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痈疡剂

合集下载

19《汤头歌诀》痈疡之剂_白话解

19《汤头歌诀》痈疡之剂_白话解

19《汤头歌诀》痈疡之剂_白话解十九、痈疡之剂痈疡之剂,即痈疡剂。

是以解毒消肿、托里排脓、生肌敛疮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体表痈、疽、疔、疮、丹毒、流注、瘿、瘤、瘰疬等,以及内在脏腑的痈疽等外科疾患的方剂。

体表痈疡可分为阳证及阴证,阳证来势暴急,红肿焮痛,易溃易消;阴证来势缓慢,平塌漫肿,难溃难消。

治疗原则,阳证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阴证宜温补和阳,通滞化痰祛瘀。

外可用薄贴围药渗药及刀针手术等。

内在脏腑痈疡应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散结消肿为主。

1.真人活命饮 (陈自明) 一切痈疽。

(《校注妇人良方》)【歌诀】真人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节加贝母天花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散溃后忌服用毋①差大黄便实可加使铁器酸物勿沾牙【词解】①毋:毋wu,音吴,不要。

【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13)金银花陈皮各三钱(各9g)【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方析】疮疡肿毒初起为本方主证。

方以银花疏散透达,清热解毒,清气凉血为君。

臣以防风、白芷疏风散邪,用治痈疡初起;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活血散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

佐以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消肿散结;穿山甲、皂角刺溃坚排脓。

甘草清热解毒,加酒活血消肿,协诸药直达病所,为使药。

大便燥结可加大黄。

按:用本方脓未成可消,脓已成可溃,但已溃者切不可用:阴证疮疡忌用;脾胃虚、气血不足者慎用。

本方煎煮时不可用铁器及接触酸味物品,更不可服食酸物,因酸性收敛,使疮不易消散。

2.金银花酒 (齐德之) 痈疽初起。

((《外科精义》)【歌诀】金银花酒加甘草奇疡恶毒皆能保护膜须用蜡矾丸二方均是疡科宝【组成】鲜金银花五两(150g)甘草—两(30g)【用法】水、酒各半煎,分三次服。

【功用】消肿散瘀,托毒止痛。

【主治】一切痈疽恶疮,及肺痈肠痈初起。

方剂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方剂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方剂学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宜选用:A、五味消毒饮B、四妙勇安汤C、仙方活命饮D、黄连解毒汤正确答案:C2、解表剂中的药物大多气薄轻扬,煎药时宜:A、文火久煎B、武火急煎C、先文后武D、武火久煎正确答案:B3、风寒湿邪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缩,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形体壮实者。

治疗应首选A、大秦艽汤B、小活络丹C、川芎茶调散D、九味羌活汤正确答案:B4、治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用;A、瓜蒌写白白酒汤B、二陈汤C、平胃散D、半夏厚朴汤正确答案:D5、苏子降气汤所治的“上实”是指:A、寒邪犯肺B、痰热藴肺C、痰涎壅肺D、寒饮犯肺正确答案:C6、体虚自汗、盗汗证宜选用:A、青蒿鳖甲汤B、牡蛎散C、桂枝汤D、玉屏风散正确答案:B7、病人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A、八正散B、六一散C、小蓟饮子D、导赤散正确答案:C8、镇肝息风汤主治证的病机是A、肝经热盛,热极动风B、肝阳偏亢,肝风上扰C、热极生风,兼有阴伤D、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正确答案:D9、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A、杏仁、柏子仁、冬瓜仁B、桃仁、郁李仁、白蔻仁C、杏仁、薏苡仁、白蔻仁D、杏仁、桃仁、白蔻仁正确答案:C10、活血祛瘀剂补阳还五汤的君药是:A、红花B、黄芪C、当归D、桃仁正确答案:B11、补阳还五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地龙B、黄芪C、当归尾正确答案:B12、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是A、葛根、黄芩、黄连、大枣B、葛根、黄芩、黄连、生姜C、葛根、黄芩、黄连、白芍D、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正确答案:D13、大承气汤用治热厥,体现的治法是:A、以泻代清B、泻可祛闭C、通因通用D、寒因寒用正确答案:D14、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热,大汗,脉洪大有力,治宜用A、清暑益气汤B、白虎加人参汤C、白虎汤D、竹叶石膏汤正确答案:C15、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证治要点的方剂是:A、麦门冬汤B、白虎加人参汤C、清暑益气汤D、桂苓甘露散正确答案:C16、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A、参苓白术散B、生脉散C、生脉散D、补中益气汤正确答案:D17、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A、7∶1C、1∶1D、5∶1正确答案:A18、犀角地黄汤主治:A、热毒炽盛,充斥三焦B、上、中二焦火热证C、阳明气分热盛D、外感热病,热入血分正确答案:D19、热病后期,阴液大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者,治宜用A、清暑益气汤B、青蒿鳖甲汤C、麦门冬汤D、清骨散正确答案:B20、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桂枝B、阿胶C、生地黄D、.熟地黄正确答案:C21、治气、血、痰、火、湿、食郁结的方剂是:A、越鞠丸B、半夏厚朴汤C、半夏泻心汤D、枳实消痞丸正确答案:A22、善治“六郁证”的方剂是A、半夏厚朴汤B、瓜蒌薤白白酒汤C、苏子降气汤D、越鞠丸正确答案:D23、温胆汤的功效是A、和胃化痰,清胆宁心B、理气化痰,和胃利胆C、燥湿化痰,温胆和胃D、清热化痰,清胆和胃正确答案:B24、能够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胃肠型感冒的方剂是A、银翘散B、九味羌活汤C、藿香正气散D、麻黄汤正确答案:C25、银翘散的证治要点是:A、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B、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C、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D、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

