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论

合集下载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读后感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读后感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读后感在翻开以赛亚·伯林的之前,我从未想过关于自由的探讨能如此深邃且引人深思。

书中的观点仿佛是一道道光,照亮了我对自由这个概念原本有些混沌的认知角落。

伯林提出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分,让我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说吧。

比如,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我没有被闹钟吵醒,没有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没有任何人来打扰我。

我可以选择在床上多赖一会儿,也可以选择起身去做一顿丰盛的早餐,或者干脆啥也不干,就那么静静地坐着发呆。

这时候,我没有受到外部的强制和干涉,按照伯林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消极自由”。

我拥有不被他人或外界因素强迫去做某事的自由。

然而,当我想到“积极自由”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

还是这个周末,假如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比如说要在这个周末学会做一道复杂的新菜,或者读完一本一直想读但没时间读的书。

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会主动地去规划时间,去收集资料,去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在积极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我所想要的东西,这就是“积极自由”。

但仔细想想,这两种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的。

就像我之前有一次准备参加一个演讲比赛。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没有人强迫我必须参加。

这时候,我拥有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的“消极自由”。

可是,当我决定参加之后,为了能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我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写稿子、背稿子、练习演讲的技巧,甚至还找朋友来给我提意见。

这个过程中,我是在积极地追求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自由,这就是“积极自由”。

然而,随着准备的深入,我开始感到压力巨大。

我会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害怕让别人失望。

这时候,原本积极追求的自由好像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的自由。

再比如,我特别喜欢旅行。

当我决定要去一个新的地方时,没有人能阻止我,这是“消极自由”。

可在规划旅行的过程中,我要考虑预算、行程安排、交通住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浅谈《自由论》

浅谈《自由论》

浅谈《自由论》摘要:freedom或liberty的政治含义中的第一种,遵从许多先例称作“消极自由”,表现为:“主体被允许或必须被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第二种含义称作“积极自由”,表现为:“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决定某人做这个、成为这样而不是做那个、成为那样的那种控制或干涉的根源?”。

前言: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自由论》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

强制某人即是剥夺他的自由。

但剥夺他的什么自由?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道德家都称赞自由。

同幸福与善、自然与实在一样,自由是一个意义漏洞百出以至于没有任何解释能够站得住脚的词。

我既不想讨论这个变化多端的词的历史,也不想讨论观念史家记录的有关这个词的两百多种定义。

我只想考察这些含义中的两种,却是核心性的两种;我敢说,在这两种含义的背后,有着丰富的人类历史,而且我敢说,仍将会有丰富的人类历史。

freedom或liberty(我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这两个词)的政治含义中的第一种,(遵从许多先例)我将称作“消极自由”,它回答这个问题:“主体(一个人或人的群体)被允许或必须被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第二种含义我将称作“积极自由”,它回答这个问题:“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决定某人做这个、成为这样而不是做那个、成为那样的那种控制或干涉的根源?”这两个问题是明显不同的,尽管对它们的回答有可能是重叠的。

伯林自由观主要体现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两种自由论”。

伯林用“Negative Liberty”、“Positive Liberty”只是想说,这两种自由,一种是从反面理解的自由,一种是从正面理解的自由;一个是从否定的角度理解的自由,一是从肯定的角度理解的自由。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五篇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五篇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五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论自由读后感。

———卢梭。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仅供参考。

《自由论》柏林读后感一在现今这个“自由”泛滥的时期,自由已经被高度的抽象化,然而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对它的争论没有定论,而且还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关于这个话题,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也表达了他的独特的观点。

在此书里,密尔探讨了自由的涵义、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个性自由、社会权威的限度以及个人自由不受政府干涉等问题。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仍有绝大部分的内容至今仍会对我们产生启迪。

说到自由,让人不禁会想到这个问题: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是什么?自由有很多种涵义,但密尔关注的是公民在国家中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即所谓的“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在引论中,密尔有一个生动的比方:“在一个群体当中,为着保障较弱成员免遭无数鸷鹰的戕贼,就需要一个比余员都强的贼禽受任去压服它们。

但这个鹰王之喜戕其群并不亚于那些较次的贪物,于是这个群体又不免经常处于须要防御鹰王爪牙的状态。

因此,爱国者的目标就在于,对于统治者所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要划定一些他所应当受到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自由。

”我认为,这就是公民在国家中的自由,即政府统治下人们的政治自由,自由是一个抽象的含义,我们很难用几句话或者几个字就把它的全部内涵与外延概括出来,因此只能用一种现象来表述,密尔将自由分成“自然的自由”与“规则性自由”,所谓“自然的自由”或者也可以称为“最原始的自由”,这种自由i普遍存在于原始社会中,以强力为后盾,充满血腥与残暴的自由。

