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火车站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特色分析080511243 应婷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班摘要:德国占领青岛的时期是城市的形成期,是青岛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20世纪开始,青岛城市的建筑风格渐趋一致。

早期采用的青砖灰瓦被红砖红瓦取代,建筑外墙均以灰浆抹面后涂以明快的黄色。

“新城市应该强调德国民族性,强调与中国城市的差异,新城市的建筑应具有现代风格”。

关键字:青岛德式建筑设计特色1、青岛地理位置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黄海之滨,位于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与西面的亚速尔群岛、直布罗陀、马耳他岛,东面日本东京、美国西部旧金山的纬度大致相当。

东北与山东省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市内七区,所辖五市,总人口为720.6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为1102平方公里,人口246.77万人。

青岛东依崂山、西伴胶州湾、南面黄海。

其地势东高西低,有山地、丘陵和平原。

青岛海域辽阔,海产资源丰富,胶州湾不淤不冻,港湾岛屿星罗棋布。

四季变化明显,但夏无酷暑,冬无严冬,春长、秋爽。

市内到底起伏,几座高60至130米的丘陵不仅将城区分为数个区域,而且还给与城市个性。

2、青岛的德式建筑设计特色青岛自1891年建置至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城市,1949年前,近代青岛老城区里的大规模城市建筑是随着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的。

德国占领青岛的时期是城市的形成期,是青岛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2. 1 青岛德式建筑的设计风格20世纪开始,青岛城市的建筑风格渐趋一致。

早期采用的青砖灰瓦被红砖红瓦取代,建筑外墙均以灰浆抹面后涂以明快的黄色。

由于建筑法规禁止用瓦楞铁皮作屋顶材料,红瓦屋顶变成了青岛独有的特色。

花岗岩石在青岛一代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价值当时在德国国内也流行以花岗石作建筑外墙装饰,所以,在青岛“花岗石”便成为典型的建筑材料,被广为使用。

青岛十大名胜古迹

青岛十大名胜古迹

青岛十大名胜古迹
1.青岛崂山:位于青岛市南部,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山海结合处,天下奇景”。

崂山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青岛最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方。

2.青岛老虎山:位于青岛市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岩洞景观之一。

古老的老虎山湖泊坐落在这里,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3.青岛大明湖:位于青岛市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它以其壮丽的景色,湖光山色,独特的生态系统成为青岛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4.青岛白塔寺:位于青岛市西部,是青岛最古老的古迹之一。

它是一座以白塔为代表的佛教寺院,拥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5.青岛即墨印象:位于青岛市西北部,是青岛的文化遗迹。

即墨印象由四座古建筑,九道景观组成,收集了许多古老的建筑,使游客能够直观地体验到青岛的文化历史。

6.青岛黄岛:位于青岛市东南方向,是一个富有海湾风情的小岛,拥有众多景点,令人叹为观止。

7.青岛熊猫岛:位于青岛市东北部,是青岛最大的游乐场所之一,拥有众多游玩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令人流连忘返。

8.青岛开发区:位于青岛市东部,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象征之一。

这里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加工,使其成为青岛最具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

9.青岛莱西温泉:位于青岛市西北部,是青岛最著名的温泉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众多的温泉池塘,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是游客度假休闲的绝佳去处。

10.青岛火车站:位于青岛市中心,是青岛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火车站的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调查报告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交运101姓名:张颖学号:201024078指导教师:张平霞日期:2013.03.24青岛火车站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加强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同学们对交通运输的理解,了解运输枢纽规则要求,使同学们了解青岛火车站的概况、历史、发展前景,增进同学们对青岛火车站周围交通、外部娱乐餐饮等设施布局的了解,发现青岛火车站现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的解决方案,我们于2013年1月23日到青岛火车站进行实地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3年3月23日三:调查对象青岛火车站布局、售票厅,候车厅,检票口,通道,站台数,行包房,邮电楼,餐厅,娱乐厅,停车场,站前广场,机务段,工务段,车辆段,电务段等;青岛火车站附近行人四:调查方式:实地调查法、采访调查法五:调查内容1.青岛火车站简介青岛火车站位于胶济铁路东端,山东省青岛市费县路1号,始建于1898年,竣工于1901年秋,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是德国时期的经典建筑。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由铁道部和青岛市共同投资新建青岛客站。

1994年8月8日青岛火车站广场地下建筑工程主体提前封顶,原楼拆除,原楼正立面被砌于新建筑中,改造后的车站就是当今的模样。

青岛火车站是济南铁路局管内客货运综合性特等站,管辖客运车间(新客站)、货运车间、运转车间、设备检修车间、后勤服务车间、广场管理处和四方站,日开行旅客列车53.5对,其中动车组列车29对,年发送旅客990万人,发送货物1110万吨。

车站始建于1901年,1991年首次进行扩建,2006年实施第二次改造,2008年8月1日,随着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青岛新客站正式开通运营,这座百年老站迈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新建成的火车站的建筑面积5500OmZ,风雨站棚6000Ofn,客站类型为城际铁路客站,站房形式为线侧型与线端型结合,设计规模为最高旅客聚集人数5000人的大型车站。

主题钟楼保留原设计风格青岛火车站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横跨市南、市北、四方三个行政区,担负着青岛市及周边地区旅客、货物运输任务。

铁路站房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探讨

铁路站房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探讨

铁路站房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探讨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铁路工程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高铁,作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其建设速度更是刷新世界纪录,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结合工程经验,笔者就站房给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浅析,为类似项目开展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站房、给排水及消防、用水量、防火分隔、防护冷却、大跨度候车厅消火栓一、用水量计算根据现行规范,铁路旅客车站站房用水量有两种计算方法:⑴按高峰小时发送量计算。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表3.1.10,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qd为3~6L/(人·次)(取5L/(人·次)),使用时数T为8~16h(取16h),小时变化系数Kh为1.5~1.2(取1.5)。