痈的病历模板

痈的病历模板

痈的病历模板摘要:一、痈的定义和症状二、痈的病因和预防方法三、痈的治疗方法四、痈的病历模板正文:痈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和发热。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背部、腹部和腿部。

痈的病因通常是由细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伤口、擦伤或皮肤病变进入身体。

一些人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减弱或肥胖等疾病,他们更容易感染痈。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从而增加感染痈的风险。

预防痈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受伤或擦伤,以及避免长时间压迫皮肤。

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增强免疫系统,也可以预防痈的发生。

治疗痈的方法包括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使用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以及进行手术排脓。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挤压痈,因为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下面是一个痈的病历模板: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主诉:我发现右腿外侧有一个红肿、疼痛的疮口,已经有三天的时间。

现病史:患者在三天前开始出现右腿外侧的红肿和疼痛,疮口约2cm x 3cm。

患者没有受伤或擦伤的记录。

患者没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减弱等。

既往史:患者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患者父母健在,无明显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右腿外侧有一个红肿、疼痛的疮口,面积约2cm x 3cm,有明显的压痛。

初步诊断:痈。

治疗方案:1.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疮口。

2.使用抗生素药膏涂抹疮口。

3.避免挤压疮口。

4.定期复诊。

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治疗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

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治疗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

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治疗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仙方活命饮是外科第一方,历来把它认为是治疗阳证疮疡肿毒的首选方。

所谓首选方,实际上还是阳治开始第一方的话,它是指的初起,初起的内服方剂。

而阳证的痈疡肿毒初起,往往有内在的蕴热,外来的外邪引起感染,有两方面的机制。

所以初步发生的时候,除了局部红肿热痛,也可以有身热凛寒,一阵子发生发冷发热的这个特点。

但是主要的是热邪搏结气血,形成红肿热痛。

?疮痈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热毒,搏结气血,化热聚而成毒外邪(邪正相争)身热凛寒舌苔白或黄,脉数有力当然初起是红肿热痛,后来可以化腐成脓,所以一般都是热毒聚结在局部以后,《内经》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是形成痈疡的一个原因。

所以初期,既要发散,能够透邪外达,同时清热解毒,是阳证痈疡肿毒主要治法。

红肿热痛形成以后,要采取活血消散止痛,如果脓已经形成了,尽可能快的破溃,溃坚透脓;当然脓出来了,那后期要生肌收口。

仙方活命饮用在初期为主。

经过变化也可以用在中期成脓,也可以,因为它里边有透脓通络,透脓溃坚的,像穿山甲,皂刺这一类。

痈疡肿毒初期的首选方。

也是历来一个名方。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初起阶段,要有一定的散邪。

有的又把它的这疏散表邪,也归结在里面。

方中白芷防风这类,它不仅仅在于对消肿有作用,也有散邪的作用。

?方义分析: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君银花清热解毒,臣白芷、防风增加银花透邪透散的作用,防风除湿,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佐贝母、天花粉贝母化痰,天花粉散瘀,穿山甲、皂刺溃坚排脓,陈皮舒展气机,化湿,佐使生甘草清热解毒,保护脾胃。

它针对证候的一个病机,是一种热毒壅滞以后,气血瘀滞形成的红肿热痛,疮疡的初期。

是阳证的痈疡初期,从证候的特点。

当然初期局部的红肿热痛,是个很主要的表现。

初期可以兼有一定的恶寒发热,所以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同时,要又一定的疏散。

?仙方活命饮里用银花做君药。

金银花是疮家的圣药,用量较大,才能使功效发挥方向体现在清热解毒的方面。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一、组成大黄四两(18克)、牡丹一两(9克)、桃仁五十个(12克)、冬瓜子半升(30克)、芒硝三合(9克)。

二、用法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三、歌括1.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2.清肠饮清肠饮内用玄参,银花地榆加苡仁;芩麦归草煎服后,肠痈痛止足能伸。

四、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五、主治肠痈初起,少腹肿病。

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

六、方解本方主治的肠痈证,多由肠道为湿热郁蒸,气血凝聚而成。

少腹肿病,乃由湿热与气血互阻,内结成痈。

随之其痛如淋,而小便自调。

所谓“如淋”,因小便犹自调,无淋沥不畅之感,其非真淋病可知。

时或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荣卫稽留于内而不卫外使然。

六府以通为用,所谓:“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治用泻热破瘀以消痈肿。

方中大黄乃泻肠中湿热瘀结之毒;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促其速下;桃仁、丹皮凉血,散血,破血祛瘀;冬瓜子清肠中湿热,排脓消痈。

