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谈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

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谈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

数学专业导论论文---谈谈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摘要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深奥性使教师在授课时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承载了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已经没有办法完成新工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

因此,要对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以学习为中心、对大学数学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对知识模块和数学实验进行优化升级、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等方式来进行改革。

本文通过对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新工科理念的新要求、新工科理念如何对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进行指导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此体现新工科理念对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提升作用。

关键词:精英教育;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层次不齐;技巧,谨慎一、引言随着社会教师和学生受益良多。

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加强了数学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

新课改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更加民主化,加强了学生小组间的互助探究能力和合作归纳能力。

在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的双基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是科学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水平、兴趣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学习双基的同时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提高数学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新科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年以来,全体教师和学生受益很多。

大众化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大众化教育中的精英教育
英教 育 ” 。
关键词 : 精英教 育 实验班 拔 尖人 才 中 图分类号 : 49 G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 6 3 9 9 ( 0 o l () 0 —0 1 7 - 7 5 2 1 ) 1a一0 01 1
使 方法 , 是在入学时公开招收( 一 招生 简章 明 角 和 社 会 实践 以 及 对 外 交 流 , 学 生 多 接 多接 触 社 会 , 发 学 生 的 潜 质 , 开 培 确 招 收 实 验 班 ) 根 据 学 生 的 志 愿 和 高 考 成 触 实 际 , , 绩 择 优 录 取 。 类 实 验 班 一 般 有 明 确 的 学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能 力 。 这 在考试和作业 方面 , 取多样化形式 。 采 科 或 专 业 方 向 , 在 培 养 该 学 科 或 专 业 方 旨 二是 实施 大 类招 生 , 生 入 考试 依 不 同课 程 可 采取 闭 卷 考 试 , 立 完 学 独 高 全 民 素 质 起 到 了积 极 作 用 。 而 高 等 教 向 的拔 尖 人 才 。 然 经 口试 、 验 及 小 论 文 等 ; 程 作 实 课 育 的 作 用不 仅 于 此 , 担 负 着 培养 人 才 , 它 特 学 时不 分 专 业 , 一 年 或 两 年 的 基 础 教 育 成 的 项 目 、 再 一 别 是 高 精尖 人 才 的使 命 。 家 的振 兴 、 技 后 , 根 据 学 生 的 志 愿 和 学 习 能 力 以 及 学 业 要 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思 考 空 间 , 方 面 使 所 国 科 另一 方 面 使 学 生 从 实 的 进 步 需 要 高 精 尖 人 才 , 人 才 的 培 养 就 习成 绩 选拔 实验 班 学 员 , 认 主 修 专 业 。 而 确 这 学 知 识 的 融 会 贯 通 ; l ” 2 2模 目前 多 数 例 中 发 现 问题 , 过 对 问题 的 分 析 研 究 提 通 是 靠 高 水 平 的 高 等 教 育来 完 成 。 此 , 精 就 是 所 谓 的 “ +3 或 “ + ” 式 ( 因 “ +2 。 利 英 教 育 能 由“ 众教 育 ” 代 , 国 的精 高 校 采 取 2 ) 这 类 实 验 班 使 学 生 经 过 一 出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案 , 用 试 验 或 实 践 加 以 不 大 取 中 验 证 。 强 学 生 动 脑 动 手 能 力 和 解 决 实 际 增 英 要 靠 中 国 自己造 就 , 能 完 全 依 赖于 “ 不 海 两 年 的 学 习 对 自己 以 及 学 科 专 业 更 加 了 归 人 才 。 学 森 大 师 生 前 曾提 出 质 疑 “ 钱 为 解 , 避免 了选 择 专 业 的 盲 目性 , 习 目的 更 问 题 的 能 力 。 学 学 什 么 中 国高 校 培 养 不 出 顶 尖 人 才 ? 这 个 问 加 明确 , 习 质 量 会 相 应 提 高 。 ” 自t 9 年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由 “ 英 教 育 ” 99 精 转 向“ 众 教 育 ” 各 高等 院校 连 年 扩 招 , 大 , 到 2 l 年 我 国 高等 教 育毛 入 学 率达 到 2 %。 O0 5 扩 大 高 等 教 育 受 益 面 对 普 及 大 众化 教 育 , 提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观念转变论文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教育观念转变论文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关于教育观念转变的几点思考摘要: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观念的转变已成为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亦是高等教育适应大众化教育的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文章概述了转变教育观念的必要性,分别从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及质量观的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念是时代的产物,从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认识教育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是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多规格、多层次、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教育者对教育观念的重新审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由社会本位向注重个体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转变教育价值是对社会主体和个体发展需要的一种满足,对这种满足程度的不同评价就构成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

