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考试资料

三、问答题
简述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问题。(5 分)一、缺乏危机防范意识和有效的预警机制二、缺乏独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 三、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继续评估体系四、不同层级危机决策系统的协调性不够五、政策制定、社会参与机制有待完善八、危机管理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危机情境下政府决策的特殊性表现为(A.时间压力大B.决策问题复杂C.决策风险高D.危机决策对决策者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行政服务创新包括(A.市长热线B.领导下访C.扶贫济弱D.治安联防全民教育)。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中干部选拔和权力制约包括(A.干部竞争上岗B.乡镇长直接选举C.公推公投 和两票 制D.行政诉讼E.离任审计F.舆论监督)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中行政效率和廉洁自律包括(B.强化行政责任,实行多种承诺制度C.简化行政审批手 续D.急事急办制度(公共服务方面的紧急事务))。 我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践中政治透明包括(A.政务公开B.警务公开C.司法公开D.检务公开E.任前公示F.政 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包括(A.国家主席B.国家行政机关D.国家审判、检察、军事机关)。 我国政府的纵向层次分别是(A.省B.乡C.地级市D.市县E.中央政府(国务院))。 下列选项中不是政体类型的是(D.首长负责制F.邦联制)。 下列属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政府公共危机的是(A.恐怖事件B.疾病流行C.煤矿爆炸D.飞机失事 E.战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A.合法原则B.合理原则C.效能原则D.责任原则E.监督原则)。 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是(B.制度效率C.技术效率D.配置效率)。 有效政府的内涵体现在(A.有效政府以公众满意度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B.有效政府的基本特征是现有社会 资源的充分利用C.有效政府是有限政府D.有效政府是分权的政府)。 在弥补市场固有缺陷方面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经济职能是(A.遏制市场竞争走向垄断C.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 D.进行信息引导)。 责任政府的责任体系包括(A.政治责任C.法律责任D.道德责任)。 政府的特点是(A.主权性和独立性B.政治性和阶级性C.强迫性和约束性D.执行性和实践性E.综合性和动态性) 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可影响范围分为(A.全球性危机B.国家危机D.地方性危机)。 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原因可分为(B.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C.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 政府失灵的原因是(A.政府决策失误B.制度缺失C.政府角色错位、越位、缺位D.寻租及腐败)。 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是(A.政府危机管理的不确定性B.政府危机管理的应急性C.政府危机管理的预防性D.政 府危机管理的综合性E.政府危机管理的国际性)。 政府要实现其职能向市场化的转换必须做到:(A.健全政府培育市场、规制市场的职能B.加速政府采购的市场化进 程C.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D.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的含义包括(A.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在一个特殊方面的体现B.政府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D.政府职能是 一种公共性的职能)。 政府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B.政治C.经济D.其他社会事务)房门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 责及应起的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应该是(A.自身管理B.内外协调C.市场监管D.社会管理E.公共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新的政府管理模式需要(A.增强政府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能力B.建立一个杜绝权力市场化现象 的硬政权C.建立新型的责任政府D.建立新型的高能政府)。 中国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还必须承担的特殊职能是(A.政府部分替代市场B.推行市场化改革D.对市场的培 中央和地方的共有权力有:(A.保护人权与公民权C.维护社会治安D.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E.其他依法应由中央与 地方共有的权力)。
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

