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的概念和几个基本原则二、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三、犯.
刑法学知识点归纳
刑法学知识点归纳一、总则部分1、刑法的概念、分类、性质、任务和功能2、刑法的解释3、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复习)4、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复习)5、犯罪的概念、特征(重点复习)6、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分类(重点复习)7、犯罪课题与犯罪对象8、危害行为的概念9、不属于危害行为的几种情况10、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要件(重点复习)11、不作为的分类12、危害结果的概念、分类1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14、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重点复习)15、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重点复习)16、论单位犯罪(重点复习)17、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18、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19、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20、简述刑法上的认识错误21、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要件(重点复习)22、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要件23、无防卫动机的情况(重点复习)24、防卫过当的成立要件及处罚原则(重点25、特殊防卫的概念与成立要件(重点复习)26、犯罪预备、中止、未遂的概念、法律规定、成立要件、处罚原则27、犯罪未遂的分类(问答或名词辨析)28、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重点复习)29、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处罚原则(重点复习)30、共同犯罪的形式(问答或名词辨析)31、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各自包括?32、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以及与状态犯、即成犯、接续犯的区别(重点复习)33、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及与法条竞合的区别34、结合犯与集合犯(重点复习)35、惯犯与连续犯(重点复习)36、连续犯的概念、特征(重点复习)37、连续犯与继续犯(重点复习)38、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特征(重点复习)39、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问答或辨析)40、刑事责任的根据(问答)41、刑罚的目的(重点复习)42、罚金的执行与缴纳(问答)43、剥夺政治权力刑(问答)44、没收财产与罚金45、非刑罚处理方法(问答)46、量刑的原则(问答)47、量刑情节与定罪情节48、累犯的成立要件(重点复习)49、自首的成立条件(重点复习)50、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重点复习)51、缓刑的成立要件(重点复习)52、假释的成立条件(重点复习)53、追诉时效的延长(问答)54、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问答)55、法定刑与宣告刑二、分则部分(主要以罪名的比较为主)1、罪状的概念、分类2、事后抢劫的概念、成立要件(重点复习)3、斡旋受贿概念、成立条件(问答)4、如何理解公共安全?(重点复习)5、法条竞合的概念、特征、处罚原则6、间接走私的类别(重点复习)温馨提示:1、考试中往往会出现诸如比较两个相近的罪名的比较题或论述题,但两个罪名之比较未必各项均有不同,故我们应当按顺序逐一比较,相同点亦需做出说明,不同点则是重点比较之处。
刑法_精品文档
刑法刑法文档引言: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的责任、刑罚种类和刑罚的执行方式等内容。
刑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刑法的定义、功能、基本原则和刑罚种类等内容。
一、刑法的定义与功能刑法是国家管理社会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种类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并保护个人权益。
刑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犯罪:刑法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刑罚的设定,对潜在犯罪分子形成威慑,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2. 惩罚犯罪: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定性和量刑,使犯罪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刑罚,起到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作用。
3. 教育改造:刑法对于犯罪者的刑罚不仅仅是简单的惩罚,还包括对其进行改造教育,以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过自新。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有一系列基本原则来指导其制定和执行。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1. 法定原则:刑法的适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准有任意和违法的惩罚。
2. 罪刑相当原则:刑法对于犯罪行为的刑罚必须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性质和情节相适应,实现相当性。
3. 人道主义原则:刑法的执行必须尊重人权与人性,不能采用酷刑、虐待或不人道的手段。
4. 个别适用原则:对于同一种犯罪行为,根据被告人的情况和犯罪的具体情节,应当进行具体分析和个别裁判。
5. 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罚不能有追溯效力,即只能适用于刑法实施前的犯罪行为,不得以追溯的方式适用。
三、刑罚种类及其执行方式刑罚是刑法规定的对犯罪者的惩罚措施,刑罚的种类和执行方式直接影响到刑法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主要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几种:1. 有期徒刑:指对于犯罪较重或者是一般犯罪而不应判处死刑的犯罪者,判处一定期限的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
2. 无期徒刑:指对于极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或者反复犯罪的犯罪者,判处永久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
刑法总则详解
刑法总则详解刑法总则是我国刑法体系的基石,它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本文将对刑法总则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刑法体系。
一、刑法总则的概述刑法总则是我国刑法的基础,是我国刑法体系的总纲领。
它包括了刑法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犯罪与刑事责任、刑罚与刑事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刑法总则确立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法禁止原则、刑法责任与行为主体原则、最后审判原则、真实认定原则、犯罪预防与人权保护原则等。
刑法总则还规定了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适用人群、适用地域和适用时间等。
它明确了刑法的普遍适用原则,即凡属我国领土的犯罪行为都受到刑法的管辖。
二、刑法总则的基本原则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法总则明确规定,无论国家官员还是普通公民,在刑事活动中都应当平等对待。
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也不能因为身份、地位或财富等因素而获得特殊待遇或免于惩罚。
2. 刑法禁止原则刑法总则强调刑法的基本禁止性质,即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不能对合法行为进行处罚。
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够给予相应的刑罚。
3. 刑法责任与行为主体原则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刑法责任的适用对象,即刑法只适用于十八周岁以上具有刑法责任能力的人。
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或者因精神病等情况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将适用刑事教育或治安处罚等措施。
4. 最后审判原则刑法总则规定,被告人只能由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判决,任何其他组织或个人都没有权力对其进行刑事追究和判决。
这一原则的制定,旨在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
