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讲座:中医养生
李可老中医:养阳保健方–小剂量四逆汤、金匮肾气丸
李可老中医:养阳保健方–小剂量四逆汤、金匮肾气丸
养阳以小剂四逆汤常服(即炙甘草30g,干姜、制附子各15g,服7日停3日,从春分服至立秋),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部分体弱的青少年(李可批注),都可以用,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寒邪,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延年益寿。
金匮肾气丸治肾虚、高血压
李可老中医在论述小剂四逆汤养阳时,考虑到长期煎煮有些不便,就进一步给出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用金匮肾气丸,但千万不要用六味地黄丸。
就是把金匮肾气丸每次5丸,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1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属于肾虚的症状扭转过来。
金匮肾气丸可以经常吃,没有副作用,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经过一段时间也可以调整过来。
即使血压暂时升高也不要紧,要继续吃。
此系邪正交争,不要老查血压,要问他有什么感觉。
只要阳盛阴退,血压自会安宁,勿虑。
那么,5丸金匮肾气丸含附子多少呢?一般每蜜丸9g,其蜂蜜占一半,则药粉为4.5g。
金匮肾气丸中的附子占1/27,即:4.5g×5/27≈0.8g。
所以,5丸金匮肾气丸含制附子0.8g。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
李可老中医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演讲题目: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妙用(李可老中医澳洲演讲)讲课稿
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妙用(李可老中医澳洲演讲)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妙用(李可老中医澳洲演讲)李可老中医澳洲演讲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妙用谙熟药性权衡剂量方可提高疗效中医看病,主要是诊脉、辨证、用方。
方由药组成,谙熟药性是前提。
谙熟药性只背熟大学课本《中药学》还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掌握一味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力求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用好它。
比如黄芪,生于中国北方,根长数尺,深入土中,其根体极松,孔道多而大,下吸地下黄泉之水,上滋苗叶。
其皮色紫黑,紫可入心补心气;黑可入肾补肾气;气温与肝气相投,故可入肝补肝气;其肉色黄,味甘,入脾,大补脾气而生肺金之气,且诸气皆统于肺,肺行呼吸,是为诸气之总司令,所以说黄芪于人身诸气皆补。
我在临床中,不管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凡见气虚下陷者,皆重用黄芪,疗效很好。
比如我曾治疗一40岁男性糖尿病,极其瘦弱,全身一点气力也没有,走路稍快即气喘吁吁,胸闷气短,两寸根本无脉,关尺脉微弱,稍微能摸着一点,证属大气下陷。
令其每日服黄芪30g,连续服了两个多月,人也有了精神,体重也增加了,化验血糖尿糖皆恢复正常。
只是服药后出现口干口苦,知服黄芪造成了内热,遂加知母30g同服,又服了一个月,一年后随访,病情稳定。
辨证准确,谙熟药性,选对药方,还不够,有时还得用足量,才能取得疗效。
2001年曾接诊过另一例37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在某医院住院20余日,西医以降糖片、胰岛素之类药品治疗,中医则按消渴证与服滋阴养津中药,口渴虽止,但身体异常消瘦困乏,血糖虽减,但还是时有起伏,小便比常人多数倍,诊其脉极沉细弱,舌苔中心剥落一片,且有干燥裂纹,饮食精神不振,小便时可嗅出糖气与烂苹果味。
根据脉证诊为气虚下陷,津液不升,遂处方:黄芪30g,升麻6g,以升津液,佐以山药30g,生地30g,元参20g,麦冬20g以滋阴;并用川萆薢15g以固小便。
药进4剂,丝毫无效。
思之再三才恍然大悟:此人脾气不足,失掉统摄糖质能力,故随津流出,黄芪量小殊难奏功,再之前医已服过许多滋阴养津药,脾已为水湿浸泡而壅遏,脾之不运必有瘀血水湿互阻,气不返而津不升,故口干不欲饮,法当用黄芪大补脾气,兼以活血化瘀并固肾关,遂又处方:生黄芪90g,升麻6g升津补脾,桃仁10g,红花10g,血竭3g(为末冲服),郁金10g活血化瘀;苍术10g燥湿引入脾经,川萆薢10g利湿而固小便。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田原:您曾经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搜集清民国年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这本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您认为汉唐以前的古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李可: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早发现的人是谁啊?就是彭子益。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就没办法延续了。
彭子还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河图里体现了,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
他在1947年到1949年,临终的前一两年,将他一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就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
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
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伤。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之三田原:李老,您以治疗急重症特别是挽救心衰患者闻名于天下,(笑),咱们可得专门谈谈心脏病方面的问题。
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死于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的人数达到500-700万人,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而且有很多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也得了心脏病。
