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的调查分析
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的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的表现特征,分析了焦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与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学习动机、元认知策略以及教育情景等多维度的变量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对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二语习得;焦虑;学习动机;情感;元认知策略项目来源:本研究课题项目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G2061987。
武卫(1967—),男,汉族,江西省黎川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与教学法研究。
随着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的兴起,对于二语习得情感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对学习者焦虑的研究是国内外外语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尽管对于焦虑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但是对于成人学生焦虑深层次的原因,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的研究仍然不足,需进一步作实证调查与分析,并努力探索出成人外语学习的新路子。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对成人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焦虑应采取的对策。
一、研究设计(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某学院2006级成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是工商管理和计算机科学,共30人,其中男23人,女7人。
他们的年龄在24~34岁之间,曾学过高中英语和专科英语。
他们进入成人本科阶段已完成两个学期的公共英语课程。
所学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成人《英语》系列教材第四册和第五册。
(二)调查工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两种形式。
问卷调查参考了Horwitz (1986)设计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包括三个层面:学习焦虑、学习者个人现状和元认知学习策略。
问卷调查在课堂上随堂进行。
访谈是通过与部分调查对象面对面和书面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焦虑状况。
二、结果与讨论(一)成人学生二语习得焦虑的表现特征1.语言焦虑。
问卷调查发现成人学生在二语习得听说读写语言技能方面存在焦虑。
大学生二语自我、焦虑和动机学习行为的结构分析
大学生二语自我、焦虑和动机学习行为的结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焦虑情绪以及学习动机如何影响其学习行为,并试图揭示这些因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本文希望为二语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我认知,减轻焦虑,提高学习动机,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首先对二语自我、焦虑和动机等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和梳理,然后通过对大学生的实证调查,收集他们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焦虑情绪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数据。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大学生二语学习行为的理解,为二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二语习得理论,为推动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二语习得研究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学视角扩展到了心理、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特别是他们的自我概念、焦虑感和动机,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这些心理和情感因素不仅影响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而且与学习者的最终成就紧密相关。
自我概念在二语习得中,指的是学习者对自己作为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自我评价以及未来期望的总和。
自我概念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持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积极的自我概念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可能导致学习者对二语学习产生抵触和逃避心理。
焦虑感是二语学习中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担心犯错、害怕被评价或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如他人而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感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是二语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语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核心技能之一。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焦虑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外语成绩。
为了深入了解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外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外语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它们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之间或三者之间的单一关系探讨,缺乏对三者整体关系的系统性研究。
因此,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以大学生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外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外语焦虑程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升外语成绩。
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可通过了解这些关系,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外语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为外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大学生外语学习的发展和提高。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语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然而,许多大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如焦虑情绪和自我效能感的不足等。
这些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外语学习体验,还可能对其外语成绩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外语焦虑是外语学习领域广泛研究的一个心理变量。
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一、问题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
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经常是那些懂得如何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和态度的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能够使语言学习更加有效和富有乐趣,而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的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 ,E.K.最早于1986年提出外语焦虑的概念,他认为“外语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语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