5. 真实认定原则刑法总则强调对犯罪事实要进行真实认定,并对取证和证据收集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庭应当依法得出认定结果,确保无辜不受刑罚,有罪不逍遥法外。
6. 犯罪预防与人权保护原则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预防与人权保护原则的统一,强调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要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
三、刑罚与刑事执行刑罚是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刑法总则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
刑法
参考答案
单纯的思想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不能构成犯 罪,但言论是思想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一种行为。 如《刑法》第105条第二款:“以造谣、诽谤 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 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 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 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 权利。”
二、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故意犯罪的形态
预备阶段 实施阶段 (实现犯罪目的、结果)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甲男,39岁,某村村民。某甲因有了第三者,即觉得其妻 某乙已成累赘,便想毒死某乙。一日,某甲乘某乙去厨房之时, 将事先准备好的砒霜倒入某乙吃饭的碗中,某乙吃过含有砒霜 的饭食后,腹痛难忍,全身抽搐,痛苦万分。某甲见状后心中 不忍,赶忙将妻子送进医院抢救。经医院抢救,其妻转危为安。 某县城关镇连续发生数起拦路强奸案,均未能破获。为此, 县公安局派公安人员杨某男扮女装,诱捕犯罪分子。某日晚, 叶某正准备去农机厂盗窃废铁,途中遇到杨某,即起强奸之念。 叶从后面扑上去,掐住杨的脖子,欲行强奸。杨转身抓叶,叶 将杨的假发抓掉,发现是个男的,便脱身逃跑,被巡逻的公安 人员抓获。 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 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了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了,还向乙 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
重庆市万州区公安消防支队周家坝中队
谭军
一、刑法的概念
1.概念: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 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 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 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 犯罪及对犯罪给予惩罚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学讲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 罚”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1167 1215年英王约翰(1167— 1、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1167 1216年 签署的《英国大宪章》 1216年)签署的《英国大宪章》。 17、18世纪 世纪, 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罪刑法 定主义——罪刑擅断主义 定主义 罪刑擅断主义 立法化:1789年法国 人权宣言》 1791年法 年法国《 2、立法化: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法 宪法》 1810年法国 刑法典》 1787年美 年法国《 国《宪法》、1810年法国《刑法典》、1787年美 国宪法、 国宪法、美国模范刑法典
三、刑法的性质、任务、功能 刑法的性质、任务、
(一)刑法的性质
• 刑法的阶级性质 刑法的阶级性质 • 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的法律性质 制定内容的特定性——犯罪、刑责 犯罪、 1、制定内容的特定性 犯罪 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 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部门法律的补充性(补充性、 4、部门法律的补充性(补充性、 谦抑性原 则) 其他法律的保障性(保护法) 5、其他法律的保障性(保护法)
第二节 刑法基本原则
刑法基本原则
罪 刑 法 定 原 则 适 用 刑 法 平 等 原 则
罪 责 刑 相 适 应 原 则
一、刑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概念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指导 全部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准则 (二)特征 1、刑法规范所特有的准则 贯穿全部刑法规范, 2、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全局性和根本 性的原则 刑法制定、 3、刑法制定、解释与适用必须遵守的准则
我国刑事法律制度
观
犯罪 犯罪
方
体
面
主观方面
案例
纪某在14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 14岁生日那天,纪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 回家途中,纪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 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 一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纪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 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使途中, 因操作生疏,将在车站候车的3人撞到,二死一伤。纪 某不仅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当日下午,纪某将 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请问:纪某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 责任的人(或单位)。
犯罪主体的分类
自然人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 特殊主体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条件
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拘役
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公安机
关就近执行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 罚方法;每月可以回家1~2天;参 加劳动的,可酌量发给报酬。
罪行较轻;社会危害 性不大;但需要短期 关押改造的罪犯。
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 不超过6个月。数罪并罚 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
有期 徒刑
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 对犯罪情节较重、社 一般六个月以上十五年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时间
限度
正当防卫 成立的条件
目的
➢(一)起因——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
一般违法 犯罪 进攻性
性质严重 程度激烈 危险性较大
➢(一)起因—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
第九章 刑法
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二,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第三,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我国刑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 1、从宽原则 2、不适用死刑原则
注意事项
年龄的认定 行为时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第一,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满16周岁、精 神和心理功能正常、智力与认识发展正常 的人; 第二,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不满14周岁或 因精神病而不具备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 的人; 第三,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14——16周岁, 犯八种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其他不负: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 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
