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1)

合集下载

精英化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利弊

精英化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利弊

精英化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利弊
粗浅地以95年为界限(扩招),之前的大学走的是精英道路(百度词条: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之后走的是大众化道路(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与所有问题几乎相同的是,精英与大众化高等教育两者都有利弊。

前者所培养的精英意识首先是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素质然后才是个性和气质休养。

精英首先需要“精神”,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精英要有“英雄”的风范,它要在创新与社会思想进步上有所作为,要引导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而不是附庸风雅,远离布满泥泞的底层生活。

(当然,在95之前的时代,因为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制,通过高考而鲤鱼跳龙门离开落后的乡村确实是农村孩子重要的选择,体现一种无奈的功利)。

精英教育不利的地方是无法满足社会高速发展所大量需要的普通应用型人才。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方面,出于个人发展的选择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认定基础为大学学历的现实,它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由于人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部分人的潜力发力点略微滞后,大众化高等教育使大学入学门槛降低之后,大大降低了错失人才的机率,家庭、社会在人才方面可以幸运地“捡漏”!正如上面所述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可以满足社会高速发展所需的普通应用型人才需求问题。

不利的是,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平均质量要低于精英化高等教育;校园的学风、道德、文化环境不尽理想;师资配套压力也带来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增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目的显著。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精英”与“大众”问题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精英”与“大众”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 的教育实践活动 , 是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步骤 , 也是落实、 检验 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方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问题作为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自 然成为影 响课程改革 方向和进程的重要因素 , 而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 向又直接影响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 向。由此 , 思考“ 新课改” 中的“ 精英” 大众” 与“ 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 19 从 99年普通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 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向“ 大众化阶段” 迈进 , 高等教育领域 的“ 精英” 大众” 与“ 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有许多文章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而对于国民 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的基础教育 中的“ 精英” 大众” 与“ 问题的讨论 , 似乎就 略显逊色 , 然恰恰基础教 育阶段的“ 精英 ” “ 、 大众” 问题深刻影响着后续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乃至整个 国民教育发展方向。
彭 乃 霞
( 南 民族 师 范 学院数 学 系, 州 都 匀 5 80 黔 贵 5 00)
摘 要: 思考现 阶段我 国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 ( 以下简称“ 新课 改” 下的精 英教 育与 大众教育 , 讨在教 育 大众化 的 ) 探
现代 发展 趋势背景下如何看待精 英教 育 ,精 英” 大众” “ “ 与“ 在 新课 改” 中的辩证 关 系, 同的理念在课 程改革 中产 生的 不 影响 , 协调二者 的平衡发展 等问题作 简要分析 , 并尝试提 出一些初 步的建议 。
F l wi gy s me p may p o o a sa e ttv l as d. ol n l o r r r p s l r t n a ie y r ie o i e
Ke r :urc lm eo ;“ h lt” e u ain;“h o uaiain e u ain;b ln e h u rn i ain y wo ds c riuu rfr m te E i e d ct o te P p lrzt ” d c t o o aa c ;tec re tst t u o

最新原创大学教育辩论赛

最新原创大学教育辩论赛

大学教育辩论赛定义:大学: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办法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

它选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进行培训和教育并以考试考核的方式检验其所学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其范围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

模式: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应该:指情理的应该采用是一种价值取舍问题大众教育模式: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旨在培养实干型应用性实干型社会适应型人才人才层次趋于多元化教学趋于灵活化精英化教育模式:毛入学率在15%一下,它是一种通过高水平选拔,选取中学教育阶段优秀人才并对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培养的教育模式,它的教学环境更好,个人资源获得更多,但因其旨在培养学术型的单方面研究人才,重视学术化教育,培养学术精英和领导阶层,是高度统一的教育模式我方观点立论1 结合我国国情而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是教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客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教育学上认为教育模式分为精英教育模式,大众教育以及普及教育模式,告别精英教育模式,透过大众教育模式,实现普及教育模式,让高等教育的光辉普照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说第二点之前,我想请大家明确一个观点,请大家不要用精英和大众去区分精英教育模式和大众教育模式,二者的区别只在定义上,也就是,毛入学率和教学特色。

2 大众化教育更能适应我国实际,大众化教育模式就是给所有人机会成为精英,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自然地选拔机制,通过社会竞争选拔而不是人为的制度性质的选拔精英,更注重公平性,资源共享原则同时我们并不否认存在精英教育的方法和精英人才,但是交给社会去优胜劣汰。