外语焦虑水平高的学生对学习外语心存恐惧感,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得他们的外语学习成绩大大降低。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语焦虑和以不同形式测量的外语成绩都呈负相关。
二、研究方法1.被试。
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个系别随机选取正在学习英语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148名,平均年龄20.9岁,其中男生70人,女生78人;文科学生88人(男生33人,女生55人),理学60人(男生37人,女生23人)。
2.研究工具。
①外语焦虑量表。
经作者同意,采用HorwitZ ,E.K.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简称FLCAS ),量表共33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
采用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对该量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Chronbach a 系数为0.92。
②外语自我效能感量表。
参照班杜拉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根据本样本相关关键词变为“外语”。
通过检测,本量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表示非常符合,5表示非常不符合,总量表的x2值为2604.00,自由度为231,Chronbaeh a 系数为0.90,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③外语成绩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CET4)。
3.程序。
根据国际上一致认可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 )和外语效能感量表(ESE ),拟对南航大一新生进行调查。
二语习得焦虑、自我控制与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1
同时,作为学习者因素的焦虑和自我控制两 者之间有何联系也是学者们关心的话题。董奇、 周勇(1994)发现焦虑对行为控制起阻碍作用。 鉴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同时将焦虑和自我控制纳 入研究模型。
1.2 相关研究回顾 近年来,语言学习焦虑、自我控制等不但在
教育学、心理学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董奇、周 勇 1994;王才康 2003;连榕、罗丽芳 2003;张 日 、袁莉敏 2004;何文 2005;于国庆 2005; 丁芳、武莹莹 2007),而且也是二语习得领域的 研 究 兴 趣 所 在(Horwitz 2001;Ganschow et al. 1994;Saito, Garza & Horwitz 1999;Salim 2004; Kondo & Yang 2004;Montgomery & Spalding 2005;Putwain 2007;Liu & Jackson 2008;Yan & Horwitz 2008;王银泉、万玉书 2001;范琳、高 德新 2005;成艳萍等 2007;苏筱玲 2007)。
供依据:
“二语习得焦虑问卷”根据 E. K. Horwitz 编
1) 大一学生语言学习焦虑、自我控制感、高考 制 的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FL-
成绩与他们的二语习得水平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相关? CAS)略加修改而成(问卷汉语译文转引自王才
2) 二语水平不同的大一学生(高中低组) 康 2003)。FLCAS 包 含 四 个 因 素( 担 心、 紧 张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论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摘要] 近50年以来,第二语言习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关注。
随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学者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颇感兴趣。
二语习得的过程涉及了许多相关因素,其中学习者个人因素特别受人瞩目。
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果不同,与学习者自身存在的个人差异有相当大的关系。
本文将从学习者的智力、年龄、性格、习惯和情感因素共五个方面来论证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影响。
[关键词] 个人差异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是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的学习。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聚焦于第二语言习得,因此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二语习得不仅与语言学有关,还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二语习得的研究呈跨学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的个人差异以及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涉及的许多相关因素,既有外部因素(External Factors),即社会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民族等)、语言输入及其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学习者内部因素(Internal Factors),尤其是学习者的个人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
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个人差异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一、智力因素;二、年龄;三、性格;四、习惯;五、情感因素。
一、智力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智力影响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这是所有研究者已经达成的共识。
这里所说的智力,并非单指平常用智力考试测试出来的成绩,而是指学习的潜在能力,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学习语言的天赋。
虽然智力对外语学习有影响,但是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arrol和Sapon(1959)两位研究者认为智力有三个部分组成;一、语音编码能力,即接受和记忆新语音的能力;二、语法敏感度,即个人对语句中的句法知识的认识;三、归纳能力,即对语言中的语法和语义之差异与相似的认识。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一、本文概述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机制,以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首先回顾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元认知理论等,并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分析。
接着,我们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现象,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和策略。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们将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通过理论分析,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基本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有几种基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习得过程深入理解的框架。
这些理论涵盖了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这种理论强调模仿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认为第二语言是通过模仿母语者的行为并经过反复实践而习得的。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则强调语言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它认为语言习得涉及到认知策略、语言规则和知识的内部化。
这种理论重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第二语言是许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学习第二语言并非易事,除了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外,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心理因素的角度,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相关问题。
