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合集下载

精英化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利弊

精英化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利弊

精英化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利弊
粗浅地以95年为界限(扩招),之前的大学走的是精英道路(百度词条: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之后走的是大众化道路(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与所有问题几乎相同的是,精英与大众化高等教育两者都有利弊。

前者所培养的精英意识首先是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素质然后才是个性和气质休养。

精英首先需要“精神”,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精英要有“英雄”的风范,它要在创新与社会思想进步上有所作为,要引导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而不是附庸风雅,远离布满泥泞的底层生活。

(当然,在95之前的时代,因为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通过高考而鲤鱼跳龙门离开落后的乡村确实是农村孩子重要的选择,体现一种无奈的功利)。

精英教育不利的地方是无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所大量需要的普通应用型人才。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方面,出于个人发展的选择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认定基础为大学学历的现实,它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由于人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部分人的潜力发力点略微滞后,大众化高等教育使大学入学门槛降低之后,大大降低了错失人才的机率,家庭、社会在人才方面可以幸运地“捡漏”!正如上面所述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可以满足社会高速发展所需的普通应用型人才需求问题。

不利的是,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平均质量要低于精英化高等教育;校园的学风、道德、文化环境不尽理想;师资配套压力也带来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目的显著。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湖北函授 大学学报 ( 2 0 1 3 ) 第2 6卷第 6期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清津 , 王 军 , 丁士拥
( 1 . 装 甲兵工程学 院政治教研室 ; 2 . 装 甲兵工程学 院训 练部军事教育与教育评 价研究 室 , 北京
[ 摘
1 0 0 0 7 2 )
的 战 略 目标 的根 本 要 求 。人 是 教 育 的根 本 与 核 心 , 新 时 期 研 究 学历教育 院校办学 治校规律 , 推 进 院校 教 育 教 学 转 型 与 发 展 , 最 终要 落实 到 “ 培养 什么 样的 人, 如何 培养 人” 这 个 根 本 问 题
是让少数具有较佳天 赋和潜 质的学生 成长 为高精尖 人才。其 衡量的尺度 为, 是否传授 高深 的学 问, 是否 处于知识学 习和研 究 的尖端和前沿。 ” 毫无疑问 , 现代精英教育继承 和突出了传统
步提高 , 毛入 学 率 达 到 4 o %” 。 我 国 已明 显 进 入 并 处 于 大 众 教
育阶段。
育教学方法 , 探 索多种培养方式 , 形 成各类人才辈 出、 拔尖 创新
人 才 不 断涌 现 的 局 面 。 二、 军 队 院 校 学历 教 育 开 展 精 英 教 育 的 必要 性 ( 一) 学界 关 于我 军 开展 精 英 教 育 的 讨 论 评述
上, 要落实到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 。军 队学历教 育 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 , 贯彻精英 教育导向 , 推进 教育转型 , 在 人 才培养 目标 和规格 、 培养层次上 实现 大众 教育与精英教育 的融 合,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精英教育 的“ 优质教育” 这一合理内核 , 成为培养高 、 精、 尖 人才

大众看待精英教育案例(3篇)

大众看待精英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精英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大众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精英教育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大众如何看待精英教育。

二、精英教育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精英教育,又称精英主义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高智商、高情商、高学历、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严格的教育管理,为少数优秀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

2. 特点(1)选拔性:精英教育具有明显的选拔性,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资源集中:精英教育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设施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育模式多样化: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艺术、体育等方面,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

(4)国际化: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海外留学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

三、大众对精英教育的看法1. 肯定观点(1)提高教育质量:精英教育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向精英教育集中,有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培养国际竞争力: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2. 反对观点(1)加剧教育不公:精英教育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不公。

(2)培养畸形人才:过分强调选拔性,可能导致教育过度竞争,使学生压力增大,培养出畸形人才。

(3)忽视普通教育:精英教育过分关注尖子生,可能导致普通教育被忽视,影响整体教育质量。

四、精英教育案例解析1. 案例一:某名牌大学实行精英教育该大学通过严格的入学选拔,选拔出具有优秀成绩、综合素质的学生,实施精英教育。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校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该校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压力过大等问题。

1999: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

1999: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

1999: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夏 风1999年的高校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

1999年6月16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这样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153万。

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

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中国教育新的一页被打开了。

一封改变学子命运的信回望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大学生,不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家庭是否生活困难,每个人从学费、生活费到杂费全额免费。