综观全方,是由苦寒泻下,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三类组成,使其湿热、瘀结从泻下驱除,气血凝滞的结聚经破血而痈肿消散。

现代常用于具有湿热瘀滞证的急性阑尾炎,以及妇科中盆腔、附件的急性炎症等。

本方在《金匮要略》)方证条文下有:“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方后又有:“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后人在有脓能不能下,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脓已成不能下;有认为脓成未溃或未成脓,皆当速下。

从现代临床使用来看,后者的认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应以实证、热证为主,不能对肠痈证统一使用下法。

七、附方及方论清肠饮(《辨证录》):银花三两(90克)、当归二两(60克)、地榆一两(30克)、麦冬一两(30克)、元参一两(30克)、生甘草三钱(10克)、薏仁五钱(15克)、黄芩二钱(6克),水煎服。

中医——七方

中医——七方

中医——七方方剂在应用上,由于所用药物的种类多少和产生疗效的快慢不同,又分为七类,简称七方,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和复方。

1 .大方:病邪强盛,非大力不能克制,须用大方,如下法中的大承气汤便是。

用大方的时候,应先考虑正气能否胜任,因为大下可以伤阴,大汗可使亡阳,邪虽去而正气亦伤,这就失却用大方的意义了。

2 .小方:小方和大方是相对的。

邪气轻浅的,只要用较轻的方剂,或者根据大方减小其制,这就叫做小方,如下法中的小承气汤便是。

3 .缓方:一般慢性、虚弱性病症,不能急切求效,宜用药力缓和的方剂来长期调养,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即是缓方一类。

4 ,急方:急方和缓方是相对的。

是在病势危急时用来急救的,例如腹泻不止,手足逆冷,脉微欲绝,用四逆汤回阳。

急症用急方.不仅药力要专,药量也宜重,故常与大方结合应用。

5 .奇方:奇是单数,奇方即专一的意思。

如病因只有一个,就用一种君药来治疗主症,以求其药力专一,故叫奇方。

但奇方并不等于单味药,亦有臣药、佐药等配合。

6 .偶方:偶是双数,含有双方兼顾的意思。

如同时有两个病因,需要用两种君药来治疗的,就叫偶方。

临症上所说的汗下兼施,或攻补并用,都属偶方一类。

7 .复方:复是复杂、重复的意思。

凡是病因较多或病情较复杂的就需用复方治疗,如五积散是由麻黄汤、桂枝汤、平胃散和二陈汤等方剂组成,用一方来祛除风、寒、痰、湿以及消痞去积。

另一种是指用此法不效,再用它法,它法不效,更用另一方法,如《内经》所说:“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去之。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复方也叫重方,不同于一般与单味药相对而言的复方。

七方是方剂组成的法则之一。

除此以外,还有从治疗作用来分的。

如张景岳曾把方剂分为“八阵”,即补阵、和阵、攻阵、散阵、寒阵、热阵、固阵、因阵。

补阵的方剂是用于元气亏损,体质虚弱的病症;和阵的方剂是用来调和病邪的偏胜;攻阵的方剂是用于内实症的;散阵的方剂是用于外感症的;寒阵的方剂是用于热症的;热阵的方剂是用于寒症的;固阵的方剂是用于滑泄不禁症的;因阵的方剂都是因症立方的。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十三章外科常用中成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二十三章外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治疮疡剂凡以清热解毒、消肿生肌、清热消痤,治疗热毒疮疡或疮疡溃烂不敛、粉刺等为主要作用的中药制剂,称为治疮疡剂。

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化腐解毒、拔毒生肌、清热消痤等作用,适用于热毒所致的疮疡丹毒、红肿热痛,或溃烂流脓,脓腐将尽,以及湿热瘀血所致的粉刺、酒皶等。

按其功效与适应范围,所选中成药可分为解毒消肿剂、生肌敛疮剂和清热消痤剂等三类。

一、解毒消肿剂连翘败毒丸【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木通、防风、白芷、蝉蜕、荆芥穗、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天花粉、玄参、浙贝母、桔梗、赤芍、当归、甘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牛黄醒消丸【药物组成】牛黄、麝香、乳香(制)、没药(制)、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郁滞、痰瘀互结所致的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方义简释】君——牛黄善清解热毒以消肿,又善化痰以散结,治热毒疮痈、瘰疬。

臣——麝香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瘰疬疮肿;制乳香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制没药破血散瘀、消肿止痛。

佐——雄黄解毒作用甚强。

如意金黄散【药物组成】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厚朴,苍术、生天南星、甘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二、生肌敛疮剂生肌玉红膏【药物组成】轻粉、紫草、白芷、当归、血竭、甘草、虫白蜡。

【功能】解毒,祛腐,生肌。

【主治】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症见疮面色鲜、脓腐将尽、或久不收口;亦用于乳痈。