计算公式为:Qd(m3/d)=M×qd×T/kh⑵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

根据《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表5.1.3,对于高速、城际铁路旅客车站,用水不均匀系数α为1.0~2.0(取2.0),用水量指标qg为3.0~4.0L/(人·d)(取4.0L/(人·d))。

计算公式为:Qd(m3/d)=α×H×qg×10-3以某在建高铁站房为例,其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M为1726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H为5200人。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为92.05m3/d和41.6m3/d。

高铁站房列车到发频率高、旅客日发送量大,笔者认为,第一种站房用水量计算方法更为合适。

对于高峰小时发送旅客量或日发送旅客量大的站房,用水定额建议取下限,小时变化系数Kh建议取上限。

二、防火分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条规定,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分别为1500m2和2500m2,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增加1倍;根据《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6.1.2条规定,铁路旅客车站的候车区及集散厅符合条件时,其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钢屋盖结构设计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钢屋盖结构设计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钢屋盖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站场规模为10台20线,站房建筑面积7万m2,地上4层,地下2层,屋脊标高45.893m,距地面高度51.893m。

站房由下往上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层、城市通廊层、广场层、承轨层、站台层、高架候车层、旅服夹层。

站房平面呈工字形,广场层平面尺寸201m×390m,承轨层平面尺寸201m ×230m,高架候车层平面尺寸220m×320m,钢屋盖平面尺寸262m×345m。

站房采用了“海浪奔腾”的意象,设计理念为“梦中浪花、观海听涛”,完美契合青岛滨海城市的气质。

南北两侧浪花造型包含两朵大浪花、八朵小浪花。

其中,大浪花高达60多m,堪为“惊涛巨浪”。

站房现场整体鸟瞰图、浪花造型局部建筑效果如图1、图2所示,站房建筑剖面图及屋盖平面布置图参见文献[1]。

图1 站房现场整体鸟瞰图图2 站房浪花造型效果图2 钢屋盖结构布置为保证使用功能,整体不设缝,整个钢屋盖的中部采用倒三角空间管桁架,南北入口处浪花造型采用空间网格结构,二者之间通过一榀矩形过渡桁架连成一个整体。

钢屋盖顺轨向投影长度262m,垂直轨道方向投影长度345m,大于300m。

结构为大跨度钢屋盖超限项目[2]。

针对超限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目标采用C级,并且关键构件包括支承钢屋盖和浪花造型的框架柱、钢屋盖以及浪花造型采用的空间网格结构等的抗震性能目标为中震弹性、罕遇地震不屈服。

支承浪花造型的框架柱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其余均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空间管桁架与钢管混凝土柱之间通过成品抗震铰接球型钢支座铰接连接,浪花处空间网格结构与钢骨混凝土柱之间采用刚接连接。

典型钢骨混凝土柱截面为□1 900×1 900, 钢管混凝土柱截面为φ1 400×50。

钢屋盖的钢桁架顺轨道方向为5跨,相应跨度为49,37,65,37,49m,两侧各悬挑12.6m;垂直轨道方向为11跨,由北向南相应跨度为18,23.5,21.5,21.5,28.5,21.5×4,28.5,20.5m。

青岛建筑

青岛建筑

栈桥是青岛的标志,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修建的是供海军码头使用的木桥。

1931年改建,栈桥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全长440米,宽10米。

栈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三角形防波堤,呈“个”形,以减弱风浪的冲击。

最南端处筑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八角亭——回澜阁,装饰华丽,可登临远眺。

桥身从海岸探入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

1984年、1998年,在保持栈桥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对栈桥进行了两次全面整修。

如今,整修后由花岗岩砌造的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12对桥灯亭亭而立,整个桥体焕然一新。

1号:青岛市人民会堂5号青岛市行政中心广场建筑群6号海尔集团——海尔中心大楼7号青岛广播电视塔9号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11号青岛市博物馆14号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青岛)16号青岛市图书馆17号青岛国际金融中心20号青岛国际机场航站楼21号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办公楼22号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23号青岛极地海洋世界26号第29届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28号青岛火车站30号卓亭广场关于青岛的建筑堪与青岛自然风光并提的青岛建筑,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今天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旅游新宠。

十九世纪末开埠的青岛,其建筑先后受到欧美、日本等多国文化的影响。

建筑界人士介绍,青岛的建筑有24个国家的艺术风格,青岛对那些有保留价值的老房子都努力地保留了下来并进行着精心的呵护。

青岛小鱼山一带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文化区,这个区域里的建筑多是小巧的两层建筑,近来,这里的一些路口上挂出了介绍20处文化名人故居现址的牌子,并标有清晰的导示图。

这些文化名人包括老舍、沈从文、闻一多、康有为、梁实秋和童第周、赫崇本、毛汉礼等科学家。

这些大都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除部分修复向游人开放外,不少依然是在使用中的民居。

青岛公共建筑地域性设计策略

青岛公共建筑地域性设计策略

图1 青岛建筑红坡屋顶及石质基座(青岛基督教堂)图2 青岛建筑“三段式”特征明显(山海关路13号)118亦形成了特有的地域化特征。

以青岛市区的近现代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复杂多样的建筑类型与形式中,总结归纳出青岛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可以为其未来的城市地域性发展建设以及如何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青岛公共建筑设计地域性影响因素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青岛东南部环抱胶州湾,整个胶州湾湾阔水深,湾口狭窄,是难得的天然良港和军事门户,也是青岛从一个自然的小渔村发展成现代重要的海港城市的天然优势。

1.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市区受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青岛一年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

青岛温和多雨的气候,使得城市中的建筑大多是坡屋顶形式,以改善建筑屋面保温和防水防潮的问题。

建筑设有用花岗岩等当地石材制成的基座,石质基座可以有效避免潮湿的空气进入室内,减少室内返潮或发霉。

(图1)(2)滨海青岛东、南濒临黄海,东南部环抱胶州湾,海岸线曲折绵长,受海风影响,建筑物形体设计需要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

