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在炎症反应调控中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在炎症反应调控中的作用炎症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伤害、感染、病变等因素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生理反应。
但当炎症反应过度或持续存在时,就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因此,炎症反应的调控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并能调控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活化和死亡等生物学效应。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介素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一,白细胞介素参与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多种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都能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过程。
而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15等细胞因子则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所造成的损伤和痛苦。
第二,白细胞介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细胞的聚集和浸润。
炎症反应常常伴随着细胞的聚集和浸润,导致组织损伤和痛苦。
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则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细胞的聚集和浸润,缓解组织损伤和痛苦。
第三,白细胞介素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细胞的死亡。
免疫细胞的死亡方式有多种,包括自凋亡、凋亡、坏死等,而这些死亡方式常常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重和疾病的恶化。
白细胞介素33和白细胞介素34等细胞因子则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死亡方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所造成的病理损害。
第四,白细胞介素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细胞的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常常伴随着细胞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改变,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受损等,从而诱导炎症反应的加重和疾病的恶化。
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3等细胞因子则能够调节细胞的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缓解炎症反应所造成的损害。
总之,白细胞介素在炎症反应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对于探讨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人们可望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的生物学效应,实现炎症反应的精准调节和治疗。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的分类
IL-11:il-11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分子量约为23kd,是造 血微环境中一个多功能的调节因子。 IL-12:il-12主要由b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其分子是一种 异型二聚体,40kd(p40)和35kd(p35)的2个亚基通过二 硫键相连接。 IL-13:细胞来源:il-13由th2细胞产生,分子量约10kd;其 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与il-4基因紧密连接。il-13分子 的氨基酸顺序与il-4有20%~25%的同源性,在功能上也 与il-4有许多相似之处。
1.PCR扩增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式反应: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对 特定的DNA序列进行的复制反应 本质:生物体DNA复制原理在体外合成DNA 发明者:Mullis,生物技术革命的象征, 1993年获得诺贝尔奖
2.酶切反应
概念:在特异位点上催化dsDNA分子的断 裂敏感的蛋白质,高温会降解破坏
策略:生产期可采用先高温,后低温,变温表达,避 免蛋白质降解
例如: 大肠杆菌和酵母生长最低温度为10℃
大肠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高温度为45℃ 酿酒酵母: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高温度为40℃
白细胞介素2的应用列举
1.肿瘤 2.AIDS(艾 滋病) 3.抗病毒, 细菌感染 4,自身免疫 系统疾病
酶切体系组成:目标和质粒DNA,缓冲液, 限制性内切酶。 反应条件:适宜温度(37℃),1小时以上。 终止反应:加热;加入EDTA,螯合镁离子。 电泳检查:酶切完全性。
3.连接反应
概念:
DNA 双链上相邻的3′-羟基和5′-磷酸基因 共价结合形成3′-5′-磷酸二酯键,使原来断 开的DNA缺口重新连接起来。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受到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调节。
根据细胞因子的结构同源性可将其分为几个蛋白质家族,如IL-1家族、IL-6家族、IL-10家族、肿瘤坏死因子家族和造血因子家族等。
白细胞介素即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现在是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功能复杂,成网络,复杂重叠。
1.命名史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
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
最初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现指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已基本明确,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而统一命名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
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
1979年这方面的研究团体提出了在淋巴细胞活素及巨噬细胞因子(monoki -ne)中,已作为一种分子提纯并弄清了性质的称为白细胞间杀菌素。
最初测定的为IL1和IL2。
