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和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名解◎为非重点★为重点★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2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工作有关疾病: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史。
★4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5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6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7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氧债几乎等于氧需,这种剧烈活动只能持续很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
★8静力作业(static work):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9动力或动态作业(dynamic work):则是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10反复性作业(repetitive work):又称轻动态作业,参与作业的是一组或多组小肌群,其量少于全身肌肉的1/7,肌肉收缩频率高于15次/分钟。
◎11作业能力(work capacity):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劳动的过程中,完成该项工作的能力。
◎12终末激发(terminal motivation):有时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见到工作效率一度增高,这与情绪激发有关,称终末激发,但不能持久。
◎13职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是从人与职业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在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
简述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安全卫生,这个话题可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咱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说白了,劳动安全卫生就是保障咱们在工作时不受伤、不生病的措施。
想象一下,你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突然听到“哐当”一声,那可真是让人心里一咯噔,谁还敢继续干活呢?所以,咱们得好好聊聊这安全与卫生的事儿,毕竟安全无小事嘛。
咱得明白,劳动安全卫生不仅仅是些冷冰冰的规定,更多的是关心与保护。
像是咱们的“安全帽”,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保护咱的脑袋瓜,万一有东西掉下来,哎呀,那可真得不偿失。
还有防护手套、耳塞这些小玩意儿,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都是为了防止咱们在工作时遭遇意外。
想想吧,谁愿意因为一个小失误而痛苦不堪呢?所以说,懂得劳动安全卫生的重要性,简直就像明白“早睡早起身体好”一样,没道理不重视。
再说了,劳动安全卫生还有个大特征,就是它的普遍性。
无论你是在办公室打字,还是在工地搬砖,安全与卫生都得放在第一位。
你在办公室可能不需要安全帽,但空调坏了,通风不良,细菌滋生,那也能让你得个小感冒,甚至更严重的事情。
看吧,安全卫生问题真是无处不在,人人都要关注。
就算是你在家里做饭,油溅到手上的时候,疼得直叫唤,那也是安全卫生的一部分啊。
劳动安全卫生也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工作,压力山大,心情糟糕,那可真是影响工作的效率。
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咱们更加放松、更加投入。
很多公司开始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开展一些团建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舒缓了压力。
好多人可能觉得,“我工作嘛,别提那么多废话”,可是试想一下,如果你总是心不在焉,出个小差错,那可不是小事儿啊,搞不好还得伤害到自己或同事。
劳动安全卫生的特征中,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就是它的动态性。
这个动态可不是说你在工作中要一直动来动去,而是说安全和卫生的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
科技在进步,新的设备、材料层出不穷,咱们的安全标准也得与时俱进。
有些老一辈的人可能觉得“以前没事,现在怎么就那么多规矩”,其实这些规矩就是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保护大家的安全。
劳动安全卫生的定义是什么
劳动安全卫生的定义是什么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工作中,经常听别人说起劳动安全卫生,那么你是否真正知道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对它又了解多少呢?这主要是针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而言的,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劳动安全卫生的定义。
▲一、劳动安全卫生的定义是什么?又称劳动保护,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二、劳动安全风险有什么1、某些民营或者小型的高危企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老板逃之夭夭,企业既没有钱用于事故抢险救灾,更没有钱用于善后处理,伤亡人员的经济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由于企业没有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资金,以致本应由企业负担的费用只能由各级政府负担,“老板挣票子、政府当孝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2、很多高危企业自有资金中没有用于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专项资金,发生事故时“拆了东墙补西墙”,捉襟见肘,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的经费没有保证,资金风险很大。
3、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经费的提取、适用范围和管理没有章法,各地和企业的做法不一,缺乏规范。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并且制度化。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解决高危企业安全风险防范问题,相继建立健全了类似安全风险抵押金的法律制度。
如美国法律规定,企业自开办煤矿伊始,每年就要提取一定数额的“权利金”,专户储存,主要用于煤矿衰老转产、事故处理的经费支出,政府监管部门对煤矿“权利金”的提取、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医学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如 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员工健 康水平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
划和措施。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劳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 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管理
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职业病分类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职业病可分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
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大类132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来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毒物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 毒等)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职业中毒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职业中毒概述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因接触工业毒物 而引起的中毒。
职业中毒类型
包括铅中毒、汞中毒、锰 中毒、苯中毒、汽油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案例分析
以铅中毒为例,阐述其发 病原因、症状表现、诊断 依据以及治疗措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概述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是指由于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噪声、振 动、高温、低温等引起的疾病。