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焦虑、语言自信心等方面。
学习动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一个人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很难持之以恒地学习一门语言。
而学习焦虑则是另一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许多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尤其是在面对口语交流的时候。
语言自信心也是学习者能否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缺乏语言自信心,就很难克服学习第二语言时遇到的困难。
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如果一个学生所在的学校重视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学习者就会感到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学习。
相反,如果学习者所在的环境对第二语言的重视程度不高,或者学习资源匮乏,学习者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和困难。
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心理修养也会影响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
一个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学习者在学习口语时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而一个内向、腼腆的学习者可能就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学习者的自控能力和抗压能力也会对学习第二语言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抗压能力,就会更容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掌握好节奏,保持耐心和信心。
即便面临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克服。
学习者可以通过树立目标和规划学习计划来提高学习动机。
一个学习者如果能够清晰地明确自己学习第二语言的目标,然后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学习者可以通过放松和舒缓的方式来缓解学习焦虑。
通过听歌、看电影、阅读等方式来慢慢适应第二语言的语音、语调和文化背景,让学习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第二语言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还需要克服一系列心理因素的挑战。
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还可能对学习成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焦虑、动机、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四个方面,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焦虑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常见心理因素之一。
学习者在面对陌生的语言环境和不熟悉的语言表达时往往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焦虑可能来源于语言能力的不足、担心犯错和被批评、害怕面对听力和口语挑战等。
研究表明,焦虑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焦虑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使得他们更难集中精力学习和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缓解焦虑是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习者可以通过放松技巧、正向情绪调节、逐步练习等方式来缓解焦虑,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动机是影响学习第二语言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动机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第二语言。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出于学习者自身兴趣、热情和享受学习语言带来的乐趣而产生的动机,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出于外部奖励或承认而产生的动机。
研究表明,内在动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长期动力源,能够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和专注地学习语言,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等方式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兴趣。
认知因素是学习第二语言中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记忆能力和语言处理能力等都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高效的记忆和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指导他们学习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_毕业论文提纲论文导读::本文主要分析学习者个体差异中年龄、动机、语言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性格等五个最主要的因素与而与习得的关系,从而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来采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二语习得做个参考依据。
论文关键词:个体差异,二语习得一、引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学习者个体差异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一直被广泛关注毕业论文提纲,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也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线之一。
按照众多学者的共识,这些个体差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如何学习外语所持的看法和观点;2)精神和心理状态;3)年龄因素;4)学习动机;5)语言能力倾向;6)认知风格7)性格因素。
本文主要探讨的时后四项个体差异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二、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动机指的是那些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因素免费论文下载。
其可分如下类型:1.内在激励,它指外语学习者从学习本身所获得的满足。
教师和学生保持和谐的关系是维持学生兴趣的关键。
2.结果动机毕业论文提纲,是指外语学习者由于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产生成就感而获得的满足。
动机与学习成绩是相辅相成。
3.综合动机,指的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对其所学语言为母语的民族及其文化等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二学期语言,以达到与其交往,甚至融于该社会文化之中的目的。
4.工具性动机毕业论文提纲,是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本身并无兴趣或没有与讲母语的人进行焦急的条件,学习外语知识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如找工作,读原文报刊或通过考试等等,这样的动机成为工具性动机。
三、语言学习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能力倾向指外语学习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毕业论文提纲,即它是一种可能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
一般认为语言能力倾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免费论文下载。
1.语言解码能力,即具有辨别、记忆所学外语音素的能力。
2.语法解码能力,有的学者亦称其为语法敏感性,这主要指学习者具有辨别句子中各个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的能力。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第二语言是一项需持续努力的任务,它不仅仅需要语言能力,也需要心理因素的支持。