紫草膏【药物组成】紫草、当归、地黄、白芷、防风、乳香、没药。

【功能】化腐生肌,解毒止痛。

【主治】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疼痛、疮色鲜活、脓腐将尽。

拔毒生肌散【药物组成】黄丹、红粉、轻粉、龙骨(煅)、炉甘石(煅)、石膏(煅)、冰片、虫白蜡。

方剂学课件 21治痈疡剂

方剂学课件 21治痈疡剂

附方: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 • 组成: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
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 •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痈疽、发背、疔疮、乳痈、跌仆损伤、
湿痰流毒,及大头天行、天疱疮,小儿丹毒, 皮肤赤肿等证。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B类)
• 主证分析: • 疔毒多由感受温热火毒以及恣食膏粱厚味,
辨证要点: 患肢暗红微肿灼热,疼痛剧烈,烦热口渴, 舌红,脉数。
犀黄丸
《外科证治全生集》(C类)
组成:犀牛黄、乳香、没药、麝香 功用:活血行瘀,解毒消痈。 主治:火郁痰凝、气滞血瘀之乳岩、瘰疠、 横痃、痰核、流注、肿痛、小肠痈等见舌红, 脉滑数者。
牛蒡解肌汤
《疡科心得集》(C类)
组成: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 皮、石斛、玄参、夏枯草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风火热毒上攻之痈疮。风火牙痛,头面 风热,兼有表热证;外痈局部红肿热痛,寒轻 热重,汗少口渴,小便黄,脉浮数,苔白或黄。
第二十一章 治痈疡剂
概念
作用:散结消痈,解毒排脓,生肌敛疮 主治:痈疽疮疡证
《素问》中“结者散之”“坚者削之”
成因及病机
七情郁滞化火 嗜食辛热化生湿热 六淫侵入腠理经络 机体虚寒痰浊阻塞
热毒或阴寒之邪凝塞 气血郁滞,经络不通 肉腐血败
痈疡
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外痈—生于躯干、四肢体表 痈 疡
内痈—生于体内脏腑
阳寒 补通
肉桂
温通血脉 -血脉
血 滞 白芥子 温化寒痰 -皮里膜外 通
麻黄 宣通毛窍 -腠理
生甘草 解毒调药
证治要点: 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
用量特点: 熟地重用,麻黄轻用。

关于中医对痈疡病证的论治方法初识

关于中医对痈疡病证的论治方法初识

关于中医对痈疡病证的论治方法初识关于中医对痈疡病证的论治方法初识概述:1什麽是痈疡剂?凡用以治疗痈疡,疮疡一类方剂,称为痈疡剂。

它具有解毒消肿,托里排脓,生肌敛疮作用。

常用在体表痈疽(ju),疔疮,丹毒,流注,瘿瘤,瘰疬等,以及内在脏腑的痈疽等。

2痈疡致病的原因有哪些?1内因:有内伤七情,或恣食辛辣之物;2外因:有外感六淫;3外来伤害,如烫伤,金刃伤,跌打伤,扭伤,虫兽咬伤等。

上述病因,导滞经脉阻滞,气血不和,久而瘀积化热,甚者肉腐为脓,或是寒湿痰来自内生,流注于经脉,肌肉,或附着于筋膜,关节之间,凝聚不散等,而成为痈疡。

3痈疡的分类与辨证法:痈疡有体表和藏腑之说。

痈疡分为阳证和阴证两大类:1】痈疡体表辨证与一般辨证的区别:是将体表局部证状和全身病情,结合在一起辨证,以此分为阴阳虚实,及善恶顺逆:1》如肿形高起,范围局限,根脚收缩,皮肤红赤,灼热等,属阳证;2》如外形平塌,坚硬或棉软,范围松散,皮色不变等,属阴证。

痈疡辨证,常要结合内外传变分析:如颜面疔疮,可因热炽盛,而“走黄”“内陷”,反之内脏有病,体表局部也有表现。

如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

2】痈疡发于内脏腑辨证,与一般辨证区别:治疗法则:是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散结消肿。

痈疡发于脏腑治法: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散结消肿为主:1实热阳证:初起宜清热,消散热结,清热解毒,坚溃消肿。

