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健康和环保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 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运动健 身、环保出行等方面。
社交媒体与网络文化
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 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人们 更加注重在线社交和信息分享。
时尚与品牌意识
时尚潮流的引领
时尚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人们对于 时尚的追求,人们更加注重穿着打扮 和时尚搭配。
中国影视剧的发展历程及 特点
影视剧的社会影响与价值
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定义和形成 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及行为习惯
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与价值
0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
消费观念的转变
1 2 3
从生存型消费到享受型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从满足基本生活 需求的生存型消费转变为追求品质、体验和感受 的享受型消费。
休闲娱乐方式的改
变
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 方式,人们更加注重娱乐和休闲 ,追求快乐和放松。
社交方式的改变
大众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 等途径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
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社会文化氛围的活跃
大众文化带来了社会文化氛围的活跃,人们更加关注文化、艺术、 时尚等领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互动。
品和服务将不断涌现。
个性化和定制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大众文 化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
需求。
展望:未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跨界融合和创新:大众文化将不断与其他领域进行跨界融 合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展望:未来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挑战
02
文化安全问题:随着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不良文化产品和服务 可能对青少年等群体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提纲)一、大众文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何谓大众文化1.在19世纪中期,“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相对于高等文化(High culture)而言,它被精英们提炼出来,用来“指称当时正在凸现的与传统的高等文化不同的文化现象,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在上升期,资产阶级新贵族们的市侩之气,下层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文化精英看来,都在破坏传统的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
‘大众’包含着无知、庸俗、偏见、冲动、非理性的意思,‘大众文化’自然是对这个阶层粗俗文化状态的贬称。
”[14]约翰.菲斯特认为,“大众文化是由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为了从那些资源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是从社会内部和底层创造出来的。
大众文化始终是一种关于冲突的文化,它总是关涉到生产社会意义的斗争。
这种意义有利于从属者。
”2.20世纪20、30年代对大众文化来说是具有转折性的年代。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认为,“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通俗文化研究和评价的很有意义的转折点。
电影与电台的出现,文化的大批量生产和消费,在一些西方社会中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与自由民主政治的成熟,全都为大众文化的论证提供了条件。
”3.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
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养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
1944年,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中提出大众文化是以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性的、物化的、虚假的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独裁主义的帮凶……从而显示了从启蒙向意识形态倒退,进入大众欺骗的阶段。
”、4.20世纪5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开始对文化与大众文化研究。
雷蒙威廉斯不同意“把文化理解为上层的专利,同工人阶级的文化对立起来,从此‘popular culture’开始代替包含着太多贬义的‘mass popular’。
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
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
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是一汽大众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司所有员工在工作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汽大众的文化价值观包括尊重、诚信、追求卓越和持续创新。
尊重是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包括尊重个人、尊重团队和尊重客户。
一汽大众的员工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包括同事、客户和合作伙伴。
在团队合作中,员工应该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决策,通过合作来达成共同目标。
在服务客户时,员工应该尊重客户的需求和意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诚信是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基石,包括诚实、守信和承诺。
一汽大众的员工应该在工作中保持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误导客户和合作伙伴。
员工应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承诺,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
追求卓越是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包括追求卓越、创新和不断进取。
一汽大众的员工应该始终追求卓越,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员工应该积极创新,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想法和方案。
员工应该不断进取,不断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
持续创新是一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特征,包括持续创新、开拓创新和引领创新。
一汽大众的员工应该在工作中持续创新,不断寻找和探索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员工应该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员工应该引领创新,带领公司和行业朝着更加创新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一汽大众的文化价值观是一汽大众的长期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汽大众将继续推行这些文化价值观,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文化,为客户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
