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3-04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美术课例: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假如是让你爸爸或爷爷来挑呢?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所追求的个人风格(即“自我”)也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
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
《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
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
)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幼儿园美术课程教案之认识自我形象
作为一个幼儿园美术教师,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美术教育,促进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和道德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我形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将介绍一下关于幼儿园美术课程教案之认识自我形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形象,理解自我。
2.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的美术艺术素养,提升其绘画和手工技能。
4.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和情感交流。
教学方法1.游戏互动法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游戏互动法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想象一个自己的形象,可以是兔子、小鸟、狗狗等等。
然后选择一种角色,进行游戏,根据角色表演行为、语调等,来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
2.绘画表现法在幼儿园美术课中,老师可以用画画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形象。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画出自己的形象,比如头发、脸、身体、手、脚等身体部位,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和形状等,从而了解孩子对自己的审美意识。
3.规范自制法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老师可以用手工制作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用纸板、彩纸等材料让孩子自己制作自己的形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
教学原则1.知识和技能并重在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并重。
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性认知,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并且在技能层面上,通过绘画、手工、表演等形式,培养孩子的美术艺术素养,加强他们的绘画和手工技能。
2.个性和共性并重在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对于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能也要进行相应的辅导。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共性,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和交流,并且让他们在共同的美术项目中加强感性认知和审美意识。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课程内容课程主旨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审美的本质、审美对象、审美标准等方面的知识,以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理解水平。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在学生们的心中培养自我价值观,增强对自我审美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促进其美感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学习内容一、什么是审美?审美是指人们基于感性和理性的反应,对于美感的体验、判断、享受和表达,是关于美的心理和哲学的研究。
这是人类自身思维、意识的创造和成果。
二、什么是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值得人们欣赏、体验、感受、判断、评价的事物或作品。
在审美对象的选择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它的感性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来自于其形式、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
三、什么是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用来评价一个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一种标准。
在美术作品中,可以从题材、构图、色彩、形式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四、怎样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在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时,应该注重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交流中,应该顺应情境,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和品味。
学习任务一、了解审美的概念和发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听取老师的讲解和讨论,加深对审美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了解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对于审美的理解和发展。
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进行感性体验和情感交流,同时需要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自我表达和品味在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时,应该强调个性化、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建立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美学标准。
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课程讲解、演讲、图像欣赏、小组讨论、答题比赛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小组讨论及课堂分析等方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效。
同时,通过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
《自我新形象》优秀教案2篇
《自我新形象》优秀教案《自我新形象》优秀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自我新形象》优秀教案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年级:初中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认识到自我形象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改进来提升。
3.培养积极自信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权威机构、公司或者团体颁发的优秀个人形象代表(如篮球巨星、成功企业家、作家等),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成功之处和形象。
2.学习个人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学生能够共同讨论并总结出个人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归纳出影响个人形象的因素。
3.个人形象的因素及自我评价(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个人形象的因素,包括外表形象、言谈举止、能力水平、教养修养等,并进行示范或演绎。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求学生从整体形象、外表形象、言谈举止、能力水平和教养修养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并列出自己的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
4.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反思和改进。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出个人形象的因素和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2.积极的自我评价与改进(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的自我评价对提升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并通过给予学生具体的改进建议(如改进外表形象、提升能力水平、加强教养修养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
3.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案例和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提升个人形象的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反思,包括自我形象的因素、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和改进方向等。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教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艺术心灵的栽培者。
为了成为一位真正具备艺术素养和教育技巧的美术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
因此,本文将从一个美术家的眼中,讨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自己教案。
