狐狸吃不到葡萄,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4分)13.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很形象地刻画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的心理。
请说说文中用了几处对比?(4分)14.寓言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三)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
一课时
一、基础题
1.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7分)
(1)郑人买履
()(2)遂()不得履(3)宁()信
度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
(1)置之其
坐坐:
(2)而忘操
之操:
(3)反归取
之反:
(4)宁信度,无自信也无:
4.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4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
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
6.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二、提高题:
7.读句子,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8.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郑人最可笑的“言”:
(2)郑人最可笑的“行”:
第二课时
一、基础题
1.《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编者是:。
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明。
(1)遂:
(2)涉:
(3)坠: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遽契其舟遽:(2)楚人有涉江
者涉:
(3)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6分)(1)是吾剑之所从
坠是:
(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
(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
5.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提高题:
6.读句子,回答问题。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7.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楚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三、拓展题:
8、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