这种自由在整个社会中不是平等的享有的,由强力的大小决定,只要你拥有绝对的强力,凌驾于其它强力之上,你将拥有绝对的自由。

而所谓的“规则性自由”也可以称为“制度下的自由”这里的“规则”包括了“法律、道德”等等,人们的自由首先就是必须符合规则,是一种法不禁止即自由的思想,同时这种自由在整个社会中应该是平等享有的,并且相互不能侵犯的。

自由论经典语录

自由论经典语录

自由论经典语录
1、冯仑曾说:“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有选择的权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2、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3、冯仑曾说:“自由不是放任,而是有原则的宽容。

”这句话意味深长,它告诉我们,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矩,不能任意妄为。

4、冯仑曾说:“自由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义务。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由是一种基本权利,我们不应该把它看成一种义务或责任。

5、冯仑曾说:“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而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6、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

可见各种自由向来就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现为普遍权利而已。

7、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

争自由的唯一理由,换句话说,就是期望大家能容忍异己的意见与信仰。

8、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又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

——恩格斯。

伯林的自由论

伯林的自由论

对积极自由的批判:
在他看来,“积极自由”的观念常常同“自 我实现”、“自主性”、“个体自决”、 “自我作主”等观念连成一体;它设定“自 我”可以“一分为二”,即真的“自我”和 假的“自我”。如果我们的行动不符合卢梭 的“公意”,不符合黑格尔的理性,不符合 尼采的超人,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不像萨 特那样自我实现,那么我们就不是自由的。 这就是存在于许多并非属于自由主义的思想 流派中的自由观。
相比之下,积极自由尽管推动了人的能力的 提高,刺激了人的欲望,但随着人的能力提 高和对社会资源支配力的强化,人自身的自 由度却越来越小,日益受外在力量约束,失 去了自我,失去了自主。 这就是20世纪的自由发展落入困境的原因 之所在。要寻求人的自由发展的出路,必须 在消极自由的理念和思路上进行探讨。
伯林之所以对于“积极自由”有这样的批判, 乃是因为,在他看来,很多持这种自由观的 人秉持一种价值一元论的理念,认定人类所 信仰的所有积极的价值,一定能够彼此相容, 甚至彼此蕴涵在对方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能 够找到一个最终的解决之道,并且把它一以 贯之。
价值多元论:
他强调:人类的目标不止一个;许多这样的目标, 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加以衡量和比较,其中有些目标 还不断地发生冲突,那些企图用同一个标尺对所有 价值加以检视,并最终决定出何为最高价值的论调, 都否定了人类的自由选择;这种人也许声称他们捍 卫的是真正的“自由”,但是他们要么教育人们 “自由”,要么强迫人们“自由”。 价值多元论是伯林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伯林思考政 治学说的主旨。
这五篇文章的第一篇刊登在纽约《外交事务》专号 上;其他四篇源于讲座。它们讨论个人自由问题的 各个方面。 它们首先涉及这个观念在我们这个世界意识形态斗 争中的兴衰变迁;其次,涉及那些对历史学与社会 学的假定与方法进行检审的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 与作家在著作中赋予自由这个词的意义;再次,涉 及自由的两种主要概念在观念史上的重要性;第四, 讨论个人自由的理想在穆勒这位自由的最热心斗士 之一的思想中的作用;最后,讨论知识与自由的关 系。

自由论的论述题

自由论的论述题

自由论的论述题论及自由,可以想到赛亚.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指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外在强制的自由;消极自由指“保留区”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自由是“免于”的自由。

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层面,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探讨:1.自由是社会性的,而非纯个人性的:权利只有在被他人承认的条件下才是有效的,而为了得到他人的承认,我首先必须承认他人是与我一样的独立的自我。

只有意识到他人同样自由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自由。

所谓的绝对自由不仅会危及他人,也会反弹到自身。

2.个人自由的界限:自由从来就是有限度的自由,所以,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发出了“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感慨。

任何缺乏责任担当的自由都是对自由理念、自由权利的误读。

就如同一个人有喝酒的自由,但是一个喝醉就要伤人的人让自己喝醉,就是对于他人的罪行。

对个体所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有明显的规范和限制,并能使这些自由服务于最为广大的民众,是我们应该珍视的价值目标和终极目的。

