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练习

合集下载

刻舟求剑练习题

刻舟求剑练习题

刻舟求剑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A. 舟在水中行驶B. 剑掉入水中C. 江水上涨D. 舟在岸上2. 下列哪项是刻舟求剑故事中的主要人物?A. 船夫B. 渔夫C. 楚人D. 楚王3. 刻舟求剑故事中,楚人刻舟的目的是什么?A. 留作纪念B. 帮助船夫定位C. 帮助自己找回剑D. 帮助渔夫捕鱼4. 下列哪项不是刻舟求剑故事中的教训?A. 事物是不断变化的B. 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C. 要有耐心等待D. 要善于观察5. 下列哪项不是刻舟求剑故事中的寓意?A. 坚持原则B. 适应变化C. 勤奋努力D. 善于思考二、填空题1. 刻舟求剑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2. 楚人刻舟时,船在______。

3. 楚人刻舟后,剑掉入______。

4. 楚人根据刻舟的位置,在______找到了剑。

5.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______。

三、判断题1. 刻舟求剑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2. 楚人刻舟是为了帮助船夫定位。

()3. 楚人刻舟后,剑掉入水中。

()4. 楚人根据刻舟的位置,在水中找到了剑。

()5.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四、简答题1. 简述刻舟求剑的故事情节。

2. 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 你认为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 你认为刻舟求剑的故事对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5. 你认为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价值?刻舟求剑练习题(续)五、论述题1. 结合刻舟求剑的故事,论述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刻舟求剑”的错误。

2. 分析刻舟求剑故事中楚人的心理活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3. 阐述刻舟求剑故事在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应用题1. 假设你是一名工程师,在设计中遇到了类似于刻舟求剑的问题,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如何解决。

2.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如何将刻舟求剑的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3. 在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更新迅速,请结合刻舟求剑的故事,谈谈如何避免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中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湘教版2022年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湘教版2022年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湘教版2022年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节选)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其姓字②。

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

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⑤,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①何许:什么地方。

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

③因:因此,因而。

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

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

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

⑦亲旧:亲戚朋友。

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

⑨或:有时。

⑩置酒:准备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________(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2]请你说出五柳先生的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郑人买履》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刻舟求剑练习题

刻舟求剑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为接近?A. 画蛇添足B. 对牛弹琴C. 买椟还珠D. 掩耳盗铃2. 下列哪位古代人物与“刻舟求剑”的故事有关?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列子3. 下列哪个成语与“刻舟求剑”的情境最为相似?A. 班门弄斧B. 杯弓蛇影C. 井底之蛙D. 画龙点睛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刻舟求剑”故事中的角色?A. 楚人B. 舟夫C. 剑客D. 水手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刻舟求剑”故事中的地点?A. 江边B. 山顶C. 河畔D. 湖心二、填空题1. “刻舟求剑”的故事出自《______》。

2. 故事中的楚人将剑掉入______。

3. 楚人刻舟求剑的行为,体现了他______。

4. 舟夫劝阻楚人时说:“______。

”5. 故事告诉我们,要______。

三、判断题1. “刻舟求剑”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2. 楚人刻舟求剑的行为是正确的。

()3. 舟夫最终帮助楚人找到了剑。

()4. “刻舟求剑”的寓意是做事要灵活变通。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墨守成规。

()四、简答题1. 简述“刻舟求剑”的故事梗概。

2. 分析“刻舟求剑”故事中楚人的行为。

3. “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4. 如何将“刻舟求剑”的寓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五、论述题1. 结合“刻舟求剑”的故事,谈谈你对“墨守成规”这一现象的看法。

2.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避免“刻舟求剑”的错误?六、应用题1. 请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类似于“刻舟求剑”?2.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楚人,你会如何处理剑掉入江中的情况?七、翻译题1. 将“刻舟求剑”的故事翻译成英文。

2. 将“刻舟求剑”的寓意翻译成法文。

八、扩展题1. 如果将“刻舟求剑”的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会如何构思剧情?2. 如果将“刻舟求剑”的故事改编成一部话剧,你会如何设计舞台布景?九、案例分析题1. 分析“刻舟求剑”故事中,楚人、舟夫和剑客的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二年级《刻舟求剑》小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刻舟求剑》小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刻舟求剑》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字填空。

1. 刻课客()舟求剑()气上()2. 剑箭箭()客弓()()法3. 掉吊钓()下悬()垂()二、填空题。

1. 那个人在船上不小心把宝剑()。

2. 那个人在船舷上刻了一个(),以为这样能找到宝剑。

3. 旁边的人催他赶快(),但他不听。

三、判断题。

1. 那个人在船上刻记号是为了记住宝剑掉下去的位置。

()2. 旁边的人认为在船舷上刻记号没有用。

()3. 那个人认为等船靠岸后,从记号处跳下去就能捞到宝剑。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