您觉得心脏病的发病人数逐年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李可:与现在的生活习惯,盲目引进西方饮食,大量的吃麦当劳,喝各种饮料有很大关系。
田原:您到目前为止治疗过多少例心脏疾病患者了,统计过吗,李可:大约治过有6000例,其中1000例以上,是现代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放弃治疗的。
田原:成功率是多少,李可:基本都成功,都恢复健康了,所以在器质性心脏病的领域,我认为中医基本取得成功~田原:您能给我说说您的治疗思路,让年轻的中医生们也取取经。
(笑)李可:大至有这么四种:第一类风心病和肺心病,我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没有力气把邪气撵出去,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
我经常说阳虚十占八九,阴虚百难见一,寒实为病十占八九,火热为害十中一二。
很多是真寒证,又有很多假热证,所以辨证一定要准确,稍有差异,生死攸关。
总的一句话,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概括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那么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疗,先要了解了风心、肺心病的来路,本来都是太阳病,是外感表证,最开始的时候都很轻。
还有就是我读各家伤寒论注时发现的,他们都有一种观点:病怎么来了,你就让它怎么散去。
病从太阳经来,那就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从原路透发出去,病就好了。
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光看到表面,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不然,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治不好。
《内经》关于病因有这么一段话:"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四时不正之气(邪气),侵犯人体的时候,急如风雨,防不胜防。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救了很多癌症患者,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是什么?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癌症不是病,是身体的一种反应,只有调整好身体内部环境,才能真正治愈癌症。
”这句话,让许多癌症患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性。
那么,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中医治疗癌症的重点不在于攻击肿瘤本身,而是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癌症的核心,因为中药具有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作用。
中药的配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常用的中药有防癌药、免疫调节药、气血调节药等。
这些中药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疼痛和不适。
针灸是中医治疗癌症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应该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同时也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性,重视自身的健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医治疗癌症的秘诀在于调整身体内部环境,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药治疗、针灸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中医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
李可老中医强身验方
李可老中医强身验方培元固本散由紫河车、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
余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
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
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
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
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参、三七、琥珀末方论,大受启迪,遂成上方。
经30年反复实验,随病证加味,治一切久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症,都取得了泛应曲当的疗效。
方中人胎盘古名紫河车,是古方补天丸、大造丸主药。
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般草木药难以达到的补益功效,是中医学最早使用的脏器疗法之一。
本品味甘咸,略有腥气,性温,归心肺脾经。
从疗效推断,尤能人肾而大补先天。
应烘烤至深黄色,则有香气,亦易于消化吸收(胎盘附着之脐带,古名“坎气”,对肾虚喘咳有殊效,民间试用于晚期宫颈癌各型白血病,疗效亦好。
)功能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虚劳赢瘦,骨蒸盗汗,气短喘嗽,食少,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诸虚百损,有再造人体免疫力之功。
近代大量科学实验,证实本品含有丙种胎盘球蛋白、干扰素、多糖、多种氨基酸、卵巢激素、黄体激素等。
有增强人休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抗感染,抗过敏,抗癌,升高白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等症,均有较好疗效。
鹿茸味甘咸,性温而柔润,入肝肾经。
功能补肾气,强督脉,生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止崩带,托疮毒,主治一切虚寒证。
适用于精血衰少,阳痿遗精,精冷无子,畏寒肢冷,赢瘦神倦,宫冷不孕,崩漏带下,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老人衰老退化,耳聋目暗,健忘眩晕,筋骨痿软,骨质增生,“久服固齿,令人不老”(《东医宝鉴》)。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含25种氨基酸,具有促进生长,刺激血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非特异抵抗力作用,还有增强性腺功能和生精效用。