另外,滨海建筑群还需考虑海岸线形式,青岛德式建筑大多层数不高,从远处看去,建筑群顺应山势,整体轮廓自然延伸至海洋。

曲折的海岸线,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区域和视角来感受海洋的魅力,建筑外海岸景色优美,整体的居住品质较高。

(3)山势青岛山势蜿蜒,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不仅城市道路迂回曲折且起伏不一,城市中的建筑亦顺应山势,依山而建。

青岛建筑群主要借助山地环境来进行总体布局。

建筑依山而建,与山的走势相协调,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亦反映了山势的走向。

有着“外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群,很好地展现了青岛滨海建筑顺应山势,互不遮挡的特点。

浅析青岛德式建筑

浅析青岛德式建筑

浅析青岛德式建筑摘要:德国在侵占青岛之前,通过营建建筑群体来控制青岛。

青岛殖民时期留下来的德式建筑,至今仍有多数在使用,这些德式建筑的存在也是青岛城市风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将对至今犹存的德式建筑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德式建筑;建筑群;建筑文化一、青岛的历史概况青岛原系一渔村,旧称胶澳。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派兵驻防胶州湾,于青岛设立海上防役,此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自建置到1949年6月2日,青岛分别受统治于清政府、德国、日本、国民政府,直至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才进入了新时代。

二、青岛的建筑概况青岛自1891年建置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中式风格的建筑在青岛占据少数,德式风格的建筑占比最多,这些异国风格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承载着过去的历史和记忆。

德国占领时期是城市建筑发展的形成期,出现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是城市建筑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其时间跨度是123年,在这百年间,青岛从无到有,由小变大。

三、青岛德式建筑发展概况青岛在1897年之前的中国建筑遗留不多,也较分散,市镇房屋店铺多为青瓦平房,未形成近代城市规模,保留到今天的更是凤毛麟角。

青岛地区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始自德国侵占之后。

青岛得天独厚的临海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优美的地形地貌,使得德国建筑师竭尽所能将青岛的建筑群建设成一个既由中国特点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德式建筑群体。

让生活在中国的德国人有生活在本土的感觉。

在建设之初,德国建筑师在青岛划出一片居住区域,规定此区域只有在华的欧洲人才可以使用,这个区域就选在了现在栈桥附近的沿海区域。

行政区域结合了青岛地貌,选在了背山面海的关海山南麓。

在1897-1914年的德国殖民统治的17年期间,建有胶澳总督府行政大楼、胶澳法院大楼、胶澳警察署大楼、监狱、教堂、医院、银行、公司洋行、观象台、邮政局、商店、大中小学校、公寓、别墅等建筑,同时还兴建了码头、港口、灯塔、发电厂、啤酒厂等各类建筑。

青岛栈桥、五四广场

青岛栈桥、五四广场

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青岛栈桥、五四广场青岛无疑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但凡一个城市有海滨、河滨,一定建成公共旅游休闲场所,一定是一道美丽的景观线。

走出青岛火车站,感觉一点也不现代,倒是一股欧式风情迎面而来。

青岛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原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使用了百年以后,1991年被拆除重建。

经2006的再次改造,就是现在这个模样。

重建的火车站保留了当年德系风格,显眼的黄墙陡坡红屋顶,算是对历史的尊重吧。

出火车站只要步行就可以来到青岛湾海滨风景区。

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

我们知道,当海岸边水深不够,船舶靠不了岸,架起栈桥即可从岸上伸入海湾中,作为临时码头,以便利旅客上下舟船或装卸货物。

青岛栈桥是青岛的标志。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建成之时只是供海军运送军用物资的简易铁木结构的码头,桥长200米。

1897年,德国借机侵占青岛后,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桥身延长到350米。

1931年由当时的青岛政府出资对栈桥进行了重建,桥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浇筑,水泥铺面,将桥身延长至440米。

84、98年青岛市政府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之上对栈桥进行了全面整修,使桥体更加坚固美观,桥面宽敞。

栈桥的两边加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防波堤,以减弱风浪的冲击。

并且在桥的南端建中式八角形“回澜阁”。

24根柱子支撑,金色琉璃瓦覆顶,为“青岛十景”之一。

栈桥由海岸前伸入海,“长虹远引”、“飞阁回澜”即出于此。

说到近代的青岛总和德国有扯不断的关系。

早在光绪二十一~二十三年,德国曾几次向清政府要求租借东南沿海港湾,未果。

1897年11(光绪二十三年),山东发生村民杀死两德国教士的“巨野教案”,德国以此为借口,派海军提督率4艘巡洋舰抵胶洲湾,以操演为名强行登陆,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让德军兵不血刃占领青岛。

最终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政府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此山东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殖民地。

青岛老建筑

青岛老建筑

青岛老建筑主要分布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和市北区。

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为青岛城市特有风貌。

1. 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观海山南麓的沂水路11号。

1897 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始建总督府,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

该楼是一座砖石、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欧洲公共建筑的对称平面、四角和中间略为突出、中轴线非常明显的特点。

整个建筑为4层楼房,呈“凹”字形,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

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又称“提督楼”。

2.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位于青岛市湖北路29号。

原为德国胶澳警察署,现为青岛市公安局。

建于1904年至1905年,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建筑风格和欧陆中世纪教堂建筑风格,淡黄的墙面,陡峭的红瓦屋顶,点缀其间的是凸起的山花墙和—座高耸的钟塔楼。

平面呈L形,正门南向,立面不规则,东南角有一钟表塔楼,塔顶为德国钢盔式,总高约30米。

花岗岩砌基,清水砖勾缝嵌门窗套。

屋面变化丰富。

西面折坡,东面为高直坡覆筒瓦。

有阁楼及地下室。

结构以砖混为主,是早期青岛建筑中的主要作品之一。

3.江苏路基督教堂位于市南区江苏路15号,建于1908到1910年。

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1908年动工,1910年建成。

为砖石结构德国古堡式建筑,建筑面积1167.18平方米。

由钟楼和教堂两部分组成,钟楼立面有大块蘑菇石砌墙体,上有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瓦屋顶和绿色尖顶钟楼。