3 大众化教育模培养的目标层级是多元化的多层次化的它可以出精英也可以出人才,可以有基础学历也可以有高等学历,更加灵活,这和当今国际社会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不谋而合,是能够满足各个层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培养目的才能满足我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文化需求,使社会的发展需求得到保障,4 让我们再明确一个事实,高中毕业生,大多数心智尚不成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如果在这时加入精英教育的人为干预,将他们大多数人拒与大学门外,他们将会无可是从,并且失去了在大学中通过记得主观能动性和优胜劣汰成为精英的可能。

大学教育应该精英化

大学教育应该精英化

大学教育应该精英化具体事例名人名言:一、2011年4月14日,“清华回归精英化教育启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回归精英化教育无论是从著名学者领衔的师资优势看,还是从招生过程中的百里挑一看,学堂班都无疑集中了清华各方面的优质资源。

在清华非学堂班学生看来,学堂班的学子所受到的教育,无疑是真正的精英化教育。

在培养尖端人才方面,精英化教育无疑更具优势。

朱邦芬院士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10年间只毕业了71位本科生、1位硕士研究生。

那时候,数位教师围绕一个学生精雕细琢,成就斐然。

在这72名毕业生中,有22位成为中国两院院士,两位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力学班项目主任朱克勤教授说,“钱班”将会深入推行导师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配备最好的老师,担任导师的至少是长江学者以上的水平。

争取“一对一”地给本科生配导师,让他们从大一起就和从事一线科研工作的教授学习。

二、古语:“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教育资源,大大提高受教育者的专业素质,以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投入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说:“如果要将学校规模扩大一倍,学生人数增加一倍,那么教育质量就要20年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四、对于招生数额连年减少,复旦大学连续3年的表态包括:“继续精英化培养思路”、“确保录取的学生能享受到最多的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核定培养规模”。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陆昉此前也公开表示,复旦缩招一方面是考虑到当前中学生毕业人数减少,另一方面是基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考虑。

一边却是为数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争抢中外合办精英院校的毕业生。

其中,来自新加坡的亚太知名的莱佛士国际教育集团与中国多所重点大学合作创办的精英学院成为了培养国际一流人才的摇篮。

据统计,采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全外教英文教学,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每年都有47%的毕业生被世界500强录用,8%的学生成功自主创业,20%的毕业生就业于中外合作企业,莱佛士学院精英化的办学方针无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大众看待精英教育案例(3篇)

大众看待精英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精英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大众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精英教育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大众如何看待精英教育。

二、精英教育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精英教育,又称精英主义教育,是指以培养具有高智商、高情商、高学历、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严格的教育管理,为少数优秀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

2. 特点(1)选拔性:精英教育具有明显的选拔性,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资源集中:精英教育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优秀教师、先进的教育设施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育模式多样化: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艺术、体育等方面,旨在使学生全面发展。

(4)国际化: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海外留学等方式,使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

三、大众对精英教育的看法1. 肯定观点(1)提高教育质量:精英教育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促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向精英教育集中,有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3)培养国际竞争力:精英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2. 反对观点(1)加剧教育不公:精英教育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不公。

(2)培养畸形人才:过分强调选拔性,可能导致教育过度竞争,使学生压力增大,培养出畸形人才。

(3)忽视普通教育:精英教育过分关注尖子生,可能导致普通教育被忽视,影响整体教育质量。

四、精英教育案例解析1. 案例一:某名牌大学实行精英教育该大学通过严格的入学选拔,选拔出具有优秀成绩、综合素质的学生,实施精英教育。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校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该校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生压力过大等问题。

浅谈高等教育应该精英化

浅谈高等教育应该精英化

浅谈高等教育应该回归精英化截止2009年6月教育部最后一次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指有全日制统一招生资格的(包括各类公办民办本专科学校,不包括成考,自考之类)一共1983所,军队系统全日制高校,一共67所,总计2050所。

1999: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2001年:录取260万人录取率首次突破50%2002年:录取320万人2003年:录取382万人2004年:录取420万人2005年:录取504万人考生867万2006年:录取530万考生880万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

录取比例57% 2009年,计划招生数629万,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数比2008年增长4%。