3.自由与限制的关系: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都是自由的对立面。

自由必须以限制为基础,但是限制不是目的,而是大道目的的手段,这目的正是保障自由。

限制来自于两个方面,自律与他律。

自律是服从自己订立的道德律令。

物欲、权力欲的膨胀,说明自己也是奴隶。

卢梭强调,服从公益是自由,卢梭式自由不仅是指不被他人强制,还指不被自身的欲望所支配。

自由与服从并不矛盾,服从一己私利是不自由,服从公意是自由,因为公意是个体自己作为共同体的一员而订立的。

一个人如果不服从公意,也就是不愿自由,法律可以强迫4.合法的外来限制:自由需要通过法律来加以保障。

自由的第一步是要求法制,而不是由统治者超越法律来独断专行。

但是我们需要甄别的是,在某些方面,我们不仅要通过法律,还必须公国废除坏的法律来争取自由。

自由是从那些不伤害他人的活动中进行选择的权利。

在不伤及他人的前提下,自由就是由自。

5.在对待古今的正统与异端的问题上,我们应理性对待。

简述萨特的自由论原理及应用

简述萨特的自由论原理及应用

简述萨特的自由论原理及应用1. 萨特的自由论原理概述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作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自由是萨特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他对自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自由论原理。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首先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意味着他们可以不受任何因果关系的限制,拥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能力。

他主张人的自由是基于人的存在,而不是人的本质。

换言之,人在选择行为时不受任何先验条件的限制,而是通过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决定。

2. 萨特的自由论原理的要点•自由的存在性:萨特认为,人的自由是从存在开始的,而不是由本质决定的。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不受任何先验条件的限制。

•自由的责任:萨特主张人的自由意味着人需要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

他认为人的自由行为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自由的选择:萨特强调每个人都是自主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做出选择。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命运或客观因果关系的限制。

3. 萨特的自由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政治领域:萨特的自由论为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认为人的自由是不可剥夺的,政治体制应该保证人民的自由,允许个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教育领域:萨特的自由论对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权,主张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觉行动的能力。

•伦理道德:萨特的自由论强调每个人的自由行为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在伦理道德方面,他主张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自由选择做出有意义和负责任的行为。

4. 萨特自由论的争议与批评虽然萨特的自由论被广泛讨论和接受,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自由意志的限制:有人认为,无论个体的自由行为如何,仍然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和制约的限制。

因此,萨特对自由意志的绝对主张可能有些理想化。

•自由责任的压力: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个体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然而,这种责任可能给个体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自由论读书笔记

自由论读书笔记

消极的自由:出于自我安全的需要积极的自由:自我的主宰者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人同时具有这两种需要,即需要这两种自由:消极的和积极的。

消极自由的保护问题:1.霍布斯—私人领域的确立,规定了每个个体专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域;2.洛克——基本权利的明确。

(以权利制权力)问题的关键在于私人空间式如何确立的?基本权利的明确,使私人领域的边界变得充盈,并有了判断私人权利是否被侵犯的边界,突出了财产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生命权)。

洛克认为需要法制的出现。

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以权力制权力)。

处于一种被动防御的状态,如果分开的权力受不到外界的监督,就可能出现权力勾结的情形。

权力导致腐败,不受约束的权力就是肆无忌惮的权力。

4.法治与民主: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

5.(民主)教育:通过教育才有可能实现前面的这些过程,但是现在的教育是由国家来实施的,而这与国家权力本身的局限性就出现了矛盾。

消极自由的保护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是民主教育,而民主教育的实现则依靠于国家权力的有效实现。

对国家的态度是一种警惕的、防护的态度。

积极自由:包含以下几个因素:1.能力(来自于国家给个人提供的必要的支撑);2.道德(有赖于每一个个体的道德的完善,要仰仗于国家、社会、社区等各方面);3.平等(一要靠国家对富人征税;二要靠国家对穷人的资助)。

对国家的态度是开放的态度。

两种自由对国家的诉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且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韦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是一种嘲讽的态度。

财产的共有占据一个基本的内容,自由必须要靠经济和社会的支撑。

诺奇克:希望自己做主和希望自己不被干预。

我自己成为我自己的主人。

社会范围中理性的人对非理性的人的操控和引导。

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引导,使非理性的人失去自己的思想。

要保护人们的消极自由,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促进人们积极自由的实现。

《自由论》

《自由论》

《自由论》听书笔记伯林界定自由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在一定的限度内,一个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不受干涉;而这个限度,就是私人与公共的分界线。

“消极自由”的倡导者认为,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必须有一个私人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他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涉,可以免除强权的强制;在那个领域中,他有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个人自由。