〖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
〖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抗寒凉,脾肾阳虚此药强。
四肢寒冷阳气弱,补肾温中正气杨。
脾胃虚寒吐与泻,日久必有惊风忙。
寒积便秘与胸痹,咳唾涎沫肺也凉。
便血崩漏脾失统,多病一证此药降。
?大家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李可大师治病绝招:李可老中医是百年来难得的中医奇才,是中国中医界的国宝。
他胆识超群,把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大家,中医扶阳界一面旗帜。
?很多骨病患者的体质都偏虚寒,还有很多患者特别是疼痛患者长期吃药造成脾胃虚弱,四肢不温,桂附理中丸就是解决这些症状最好的药。
它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桂附理中丸比附子理中丸多了一味肉桂,温补的效果更好。
是扶阳派大师李可老医生推崇的一个经典方。
此药治疗椎间盘突出效果比较理想,从中药药性来说这个药品就是一个改善微循环,提升脾肾阳气的。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用药原则也是这样的,单方用效果就很好了,疼得厉害可配合一个非甾体消炎镇痛类药品就行。
?以上是名医治病的经验:我们怎么来理解呢?我认为第一这个人是脾肾阳虚型的病人;第二桂附理中丸来做为一个治本的药来用;第三桂附理中丸对这类人群也可以做为一个保健防病的药来用。
如果脾肾阳虚的人一天吃一丸桂附理中丸,脾肾阳虚重的一天可以吃二丸,坚持三个月,肯定相应的肾阳虚病,脾胃虚寒病,腰痛病等全会有很大改善的。
这样用药成本非常低,估计一个月有一百块钱够了,特别适合基础药房和诊所。
保健一定是辨证论保,这样才有意义。
下面我们开始解读桂附理中丸的说明书:桂附理中丸,为补益剂,补益剂是治虚病的药,中医的治则讲:虚则补之。
桂附理中丸是补脾肾阳虚的药品。
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之功效。
主治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我们看一下桂附理中丸的处方改进过程:由四君子汤(扶养元气四君子,参苓术草早生姜)减去了茯苓加上了干姜,形成了理中丸(理中减苓加干姜)。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整理]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
中医名家李可的四逆汤那天,看到了关于中医名家李可四逆汤的方剂,查来给大家一阅: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
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
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现代人寒邪入少阴,病得不轻,而发了慈悲心。
四逆汤没有“大剂”、”小剂“之分,按照《伤寒论》的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
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
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常”服,不可“久久"服。
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或太阳病误汗亡阳〖功用〗回阳救逆。
〖病机〗寒邪入里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生化五脏六腑─→周身虚寒,恶寒踡卧。
清阳实四肢,阳气不得温养─→四肢厥冷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釜底无薪”,故其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呕吐不渴,腹痛下利。
阳气者“精则养神”,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虚,神失所养─→神衰欲寐阳虚脉气鼓动乏力─→脉沉细而微,舌苔而滑。
为太阳病误汗亡阳。
【方解】君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救逆。
┐├助阳散寒臣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
┘┌固护阴液,缓姜、附的燥烈之性。
│佐使炙甘草┤制附子毒性。
│└伍干姜温健脾阳。
【运用】1.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应以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为证治要点。
2.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注意事项】1、真热假寒者忌用。
2.热厥及阳郁厥逆之证,禁用。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6田原:看了《伤寒论类方汇参》,就找著窍门儿了。
(笑)李可:这个问题是这样,我从学方开始,麻黄汤系列,麻黄附子汤,麻桂各半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好些东西似懂非懂,但病情是不断改变的,就不能拿著方子套人。
现在呢,各种各样的病放在六经中去考虑,妇科、儿科都是这样,进步一点了。
(笑)田原:您看的书跟大多数学中医的人都不一样?李可:一般初学中医的人啊,就是先学一些历代遗留下来的方剂,背些「汤头歌」什麼的。
我没有师传,没有这个过程,没有说要把哪些东西背得滚瓜烂熟的。
假使我有老师,他也会规定我背这些。
这些个书裏头呢,当然是有一些有效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个错误的东西,当你把它们普遍接受下来以后,你在临床上就要自己摸索,有很多都是碰得头破血流才悟出来,哪个方子好用,哪个方子绝对不能用,都得有这麼一个过程。
初学中医的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头痛医头,足痛医足,不能整体辨证,用死方子去套活的病人,「对号入座」,十有八九相反。
比如我曾经治疗过这麼一个肺结核病人,双肺己经空洞了。
他连续发烧一个月了,每天都烧到38度、然后出一身大汗,平稳一下,第二天又是那样.......我们山西太原的结核病院就给他下了诊断,说这个病不能治了,你们回去准备后事吧。
这是我曾经治疗过的一个病人,用的就是朱丹溪的理论——滋阴降火。
他就认为这个痨瘵,「痨」就是现在讲的肺结核,古代管这种病就叫作痨瘵,这种病首先它是损伤脾气、胃气,然后耗散元阳,所以病人会不断地发热。
朱丹溪就认为这种病应该补「水」,把那个「火」扑灭了。
病人烧到这种程度了,按照他的理论,应该添一些「水」,滋阴啊,水火不就相对平衡了吗?古代治疗这种病用的都是这个办法,主要是滋阴降火。
当时我用的方子是「青蒿鳖甲汤」,治疗所谓「骨蒸潮热」,意思是那个热是从骨头裏面上来的,热哄哄的,老退不了。
结果吃了这个药以后,这个人到后半夜就感觉气喘,就来不了气儿。
李可谈中医养生(杜少辉整理)