二、分析课程需求在设计自己的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的需求和目标。
我们需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从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了解学校的教学大纲、教材和评估标准,以确保我们的教案与课程的要求相匹配。
三、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美术教学的目标可以有多种层面,比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可行和具体的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实现这些目标。
四、选择教学内容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当的主题,比如静物写生、人物肖像、风景绘画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融入一些与学科相关的内容,比如历史、文学、科学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比如示范教学、合作学习、启发性教学等。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思维。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教案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是形成性的或终结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听取他们的表达和评定他们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七、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照着镜子画自己教案
照着镜子画自己教案【篇一:画自己-教学教案】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
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而了解五官的特点与差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通过表现自己的脸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大胆画出自己的相貌,抓住五官特点,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能找出自己五官与同学的不同,了解五官的差异才有了每个人不同的面貌。
教学准备:镜子、表现工具(自选)。
注:两节课连堂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反思一、情景设置,激发兴趣1、游戏:首先所有学生闭上眼,趴在桌上,然后选4位同学藏在面具后,让大家认是谁。
问:你能认出他们是谁吗?问:为什么我们可以一下子认出每个人是谁?生:学生会从服装、头发、空缺的位置来判断。
教师引导:露出眼睛、眉毛,脸。
问:每个人区别最大的是哪里?生:脸。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脸部特点。
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每节课都应考虑更为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兴趣。
二、观察分析,了解自画像。
1、了解人们的相貌的区别。
师:为什么老师能区分大家呢?生:因为我们每个人长得不一样,所以老师认识我们。
师:是什么不一样呢?生:是五官、脸形、发型不同。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特点?生:我的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扎着两个翘翘的辫子。
(多请几个小朋友说)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人物的主要特点。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貌特点。
并知道自己的相貌特点。
通过赏析画家作品,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
从感觉想造型表现转化。
用手摸摸看,有什么感觉?(互相讨论、观察)2、出示课题:《画自己》3、你认为自己什么表情画起来最好看:(对镜子做表情欣赏,请几位表情生动的同学上台表演)。
变化中的审美教学设计教案
【标题】变化中的审美教学设计教案【引言】审美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审美教育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设计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本文将探索变化中的审美教学设计教案,介绍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示例以供参考。
【正文】一、审美教学的重要性审美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培养对美的敏感与鉴赏能力。
此外,审美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变化中的审美教学设计1. 创新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仍然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同时也要融入当代的艺术形式,如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艺术作品和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导学生在欣赏和评价作品时要保持批判的思维。
2.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审美教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讲解仍然是重要的手段,但也要结合实践性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群体合作和团队合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引导性的评价方式审美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引导性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赏析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入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并给予肯定性和建设性的反馈。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判,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作品中的审美要素和艺术价值。
九年级美术上册《变化与统一》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理解变化与统一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案例分析:以梵高的《星夜》为例,分析作品中如何运用变化与统一的原理,如色彩、线条、形状等方面的变化与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变化与统一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
1.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变化与统一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变化与统一原理的理解。
2.情感升华:强调变化与统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美好事物,提高审美素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2.引导学生认识变化与统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变化与统一特点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变化与统一”的概念,分析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幅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变化与统一的表现,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变化与统一原理的理解。
2.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鉴分析、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变化与统一在美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设计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设计篇一: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学设计《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预设教学设计美术徐伟鲁昱【课程分析】本课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示自我内心世界的一节美术鉴赏课,本课的学习活动共有两个,其目的是用视觉形象或想象来刻画或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本课主要围绕视觉形象与形象特征的关系来进行引导。
视觉形象:在自画像中,视觉形象的目的就是要表现作者的心理和情感,所谓的“像”与“不像”,不单是外貌上的,还有心理和性格上的。
形象特征:就是根据美术作品来想象美术家的性格。
把视觉形式或风格跟美术家的个性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视觉形式的意义。
艺术风格的工整严格或狂放粗糙的整体都可以看做艺术家情绪和性格,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风格即人”。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英语实验班,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有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些大师,也有意无意中见过一些大师的名作和自画像,可以说这些大师的作品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高中阶段学生再见到这些作品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了解与认识,而是通过这些美术家的作品能过从中认识到或者感觉到这些大师们当时的作画状态或者是作画心里,能够体会画面的意境和画面传达出来的气息。
【设计思路:】根据诱思探究教学论中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我们可知,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探索(观察:以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对画面有整体的认知,能够主动的去体会画面的构图,色彩,空间等。
)——研究(思维:在对画面有整体感觉后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自己对画面的认识。