消极自由的重要性:伯林认为,在所有倡导“消极自由”的思想家中,穆勒对这种自由的意义说得最棒。

穆勒指出,人们必须要有一个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空间,才能发展出完整的人格。

如果一个人不能过他愿意过的生活,那么他就不会有自发性和原创性,不会有心灵的活力和道德的勇气,更不会有天才的显现。

如果人人都是如此,那么真理就不会显露,文明就不会进步。

消极自由的疆界:法国思想家本杰明·贡斯当的说法最有代表性。

他指出,公民的权利包括五个主要方面,分别是个人自由,这个是相对公权力来说的;宗教自由,也就是信仰自由;意见和公开表达的自由,也就是言论自由;另外两个,是享受财产的自由,还有不受任何专断权力控制的保障。

这份清单,基本上已经得到了现代世界的共识。

积极自由:你利用理性主动规划、达成目标的时候不受阻碍的自由,积极自由关注的是自我实现。

“积极自由”这边倡导者,认为一个人,想要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就必须摆脱非理性的控制,达到理性的自我;在理性的引导下,能够领会自己的目标,制定相应的策略,并且成功地实现它们;自由应该包含在符合理性的行为和生活中,按照理性来生活,方才符合人真正的本质。

积极自由的概念,从本源上就和理性这个概念挂钩。

“积极自由”的危险:1、不成为其他人的奴隶,却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2、在意见和行动冲突时,把别人变成自己的奴隶,其结果是,一个人的积极自由在扩大的过程中,侵犯了别人的自由,在最坏的情况下,积极自由完全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它最终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奴役。

伯林认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并不是对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解释,而是对于生活目标的两种存在深刻分歧而且不可调和的态度”。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一、理性的追求: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以理性的观点来思考问题,以正确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客观事物,追求理性的真理。

二、自由论:
自由论注重个人的自由,认为个人自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们认为,尊重个人自由,追求民主制度,改善社会不公是避免战争的有效办法,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

三、内容和表象(content and form):
内容和表象是指客观实践的内在本质和表面形式。

内容是指事物的实质,是事物本身的本质动因,也是事物发生的本源;而表象则是事物的表现形式,是对实质的抽象表现。

表象不能代替内容,只是它的反映形式,而不是本质。

四、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认为,客观事物是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它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因此可以用哲学上的思维方式去探讨和解释它们。

这种思想强调,我们要不止追求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还要从内在本质的角度出发,探讨它们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达到超越客观事物表象的目的。

- 1 -。

洛克威尔 自由论

洛克威尔 自由论

洛克威尔自由论洛克威尔自由论洛克威尔自由论,以其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理念,为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普遍认同树立了重要的基石。

洛克威尔自由论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个体自由。

洛克威尔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由和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

自由不仅指个人不受外部强力的压迫,还包括多样化的思想、信仰和表达的自由。

首先,个体的自由是洛克威尔自由论最关键的概念。

洛克威尔主张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信仰和追求的目标。

这种个体的自由使每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自由不仅仅是指在身体上不受拘束,更重要的是每个人有权利去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而不受他人的干涉。

其次,洛克威尔自由论强调思想、信仰和表达的自由。

洛克威尔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信仰,并且不受到任何形式的压制。

这种自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所必需的。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和辩论不同的观点,共同追求真相。

而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的交流,也为社会带来了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洛克威尔自由论还将个体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平衡相结合。

他主张个人不应该通过暴力或剥夺他人权利的行为来追求自己的自由。

洛克威尔认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一个有效的政府来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调整个人自由的范围,保护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这种政府的存在,不仅可以确保公共秩序的稳定,还可以为个人提供许多公共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总的来说,洛克威尔自由论的意义在于其在个体自由、思想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它在个体的自由权利和社会运作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模型。

洛克威尔自由论鼓励每个人都以自由、平等和尊严的精神去思考和追求人生的目标。

只有通过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为每个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洛克威尔自由论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实践。

几本自由主义的书

几本自由主义的书

几本自由主义的书自由主义是一种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它强调政府的最小干预和强制力,鼓励市场经济和个体自主决策。

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自由主义理论和思想的读者来说,下面是几本经典的自由主义著作。

1. 《自由论》-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John Stuart Mill)《自由论》是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出版于1859年。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他对个人权利、政府干预和自由的独特见解。

他强调了思想和言论自由以及个人自主决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著名的“伤害原则”,即只有当某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直接伤害时,才可以对其施加限制。

2. 《自由的道路》-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Friedrich Hayek)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自由的道路》于1944年出版。

这本书对中央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的负面效果提出了批评,并强调了个体自由和市场机制的优势。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适应和高效的系统,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经济繁荣。