說到陰陽的關係,我們一般都認為,陰陽要平衡。這個觀念不完全對。為什麼呢?從《內經》開始,從《易經》開始,就特別強調:人的陽氣乃是生命的根基,陰這個東西,陰是包括你的人體所有人體各個器官,你所吃進去的食物,各種營養成份,這些東西是屬於陰的。那個陽氣是居於統帥地位的,是一個主導,所以是陰的東西,都是在陽的統率下,絕對不是半斤八兩,平起平坐,陰陽平和。這個陰陽平和是指這個陽氣主導下的陰陽平和。內經有幾句話:一個是“陰平陽密,精神乃固”。還有一句話:“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陰氣和陽氣的重要性在哪呢?陽秘,當你的陽氣處在一個固秘的狀態下的時候,這個才能達到陰平陽密,另外《內經》有許多重要觀點,比如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折壽就是短命。這個《內經》看重人體的陽氣,陽就好象天空的太陽。假如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我們舉一個例子,看陰陽盛衰,在一個人的各個不同的生命階段表現,小孩時候,當然是陽氣出現旺盛,生長發育到成年以後的話,所謂陰陽平衡,就處在一種健康的狀態。但是,到老年以後,無緣無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淚、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頻,這些都是因為人在老年以後,陽氣衰弱,陽氣失去統帥作用。我們在老年危險期的時候,特別是像一些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或者其穹的併發急性心衰,只有一條辦法,那就是救陽,陽氣救回來了,這個人就活過來了。這個東西就好象水龍頭的開關一樣,它的閥門,螺絲逐漸的變松,要把的擰好,方法就是補充陽氣,保護陽氣。我們在這個時候,也要特別看中一點,就是你看他雖然病的非常厲害,只要有一絲陽氣不散,這個就可以救。所以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最近出了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古中醫學傳承了漢唐以前的古代醫學,包括漢唐以後,漢唐以後由於好些人誤解裏面的主要觀點,所以中醫就發生了走向歧路。特別是有一派認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是個非常害人的觀點。這個現在出的這本書,就是把這個從《內經》、《易經》,《傷寒雜病論》所有的古代中醫學的研究話,全部繼承了下來,而且它這個方法,是結合現代科學各個領域,古中醫學者存在的方法論,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論證。大家將來可以看看這本書。這個書和我們現在的中醫學院的教材完全是兩回事。他和近代的中西彙通的觀點完全不一樣,那和中西結合派的觀念就更不一樣,它是真正古代的中醫學。所以叫古中醫學。這個古中醫學和剛才說的有什麼不同,上面的觀點是《易經》的觀點,他這個觀點是側重於中氣,就是人體在生下來以後,脾和胃中間升降所產生的中氣,中氣又是五臟的後勤部。假如沒有這個中氣維持、不斷的供養,五臟就無以所養,最後陽氣就無法生存,陽氣最根本的東西,所以在看病的時候有個格言:生死關頭救陽為急。因為他的腎氣和中氣的關係,人的脾胃在五行裏面屬土,古人有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好象是一個鍋。鍋裏面有各種各樣的生物,有水,這個水和食物怎麼樣才能受得了,就要看釜底下的火,釜就相當於鍋的意思。所以釜底之火,而中氣雖然這麼重要,但是如果沒有釜底之火的維持,它是難以生存的。所以到最關鍵的時候,要照顧釜底之火。所以這樣的話,古代的商,清代的鄭欽安先生的學說,和彭子益先生的古中醫學說,兩人雖然各有側重,如果把他們的兩個人融合在一起,那是非常完整的東西。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名家简介】: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
临难习医,具救苦心。
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
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
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
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彭子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
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
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二)、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太阳病条文最多。
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
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
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
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
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
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
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可讲座:中医养生
李可讲座:中医养生(文稿)李可谈中医养生(杜少辉整理)时间:2007年6月2日下午3点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
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
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作者:医者佛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李可老大夫演讲稿-治未病
——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中医李可)昨天是冬至节,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特殊变化,所以没有跟大家一块儿,很对不起!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李可老中医秘方
李可470张汤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李可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老中医,自学成才,长年奔走在缺医少药的贫困山区,因其自学成才,以致少一些院校派中医的规矩束缚;因其长年奔走于缺医少药的山区,故更少一些西药的干扰,更多一些鲜活的经验。
李老擅用温阳峻药救治危重和疑难病症,在方药用量上为最接近仲景的一代宗师。
我们对其2006~2007年收集的470张处方进行了用药规律分析,或可供同道借鉴。
1.选方问题由于条件所限,我们选方多是连续1~2个月,然后有所间断,然后再连续1~2个月。
故我们选方具有连续性和间断性。