1、概念: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 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 系。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三、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的行为和由这种行 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危害行为:
犯罪主观方面之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因为疏忽大 意而没有预见; 2、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预见到但轻信能 够避免。 3、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某医院产科护士甲值夜班,一新生儿啼哭 不止。为止住其哭闹,甲将仰卧的婴儿翻 转成俯卧。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这 婴儿已经死亡。甲对该婴儿的死亡有何主 观罪过? 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用的手 枪瞄准乙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 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 甲带领导小孩乙到公园玩儿,甲想吓唬乙 一下,提应他的双脚将其悬于一座桥的栏 杆外,乙边喊“饶命”边挣扎,甲手一滑 乙掉入河中,甲急忙去救,乙已溺水身亡。
《刑法》完整课件(精品课件).ppt
刑事 责任
饭中。邓某吃饭后在午睡时毒发身亡。经查, 何某在作案时正好是14岁生日这一天。
年龄 问题:14周岁生日当天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自然 人主
体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 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责
令其停车。被告人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
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被摔后,
不仅不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罪过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问题:李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吗?
分析: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
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概念
犯罪主体对于他所实施的危 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 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 罪动机等因素。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 是刑法所
罪 保护的而
客 体
为犯罪行 为所侵害 的社会主
概 义社会关
念 系。
犯罪客体是刑法 所保护的那一部 分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 会关系。
正正 确确 定量 罪刑
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刑法基本原则问题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何谓刑法基本原则?我们认为,所谓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首先,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的。
其次,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坚持法制,摒弃人治;坚持平等,反对特权;讲求公正,反对徇私。
只有符合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原则才能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
依据上述界定,刑事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无可置疑的应当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并已为我国修订的刑法所确认,而成为我国刑法修订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闪光点、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刑法基本原则既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法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法治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他们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便是不庸置疑的。
今后的刑事立法公正,必须完全符合刑法基本原则,而决不能违背这些基本原则。
对刑法如有必要加以修改补充时,一定要以这些基本原则为指导,是罪刑规范更加具体、明确、清晰,既有利于保护社会,又有利于保障人权。
刑事司法工作要大力贯穿这些基本原则,强化法治意义、平等观念和公正无私、刚直不阿的思想,使所办案件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总之,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威力,它既有利于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又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推进法制化进度,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又有利于达到刑罚的最佳效果。
因此,他必将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更加完善和刑事司法的更加文明,从而更好的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本大纲仅供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所用。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题五类。
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一、法律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当代中国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法律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
(三)法律制定的概念、原则和程序。
(四)法律实施的概念、内容。
(五)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概念及种类。
(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二、宪法(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的监督、解释和修改。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四)国家机构的概念,我国国家机构的体系及组织活动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三、刑法(一)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刑法的效力范围。
(二)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共同要件。
(四)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特别防卫,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避险过当。
(七)我国刑罚的主刑和附加刑。
(八)量刑的概念及原则,累犯的概念和种类,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的概念和刑法中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缓刑、减刑和假释,追诉时效。
(九)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刑法总论复习(重要)
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刑法概念和分类: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附属刑法规范(①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②第二条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二、刑法的基本原则:①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原则: 1 刑法必须以成文法的方式表现,排除习惯法。
2 禁止类推的适用。
3 禁止刑法溯及既往。