3. 《资本论》- 亚当·斯密 (Adam Smith)《资本论》是经济学经典著作,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亚当·斯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念,并认为个人的追求自利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他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即无论个人的意图如何,他们的自利行为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4. 《人类行动的意义》-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Friedrich von Hayek)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的《人类行动的意义》是一本关于自由主义和社会科学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对自由主义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哈耶克强调了个体的知识和信息的分散性,并认为中央计划经济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分散的知识,从而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自由,作为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在《自由论》一书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作者对自由的思考所触动,同时也对他对不同类型自由的区分和对自由的限制所提出的观点产生了深思。

在《自由论》中,作者通过精彩的论述,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加以区分,并指出个人自由对于一个人的内心和心灵自由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混为一谈,但是作者通过各种案例和理论论证,指出个人自由是一个人得以自我实现的基础。

我深以为然。

当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自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限制。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漏,并被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滥用。

这种情况下,个人自由如何得到保障,如何实现自由的自我表达和实现,成为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

《自由论》中对个人自由的探讨,让我深感思考。

此外,《自由论》还着重探讨了政治自由,即公民对政府和社会的自由表达和参与。

作者指出,政治自由是一个健康社会和公正政府的基石,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限制,而公民有权利参与政府事务并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

政治自由的实现,需要一个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我们正在向着政治自由的方向努力。

虽然我们的社会制度还存在不足,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开始关注自己的政治权利。

透过《自由论》对政治自由的阐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政治自由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而言,通过阅读《自由论》,我对自由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并对自由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至关重要。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法治和良好的制度基础之上。

作为每个公民,我们有责任为自由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自由论》,我决心更加珍视自由,努力争取个人和政治自由的实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个人和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和进步。

onliberty 中文译本

onliberty 中文译本

《自由论》是19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

本书于1859年首次出版,对于自由、权利、民主等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对于后世政治哲学和社会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自由论》的中文译本。

一、《自由论》的重要性《自由论》作为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探讨了个人自由和政治权利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自由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密尔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自由思想的内涵和外延,系统地论述了自由的本质、范畴和原则,对于我们理解自由、权利和民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自由论》的中文译本现状《自由论》一直以来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和研究,因而也有多个版本的中文译本问世。

这些译本在翻译水平、语言表达和文化传达方面各有侧重,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争端。

在选择适合的中文译本时,需要对不同版本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

三、中文译本的评析针对《自由论》的中文译本,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翻译是否忠实于原著、语言表达是否通畅易懂、文化传达是否贴近读者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译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果,以及译本的出版社和编辑团队是否具备权威和专业性。

四、对于翻译水平的要求《自由论》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对于译者的翻译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

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同时要有丰富的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将原著的思想精髓和语言风格恰如其分地进行转译。

五、对于文化传达的要求在翻译《自由论》时,译者需要考虑如何将西方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我国的文化语境相结合。

这就要求译者既能准确传达原著的思想内涵,又能使译文贴近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从而达到有效传达的效果。

六、应该避免的问题在翻译《自由论》时,要避免过于文言文的翻译风格,以免造成与原著语言风格不符的问题;还要避免过于口语化或流行化的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译文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在文化传达上也要避免过于西方化或本土化的特殊,要力求做到既忠于原著,又顾及当代我国读者的接受度。

《自由论》读书笔记

《自由论》读书笔记

自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以赛亚·伯林是我喜欢的一个思想家,他是20世纪伟大的为自由辩护终生的哲人。

他的《自由论》、《自由及其背叛》、《启蒙的时代》等都是延续着相同的主题——如何维护得来不易的自由。

虽然是哲学书籍,但却没有古奥不可解、拖泥带水般的拖沓弊病。

阅读伯林的书,让你感受到的是他语言风格的清新流畅,以及他的思维的缜密及凌厉。

《自由论》是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自由立于希望与恐惧》一篇,“论自由的其他作品”四篇,“传记性附录”三篇,《伯林及其批评者》一篇,以及一个资料翔实的“索引”。

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本书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伯林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复兴古典自由主义价值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里加(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

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

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

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

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

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

在本书开始的部分里,伯林思考了信仰问题,反思了革命的逻辑。

当人们迷醉于狂热的革命理想的时候,其他目标与价值都被遗忘了,尽管人们承认其他价值是有意义的,但是在高尚的革命理想下,人们感应到的是一种宗教般的信仰。

“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准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赢得这种安全感,让广大的生活领地受制于那些不管有意无意但系统地挤压活动疆界的人,这些人操纵人类,把人类训练成整体模式中的一个更易整合的部分——可以互换,几乎可以预制的部分。