因为我们的用药规律分析当中主要包括用药频率和用药剂量分析两个部分,为了反映李老的一般用药经验,我们去掉了儿童的用药方剂,另外也去掉了丸散膏丹的特殊剂型的处方。
但其他选方均没有经过刻意筛选。
因此,笔者认为选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用药频率分析表一:频率超过50%的处方用药(N=470;剂量单位为克)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合并频率%1. 附子 374 79 81.44 9 300 乌附84.322. 乌头 25 5.32 26 10 303. 炙草 348 78 70.1 7 2004. 干姜 256 54 66.9 10 100 姜91.685. 生姜 155 33 48.8 5 1256. 姜炭 22 4.68 36.6 5 907. 肉桂 169 36 9.65 1 60 桂56.008. 桂枝 97 20 44.9 9 1209. 晒参 207 44.04 30 4.5 90 参75.1110. 红参 129 27.45 36.1 10 10011. 党参 17 3.62 75 30 120表二:频率在20~4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细辛 182 38.72 43.62 9 75 452.大枣 157 33.40 18.2 4枚 30枚 12枚3.白术 150 31.90 74.27 20 125 454.麻黄 117 24.68 10.59 3 80 15-455.茯苓 114 24.25 44.2 10 120 456.北芪 112 23.83 165 18 500 1207.生半夏 110 23.46 49.6 20 75 45表三:频率在10~19%的处方用药(N=470)药名频数频率% 平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常用量1.灵脂 89 18.94 31.70 3.3 1002.当归 81 17.23 35.74 6 503.牡蛎 78 16.59 30.70 10 454.肾四味 77 16.38 29.40 9 100 305.龙骨 76 16.47 30.13 10 456.山萸 74 15.74 75.40 30 1207.磁石 63 13.4 29.90 10 458.葱白 61 12.98 4.57寸 3寸 10寸9.赤芍 53 11.27 41.46 10 4510.五味 52 11.06 27.70 6 5011.白芍 49 10.42 42.20 10 90 453. 用药频率讨论李老学术上崇尚仲景,自学医始,即“心仲景之心,志仲景之志”,认为汉唐后学派蜂起,大多背离了仲景之旨,倡导“重疾沉疴,师法仲景”。
李可老中医常用经验方及病案:治心衰、肺心病、皮肤病、肿瘤等
30 小时内化险为夷。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 宫颈等恶性肿瘤确有卓效。
一.救治心衰方 破格救心汤附子 30~20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10~30 克(另 煎浓汁对服),山茱萸净肉 60~120 克,生龙骨、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 麝香 0.5 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 2000 毫升,文火煮取 1000 毫升,5 次分服,2 小时 1 次,日夜连服 1~2 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 1~3 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 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 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 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灰败,唇、 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 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 50 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 沸,数急无伦,一分钟 120~240 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 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 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 安。 病例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闫某,男,60 岁。1995 年 3 月 24 日凌晨 4 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 青紫,头汗如油,痰声辘辘,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 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 10 年。本次发病 1 周,县医院抢救 6 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 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 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 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 后阴极阳生, 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 4 时, 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 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 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 15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30 克(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 30 克,生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 净山茱萸 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麝香 0.5 克(分冲),鲜生姜 30 克,大枣 10 枚,姜汁 1 小盅(对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 3.5 千克,武 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3 月 25 日 6 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 夜内服完上方 1 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 由灰败转为萎黄,发绀稍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 代,48 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 200 克,余 药不变,日夜连服 3 剂。3 月 26 日 3 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可讲座:中医养生(文稿)李可谈中医养生(杜少辉整理)时间:2007年6月2日下午3点地点:深圳市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持人:欢迎各位光临我们“大讲堂”,先按照惯例请把手机打到无声状态。