但直到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5%左右,这种规模跟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是不相适应的。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扩招前中国18-22岁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为4%,而当时人均GDP 不到中国一半的印度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为8%。

当时人均GDP 和中国不相上下的菲律宾,这个数字是20%,人均GDP 略高于中国的泰国,这个数字是31%—37%左右。

中国5%左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低▲汤敏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高中毕业生千军万马猛挤高考独木桥;竞争激烈带来沉重的学业负担,人们从批评片面追求升学率到抨击应试教育……在此背景之下,大学扩招被看成一剂良方。

大学扩招,即“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当时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1998年11月,身为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

他陈述了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组织与传授知识,培养人类的智力、品德和行为能力。

在教育中,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定义、特点、优劣以及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 大众教育的定义与特点大众教育是一种广泛向社会普遍提供的教育方式,旨在普及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让普通百姓能够接受优质教育。

大众教育是一种覆盖范围广泛、学习内容广泛、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包括:1. 覆盖面广:大众教育是一种覆盖面广泛的教育方式,能够将教育资源普遍地分配到所有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中,让所有人都能够平等地受益。

2. 学习内容全面:大众教育一般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3. 教育方式多样:大众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包括传统面授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多项形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精英教育的定义与特点精英教育是一种具有高度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和选拔国家和社会精英人才,其重点是对少数人进行深度的教育培养。

精英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1. 针对性强:精英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都非常专业化,主要面向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或具有天赋的学生。

通过深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国家精英人才的目的。

2. 资源优质:精英教育主要面向拥有高水平教学设施和优质师资力量的名校,因此其教学资源非常优质,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体验。

3. 少数人选才:精英教育一般在选拔学生时采用“精英选才”的方式,只选拔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培养,因此这种教育方式的学生数量较少。

三.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比较虽然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但两者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具体来说:1. 优点比较大众教育:(1)能够实现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覆盖;(2)有利于提高国家教育整体水平,促进社会公平;(3)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个人观点:大众化时期应更重视精英教育
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理念的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级专门人 才的竞争。(“钱学森之问”、“智库”、“胡同理论”-英 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
1.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体现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2.符合人的发展要求,体现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以人为本 3.符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原理,体现了一种“新”的教 育平等理念。(人与人禀赋资质不同,个人后天努力程度等 非智力因素也不同,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
数量与质量:
1.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导致精英教育师资的不足。 2.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影响着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 投入不足,办学紧张,被迫扩招,以收取学费增加收入。 (大众教育规模扩展与精英教育质量下降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
1.大众教育面向大多数人,具有低选拔性,倡导教育机会的 公平; 精英教育招收对象是少数人,具有高选拔性,它的价值 追求是效率。 首先,坚持平等主义的大众教育认为,精英教育与“特权” 紧密联系。(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与民主、平等理念相悖, 不公平)其次,精英教育在社会流动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2.从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地位与待遇来看,两者存在着对 立。 (资源配置)
与精英教育的关系,主并列的关系,分别承
担着不同的办学任务,并且此论述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高等 院校的重新定位以及划分标准。 纵向上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既有横向上的关系又有
从横向上看,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 段下高等教育中并列的两个体系。 从纵向上看,精英教育作为大众教育发展之前的一个阶 段,大众阶段下的精英教育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前一阶段教育 发展的某种特质。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讲解学习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讲解学习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我国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沧50% 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而在2004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超过了15%,这标志着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

另外网上流传着一条中国教育部网站在2007年10月15日前后发布的消息一―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该消息也间接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逐步增强。

我国进入大众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必然发展的结果。

由于国力的逐渐增强,我国加大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先是在教育产业化为主的观点支撑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按每年30%勺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学生规模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接着是各类在国人看来新鲜的教育项目,诸如MPA工程硕士、EMB A接踵面市。

当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仅局限于我国。

在2004年世界的大学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17.8%,发达国家为61.1%。

国家的发展,势必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反,高等教育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其必然会阻碍国家的发展。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众化是历史所趋。

但是,我国如今的大众教育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对于0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已经达到在校生规模2500万,适龄入学率22%,显然更加“大众化”。

对于短短数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这种对数据化成绩、跃进式发展的追求只完成了大众教育的数量指标,却没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过程和方式并不合理,反而没能较好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遗留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