关于自由主义的书籍

关于自由主义的书籍

关于自由主义的书籍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对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护以及限制政府权力有着重要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自由主义的理念在各个国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自由主义的概念和原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关于自由主义的经典书籍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1.《自由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自由论》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这本书中,穆勒提出了一种关于个人自由和政府干预之间平衡关系的论点。

他主张个人的自由权利是无可限制的,除非这种自由威胁到他人的权利和福祉。

穆勒的思想对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思考个人自由和责任之间关系的重要视角。

2.《自由民主的理由》- 阿迪尔·阿默尔在《自由民主的理由》一书中,阿默尔探讨了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他强调了自由民主的根本原则,包括人权、个人自由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性。

阿默尔还讨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主义如何应对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这本书对于理解自由民主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应用自由主义的理念至关重要。

3.《自由秩序的精神》-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哈耶克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一系列著作对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由秩序的精神》这本书中,哈耶克强调了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组织的秩序,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个人的自由选择。

这本书为了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以及市场经济的原理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4.《国家与市民》- 约翰·罗尔斯《国家与市民》是一本涉及政治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其中涵盖了自由主义的理念和原则。

罗尔斯提出了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的理论,并强调了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府应当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分配原则。

这本书对于了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以及如何实现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自由为主题的书籍

以自由为主题的书籍

以自由为主题的书籍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

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人类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向往。

自由是一种价值观,是人类对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的选择。

自由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人类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和智慧,描绘了自由的美好图景,为人类的自由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本以自由为主题的书籍,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一、《自由论》《自由论》是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代表作,也是自由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一。

该书于1859年出版,对当时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由论》主张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强调个人权利和自主选择的重要性。

密尔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思考、言论、信仰和行动,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他反对专制、压迫和歧视,主张平等、公正和人道主义。

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权主义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思想之一。

二、《1984》《1984》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该书于1949年出版,描述了一个虚构的极权主义社会,探讨了权力、控制和自由的问题。

《1984》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生活在一个被称为“大兄弟”的独裁政权下的世界里,他受到严密的监视和控制,无法自由地思考、言论和行动。

他试图反抗这种体制,但最终失败了。

这部小说通过极端的夸张和想象,揭示了权力和自由的本质,警示了人们对权力的警惕和对自由的珍视。

三、《自由选择》《自由选择》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代表作,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经典之一。

该书于1980年出版,阐述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自由选择》主张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自由选择,认为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

弗里德曼反对政府的干预和控制,主张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自由是一种珍贵的权利,也是一种深刻的体验。

《自由论》这本书,给了我对自由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米尔顿在书中阐述了自由的重要性,以及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视自由这一宝贵的权利。

首先,米尔顿在书中提到了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的天赋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自由。

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自由让人们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有自由,人们就会感到束缚和压抑,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因此,自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应该争取和捍卫的权利。

其次,米尔顿还讨论了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他认为,自由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自由的环境下,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

同时,自由也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自由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阅读《自由论》,我对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自由是一种珍贵的权利,是每个人都应该争取和捍卫的权利。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更加珍视自由这一宝贵的权利,也更加愿意为自由而努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争取和捍卫自由,让自己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也将更加关注社会的自由环境,希望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繁荣与进步。

总之,《自由论》这本书给了我对自由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自由是一种珍贵的权利,是每个人都应该争取和捍卫的权利。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受
哎,说真的,读完那本《自由论》,我这心里头是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啊!你别看它书名挺正经,里头讲的那些道理,可是跟我平时瞎琢磨的那些自由啊、梦想啊,莫名地就对上了号。

一开始吧,我以为自由就是没人管,想干嘛就干嘛,跟那脱缰的野马似的,撒欢儿跑。

可书里头说了,自由啊,它不是没边儿的放纵,而是心里头有把尺,知道自己该干啥,不该干啥。

哎哟喂,这一说,我可就懵了,原来我那些“自由”的想法,顶多算是瞎胡闹啊!
再往深了读,嘿,它还扯上了责任。

说自由跟责任那是双胞胎,你得了自由,就得担起责任来。

这我就不服气了,心想:我自由我的,关责任啥事儿?但书里头举的例子,愣是让我没法反驳。

比如说吧,你爱画画,天天画个不停,这看似自由吧?但你要想靠画画养活自己,那就得画得好,让人愿意掏钱买,这不就是责任嘛!这么一想,嘿,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最让我感动的是,书里头还说了,自由不是孤立的,它得在人群里头找。

