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一、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接触的粉尘、有毒有害、放射性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疑似职业病:与职业病概念相对应,即有患病现象,有可能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

三、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响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的观察者。

简单点说,就是肺部有一定改变,但尚未达到诊断分级起点。

四、粉尘禁忌症:是指从事粉尘作业人员接触粉尘后比一般人群耿容易患尘肺,或在接触粉尘时诱发一些其他疾病。

五、职业禁忌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和个人特色生理或病理状态。

六、矽肺: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至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七、职业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及环境中产生和存在对职工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业,并导致疾病的因素。

八、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定颗粒。

九、游离二氧化硅:岩石或矿物中没有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相结合而呈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变化越快)。

十、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直径不到人头发丝的1/20)。

十一、总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粉尘的质量和颗粒数(每月测定2次或采用在线监测)。

十二、呼吸性粉尘浓度:粒径在5um以下能进入人体肺泡区的颗粒物。

十三、粉尘分散度: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级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粉尘组成中,小于5um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越大,对人的危害越大,粉尘中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漂浮越长,故吸入可能性越大。

十四、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理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名词解释1.职业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2.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未超出人体的代偿能力时,仅表现为亚临床的有害作用,当人体不能代偿时,导致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该类疾病统称职业病。

一些既与工作有关,但又与职业病有区别的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具体有三层含义:①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病因,一般也不是直接病因;②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③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到控制或缓解。

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有一定范围,即指各个国家根据其社会制度、经济条件和诊断技术水平,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之为法定职业病3.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是依据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规章以及相关卫生标准,对用人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项目设计、施工和投产前进行卫生监督,从而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在项目正式投产后,造成生产作业场所的污染和劳动者健康损害。

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政府行政部门依据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规章及相关卫生标准,运用现代预防医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技术,对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和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等情况所实施的监督检查行为4.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化学物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目前仅用于小数急性毒性高或危害大的化学物。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8小时工作班以及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长期反复接触该浓度(有害物质) ,几乎所有工人不会发生有害的健康效应;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短时间接触限值(以15分钟TWA表示)。

职业卫生术语汇总

职业卫生术语汇总

职业卫生术语汇总职业卫生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在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的学科。

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

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有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

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作业场所又称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职业病危害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事故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职业禁忌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职业健康监护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健康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5.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 线胸片阴影消退。

11.矽尘作业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7、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5、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

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紧张(stress):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应。

职业紧张: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反应。

⑴静力作业(static work):静态作业,肌肉等长收缩;能耗水平不高,氧需不超过1L/min;容易疲劳⑵动态作业(dynamic work):肌肉等张收缩;能耗水平与劳动强度正相关;不易疲劳1、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3、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4、气溶胶(aerosol):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包括雾、烟、尘。

⑴急性中毒(acute poi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⑵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⑶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2、职业流行病学是研究职业人群中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性损害、疾患和工伤出现的频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3、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产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4、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5、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是指接触有害化学物劳动者生物材料(血、尿、呼出气等)中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或其引起生物反应的限量值。

6、职业环境监测:对职业从事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7、尘肺: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增生为主的全身体疾病。

8、砂肺(silicosis):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扯较高的粉尘引起。

9、硅酸盐肺(silicalosis): 由于长期吸人含有结合二氧化硅的粉尘如石棉、滑石、云母等引起。

10、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 : 由于长期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

11、金屈尘肺(metallic pneumoconiosis) : 由于长期吸入某些致纤维化的金属粉尘如铝尘引起。

12、混合性尘肺(mixeddust pneumoconiosis) : 由于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如煤尘等引起。

13、砂肺(silicosis):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licondioxide,Si02)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4、石棉肺(asbest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石棉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5、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gases)是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oxygen,02)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

一、职业毒物总论1、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卫生学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

2、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从临床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职业病在个体上的发生、发展规律。

3、毒物(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4、中毒(poisoning) 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5、*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7、*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定义:散布在气体尤其空气中的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的多相系统。

8、雾(Mist): 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常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

如电镀铬时形成的铬酸雾、喷漆时的漆雾。

9、烟(Fume): 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主要为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而成,如铅烟、铜烟。

有机物燃烧也可形成烟。

10、粉尘(Dust):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particle)。

其粒子直径多在0.1-10μm。

固体物质经破碎或碾磨可产生粉尘。

11、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内积累。

12、贮存库(Storage depot):若蓄积部位并非其毒作用部位时,此部位又称该毒物的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内。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1. 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员工人身安全,预防事故
的发生,并使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2. 事故:指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见、突发的事件
或灾害,能够造成人身、财产及环境的损失。

3. 风险:指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引发某种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4.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完全正常状态。

5. 干扰物:在生产或工作场所出现的一切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对工作、生产过程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现象。

6. 职业病: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因素导致的工作者患病,属于职业卫生范畴。

7.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劳动者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一切物质、能
量和环境条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8. PPE:个人防护设备,是指工作时为了保护工人的生命和身
体健康,由工人个人佩戴的一种防护装备。