浅析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特征【摘要】大众文化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市民社会的崛起而生产的,具有大规模传播和受众的文化形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受到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和媒体发展的推动,扮演着社会统一和社会认同的重要角色。
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电影、广播和电视等传媒的崛起,大众文化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其特征包括流行性、大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等。
大众文化对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都产生着深远影响,但也容易导致文化同质化和思维模式单一化。
未来,大众文化将继续与科技发展相互融合,呈现出更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我们既要认识到大众文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要警惕其可能的消极影响,同时关注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定义、背景、重要性、起源、发展历程、特征、影响、未来发展、积极作用、消极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指流行于广大人群中的文化现象和符号,是一种由大众群体创造、接受和传播的文化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包含了通俗易懂、大众化的艺术作品、娱乐产品和消费品,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游戏等。
这些文化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受众覆盖面,能够快速地传播和影响社会。
大众文化旨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和娱乐的需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共同的文化体验和共同的语言。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还具有易接受和易传播的特点,能够快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消费对象和创造者的文化形式,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引领着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研究和分析大众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对于了解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众文化的背景大众文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大众文化逐渐兴起。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
发挥媒体的作用
利用社交媒体:如 微博、微信、抖音 等,扩大传播范围
制作高质量的内容: 如纪录片、电影、 音乐等,提高传播 效果
举办文化活动:如 艺术节、音乐会、 展览等,吸引更多 人参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利用传统媒体:如 电视、广播、报纸 等,扩大传播影响 力
案例分析
成功的大众文化与艺术传播案例
迪士尼:通过电影、主题公园、衍生品等方式,成功传播其文化与艺术 漫威:通过漫画、电影、电视剧等方式,成功传播其超级英雄文化与艺术 故宫博物院:通过展览、文创产品等方式,成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音乐节:通过音乐、艺术、文化等方式,成功传播音乐文化与艺术
大众文化与艺 术的关系
大众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推动艺术创新:大众文化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
改变艺术形式:大众文化使得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大众 影响艺术价值:大众文化使得艺术作品的价值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 统艺术价值 促进文化交流:大众文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得以交流和融合
艺术对大众文化的推动作用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 传播
汇报人:
目录
01 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03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05 如何提升大众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效 果
02 艺术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04 大众文化与艺术传播的未来发展 06 案例分析
大众文化的定 义与特点
大众文化的概念
大众文化:指广泛传播于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形式,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娱乐性等特点。
艺术的传播方 式与途径
传统艺术传播方式
口口相传:通过口头讲述、歌唱等方式传 播
艺术品展览:通过展览、博物馆等方式展 示和传播
书籍记载:通过书籍、文献等方式记录和 传播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且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和参与的文化形式和娱乐活动。
它不同于高雅文化或次文化,而是从社会底层开始逐渐蔓延至上层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无处不在,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电影、音乐、电视剧、时尚、游戏等。
一、大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传媒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传播和接收文化的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的印刷和发行,以及影片和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使原本只能被少数特权阶层所拥有和传承的文化,逐渐成为了大众所拥有和享受的对象。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1. 普及性: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可以被广大大众所接触和参与。
例如,电影院、音乐会这些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院、网络等渠道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的文化产品。
2. 多样性: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在这种跨文化的环境下,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韩国韩流音乐、日本动漫等都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大众文化的代表。
3. 娱乐性和消费性:大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娱乐性和刺激性成为了人们休闲时娱乐的重要选择。
与传统的高雅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注重娱乐效果,更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享受的需求。
同时,大众文化也成为了商业运作的重要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
三、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透过传媒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语境和交流平台。