定期监测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实施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中毒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配备应急设施和器材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听说有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内容,那么到底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呢?它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指的那种卫生的意思,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吧。
▲什么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又称劳动保护或者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
又称劳动保护,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是劳动者实现宪法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的具体保障。
劳动安全与卫生,既是相互联系又是彼此独立,共同组成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屏障。
劳动安全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的伤害事故发生。
劳动卫生是指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场所无危及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慢性职业危害发生。
▲相关阅读:▲劳动安全设施的种类种类编辑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种类繁多,可分为以下四类:[2]劳动安全设施劳动安全设施是防止伤亡事故的技术措施。
主要有:(1)设置安全装置。
①防护装置。
是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的装置。
包括:a.机床、提升设备、机车、农业机器、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上安装的防护装置。
b.电刨、电锯、砂轮、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安装的防护装置。
c.防物体坠落、人体坠落的工具箱、安全网等防护装置。
②保险装置。
是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设备事故和部件损害而引起人身事故危险的装置。
如安全阀、自动跳闸、卷扬限制器、自动开关、保险丝、电器设备防护性接地或接零装置等。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员工环境、健康培训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也可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饥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职业性病损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occupational injuries)和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 disorders)统称职业性病损,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两大类。
一中高一班劳动卫生规章制度范本(2篇)
一中高一班劳动卫生规章制度范本一、劳动卫生的意义与目标劳动卫生是指为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舒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达到促进工作效率和提高生产质量的目标。
本班劳动卫生规章制度的制定,旨在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注意劳动卫生的重要性,确保每位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全班学习、工作秩序的良好开展。
二、劳动卫生的基本要求1. 学生在进行劳动时,应穿着符合劳动安全要求的工作服装和工作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等不适宜的服装。
2. 劳动过程中需佩戴保护用品,如手套、防护眼镜、口罩等,保护个人安全。
3. 每位学生在参与劳动前应进行适当的身体热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4. 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应保持整洁,不得随意丢弃垃圾,确保工作环境的清爽整洁。
5. 每位学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洗手、刷牙等,保证个人的清洁与健康。
三、劳动卫生的操作规范1. 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之前,需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 在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各类户外活动时,需穿着运动鞋,注意防滑,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
3. 在搬运重物时,需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扭伤或拉伤。
4. 在使用电器设备时,需遵守相关操作规范,注意用电安全。
5.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穿戴好实验服装和防护用品,注意实验室化学品的正确使用。
6. 在食堂就餐时,需保持餐桌整洁,不得乱扔食物残渣,遵循就餐秩序。
四、劳动卫生的事故处理1. 发生劳动事故时,学生应立即向老师或工作人员报告,同时尽力避免事故扩大化。
2. 发生轻微的擦伤、划伤等伤害时,学生可自行进行简单的急救,如清洗伤口并进行简单包扎。
3. 发生较为严重的事故时,学生应尽快向学校医务室或附近医疗机构求助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救治。
4. 进行劳动活动前,学生和教师应相互明确责任和安全措施,确保在可能的范围内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劳动卫生的检查及奖惩1. 学校将定期进行劳动卫生的检查与评估,检查内容包括对劳动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不合格的情况进行整改。
劳动卫生总结
劳动卫生总结劳动卫生总结劳动卫生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劳动卫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对劳动卫生进行总结,分析其意义、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首先,劳动卫生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人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尘埃、噪声等。
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人可能会因此患上职业病或遭受其他健康问题的困扰。
劳动卫生的实施可以减少这些风险,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其次,劳动卫生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
相反,如果劳动卫生条件不好,工人可能会感到疲劳、不适或生病,他们的工作效率将会降低,从而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在实施劳动卫生方面,有一些关键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劳动卫生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并建立专门的劳动卫生部门负责协调和执行。
其次,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企业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劳动卫生培训,使工人了解和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政府在劳动卫生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该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劳动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他们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劳动卫生领域的研究和投入,提升卫生技术和设备的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劳动卫生支持。
总之,劳动卫生是保护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劳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提供培训以及加强政府监管,可以实施有效的劳动卫生措施。