)——运用(迁移: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自主独立的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三个层次。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则体现为直觉形象感知,探究美术家表现自己的规律,深层体会感受美术家的生活处境和生存处境,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这样可以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符合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
《认识自我》教案(精选)
自我认知包括多个维度,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 思等。这些维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自己的全面 认知。
提高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自我认知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 巧包括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寻求反 馈和建议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分享自我成长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如何逐步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潜力和成长的经历,以及 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分析自己在自我认知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学生们可以分析自己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改进 的措施和计划。
展望未来的目标和计划
学生们可以展望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同时思考 如何在未来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我。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自我认知的基本概念 、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和互动。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 音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 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02 自我认知概念及 重要性
自我认知定义及内涵
01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外 在行为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包括 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力、兴趣等方面的认知。
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性疾病与身体特征
02
一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身体特征的异常,如先天性畸形、遗
传性疾病等。
身体特征与自信心
03
身体特征对于个体的自信心有着重要影响,对于自身身体特征
的认同和接纳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健康状况对心理影响
认识我自己教案
认识我自己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此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
教学资源:纸和笔。
教学步骤:
1. 导入:教师先向学生问候,并适当温暖气氛。
然后,教师可以用一个绘画或拼图的游戏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或者拼出自己的名字。
2. 学生自识: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优点和不足。
学生可以将这些内容写在纸上。
3. 学生相互认识: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自我认识,并互相了解对方的兴趣和优点。
4. 分享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方面的体会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重要性。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思考自己,并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现在的成长和未来的目标,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改进来实现这些目标。
7. 结束:教师温和地结束本堂课,并鼓励学生在下一次课上继续分享他们的成长和努力。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思考自己,并制定一些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2.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的纪录片、阅读自我成长的书籍、参加个人成长的培训课程等方式来进一步认识自己。
3.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教案】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教案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四课变化中的审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同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社会性和时代性是密不可分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在观察、比较、探究实践中通过不同时代、同一时代、同一主题的文本鉴赏来理解艺术风格表现的形式、内容和技法的变化: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艺术多元化的观念,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鼓励学生形成创新、创造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1.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审美标准之“变”。
2.个人审美趣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社会审美标准的变化所对应的艺术创作之变的表现。
教具:PPT、多媒体、纸张等学具:纸张、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提问在西方人们形容一个女子美丽会说她像谁(维纳斯)没错在西方维纳斯就是爱与美之神。
拥有黄金比例般完美的身段和样貌。
现在我们欣赏下从不同时期爱与美之神。
首先我们先穿越来到原始社会遇见部落的族长,他告诉你他们部落维纳斯在课本第34页大家找找找到了吗,见到女神了吗?激动吗?底下有人说这么丑,是原始人审美出问题了吗?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威伦道夫的维纳斯为什么在原始人眼中他是美的。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
故此时的女性审美是一种“母性美”,也就是一种生育之美。
我们经常说怀孕的母亲是最美的,当初母亲怀着你们的时候也是和这位维纳斯一样又粗又壮辛苦挻着大大肚子。
大家想这样的母亲不美吗?紧接着我来到了古希腊这是西方传说的发源地看看希腊维纳斯是你们心目中想见的女神吗?这尊《断臂维纳斯》娴静健美拥有黄金比例身材。
看她还八块的腹肌。
这估计不符合现在的审美。
好我们再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神,哇有同学说了这才是女神,长发飘飘体态优美娇弱,面部清秀美丽。
可又有同学说了老师她太丰满了,现在的流行是瘦。
那我们回到现代去欣赏下毕加索维纳斯。
艺术审美 课程教案
艺术审美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审美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时长:2个课时教案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艺术审美的概念,并解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个人偏好。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不同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以及它们对人们情感和思维的影响。
- 介绍艺术审美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和比例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展示一些经典艺术作品,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表达。
- 鼓励学生就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进行讨论。
4. 欣赏活动(1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音乐、舞蹈或戏剧表演,并要求他们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 分享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讨论表演中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
5. 总结(5分钟):- 强调艺术审美对个人成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概述上一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创作活动(30分钟):- 分发一些艺术材料,如纸张、颜料、音乐等,让学生自由创作。
-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分享与反馈(15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
-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4. 总结(5分钟):- 强调艺术创作是培养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和欣赏艺术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
教案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创作评估:评估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包括创意性、表达能力和艺术元素运用等方面。
自己的自画像高中美术教案