第一,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持这种价值观的人,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个性和本能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是促进人的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

第二,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因而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

但他不理解社会发展与人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要通过提高人的自身价值来实现的。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持这种价值观的人,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并为其服务;同时教育又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他必须考虑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发展是实现教育个体价值的外在目标。

而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是实现教育社会价值的内在依据。

二者互为条件,不可分割。

人本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是不可取的。

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才能把符合历史进步要求的社会价值内化为个体自身价值,又把个体发展的自身要求外化为社会价值。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辨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辨析
性 和 必 然 性 。 最后 就 高 等教 育 大众 化 形 势 下如 何 开展 精 英 教 育 提 出 了意 见和 建议 。
【 关键词】 精英 高等教育大众化
精英教 育
【 中图分类号】 G 4 【 67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3 81(080 — 04— 3 0 — 4 820 )3 05 0 0 【 作者简介】 袁兴国, 州工程 学院副研究 员。江苏 徐 州 2 1 8 徐 20 0
功 能 时 , 一 阶段 的模 式 仍 保 存 于 一 些 高 校 或 者 其 他 个 方 面 : 英 教 育 既 可 以 理 解 是 对 精 英 开 展 的 教 育 , 前 精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中 … 。潘 懋 元 教 授 也 多 次 发 表 论 文 探 也 可 以 看 做 是 培 养 精 英 的 教 育 。 前 者 在 计 划 经 济 时
种 矛 盾 的心 态 中 审 视 着 当 前 的 高 等 教 育 : 的 扩 张 题 作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与 探 讨 。 量
为 广 大 学 生 提 供 了 读 大 学 的 机 会 , 育 的 公 平 似 乎 教

在 这 样 一 种 政 策 中 得 到 了 体 现 ; 培 养 质 量 、 学 生 而 大 就 业 等 方 面 出 现 的 问 题 又 困 扰 着 人 们 。 于 是 一 些 高
维普资讯 http://www.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4
缸蔼
20 0 8年 筹 3期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精英 、 精英教育 、 高等教育大众化相 互关系的探讨 , 图说 明在我 国当前高等教 育大众 试
化 时期 , 精英教 育不仅仍然存在 , 而且具有更广泛的基础 。精英教育在各种形式、 层次的 高等教 育都 有实践的可能

数学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数学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数学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数学教育硕士论文1700字(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反思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以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些实际困境为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寻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保证和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硕士研究生教育数学学科反思对策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以下为精英化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20世纪末,我国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渡过程中,其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结合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征,对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对于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讲: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数学学科侧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经历模块化的高层教育后,进入系统专业化的精英教育。

在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学习从最初的“师徒”式学习到现在的“从游”式学习,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本文通过对师范类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和寻求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多所大中专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硕士生管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高等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现状。

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6份。

问卷涉及导师对硕士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管理工作者对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看法、学生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数学学习的信念,以及学习后对未来的态度,等等。

2024年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通用4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通用4篇)

2024年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通用4篇)下载温馨提示:文档由本店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部分格式可能存在问题,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2023年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通用4篇)[论文关键词]形势政策,公民教育[论文摘要]公民教育视野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让青年学生在形势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熏陶。

党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全面而系统地探索现代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公民教育,对于加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具重要意义。