其次,扩招导致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转变过程中,一些地区、学校和家庭仍然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公平分配。

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孩子的学习环境不良,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对策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条件,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

对策二: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将教育资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要发展普通教育,还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发展。

问题二: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在精英教育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策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科技和信息时代,这种能力更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推行创新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对策二:拓宽教育内容的领域学校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拓宽教育内容的领域,将教育内容扩展到艺术、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让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三: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在精英教育时期,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对策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评价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对策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辨、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而不是只关注分数。

总之,在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过程中,要解决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以及教育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优势比较: 精英教育: 1针对性较强,有利于英才施教,可以减少人次培养的盲目性。 2严密性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比较严格 3后劲足,发展潜力大,长期效应显著 大众教育: 1让多数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是教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 2具有群体效应 劣势比较: 精英教育: 1狭隘性和局限性(剥夺了大多数人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限制了 大多数人今后的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僵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程式化) 大众教育: 1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2容易导致教育的不正当竞争和恶性循环
精英教育塑造社会精英,大众教育培养普通社 会公民。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联系
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发展到大众阶段是必然趋势
二者的相同点:
1.都是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 2.追求教育公平,精英教育是“实质公平”,大众教育 是“形式公平”; 3互为前提师资,理念)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比较
1 界定 2 联系与比较 3 个人观点
界定
量的界定---马丁·特罗指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 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 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 转向大众型(大众教育)。
质的界定---马丁·特罗提出,“精英高等教育主要 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 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 ,而在大众 化高等教育阶段,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精英,包 括社会中所有技术和经济组织的领导阶层。重 点从塑造个性转向培养更为专门的技术精英。
我支持大众教育
1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产的需要是我国 发展大众教育的动力 2我国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 3国际政治形势和经济竞争,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关键就是人才强国 4我国城乡教育、民族教育、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促进平衡,需要继续发展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比较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比较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比较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其模式的多样性不断引发广泛讨论。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在理念、实施方式及其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展现出显著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这两种教育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精英教育模式历史悠久,通常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及精细化管理相结合。

该模式强调的是对少数优秀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目的在于确保这些优秀个体在未来的专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精英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领导才能。

这种模式往往与高标准的教育要求及严格的选拔机制相伴随,通过严格的甄选程序,将最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思维碰撞与合作。

精英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上,通常采取小班化教学、个性化辅导等形式,以适应每位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

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能力开发的引导者。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独立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精英教育也常常与国际化教育接轨,为学生提供更多出国交流及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不过,精英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由于其主要关注少数优秀学生,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大社会分层现象。

此外,过于强调整体素质的发展,有时也可能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因此,在推行精英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培养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整体教育质量不会因关注某一群体而受到影响。

与之相对,大众教育模式旨在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力求让每个个体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它强调的是普遍性与包容性,确保无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种模式通常依赖于公立学校系统,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大众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大众化特征,其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于基本人力资源的需求。

兼容 兼顾 并举--再谈普通高中的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兼容 兼顾 并举--再谈普通高中的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家的教育质量标准及其成果 , 而 教 育 质 量标 准 的 制 定 及 其 成 果 的 显 现 都 体 现 在 人 的发 展 上 。 考 量 一 个 国家 教 育 的 发 展 水 平 主 要 关 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有 素 养 的 人 的数
量, 二是人的素养指数 的高低 。 这 主要 就是从群 体 、 个体
来普及 ,而人 的素养 指数 的提高则需 要精英 教育 的培
养。
果, 进 而培养 出精英 。 各类拔尖人才才有 可能脱颖而 出。
与此同时 , 精 英教育的独特理念 、 创新机制 、 思 维 方 式 对
在普通高 中 , 这 两 种 教 育 应该 以何 种 姿 态 存 在 与 推 行, 这历来都是个难题 。 也 是 教 育 界 争 论 的 焦点 之 一 。 目 前, 包 括 教 育 人 士在 内 的社 会 各 界 对 大 众 教 育 和 精 英 教
化 等各方 面都很发 达。 美 国、 英 国为什 么精 英教 育发达 ,
因为经济发达 , 大 众 教 育 发 达 。 中 国 为 什 么 精 英 教 育 还
不发达 , 因为 中国的大众 教育还处 于发展 阶段 。从 发展
到发达是有过程 的 , 大 众 教 育 就 是 这 个 发 展 过 程 的初 始
种教育在 内涵上 是兼容 的 ,在 国家发展 策略上 是兼顾 的, 在有 条件的普通高 中( 学术性高 中) 应该是并举 的。