本文将从动机、焦虑、自信和自我认同等方面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动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对学习语言的兴趣和乐趣的驱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外界的奖励和动机,如学术要求或职业需求。
内在动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持久和有益的学习动力,因为它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兴趣和需求,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焦虑是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焦虑可以分为语言焦虑和交际焦虑两种形式。
语言焦虑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任务中出现的紧张和自我怀疑,常常由于语法、词汇和发音等方面的困难引起。
交际焦虑则是指在与母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进行社交和交流时出现的不安和紧张感。
焦虑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降低学习效果。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寻找减轻焦虑的方法,如通过自我放松训练、积极思考和自我鼓励来减轻焦虑的影响。
自信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心理因素。
自信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学习者缺乏自信,可能会选择放弃或陷入学习的困境中。
学习者应该积极培养自信心,通过积极思考和自我评价来增强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学习的进步。
自我认同也是影响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身份的接受和认同程度。
学习第二语言是与特定文化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和文化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
一个拥有良好自我认同的学习者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习第二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语言能力,还需要心理因素的支持。
学习者的动机、焦虑、自信和自我认同等心理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第二语言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常见事业,但这项事业并不容易实现。
事实上,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包括语言能力、學習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都需要深入探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帮助想成为流利第二语言使用者的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更有效地应对相关难题。
1. 自信心自信心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者的自信心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学习成果也会有所提高。
然而,一些困难、失误、挫折而导致的自卑感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最终放弃学习。
因此,学习者应该积极思考和感知自己的成功和努力,而不是沉溺于失败和不足感之中。
同时,要学会从错误中及时振作、修正,并吸取教训。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的个人动机、兴趣和目标。
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努力达到目标。
同时,学习者应该积极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发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回顾自己取得的进展和成功,这将给学习者增加自信和动力。
3. 身份认同4. 有效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最佳学习方法,该方法对于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学习者应该寻找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充分利用所用时间和精力。
如有些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计划和策略来加强记忆,并创建学习日志以跟踪自己的进度。
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和挑战不可避免,需要不断克服和突破。
上述心理因素为学习第二语言的个人心理状态提供了重要指导。
学习者必须大胆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在心理上保持积极、信心和动力,以实现学习目标。
二语习得中情感焦虑影响的研究
◆岳靖凡 王颖
( 西安工业大学外 国语学 院 )
【 摘要 】 人 们对于外语 学习的研 究始于上世 纪 7 0 年代 , 发 现外语的 学习者 常常经 历 的一 种心理状 态 , 它抑 制着对 二语 的习得 , 因此 学习中除 了语 言本 身这 个定量之 外 , 还有 学习者本 身 … 这个 巨 也就有“ 焦虑 与语 言能力 之间呈现负相关” 的说法 。它对学习者 的
一Hale Waihona Puke 而 形成的紧张不 安 、 带 有 恐 惧 症 的 情 绪 状 态 。 焦 虑 可 能 是 一 种 心 的过度焦虑心理 , 有利 于学生 自信心 的培养 。同时教 师对 学生 回 理状态 , 会 随时 间流逝而 消失 , 也有 可能 由于反 复出现而 变成 一 答 问题的不同反馈 , 会对 学生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 。肯定 的 、 积极 的反馈 , 对学生起 着鼓励 和促进 作用 , 有 利于增 加学 生学 习的信 种品质或心理素质 。 二、 外 语 学 习焦 虑 原 因 及外 语 学 习焦 虑 原 因 分 析 及 负 面 影 响 心和动力 。相反 , 否定 的 、 消极 的反馈 , 忽视学生 的回答 , 或一味批
— 。 —
O
习中所 产生的焦虑和一般 所说 的焦虑又有所 不同 , 因为这种 焦虑 同语言能力 的人一起合作 。 是 直接 和语 言的应用联 系在一起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 的。 ( 二) 了解学生实 际水平 , 制定切实可行 的教学 目标 和任务 外 语 学 习焦 虑 的 分 类 根据 K r a s h e n的“ i + l ” 理论, 当语言 习得 者接触到 “ 可理解 的语 从 焦虑的分类上来说 , 主要有 三种分类方 法来说 明外语学 习 言输入 ” , 但绝不 能过多地超 出他们 的现有语言 能力时 , 才能产 生 焦虑的产生。第一种是根据焦虑产生的作用把外语学 习焦虑分 为 习得。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应该 了解学 生的实 际水 平 , 正确评估 学 两种 : 促进性焦 虑和妨碍性焦虑。第二种是根据 E H i s的研究分 为 生的能力 , 为其 布置难度适 宜的任务 。在提问时 , 应注意提问 的对 三种不 同的焦虑状态 , 即气质型焦虑 、 一次 型焦 虑和情景 型焦虑 。 象要 因人而异 , 基础相对 薄弱 的学生 回答 的问题不 能过难 , 这样 充 分品尝 到努力后 最后 ,也是 得到较广泛 承认的是 H o r w i t z 对外语课 堂焦虑 的三种 使所有 的学 生都能够踊跃参 与到课堂 活动 中 ,
高中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外语焦虑和交际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在中介效应分析中,我们发现外语愉悦在二语坚毅与交际意愿之间起到了部 分中介作用。这意味着,二语坚毅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交际意愿,还可以通过提高 外语愉悦来增强交际意愿。相反,焦虑在二语坚毅与交际意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 介作用。这意味着,焦虑不仅可以直接抑制交际意愿,还可以通过降低外语愉悦 来抑制交际意愿。
结论
本次演示对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可以 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二语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 习者表现出不同的动机类型和特点。然而,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空白,需要 未来的研究加以解决和拓展。为此,研究者可以尝试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 者动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拓展研究对象和方法,从而为提高外语二语教学质 量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指个体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动机信念和目标,包括 成绩动机、趋利避害动机和自我效能力动机。这些动机信念和目标对二语学习者 的行为和成果具有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 的信念,它在二语学习中对学习者的态度和表现起到关键作用。