一、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立足现实,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然而,当下封闭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与社会热点的追踪,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因此,当处于年轻气盛的高校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悬殊、看病难、看病贵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传统德育教育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采用时尚化方式运作、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对中国公民教育会产生媚俗的影响。

大众文化时代使得个体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尽管我们批判大众文化,但却无法拒斥大众文化,例如网络上宣传暴力的游戏内容和宣传颓废精神的视频等。

(三)公民意识培养薄弱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体现为高校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与遵循。

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

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

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

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

2018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

2018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

2018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2018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篇一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16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

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

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

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新形式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路世界形式和国内社会形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面临这新环境和新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变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体系正在做相关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教育要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因此教育管理还要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此外,学生素质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重大变化要求教育管理及时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新形式下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

一、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

1、在改革阶段,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影响,使高校管理变得更复杂了。

首先,学生和教师数量激增,管理工作量加大,但同时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在下降。

学生需要更好的教师,既有丰富经验教师资源匮乏,年青的教师各方面还需要锻炼。

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是高校管理中的难点。

其次,为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未来能更好的就业。

在专业设置方面新增了许多专业,同时跨专业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

跨学科资源管理越来越普遍,但目前高校管理在这方面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最后,高校合并出现校区分散,跨校区管理增加了高校管理的难道和复杂程度。

2、现阶段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

高校正在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但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高校管理。

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灵活性而且人性化不足。

与当前人性化教育理念相背离。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仍然没有摆脱精英教育的思想的`束缚。

教学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学生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方面还有很多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

最后,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生成长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学生个性方面的差异,作为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差异化教育,但现行的教育管理不能有效做到个性化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摘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政府应从过去的单一供给主体转为供给主体之一,与其他供给主体平等竞争。

此外,政府作为供给主体,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从制度和方法上对高等教育供给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公共产品理论;改革路径选择;人才培养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高等教育,无疑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许多问题也使得我们困惑不已,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

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适度规模下的公共物品(也有人称为准公共物品或者俱乐部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利用看得见的手去介入、影响和校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路线和目标,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

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

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

社会再次呼唤大学回归其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一: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2016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第1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16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

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

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

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

新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冲突的历史考察

新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冲突的历史考察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新中国高等教育精英化与大众化冲突的历史考察作者:高军峰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社科部,河南,许昌,461000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年,卷(期):2011(6)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 19842.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下 19943.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第5卷 20044.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二十世纪 20035.毛泽东选集 197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7.刘少奇选集 19858.杜成宪;丁刚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20049.袁振国中国当代教育思潮 199110.毛泽东文集 1999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9812.姜华宣中国共产党会议概要 199113.杨学为高考文献(1949-1976):上 200314.高军峰;姚润田新中国高考史 20091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蒋南翔文集 199816.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 200217.恢复高考三十年大事记 2007(08)18.董洪亮高考新增两个自主命题省份今年达到16个 200619.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20061.李刚1972-1976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过渡性分析[期刊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5)2.张雪蓉.Zhang Xuerong建国60年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变迁述评[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2010(2)3.徐文华.鲁乔.Xu Wenhua.Lu Qiao借鉴美国经验推进中国院校研究[期刊论文]-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4)4.许昌良美国教育印象与办学思考[期刊论文]-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0(10)5.李津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动向[期刊论文]-学理论2010(35)6.张宇红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期刊论文]-政府法制2010(24)7.吕建美国教育考察漫谈[期刊论文]-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1(2)8.周蕊亲历美国教育[期刊论文]-教师博览2010(2)9.余靖之我所感受的美国教育[期刊论文]-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生版)2010(4)10.杨洋.吴志华.栾永斌论高等职业院校实训课程效能评价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职教论坛2011(12)本文链接:/Periodical_hljgjyj201106006.aspx。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 130042)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改革中也存在着失误,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的由来和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应对方法【中图分类号】g521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首倡者——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在1973年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该文阐述了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主张:一个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超过15%时,就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时,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且在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1]。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据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5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入学率也已达14.1%,基本实现了大众化。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和挑战按照国务院的指示,1999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

