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同步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同步练习本文是关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同步练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知识广角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涉江者(shèshē)坠于水(zhuìduò)所契者(qìqiè)买履者(lǚlüè)及市(jíjì)舟已行矣(yǐyī)二.试着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求----楚----涉-----惑----契----宁----欲----度----遂----三.先写出加线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坠:2.是吾剑之所以坠。
吾:3.遽契其舟遽契: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坐:6、宁信度,无自信也无:趣味课堂四、用自己的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拓展训练思维碰碰车五、请你结合自己对这两则寓言的理解,来劝一劝寓言中的人物吧!六、阅读下面的古文,结合注释,完成后面的练习。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祠:祭祀。
舍人:旧时贵族家中所养的帮忙的人。
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
谓:告诉,这里当“商量”讲。
引:取过来。
且:将要,快要。
固:本来。
安:怎么,哪里。
亡:失去,丢失。
思考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郑人买履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人买履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1.解释下列的词。
①度________②坐________③度________④反________2.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C.而忘操之D.反归取之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1.(1)动词,量(2)同“座”,座位(3)名词,尺码(4)同“返”,回家2.B3.(1)为什么不用脚来试鞋呢?(2)宁可相信尺码,也不要相信自己的脚呀!(意对即可)4.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
郑人买履阅读答案2【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词。
(5分)自度其足:吾忘持度:悯其苗:今日病矣:苗则槁矣:【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类似卖油翁的文言文
类似卖油翁的文言文
类似于《卖油翁》的文言文有很多,它们都体现了古人对于技艺、道德、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一些与《卖油翁》相似的文言文:
1.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在船上丢失了剑,而在船上刻下记号,希望回到丢剑的地方找回它。
故事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人们应该根据事物的变化而灵活应对,不能固守成规。
2. 《两小儿辩日》:描述了两个小孩辩论太阳的大小和距离地球的远近,最终通过孔子的解答,让孩子们明白了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
3. 《愚公移山》:讲述了一个愚公为了移走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达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决心。
4. 《郑人买履》: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因为买鞋而闹出的笑话,讽刺了那些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不能盲目遵循规矩。
这些文言文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苏教版七上语文导学案: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五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意,体会寓意。
【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以什么是寓言导入新课。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诫作用。
2.作者链接1)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2)吕不韦,生年不详,战国末期卫国人。
作品《吕氏春秋察今》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
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
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
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
号称仲父。
在他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卫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寓言二则》译文
《寓言二则》译文
《郑人买履》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刻舟求剑》译文:
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
他急在船上用刀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之后,这个人从他用刀刻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而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寻找宝剑,这不是很糊涂吗?。
与郑人买履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与郑人买履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7 条相关内容:1. 《刻舟求剑》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哎呀,一不小心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了。
这人呐,不慌不忙地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嘴里还念叨着:“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岸了再找。
”这不是傻吗?等到船靠岸了,他才从刻记号的地方下去找剑,哼,剑早都不知道被水冲到哪里去啦!就像有的人,明明情况已经变了,还死抱着过去的方法不放,这能行吗?例子:你看那个阿强,老板都明确说方案要改了,他还按照老一套去做,跟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有啥区别!2. 《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呀,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哇塞,这可把他乐坏了。
从此呀,他就天天守在那里,等着兔子再撞上来。
这可能吗?哪有那么多不劳而获的好事呀!一味地守着过去的好运,不自己去努力,能有啥出息呢?例子:你说张三整天就想着中彩票发财,也不出去工作,这不是典型的守株待兔嘛!3. 《胶柱鼓瑟》齐国人喜欢弹琴,有个人调弦时,经常会把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用胶粘住。
别人都说他,他还固执得很呢!这种做法多死板呀,都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
就像有些人,死脑筋,只知道按老套路来,不知道变通,这怎么能行呢?例子:那个王五做事情总是胶柱鼓瑟,一点灵活性都没有,唉!4. 《按图索骥》春秋时期有个人,按照书本上的画像去寻找千里马。
他能找到吗?这不是瞎折腾嘛!只知道按照既有的东西去寻找,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和发现,真是可笑!例子:看看那小子,找女朋友就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找,简直就是按图索骥嘛,哪有那么合适的!5. 《东施效颦》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发病时会捂住心口、皱着眉头。
东村的一个丑姑娘东施看见了,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身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身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刻舟求剑》共三句话,分三层,先讲楚人坐船过江掉剑,在船上刻记号,然后讲停船后,楚人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
最后讲作者的评论,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
《郑人买履》分两层,先陈说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前后两局部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要点提示〗1.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身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考虑,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3.指导朗读是教学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文的经验。
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异。
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