你想啊,一个人孤零零的,就算给你全世界的自由,那有啥意思?得跟朋友们一起,互相支持,互相理解,这才叫真正的自由。

这话听着就暖心,就像是老朋友在你耳边嘀咕,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读完这本书,我这心里头是既激动又踏实。

激动的是,原来自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它就藏在我们的选择和行动里。

踏实的是,我知道,追求自由的同时,我也得是个靠谱的人,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

所以啊,这《自由论》不光是一本讲道理的书,它更像是个老朋友,陪着你一起琢磨,一起成长。

每次翻开它,都能找到新的启发,就像是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地,就长成了一棵大树,给你遮风挡雨,也给你力量,让你勇往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论
孟瑜
卢梭从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而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中,对自由的定义为——绝对的自由在理论上可能存在,但由于社会是由人与人所组成,自由不仅是个人的议题,而是社会中各个主体之间彼此互相界定的程度,因此有人认为个人的自由受制于他人的同等的自由,进而有人认为自由与责任相关,有相关之自由即应负相关之责任。

我们有很多的先哲无数次地定义着自由的涵义和精神,如孙中山多次在演讲指出,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

如果侵犯他人的范围,便是不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
表达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重申了这四大自由的精神。

20世纪下半叶,以赛亚·伯林开始用“两种自由”的概念来划分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他认为,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

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决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

这种自由是“去做某事的自由”。

而消极
自由指的是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

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但是仅仅停留在对含义和精神零散的描述,不对自由做一个完善的实质性的定义,这样自由的精神就会不断地受到质疑,扭曲和践踏,缺少自卫的理论力量。

如西方由资产阶级组成的政治团体,以及自由意志主义者认同的自由是消极自由。

他们认为,积极自由实际上会去干涉他人的消极自由。

因此自由的底线和原则,是保护每一个个体的消极自由,而不是去推崇积极自由。

他们保护公民的私人劳动所得财产不受侵犯,非法财产可以由人民共同决定起草的法律来解决。

应该保证公民人权不受侵犯,他们主张包括法西斯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在内被看作不益于西方社会稳定的政治团体在西方的人权,游行集会权也应该得到保障。

这些人的核心思想是“人权高于主权”,即“爱自己就等于爱国家”,坚持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现在已经是西方的主流思潮。

西方的一些其他在野政治团体,如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纳粹主义者,则批评消极自由过分强调个人的权利,忽视社会权利,忽视平等。

他们更倾向于积极自由,认为社会的积极干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平等。

而在干预的过程中,个人的权益受到侵害,个人的自由被抹杀。

权利与自由集中到了统治者的手中。

被普遍认为是极权主义。

同时,这些人在过去过于强调所谓的“领袖”的作用,导致个人崇拜泛滥,其实质是旧时代“皇帝”权威的复制。

他们为了抵制自由观念,把自由的观念绝对化,认为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所以,
他们否认自由的存在与意义。

他们提出“自由王国”的哲学定义,指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

而事实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相对的自由。

自由本来就以不侵害别人的自由的为前提,是限制的和有条件的。

但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自由观念的无意义,相反,在限制之外,存在广阔的自由天地。

这恰恰是需要保护的。

而专制主义者,反对的就是个人的自由和这些的自由天地。

因为个人的自由必然会瓦解到专制者行驶的专制统治。

所以,在专制国家,自由往往是不被广泛认可,其涵意也是受到刻意扭曲的。

人类最大的利益莫过於追求自由,而人类社会所做的一切生产和生活行为都是为了使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的自由而存在的,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被不断地创造出来的。

其实人不是生来就拥有自由的。

任何的自由都是人自己争取来的。

如果没有婴儿使劲全力的第一声啼叫,甚至连生命的权利和自由都没有。

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受自然法则和规律的制约,从我们得到自己身体的那一刻起,我们同时也被禁锢于自己的身体之中,直至我们死亡;而我们赖以存活的这个身体却是如此的不够完美和脆弱,甚至身体的各项机能也极其有限;以至於我们力不足以拔高山,跑不足以逾飞鸟,脑不足以容纳世间万物;兼且常有病苦侵扰之恼,老死相随之怖,人生短暂之忧;而我们为了维持这个弱小残躯的存活和健
康,不得不惮精竭智,日夜操劳,以养此身;是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不过反过来说,也正是由於我们有了这个身体,我们才有别於我们世界其他的无生命的物质,如石头和草木;我们才能更自由地思考,能载著我们颈上这个小小的脑袋,自由地行走在大地上,看世间万事万物的枯荣和变幻;我们还可以按自己的想法,用的双手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世界;我们因有此身,所以有著无生命的物质所没有的自由;我们因承担著我们身体的这项义务,而拥有了其他的物质所没有的某项权利——即活动的“自由”。