整 、行政法 制建设等一 系列 改革 ,实
同时 , 推进 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 革 , 实 现政 府公共 管理职 能和 国有资产 出资 人职 能分开 ;三是推 进 国有经 济布局 结构 的战略调 整和现代 企业制度 建设 , 努力 实现 政资分开 ,减少政府 部 门通 过资 产 纽带 对 企 事 业 单位 的 直接 干
件 上来 ,从不 计代价 单纯追 求经济 的 高速增 长转变 到促进 经济速度 、 质量 、
纯服 务于国有 经济 转向服务于一切有
M n yC ia财经界 1 oe hn 5
维普资讯
国圃瞽 一一 日
} Q 垂 工 旦 l 旦
17 9 8年 以来 ,适应 经济体制改 革 入展 开 , 围绕政 府职能转变 , 中国 守 推行 了政 企分开 、行政审 批制度 行 政府机构 改革 、 、 科学 民主决策机
有 经济是公有 制的唯一形式和社会 主
义的正宗经济成分 的观念 . .政府从单
机制 充分而健 康地 发挥作 用的环境条
政府行 政管理 体制改 革是 中国改
围、规 范政府 管理职 能成为 改革 的重 要 内容 。 是推进放 权让 利 , 一 采取 多种
形式 扩大企事 业单位 的 自主权 ,把不
宜 由政府管理 的事务 逐渐 交还 给企 事 业单 位. 二是推 进政企分 开 , 现政府 实
部 门同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 业脱 钩 ,
掌着宏观 管理 和经济调 节 的权 力 ,又
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 改革 司司长 范恒 山:
直接从事 着具 体的生产 经营 活动 。政 府角色错 位、 责混杂 , 职 产生 了一系列 经济社 会 问题 。 因此 , 调整 政府管理 范
行政管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学论文

西北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姓名:吕方琴学号:教学单位:培养方式: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7 年 5 月目录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4)(一)行政管理的概念 (4)1、对于行政管理概念的不同理解 (4)2、说文解字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解释 (4)本文所称的行政管理的概念 (4)(二)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 (5)1、系统原理 (5)2、人本原理 (5)3、动态原理 (5)效益原理 (5)(三)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6)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7)(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涵义 (7)1、行政管理体制涵义的几个要点 (7)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7)3、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8)(二)行政管理体制的地位及必要性 (9)1、行政管理体制的地位 (9)2、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9)3、确立国家行政管理体制重要作用的几个方面 (10)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1、当前政府工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易出现的问题 (11)2、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11)3、行政管理体制的落后阻碍了改革的步伐 (11)4、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透明度不高 (11)(二)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1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建立和健全政府行政机制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14)2、深化改革的重点 (14)3、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14)3、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创新政府行政管理的措施 (14)4、加快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 (14)摘要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新的形势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对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促使我们必须正视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使之完善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行政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改革

行政管理改革行政管理改革是指对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机制、组织形式、管理模式、行政决策密度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从而使政府更加高效、透明、廉洁、服务性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现代化国家治理的目标。
本文将从背景、意义、进展现状、主要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执行职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及其效率、公正、公开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政府行政管理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1992年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全国范围内陆续出台了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并相应进行政府机构改革。
后来,在2008年国务院印发了《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8年印发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等文件,彰显了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急切需求和紧迫性。
二、意义行政管理改革首要的意义在于,为政府的规范管理、高效管理和服务的完善及市民的满意度创造前提。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促进政府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行政管理改革将深入推进政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和人本化建设,提高政府资源的配置和分配效率,加强全面协调和管理,使政府的治理效果大大提升。
(二)落实政府的公正与透明原则行政管理改革将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加强机构运作的质量和监督,加大反腐力度和监督力度,消除腐败等治理弊端,从而提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进而推动全民的社会和谐。
(三)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规范和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化解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使得社会资源的合理实现,保证了公民的权益,同时也使得政府更加有效地助力整体社会的发展。
三、进展现状2008年和2013年分别颁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现代化制度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在各级政府部门中设立了若干机构,如法制办公室、办公厅等,致力于推动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和重点任务