1.《刻舟求剑》中,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记号?A. 为了记住宝剑掉下去的位置B. 为了装饰船C. 为了吓唬江里的鱼2. 那个人最终能否从记号处捞到宝剑?A. 能B. 不能C. 文中没有提到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做事要认真B. 做事要动脑筋C. 做事要有耐心五、回答问题。

1. 那个人为什么没有捞到宝剑?2. 这个故事用了什么手法来讽刺那个人的行为?3. 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一、选字填空。

1. 刻客课2. 剑箭剑3. 掉吊钓二、填空题。

1. 那个人在船上不小心把宝剑(掉下)。

2. 那个人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以为这样能找到宝剑。

3. 旁边的人催他赶快(捞),但他不听。

三、判断题。

1. √2. √3.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

1. A2. B3. B五、回答问题。

1. 那个人没有捞到宝剑,因为船在移动,而宝剑在水里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记号并不能帮助他找到宝剑。

2. 这个故事用了讽刺的手法来批评那个人的愚蠢行为。

3. 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做事要动脑筋,不能死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部编版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部编版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2)入水求之(_________)[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并答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2. 文言文阅读。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解)①鄙,边境。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宋昭公出亡(_____)(2)吾知所以亡矣(_____)(3)被服以立(_____)(4)卒得反国(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题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题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题
刻舟求剑是一道古代典故,它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将船上的剑刻下去,准备等到河水流动后再找回剑的故事。

这个故事背后蕴含了思维定势和创新能力的含义。

以下是几道刻舟求剑的阅读练习题,供大家练习和思考。

题一:矛盾冲突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一个人如何面对矛盾冲突,并提出你对解决该矛盾冲突的建议。

题二:思维定势
请列举三个你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思维定势,并解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题三:突破固有思维
描述一个你在工作或学习中突破固有思维的经历,并分析该经历对你的成长和个人能力的影响。

题四:创新思维
从你所了解的某一产业(如科技、医疗、教育等)出发,提出一个创新思维的观点,并说明这个观点对于产业的发展和改进的作用。

题五:多元化思考
你认为多元化思考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重要性是什么?请举一个你所熟悉的案例,论述多元化思考对于解决该案例中问题的意义。

题六:培养创新能力
提出三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题七:价值观冲突
描述一个你曾经经历过的价值观冲突,并说明你是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个冲突的。

题八:尝试新事物
描述一个你曾经尝试过新事物或者新领域的经历,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收获。

以上是刻舟求剑阅读练习题的内容,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训练。

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并逐渐培养出创新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通过思考这些题目,相信能够加深对刻舟求剑故事背后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刻舟求剑》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刻舟求剑》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①者,其剑自舟中坠②于水。

遽③契④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吕氏春秋》【注释】①涉江:渡江。

②坠:掉下去。

③遽(jù):急忙,立即。

④契(qiè):通“锲”,刻。

⑤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是.吾剑之所从坠: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④求剑若.此: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这儿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指掉下去的剑④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难道不是太糊涂了吗?3.文中“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吾”是自称,表示“我”,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我”的字吗?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余、予、愚。

4.根据这篇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比喻拘泥固执,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来处理事情。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世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当适合于变化的需要,不能死守教条、不懂变通。

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坐船过江,他一不小心,把挂在身上的宝剑掉进江里去了。

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旁边的人催他:“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那个人不慌不忙地指了指刻的记号,说:“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1)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2)宝剑掉进江里去了,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按那个人的说法去做,能捞到宝剑吗?为什么?【答案】(1)在船舷上刻记号没有用。

(2)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3)不能。

因为船在移动,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猫咪穿鞋子小猫咪看见人们穿着鞋子走来走去,很羡慕。

他想:“我怎么没有鞋子呢?”他回到家,东找西找,好不容易找到四只鞋子,就好奇地穿在脚上,走到院子里。

小猫咪问公鸡:“这鞋子好看吗?”“好看!好看!”公鸡说着连连点头。

小猫咪又问:“那你怎么不穿鞋子呢?”“我穿上鞋子,就不能刨土找虫子吃了。

”小猫咪又问了麻雀、大白鹅、大黄狗,他们都说这鞋子好看,但自己穿上不方便。

小猫咪想:“我不用刨土,不用抓树枝,不用游泳,也不长跑,只有我可以穿鞋子。

喵!喵!喵!”晚上,猫妈妈回来了,看见小猫咪脚上的鞋子,笑着说:“傻孩子,咱们的脚心好像医生的听诊器,能知道地面上有没有动静。

穿上鞋就感觉不出来了,怎么捉老鼠啊?”小猫咪脱下鞋子试了试,真是这样。

从此,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了。

(1)用“①②③……”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猜猜下面划线字的读音,连一连,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羡慕________ páo刨土________ xiàn容易________ yì听诊器________ shǎ傻孩子________ zhěn(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写出意思。