IL1属于monokine,以前曾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命名。
细胞因子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名词解释细胞因子是细胞间相互作用和通信的重要分子,是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
细胞因子可以被分为许多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细胞因子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细胞因子进行解释。
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细胞间信号分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免疫反应。
常见的白细胞介素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等。
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简称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具有细胞毒性和炎症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进而发挥着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
3. 干扰素(Interferon,简称IFN):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干扰素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还能够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通信。
常见的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β(IFN-β)和干扰素-γ(IFN-γ)。
4. 白细胞趋化因子(Chemokine):白细胞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吸引和引导白细胞迁移的细胞因子。
白细胞趋化因子通过与白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使白细胞定向迁移,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常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包括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简称MCP)、趋化因子蛋白(Chemokine Protein)等。
5.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系统是一组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激活一系列的补体蛋白,产生溶菌作用、调节吞噬作用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清除病原体。
白介素分类及功能简介
白介素分类及功能简介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 简介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白介素- 特点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 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白介素- 分类及功能白介素与免疫治疗的关系IL-1 巨噬细胞(macrophages)少量时引起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action),大量时引起发烧。
IL-2 辅助型T细胞(TH1-cells)刺激生长和分化的T细胞反应。
可以用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或打压作移植的病人。
IL-3 T细胞(T cells)刺激骨髓(bone marrow)干细胞(stem cells)IL-4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 just activated naive CD4+ cell, memory CD4+ cells 参与扩散的B细胞和发展的T细胞和肥大细胞. Important role in allergic response (IgE)IL-5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角色分化的B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生成,和 I gA 生成IL-6 巨噬细胞(macrophages),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引起急性期反应IL-7 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中的红色骨髓、胸腺(thymus)渉及 B, T, 和 NK细胞的生存,发展和动态平衡IL-8 巨噬细胞,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s),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中性粒细胞趋化(Neutrophil chemotaxis)IL-9 T细胞,具体的CD4 +辅助细胞(CD4+ helper cells)刺激肥大细胞(mast cells)IL-10 monocytes、辅助型T细胞(TH2-cells)、肥大细胞(mast cells)抑制的辅助型T细胞(Th1)因子产生(inhibits Th1 cytokine production)IL-11 骨髓基质(bone marrow stroma)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产生IL-12 巨噬细胞(macrophages)刺激 NK cell, Th1 cells induction. May suppress food allergiesIL-13 辅助型T细胞(TH2-cells)刺激生长和分化的 B-Cells (IgE), 抑制 TH1-cells 并生成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macrophage inflammatory cytokines)IL-14 T细胞和某些恶性B细胞控制生长和增殖的B细胞IL-15 引起生成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IL-16 各种不同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一些上皮细胞) chemoattracts 免疫细胞表达细胞表面的CD4受体(cell surface molecule CD4)IL-17 - 引起生成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IL-18 巨噬细胞诱使生产的干扰素-γ(IFNγ)IL-19 -IL-20 - 调节增殖和分化的表皮细胞(keratinocytes)IL-21 -IL-22 - 激活 STAT1 和 STAT3 并增加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诸如: serum a myloid A, Alpha 1-antichymotrypsin 并结合珠蛋白在肝癌细胞系(haptoglobin in hepatoma cel l lines)IL-23 -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增加,但会降低CD8受体(CD8 T-cell)浸润。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生物09210914151008丁静1.结构和性质白细胞介素(ILs)英文名:interleukin定义:一组由多种类型细胞所分泌的、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可溶性蛋白。