代表方:仙山活命饮。

2虚寒阴证:初起宜温补散寒,以使阳和结散,及消法的应用。

代表方:阳和汤及成药小金丹。

注1如病在上部头面,颈项为病,由风热上干者,以疏风散热为主。

代表方:牛蒡解肌汤。

3】体表痈疡治法:1外治法:外敷围药,外贴膏药,手术切开,及挂线等。

2内治法:分为一二三期:一]初期起时,用消法,用于痈疡尚未成熟,可使毒散肿消,制止成脓,免去手术切开。

因痈疡初期,各症候不尽相同。

消法又包括: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行气,活血行瘀等。

二]痈疡中期或早期即用:托法:托补方药:可使内毒移深就浅,促使易溃易敛,适应于邪盛毒深,正虚邪陷,脓盛难溃之症。

16中药学第十六章 开窍药

16中药学第十六章 开窍药
临床应用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五、用量用法
【药用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石菖蒲
【性能特点】
辛、苦,温。入心、胃经。
开窍醒神 功效 化湿和胃 宁神益智
石菖蒲
【临床应用】
石菖蒲
开窍醒神 化湿和胃 宁神益智
• 1.用于痰蒙清窍,神昏。(痰闭)
–1) 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 语:~半夏、天南星、橘红 (涤痰汤) –2) 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郁金、半 夏、竹沥 (菖蒲郁金汤) –3) 痰热癫痫抽搐:~枳实、竹茹、黄连等 (清心温胆汤) –4) 癫狂痰热内盛,~远志、朱砂、生铁落 (生铁落饮) –5) 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茯苓、 远志、龙骨 (安神定志丸)
冰片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 2. 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主要为外用)
–1) 目赤肿痛:单用点眼,或~硼砂、熊胆等; (八宝眼药水) –2)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痛、口疮等症:~硼 砂、朱砂、玄明粉等。(冰硼散)
• 3.用于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
– ~乳香、没药等。(八宝丹)
【用量用法】
内服入丸散,每次0.15~0.3g。 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艾纳香
冰片
【处方用名】
冰片 梅花冰片 梅片 脑香 片脑
冰片
【性能特点】
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
开窍醒神 功效
冰片
清热止痛
【临床应用】
• 1. 用于闭证神昏。
冰片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1) 热闭心包:~牛黄、冰片、朱 砂 (安宫牛黄丸) –2) 寒闭心包:~苏合香、檀香 (苏合香丸)
【临床应用】
【用量用法】

痈疡的常用处方

痈疡的常用处方

痈疡的常用处方痈疡是指体表的痈、疽、疮、疡、丹毒、流注等,它的致病原因分为外因与内因两大类。

这里我们来看看痈疡的处方用药。

一、概述1.痈疡及其病因痈疡是指痈疽疮疡,临床上常表现为体表的痈、疽、疔、疮以及丹毒、流注等,痈疡的致病原因一般分为内因、外因两大类。

内因包括有内伤七情或恣食辛热之物。

外因包括有外感六淫或外来伤害如烫伤、金刃伤、跌打损伤及虫兽咬伤等。

这些病因常可导致经脉阻滞,气血不和,久而积瘀化热、甚则肉腐成脓;或是寒湿痰来自内生,流注于经脉、肌肉或附着于筋膜关节之间,凝聚不散。

这些都可致痈疡。

2.痈疡的常用治法痈疡的治法分体表痈疡治法与内在脏腑痈疡治法两种。

体表痈疡治法分内治与外治两种。

外治法如外敷围药、外贴膏药、手术切开及挂线等。

而内治法分别使用消、托、补三法。

消法一般用于痈疡尚未成脓初期,包括解表法、通里、清热、祛痰、行气等。

托法一般用于痈疡中期。

补法一般用于痈疡后期。

内在脏腑的治法是以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散结消肿为主。

3.使用注意事项当体表痈疡火热炽盛时,应禁温补。

二、常用处方1.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组成】白芷3g,贝母3g,防风3g,赤芍3g,当归5g,甘草6g,皂角刺3g,穿山甲(代)3g,天花粉6g,乳香3g,没药3g,金银花9g,陈皮9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

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黄或黄,脉数有力。

【方析】本方主治的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而成。

营卫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故治用清热解毒,通经脉,行血结,消散溃结的方法。

方中的金银花清热解毒;贝母花粉清热散结;穿山甲(代)、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陈皮理气;甘草化毒、和中。