Hale Waihona Puke 中 国政 府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的 主 要进 展和重 点任务
国家发政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范恒 山
中 国改革是 2 O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人类社 会 最引人瞩 目的 伟大事 件之一 。改革不仅 成功 实 现了由传统计划经 济体 制向社会 主 义市场经 济
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社会 问题 。因此 , 调整政府管
理 范 围 、 范 政 府 管 理 职 能 成 为 改 革 的重 要 内 规 容 。一 是推进 放权 让利 , 取 多种形 式 扩 大企 事 采
理的着力点实现 了重大转变。而科学发展观和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战略思想 的提 出与 贯彻 , 一 进 步 实现 了行 政基 点 的公 正 、 面 与务 实 。最重 要 全
观念 , 府从 单纯 服务 于 国有 经济 转 向服 务 于一 政
职能和国有资 产出资人职能分开; 三是推进 国有
经济布局结构 的战略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努力实现政资分开, 减少政府部门通过资产纽带
对 企事业单 位 的直 接干 预 ; 四是 推进 行政 干 部选
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的经济成分。二是改变 了 发展就是经济发展 和经济增 长速度决定社会主
业单位的 自主权 , 把不宜由政府管理的事务逐渐 交还给企事业 单位 ; 二是推进政企分开, 实现政 府部门同所办经济实体 和直 属企业脱钩 , 同时,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 实现政府公共管理
的是两个方面的变化 : 一是改变了国有经济是公 有制的惟一形式和社 会主义的正宗经济成分的
速度转 向抓经济质量 、 效益的提升和经济社会 的 全面协调发展 。这种变化推动了体制和政策上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一、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 级控制模式 此模式下的政府间关系有以下特征: 1、在政府间的结构关系上,主要体 现为层级隶属关系。层级化是指各级 政府在纵向上分为若干层次,从上到 下保持一定的数额,采取层级控制管 理,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 管理范围逐渐缩小。
青 衣
◆我国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采取 了两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是对 若干中心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并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副省级市。二 是实行市管县体制。这些改革措 施在提高大、中城市地位的同时, 也使政府间关系发生了变化
• 第一、计划单列的实行及副省级市的确立对 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的影响。 • 第二、市管县体制的影响 • 市管县的具体形式因各地而异,主要模式 有三种:1、地市合并型 2、升级合并型 3、县改市型。首先,辖县市政府职权的扩 大与独立性的明显加强,对省政府的利益和 管理权限形成了挑战。其次,市与县是属于 同一层级平行的行政主体,在地位上是平等 的,但市管县后,县对市反而变成了隶属关 系,分属于上下两个不同的层级
• 2、地方分权改革 • 政府间关系在权利分配问题上形成 了四种主要的理论与实践:集权主 义、地方分权主义、均权主义和财 政联邦主义。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经 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 改革在总特征上呈现出地方分权的 倾向,使政府间关系出现了根本性 的变化
• (1)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 “简政”或“放权让利”。 • 在财政权利方面,逐步扩大地方的财政自 主权。 • 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扩大地方政府的经 济管理权限。 • (2)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 • 在行政管理权限方面。扩大了地方政府的 某些职权。 • 在干部人事方面,中央下放和扩大地方的 干部管理权限。
第二章 中国政府机构及改革