)②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总则、分则、附则1.以效力分: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无权解释)(最高法院、检察院、人大及常委会有权解释)2.以解释方法分: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四、刑法的空间效力(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为补充)1.地域上的效力(属地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1)领域的含义:领陆、领空、领水;船舶、航空器,领事馆。
2)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含义:①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②港澳台地区刑法不适用③民族自治地方由自治区人大制定变通规定,报人大常委会批准。
3)对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认定: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在中国领域犯罪。
2.对人的效力(属人原则)1)我国公民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按最高刑为 3 年以下有期的,可以不予追究2)国家工作人员、军人犯罪的,适用本法3)凡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经过外国审判,仍可以依本法追究,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3.保护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3 年以上有期的,可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4.普遍管辖的效力: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第二章、犯罪概念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法概述及其适用原则
刑法概述及其适用原则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它规定了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维护社会正义、预防和打击犯罪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刑法,并介绍其适用原则。
一、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刑法是国家制定的专门法律,用以规范犯罪行为和实施刑罚的法律。
它包含了刑事责任的原则、犯罪与刑罚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种类和刑罚的适用等内容。
刑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行为的规定:刑法对不同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 刑罚的规定:刑法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刑罚措施,并明确了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3. 刑事责任的认定: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包括对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认定和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况。
4. 刑罚的执行:刑法规定了刑罚执行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刑罚的具体实施方式、刑期的计算和刑罚的变更等。
二、刑法的适用原则刑法的适用原则是指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对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它们旨在保障公正、合法的刑事审判和刑罚执行。
1.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即无法事后追溯的原则。
它要求法律必须明确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种类、构成要素和适用条件,且不得对刑罚有不宽不严的伸缩裁量权。
2. 人性原则:人性原则要求对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认定和刑罚的适用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犯罪主体的基本人权,合理确定刑事责任的程度和刑罚的种类。
3. 最有利原则:最有利原则要求在适用刑法时,应尽量有利于犯罪主体。
即在法律规定和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犯罪主体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 合理预防原则:合理预防原则要求在刑罚适用时,应考虑到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的危险性,保护社会的利益,具有一定的惩罚和威慑作用,以预防犯罪的发生。
5. 违法性原则:违法性原则要求在适用刑法时,违法的条件必须合法、正义和合理,不能有违法的现象和行为。
综合法律知识辅导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综合法律知识辅导【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导语:综合法律知识辅导【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经济与民商法律知识的考点比较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点难点,希望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多加研究,多做练习。
如果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可以进入企业法律顾问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以国家的名义制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应给予什么样的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制定和适用刑法都必须遵守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准则。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1 、罪刑法定原则2 、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3 、罪刑相适应原则第二节犯罪一、犯罪1 、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概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第二刑事违法性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二、犯罪的构成1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法定性;第二、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第三、犯罪构成要件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具体化。
2 、犯罪构成要件(1 )犯罪客体(2 )犯罪客观要件(3 )犯罪主体要件、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醉酒的人犯罪。
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刑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刑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它规定了各种行为的刑事责任和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从概念和基本原则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刑法。
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一门法律科学,它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通过刑事法律制度来调整和限制个人行为。
它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1.刑法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国家权威、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制止犯罪行为。
2.刑法的内容刑法的内容包括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处罚种类和程度等。
3.刑法的特点刑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法律强制性。
刑法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法律底线,必须严格遵守。
(2)法益保护性。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
(3)违背刑法受到惩罚。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刑罚,对违背刑法的个人进行处罚。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指导原则,体现了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性要求。
1.非罪推定原则非罪推定原则是《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都不得视为有罪。
这一原则以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要求国家依法进行司法审判,任何人只能在法院判决后才能受到处罚。