在大众教育的实践 中不断完善 。 精英教育 的 目标就 是通
过 教 育 培 养 出社 会 的精 英 . 而 这 些 精 英 也 会 对 大众 教 育 乃 至 整 个 国家 的教 育 起 到重 要 的 影 响 作 用 . 影 响其 性 质 与发 展 走 向 。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关乎着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成长。

在教育的领域中,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概念,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精英教育,顾名思义,是侧重于培养少数优秀、出类拔萃的人才。

这些人才通常在学术、商业、政治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

精英教育往往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课程设置。

学校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接受精英教育的学生,往往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

他们需要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可能成为社会的领军人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然而,精英教育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方面,由于资源的集中和倾斜,可能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只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或者自身天赋出众的学生能够享受到这种优质教育,而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则难以企及。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分化。

另一方面,精英教育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人成就,可能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忽视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与精英教育相对应的是大众教育。

大众教育的目标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的教育服务,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它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大众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需求。

它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统一和标准化,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大众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摆脱文盲和无知的状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众教育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普及教育,提高了全民的文化水平,减少了贫困和犯罪,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然而,大众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和谐发展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和谐发展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和谐发展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有一种平衡和协调的机制,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要重视大众教育,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大众教育应该注重提高人们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包括读写、计算、思维和沟通等方面。

同时应该注重人们
的终身学习和全民教育,以便让每个人都能够继续学习和成长。

其次,要注重精英教育,发掘和培养具有领导才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精英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精英教
育学生应该接受高品质的教育,包括科学研究和国际化教育等方面。

最后,要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促进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协调和互补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和支持学校和教育
机构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工作,以提高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地方综合性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综合性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综合性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自高等学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方向迅猛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我国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介于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之间的教育实体正在积极探索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结合的新路子:分层次办学;分类别指导;针对性实施;阶段性突破。

努力把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在履行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双重社会责任中促进其更快、更好发展,进而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开卷考试;大学理科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水平介于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之间,担负着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双重使命。

如何实现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和谐发展,不仅对促进地方综合大学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结合的必然性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实力、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差异决定着地方综合性大学必然走精英与大众化结合的道路。

1.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实力使然地方综合性大学具有地方性和综合性的双重优势,在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这些高校尽管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之列,但由于她自身发展历史的独特性和客观存在的地域性,以及办学类型的综合性,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某些学科处于全国较为领先的地位,完全有能力在某些学科领域进行精英化教育。

2.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诉求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必然走精英化的道路。

高等学校在生源选择、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运行、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培养规格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

精英教育和⼤众教育教育本⾝,关乎每个⼈的发展和成长。

你拥有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未来社会中收益和地位就不同。

那么如何定义精英教育,⼤众教育⼜是什么,有什么利弊呢?所谓的精英教育,其实出⾃于西⽅,那些⽣下来就已经拥有丰富,优良教育资源的⼈,从⼩学开始,享受的就是真正的精英教学,即严格,精深,针对性的优质教育。

所以,接受过精英教育的⼈,会更早接受痛苦的洗礼,严格形成⾃律的习惯,也更早明确⾃⼰想要什么,这⽅⾯,是⼤众教育⽆法⽐拟的。

精英教育的严苛,不亚于西点军校。

精英教育(meritocratic education),⾼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学率在15%以上⾄45%以下者称为⼤众化教育。

精英教育的优势当然是不可否认的。

你⾄少在某些⽅式上学会思考,还可以建⽴⼀些⽇后开创事业所需要的⼈际关系,获得让世⼈羡慕的富裕⽣活或其他报答。

精英已经成为社会的⼀种稀缺资源,精英教育正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词汇之⼀。

从⼀些⼤学把⾼尔夫球列为学⽣的选修课,到家长争先恐后地把⾃⼰的孩⼦送进各种礼仪培训班,这些举动⽆⼀不在勾勒着⼈们想象中的精英⽣活。

精英教育不等同于物质需求,不同于特权意识。

精英教育的模式美国式:即将选择过程尽可能地推迟,所有⼈都可参加公开竞争,最后产⽣少数精英,谓之“竞争流动模式”;英国式: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为参照,即在⽂法学校实施早期淘汰机制,胜出者接受专门的精英教育,称为“庇护流动模式”。