语言焦虑
语言焦虑是指二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感。这种焦虑 感可能来源于学习者对语言表达和理解的担忧,也可能是对他人评价的恐惧。语 言焦虑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具有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学习者动力下降,进而影响 其学习表现。
动机研究成果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外语二语学习动机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兴 趣动机、自我提升动机、任务动机等。其中,兴趣动机是最为常见的学习动机, 它源于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浓厚兴趣。自我提升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希望通过掌握 目标语言来提升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任务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受到外界任务 或压力的影响而努力学习。这些动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 体上都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成效产生积极影响。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摘要二语的习得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者个体自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二语习得的效果和影响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体差异;启示引言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指学习者个体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态度等。
外因主要指社会语言环境、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等因素。
本文主要探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为了顺利习得二语,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不同学者将动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如融合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
虽然每种动机的定义和范围划分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二语的习得并不取决于某一单项动机。
韩海华(2011)主张在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条件下,一个人的学习动机越强烈,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就越多,对二语习得的成功也越有帮助。
如果学习的行为是自发的,那么学习者对学习的热情则会更持久,从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能够保持对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刘璐(2019)提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二语学习动机:强化学生对目标语言的了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保持教学的多样性;提倡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及时鼓励,适当表扬;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创造舒适、良好的外部课堂环境。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二语习得。
2、年龄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特定的年龄前学习第二语言,那么会由于大脑的成熟,发音器官的改变等生理因素,使得第二语言学习变得困难。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言学能,作为一个涵盖语言学习个体差异的广泛概念,包括语音感知、语法敏感性、记忆能力、学习动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速度和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都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语言学能的概念和理论背景,阐述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联。
接着,我们将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分析语言学能的不同方面是如何影响二语习得的。
这些研究涵盖了语言学习者的语音感知能力、语法敏感性、记忆能力和学习动力等方面,以及这些方面如何共同作用于二语习得过程。
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培养和提升语言学能来促进二语习得。
我们将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语言学习者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期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效率和成果。
本文将总结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为二语习得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语言学能概述语言学能(linguistic aptitude)这一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Carroll)提出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工具。
语言学能指的是个体在习得和发展语言技能方面的潜在能力,包括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语言记忆力和归纳推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共同影响着个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语言学能理论建立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认为不同的个体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挑战。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习的起点水平上,更体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上。
因此,研究和了解语言学能对于指导二语习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言学能的理论框架中,各项具体能力如语音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等,都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着深远影响。
语音编码解码能力决定了个体在听、说方面的表现,语法敏感性则影响个体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和运用。
浅析兴趣与需要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是指人们对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的接受、认同与习得。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成效被许多因素所影响,中既包括了习得者的年龄、所处环境、动机和态度等。
怎么样才算是习得一种语言呢?这存在着度和量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致从两个层次去理解它:一是能听懂,但不会说;二是既能听懂,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
本文站在后者来看待和理解“语言习得”,并以此来探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要因素。
我们现在常说的第二语言,是区别于母语之后进行学习的第二门沟通交流语言,并且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自然、广泛运用,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任务和应付工作它的学习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年龄与环境是外因;动机和态度等人们自身的心理因素是内因。
年龄其实并不是影响人们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们的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最}要的原因。
真正对语言习得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人们自身的心理条件,准确地说,是兴趣和需要这两大心理条件在制约着人们对母语以外语言的接受与认同,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第二语言习得的最终效果。