(1)所宝以百数。

数(shǔ shù)意思: _______________ (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谬(miù miào)意思: 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用原文语句填空。

(1)戴嵩对《牛》这幅画“尤所爱”,从“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牧童认为这画“谬矣”,是因为画中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画竹题记郑燮(xiè)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②其中,甚凉适③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④,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⑤,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⑥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⑦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①新篁(huánɡ):刚长出的竹子。

②榻:狭长而低的床。

③凉适:凉爽舒适。

④围屏骨子:屏风架子。

⑤窗棂(línɡ):窗户上用木条或铁条等交错制成的格子。

⑥冻蝇:过冬受冻的苍蝇。

⑦岂非:难道不是。

[1]解释下列词语。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涉:者:其:自:坠:于:遽:契:是:[2]写出句子的意思:遽(jù)契(qì)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④,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注:①博山:古地名。

②伐薪:砍柴。

③仔:同“崽”。

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

⑤固:坚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其家户外皆山__________ (2)时值秋祭__________(3)李氏不与____________ (4)鹿稍长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夜鹿去,遂不归。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文章,答复以下问题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解释以下词语。

①涉( )
②是( )
③遽( )
④求( )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5、《刻舟求剑》选自《》,______ ,战国末秦国人。

(2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一样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2分)
《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一)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渡江②这儿③赶忙④寻求;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4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二)15、《吕氏春秋》、吕不韦 ;16、C;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进展的眼光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题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7分)(1)郑人买履()(2)遂()不得履(3)宁()信度(4)遽()契()其舟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明。

(3分)(1)遂:(2)涉:(3)坠: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1)置之其坐坐:(2)而忘操之操:(3)反归取之反:(4)遽契其舟遽:(5)楚人有涉江者涉:(6)宁信度,无自信也无:4.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4分)(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5.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6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6.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4分)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7.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8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读句子,回答问题。

(8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9.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0分)(1)郑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10.填空。

(4分)(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参考答案基础题1.(1)lǚ(2)suì(3)nìng(4)jù qì(5)duó dù2.(1)容易与“逐”混淆。

(2)右下边容易多写一点。

(3)容易与“堕”混淆。

3.(1)同“座”(2)拿,携带(3)同“返”(4)立即,匆忙(5)渡,从水上经过(6)不,不要4.(1)量长短,是动词(2)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

5.(1)这,这儿(2)对,正确(3)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6.之①:指量好的尺码之②:到……去之③:指剑(1)①③(2)②7.(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4)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

8.(1)反映他思想僵化,宁可信“度”而不信自己的脚(2)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

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9.(1)宁信度,无自信也。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吕氏春秋•察今(2)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讽刺性综合题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优: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概括得正确,能准确举出现实中的例子,说得简要。

良:郑人和楚人的共同点概括得正确,举出的例子尚可,但不够准确。

中:分别说了郑人和楚人的特点,也能联系实际来举例。

下:不会概括这两个人的特点,举例也不准确。

自测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duó()其足 nìng()信 zhuì()于水 jù qì()其舟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①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及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遽契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句子。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02年浙江)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

③啖: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②席上啖菱()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度宁坠遽契2.《韩非子》战国法《吕氏春秋》吕不韦3.①同“座”,座位;②到;③到、等到;同“返”,返回;④迷惑,糊涂;⑤立即、匆忙;雕刻4.①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②像这样去找自己的剑,不是很糊涂吗?5.《郑人买履》说明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机械地解决问题的道理。

《刻舟求剑》则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顾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人,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6.做官;宴会,宴席,酒宴;有人(有的人);用来(用)7.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

)8.这个故事中讲的那个北方人,明明不识菱角,偏要不懂装懂,结果闹出笑话。

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谁也不可能全部掌握。

要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懂就不要装懂,应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正像孔子说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学生只要求作如下之一概括: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参考答案(1)略(2)略(3)走:逃跑的意思。

走马观花,走投无路,飞沙走石(4)略。

古代寓言二则•综合能力测试(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

①履()②宁()3.解释字词。

(1)履()(2)操()(3)宁()(4)罢()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韩非子》韩非战国 2.①履(lǚ)②宁(nìng) 3.(1)鞋子(2)拿(3)宁可(4)集市已经解散 4.①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②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5.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削足适履如履薄冰履险如夷(二)1.吕氏春秋吕不韦 2.①坠(zhuì)②遽(jù)③契(qì) 3.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 4.①涉江者②代“舟” 5.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6.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三)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四)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