钟楼高39.16米,上有巨型钟表。

教堂内可容数百人活动,18米高的大厅两侧分上下两层,内部装饰精美典雅。

是德占时期德建筑精品。

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5月1日,修复后对外开放。

4.圣弥爱尔大教堂(天主教堂)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15号,于1932年始建,1934年建成,占地2470平方米,建筑主体长80米,原名“圣爱弥尔教堂”,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青岛市区建筑,街道经典线路(老市区)

青岛市区建筑,街道经典线路(老市区)

青岛市区建筑,街道经典线路(老市区)青岛火车站青岛火车站候车大楼,建于1900年,1991年拆除重建,主体由候车大楼和钟楼组成。

钟楼的基座、窗框、门框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线均用花岗岩砌成。

楼顶为双坡陡峭屋顶,高耸的尖塔,凝重地表现了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站在火车站广场,东南方向有一座带有塔楼和外走廊的两层楼房,是车站旅馆旧址。

延泰安路北走,到湖北路时右拐,经过一条小巷,就是称为“赃官巷”宁阳路,因以前住过几个贪官得名。

青岛市公安局前行不多远的青岛市公安局,主体建筑是建于1904年的青岛警察署旧址。

整个建筑不等层,正立面前后错落。

虽然是威严的警察署,建筑却以花岗石和红砖交替,形式很活泼。

中部有高30米的钟楼,是青岛市五大钟楼之一。

礼和洋行旧址延蒙阴路南行,到海边首先看到太平路43号的小楼,是原礼和洋行旧址,旧时经营进出口贸易,建于1902年。

马路对面的海滨就是栈桥景区。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前行到中山路,左转中山路一号,为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最初为会员制俱乐部。

栈桥宾馆延太平路东走,太平路31号青岛市第一座欧式商务型大型旅馆,建于1899年。

1914年日本侵略青岛后成为青岛大饭店,是闻名全国的商住旅馆。

目前是栈桥宾馆,门口有孙中山塑像。

德华银行(青岛)太平路青岛路口有一座十分抢眼的老建筑,这就是原德华银行。

它的造型以文艺复兴风格为基调,参照了德意志公用建筑的威严浑厚。

四周有宽敞凉台前卫穹形廊。

建筑材料除采用青岛特产花岗岩以外,屋顶采用了黑色铜皮这种罕见的材料。

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前行到江苏路口是原路矿公司旧址。

德国侵略青岛时组织工人开采煤矿。

太平路12号,一座金碧辉煌的中国古典民族式建筑为初建于1467年的天后宫,也是青岛市区现存历史最早的庙宇。

目前为青岛民俗博物馆。

监狱博物馆(青岛) 继续前行到常州路口,常州路23号为欧洲人监狱旧址。

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欧洲古堡式监狱建筑。

这座监狱有一个圆锥形塔顶,整体造型如中世纪古堡,透出一种威严和阴森。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青岛火车站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青岛火车站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青岛火车站
作为一个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最重要标志,火车站代表的实质上是作为栖息地的新城市的开放和宽容。

这样一种姿态,就使得火车站的含义被放大了。

青岛站位于市南区泰安路,始建于1899年,饱经沧桑,早期是由两位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建筑的,具有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也成了是我国唯一一座欧式铁路车站,当时的火车站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要数南面造型精致的欧式钟塔最吸引人的目光,造型优雅,正对着广西路和兰山路的中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大焦点。

而现在的青岛火车站还保留着当时的建筑风格,成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也成为青岛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火车站,拍摄于1904年。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的火车站
民国时期青岛火车站
1951年青岛火车站
70年代青岛火车站
1983年青岛火车站
90年代青岛火车站
2006年11月13日,火车站即将改造,老员工有些在老站前合影留念,还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前来记录历史。

2006年11月19晚11时许,即将改造的青岛火车站驶出最后一趟列车,那时候的列车还是绿皮火车。

现在的火车站
100年前,在这个离海岸线不到100米的地方,以老火车站的建设为标志,城市化实验的序幕被拉开。

100年后,还是在这个造就了城市起点的地方,终于随着完整意义上的老火车站的消失,一个建筑,一种传统,一种老去了的生活方式,走到了终点。

一个时代结束了。

一个新的时代,同时开始了。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站房主体结构设计

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站房主体结构设计

Vol.51 No.6Mar. 2021第 51 卷 第 6 期2021年3月下建 筑 结 构Building StructureDOI :10. 19701/j.jzjg.2021. 06. 004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站房主体结构设计孙会郎1,朱伟1,陆俊1,宫达1,李当生2,赵忠华21 工程概况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为新建铁路枢纽站房,规模为10台20线,由站房和雨棚组成,站房面积约7万m 2,雨棚覆盖面积约4万m 2。

站房平面呈工字 形,中部为高架候车厅,顶部为单向坡屋面,屋脊标咼45.893m ,距地面咼度51.893m 。

南北站房上部均为五朵浪花形状造型,其中北部站房顶部最高点(1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杭州310011; 2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250001)[摘要]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为全高架桥建合一的铁路枢纽站房,由站房和站台雨棚组成,其中站房面积约7万m 2,雨棚覆盖面积约4万m 2。

主站房最大平面尺寸为268mx310m,为地上2层(局部3层)大跨框架结构,站台层及其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层以上为钢结构。

站房承轨层采用桥建合一的结构体系,结构形式为普通钢筋 混凝土梁+钢骨混凝土柱;高架候车层采用“钢管混凝土柱+大跨度钢桁架+钢次梁”结构,减轻了楼盖结构自重,有 利于在结构高度范围内布置设备管线;钢屋盖采用双向空间管桁架结构。