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换,目前已发现IL-1~IL-33,对其中IL-1~IL-6研究的较多。
下面我们主要研究一下人白细胞介素(IL-2)2.人白细胞介素(IL-2)1.结构和性质别名:白间素, 欣吉尔, T细胞生长因子结构:IL-2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所产生的分泌型蛋白类细胞因子,在分泌细胞前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中,其信号肽(含20个氨基酸残基)被切除,产生成熟的IL-2分子,即含13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蛋白,其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为15420。
性质:在pH2~9范围内稳定,56℃加热1h仍有活性,但在65℃加热30min即失去活性。
IL-2对各种蛋白酶敏感,对核酸酶不敏感。
3.生产工艺4.检验方法•3H-TdR •BA-ELISA •活细胞计算法5.作用与用途•主要生物学功能:(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4)激活巨噬细胞。
人白细胞介素2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天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增殖,并使其杀伤活性增强,进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等。
它还可以增加抗体和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老年性免疫功能不全以及癌症的综合治疗6.临床应用•适用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用于肾细胞癌、黑色素瘤的治疗,用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及其他晚期肿瘤;用于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症的治疗,如艾滋病,可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对某些疾病性、杆菌性疾病、胞内寄生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麻风病、肺结核、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白细胞介素
中药对白介素的影响
茯
黄芪
香
苓
菇
人 参
枸杞
灵 芝
总结
人们对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 史了,但它们仍然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细胞因子之 一,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IL-2能有效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机体免疫水平, 广泛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 价值。随着不断的研究开发,对IL-2的应用必定还 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IL-2对HIV感染者的免疫治疗
艾滋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体内 CD4+T 淋巴细胞(CD4细胞) 呈进行性减少,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失去对各种病原体 的抵抗力。目前,针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逆转录病毒 疗法( ART) 或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HAART) ,这些疗法 能增加患者体内 CD4 细胞数目并减少致病菌对机体的感染 。近几年,基于增强机体免疫的疗法正被逐步用于艾滋病的 治疗,在 HAART 基础上采用基于增强免疫的 IL-2 辅助治疗 。
分类
白细胞介素
是非常重要的细 胞因子家族,目 前发现了35种白 细胞介素,分别 命名为IL-1---IL-35。 其功能复杂,成 网络,复杂重叠。
⑴白细胞介素1(IL-1)
细胞来源: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核
细胞,如B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内皮细胞、角 质细胞等均可产生IL-1。
IL-2的生物学活性
IL-2的生物学活性有一大特点:不同种属的IL-2的生物 学活性呈现下行性,即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 束性。如人和猿的IL-2几乎可以作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T细胞 ,但其它哺乳动物的IL一般很少可以作用于人。对IL-2的氨 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这与其受体结合部位氨基酸序列较保守 有关,以及与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形成的空间构型也有很大 关系。另外一个特点是,IL-2具有很强的种属特异性,鸡IL-2 (ChIL-2)与哺乳动物IL-2的同源性仅为20~30%。
白细胞介素检测
迪信泰检测平台
白细胞介素检测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又称介白素,是一组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分子),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
最早发现在白细胞中表达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手段。
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白细胞介素。
一些罕见的白细胞介素缺陷不足都常导致自体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
迪信泰检测平台基于高稳定性、可重复和高灵敏度的分离、表征、鉴定和定量分析系统,结合LC-MS/MS提供可靠、快速且经济高效的白细胞介素分析服务。
此外,我们还提供其他类花生酸分析的检测服务,以满足您的不同需求。
LC-MS/MS测定白细胞介素样本要求:
1. 请确保样本量大于0.2g或者0.2mL。
周期:2~3周。
项目结束后迪信泰检测平台将会提供详细中英文双语技术报告,报告包括:
1. 实验步骤(中英文)。
2. 相关参数(中英文)。
3.质谱图片。
4. 原始数据。
5. 白细胞介素含量信息。
迪信泰检测平台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物质测定方案,具体可免费咨询技术支持。
白细胞介素1β高的原因
白细胞介素1β高的原因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一种重要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它可以诱导免疫系统反应以及细胞信号传导,在许多组织中都有特异性表达。