全方具有清热解毒、通行血结、溃坚消散之效。

【辨证】痈疡以具有红肿热痛四大特征为辨证要点。

方剂学练习题+答案

方剂学练习题+答案

方剂学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功用为清泻肝火,降逆止呕的方剂是:A、龙胆泻肝汤B、吴茱萸汤C、左金丸D、泻青丸正确答案:C2.四逆散的主治证是:A、肝郁血虚证B、肝脾郁热证C、阳郁厥逆证D、阳衰阴盛证正确答案:C3.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A、当归补血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四物汤正确答案:A4.桂枝汤的证治要点是:A、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B、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C、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D、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正确答案:B5.热毒壅盛三焦,充斥表里上下,宜选用:A、黄连解毒汤B、泻心汤C、白虎汤D、犀角地黄汤正确答案:A6.九味羌活汤中兼清里热的药物是A、黄连、黄芩B、黄连、黄柏C、黄芩、桑白皮D、黄芩、生地正确答案:D7.四神丸的功用是:A、健脾益气,固肠止泻B、温肾暖脾,固肠止泻C、益胃暖脾,固肠止泻D、疏肝和胃,固肠止泻正确答案:B8.补中益气汤中起到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A、当归、陈皮B、白术、甘草C、茯苓、砂仁D、升麻、柴胡正确答案:D9.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为:A、脾胃虚寒证B、脾胃气虚证C、脾阳不足证D、湿邪困脾证正确答案:B10.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A、半夏白术天麻汤B、川芎茶调散C、吴茱萸汤D、九味羌活汤正确答案:B11.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致的月经不调,妇女久不受孕,应首选:A、生化汤B、四物汤C、温经汤D、胶艾汤正确答案:C12.参苓白术散中起到载药上行,舟楫之药作用是A、桔梗B、人参C、砂仁D、莲子肉正确答案:A13.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的方剂是:A、五味消毒饮B、四妙勇安汤C、黄连解毒汤D、仙方活命饮正确答案:D14.患者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治当首选:A、大承气汤B、葛根芩连汤C、白头翁汤D、调胃承气汤正确答案:A15.证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舌尖红,脉细数者,治宜选用:A、酸枣仁汤B、磁朱丸C、朱砂安神丸D、天王补心丹正确答案:C16.白头翁汤组成中除白头翁外还有A、黄连、黄柏、甘草B、黄连、黄柏、黄芩C、黄连、黄柏、秦皮D、黄连、木香、秦皮正确答案:C17.保和丸的君药是A、半夏B、山楂C、莱菔子D、神曲正确答案:B18.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宜选用:A、大柴胡汤B、四逆散C、逍遥散D、小柴胡汤正确答案:C19.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脘腹满痛,大便不解者,宜用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小柴胡汤D、大柴胡汤正确答案:D20.白虎汤的组成是A、石膏、栀子、粳米、甘草B、石膏、甘草、知母、大枣C、石膏、知母、粳米、甘草D、石膏、知母、麦冬、甘草正确答案:C21.八正散的功效是A、清热泻火,利水通淋B、清热利湿,升清降浊C、利湿化浊,宣通经络D、清热祛湿,利水通淋正确答案:A22.二陈汤的药物组成有A、半夏、陈皮、甘草、乌梅B、半夏、陈皮、茯苓、甘草C、半夏、陈皮、甘草、人参D、人参、白术、陈皮、半夏正确答案:B23.阳明腑实痞、满、燥、实俱见者,宜选用:A、大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十枣汤D、小承气汤正确答案:A24.逍遥散证的病机主要是A、心脾两虚B、肝肾阴虚C、肝郁血虚脾弱D、肝气郁结正确答案:C25.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是:A、八珍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四物汤正确答案:B26.清营汤的功效为A、清营解毒,透热养阴B、清热解毒,养阴生津C、清营凉血,滋阴透热D、清热泻火,透热转气正确答案:A27.白虎汤使用石膏的意义是A、清热泻火B、清热生津C、清热解毒D、清热凉血正确答案:A28.治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用;A、平胃散B、瓜蒌写白白酒汤C、半夏厚朴汤D、二陈汤正确答案:C29.归脾汤是由四君子汤加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和什么药组成A、远志、山萸肉B、菖蒲、远志C、菖蒲、木香D、远志、木香正确答案:D30.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牙齿喜冷恶热,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选用:A、竹叶石膏汤B、清胃散C、玉女煎D、泻黄散正确答案:B31.组成中含有罂粟壳的方剂是A、固冲汤B、四神丸C、金锁固精丸D、真人养脏汤正确答案:D32.九味羌活汤的组成是:A、羌活,防风,苍术,独活,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B、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细辛,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C、羌活,防风,荆芥,川芎,细辛,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D、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细辛,白芷,熟地黄,黄芩,甘草正确答案:B33.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意义是A、清热散结B、疏散邪热C、清热解毒D、清肿散结正确答案:A34.具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功用的方剂是:A、麻子仁丸B、五仁丸C、增液承气汤D、济川煎正确答案:A35.下焦蓄血,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其人如狂,治疗时应首选的方剂是A、桃核承气汤B、犀角地黄汤C、大黄牡丹汤D、血府逐瘀汤正确答案:A36.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面色萎黄,头晕目眩,舌淡脉细。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
一、组成
海藻洗、昆布、半夏制、陈皮、青皮、连翘去心、贝母去心、当归、川芎、独活、甘草节各一钱(各8克)、海带五分(1.5克)。

二、用法
水煎服。

三、歌括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可睹。

四、功用
化痰软坚,消散瘿瘤。

五、主治
肝脾不调,气滞痰凝。

石瘿,坚硬如石,推之不秽,皮色不变。

六、方解
本方在原书主治为“石瘿”,在现代临床常用于“气瘿、“肉瘿”等病症。

本病多发于颈部,以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痛,不溃为辨证要点。

本病多成于气滞痰凝,由气及血,以致气血结聚而成。

故用海藻、昆布、海带化痰软坚,为治瘿瘤主药。

青皮、陈皮疏肝理气,当归、川芎、独活活血以通经脉,配合理气药可使气血和调,促进瘿病的消散。

象贝、连翘散结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共以收化痰软坚,行气活血之功。

本方原书主治的“石”,其文字描述,与颈部癌肿相似,但现代常用治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大等病症有效,上述疾病在早期增生性肿大阶段,长期服用(3~6个月),有一定疗效。

张仲景治疗痈疮 桔梗汤 排脓汤 排脓散

张仲景治疗痈疮 桔梗汤 排脓汤 排脓散

张仲景治疗痈疮桔梗汤排脓汤排脓散
*导读:张仲景治疗痈疮的方剂有三,即桔梗汤、排脓汤、排脓散。

桔梗汤组成: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用法: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
张仲景治疗痈疮的方剂有三,即桔梗汤、排脓汤、排脓散。

桔梗汤
组成: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用法: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功能主治:为宣肺止咳,祛痰排脓。

适用于肺痈病,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排脓汤
组成:甘草2两,桔梗3两,生姜1两,大枣10枚。