在1020万名报考者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750万名,占73.5%。

平均录取率预计接近62%,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全国高校录取率从1978年的6.6%跃升到了2010年的68.7%。

然而,随之而来的,成都女孩玲玲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本科,因认为“读书无用,读大学是个肯定失败的投资”,父亲虽有钱却拒绝让女儿读大学。

有网友调侃道,鉴于近年来本科、硕士、博士扩招所引起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于是乎就呼吁教育部,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学位。

各地校园面积扩张和学生规模成倍增加的背后,其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严重造成了学校培养理念、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错位。

一项上万名大学毕业学生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指出:可以以15%和50%作为划分标准,将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时之间,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50%时,高等教育就处于“普及化”阶段。

还指出一般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当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时,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

199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392.0元,和人均GDP1000美元还有差距。

但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订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该计划指出:到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

截止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高等教育学历者在全国总人口(6岁及以上)中所占比率都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1998年~2012年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76%,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精英还是大众

精英还是大众

精英还是大众重点大学一直以来是我国培养精英人才的阵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多数重点大学也承担起大众高等教育任务,规模变得相当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重点大学应该立足现实,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追求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协调发展,而不要在二者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标签]重点大学人才培养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定位到1981年底,全国有97所高校被确定为重点高校,占当时全国高校总数(704所)的13.6%。

另一类是指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主要是指经国家计委批复立项、列入“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校,这类高校原有99所,但是由于后有8所被调整和合并,现在实际上为91所,其中71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

这两种意义上的重点大学绝大部分是重合的。

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差异不只是体现在称谓上,更是体现在实力和声誉上。

在2000年,部属71所高校培养的博士占到全国博士总数的73.59%。

重点大学可以看作我国在精英教育阶段的精英型大学。

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视角来看,虽然重点大学建设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并无密切关联,但重点大学建设实施过程本身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

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1999年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对于重点大学的办学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全民扩招”的策略和“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重点大学也参与“扩招”任务,71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师生比1997年为11:1,到2001年已经达到18:1(其中20:1以上的20所,25:1以上的6所,还有30:1以上的)。

此外,重点大学还有大量的成人继续教育、自学考试和独立学院的学生。

我国重点大学扩招也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于重点大学承担大众化任务,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杨德广教授认为,重点大学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众高等教育是在做“捡芝麻、丢西瓜”的事,参与低层次的生源争夺是没出息的行为。

潘懋元先生认为精英教育机构(指部属重点大学)不应当承担大众化的任务,本科教育不应再承担“扩招”的任务,也不应再办成人教育等被认为是大众高等教育形式的机构。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需要精英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需要精英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需要精英教育朱崇实一直推崇精英教育,他不仅在厦大提倡精英教育,而且在一些校外的公开场合也呼吁人们要重视精英教育。

那么,朱崇实眼中的精英教育究竟是什么样,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真的更需要精英教育吗?记者:您曾经说,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何仍需要精英教育?朱崇实: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培养社会精英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任务。

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必须要把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高等教育就很难得以持续地发展。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样一个阶段,人们容易忽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而去简单地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要知道,教育是公益品,它的产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有益的外部效益。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特别要注意,在教育领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服从市场的需求,不能只听从于市场的吆喝。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扩大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呢?我认为,特别需要关注并重视精英教育。

中国一定要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如果一流大学都失去了这个目标和方向,那么等到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可能就会有一代甚至几代人被耽误。

记者:有人认为,我国大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大众化和普及化,追求精英化将把我国高等教育引向倒退。

朱崇实:这是非常糊涂而且危险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精英教育。

记者:那么,应该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呢?朱崇实: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必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办学,这是必须的。

但如果你一味地只是顺从于市场,听命于市场,则不利于一个社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必须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这么一个社会里面,既能服务于这个社会,同时又能够引领这个社会,能够用高于现实、超于现实的理想去感召、去影响周边的人,朝着比现有市场的需求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前进、发展。

记者:这是否就意味高校面临培养人才是应该跟着市场的脚步走还是引领市场的需求这样的考验?朱崇实:对!所以要有一部分的高校要勇于承担这样的重任。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1)(1)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1)(1)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一、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大众教育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的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教育,是为大众谋福利除痛苦的教育。

(没找到,百度的)(P9;P60: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教育阶段)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P3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

P244.高等教育目的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P48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P496.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按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而确立的结构。