IL-1β水平升高可以引起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各种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等。
IL-1β水平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 免疫反应:当炎症发生时,细胞介素和激素如IL-1β会升高,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反应,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病情。
2. 细胞损伤:细胞死亡或损伤会导致IL-1β水平升高,从而加速炎症反应,促进细胞修复。
3.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使IL-1β水平升高。
4. 生物刺激:外界分子,如病毒和细菌,可以激活细胞内的炎症因子,从而使IL-1β水平升高。
5. 其他原因:遗传因素、抗生素治疗、药物副作用等也可以引起IL-1β水平升高。
白细胞介素
(4)IL-2对B细胞的作用 IL-2可促进B细胞表达IL-2R,促使B胞增殖 和产生免疫球蛋白,并刺激巨噬细胞,提 高其吞噬能力。
(5)IL-2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IL-2的抗肿瘤作用除与LAK, TIL有关外, 还与其诱导NO的产生有关。实验发现IL-2 诱导NO合成,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3.IL-2作用介绍 (1)IL-2对T细胞的作用 IL-2是T细胞生长因子,能使T细胞在试管内 长期存活,刺激T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 IL-2诱导产生的TC输入体内后可产生明显抗 肿瘤作用,但TC在体内不易存活,如同时再 输入少量IL-2,则可明显延长TC在体内 的存活时间,并增强其抗肿瘤效果。
(7)烧伤和吸入性损伤可能导致IL-6 分泌入血液 和肺泡中 (8)结肠癌及其他恶性肿瘤。IL-6 能抑制抑癌基 因p53 的活性 (9)目前有部分科学家正对IL-6 与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妇产科多种疾病等进行研究,但确切的结 论尚待进一步探索。
五.总结
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已深入到现代生物学、医学 研究的许多领域, 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对相关 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 现与应用会给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创造有利条件白细 胞介素在医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会给各种相关疾 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更有效的方案, 另一方面, 对白细胞介素相关疾病的研究会在更高的层次上阐 明其发病机理, 有利于对它们的抗御。最重要的是, 此领域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将使人们可能在分子 水平上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基础, 为人为调整 免疫机能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定义
1.由白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 活性的细胞因子。(狭义) 2.一组由多种类型细胞所分泌的、结构和功能各异 的可溶性蛋白,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换,目前已发 现IL-1~IL-33。(广义) 一般具有多来源、多功能和多作用途径的特点。 其立体结构有β三叶草型、4-螺旋束型和β三明 治型等。信号转导方式有胞外因子-受体复合体 相互作用和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等。
白介素6(IL-6)检测及临床意义
白介素6(IL-6)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1、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由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几乎可由所有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
2、IL-6水平的检测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但其缺乏疾病特异性,通过对IL-6水平的检测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二、检测方法
IL-6的检测方法有流式荧光法、化学发光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等。
三、临床意义
(一)IL-6与感染
1、IL-6为来源广泛的正向调节因子,主要发挥促炎作用,正常机体血清IL-6水平处于低应答状态,其表达既受机体稳态控制,又可在炎症刺激后发生上调。
2、IL-6是炎症反应最早升高的标志物,是急性感染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
感染后1h开始升高,2h达峰值,升高水平
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IL-6可以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诱导CRP和PCT分别在感染后2h和6h升高,填补PCT和CRP未升高前的空窗期口是体循环中半衰期最长的前炎症介质。
4、IL6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敏感性比PCT和CRP高,动态观察可用于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疗效及预后判断。
5、IL-6和PCT联合检测是感染早期诊断的“黄金搭档“。
(二)IL-6与肿瘤
IL-6在某些肿瘤中表达升高如浆细胞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样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Lennert 淋巴瘤、霍奇金病、心脏黏液瘤和宫颈癌等,与肿瘤的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效果都密切相关。
(三)IL-6与其他疾病
IL-6 在多种疾病时均有明显改变,如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缺血性脑血管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椎间盘退变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相关。
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应用
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治疗应用白细胞介素(IL)是一类由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细胞介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免疫应答、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和调节T细胞的免疫耐受性等。
在恶性肿瘤中,白细胞介素的作用更为复杂。