(二)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任务
实行"三定" 实行"三定" 就是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第二节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
一,职能优先原则.明确职能,以职能为依据设 职能优先原则. 置和改革政府机构. 完整统一原则. 二,完整统一原则.职能,目标,机构,指挥都 要完整统一.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1.定义: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 1.定义 定义: 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属人员或机构的数目; 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属人员或机构的数目; 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管辖的等级层次. 2.关系: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 2.关系 关系: 比.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要相适宜 :幅度不宜过宽,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要相适宜 层次不宜过多.
五,精简与效能原则
精简与效能原则具体包含三层意思: 精简与效能原则具体包含三层意思: (1)机构设置要精简 (1)机构设置要精简 (2)人员编制要精干 (2)人员编制要精干 (3)办事程序要简化 (3)办事程序要简化
六,依法设置原则
依法设置原则有两层含义: 依法设置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 规进行.机构的设立,变更,合并或撤销, 都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二是依照法律法规确定有关政府机构的各 项规范.政府机构的性质,名称,职责, 级别,编制,隶属关系等,都要依照法定 程序进行.
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 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 万人减为3
(二)1988年机构改草 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提出政企 )1988年机构改草 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 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 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综述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观点综述2006-5-16 14:1经济纵横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政府预算改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预算年度不合理。
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这种日历年度与财政年度合一的做法导致的结果为;1、预算的实际编制时间较短。
从每年11月前后布置预算编制工作到次年3月人代会讨论预算草案,通常只有两个月的编制时间。
2、人代会审议政府预算的时间很短。
如此仓促的时间内,要想认真、逐项地审议预算很难做到,只能对预算进行总体性、一般性审查,最终流于形式。
3、预算执行中出现法律空档。
预算年度的起始日先于人代会审批日,造成国家预算获得批准并开始执行的时间远远滞后于预算的编制,这意味着一年中有1/4的时间实际上没有预算,或者说执行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不仅冲击了预算的正常进行,而且使国家预算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1]第二种观点认为,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编制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并以经济预测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周期、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的发展变化及收支结构的调整。
我国尽管也编制财政发展的中长期计划,但实际执行中与年度预算基本上还是“两张皮”,致使年度预算对财政经济的约束相当有限,不能瞻前顾后。
2、预算编制方法不尽科学。
表现在:一是各部门经费多少不是取决于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取决于原来的基数。
二是“基数法”固定了财政资金在部门间的分配格局,预算资金被套牢,财政无法根据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相应调整支出规模,制约了财政对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
最新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 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扩大地方政府的经 济管理权限。
• (2)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
• 在行政管理权限方面。扩大了地方政府的 某些职权。
• 在干部人事方面,中央下放和扩大地方的 干部管理权限。
• 在行政领导体制方面,由集体负责制改为 首长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 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
青 衣
◆ 我国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采取 了两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是对 若干中心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并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副省级市。二 是实行市管县体制。这些改革措 施在提高大、中城市地位的同时, 也使政府间关系发生了变化
• 第一、计划单列的实行及副省级市的确立对 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的影响。
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增加了地方
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
其次,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
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
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 1、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 • (1)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的生存环境,要
求政府压缩层级,分散决策权力。 另外,信息技 术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的变化节奏,增加了社会 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做出快速的决策反应。 • (2)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地方适度分权 • (3)市场经济发展发内在需求以及政府事务的日 渐交织也推动着政府间关系做出适应性调整,推 动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
• 3、走向一பைடு நூலகம்网络模式的中国政府间关系
• 首先,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间的组织结 构将不再以科层体系为基础,而是建立在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组织之上。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

新公共管理思想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与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新公共管理是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至少有过四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它们都包含着重要的差别和明确的特征,代表了建立新公共管理理想类型的几种初步的尝试。
一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效率驱动模式;二是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地位日益重要的小型化与分歧模式;三是反映了那种强调组织文化重要性的人际关系管理学派对公共部门管理的影响的追求卓越模式;四是公共服务取向模式。
这几种模式从侧面反映了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针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来说,需要汲取一些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中国的政体改革十分有必要,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很多的借鉴方式,直接影响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
政府服务应以服务需求量和市场需求量为导向,广泛应用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也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强调成本与效益,汲取私营部门的管理经验,增强自身能力,把竞争机制引进公共管理中来,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在必要的情况下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中国行政管理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基础上,并为之服务;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遵循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
但是中国行政管理纵然有许多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些不好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我们来探讨汲取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必要性。
新公共管理思想最起初在西方国家形成并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经验,而且对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西方国家都已掌握的比较熟悉。
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政体上与西方绝大部分国家都不符合,那么新公共管理思想是不是对两种不同政体的制度依然适合呢?答案是可以的。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的转折点,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中国开始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尝试。
此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特点,如高度集权、行政权力过于集中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政府开始试点推行“厂长负责制”、“责任制”等改革措施,以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逐渐进入了全面推进的阶段。
199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大幅度减少政府机构数量、简化政府职能、推行责任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等。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
此次改革主要集中在优化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许可制度,大幅度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和市民的负担。
第四阶段:2013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口号。
此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清理废除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
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阶段:当前,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推进更高水平的行政体制改革。
这一阶段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等。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理论与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研究