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光临深圳文化的讲堂,我是主持人陈晗。
一说到中医,我们就会想到中草药,针灸按摩。
想到在得了一些疑难杂症就去找中医慢慢去调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用中医的手段去养生呢?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中医专家李可先生,为我们讲述中医养生,大家掌声有请。
来看一下李先生的简历: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0,毕业于西北医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医药报医学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邀研究员,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自创方剂二十八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欢迎您李先生。
听说李老师这两天的身体不是很舒服,但坚持给我们讲座,非常感谢您。
看您的简历里面,一开始是学文学的,后来怎么转到学中医上了?您当时是怎么去从事中医的呢?李可:中医我是自学的。
当时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也有这么一个机遇。
主持人:听说您是对重症的,我网上看资料说一般讲中医都是慢郎中么,中医是慢慢调理,但是您对这种疑难杂症的治疗速度是比较快的,而且用的药剂也非常重,是吗?李可:其实中医在古代一直是擅长治重疑急症的,说中医是慢郎中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是误解啊。
那接下来有请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先生讲今天的主题“中医的养生”。
(掌声……)李可:我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来南方,第一次是参加仲景学说研讨会,打那以后每年都来三、四次。
其中包括广州、广西的南宁还有好些其他地方。
到现在基本上就是七年,基本上每年都来南方。
但是我来南方以后,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
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
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朋友们的生活习惯。
就开始寻找(这些病证)根源,在我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大家都使用空调,空调是一个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弊多于利。
因为这个,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空调病。
有以下这种表现:一个是人造冷气,外边热的不得了,一旦回到家里就跟进了冰窟窿一样,这么一冷一热,每天经过好多次,所以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形,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还要厉害。
所以我发现,空调的发明首先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活,破坏了我们几千年正常气候下人生活的这种节奏。
这个空调的出现实际上并不长,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
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
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
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比如说头痛、慢性鼻炎、阴暑证。
所谓阴暑证,就是暑天受寒得的一种病,它和暑热症不一样,看起来是暑天得的病,实际上是一种阴寒症。
再有一种,就是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容易得哮喘开门见山。
这是我近几年在南方地区发现的,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各地都有这种病人。
再有一种就是无缘无故泻肚,吃了东西加上空调不久就吐泻,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高热不退,这个高热不退应该说是一种好事,比如说寒气进入人体以后,人体的阳气就要起来抗争,这样的话就发热,发热的几率是这样。
我们发热的时候,常常是吃西瓜、吃冰块,用大量的抗生素,把表面上的东西消下去,实际上这个寒气并没有出来。
它是从外面进去。
你让它从外面透发出去就好了,这个病就好了。
这样的结果,长期发热七八天、八九天、十多天都解决不了。
而且经过这样的治疗这样的处理以后,又留了病根了,一旦遇到一个同样的或者稍微适当的环境,他的病就又发作,这个(情况)很多。
另外一种更比较普遍,身体虚弱的人,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带有一种抽搐的性质,这个就是中医总结的哪个寒主收引。
感受到寒邪以后,阳气一时抵抗不了,它就收缩,寒主收引。
大致空调造成的病就是这么多种。
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是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生活的节奏,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这是一个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
就是睡的非常晚,或者是过夜生活,两点钟不睡觉,因为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这个就是上海陈玉琴老师跟你们讲过的,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入睡,没有充足的睡眠,深层的睡眠,那么体内的功能就发挥不好,这是一种情况。
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同样会被改变,被破坏。
再加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
比如说冰水、冰块、冰冻的果汁等等。