在新疆师范大学于2011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展开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学能调查研究”中,调查人员通过对师范大学内开展了汉语课程学习的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学能调查,调研材料中清晰地揭示了该校大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时,其因为兴趣、需要因素而导致的学习能力提升的事实。
在测试开始前,测试者对本研究以及测试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做简短的说明,以便学生了解研究者的意图以及如何正确地完成该测试。
测试过程严格按照问卷规则的要求进行,测试的时间持续约60分钟。
由具备双语交际能力的教师在测试现场协助。
得到影响汉语学习因素的测试成绩后,再分别对被试的语言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浅析语言焦虑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l 酝黝
霸 疆
浅 析 语 言 焦 虑 对 二 语 习 得 的 影 响
王 丽 君
(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湖北 咸宁
1 . 引言
4 3 7 0 0 0 ) Βιβλιοθήκη 2 . 2 - 3 课 堂焦 虑
外 语 学 习受 诸 多 因 素 影 响 ,语 言理 论 学 家 提 出 了不 同 的 观 点解 释这 些 因 素 。 D u l a y 和B u r t 于1 9 7 7 年 提 出用 “ 情 感 过滤 假 设” 解 释 情 感 因素 怎 样 影 响 外 语 学 习 的过 程 。后 来 , K r a s h e n 发 展 了这 一理 论 . 认为“ 情感过滤是 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 学习 中所 得 到 的综 合 输 入 的一 种心 理 障 碍 ” ( K r a s h e n , S . , 1 9 8 5 ) 。 情 感 过 滤 假 设 说 明 了情 感 因 素 和 外语 学 习 之 间 的 关 系 。 它指 出, 外 语 学 习者 受 情 感 过 滤 影 响 的 程 度 不 同 , 学 习效 果 各 不 相 同 。 情 感 因素 主要 包 括 学 习 者 的 动 机 、 态度 、 自信 心 和 焦 虑 感 四个 心 理 因素 。 本 课题 主 要 从 情 感 因 素 中 的 焦 虑 感 这 一 方 面 着 手 , 研 究 不 同程 度或 形 式 的 焦 虑 对 学 习 效 果 产 生 的 影 响 , 中 国学 生 在 学 习外 语 过 程 中 所 表 现 出来 的 焦 虑 .以 及 如 何 降 低 语 言 焦虑 , 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 2 . 主 体 2 . 1 语 言 焦 虑 影 响 语 言 习得 随 着美 国加州 大学语 言学 教授K r a s h e n 对 情 感 过 滤 假 设 理 论 的 发 展 , 焦 虑 在 外 语 学 习 中所 起 的 作 用 越 来 越 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 。语 言 焦 虑 不 但 与 外 语 能 力 的 自 我 评 估 有 很 密 切 的关系 , 而且与语 言学 习成绩 紧密联 系 。不少 心理学 家 、 语 言 学 家 的 研 究 表 明 语 言 焦 虑 与 语 言 习 得 成 反 比 ,即 焦 虑 越 少 , 习得越 多 ; 焦虑 越多 。 习 得 越 少 。K r a s h e n 指出, 课 堂 上 外 语 学习 的焦虑感 ( 如怕 出错 、 怕 丢面 子 、 怕老 师批 评等 ) 与 学 习 失 败 有 关 系 。语 言 学 家 D u l a y 指出, 外 语 学 习 可 以 通 过 焦 虑 的程 度 区分 ( Du l a y。 H. C. , Bu r t , M. , Kr a s h e n, S . , 1 9 8 2) 。 由 此 可见 , 在 外语学 习 中 . 不 同 程 度 或 形 式 的 焦 虑 对 学 习 效 果 有 巨大 的影响 。 2 . 2学 生表 现 的 四 类语 言 焦 虑 事 实 上 .焦 虑 是 由个 人 因 素 或 令 人 担 忧 的 学 习 环 境 引 起 的 。总 的来 说 , 这种 焦 虑 可 以分 为 “ 状态焦虑 ” 和“ 能力焦虑” 。 前 者 指 学 习 中呈 现 焦 虑 的 一 种 总 趋 势 .而 后 者 为 在 具 体 外 语 学 习 情 景 中 表 现 出 来 的 焦 虑 。 外语 学 习 心 理 研 究 者Ho r w i t z e t a l 认为 : “ 外 语 学 习者 往 往 出现 三种 焦 虑 : 第一 , 交 际 焦虑 , 即 在 用 目标 语 进 行 交 际 中 。因 不 能 很 好 地 表 达 自己 的 意 思 而 呈 现 出的焦虑。第二 . 消极的社会评价 . 即外 语 学 习 者 在 学 习 中或 使用外语时 , 因怕 丢 面 子 而 表 现 m 的焦 虑 : 第 三, 考试焦虑 , 即 外语学 习者在考试时所 表现 出的焦虑 。” ( H o r w i t z , E . . D . Y o u n g . , 1 9 9 1 ) G a r d n e r 和 Ma c l n t y r e 还 列 举 了外 语 学 习者 呈 现 出 的 另 外 一 些 焦 虑 ,如 课 堂 焦 虑 、语 言 焦 虑 和 听 众 敏 感 性 等 。 ( G a r d n e r , R . Ma c l n t y r e , 1 9 8 7 ) ,我 国 学 生 在 外 语 学 习过 程 中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焦 虑 主要 分 为 以 下 四个 方 面 。
有效应对学习焦虑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分析
有效应对学习焦虑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分析学习焦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紧张、担忧和不安的情绪状态。
学习焦虑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还会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应对学习焦虑是提高语言习得效果的关键。
首先,学习焦虑对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当学习者面临困难或压力时,学习焦虑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这种消极情绪会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学习者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学习焦虑,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学习焦虑会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情绪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焦虑情绪还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口语和写作中出现紧张和错误。
因此,学习者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焦虑情绪,提高语言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应对学习焦虑呢?首先,学习者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来减轻焦虑。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配好各个学科的学习任务,避免任务堆积导致的焦虑。
其次,学习者可以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如拆分学习任务,设定小目标,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与同学、老师或家人进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困惑,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除了以上的方法,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身心调节来有效应对学习焦虑。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
其次,学习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式,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或读书,这些活动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
总之,学习焦虑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还会对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者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学习焦虑。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
浅谈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因素学习第二语言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一种需求。
无论是为了增加自身竞争力,还是为了更加贴近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们,学习一门第二语言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想要学好一门第二语言,仅凭单纯的语法练习和词汇应用是不够的,学习者的内在心理因素同样也很重要。