只有在良好的劳动卫生条件下,工人才能健康、愉快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劳动卫生,积极推动其实施,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什么是劳动安全卫生?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的各种措施。 所谓劳动安全,一般是指在劳动过程中防止中毒、触电、机械外伤、 车祸、坠落、塌陷、爆炸、火灾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性 措施。所谓劳动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对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劳动者身体健 康或者引起职业病发生的防范性措施。劳动安全与卫生是劳动过程中 的必然现象,它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而产生,与劳动同时并存,哪里 有生产劳动,哪里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劳动过程中的危险与伤害,哪里 就有劳动安全与卫生问题。因此,国家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劳动安全卫 生方面的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劳动安全与卫生的规定,是劳动法的重要内 容,是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 国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不仅制定了系列标准、规程,而且重视宣传教 育,实行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从事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强度逐步加大,劳动技术要求一再提高, 劳动安全卫生就显得更为重要。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 生意识,强化各项劳动安全卫制度的实施,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和健康 的关键所在。
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概述
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概述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合理的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定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方法,对作业环境进行描述和评估。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工作场所是否整洁等情况。
通过访谈和调查,可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和反馈,是否存在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
定性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提供改进方向的参考。
定量评价是基于数据的评价方法,通过采样和检测,对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噪音测量、空气质量分析、辐射测量等。
定量评价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更准确地评估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风险。
企业可以根据定量评价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员工职业暴露的风险。
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贯穿于企业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评价结果需要在企业内部推广和应用,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并与相关的制度、政策和培训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只有通过全面、持续的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时,除了上述的方法和内容,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评价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他们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评价需要参考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此外,评价过程中需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合作,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之,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作业环境的卫生状况和危险因素,为企业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只有将评价的结果与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
04
劳动卫生管理
劳动卫生法规与标准
劳动卫生法规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劳动卫生管理,保障劳 动者健康权益。
劳动卫生标准
制定各类劳动卫生标准,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限值、作业场 所卫生要求等,为劳动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健康生活方式推广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促 进身心健康。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沿问题,分享经验和成果。
技术合作
推动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先进的劳动卫 生与环境卫生技术,提高全球卫生水平。
政策对话
参与国际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讨论 ,共同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劳动卫生概述 • 环境卫生概述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的关系 • 劳动卫生管理 • 环境卫生管理 • 未来展望
01
劳动卫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劳动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条件对 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旨在保 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特点
劳动卫生涉及职业病预防、生产 环境监测、劳动保护等方面,具 有综合性、实践性和预防性的特 点。
职业病防治创新
探索新型职业病防治手段,如无害化工艺、自动化设备等,减少 职业病的发生。
提高公众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途径,普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的知 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和意识。
培训与指导
针对企业、学校和家庭等不同群体,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培养 良好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习惯。
劳动安全卫生
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
1991年2月又发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 定》。1992年11月国家制定并颁布《矿山安全法》。
1994年7月的《劳动法》中设专章规定“劳动安全卫 生”。
1995年先后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尾 矿设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重大事故隐 患管理规定》、《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 定》。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当符合安全 和防火的需要。容易产生危险的各种设施应当有明显 的警示标志。
(二)生产场所的安全要求
车间是工厂的主要生产场所,也是劳动者从事劳动的 主要地点。生产场所应当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 要求。
机器设备的布置应当合理,便于工人的安全操作; 通道的宽度不能小于一米; 升降机合走台应当加围栏,其高度不低于一米; 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堆