比如安全帽、手套、防
护服、面罩等。

9.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化学品危险评估、使用
方法、危害控制等信息。

10. 资料记录:按照法律规定,采取有法可依的方式,记录和
保留重要的安全卫生信息资料,包括事故记录、安全控制制度、PPE
使用记录等。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劳卫名解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

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6.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9.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1.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

13.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

15.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

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W/M2。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研究职业环境与职业从事者健康之间的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使职业从事者在其所从事的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并为不断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保证。

2.职业流行病学:是研究工作环境作为职业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学科,是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中的实际应用,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3.职业毒理学: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接触人群的有害交互作用的科学。

4.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的统称。

5.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劳动系统:包括人、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以及产品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来完成劳动任务的系统。

7.作业能力: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劳动的过程中,完成该项工作的作业能力。

8.职业紧张: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9.紧张:需求和能力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生理、心理压力。

10.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11. 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12.心身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被称为。

13.生物力学:是将生物学与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生命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力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14.动力单元: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刨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节为轴的运动。

两个动力单元结合在一起称为动力链。

15.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16.窒息性气体:是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得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一类有害气体的总称。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不仅仅是一些名词的简单堆砌,而是对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具体体现。

掌握这些术语,对于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进行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职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伤害的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等。

了解和控制职业危害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重要前提。

2. 职业病。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例如尘肺病、职业中毒等。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化工、矿山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和控制,保护和促进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工作包括职业病防治、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

4. 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免受伤害。

职业安全工作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等内容。

5. 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对职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保护和促进,使其在工作中不受伤害,身心健康。

职业健康工作包括定期体检、心理健康辅导、职业康复等内容。

6.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职业安全卫生法规。

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是国家和地方对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

遵守和执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

总结,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基础,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名词解释
1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工作地点: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火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4.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极可能的健康影响。

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1):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8.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9.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1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10.噪声:从主观需要来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特性来讲,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的杂乱组合。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

一、职业毒物总论1、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职业人群与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与高效得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保护劳动者健康与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卫生学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得规律。

2、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得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与康复处理。

--从临床得角度出发,着重研究职业病在个体上得发生、发展规律。

3、毒物(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得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4、中毒(poisoning) 机体受毒物得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得疾病状态称中毒。

5、*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得毒物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得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7、*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得粉尘、烟与雾统称为气溶胶。

定义:散布在气体尤其空气中得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得多相系统。

8、雾(Mist): 为悬浮在空气中得液体微滴。

常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

如电镀铬时形成得铬酸雾、喷漆时得漆雾。

9、烟(Fume): 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得固体微粒。

主要为金属熔融时产生得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而成,如铅烟、铜烟。

有机物燃烧也可形成烟。

10、粉尘(Dust):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得固体微粒(particle)。

其粒子直径多在0、1-10μm。

固体物质经破碎或碾磨可产生粉尘。

11、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得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内积累。

12、贮存库(Storage depot):若蓄积部位并非其毒作用部位时,此部位又称该毒物得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内。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

职业卫生名词解释及大题 整理版

一、职业毒物总论1、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卫生学观点出发,着重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

2、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从临床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职业病在个体上的发生、发展规律。

3、毒物(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4、中毒(poisoning) 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5、*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7、*气溶胶(Aerosol):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定义:散布在气体尤其空气中的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的多相系统。

8、雾(Mist): 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

常系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

如电镀铬时形成的铬酸雾、喷漆时的漆雾。

9、烟(Fume): 指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

主要为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而成,如铅烟、铜烟。

有机物燃烧也可形成烟。

10、粉尘(Dust):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particle)。

其粒子直径多在0.1-10μm。

固体物质经破碎或碾磨可产生粉尘。

11、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在体内积累。

12、贮存库(Storage depot):若蓄积部位并非其毒作用部位时,此部位又称该毒物的储存库,如铅蓄积于骨骼内。

常用的职业卫生术语(二)

常用的职业卫生术语(二)

常用的职业卫生术语(二)
1、有害效应:是指机体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产生或出现的不良健康效应或毒作用效应。

2、接触水平:是指职业活动中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

3、行动水平:是指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浓度达到该水平时,用人单位应采取包括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行动水平一般是职业接触限值的一半。

4、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和作业地点。

5、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6、密闭空间:又称有限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如炉、隧道、下水道、地下仓库、地窖等,分为无准入密闭空间和需要准入密闭空间。

7、职业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

8、空气监测: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常用的职业卫生术语(三)

常用的职业卫生术语(三)

常用的职业卫生术语(三)
1、生物监测: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有计划)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它们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指一个具有预防职能和技术水平的服务机构,通过向用人单位、劳动者及其代表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劳动者体力与脑力健康,使工作适合于劳动者的生理特点。

3、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是指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和工作能力为目的,采用科学合理和社会可接受的方法,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方式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4、职业健康促进:是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改善工作条件,改变劳动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预防职业病,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劳动者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活动。

5、毒效应:又称毒性效应、毒性作用或毒作用,是指毒物或药物对机体所致的、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6、毒效应联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毒作用。

7、毒效应独立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
于机体时所产生的毒作用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8、毒效应拮抗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毒作用低于各个化学物质单独对机体的毒效应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短时间接触限值(TLV—STEL):这是在不超过TWA的情况下,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此浓度指在8小时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