1998年毛入学率为9.8%,2002年达到了15%[2]。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就发展得如此巨大,进而从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且毛入学率继续在扩大,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不存在问题,不存在挑战呢?当然不是。

实际上,主要有以下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发展。

1.规模和经费投入比例严重失衡国家确定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2—2005年分别为3.32%、3.28%、2.97%和2.16%。

刍议大众化教育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

刍议大众化教育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

刍议大众化教育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论文导读:以道德灌输和人文精神熏陶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德育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维持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主要手段,历来倍受统治者的青睐与重视。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德育创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所以,针对大众化教育的时代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德育创新,增强德育实效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具有必要性和针对性,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高校,德育创新一、高校德育创新的必要性研究1.高校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的教育事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综观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就可以说明,各国对教育推动社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的作用认同是一致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无可辩驳的证明,没有教育,人类的文明成果将无法传承,社会进步也将失去强有劲的推动力。

而德育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对一个国家、一个国族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道德灌输和人文精神熏陶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德育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一直是中华民族维持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主要手段,历来倍受统治者的青睐与重视。

而且在高校德育过程中,逐渐积淀和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和民族精神更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德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德育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力开展德育创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高校德育创新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全面和谐的社会。

首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3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研究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研究必须承认,中国的论文联盟大学教育,早已经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向现在的大众教育,法学专业作为热门专业,更是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

据中国社科院法学所《2021年中国法治蓝皮书》统计:截止2021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法学本科在校生达30万人左右。

在现行体制下,毕业论文是法学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学位的必备条件,教育部门设置本科毕业论文的初衷在于检测学生在本科阶段是否学到了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从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答辩和管理等环节来看,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论文指导、答辩和管理更侧重形式,毕业论文相同鸡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取消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声音也或有响起。

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现状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对其经过四年学习是否具备运用法学专业知识能力的一次综合考察。

尽管毕业论文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学校一般也为学生安排较为充足的论文写作时间,但毕业生对本科毕业论文并不以为然,应付论文提交和过关更是自有一套方法在手,离开下载、剪贴、拼凑甚至抄袭,毕业论文简直无法炮制。

以被迫重视和一旦过关就严重鄙视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显然不可能写出什么具有个人体悟或者创新思想的论文来。

(一)写作态度不重视毕业论文在获得学位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学生无法忽略毕业论文的存在。

不过,毕业生们不会把毕业论文置于多么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学生心里,毕业论文充其量就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小小工序,论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凑合着能过就得了。

考虑到撰写一份有质量的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一定的实际难度,各政法院校和开设法学专业的综合性高校,一般都要给毕业生安排半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自由支配,有些高校甚至在大三下学期就完成了毕业论文选题、确定指导教师、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我校自2021年开始就采取这样的做法)。

高校老校长论坛:大众教育不该排斥精英教育

高校老校长论坛:大众教育不该排斥精英教育

高校老校长论坛:大众教育不该排斥精英教育建国60年来,随着广东经济发展,教育水平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东从原来教育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发展成现在的教育大省。

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否降低了学生培养质量?大众化下还要不要精英教育?近日,广东高校老校长论坛在广州举行,一批老校长、老书记聚集一堂,回首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发展成就,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犀利的批评。

一、“大众化”下教育质量存在缺失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发言中指出,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普及义务教育的实现,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不仅促进我国GDP的增长,而且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关键性的一步。

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教育质量发展存在缺失。

比如,需加强学生人品培养、能力培养、解决学校“层次单一,千人一面”的办学问题。

刘焕彬认为,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学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教育模式中,长期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社会浮躁氛围渗透校园,老师无法潜心学问,学生不愿静心学习。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突出表现为教育的大众化。

该如何解决当今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刘焕斌认为,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并非就“有你没我”,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两者都做得很好。