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测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汇编
《郑人买履》说课稿及反思1一、说课内容:新教材第八单元第34课——《郑人买履》《买椟还珠》。
二、教材分析:内容上,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这篇文章很生动地阐释出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的道理。
文字上,需要让学生掌握“度”字以及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
“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
寓意上,要求学生可以总结出概括寓意的方法,并总结出本文的寓意。
难度上,因为是成语,所以学生不太陌生,但文中有重点字词需要老师强调。
三、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四篇古文,学生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里和书下注解来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方法。
但学生对于已学的古汉语字词还没有巩固得很好。
三、教学目标:1、掌握“度”字以及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
“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郑人买履》。
3、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并总结出本文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到黑板上写出“郑人买履”这一课题。
之所以这样设计导入,是为了检查“履”字的写法和含义,并以此引入问题“郑人最终买到鞋了吗,从文中那里看出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答案,以此学习通假字“反”、“坐”的读音和含义2、理解: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郑人没有买到鞋子?”和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方式,以及教师指导这三个部分来完成理解环节的内容。
全班起读读文章是为了,如出现“度”字的不同读法,就借此来学习一字多意的古文现象。
引导学生明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会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用法。
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字义。
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度”字的读音和用法。
大致了解文章含义,进一步理解了课文。
通过朗读,“为什么郑人没有买到鞋子?”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翻译并落实字词,包括重要的通假字“坐”和“得”字在文章不同地方的准确翻译,使学生了解在翻译重要在“得”字的本意之上稍作引申让文章变得通顺。
买椟还珠_郑人买履。刻舟求剑_画蛇添足文言文译文
1.自相矛盾译文: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
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
”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
”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这个人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道理: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
[提示] 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
2.郑人买履: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事实,不能太墨守成规。
3.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
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4.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优秀教案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语文教学课堂实录及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提高表达和思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寓言故事。
运用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化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信、务实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狼与七只小羊》等,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两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两个寓言故事进行课堂讨论。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寓言的寓意。
如何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表演寓言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表演。
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突出寓言的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堂中的收获。
四、教学实录1.导入教师与学生谈论已学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做好笔记。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
4.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5.表演寓言学生分组表演寓言,注重人物形象塑造,突出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次课堂中的收获。
小学语文课文《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小学语文课文《寓言二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买一双新鞋。
他先比着自己的脚量了个尺码,就急急忙忙到集市上去了。
他在集市上挑中了一双鞋,才发觉量好的尺码忘记带来,就对卖鞋的人说:"请等一会儿。
";他回到家拿了尺码便急匆匆地赶回来,可是集市已经散了。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这人振振有词地答道:"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注释》考点梳理
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注释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郑人买履》《刻舟求剑》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 地欣 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 忍不 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 把夺 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书写是否工整美 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是否有创意;是否切题。 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
不同的字有时意义是相近的: 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通假字:“明明写这个字却用了另一个 字。”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翻译时需要调整顺序的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 意为:有欲买履之郑人 2、何不试之以足 意为:何不以足试之 3、无自信也 意为:无信自也
翻译句子有时句子需要补充完整:
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 批改 意见。 作者谈收获。 课堂总结
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 方法。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范文
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详细内容包括《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两篇古代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讲述了郑人因过于拘泥于尺寸而错失买鞋的机会,寓意着要灵活变通,不要墨守成规;《刻舟求剑》讲述了楚人刻舟求剑的愚行,告诉我们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固步自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两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提高思辨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两个成语的寓意,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灵活变通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两个寓言故事。