南北入口处浪花造型结构形式采用空间 网格钢结构。

对主站房结构进行了结构静力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楼盖舒适度分析等。

详细结构分析表明,红岛站结构体系传力明确,结构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关键词]青岛红岛站;济青高铁;桥建合一;钢骨混凝土柱;空间钢桁架;网格钢结构;超长结构;楼盖舒适度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8X ( 2021) 06-0019-11[引用本文]孙会郎,朱伟,陆俊,等.济青高铁青岛红岛站站房主体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21,51(6):19-29.SUN Huilang , ZHU Wei , LU Jun, et al. Main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Qingdao Hongdao Railway Station of Jinan-Qingdao High-speed Railway [J ]. Building Structure , 2021,51(6) : 19-29.Main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Qingdao Hongdao Railway Station ofJinan-Qingdao High-speed RailwaySUN Huilang 1 , ZHU Wei 1 , LU Jun 1 , GONG Da 1 , LI Dangsheng 2, ZHAO Zhonghua 2(1 CCT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Hangzhou 310011, China ;2 Shand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nan 250001, China)Abstract : The Qingdao Hongdao Railway Station of Jinan-Qingdao High-speed Railway is a railway hub station building withbridge-station combined structure. It consists of a station building and a platform canopy. The station area is about 70 000m 2, and the canopy covers area is about 40 000 m 2. The maximum plane size of the main station building is 268mx310m. It is a two-story ( partially three-story ) large-span frame structure above the ground. The platform layer and below ar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the layer above the platform is a steel structure. The rail-bearing layer of the station building adopts a bridge-station combined structure system. The structural form is 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and combined steel and concrete column ; the elevated waiting layer adopts the structure of concrete steel tube column, large- span steel truss and steel secondary beam, which reduces the self-weight of the floor structure to facilitate the arrangementof equipment pipelines within the height of the structure ; the steel roof adopts a two-way space tube truss structure. The wave-shaped structure at the north and south entrance adopts a spatial grid steel structure. Structural static analysis, modedecom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dynamic elastoplastic time-history analysis and floor comfort analysis of the main station building were carried out.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Hongdao Railway Stationhas clear force transmission, safe and reliable structure, and good economy and aesthetics.Keywords : Qingdao Hongdao Railway Station ; Jinan-Qingdao High-speed Railway ; bridge-station combined structure ;combined steel and concrete column ; spatial steel truss ; grid steel structure ; super-long structure ; floor comfort标咼55. 072m ,距地面咼度61. 072m ;南部站房顶部最咼点标咼60. 138m ,距地面咼度66. 138m 。

火车站:美一站,每一站

火车站:美一站,每一站

火车站:美一站,每一站作者:新华来源:《时代青年(上半月)》2016年第03期有一个地方,它是一段旅途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历史的剪影,是旅人心中的方向,更是艺术家眼里独一无二的画卷——它是我国各地迷人又浪漫的火车站。

青岛·青岛站——城市从这里开始青岛站始建于1899年,站舍为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作品,距离海岸线仅300米。

青岛站的设计师锡乐巴将他记忆中的德国教堂原封不动地搬到了青岛,100多年间,车站钟楼上行走的时钟记录着行色匆匆的旅客们。

辽宁·阿尔山站——中国最小最美的火车站阿尔山站建于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的产物。

这幢东洋风格的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历经战火和历史变迁,依然风雨无阻地迎来送往着每一个旅者。

它的美凝聚了时间的香醇,小而精致,令人心醉。

哈尔滨·亚布力南站——尽情撒欢儿的滑雪场火车站亚布力南站是我国首个滑雪场火车站,外观是如梦幻城堡般的欧式哥特建筑,火车呼啸而至,便闯入了这童话世界的秘境里。

出了站,不远处就是漫天白雪的亚布力滑雪场。

纵情于这白色梦幻的世界,世间任何忧烦也都会消散吧。

昆明·碧色寨站——穿越時空的法式浪漫作为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现在荒废破落的碧色寨站像是给世人开了一个浪漫的法式玩笑,掩映在石榴园后的昔日繁盛已不再,恍惚给人一种时空错迭的失落感。

红瓦黄墙依旧在,还可感受到一些法式气息。

北京·青龙桥站——中国铁路工业的活化石青龙桥站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至难点。

在这个难关口,詹天佑用一个巧妙的“人字形”设计,解决了地势险峻的难题,中国的铁路也由此越通越远。

老站边上的詹天佑塑像,庇佑着这座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历史的火车站。

牡丹江·横道河子站——西洋画里的俄罗斯城堡横道河子站,亦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

双层白色站楼两旁,耸立着两幢砖红色塔楼,独树一帜。

这座西洋画般的小站,在这乐园一样的小镇上扮演着惊艳过客的角色。

【图赏】这样的光伏火车站 你见过吗?

【图赏】这样的光伏火车站 你见过吗?

【图赏】这样的光伏火车站你见过吗?:国庆七天小长假,有人出门旅游,有人背着行囊回家……而火车站——旅途必经一个站点,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出发。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盘点了国内外的光伏火车站,看看你都见过哪些了?青岛火车站——最独特的欧式火车站应用类型:采光风雨棚一体电池类型:非晶硅薄膜电池建成时间:2008年10月安装面积:2200m2装机功率:103kWp年发电量:67MWh青岛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经过改扩建后,成为我国唯一的一座欧式铁路车站,其拥有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站台无柱风雨棚和最大的地下候车室。

壮观的德式钟楼和站房,集豪华与环保设计于一身的大型客站,能容纳3000人的地下候车室,人性化多功能服务区,以及太阳能发电的无柱风雨棚,众多科技元素与唯美的设计让新青岛站成为了岛城又一道亮丽的景观。

青岛客运站改造工程是青岛市迎接奥运会标志性工程之一,开阔的欧式风格站房,广场南部空中观光连廊的拱形单层网壳屋面承重光伏一体化雨棚,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客运站提供部分电力,并提升青岛火车站的形象,体现绿色奥运的精神,为节能减排起到非常积极的表率作用。