它不仅参与了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建立和调控,同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首先,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参与了免疫监视的建立和维持。
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的产生可以激发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攻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白细胞介素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的免疫力。
其次,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血管生成,从而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
同时,它也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
基于对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认识,研究人员开始针对白细胞介素进行治疗,以期在临床上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是通过注射人工合成的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从而减缓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第二种是白细胞介素分泌细胞移植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是通过采集患者自身或其他人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激活,使其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再将免疫细胞移植回患者体内,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第三种是综合治疗。
白细胞介素可以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虽然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热等。
il-6标准范围
il-6标准范围
白细胞介素-6,简称为IL-6,是一种由白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它在体内起着多种作用,包括促进淋巴细胞生长、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及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
因此,IL-6在诸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于IL-6的标准范围,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IL-6的正常范围被定为在2.0万~20万/μL之间。
然而,也有可能出现如0.373~0.463ng/L或0~7 pg/mL的范围。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测量技术、样本类型、参考人群的不同而产生的。
因此,对于具体的IL-6水平是否正常,最好是参考进行该测试的实验室所提供的正常范围。
如果IL-6的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那么可能表明体内存在炎症或其他病理状况,此时需要进一步的医疗评估和治疗。
IL在预防医学含义
IL在预防医学含义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
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
在对免疫应答的研究过程中,在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
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
特征介绍
白介素2(IL-2)分子量为1.5万的糖蛋白,对T细胞激活及生长有作用。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IL-2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无约束性。
IL-2是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并参与抗肿瘤效应和移植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的名词解释
白细胞介素的名词解释
什么是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用于调节和调动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间信号传导、炎症调节和免疫细胞活化等。
白细胞介素的分类
白细胞介素根据其功能和产生细胞的类型,可分为多种亚型,例如:•白细胞介素-1(IL-1)
•白细胞介素-2(IL-2)
•白细胞介素-4(IL-4)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8(IL-8)
白细胞介素的功能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应答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
1.增强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2.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3.促进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参与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平衡。
几种白细胞介素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几种白细胞介素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白细胞介素(ILs)是一类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们被认为是调节免疫反应过程的关键因素,包括控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细胞生长。
最近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参与肺癌的恶性转化、进展和预后。
本文将总结几种白细胞介素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1β是一种早期被发现的细胞因子,由许多种细胞产生,包括白血细胞、肺部上皮细胞和表皮细胞等多种细胞。
IL-1β能调节炎症反应和应答,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肺癌中,IL-1β的角色已被广泛研究,其高表达通常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及预后不良相关。
例如,Wei等(2018)的研究发现,IL-1β与晚期肺癌的患者存活期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其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显着相关,并且可以预测初步诊断患者的预后。