大众文化具有社会化的特点,通过媒体传播和互联网交流,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区,人们通过分享和讨论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
另外,大众文化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和接受。
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产品,从而增加了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民间文化(folk culture)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
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
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主流文化(又称官方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
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直到清末,历代帝王都是崇尚儒学。
在西方,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国家提倡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
但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概念太大,马克思主义文化才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精英文化是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山寨文化相对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即,不适应嘈杂的物质社会,它是人们内心渴求却常常被世俗生存需求驱逐时才能感悟到的,它是在人们静心思索或遭遇物质失利而需要情感慰藉时才冉冉上升。
关于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而来的评价问题,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特点属性的商品化传播的媒介化制作的标准化审美的日常化形式的娱乐化趣味的时尚化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遵从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文化与大众的双向互动发展过程中,生产与消费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在本质上生产决定了消费,大众文化的生产在深层次上决定了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通过意识层面对大众的文化素养施加影响,因此,通过提高大众文化生产的品位,可以达到改造国民素质的根本目的.可复制可获利电影和电视看法大众文化产物不乏智慧《鬼子来了》亚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
大众文化概况
⼤众⽂化概况第⼀章⼤众⽂化概述⼀、⼤众⽂化的定义:⼤众⽂化是以⼤众媒介为⼿段、按商品规律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常感性愉悦的体验过程,包括通俗诗、通俗报刊、畅销书、流⾏⾳乐、电视剧、电影和⼴告等形态。
⼆、⼤众⽂化与⼤众媒介⼤众媒介与⼤众传播紧相关,实际上是指⼤众传播媒介。
⼤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使⽤⼤众媒介、在⼴泛的传播对象中⼤量、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便施加影响的过程。
相应地,⼤众媒介是指⼤众传播得以进⾏的专业机构和技术。
⼤众媒介通常包括两类:机械印刷媒介(如报刊、书籍和杂志等)和电⼦媒介(如⼴播、电影、电视和⽹络等)。
(1)⼤众媒介的应⽤推动了⼤众⽂化的发展。
(2)⼤众媒介对于⼤众⽂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众⽂化的特征]⼤众⽂化有如下特征:第⼀,⼤众媒介性。
这是指⼤众⽂化以⼤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第⼆,商品性。
这是指⼤众⽂化具有由⽂化产业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商品的属性。
第三,流⾏性。
⼀种⼤众⽂化⽂本在开初总是善于吸收⾼雅⽂化⽂本和民间⽂化⽂本等的某些特点,创出原创性新模式,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产⽽流⾏,在⼀定时段的⼀定公众群体中风⾏开来,形成时尚潮流。
流⾏,真是⼤众⽂化的必然特征之⼀。
第四,类型性。
第五,娱乐性。
⼤众⽂化⽂本⽆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追求⼴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
第六,⽇常性。
与欣赏⾼雅⽂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告、电视剧、流⾏⾳乐、时装、畅销书等⼤众⽂化的接受,是在⽇常⽣活的世俗环境中进⾏的。
四、⼤众⽂化中的多元互渗景观在⼤众⽂化⽂本中,常常可见出主导⽂化、⾼雅⽂化和民间⽂化的因⼦,从⽽出现⼤众⽂化的多元互渗景观。
⼤众⽂化的多元互渗有着丰富复杂的表现,简要的说有以下三种形态。
第⼀,⼤众⽂化的主导。
⼤众⽂化要真正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产⽣合法性作⽤,就需要遵循或不违反主导⽂化的规范。
第⼆,⼤众⽂化的⾼雅化。
大众文化
就文化的审美而言,大众文化突破了艺术与非艺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 美和艺术都疏离普通民众;而在今天,借助于大众媒介、文化工业等手段,美和艺术普及化了,审美的经典性与 日常性从针锋相对走向了和谐统一,原先遭受经典美学打压的欲望、诱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处于 文化中心或热点的不再是传统的经典艺术,流行歌曲、电视连续剧、广告、时装、模特表演、网络文学、畅销书 以及动漫、网上视频、网络游戏、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审美形式不断涌现。
2004年,杨臣刚的网络爱情歌曲《老鼠爱大米》一夜走红,不仅迅速占领了mp3下载排行榜榜首,并且创下 互联网有史以来同一首歌同一时期1亿人次的最高点击率。正是因为网络媒介的平台,为面广量大的受众群体提供 了传播的条件,以至一时间,大城市小乡镇,街头巷尾、校园内外,到处传唱《老鼠爱大米》。由此可见,利用现 代大众传播媒介,成批地制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并作用于受众,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
关系
一、先进文化能发挥对大众文化的导向作用
1.文化建设是“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一方面,先进文化只有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时才能实现其 功能和价值。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必须植根于群众的生活中,必须深入到大众的心理层面,塑造正确 的价值观,从而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广大群众是创造、实践和享受文化的主体。大众文化的 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它既是一个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状态和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更是文化进一步发 展、创新的基础和环境,直接决定了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方式和质量。因此,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建设先进的 大众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是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
2.大众文化在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占据着较重要的位置。这是由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决定的。因为,大 众文化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封闭状态和单一格局,实现了文化的大众性与共享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 荣与文化产业的形成,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密切了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强了现代意识与 时代精神。
什么是大众文化?