在青岛站改造的整体要求下,一体化的设计、建筑风格的统一、安全与功能性有机结合成为这座光电建筑的重要突破点。

集采光、遮阳、挡风雨和发电于一体,组件尺寸与建筑分格一致,透光线条统一,内侧银色与室内装饰效果能很好的结合,并能衬托室内简洁典雅的风格,达到装饰与结构完美结合。

青岛站的这套光伏系统规模不算大,但它开创了我国光伏系统与大型公共复古建筑完美结合的先河。

杭州东站——新时代的钱江潮应用类型:建筑屋面和风雨棚一体电池类型:单晶硅、非晶硅薄膜电池建成时间:2013年6月(光伏系统)安装面积:7.9万m2装机容量:10MWp年发电量:10GWh杭州东站是全国九大省会城市巨型车站建设工程的“收官之作”,该车站于2013年7月1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113万平米,站内汇集高铁、普铁、专线、地铁、磁浮、公交、水上巴士等多种交通方式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并可实现立体无缝交通换乘,是亚洲超大型交通枢纽之一。

青岛火车站建筑分析

青岛火车站建筑分析

青岛火车站建筑分析建学107班***20100602107青岛火车站概况青岛火车站:如果说胶济线沿途的中小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那么,青岛车站站舍则为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作品。

高大的半木构装饰山墙突出了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亨利王子路(广西路)和霍恩措伦路(兰山路)的轴线上。

火车站站舍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由耸立的钟塔楼和大坡面的车站大厅两部分组成活泼不对称的立面造型。

正立面右侧延续有低矮的钢架玻璃天棚站台长廊。

车站候车室居中,面积不大,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

高35米的车站钟塔沿用了德国乡间教堂样式,下部与地面垂直开有三排两组细窗,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以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粗毛花岗石砌成。

建筑双坡陡峭,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

车站主入口由十数级石砌台阶,通向三个拱券门,上部仿做半木构架式的大山墙面,突出了入口的位置。

车站前有一花园广场,使建筑物处于视野开敞的空间中。

托尔斯顿?华纳在其著《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中说,通往济南的铁路沟通了胶州德占区青岛与山东省之间的联系。

1904年全线通车。

由于大港的第一座防波堤直到1904年才告完工,由火车站通向栈桥的铁路便成了各商行开发地产的必要条件。

青岛火车站附近交通青岛站集铁道、公路客车、市内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于一体,在列车线路、站台及广场下方的地下候车室,将与未来的轨道交通线实现对接。

周边的“火车站”公交枢纽车站,包括以下公交路线的停靠站点:2、5、8、25、26、202、217、220、223、301、303、304、305、307、311、312、316、320、321、325、501、801、802路。

青岛火车站的历史最初的城市规划方案将火车站设立栈桥一带,但弧状的轨道对当时的技术而言显然要求很高。

于是,车站西移至笔直的轨道旁,构成城市的西端。

胶济铁路东起青岛,北行绕过胶州湾,西抵济南,全长384.6公里,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铁路,也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

青岛站接建运转综合楼基础设计选型及比较

青岛站接建运转综合楼基础设计选型及比较

青岛站接建运转综合楼基础设计选型及比较摘要:青岛站既有站调楼南侧接建运转综合楼一座,根据竣工资料及地质资料,既有建筑基础埋深较浅,且存在淤泥下卧层及地坑,经方案比选,得出结论: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桩法能有效加固淤泥层以及地坑回填土层,同时避免对相邻建筑基础的扰动;单向梁式基础能有效避开设备管线,且受力合理,为最佳设计方案。

关键词:接建;方案比选;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桩;单向地基梁Abstract: QingDaoZhan both stood DiaoLou south side by running complex building built a, according to completion data and geological data, both building foundation shallow, and there is a lie layer under the mud and pit, the scheme is selected,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jet grouting pile reinforcement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ilt layer and soil layer backfilling pit, and avoid the disturbance of adjacent building foundation; ChanXiangLiang type can effectively avoid based equipment cop, and stress is reasonable, as the best design.Keywords: connect the building; The alternative schemes;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jet grouting pile; One-way foundation beam1 设计简介随着青岛市快速路三期工程项目的启动实施,青岛站部分生产生活设施已列入拆迁范围,为不影响青岛市重点工程的进度,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车站运输生产需要,降低拆迁给运输生产工作带来的影响,设计从多方面分析,在既有站调楼南侧拟接建运转综合楼一座,地上四层,层高 3.6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A Museum in a Railway Station火车站里的博物馆文/丁响响如果你来青岛,一定会对青岛火车站留下深刻印象。

它出站便是海,让人满目惊喜,同时被青岛人称作“钟表楼子”的尖钟塔是德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由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于1901年建造竣工。

欧洲风情建筑再加上海景加持,青岛火车站便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景一情怀。

而今,它又拥有了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的身份,敞开胸怀迎接天下来客。

走进它的怀抱,目睹几百件蒙着历史风尘的文物、实物,梳理着它的前世今生,感受着它的呼吸,领略着它的风采,聆听着这位“世纪老人”深情地诉说,以及青岛这座城实现富民强国的嬗变与飞跃。

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展区面积1480平方米,馆藏文物、展品 和图片实物1400余件,是一座反映胶济铁路诞生发展的专题性展馆。

With an exhibition area of 1,480 square meters, the Jiaoji Railway Qingdao Museum is a thematic museum with over 1,400 cultural relics, exhibits and pictures that reflect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iaoji Railway.——走进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送往间铸就了它不凡的气质与风格。

据了解,博物馆以“胶济零公里,城市新起点,时代领跑者”为主题,展区面积1480平方米,馆藏文物、展品和图片实物1400余件是一座反映胶济铁路诞生发展的专题性展馆,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与济南馆形成“一体两翼、首尾呼应”的文化济铁新坐标。