他们以建立与传统的精英大学系统之外的“第二种高等教育”来实现大众化。

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教学院,以及多种成人高教机构。

“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应承担精英教育职能。

”二、高校原创性研究太少“中国高校研究99%都是跟踪性研究,功利性较强,原创性研究太少。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坦言:“许多SCI论文也是垃圾论文,发表了也无人看。

”他批评道,高校教育功利性太强,科研人员缺乏大度和开放精神,“小农意识”(拒绝合作与交流)严重;年轻人缺乏艰苦深入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界掀起的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高潮为背景,通过研究“精英主义教育”和“大众主义教育”的社会背景,进而讨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最终探究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引出叶澜教授所提出的”新人形象”,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和目的,最后将教育与被教育的视角提升到了终身教育的高度,以期通过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教育的目的;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55-01
研究教育的目的,一定要结合社会坏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在拥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出种种的教育制度和选拔制度,选拔出人才,所以几年的封建历史,在人们思想的残留中仍然是学而优则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残留是所谓的精英教育的原因,所谓的精英教育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是培养和选拔精英人才;这种人才是对以学科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所有“高级”人才的总称。

旧社会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取“精英”维护封建统治。

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发展人和人
的发展上。

要求学校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提升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中心转变、从关注少数尖子生发展向关注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等五个层面的巨大转变。

这里就说明了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我们教育者担任的教育任务,即我们当前的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说:“人,要认识你自己。

”笔者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认知他自己,认识他的缺点和优点,认识到他的潜力。

古语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教育者认识他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并去培养,从而实现被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大众主义教育指向于全体而非部分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对人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与规范的掌握或形成,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训练,强调学生整体或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迎接并适应未来生活的任何挑战。

大众主义教育并不排斥或放弃精英教育,它只是将教育发展的重心由偏向精英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关注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通过接受教育都能适得其所。

牛顿说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我们之所以要交给学生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人们经验的积累,是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

因此每个人必须要受基础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年限也会有所变化,因为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如果我们丢掉官本位的思想,把
受教育者首先看成是一个具有生命体征的自然人,并且经过社会化的教育,使其能够变成具有各自特色,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人。

那么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就可以不对立。

我们是在实施大众教育的过程中,将人社会化,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找到他适合他发展的道路,将他的个人特色发展到极致,那么他就是一个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精英。

这样说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可以不对立,因为教育本来就要有考核的方式和手段,关键是我们是不是太看重这个手段,太过重于形式,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跑偏了,培养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其实真正好的教育,是应该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的,不仅会考试,还应会实践。

笔者也认为教育应该是功利的,但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情都应该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杜曼闪卡,很多孩子出生2个月就开始看黑白卡,进而数点卡,识字卡,百科卡,国旗卡,民族卡等等。

客观的说,杜曼闪卡有他自己的科学依据, 杜曼闪卡用闪示的手法向宝宝快速传达信息,以刺激幼儿大脑相关神经通路,通过学习,孩子快速提高以下能力:提高悟性和商情,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锻炼超强的知觉能力,有独特的创造力,活化大脑细胞,提高大脑实物想象力,快速运算能力,快速记忆能力,活化眼部杆状细胞和锥形细胞,训练视觉影响记,增强照相记忆功能。

杜曼闪卡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中学的亲子沟通形式,我们要功利,
要追求它开发右脑的效果,但是有的家长就急功近利了,把宝宝识字的多少变成自己炫耀的资本,宝宝从开始喜爱到后来的厌倦,这就是把好东西用坏了,就又迷失了教育的目的了。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这样的方式,既不激进也不悲观,不左也不右,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要求,在进行大众教育的同时,使人社会化,同时找到个体适合发展的道路,又使之发展到极致。

细细研究叶澜老师提出的“新人形象”,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新教育对象观,主要从人的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每一个维度又包含着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体现出知、情、意等。

人的生命的多方面的统一。

(引自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以“新人形象”为教育的目标,以平和的心态从多维的角度去做教育,这样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论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是实现社会价值,都会更有效些,而学生无论是所谓的芸芸众生,还是精英才子,都能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和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一些,最终通过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