2.有罪推定原则有罪推定原则是指一旦被法院判决有罪,被告人自己负有反证责任。
这一原则是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对于确定犯罪事实具有重要意义。
3.法律禁止原则法律禁止原则是指法律禁止任何违背行为的发生。
依法严惩犯罪行为是刑法的基本使命,法律禁止原则保证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4.法律确定原则法律确定原则是指对于刑法的内容和适用原则要有明确的规定。
法律确定原则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和司法制度的稳定性。
5.法定主义原则法定主义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刑罚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而非通过行政机关或其他方式确定。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律权威的重要性,保护公民的权利。
刑法
紧急避险
条件1:必须是合法的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 条件2:必须是为使合法利益免受损害而实施的 。 条件3: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 。 条件4: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 。 条件5: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刑法第21条第1款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 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纳的紧急避险行 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
注意: 十四周岁不 十四 注意: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
满十八 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十八
我国刑法第17条第 款的规定 我国刑法第 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 条第 款的规定: 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故意杀人、 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审法院以过失伤害罪判处陈某有期徒 刑1年,缓刑2年。
案例:一个流氓正在侮辱妇女,正在这时,另一 案例:
过路人用木棒将流氓打昏。这时该妇女接过木棒, 向流氓猛打。
问题:该妇女和乙的行为是否正当防卫? 问题:
案例: 案例:甲带着7岁的儿子和堂弟乙去赶集,
在路上和丙、丁发生冲突,甲、乙打丙,丁 抓住甲的儿子,威胁甲、乙放掉丙,甲、乙 想夺过孩子,丁用砖头将孩子砸昏,迫使甲、 乙退开,扶起丙逃走。甲的儿子被砸伤。
特 征
一是行为 在客观上 造成了损 害结果。
二是行为 人主观上 没有故意 或过失。
三是损害结果是 由于不可抗力或 者不能预见的原 因引起的。
排除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刑法知识点总结
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1,从宽原则,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2,排除死刑适用原则。(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同样不适用)
3,前科报告义务的附条件免除(刑期为 5 年以下)。
特殊主体
刑事责任
死刑
累犯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关键在于贯彻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 基本要求是:(1)罪行法定化(2)罪行实定化(3)罪行明确化
2.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对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轻信能够避免 根本反对
疏忽大意的过失 没有预见
无人识
无罪过 不可抗力
不能抗拒
根本反对
意外事件
不能预见
第四节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 所谓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 态度,也即是指以观念的形态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所谓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在冲动或者内心起因。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区别 第一,二者形成的时间先后不同 第二,同一种犯罪的目的相同,而犯罪动机则可能有所不同 第三,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种不同的犯罪目的,而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为多种犯罪动机 所推动 第四,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在某些情况下反映的需要并不一致; 第五,两者在定罪量刑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犯罪故意的类型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 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的心理态度。 第一种情况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发生 第二种情况是行为人为了实现一种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 发生。
公务员考试常识精讲 刑法知识
公务员考试常识精讲:刑法知识刑法是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法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刑法知识的考查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以国家的名义制定的有关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者适用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法全部内容,对定罪量刑和刑罚的执行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准则,是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基本规则。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明确规定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二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
1.刑法的地域效力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2.刑法对人的效力(1对我国公民的效力①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②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③我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则不论其所犯之罪是否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都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凡在我国领域之外犯罪并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
(三)刑法的效力
1、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1)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 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第六条第一款
(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 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 适用本法。
第六条第二款
(3)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 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认 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第六条第三款
完全不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 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3)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完全负刑事 责任年龄阶段
案例分析
被告人丁某,女,15周岁。丁某一日骑自行车回家,
案例分析
案例一:甲去偷东西,走到半路,突然肚子疼,就回家了。 甲的行为是什么犯罪形态?(犯罪预备) 案例二:王强看到一女同志手中有个皮包,那个棒子在女 人身后喊:“把包留下”。女人一回头,他一看是 自己初中同学,转身就跑了。 王强的行为属于什么形态?(犯罪中止) 案例三:某仓库保管员因对工资不满,打算放火烧掉仓库, 以泄愤恨。刚把火点燃后,看到有人正向仓库走 来,他感到即将被人发现,事已难成,弄不好要 坐牢,便把火熄灭了。 问:保管员的行为,是属于犯罪的何种停止形态?