按办学主体不同进行划分,目前高校可分为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公里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按行政管理隶属关系,又可以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P247.高等教育学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P198.高等学校的教学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等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P1429.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

(P162书上Balabala一大堆,表示没看懂)10.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其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比较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比较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的比较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其模式的多样性不断引发广泛讨论。

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教育模式在理念、实施方式及其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展现出显著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这两种教育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精英教育模式历史悠久,通常与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及精细化管理相结合。

该模式强调的是对少数优秀学生进行深入、系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目的在于确保这些优秀个体在未来的专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精英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领导才能。

这种模式往往与高标准的教育要求及严格的选拔机制相伴随,通过严格的甄选程序,将最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思维碰撞与合作。

精英教育模式在具体实施上,通常采取小班化教学、个性化辅导等形式,以适应每位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

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能力开发的引导者。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独立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精英教育也常常与国际化教育接轨,为学生提供更多出国交流及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

不过,精英教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由于其主要关注少数优秀学生,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大社会分层现象。

此外,过于强调整体素质的发展,有时也可能忽略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因此,在推行精英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平衡好培养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整体教育质量不会因关注某一群体而受到影响。

与之相对,大众教育模式旨在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力求让每个个体都能接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它强调的是普遍性与包容性,确保无论社会经济背景如何,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种模式通常依赖于公立学校系统,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大众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大众化特征,其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于基本人力资源的需求。

高等教育学简答题

高等教育学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1)个别研究阶段(2)组织研究阶段(3)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4、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5、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①多学科研究法②文献研究法③案例分析法④反思批判法⑤体悟总结法6、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索?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

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潘 懋 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精英教育机构不应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

为减轻大众化给精英教育机构带来的压力,在高等教育增长的规模速度和增长方式上,应变 控制发展 或 加快发展 为 适度超前发展 ,变 内涵式发展 为 外延式发展 或两者并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

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高校分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4203(2003)06 0001 05Elite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mass educationPAN Mao yuan(I nstitute of H igher Education,X iamen Univ ersity,Xiamen361005,China)Abstract:Institutions of elite education should no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mass education. In order to lessen the pressure of elite education institutes brought about by the tendency of mass education,we should transform from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or speeding up development to appropriately developing in advance in terms of scaling speed of hig her education grow th.As to the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g row th,w e should adopt the parallel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ve and external mode w hile stressing on the latter one or ex ternal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con notative development .H igher institutes should develop respectively,achieve its own characteris tics and strive for leading position in each type and level.Key words:m ass hig her education;elite education;classification of hig her institutes21世纪初,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阶段。

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存在的必然性探析

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存在的必然性探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是否应该继续实施精英高等教育成了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明确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高等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存在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

标签: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在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过渡。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要研究大众化阶段精英高等教育的存在性,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精英化的内涵。

接下来,分别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进行界定。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界定西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1926—2007)教授提出了世界范围内富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

他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毛入学率15%以下的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的大众教育阶段以及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的普及教育阶段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9.8%,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到了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增加到了30%。

由此可见,我国已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现状大众化高等教育主要的思想理念在于教育公平化及功利化。

首先,由于教育公平化的影响,大众化在我国表现为大多数人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允许大部分适龄青年进入高校接受教育和培养。

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部分人的教育公平问题。

但与此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

例如,高校数量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招生规模的增长,导致高校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严重不足,从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教育应该平民化还是精英化问题构造

大学教育应该平民化还是精英化问题构造

1、对方辩友您放知道教育学中对于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定义吗?A 不知道B 不回答(对方辩友的表现着实让我放感到失望,作为精英的代表,对方辩友居然连如此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您有如何让我们对精英化教育充满信心呢)2、社会发展是对精英需量大还是对普通人才的需求量更大?A 精英带动发展1、按照您放的意思,大学教育根本就不用要老师,只要多找几个校长就可以了;2、先富带后富,只怕是富的更富,穷得更穷吧?B 不回答对方辩友又一次选择沉默,是不是已经在默认我方观点呢?3、少数的精英如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量?A 以精英反哺教育,滚雪球效应。

对方所谓的精英化教育,最后的归宿还是教育要平民化,你为何要带着大家走弯路呢?教育资源可是有限的啊!(反应快的,对方肯定会抓这句话,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培养精英。