或者热的话冲一个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
这个东西后果是什么呢?一个就是健康人,就是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脸色,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小青年,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但是并没有发病。
再一个就是人的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特别容易感冒,或者食欲不好,或者拉肚子。
这个就是阳气损伤以后非常严重的后果。
再有就是妇女的月经病,产后病,老人的心肺病,和用这个东西都很有关系。
我曾经参与过西医ICU急危症重病人的抢救,我进去(ICU病房)以后,我都冷的受不了,那个心衰、或者是肺衰,或者是肾衰的病人,应该是最怕冷的。
但是在那个(低温)条件下是不行的。
但这个东西是我们这样的一个规定。
所以这样的话,这样的病人很不容易救活的。
有些人我建议最好把空调调到26度以上,这是一个方法。
再一个就是我告诉家属让病人赶快出院,这样的一个条件下,用大量的抗生素和我的这种方法对抗(疾病),那是事倍功半。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现在我就讲“中医养生”。
这个中医养生的内容很多,这是一种大学问,这是一时半刻说不到很多。
我就只讲一下,现在正好是夏季。
为什么在《内经》的养生里头有一个“春夏养阳”这么一个提法,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
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没有治那个没有病的人。
而是在治未病以前要找出,有病的话马上就要治。
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
就上面提出的一大堆问题,就可以说明一个春夏养阳的重要性。
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的一种,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暖。
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那么冬天的阳气,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准备到来年春天,开春的时候,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
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
然后进一步发展到夏天阳气进一步放生,生发,这个时候人的生命,以及和动物的生命,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生长、发展。
这两个阶段,耗费的阳气最多。
所有的话,为什么古人提出来,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夏天气候特别热的时候,最热热不过三伏,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
这个时候要不断的补充保护,不要伤害,而伤害阳气最严重,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不仅是南方人,这个风气在北方也很严重。
由于空调、吃冷的食物,冲冷水澡,得了非常难治的病,这种人非常多。
所以春夏养阳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来。
大家想这个是非常有道理。
同时根据我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广东朋友能够遵循这个方法,稍微改变一下你们的生活习惯,你的健康状况就会很快的有好转。
当然,如果这么长时间有好些病来经过调理,但是在保护、保养这个范围内,春夏养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
说到阴阳的关系,我们一般都认为,阴阳要平衡。
这个观念不完全对。
为什么呢?从《内经》开始,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阴这个东西,阴是包括你的人体所有人体各个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
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所以是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
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
还有一句话:“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的状态下的时候,这个才能达到阴平阳密,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
这个《内经》看重人体的阳气,阳就好象天空的太阳。
假如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
我们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小孩时候,当然是阳气出现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
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我们在老年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穹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这个东西就好象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的变松,要把的拧好,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
我们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你看他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
所以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最近出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古中医学传承了汉唐以前的古代医学,包括汉唐以后,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发生了走向歧路。
特别是有一派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是个非常害人的观点。
这个现在出的这本书,就是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话,全部继承了下来,而且它这个方法,是结合现代科学各个领域,古中医学者存在的方法论,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大家将来可以看看这本书。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