2004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有100万人, 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 去年我国的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这个数字是 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我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 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
三、 加强劳动安全卫生 立法和执法的意义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一、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概念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 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 和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 护措施及规章制度。
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要求
(一)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 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
准,即每立方米中的粉尘和石棉尘不得超过2 毫克。 2、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措施或低尘 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3、对在职和离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定期 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防尘浓度并建立测尘 资料档案。
劳动法的劳动卫生名词解释
劳动法的劳动卫生名词解释劳动卫生是指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预防、控制和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
劳动卫生的概念在劳动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涉及到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护,劳动条件改善和预防职业病的工作。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常见的劳动卫生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劳动法中的具体应用。
1.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工作的地方,包括工作场所、工作场地、室内外等所有直接或间接与劳动活动有关的因素。
工作环境是劳动者实施生产劳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
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应当关注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 工作条件工作条件是指工作过程中对劳动者所具备的要求,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合理组织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益。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个人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3.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的安全、健康保护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预防劳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在劳动法中,劳动保护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险。
4. 职业病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引起的、与工作活动直接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劳动法中,用人单位有责任进行职业病防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职业病受害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和补偿,并承担赔偿责任。
5. 健康监护健康监护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监测活动。
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名词解释
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名词解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名词解释第一部分:引言劳动安全卫生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概念。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之劳动安全与卫生
劳动保护基础知识——劳动安全与卫生第一章劳动保护概论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保护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劳动保护科学已成为劳动科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节劳动保护的意义和含义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保护等方面,在法律、组织、制度、技术、设备、教育上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劳动保护在我国也称为劳动安全卫生。
在国外也有的叫做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基本含义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什么说劳动保护是一门保护生产力的综合性科学?这是因为劳动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但其中最活跃并起着决定因素的是人,是具有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
因此劳动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不受到伤害,同时也保护着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劳动保护的科学理论不仅涉及到社会科学也涉及到自然科学两大门类。
它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主要的内容有:系统安全工程学、劳动保护法学、劳动保护管理学、劳动保护经济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工业毒理学、工业防尘技术、职业病学以及各类工业卫生及安全技术专业知识等。
第二节劳动保护方针方针是一个国家和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我国的劳动保护方针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为此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我国的劳动保护方针,过去叫做“安全生产”方针。
1987年在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确立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那么安全生产方针是如何产生及发展的呢?安全生产方针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批示制定的。
劳动安全卫生
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场所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的目的是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
下面是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一篇700字的作文:劳动安全卫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于一个企业或工厂来说,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水平是一项长期而且必须坚持的工作。
首先,一个企业应该有健全的劳动安全制度和培训体系。
每个员工都应该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要求。
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企业应该提供安全防护设施和装备。
例如在危险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栏杆,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对于特殊工种,企业应该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员工的身体部位不会受到伤害。
另外,企业应该积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应该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操作,遵循安全流程和标准化操作。