案例分析:
被告人,张某,男,23岁,农民。某日得知邻居家只留下一个女 儿(16岁)在家守屋,于是,产生歹念。当晚11时左右,张某翻窗潜 入邻居家,企图强奸该女。当张某悄悄朝被害人床边摸去时,不料踢 响了放在地上的脸盆,将被害人惊醒,被害人立即拉亮灯并喝问“谁” 张某见被发现,即转身跳窗逃走。 问: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的什么停止形态,应如何处罚? (犯罪预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
法
一、刑法的概念和几个基本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三、犯罪
四、刑罚
第五讲 刑法
内容结构图
概念 概念和基 本原则 适用范围 两个基 本原则
内容、形式、功能 罪刑法定
罪刑相当
刑 法
犯罪
空间效力(地域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
特征 犯罪构成:客体、主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 不具有犯罪性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概念 种类:主刑、附加刑 具体运用:累犯、自首、缓刑、假释、减刑
具有溯及力。
我国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第五讲 刑法
三、犯 罪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法惩罚的行为。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一)概念和特征
2、犯罪的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是违法行为。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一段时间后
立法机关宣布废止
2、失效时间 新法代替旧法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时间效力
3、刑法的溯及力 溯及力:指新刑法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
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新刑法对过
去的行为不适用,该刑法就没有溯及力,反之,则
特 殊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空间效力 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1)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
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一般外国人适用我国刑法。
(3)依国际条约对我国刑法的适用:
国家元 首、政 府首脑、 外交代 表及其 配偶、 未成年 之子、 未婚之 女。
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
2、罪刑相当原则
含义: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 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五讲 刑法
二、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效力范围)
含义:刑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
人具有法律效力。包括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空间效力 (一)空间效力(地域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处罚:一般采取“双罚制”:对单位处以罚金;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刑 罚。
犯罪主体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4、犯罪主观方面
(1)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 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2)种类 直接故意:明知会发生危害结果,希望 犯 罪 故 意
解释两个概念:一是国家的领域:包括领土、
领空、领水和驻外的使领馆,以及航空器、船舶。
二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只要犯罪行为地或犯罪
结果地一项在我国就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空间效力 1、中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一般适用我国刑法,但也有特殊对待的情况。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变通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用
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经法定程序鉴
定(不负)
刑 事 责 任 能 力
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行为能力(负,可从轻
或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负)
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犯罪(负,可从轻、减轻
或免除处罚)
犯罪主体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2)单位犯罪
特 征
以单位名义实施 为单位谋取利益
经单位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空间效力
对于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
(国际犯罪:如,劫持民用航空器罪、灭绝种族罪、
战争罪等),我国在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
使管辖权,适用我国刑法。这些犯罪侵害了国际社
会的共同利益,各国依规定行使管辖权。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空间效力 3、中国人在中国领域之外犯罪
(二)刑法的几个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取消类推)
(1)含义: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
定罪量刑;法律无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量刑。
第五讲 刑法
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
(2)意义:
罪 刑 法 定
— 体现了法律的正义性;
— 是维护法治的重要原则;
— 有利于人权保障。
第五讲 刑法
不作为
法定义务
职业义务
(义务前提) 行为人先前的行为为自己设
定的义务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3、犯罪主体
(1)自然人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
相对负刑事责任(满14岁不满16岁)
刑 事 责 任 年 龄
刑法 规定 的几 种罪
完全负刑事责任(满16周岁)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1)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
单位、国家派到非国有单位的人员)和军人 — — 一律适用 (2)其他公民 —— 适用,但本法规定的最高刑
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第五讲 刑法
二、刑法的适用范围——(二)空间效力 4、外国人在中国领域之外犯罪 适 用 的 条 件 针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的犯罪 法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犯罪地的法律也追究
这种结果发生
间接故意: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结果,放
任这种结果发生
主观方面
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法规范。
第五讲 刑法
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概念 3、刑法的功能
(1)规制功能:即约束公民行为的功能。
(2)保护功能:保护个人、社会、国家的合法利益
不受侵犯。
(3)保障功能: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障
有罪的人受到法律限度内的惩罚。
第五讲 刑法
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
(3)犯罪依法应当受到刑法惩罚,具有应受刑法性。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二)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 1、犯罪的客体 犯罪侵害的受刑法保护的国家、社会个人利益。
注: 犯罪对象不等于 犯罪客体。
第五讲 刑法
三、犯罪——(二)犯罪构成 2、犯罪的客观方面
—— 表现为危害行为
危 害 行 为
作为
刑罚
第五讲 刑法
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概念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
的总和。 1、刑法的内容:犯罪和刑罚
和与 区其 别它 法 律 的 联 系
第五讲 刑法
一、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概念
2、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1)狭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广义—— 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单行刑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