展区由5个展厅组成,主题分别为起点、联接、抗争、铸魂、腾飞,运用历史文物、复原车厢、高铁模拟驾驶和VR影院等陈展形式,体现铁路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相互成就的历史,展示了国铁企业在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

光伏幕墙方案

光伏幕墙方案

BIPV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设计院的的具体要求,对BIPV技术和并网发电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研究,提出青岛站总体设计方案,并对设计要素,关键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综合社会效益等进行详细阐述。

一、项目概述改造工程是青岛市迎接奥运会标志性工程之一,建筑呈“U”形布局,形成开阔的欧式风格站房,雨棚采用拱形单层网壳屋面承重体系,上敷实芯阳光板,在广场南部架设空中观光连廊,上敷设光伏组件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客运站提供部分电力,并提升青岛火车站的形象,体现绿色奥运的精神,为节能减排起到表率作用。

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就是将光伏发电系统和建筑幕墙、屋顶等围护结构系统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构,不但具有围护结构的功能,同时又能产生电能,供建筑使用。

光伏建筑一体化有以下一些优势:(1)建筑物能为光伏系统提供足够的面积,不需要另占土地,还能省去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太阳电池是固态半导体器件,发电时无转动部件、无噪声,对环境不造成污染;(2)可就地发电、就地使用,减少电力输送过程的费用和能耗、省去输电费用;自发自用,有削峰的作用,带储能可以用作备用电源。

分散发电,避免传输和分电损失(5-10%),降低输电和分电投资和维修成本;并使建筑物的外观更有魅力。

(3)因日照强时恰好是用电高峰期,BIPV系统除可以保证自身建筑内用电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向电网供电,舒缓了高峰电力需求,解决电网峰谷供需矛盾,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4)杜绝了由一般化石燃料发电所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这对于环保要求更高的今天和未来极为重要。

三、BIPV设计由于青岛站建筑设计中要求光伏组件安装后具备雨棚基本的采光遮阳挡雨功能,因此光伏组件板组件采用夹胶玻璃类型,符合国家规范对建筑采光顶的要求,确保安全功能。

采用非晶硅薄膜电池,外层为高透低铁超白玻璃,比普通玻璃可以透过更多的太阳光,产生更多的电量,在弱光的早晨、傍晚、雨天也能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火车站建筑分析建学107班***20100602107青岛火车站概况青岛火车站:如果说胶济线沿途的中小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那么,青岛车站站舍则为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作品。

高大的半木构装饰山墙突出了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亨利王子路(广西路)和霍恩措伦路(兰山路)的轴线上。

火车站站舍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由耸立的钟塔楼和大坡面的车站大厅两部分组成活泼不对称的立面造型。

正立面右侧延续有低矮的钢架玻璃天棚站台长廊。

车站候车室居中,面积不大,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

高35米的车站钟塔沿用了德国乡间教堂样式,下部与地面垂直开有三排两组细窗,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以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粗毛花岗石砌成。

建筑双坡陡峭,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

车站主入口由十数级石砌台阶,通向三个拱券门,上部仿做半木构架式的大山墙面,突出了入口的位置。

车站前有一花园广场,使建筑物处于视野开敞的空间中。

托尔斯顿?华纳在其著《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中说,通往济南的铁路沟通了胶州德占区青岛与山东省之间的联系。

1904年全线通车。

由于大港的第一座防波堤直到1904年才告完工,由火车站通向栈桥的铁路便成了各商行开发地产的必要条件。

青岛火车站附近交通青岛站集铁道、公路客车、市内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于一体,在列车线路、站台及广场下方的地下候车室,将与未来的轨道交通线实现对接。

周边的“火车站”公交枢纽车站,包括以下公交路线的停靠站点:2、5、8、25、26、202、217、220、223、301、303、304、305、307、311、312、316、320、321、325、501、801、802路。

青岛火车站的历史最初的城市规划方案将火车站设立栈桥一带,但弧状的轨道对当时的技术而言显然要求很高。

于是,车站西移至笔直的轨道旁,构成城市的西端。

胶济铁路东起青岛,北行绕过胶州湾,西抵济南,全长384.6公里,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铁路,也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

1898年3月,德国迫清廷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中写有:"中国国家允许德国在山东营造铁路二道。

"其中之一就是胶济铁路,其名称取胶澳与济南之首字。

为修筑这条铁路,德国当局1899年6月成立山东铁道公司,14家德国银行共集资5400万马克,其中德华银行为最大的股东,故该公司又称德华山东铁路公司。

1899年9月23日胶济铁路开工,采取建成一段通车一段的方法。

1901年4月8日通车至胶州;1902年6月1日通车至潍县;1903年4月12日通车至青州;1903年9月22日通车至张店;1904年6月1日,全线及张博支线同时通车,正线里程为441.4公里(含张博支线)。

据《胶澳志》载,德人修筑胶济铁路共投资5290万马克,大部分用于购自德国器材和机车,征用土地所用仅占总投资的4%,近似无偿。

据不完全统计,自1905年至1913年间,胶济铁路共运送旅客812.7万人次,运送货物556.7万吨,利润为1950.6万银元。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强占了这条铁路。

自1915年至1921年间,胶济铁路共运送旅客1598.8万人次,运送货物1035.7万吨,日本由此而取利润为1885.6万银元。

1922年12月5日,中日签订《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其中规定,中国政府必须付给日方4000万日元后,方可将胶济铁路赎回。

1923年1月1日举行了交接仪式,成立了胶济铁路管理局,但这条铁路的运输和财务大权,仍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德建胶济铁路时,全线设有55个站,1914年日本强占后,撤销了5个车站,1923年中国收回后,增至54个车站。

高大的半木构装饰山墙突出了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亨利王子路(广西路)和霍恩措伦路(兰山路)的轴线上。