应急预案要准确、及时、有效的响应突发事件,避免进一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企业还应该关注职业健康问题,对员工做好职业病防护工作。
例如在有害气体较多的工作岗位应加强通风设备的建设,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员工应得到适当的休息和康复,避免身体过度劳累。
总之,劳动安全卫生对于员工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不仅是企业责任的体现,也是对员工的关心和保护。
企业应该认真对待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加强管理,切实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
只有建立起科学的劳动安全卫生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员工的权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卫生综合——劳动卫生
可编辑版
21
4.化学毒物与职业中毒总论
• 临床表现
1. 神经系统:
– 铅、正己烷、有机磷——神经髓鞘、轴索变 性——感觉运动神经损害
– CO、锰——锥体外系,肌张力↑,震颤麻痹 – 铅、汞、有机磷、窒息气体——中毒性脑病和
脑水肿
2. 呼吸系统:气态毒物,主要是刺激性气体。 如二异氰酸甲酯——过敏性哮喘。
• 毒物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或气 溶胶
• 气溶胶:粉尘、烟、雾
可编辑版
16
毒物存在形态
气溶胶
液态
雾(mist): 悬浮于空气中 的液态小微粒
蒸气冷凝成小液滴 如:SO3遇冷形成
H2SO4雾
液体喷洒成小液滴 如:农药
喷洒形成农药雾
固态
烟(Fume):悬浮于空气中 的φ<0.1μm的固态小微粒
粉尘(dust):悬浮于空气中的
机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 预防
职业卫生服务
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卫生法规与管理
可编辑版
3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框架
绪 论
理论课 2
生理与 毒 粉 物理 监测与 其 工效 物 尘 因素 检验 它
4
20 4 6 2
10
实验 4 2
16 14 6 4
可编辑版
4
1.2001-2007年试题分布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 进入呼吸道深度与水溶性有关
• 毒物的分布:进入细胞能力及与组织亲和力有关
• 毒物的生物转化:使毒性降低或升高
• 生物(代谢)转化: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 生物转化的基本改变:(代谢产物—生物标志物)
教育学院学生劳动卫生检查办法
教育学院学生劳动卫生检查办法前言劳动卫生是指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学生中,同样需要重视劳动卫生管理。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院学生的劳动卫生检查办法。
一、检查机制1.检查时间学院每学期会安排一次学生劳动卫生检查。
具体的检查时间会在学期开始前确定,并提前通知学生。
2.检查内容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宿舍卫生、食堂卫生等方面。
具体包括:•个人卫生:指学生个人的身体卫生、仪表卫生等,包括头发、衣着、指甲卫生等。
•宿舍卫生:指学生宿舍的卫生状况,包括床铺整洁、垃圾处理等。
•食堂卫生:指学生食堂的卫生状况,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
3.检查标准学生应当以国家和学校的卫生标准作为参考,进行卫生检查。
二、检查对象1.检查范围检查范围包括全体在校学生。
2.检查要求在规定的检查时间内,学生应当按照要求进行自我卫生、宿舍卫生、食堂卫生等方面的整理整顿,为检查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检查流程1.检查组织学生劳动卫生检查由学院卫生检查组负责组织。
2.检查程序检查程序分为两个部分:自查和集中检查。
自查:学生按照检查内容自行整理整洁个人卫生、宿舍卫生、食堂卫生等方面。
在此期间,检查组可随时进行突击检查。
自查时间不少于两天。
集中检查:学院对所有学生进行集中检查。
检查组将对学生的个人卫生、宿舍卫生、食堂卫生等方面逐一进行检查、打分。
3.检查结果检查结果采用打分制度,总分为100分。
每个细项根据卫生状况,评定相应的分数。
评分标准如下:•个人卫生:0-50分。
•宿舍卫生:0-30分。
•食堂卫生:0-20分。
总分低于60分者,需重新整理整洁,视情况进行劳动教育,而且需参加下次检查。
若达到要求,则予以表扬和奖励。
四、检查意义教育学院学生劳动卫生检查的意义在于:1.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消除校园卫生死角,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结语劳动卫生是广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和坚持的生活习惯。
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应该注重学习,也应该关注自身卫生状况,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卫生名词解释1.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和工作相关疾病。
2.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3.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
其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呼吸器官的功能。
4.氧债:氧量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5.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
6.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8.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9.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10.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11.蓄积: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12.粉尘:是指直径很小的固体微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天然生成,或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而生成。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性质):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
13.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1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考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
15.声强: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
其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波能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W/M2。
16.声强级: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通常规定以听阈声强I0=10-12W/ M2作为基准值来度量任一声音强度I,取常用对数,则任一声音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I=lgI/I0。
17声压级:SPL,单位分贝(dB),并以1000Hz的纯音的听阈声压为基准声压,定为0dB,与被测声压的比值,去对数后即为被测声压的声压级。
18.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的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
19.铅吸收: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μmol/L(0.08mg/L)或0.48μmol/24h(0.1mg/24h);血铅≥2.40μmol/L(50μg/dl);或诊断性驱铅实验后尿铅≥1.440μmol/L 而<3.84μmol/L者。
20.铅线: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的交界边缘上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线。
21.中毒性肺水肿:是指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肺间质及肺泡腔液体过多积聚为特征的疾病,最终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最严重的危害和职业病常见的急症。
2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是刺激性气体中毒,创伤,休克,烧伤,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23.农药:是指用于防止,控制或消灭一切虫害的化学物质或化合物。
24.中间肌无力综合征:IMS,主要表现是以肢体近端肌肉,颅神经支配的肌肉以及呼吸肌的无力为特征。