⽽75%以上机会可以获得的教育,只能说是⼤众教育。

这种教育本⾝,推崇⾃由,没有严苛的要求或者明确的⽬标,为的是培养解决个⼈就业,社会部分需求的⼈才,⽽不是培养有担当,更具创造⼒和主⼈翁意识的⼈。

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家教育的区别

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家教育的区别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这两个发展阶段在人才观和教学观价值取向、学生观等方面都应有较大的区别, 充分认识两个阶段的差异是做好机制转变的前提和保证。

精英教育的人才观比较重视研究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 培养出的少数精英成为部分行业中的技术骨干, 专业覆盖面窄, 不易适应职业的转变,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专业对口” 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期和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精英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可以在固定的岗位上“从一而终”, 从而为培养大批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社会职业类型也会成倍的增长。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职业只有700 多种, 现在已有近2000 种, 而日本有4000 多种, 德国有近6000 种, 所以, 高校培养人才的思路要从单一化转化为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 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大众化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发挥专业之间、院系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互补, 是解决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与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途径。

精英教育的教学观和大众化教育的教学观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 精英教育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掌握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大众化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整个校园的教育气氛和整体教育培养功能。

精英教育阶段强调高等教育的功利性、生产性、工具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人员和经济专家, 传授知识、技术和培养能力, 学校是生产专一性很强的“产品“的生产机器。

大众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转变,重视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 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养成教育, 人文和道德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重点之一; 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的高级劳动者和技术实践者, 研究生教育成为专业性强、层次高、注重知识深度与技术研究能力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教育。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大众教育体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彰显一个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是必然要得到重视的。

然而精英教育的优势也是不可否认的。

精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精英教育正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词汇之一。

从一些大学把高尔夫球列为学生的选修课,到家长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礼仪培训班,这些举动无一不在勾勒着人们想象中的精英生活。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我认为,我们没有必然非要分出个孰重孰轻,而是应该像邓小平抓发展一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一、步步稳扎大众教育大众教育的概念主要源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或英才教育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

后者体现为一种量的教育,即只有极少数人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前者则体现的是一种质的教育,着重于优秀的教育,即是在大众化平台上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

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以心智和人格为核心的高标准教育,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这里所述的高深学问不仅是一套知识体系,同时还是一套方法体系以及在未知领域冒险、探索的过程),旨在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骨干和领导者,其中不乏领袖和大师级人物。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看,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从时代的要求来看,精英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由于知识的信息化,网络社会的形成,各个学科之间迅速交叉融合渗透,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哪一个学科种类,而必须从多个学科入手,才能取得预期的研究效果。

不仅如此,由于各个学科的互相结合渗融,新兴学科也不断出现,研究的难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大。

仅以计算机技术为例,最早的计算机是为军事战争服务的,如今,它所服务的对象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在气象、地质、水利、建筑、运输、农业、印刷、编辑等领域都不难见到它的身影。

这些技术领域的互相结合,催生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难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北大教授王选发明的计算机激光照排汉字处理系统举世闻名,它将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印刷领域。

但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之广、难度非常之大的复杂系统工程。

它涉及数学、物理、中文、计算机、电子技术、新闻、印刷等多个学科,并经过研究人员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得以成功。

要发展高新技术,必须要培养能从事高新技术的高精深的专门人才。

相比其他人才的培养,鉴于高新技术的特点,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所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开展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还是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精英人才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

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度的精英教育,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传播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高等学校水平高低正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一般来说,决定高等学校水平高低的主要是学校的教师,也就是这个学校所拥有的精英人才。

建国际一流大学,关键和重点是一流的师资,也就是一流的精英人才。

事实上,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主要焦点就是人才,也就是精英人才资源的争夺和竞争。

可以说,有了某一方面的精英人才,就拥有了该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竞争力。

只是我国的高水平师资相当匮乏,它不仅制约了精英教学,也制约了大众化教学。

从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来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精英教育满足了一部分出类拔萃的学生与杰出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高深学问的需要。

人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即每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人的发展也是多层面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要求统一和一律。

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大学生们由于过去各自生长的环境不同,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和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都不尽相同,大学生多数为自己设计了未来,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

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正是顺应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实现远大抱负的需要,因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