用法:上4味,以水3升,煮取1升,温服5合,日服2次。

功能主治:行气血,和荣卫。

开提肺气,调和营卫。

适用于疮痈、肠痈。

排脓散
组成:枳实16枚,芍药6分,桔梗2分。

用法:上药为散。

取鸡子黄1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1服。

功能主治:疮痈,肠痈。

疮家胸腹拘满,若吐黏痰,或便脓血者。

辨析:桔梗汤与排脓汤的组成,均有桔梗与甘草,但用量不同。

桔梗汤重用甘草,排脓汤重用桔梗。

故桔梗汤重在解毒,排脓汤则重在排脓。

而排脓汤与排脓散都适用于疮痈。

笔者认为,从药物组成看,排脓汤还有调和营卫,养胃扶正以祛邪,故以治肺胃之痈为主;而排脓散还有破滞气之功,则以胃肠痈为主。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中医《方剂学》痈疡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一、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各3克)、金银花、陈皮各三钱(各9克)。

二、用法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三、歌括1.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2.连翘败毒散连翘败毒山栀羌,柴桔归芎芩芍防;红花牛蒡升玄薄,清热解毒活血良;痈疽初起能消散,腮腺炎肿又何殃。

四、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五、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聚,气滞血瘀。

红肿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六、方解本方主治的痈疡,多为热毒壅聚,气滞血瘀而成。

(《灵枢·痈疽篇》)说:“营卫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不得行,故热。

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痈。

”故治用清热解毒,通经脉,行血结,消散溃坚为法。

方以银花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疏散外邪,使热毒从外透解;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以消肿止痛;贝母、花粉清热散结;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酒煎服,是用其活血通络以助药效;陈皮理气,甘草化毒和中。

综上配伍意义,是以清热解毒,通行血结,溃坚消散为主所组成以使毒祛、瘀散、坚溃肿消。

故对痈疡脓未成者,用之可使消散。

本方对有阴疽见症者不宜使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宜慎用。

本方在(《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真人活命饮”,主治药味皆同;《医方集解》方少赤芍一味。

七、附方及方论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连翘(9克)、山栀(9克)、羌活(8克)、玄参(12克)、薄荷(5克)、防风(5克)、柴胡(6克)、桔梗(5克)、升麻(5克)、川芎(6克)、当归(8克)、黄芩(9克)、芍药(10克)、牛蒡(6克),加红花同煎(原书无用量)。

渴加天花粉,面肿加白芷;项肿加威灵仙;大便实加大黄、穿山甲;虚加人参。

痈疽怎么读

痈疽怎么读

痈疽怎么读
痈疽yōng jū。

痈疽,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是一种毒疮。

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
色暗,多属于阴症,痈疽证见局部肿胀、焮热、疼痛及成脓等。

痈疽病特征
常见的毒疮。

多由于血液运行不良,毒质淤积而生。

大而浅的为痈,
深的为疽,多长在脖子、背部或臀部等地方。

《淮南子.人间》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

也作。

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
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
肌散,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

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本书论述痈疽之病因、预防、类别、脉法、善恶、将护、禁忌,又述
内消、内托、灸治、针烙、敷贴、淋洗之治疗诸法,以及渴、呕、痛、出血、大便秘结等兼症的治疗。

并阐述顶门痈、颈痈、牙痈、悬痈等八十种
病证的病状、病因、治疗及治方。

痈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痈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痈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痈(carbuncle)是指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处疖融合而成。

多发生于颈及背部厚韧皮肤部。

该处感染常沿深筋膜向四周脂肪组织扩散,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提示】
(1)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呈大片酱红色炎症性浸润区,稍隆起,质地坚韧,局部剧痛,继之出现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

中心皮肤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内有大量脓液。

(2)有畏寒、高热、食欲缺乏、头痛、头晕等全身中毒症状。

(3)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4)区域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病变周围呈浸润性水肿。

(5)查血糖,以除外并存的糖尿病。

【治疗措施】
(1)早期局部用50%硫酸镁或3%高渗盐水湿热敷或理疗。

(2)急性期卧床休息,用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滴。

最好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3)脓肿形成后,应做"十"或"艹"形切开,切口要超过病变边缘皮肤,深达筋膜,去除坏死组织,伤口填以盐水纱布。

经常更换敷料,每日或隔日1次,保持创面清洁。

缺损较大,肉芽组织长出后及时植皮。

(4)合并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

痈疽(yōngjū)根原

痈疽(yōngjū)根原

痈疽(y o ng j u )根原[原文]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

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

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

痈病浅而疽病深,浅则轻而深则重。

痈者,营卫之壅于外也,疽者,气血之阻于内也。

营卫之壅遏,有盛有不盛,故肿有大小。

穴腧开而风寒入,寒郁为热,随孔窍而外发,故其形圆。

疽之外候,皮夭而坚,痈之外候,皮薄而泽,阴阳浅深之分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壅肿。