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自信心:自信心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保障,学习者的自信心会对其学习语言的效果起到积极的影响。
通过语言实践锻炼,学习者可以逐渐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
但也有一些学习者因过分关注自己的口音、语法、单词等方面的问题而丧失了自信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便会对语言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动机因素: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往往会关注其学习的目标,意图,期望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方面的目标不清晰,学习者的动机也就会较低,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实现语言学习,但要选择切合个人的学习策略。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学习状况,合理选择学习策略,例如,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注重语感的培养,注重语感的培养,将学习与兴趣共同结合,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提高语言听力和口语表达,这些都是学习策略的丰富应用。
4. 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最基础的元素,是语言学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之一。
但词汇的学习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学习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记忆词汇,例如使用卡片记忆法,逐渐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
5. 语调语音:语调语音是学习口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讲,一个合理、自然的语调和语音对于听力和口语表达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习者需要注意对比母语与学习语言的差异,逐渐培养出自然、通畅的语调和语音。
心理因素对于学习第二语言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通过自我意识和学习策略的合理使用,增加对目标语言的自信和热情,逐渐积累更多语言学习经验,提高语言能力,同时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策略,以求实现最佳的语言学习参与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报告文章内容:2004年8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卷第4期0()20040_.4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报告杨梅,李耕砚,何明霞(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本文主要对非智力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焦虑度和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进行详尽的研究.正文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对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进行综述,其次对本文所涉及的有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焦虑度和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以及大量的相关数据,图表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不难看出,学习者个体的情景焦虑,自信心,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外语教师应该重视并不断探索非智力因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降低学生的焦虑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教学的效果.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焦虑;自信心;语言水平一,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的意义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许多相关的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向逐渐由探索最佳的外语教学法转移到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之上.目前.第二语言习得被认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诸如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及语言习得的社会文化等各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并非某一个先进的教学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而在这诸多的因素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国内外专家对学习者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分类和界定.(:1982)将学习者个体差异分为"情感,认知与社会因素".而在学习心理学领域中有一种分类在国内被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即:影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可分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燕国材(燕国材:1998)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为:学习者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如动机,兴趣,情感,毅力和性格等.目前,尽管有关学习者的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方式,个性等个体差异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态度,焦虑度,自信心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却比较贫乏.这些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们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潜在的障碍.由于这些非智力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其性质和强度是可以得到改变的,外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帮助学习者制订目标,评估学习进度,并根据评估结果相应调整,改变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以适应第二语言的学习.外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性,凋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经济学院2002级与2003级225名学生在学习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了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与作用,从而为外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帮助.二,兴趣,焦虑度与自信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的调查与分析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是决定学习者是否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焦虑可分为气质型焦虑和特殊焦虑两种.前者指较为持久的焦虑性症状;后者指学习者在经历某种特殊的场合或事迹如演讲,考试或参与课堂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1991)曾提出假想,即焦虑会影响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语言的输入,语言处理过程及语言的输出.(戴曼纯:2000)也认为,语言焦虑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假设.