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流传、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普遍文化现象,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娱乐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发展的历史大众文化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娱乐业蓬勃发展等原因,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文化娱乐。
随着技术进步和媒体广泛使用,大众文化开始普及,成为娱乐和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
20世纪50年代,电视媒体变得更加普及,可以同时传递音乐、新闻、体育等多种信息。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文化在不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
2.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是针对大众群体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娱乐性强:大众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娱乐为主,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 流行性强:大众文化具有广泛流行性,因为它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和审美需求。
- 可塑性强:大众文化可以不断地变化和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更新换代比较快。
- 财富效应强:大众文化是创造财富和经济收益的重要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大众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大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还可以弥合社会的差距,促进文化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也面临着负面影响。
一些大众媒体和文化内容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4.在大众文化中如何保持自我意识?当我们接触大众文化时,我们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
我们需要学会审视文化内容的积极和消极方面,不断提升自我意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方式来拓展视野,接触更多有益的文化信息。
比如,可以选择阅读专业书籍、赏析高艺术、参与志愿活动等,让自己的文化层次得到提升。
总之,大众文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形式,它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仅需要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更要对文化内容和形式保持批判性思维,提升自我意识,追求真正的文化精神。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大众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群体中被广泛接受、共享和传播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方式等。
而大众传媒是指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娱乐内容的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大众传媒是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平台。
通过大众传媒,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和信息,从而了解和参与到大众文化中。
其次,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形塑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主导者,决定了哪些文化内容可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了解和传播。
媒体的选择和报道方式,会对大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大众传媒的内容和形式。
大众文化是源于大众群体的需要和需求,而大众传媒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存在的。
媒体会根据大众的兴趣和偏好来选择和呈现内容,以吸引观众和读者,这种互动和反馈促进了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相互发展。
综上所述,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文化生态系统,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
“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大众文化是指对广大群众具有普遍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如电影、音乐、电视剧等。
而文学则是一种高度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虽然大众文化和文学都是受众广泛的文化表达方式,但它们的命运却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
首先,大众文化强调娱乐性和商业价值。
大众文化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受众和经济利益。
因此,它往往追求轻松愉快的娱乐内容,符合大众口味的流行元素。
例如,好莱坞电影通常采用简单直接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大众文化也是一个充满商业利益的产业,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都是大量的商品和娱乐产品。
因此,大众文化受到市场需求和商业市场的约束,追求商业成功和经济效益。
相比之下,文学注重深度思考和艺术价值。
文学作品通常涉及更加复杂和深刻的主题,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文学作品追求的是观念和情感的交流,而不仅仅是娱乐目的。
文学作品可以深入探讨人类的存在意义、道德伦理、社会问题等重要议题,引起读者的深思和探索。
虽然文学作品也会通过出版和销售来获得经济利益,但纯粹的文学作品更注重艺术性和实质性的内容。
其次,大众文化迅速传播和消费,而文学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耐心。
大众文化以其轻松易懂和流畅的形式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和消费。
人们可以通过电影院、电视机、手机等多种渠道轻松获得大众文化作品,而这些作品的制作和发布也非常迅速。
相比之下,文学作品需要读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欣赏。
阅读一本小说或长篇故事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专注度,这对于现代社会追求快速消费和即时满足的需求来说,显得有些困难。
最后,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也受到社会和科技的影响。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影、音乐和电视剧等大众文化作品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传播和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作品。