火车站站舍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由耸立的钟塔楼和大坡面的车站大厅两部分组成活泼不对称的立面造型。

正立面右侧延续有低矮的钢架玻璃天棚站台长廊。

车站候车室居中,面积不大,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

高35米的车站钟塔沿用了德国乡间教堂样式,下部与地面垂直开有三排两组细窗,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以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粗毛花岗石砌成。

建筑双坡陡峭,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

车站主入口有十数级石砌台阶,通向三个拱券门,上部仿做半木构架式的大山墙面,突出了入口的位置。

车站前有一花园广场,使建筑物处于视野开阔的空间中。

托尔斯顿·华纳在其著《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中说,通往济南的铁路沟通了胶州德占区青岛与山东省之间的联系。

1904年全线通车。

由于大港的第一座防波堤直到1904年才告完工,由火车站通向栈桥的铁路便成了各商行开发地产的必要条件。

最初的城市规划方案将火车站设立栈桥一带,但弧状的轨道对当时的技术而言显然要求很高。

于是,车站西移至笔直的轨道旁,构成城市的西端。

老火车站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车站乘载量加大。

于1991年,增设胶济铁路复线工程,青岛火车站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

在原火车站北侧新修建了大型二层候车大楼,另在原站址南重新依原来风格建造了南楼,新钟楼增高了3米,以求与新建候车大楼的比例协调。

青岛火车站的风格及现状1900 - 魏尔勒、格德尔茨 - 泰安路 - 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青岛火车站站舍位于市南区泰安路。

始建于1900年1月,竣工于1901年秋。

德国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由山东铁道公司施工。

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二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

砖木钢混合结构,建筑具有德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了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造型优美的尖钟塔,正居于广西路和兰山路的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对景。

建筑双坡陡峭屋顶,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花岗石砌成,是仿半木构式样的公共建筑。

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

该站为继大港火车站线路南边成为胶济铁路的终点站,并形成青岛的景观建筑之一。

如今,青岛火车站已经进行改造。

火车站改造后实行现代化车站管理,接近机场管理服务水平。

外部还将保留德式风格特点,保留钟表楼和候车室。

总体要求保留德式风格这是令人所称道的。

从外观上来看,三个站房均保持了原老火车站红瓦黄墙的欧式风格,白色的防雨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由于新火车站在东、西、南三侧均设有站房,恰好将站台拥抱在中间,只留出北侧作为列车进出口,从高处看,U字形布局非常明显。

改建后的火车站将成为胶济铁路上大量动车组的始发站,到发客车总对数将达到每日131队,远期可以达到每日188对。

青岛火车站启用之后,可发送旅客列车70对以上,是老火车站的2.6倍;日发送旅客可达4万人次。

到2010年,青岛火车站日发送旅客可达到8万人次,是原来运力的2.7倍。

据介绍,青岛新火车站已于2008年8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新火车站的建造创下四个中国之最。

唯一仿欧式铁路车站,风雨棚跨度全国最大,地下候车室全国最大,全国最高规格车站贵宾室。

全新面貌完美示人的青岛站已经跃然成为国内“最牛”火车站。

火车站改造历史为: 1988年2月1日青岛火车站改建工程奠基;1991年2月 15日青岛火车站候车楼改建工程开工;1992年7月1日青岛火车站广场开工改造,总投资约2亿元,面积 3.1万平方米;1994年8月8日青岛火车站广场地下建筑工程主体提前封顶,原楼拆除,原楼正立面被砌于新建筑中,改造后的车站就是当今的模样。

青岛火车站的建筑特点青岛火车站如果说胶济线沿途的中小车站是中西建筑风格联姻的产物,那么,青岛车站站舍则为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作品。

高大的半木构装饰山墙突出了一座厚实的钟塔,正居于亨利王子路(广西路)和霍恩措伦路(兰山路)的轴线上。

火车站站舍建筑平面为一字形,主体为两层楼房,由耸立的钟塔楼和大坡面的车站大厅两部分组成活泼不对称的立面造型。

正立面右侧延续有低矮的钢架玻璃天棚站台长廊。

车站候车室居中,面积不大,两侧为票房与值班室,二楼为办公室。

高35米的车站钟塔沿用了德国乡间教堂样式,下部与地面垂直开有三排两组细窗,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以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粗毛花岗石砌成。

建筑双坡陡峭,屋顶为四坡顶,面覆中国杂色琉璃瓦。

车站主入口由十数级石砌台阶,通向三个拱券门,上部仿做半木构架式的大山墙面,突出了入口的位置。

车站前有一花园广场,使建筑物处于视野开敞的空间中。

托尔斯顿·华纳在其著《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中说,通往济南的铁路沟通了胶州德占区青岛与山东省之间的联系。

1904年全线通车。

由于大港的第一座防波堤直到1904年才告完工,由火车站通向栈桥的铁路便成了各商行开发地产的必要条件。

最初的城市规划方案将火车站设立栈桥一带,但弧状的轨道对当时的技术而言显然要求很高。

于是,车站西移至笔直的轨道旁,构成城市的西端。

胶济铁路东起青岛,北行绕过胶州湾,西抵济南,全长384.6公里,是山东省境内最早的铁路,也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

青岛火车站结构改造完毕的青岛站由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共五层组成,站房沿站场东、西、南呈“U”形布局,同时在南西两侧新设置了两个广场,与既有东广场呈“品”字形分布,三个广场环形连通并都设出站口,地下通道设“旅游文化走廊”。

站房东西进站广厅间设高架“景观连廊”,东、西进站广厅的旅客可通过楼梯、扶梯、电梯上到连廊再下至中间站台乘车。

在建筑造型上,采取了以钟楼为中心,采用三面围合的布局,形成完整的德式风格建筑群体组合,整体红瓦黄墙,而内饰地面则采用大理石。

青岛火车站地下候车室建筑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地下列车候车室;站台上方的无柱风雨棚达到65000平方米,是国内建筑中最大的网壳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