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肉,肉腐则为脓。

痈成为热,而根原于外寒,故痈疽初起,当温经而散寒,行营而宣卫。

及其寒化为热,壅肿痛楚,于此营卫遏闭之秋,仍宜清散于经络。

至于脓血溃泆,经热外泄,营卫俱败,自非崇补气血,不能复也。

如其经络阴凝,肿热外盛,气血虚寒,脓汁清稀,则更当温散而暖补之,不可缓也。

若夫疮疖疥癣之类,其受伤原浅,但当发表而泻卫,无事他方也。

【翻译】痈疽(毒疮),是寒伤营血的病。

血的性质,温则运行畅通,寒则因冻结而滞涩,寒伤营血,冻结而滞涩不循序移动,卫气郁阻,蓄积而为热,热盛则皮肉溃烂化为脓。

脓凝滞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耗减损,经脉衰败渗漏,刺激五脏,五脏受伤便死了。

痈病疮面浅而疽病疮面深,疮面浅就轻而疮面深就重。

痈病,营气卫气堵塞在体外的表现,疽病,气血阻塞在内脏的表现。

营卫的堵塞,有的旺盛有的不旺盛,所以肿块有大有小。

人体上的穴道开启因而风寒进入,寒郁积为热,随着空窍向外发散,所以是圆形。

疽外露的征候,皮肤死去而且坚硬,痈外露的征候,皮薄而且光泽,是阴阳浅深的分别。

《灵枢? 痈疽》说:外来的寒邪在经脉之中则血涩,血涩则不通,不通则卫气返回,不能循环,所以堵塞发肿。

寒气化为热,热盛则腐烂肉,肉腐烂则化为脓。

痈形成为热,但根源性在于外寒,所以痈疽刚开始起的时候,应当温经散寒,流通营气并且疏导卫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痈疡剂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9g),金银花20-30g,陈皮10-15g。

君:金银花。

臣: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

佐:白芷、防风、贝母、花粉、穿山甲、皂角刺。

使:甘草。

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山栀羌,柴桔归芎芩芍防;红花牛蒡升玄薄,清热解毒活血良;痈疽初起能消散,腮腺炎种又何殃。

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金银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g
银花解毒汤
银花解毒地丁翘,犀角丹皮夏枯草;再把川连赤苓入,痈疽疔毒一齐消。

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证此方魁。

金银花90g,玄参90g,当归60g,甘草30g
五神汤
五神汤用紫地丁,牛膝车前白茯苓;再加银花水煎服,湿热痈疮自可平。

神效托里散
神效托里有忍冬,耆归甘草一并从;补气养血又解毒,善消肠痈或奶痈。

犀黄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乳香没药与牛黄;乳岩横痃或瘰疬,正气未虚均可尝。

醒消丸
犀黄丸内用麝香,没药乳香加雄黄;米饭和丸酒送服,痈毒消散保安康。

蟾酥丸
蟾酥丸用寒水石,麝朱胆枯与乳没;轻粉铜绿雄蜗牛,疔毒外敷内服适。

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斛玄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海藻玉壶汤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可睹。

透脓散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

医学心悟透脓散
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托里透脓汤
托里透脓参芪芷,归术三甲与皂刺;青皮甘草加升麻,痈疽脓陷宜服之。

阳和汤
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熟地30-40g、肉桂3-5g、麻黄2-3g、鹿角胶10-15g、白芥子6-10g、姜炭2-3g、生甘草3-5g。

君:熟地、鹿角胶。

臣:肉桂、姜炭。

佐:麻黄、白芥子。

使:生甘草
中和汤
中和汤有参苓芪,术归芎芷加陈皮;乳没银花皂刺草,擅治疮疡气血虚。

小金丹
小金丹内麝草乌,灵脂胶香与乳没;木鳖地龙归墨炭,诸疮肿痛最宜服。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150g,没药、当归、乳香各75g,麝香15g,墨炭12g。

以糯米粉为厚糊,和入诸末。

内补黄耆汤
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苇茎汤
苇茎汤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瘀热在肺成痈毒,热泻脓除新自生。

苇茎汤:苇茎60-100g,薏苡仁20-30g,瓜瓣20-30g,桃仁9-15g。

(甜瓜子偏化瘀,冬瓜子偏利湿。

均清热消痈)。

君:苇茎。

臣:瓜瓣、薏苡仁。

佐:桃仁。

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桃,冬瓜仁又加芒硝;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大黄15-20g,牡丹皮10-15g,桃仁15-20g,冬瓜子15-25g,芒硝6-10g。

君:大黄、丹皮。

臣:芒硝、桃仁。

佐:冬瓜仁
清肠饮
清肠饮内用玄参,银花地榆加苡仁;芩麦归草煎服后,肠痈痛止足能伸。

银花90g、当归60g、地榆30g、麦冬30g、玄参30g、生甘草10g、薏苡仁15g、黄芩6g
阑尾化瘀汤:银花15g、川楝子15g、大黄、牡丹皮、桃仁、延胡索、木香各9g。

阑尾清化汤:银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水煎服。

阑尾清解汤:银花60g、大黄25g、冬瓜仁30g、蒲公英30g、牡丹皮15g、川楝子10g、生甘草10g、木香6g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肿力不缓;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薏苡仁汤薏苡仁汤瓜蒌仁,丹皮桃仁一并存;湿滞血瘀腹胀痛,肠痈初起急煎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