因此,IL-1β可能成为预后的重要标志。
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多能的细胞因子,由许多种细胞产生,包括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IL-6通常在体内炎症和应答反应中充当中心作用。
除此之外,IL-6在肺癌中的作用也被广泛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IL-6获得了在肺癌中的主要角色,它参与了肿瘤生成、增长、血管生成进程和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对肿瘤进展和预后的影响很重要。
例如,Chen等(2019)的Meta分析显示,在肺癌中,IL-6水平与总体生存率显着相关,表明IL-6可能作为一种预后因子,并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向性治疗。
白细胞介素10(IL-10)IL-10是一种反炎性的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包括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T辅助淋巴细胞等。
它能抑制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进程,IL-10的生物活性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在肺癌中,IL-10的作用也受到广泛的研究。
例如,Tang等(2018)的研究表明,IL-10与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相关,其高表达预示着较佳的预后。
另外,Jia等(2017)的研究发现,IL-10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不同肿瘤类型的发生有关,并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介素-21研究进展摘要: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1]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 细胞分泌,与IL-2、IL-15、IL-4等细胞因子具有高度同源性。
IL-21的受体广泛分布在脾、胸腺、淋巴结等器官和组织,可调控T细胞、B细胞增殖,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等的活性。
并促进机体由先天性免疫向适应性免疫的转变。
本文就IL-21及其受体的产生、分子结构、生物学作用及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生物学作用;疾病白细胞介素-21(IL-21)是最近命名的Ⅰ型细胞因子,由活化的CD+4T细胞合成,包括133个氨基酸残基和4个螺旋结构[2],与IL-2、IL-15同为细胞因子受体γc家族的单链蛋白质[3]。
IL-21通过特异性结合IL-21R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IL-21对不同阶段的B、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均起作用,在特定的刺激物存在时,可促进B、T淋巴细胞和NK等细胞增殖。
近年的研究证实,IL-21及其受体选择性地在淋巴组织特别是NK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2],参与对多种免疫细胞的调节,尤其与NK细胞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是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
可见,IL-21有望成为临床一个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
1IL-21的分子结构和基因IL-2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4q26-q27,与IL-2、IL-15在同一染色体上,距IL-2基因大约180 kb,距IL-15则较远[4]。
Asao等[5]报道IL-21cDNA共642个核苷酸,其中自42位至535位核苷酸为编码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注解组报道IL-21cDNA为617位核苷酸,去除了最后25个核苷酸。
IL-21开放阅读码框编码162个氨基酸的多肽前体,在31位G1y处被酶切后形成131个氨基酸残基成熟的IL-21蛋白质。
成熟的IL-21含有四螺旋族细胞因子结构域,该结构域与IL-2、IL-4、IL-15的四螺旋族细胞因子结构域有较高的同源性。
IL-21与IL-15在相同的位置有两对相同的半胱氨酸,其中一对在IL-2、IL-4、GM-CSF中具有保守性,另一对则为IL-21与IL-15所特有,表明IL-21与IL-15是结构上最相近的细胞因子。
并且机体在正常情况下,IL-21的表达量很少,在模拟T细胞活化的条件下可诱导IL-21的高水平表达。
2IL-21的生物学活性2.1对T细胞的作用IL-21能明显增强抗CD3mAb诱导的T细胞增殖,并增加CD8+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效应功能,但在不同T细胞亚群或在不同状态下IL-21的反应不一致,它可和IL-4、IL-6等一起诱导Th细胞向Th2应答分化,抑制Th1应答,调节Th1/Th2的比例,保持机体的免疫自稳平衡。
IL-21可促使T细胞分泌IFN-γ;IL-21能通过STAT4途径来抑制天然T前体细胞IFN-γ的产生,抑制IFN-γ对前体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6]。
Kasaian等[7]研究报道,IL-21可促进抗CD3抗体活化的胸腺细胞、成熟外周血T细胞的增殖,在无抗CD3抗体的刺激下,IL-21与IL-2、IL-15、IL-7协同作用可促使外周血T细胞增殖;IL-21能影响T细胞初次免疫应答及效应T细胞的功能,在再次免疫应答过程中,IL-21单独作用或者与IL-2、IL-15协同作用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胞毒活性并促其分泌IFN-γ,IFN-γ可上调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的表达,增强对杀伤细胞的敏感性,同时IL-21也能拮抗IL-15介导的CD44hi CD8+记忆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记忆T细胞表面的一些受体复合物(如IL-2、IL-15、IFN-γ受体)的表达。
Eberl等[8]的研究表明IL-21能诱导Vγ9/Vδ2T细胞形成CD45RO+记忆性T细胞,其主要表达CD62L、CD81和CCR7,但不分泌TNF-α、IFN-γ或IL-4。
2.2对B淋巴细胞的作用IL-21随着周围免疫共刺激物的性质不同,对B细胞增殖的影响也不同。
单用IL-21不能使静止期B细胞发生增殖,当IL-21与抗CD40抗体协同作用时,可刺激B细胞的增殖。
但是,对于抗IgM抗体和IL-4诱导的B细胞增殖,IL-21却具有抑制作用[9]。
Parrish等[2]的研究表明IL-21能显著提高抗CD40 mAb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亲和力,抑制由IgM和IL-4诱导的B细胞增殖,Suto等[10]发现IL-21能下调IL-4诱导的IgE的产生,但不影响IL-4和其他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另一方面,IL-21能恢复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而且抑制其向组织的浸润,因而可用于治疗IgE依赖的变应性疾病,例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清楚,可能是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种系C 基因的转录,但不抑制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的活化。