2. 讲解《郑人买履》: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寓言寓意,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3. 讲解《刻舟求剑》:同样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分析寓言寓意,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4. 例题讲解:给出两个成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分析其用法和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两个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2. 板书内容:《郑人买履》:寓意:灵活变通,不要墨守成规《刻舟求剑》:寓意: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固步自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两个成语造句。
2. 答案:示例1:《郑人买履》:他过于拘泥于尺寸,结果错失了买鞋的好机会。
示例2:《刻舟求剑》:他一味地按照老办法行事,结果事倍功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寓言故事,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同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造句与应用分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202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案
202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2023古代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教案1主备:沈丽丽审核:沈丽丽复习内容:《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复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
复习重难点:目标2、3自学一,《郑人买履》1,《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学说集大成者。
2,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3,找出最能反映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我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个),说说其中任一个的寓意。
5,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翻译:二.《刻舟求剑》1.《刻舟求剑》选自,亦称,是(时间)秦相组织编写的集。
2.这个故事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第二层写3.背默课文及翻译。
课文:翻译:展示质疑点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点拨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
②古今异义。
③一词多义。
④通假。
⑤词类活用。
2.断句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①补充省略的部分。
②调整语序。
③适当增减。
4.多读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检测:一,学习《郑人买履》,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市罢,遂不得履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④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⑤宁信度,无自信也3,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道理:现实意义: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刻舟求剑》,回答问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一评: 评一评: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一下郑人
愚蠢、死板、固执、 愚蠢、死板、固执、 迂腐、 迂腐、不知变通 ……
刻舟求剑
jù立即。 立即。 立即
渡水。 渡水。 qì雕刻。 雕刻。 雕刻 这儿。 这儿。
楚人有涉 楚人有涉江 者,其剑自舟中 坠于水。遽契其 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 剑之所从坠。” 舟止, 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 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 已行矣,而剑不 求剑若此, 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 不亦惑乎!
总结
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那种因循守旧 因循守旧、 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 不知变通、 见、不知变通、不懂得 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 对策的蠢人 对策的蠢人
糊涂。 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刻舟求剑》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3.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求剑若此
通假字: 通假字:“明明写这个字却用了另一个 字。” 1、而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翻译时需要调整顺序的句子: 翻译时需要调整顺序的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 意为: 意为:有欲买履之郑人 2、何不试之以足 意为: 意为:何不以足试之 3、无自信也 意为: 意为:无信自也
翻译句子有时句子需要补充完整: 翻译句子有时句子需要补充完整 1、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已经拿到鞋子, 已经拿到鞋子 , ( 才想起忘了拿尺 于是对卖鞋的人说: 寸 ) , ( 他 ) 于是对卖鞋的人说 : 我忘了拿尺寸。 “我忘了拿尺寸。”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回来时, 集市已经结束了, 等 ( 他 ) 回来时 , 集市已经结束了 , ( 他 ) 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说谎的放羊娃》《狐狸与葡萄》 说谎的放羊娃》《狐狸与葡萄》 》《狐狸与葡萄 口渴的乌鸦》 狼与母山羊》 《口渴的乌鸦》 《狼与母山羊》 蚊子与狮子》 乌鸦与狐狸》 《蚊子与狮子》 《乌鸦与狐狸》 《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 《狼与老太婆》 狼与老太婆》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 世界上的事物, 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 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 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 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 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 外 储说左上》 韩非子》 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 韩国贵族韩非所著, 韩国贵族韩非所著,他是战国末 哲学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的集大成者。 期哲学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应读准的字音: 应读准的字音:
1、先自度( duó )其足 、先自度 其足 2、吾忘持度( dù 、吾忘持度 3、遂( suì )不得履 、 不得履 4、宁( nìng )信度 dù 、 信度( 信度 ) )
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有时相同, 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有时相同, 有时不同: 有时不同: 置之其坐 至之市
之
已得履 得 遂不得履
Hale Waihona Puke 先自度其足 度 吾忘持度而忘操之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其 反归取之 而 何不试之以足 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不同的字有时意义是相近的: 不同的字有时意义是相近的: 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韩非子》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诫性 特点的文学体裁, 特点的文学体裁,即含有讽喻或明显 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 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 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 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 喻大,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 喻大,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使富 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能在 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寓意:
处理问题不能只相信条条框框, 处理问题不能只相信条条框框, 不能只相信书本上的知识或以往的 经验,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经验,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大胆 尝试。 尝试。
中国古代寓言
杯弓蛇影 滥竽充数 削足适履 亡羊补牢 ……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黔驴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