自己的自画像高中美术教案课程的开始,我们先对历史上著名的自画像进行了欣赏和分析,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到现代的弗里达·卡洛,每一幅作品都展示了艺术家对自己形象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们了解到自画像不仅仅是对外貌的再现,更是内心世界的折射。
我们引导学生们进行初步的构图练习。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捕捉自己的特征,我们使用了镜子作为辅助工具,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寻找最能表现个人特色的视角。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用线条勾勒出面部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通过光影的变化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随后,我们引入了色彩的概念。
自画像的色彩选择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肤色和发色,还可以传达情绪和个性。
学生们学习了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色调,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这一环节,我们强调了色彩搭配的原则和色彩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色彩对于表达个人风格的重要性。
细节的处理是自画像创作中的关键步骤。
我们教导学生们如何观察并描绘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细节,以及如何处理头发和服饰的质感。
通过对比和修正,学生们逐步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使得自画像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组织了一次作品展示和分享会。
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这个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次“绘制个性化自画像”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绘制自画像,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个性。
这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对于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审美能力:《我画我自己》教案讲解
培养审美能力:《我画我自己》教案讲解。
我们不能否认艺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一份优秀的教案亦将对于孩子未来的艺术修养打下坚实的考量。
《我画我自己》通过了解艺术的本质、规律,获得艺术创新思维和具有深层次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接受能力。
教案从观察、分析、实践等角度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美的重要性。
正是这种连续的指导,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接触到更多的艺术现象,从小处体验到大处情感把握,形成良好的审美概念和能力。
针对孩子们爱玩却忽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心理特点,《我画我自己》教案通过学生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带领孩子们发掘身边的美,形成活泼有趣的艺术欣赏方式。
孩子们在模仿教师画出艺术品后,逐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这种鼓励自主创造和建立良好审美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表现力,使他们在自由创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完善自我,实现了自我陶冶和提高。
通过《我画我自己》教案的艺术教育,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逐渐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对艺术的感知和热爱。
孩子们在艺术中领略到了美的本质和价值,从而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这种培养方式不仅仅是在500种艺术品里通过分析、观察来发现创作意图和压缩精髓,也更重要的是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发现美,表现美,共同构建个人审美和价值体系。
《我画我自己》教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从艺术中领略到美、表达自我,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而这种艺术教育方式不仅仅是对孩子们艺术能力的培养,更是在建立孩子们的品位,让他们的审美和美感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培养事业、爱情、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优秀品位提供了支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独一无二的我)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独一无二的我)教学目的1.让学生从性格、气质、愿望等各方面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2.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客观分析对自己不利的评价、冷静面对过高的评价。
3.明确自我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自我完善。
4.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2.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问一问:同学们,听说过上帝造人的故事吗?相传,上帝在造每一个人的时候,就把模子打碎了,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现实生活中也确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由于生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致使每一个人也不尽相同,那么“我是谁?”“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展示:出示一张照片,来猜猜我是谁?(猜后请该同学介绍“我的成长经历”)活动二:展示:“我的成长经历卡片”请学生介绍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及相关经历,并就此展开想像。
想一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小组内展示照片,互相交流。
师生归结: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想一想:那么我的所作所为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别人是怎样看我的呢?说一说:我是谁(别人眼中的我)先请一名同学模仿班级内另一名同学的语言,行为动作,姿态等,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模仿的是谁?(如果需要配合,也可以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来演一演)生猜中后,让表演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模仿×××?你眼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示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说明×××同学的优缺点,性格,气质等。
) 问一问:×××同学,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此处2—4名同学为宜)师生小结:看来,正确看待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正确看清自己就需要大家的帮助。
艺术自己教案
艺术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学习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四、教学内容。
1.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3.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4.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实践法,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3.学生实际操作和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4.学生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5.总结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展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现能力。
八、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讨论,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能力,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总课时编号:04
课时: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美术史上审美风气的变化,以及美术作品的不同审美取向;美术家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审美观念之间不断塑造、调整、选择、更新的关系;培养开放、多元的审美心态,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
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相结合,根据教材内容有所侧重。
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历史知识的传授。
主要运用对比的办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三、情感与价值观:
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
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电子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教材、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可以看出本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材,学生通过几组服饰对比,对当今社会审美风尚做了初步了解。
本课的图片材料较多,通过作品对比,学生对画面仔细观察,然后得出一些大致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