这是对其他人受教育权的蔑视,这是对独占资源的借口。

在组织一哈)H 先富带后富。

君不见中国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来大?物质上的巨大差距已经让人叫苦不迭,您难道还要让大家在精神上受这样的折磨吗?4您方的精英化教育是不是无法满足社会需要?A 当然可以既然可以,对方辩友又为何闪烁其词,不敢回答呢?看来大学教育还是只有平民化才能完成大学的社会使命啊。

在请问对方辩友。

B 不回答5、(1)作为当代大学生你认为人是不是生而平等的?(2)请问对方辩友,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A 是,(谢谢对方辩友佐证我放观点,大学教育平民化正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B 不回答对方辩友又在逃避问题,这可不是精英之所为哟。

还是请问对方辩友。

C 再不回答对方辩友是不知道呢,还是不敢回答呢?不知者不罪,可是不敢回答就有失风度了吧6、你放的精英化教育是指大学招生,教育过程精英化还是毕业输出精英化呢?还是全程精英化A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精英化,必然也要伴随师资力量的精英化,按您放的逻辑,大学教育精英化的前提,是不是得先对大学教师队伍来一次大清洗呢?7、对方辩友你觉得你是经营吗?你是在接受精英化教育吗?附:1、请问你方如何区分精英和平民?明明人人生而平等,对方辩友却硬要分出三六九等,您是在侮辱谁啊?对方辩友连这都无法区分,您方的精英化教育又是以培养什么人才为目标呢?是不是培养的是平民呢?2、对于他们说的我们学校有园丁班高中的火箭班的培养,没能让我坐上火箭,园丁班就能保证我成为园丁吗?最后还不是普通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啊(高中精英化教育的阴影还未挥去,您还要让我们莘莘学子继续笼罩在大学教育精英化的阴霾之下吗?您又凭什么把我们分出个上中下?)3、对方辩友说了,现在教育资源紧张,经费不足,又要广泛进行精英教育,如此说来大学教育就更不应该精英化,一旦精英化,学费就要涨价。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_534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_534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很长时间以来,大学一直被视为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一座象牙塔,游离于社会之外,大学一直遵循着单一和精英化的培养目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得到大量的提高,进一步也带动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改变,大学不再我行我素,而是慢慢与社会接轨,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人们对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的争论和思考愈?碛?多。

在这一个进程当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现象,藉由这些问题以及现象,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并且订为高等教育。

一、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一)什么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简言之,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以保证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促进社会民主平等为目的,藉由加宽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提供更加多元的入学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容易进入高等教育的领域中,针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以培养实用性、职业型的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普及性的高等教育活动。

大众化阶段由于扩大了就学的范围,减轻了升学的压力,即缓解了中学生为确立“大学生”身份的考试竞争程度,有可能使人们更关心素质教育、关心人的个性发展、关心真正全面的教育质量。

(二)什么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在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定位,在精英化时期,这时候的精英教育体现在一种“量”的教育,它表现出只有少数人可以参与到的教育,主要能够享受教育的都集中在少部分且特定的群体当中,准确地说,这并不是真正的菁英;而在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体现在“质”的教育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相对知识普及型教育而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目的是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

其衡量的尺度为,是否传授高深的学问,是否处于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尖端和前沿。

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不再具有划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功能,而是存在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它仅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质量标准的制定主体也不再是高校自己,而是社会,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办出特色以及发展个性,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大学都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科学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和适应面,因此,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精英教育的转变使质量观发生了改变,由单一、静止、封闭、无个性的质量观变为多元、动态、开放、有特色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1.论述题: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初等教育的普及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中期实现的,中等教育的普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中后期完成的。

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

马丁-特罗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50%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这包括: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

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

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设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

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网络)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是方法、手段的变革,又是文化的变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都是不同的。

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2.论述题:.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则其要着,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学术自由是大学充满活力的象征,是大学完成自身使命和履行社会职责的先决条件;学术自由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繁荣学术的基本保障。

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我见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大众教育体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彰显一个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是必然要得到重视的。

然而精英教育的优势也是不可否认的。

精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精英教育正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词汇之一。

从一些大学把高尔夫球列为学生的选修课,到家长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礼仪培训班,这些举动无一不在勾勒着人们想象中的精英生活。

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我认为,我们没有必然非要分出个孰重孰轻,而是应该像邓小平抓发展一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一、步步稳扎大众教育大众教育的概念主要源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

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