这是一种因承担著某种义务而享有的某种自由,这是我们人类的自由,也是一切有生命的个体的自由。

因此,人类若想获得第一层次的自由,便要有承担自身的觉悟,认识到自身的自由是由自己对自身的承担而获得的,承认自己对自身负有的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可以管这种第一层次的自由叫做生命自由。

其次,没有基本的物质积累和精神财富,人类就不得不整天为了获得生存的资料免于死亡而劳碌奔波,而自然的灾害,饥荒和战争也使原始人类的寿命大大缩短,是以我们的原始人类时代被缚束在最简单的生存问题上而无有自由;只有人类从繁重的生存劳作上解放出来而没有生活之忧,人类才有可能获得最基本的自由,所以第二,实现人类自由是需要物质财富和安全保障的。

但是只是得到了物质财富与安全保障的自由,也只是有限度的自由。

而实现这个自由是需要物质基础和生存安全为条件的,只有能脱离繁重的劳作,才能解决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问题而能自由地从事自己健康的喜欢的事情和爱好,这称为第
二层次的自由,即生存和发展自由。

第三,当我们降生于这个世界,开始与其他人接触时候,我们便开始进入到了由有著各种各样关系的人所构成的这个社会,而受社会的法则和秩序的制约,就不是自由的。

为了能更好地在这个世界上共同地生存下去,人类组成了人类社会,并制订了各种人所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准则;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所共同遵守的社会的契约。

所以,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就有应当履行的义务,应该去做的事情,这是社会赋予人的责任。

这是社会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在一起,必不可少的规则。

当然,为了能使每个人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们需要遵守这些契约,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和安危,都离不开这些契约的保障;这样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便是对等的,我们既有共同承担此契约的义务,也同时享有承担此契约所带来的权利。

它提供给我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如财产权,劳动权,人身极其尊严不受侵犯权,选举和被选举权;还保障了我们拥有的一系列在人类社会中的自由,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婚姻自由,居住和迁徙自由,支配自己财产的自由等等,这些权利和自由我们便统统称之为第三层次的自由,即政治自由或社会自由。

是以,如果不知道自由是什么,那么政府就会不断地丑化妖魔化自由,阻碍人民追求自由的自由;如果不知道自由是什么,那么政府就会肆意地践踏和剥削人民的自由,人民就永远不知道自由为什么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
一般社会学里面有三个层次的自由:
第一层次的自由是指:能有别于草木土石而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活动的形体,能自由地看,听,说,跑,脱离死物的状态,称为生命自由。

第二层次的自由是指: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能脱离繁重的劳作,解决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问题而能自由地从事自己健康的喜欢的事情和爱好,并得到自由的发展,这叫做生存和发展自由。

第三层次的自由是指:在人类的社会中,自己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能够得到法律保障,免于受到政府活他人的非法伤害和剥夺;迁徙与居住不受强迫;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充分地享受平等的人权和相互的尊重,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能够参与社会对政权的管理与监督,通过选举与被选举权参政议政,能够自由地集会、出版与结社,这种自由叫做政治自由或社会自由。

另外,任何意义上的自由都是建立在权力基础上的,权力越大自由的程度就越高。

但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将会带来灾难,如果政府的权力过大不受限制,就会逾越法律发生专制独裁,侵害人民自由,与民争利,致使民不聊生;如果人民的权力不受限制,甚至逾越了法律的界限,那么就会发生类似十年浩劫一样的结果,国家机关,行政系统瘫痪,人人都有侵害他人甚至虐杀他人的权力。

著名的例子就是当国家主席刘少奇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试图凭借这部尊重人权自由的
救命稻草,凭借它的普世价值理念可以凌驾于“以党治国”,以及避免由此来带的斗争暴力的时候,不受宪政保护的宪法,同样也保护不了他。

所以当权力不受限制的时候,当宪法不受宪政保护和执行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权力都随时可能被强势的政治暴力所剥夺。

所以当一个国家没有宪政保护的时候,这个国家是没有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他的政府或者人民所得到的一切自由都不受保障。

国内有些反对自由的学者,打着中国特色道路的旗号,公开反对自由:把随地吐痰,吸烟,醉驾,甚至歧视侮辱他人,破坏社会秩序与健康都归结于自由行为,让人匪夷所思,那不是自由的行为,而恰恰是破坏自由秩序,妨害他人自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