IgE依赖的Pene等[11]的研究显示IL-21能有效地促进抗-CD40mAb刺激的B细胞分泌IgG1和IgG3。
Mehta等[4]的研究表明,IL-21可以通过下调Bcl-2和Bcl-X的表达来诱导初始B细胞的凋亡,参与活化B淋巴细胞的自稳调节,并且IL-4、LPS和抗CD40的抗体不能逆转IL-21的这种作用。
2.3对NK细胞的作用NK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 IL-21对NK细胞具有促进NK细胞的活化增殖,上调NK的细胞毒活性的功能,并能诱导杀伤细胞产生IFN等多种细胞因子。
且随着种系、细胞活化状态等不同而发挥不同的作用,但其主要功能是诱导骨髓祖细胞来源的NK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NK 的细胞毒功能,促进其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
Brady等[12]研究发现,当用IL-21处理NK细胞时,NK 细胞体积增大,胞内颗粒增多,膜CD154的表达也显著上调。
Strengll等用IL-21和IL-15作用初始NK细胞和NK-92细胞时发现,IL-21能快速诱导INF-γ、T-β、IL-2α、IL-12R、IL-18R和骨髓瘤分化因子MyD88等mRNA的合成,而这些因子对介导天然免疫反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Kasaian 等[7]发现IL-21能抑制IL-15诱导的NK细胞的过度扩增,从而抑制过强的天然疫,但不影响有利于抗原递呈的IFN-γ的产生。
Parrish等[2]报道IL-21也可增强人外周血NK细胞的溶细胞活性,与IL-15或IL-18协同作用时可刺激人NK细胞产生IFN-γ,通过诱导IFN-γ生成而增强56+/CD16+NK细胞迁移能力和活性。
IL-21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结肠癌和纤维肉瘤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强NK细胞的细胞溶解作用而起效。
但目前研究发现,IL-21能促进NK细胞发挥杀伤效应作用的同时,抑制静止期鼠NK细胞的增殖,不能将其激活,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13]。
2.4对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DC是一类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机体启动免疫反应不仅要有抗原和淋巴细胞,还必须要有抗原递呈功能的辅佐细胞存在,其中功能最强的是DC。
IL-21能抑制DC的功能成熟和抗原递呈,对DC 的功能发挥起重要作用。
Brandt等[14]在研究IL-21和IL-15对DC的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时发现,用GM-CSF刺激的DC,在有IL-21存在的情况下,其MHC-1类分子表达明显下降、抗原的摄取能力增强,而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却下降,IL-21处理的DC完全不能诱导由抗原特异的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他们还发现IL-21能阻止LPS对DC活化和成熟的诱导。
因此,对于DC的活化,IL-21是一种抑制因子,而IL-15是一种有效的刺激剂,两者在DC诱导的免疫反应和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5]。
2.5调节免疫球蛋白的产生IL-21和IL-4在体内可以调节B细胞功能,现经研究证明缺乏IL-21R表达的小鼠淋巴细胞可以正常生长,但在接触抗原后IgE生成增多,而IgG1生成减少,缺乏IL-21R与IL-4则出现明显的异常γ球蛋白血症的典型症状。
在免疫应答时体内注射IL-21可以下调IgE的生成,IL-21可以在转录水平上直接抑制IL-4诱导的B细胞产生的IgE水平[16]。
2.6对骨髓瘤细胞的作用Brenne等[17]研究发现IL-21对IL-6依赖的人骨髓瘤细胞系ANBL-6IH-1和OH-2可以诱导其增生并抑制凋亡。
TNF可以上调IL-21R的表达水平, IL-21与TNF可以协同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生。
利用Western印迹法发现IL-21调节骨髓瘤细胞增生时细胞内的信号传递是通过JAK1、STAT3及Erk1/2的磷酸化来进行的。
3IL-21与相关性疾病3.1 IL-21与肿瘤IL-21能增强效应T细胞和活化NK细胞的功能,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NK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在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中起主要作用[1]。
尽管IL-2在肿瘤治疗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IL-2应用剂量的增大,随之而来的毒副作用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IL-21在高浓度状态时毒副作用很少,大大地增加了其在临床使用的可行性。
IL-21是由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可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Gang等[18]利用重组DNA质粒转化技术,使动物模型的血液内IL-21处于高剂量浓度水平,结果发现IL-21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结肠癌和纤维肉瘤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介导的抗肿瘤作用不受CD+4或CD+8T淋巴细胞耗竭的影响,T淋巴细胞不直接抗肿瘤,但是CD+8T淋巴细胞的存在能提高IL-21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还发现IL-21本身有明显的促进T 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处理组鼠的脾内T淋巴细胞结节数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多,而NK细胞数量处理组较未处理组显著性减少,可能与高水平的IL-21致NK细胞凋亡有关。
研究还发现高浓度的IL-21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另外,IL-21和IL-15协同刺激,可促进NK细胞从骨髓祖细胞中分化增殖和增强NK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溶解作用。
可见,IL-21有望成为临床一个重要的肿瘤治疗药物。
3.2 IL-21与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是主要以肠道炎症和肠黏膜损伤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IBD组织破坏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衍生的细胞因子IL-21能刺激人类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间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3和MMP-9,这种酶能直接降解黏膜,促进消化道组织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