而文学作品传统上主要通过纸质书籍进行传播,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多样化传播方式。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大众文化是指在广泛分布的人群中形成的、融合了各个群体智慧和兴趣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是现代社会中普遍被大多数人接受和喜欢的文化,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群众性。
大众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其特点是大规模生产、商业化和大众传播。
它通过大规模制作和传播的方式达到广泛受众,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
大众文化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大众文化的制作和传播过程是经过商业化运作的。
不同于传统文化的精品制作,大众文化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特点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大量的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迅速生产,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速度和数量。
2. 广泛普及和群众性:大众文化是以广泛分布的人群为受众对象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群众性。
大众文化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行传播,使得受众范围广泛,可覆盖的人群更多。
3. 多样性和娱乐性:大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话题,如电影、音乐、热门节目、时尚潮流等。
大众文化的制作目的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满足人们的娱乐和消费欲望。
4. 趋同性和单一性:由于大众文化的商业化运作和追求市场的普及性,一些大众文化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趋同性和单一性。
这些产品通常追求于市场的一致性,往往具有相似的模式和特点。
5. 可塑性和商业性:大众文化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往往经过商业化运作,以求获得经济效益。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大众文化产品常常经过精心设计和包装,以提高吸引力和销售量。
虽然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商业色彩和商品属性,但它也是社会较为普遍的文化形态,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娱乐和消费选择,也有利于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沟通,形成社会共同认知的基础。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
浅谈两种文化——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是当前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
群众文化起源于群众,是普通人群在实践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文化体系。
而大众文化则是经过媒体传播、商业推广而形成的一种普及广泛的文化形态。
两者在内容、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
群众文化的内容多样且具有地方特色。
群众文化的形成是群众生活的反映,它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节日习俗、民间传说、口头文学等。
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也因地域差异而各有特色,有利于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
而大众文化则倾向于通俗化、商业化的内容,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和商业利益为导向,内容相对单一且同质化。
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口口相传和亲身经历。
群众文化往往是通过人际关系和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具有直接性和亲密性,有利于群众之间的交流和传承。
而大众文化则借助于现代媒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向广大人群传播。
大众传媒的普及和便利性使得大众文化得以快速传播和接受。
群众文化和大众文化在社会影响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群众文化在社会中起到了凝聚人心、传承传统和增进社会认同感的作用。
它是普通人群的精神寄托,代表着民间的智慧和风俗,有助于构建社会和谐。
而大众文化在商业化的推动下,更多地关注市场需求和商业利益,其影响力更容易被商业化和消费主义所左右。
群众文化体现了民众的创造力和智慧,它具有多样性和地方性的特点;而大众文化则是受到商业利益和媒体力量影响的一种普及化形态。
两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也不同,但都是当前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群众文化,同时合理引导和塑造大众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公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文化探索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
现代文化探索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现代社会,文化与时尚变得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流行趋势席卷而来。
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的对象。
那么,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一、大众文化:人们共同的情感归属所谓大众文化,是指普遍受到大众认同或参与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它本质上是一种团体共同的情感归属,将个体通过共享的价值观念、习俗和兴趣爱好联系起来。
大众文化既是大众生活的表达形式,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众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变革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电影、音乐、时尚等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物。
大众文化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交流的便捷,丰富了人们的大脑和精神世界。
二、流行趋势:时尚之风的引领流行趋势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大众喜好的文化元素和时尚风尚。
它是大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了人们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流行趋势具有时效性和周期性,不同的流行趋势会在不同的时期兴盛或消退。
时尚产业作为流行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把个体对美的追求与商业产业相结合。
时尚秀场、时尚活动和时尚品牌的崛起,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行为。
人们热衷于购买和追随流行趋势,追求与潮流同步的自我形象,寻求身份认同和自我表达。
三、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对于个体和社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它们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交流。