即焦虑与语言水平之间也许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信心是学习者"自我信任与相互信任的一种心理倾向或性格的意志特征"(燕国材,1998:174),它体现了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由于学习兴趣,焦虑度和自信心与语言的习得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因此本文着力于研究这三方面的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以及师生共同努力克服语言学习中的障碍性因素的必要性.2,1研究目标,受试对象与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目标为:1)研究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2)研究焦虑度与语言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3)研究自信心与语言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湖北经济学院2002级与2003级的225名学生,这些学生是在2002级和2003级所有的班级中随机抽样挑选出来的.其中2003级学生为18人,其平均语言水平为一级;2002级学生有107人,其平均语言水平为二级.学生语言水平的评估主要来源于期末考试成绩.一级水平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听力理解与会话能力,但阅读与写作能力有限;二级水平的学生具有相对较高的听力理解与会话能力和一定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本次研究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设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是以(.&;:1986)和_(:1988)中的调查问?14?2004年8月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卷第4期卷为参考的.出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差异,我们将问卷中设计的问题作了少许适当的修改和增补.本次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都经过有经验的教师慎重讨论,以确保调查的可行性.2)实施调查受试的225名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与指导下真实地完成对问卷上问题的回答以后,老师将问卷收集上来,进行数据的整理.3)进行量化分析运用和程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筛选与分析.推算兴趣,焦虑度,自信心与语言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存在相关关系,则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4)进行质量分析依据调查和相关研究的结果,分析学习者学习的个体特征,探究合适,有效的外语教学的方法.2.2研究结果2.2.1学习兴趣与语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相关分析兴趣期末成绩兴趣 1.306().(2一).000225225期末成绩.306()1.(2一).0002252250.1(2一).结果说明:从表中可得到变量兴趣与期末成绩的皮尔逊相关系数=0.306,双尾检验概率值=0.000第六章: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研究对英语学习的启示6.1 树立自信心及正确的态度6.2 制定正确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估6.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3.2 动机的类型3.2.1 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3.2.2 结果型动机、任务型动机和控他欲动机3.3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3.4 在二语习得中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关于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争议。
尤其是关于临界期假说,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1967)提出了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10~l2岁),人的大脑具有可性,语言学习比较容易。
Lenneberg把儿童和成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他认为儿童在长到12岁之后,口音已定型,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并且不可能学的像母语那样好。
然而Krashen认为再时间和目的语接触都相同的情况下,且在词汇和句法学习的早期阶段,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语言习得更快。
并且指出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的更快。
Stern(1985)早就对外语教学的年龄问题做出过总结。
他认为不存在二语习得的临界期,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年龄较小的儿童比较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对语言习得做出反应,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则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第二语。
Ellis(1985)认为成年人最初在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言;不管是否能够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儿童在发音和能达到的终极水平方面习得的水平都高于成年人。
有许多因素能影响二语习得,其中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
有些学者认为儿童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因为儿童在移居国外后比其父母学习的更快更容易,而成年人尽管很努力的学习,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还有学者认为成年人除了在发音方面不如儿童外应该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
无论研究者有没有一致的结论,差距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是明显存在的。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找出不同年龄段的异同之处,发现最佳的学习年龄。
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使学习更加容易和轻松,使二语习得的进程更快。
1.语言习得中的相关理论1.1关键期假说该学说最初由Dulay &Burt 在1977 年提出, 旨在解释情感因素影响外语学习者的过程。
他们提出情感过滤是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 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组织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型, 其中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强调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的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如果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动机高, 自信心强, 焦虑感适度, “情感过滤”就弱, 反之, “情感过滤”就强。
在语言习得中, 如果“情感过滤”太强, 大脑中会形成障碍, 语言输入就会遇到阻碍, 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LAD- 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 , 结果无法产生语言习得。
如果“情感过滤”降低,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便能顺利进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因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在表现。
情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与学习关系最密切的是心境和自信心。
心境是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实验表明:良好的心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振奋,能产生巨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这种心境下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可以提高语言学习实效;相反,消极的、不良的心境则容易使人产生焦虑,使人精神萎靡不振。
自信心是实现自我价值和达到某些目标等行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是进行大量语言输出的前提条件之一。
自信心较强的学习者会抓住更多的机会同目标语母语者进行接触,在进行大量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取大量的语言输入。
交际可以缩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