25.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6.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7.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有余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28.放射病: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
29.电光性眼炎: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成为电光性眼炎。
30.职业卫生服务:OHS,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人类卫生服务目标在职业人群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职业人群和工作环境为对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卫生服务。
31.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32.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各种检查,了解并掌握人群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工人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控方法和过程。
33.职业安全:也称劳动安全,是研究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伤害事故的一门专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避免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作环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相应的活动,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34工效学: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也称人类工效学,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生产劳动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35生物转化:即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进入体内的毒物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亦称代谢转化。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是根据粒子在空气中的惯性和受地球引力作用的运动而确定的,具体表示为:当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对直径即可作为a的AED。
36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导致机体严重损伤,称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等。
37非电离辐射:量子能量<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的,称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射频、激光。
包括:1射频辐射(100kHz~300GHz)2红外辐射3紫外辐射(100nm~400nm)4激光。
■发生职业病的条件:1、有害因素的性质。
2作用于人体的量。
3、人体的健康状况。
■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
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眼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我国卫生部、劳动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02卫生法监发108号《职业病名单》),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中。
我国在2002年5月正式开始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卫生部还修改并重新颁发《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2002年3月28日发布)及职业病报告办法(88卫防字第70号)。
■劳动强度分级:1、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最大摄氧量,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2大强度作业:指氧需超过了最大需氧量,即在扬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一般只能持续进行数分钟至十分钟。
3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的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2、皮肤3、消化道。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化学结构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3联合作用4个体易感性。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应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
2粉尘的分散度3粉尘硬度4粉尘的溶解度5粉尘的荷电性6粉尘的爆炸性。
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其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沉降速度越慢,被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
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比重越大的尘粒沉降越快。
因此,在设计通风防尘措施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比重,采用不同风速。
当粉尘质量相同时,其形状越接近球形,在空中所受阻力越小,沉降速度越快。
不同直径的粉尘粒子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不同,一般认为,AED小于15μm的粒子可进入呼吸道,其中10μm~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因此把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可呼吸性粉尘。
■粉尘控制的两大措施:一、法律措施1立法和执法2粉尘的职业解除限值;二、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2湿式作业3密闭抽风除尘4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物理性因素有哪些:1气象条件,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微波和射频辐射;等等。
■噪声分类(来源):1机械性噪声2流体动力性噪声3电磁性噪声。
■C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所有频率的声音几乎都同等程度的通过,故C计权网络和视作总声级;B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一定程度的衰减;A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对低频段(小于50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
D计权网络是为测量飞机噪声而设计的,它模拟噪声40呐(NOR)的曲线倒数设计而成,可以用它直接测量飞机噪声的感觉噪声级。
.■职业病诊断和防治职业中毒的分型:⑴急性中毒;⑵慢性中毒;⑶亚急性中毒。
职业中毒的诊断:⑴职业史;⑵职业卫生现场调查;⑶症状与体征;⑷实验室检查。
职业中毒的救治:急性中毒:⑴现场急救;⑵阻止毒物继续吸收;⑶解毒和排毒;⑷对症治疗。
■刺激性气体中毒引起的肺水肿分期:⑴刺激期;⑵潜伏期;⑶肺水肿期;⑷恢复期。
■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防治: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工艺流程的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⑴卫生技术措施;⑵个人防护措施;⑶保健措施;⑷环境监测措施。
⒉处理原则:防治肺水肿和ARDS是抢救中毒的关键。
⑴现场处理;⑵保持呼吸道通畅⑶改善和维持通气功能;⑷合理氧疗;⑸对症治疗。
■窒息性气体中毒分类: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2.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常见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氢氰酸,硫化氢和甲烷。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治疗原则:⑴输氧;⑵解毒;⑶肾上腺皮质激素;⑷钙通道阻滞剂;⑸光量子疗法治疗窒息性气体中毒;⑹对症及支持疗法。
■有机溶剂中毒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⑴挥发性。
可溶性和易燃性;⑵化学结构;⑶吸收和分布;⑷生物转化和排出。
■有机磷中毒的症状⑴毒蕈碱样症状表现为:①腺体分泌亢进;②平滑肌痉挛;③瞳孔缩小;④心血管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