大众文化使人们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事物,加深了对世界的认知。
流行趋势则通过传播和交流,扩大了人们的社交圈子和社会影响力。
其次,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从时尚产业到音乐影视产业,各个领域都因为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而蓬勃发展。
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也为就业和创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最后,大众文化和流行趋势对于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精神追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大众文化的看法
对大众文化的看法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近代大众文化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
市场经济在中国现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它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现代大众文化的发展。
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力,可以说是存在于两者之间。
因此,对大众文化的看法有两面性。
二、大众文化的正面影响1.大众文化拓展了群众的现代生活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但随着以竞争为主导机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物质生活相比于过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上的空虚。
而大众文化正好可以弥补人们这方面的空虚2.促进群众统一价值观的形成大众文化对当今社会所推崇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意识形态和形式上,基本实现了文化与大众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国家,无论从南到北抑或是从东到西,无论是哪个地区的哪座城市,都能窥到大众文化的影子。
从农村到城市,从报刊到互联网,甚至是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处处都充满着大众文化。
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大众文化早已被众人所熟悉,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没有人可以离开大众文化的环绕,就像离不开水的鱼儿一样。
三、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众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大众对大众文化的喜爱也无法掩饰。
但我们不能因此对大众文化全盘接纳,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大众文化。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现如今的大众文化的不足,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更积极的指导。
1. 受全球文化影响,大众文化发展逐渐同质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实,其特殊影响在文化领域日益突出。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考试要点第一讲传媒与文化1、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2、大众文化: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大众文化是普通民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
精英: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
精英文化却是代表正统的、由主导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那一部分精英所创造并欣赏的文化。
3、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指(代表个人、团体等,尤指形成一经济或政治制度基础的)思想方式。
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是概念、观点、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从广义讲,它源自特定的阶级或群体。
每一种类的意识形态指适合那种阶级的观念体系。
4、霸权:指各种各类的支配,不局限于政治方面。
它不但指涉政治、经济因素,而且包含了文化因素。
(1)媒介霸权的观点认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
大众媒介被视为受社会统治阶级控制、帮助那个阶级控制社会其他人的工具。
(2)媒介霸权的三个命题:新闻记者的社会化包括充满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报道指南、例行工作规则和导向;新闻记者倾向于报道保守的和维持现状的话题和消息;新闻记者倾向于表现亲美国的报道和对他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负面报道。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政治对大众传媒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归属具有决定性影响,也就是统治阶级掌握着“文化霸权”;政治发展状况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政治秩序的良好可以带动大众传媒的繁荣,反之则传媒业也会受到反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正面作用:传递政治信息。
监督政治环境、统一政治规范、塑造政治形象、传承政治文化。
大众传媒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新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力量出现的导火索和鼓动者,并在一定的政治发展阶段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文本、解读、意象、镜像、全景监狱文本指“任何书写或印刷品的文字形式”。
超级全景监狱不单产生了自我监视、互相监视的人群,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传播语境。
这种新的传播语境具有非常独特且令人困厄的特征。
6、七、消费、媚俗、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人们对消费品的占有不再以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而是以炫耀消费品的附加值作为消费行为的主要目的。
消费社会对消费品赋予过分价值,趋向于把消费品不仅当作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而且作为最大的利益,整个经济、社会和文化制度被一种消费物质商品的动力所支配和渗透。
(概念参考书本)第二讲媒介文化与当代文化转型一、媒介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1、社会生活的大众媒介化社会生活通过大众媒介被整理、呈现与保存,社会生活被媒介文本化与大众传播化;大众传媒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播被日常生活化,成为人们几乎不可须臾离开的生活内容。
2、媒介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当代社会与文化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审美的泛化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二、媒介文化与大众认同1、媒介环境的不断扩张大众传播表现社会环境,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基于这一层面及其重要作用,大众传播才把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等对立因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2、媒介文化与大众认同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主要发生在两个宽泛的阶段,即是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
认同:包括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指向一个集体的维度,基于一系列共有的目标、价值观或经验的共同认同,能够形成社会运动的重要基础。
自我认同指的是自我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以及对我们同周围的世界关系的独特感觉。
知识分子的定义:(1)社会的良心;(2)智慧的传播者;(3)对真理和神圣的亵渎与怀疑者。
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独立、民主、批判和创造的精神。
知识分子的三种类型:政治知识分子、一般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指的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新型知识分子:新型知识分子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活动,来转换原有的身份,获得即得体又合法的标志。
他们是消费文化的产物,成为时尚的制造者和娱乐信息的传播者。
他们不再引导社会公众对自身和社会进行批判式的思考,而是直接诱导人们如何去进行大众消费与享受日常生活。
媒介文化形态之一:当代运动影像1、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一、从图画、图片到运动影象;二、当代社会文化的图象转型;三、视觉文化的当代转型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数字技术的影响:传统视觉媒介的数字化以及媒介的融合;基于数字技术的新视觉媒介的出现;互动与异步的实现。
2、虚拟影像空间的体验:电子游戏与游戏人生(现代游戏的科技化与媒介化、现代游戏的商业化与产业化、现代游戏的极端虚拟性与参与性、现代游戏的内容转化)、知识的游戏化与博彩化、真人秀的欲望叙事(节目与人物的真实展示、内容局限性、主题与本质的商业化、媒介的渗透)3、中国当代历史影视剧及其特性:历史的大规模媒介化、两种历史观、建构历史与历史叙事第三讲大众传媒中的偶像偶像:本义是指用木料、泥土或金属等制成的供人敬奉的人像,例如庙里的佛像、神龛中的圣像等等。
后来是指人们所崇拜的对象,尤其是指带有某种盲目性的崇拜的对象。
图腾都具有保护、庇护、寄托、希冀等功能。
偶像崇拜:对这个或数个人格化的神祗的崇拜。
有平民化、个体化、感情化、随意化、内投射化特征。
偶像崇拜开始世俗化的原因:首先是社会的民主化;其次是宗教组织的衰落;再次是日常生活的商品化。
时尚、偶像与大众传媒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尚需要偶像和大众传媒的强力引导与广泛宣传;大众传媒需要时尚与偶像来维持吸引力和大众性;偶像则需要时尚与大众传媒的形象出新和关注度。
于是,时尚、大众传媒和偶像就在这种共生关系中完美结合在一起。
中国当代偶像的媒介文化意义:时尚偶像成为当代偶像群落的主流;匿名偶像群的大量涌现;偶像群体现着社会文化意义从政治一元化到消费一元化的整合过程。
时尚的缺陷:1、就时尚的内在方面而言,是丧失了自由的个性;就时尚的外在方面而言,是丧失了自由的世界;就时尚的根本内涵而言,是丧失了自由本身。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两者的叙事差异:大众文化在叙事上的最大特点是通俗性、随意性和具有趣味性的价值取向。
精英文化在叙事姿态上要求严肃性、精准性和思辨性、学理性,表现在内容上的重要性和分析的权威性。
两者的综合对比:首先,大众文化在传递信息、阐述情况多为简单的事实,关注的是事件本身,通常只是就事论事;而精英文化要承载着社会的责任感,承载着人类的良知。
其次,精英文化对世界塞入意义,大众文化对世界取出意义。
最后,大众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快餐式”,集中体现在随处可见、可调众口、快进快出;精英文化为了延续其历史使命,摆在第一位的往往是一种公正、公平的文化创造环境,一种合理、有序的文化创作氛围,它要承载社会责任感哈良知。
两者的社会影响:大众文化(迎合的建构);精英文化(引导的解构)。
(其余内容参照书本)第四讲广告及其叙事广告: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其功能有:基本功能、经济功能(认识功能、心理功能)、宣传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公益广告)。
广告的叙事类型:证明型模式(用名人做证词式广告,选择演员来充当角色,以叙述者的身份给人们讲述产品的使用方法)、说教型模式(在公益性广告说辞中,说教性质的词语用得比较多,一般广告以强调规则或训导的语言来进行诉求)、沟通型模式(通过商品标志、商品造型以及包装物来传播信息,使产品内涵与广告形式完美结合,在与受众的沟通中,具有最终说服、推广的作用)、圆满型模式(广告叙事通过相会相聚、喜庆祝寿的场景,尤其体现中国传统观念,家庭圆满、家庭幸福是其语义内涵)、抒情型模式(抒情型广告叙事方法强调人性化表现,叙事尤以情感诉求为主)、享乐型模式(享乐型叙事方法与情节表现大多通过图像产生鲜活的感觉给人视觉的愉悦感,尤其强调视觉快感和享受,或陶醉于身体体验的诱惑之中)。
广告即是利用恰当的修辞表白、凝聚甚至是制造、生产种种欲望。
广告对传媒的负面影响:内容的庸俗化、传媒的同质化、广告的节目化。
第五讲舆论的类型一、小群体舆论:1、组织即指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群的集合。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特征: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人、财、物、信息和时间)、保持一定的权责结构。
2、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它既同社会和个人相区别,又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并且是联结二者的中介。
特征是: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3、随即舆论群:无明确目标、在一些陌生的场合被突发事件裹挟着纷纷发表意见的群体。
成员、场所随机。
4、固定舆论群:具有民间世俗特点和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浓厚形而下的特点,对于规范民间生活有重要作用。
考虑的是个人利益或小圈子的利益。
在规则约束下的理性思考,关注的是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二、众意:又称公众舆论,指社会范围内25 %以上至60 %以下的公众所持有的一致意见。
考虑的是个人利益或小圈子的利益。
在规则约束下的理性思考,关注的是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1、群体舆论:代表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围绕共同任务从事大体一致活动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组织共同意志和共同认识的意见。
其作用:(1)对个人的社会化有促进、指导作用;(2)增强团体凝聚力,维护团体的生存和发展;(3)对社会,集中小群体舆论和形成民意。
2、阶层舆论。
3、阶级舆论。
三、民意:民意是人民对有关自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所形成的一致意见,体现为人民的精神、愿望、和意志的总和,又称民心、公意、公共舆论、公论等,具有坚实的真理性。
它能够被民意检测的量度(60-70 %以上)所证实。
它是最大范围内的一致性很高的舆论。
民意的四定律是:量多理正定律、群落浮现定律、弱化-刚性定律、民心向背定律。
第六讲第一舆论机构媒体的作用:正向:传播信息、设置议程、引导舆论(舆论机关、公众舆论的呼应者);负向:媒介依赖、信息冗余、虚拟交流(人际交往、互动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白色转化(低级趣味内容降低了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和鉴赏力甚至诱发了许多偏离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危机(大众传播带来了文化、思想、政治冲击,对社会制度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