治理理论与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研究近年来,治理理论已成为有关政府改革的一个全球性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不断加大了自身改革的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要进一步的完善。
通过对西方治理理论的分析和我国政府改革的回顾,为我国政府管理改革提出合理的建议。
标签:治理理论;我国政府改革;启示1西方治理理论综述1.1治理理论的涵义和特征(1)治理的涵义。
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民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这种定义,既包含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含义。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从行政学的角度看,治理理论则强调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公共行政。
(2)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根据治理的涵义和内容,治理理论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①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以成为杜会权力的中心。
因此,治理意味着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②强调国家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模糊了公私机构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不再坚持国家职能的专属性和排他性,而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③治理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希望在管理系统内形成一个自组织网络,加强系统内部的组织性和自主性。
④在政府完成社会职能的手段和方法方面,政府除了采用原来的手段之外,还有责任采用新的方法和措施,以不断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3)治理理论的目标。
随着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的深入,人们对治理的目标追求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把善治做为治理的终极目标。
善治,又称有效治理或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5)-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

作业1.第23题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B.效益C.政绩D.效率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4题责任政府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制。
A.首长负责B.政府问责C.行政监督D.引咎辞职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25题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B.公共效益C.政府绩效D.公众满意度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第26题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B.小政府、大社会C.垄断政府D.全能政府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27题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正确的是()。
A.年轻化B.科学化C.民主化D.制度化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28题政府放权和退却的程度以()的高低为限度A.市场质量B.社会质量C.体制质量D.组织质量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37题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正确的是()。
A.年轻化B.科学化C.民主化D.制度化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38题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B.行政机关内部C.上级行政机关D.下级行政机关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39题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B.政绩考核C.干部人事制度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40题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也不断改进、完善,从国家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行政流程改革以及行政职能改革等方面,一步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国家机构改革。
国家机构改革旨在重新调整部门机构,以适应新时代对政府行政管理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政府总体划分、政府部门的归口管理等集中管理的内容都逐渐完善,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和部门体制的再调整,使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保障各部门建立起有力、灵活的整体管理体系,推进行政效能的提升。
二是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部门总体划分的改革,还要改革各部门的具体机构,更加注重做实的问题,强化政府行政管理的国家性、地方性、社会性、企业性等层面,从而推动各部门优化管理结构。
例如,把政府及其部门职能职责中存在的少数职责外包出去,以及各部门内部进行横向整合,去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等。
三是行政流程改革。
行政管理流程改革,一是通过开发技术手段来简化行政管理程序,实现事情内容及程序的透明化,使公民减少办理有关事宜的步骤;二是根据特定的行政管理,建立电子化的审批系统,提高事务的处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措施,对企业、社会服务组织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界定,以便更立竿见影地落实行政审批事项,进而加快政策实施速度和提高其有效性。
四是行政职能改革。
在政府机构内,由于职责不清晰,容易出现分管不平衡、责任不确定等问题,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改革行政职能,即将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开,实现政府职能的再分工,避免审批中的重复,彻底做到“一窗受理”。
同时,将基层政府职能细分明确,优化行政业务流程,实施一票否决,从而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结构架构的重组、提高公共服务实施效率。
在近几年,我国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做出了大量的改革举措,在法律制定、信息化及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改革成绩。
以法律实施为基础,推进政府部门事务管理的改革,实现法治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信息化的改革,推动政府部门极大限度地开放信息,实现“一窗受理”的服务理念;人员管理改革,提倡政府实行以专业、职业、履职为本的职责观,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有效性和政府办效能的提高。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引言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本文将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并探讨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1. 调整和整合中央政府部门•成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成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整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成立自然资源部,整合原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
2. 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市县机构编制管理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1. 推行事业单位改革•减少事业单位数量,优化行政管理结构。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责任追究1. 建立健全监察体制•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原国家监察体制和行政监察体制,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实现。
2.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
•建立健全廉政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
四、未来改革发展方向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管”为主转向“治”为主。
•推动政府向市场、社会和群众一体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 优化政府治理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完善和规范政府工作程序和规则。
•建立现代政府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3. 强化政府监督和问责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有效监察和问责工作。
•加强权力审计和财政监督,防止滥用职权和资源浪费。
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概述

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概述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推进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企的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
国资管理即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运营。
国有资产是由国家或政府所有的资产,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资管理的目标包括保值增值、稳定经营、合理配置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国资监管,规范国有企业的运作,加强国资的投资管理等。
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效益。
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外部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国企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市和股权激励、改善企业治理和优化组织结构等。
在2000年代初,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出台的《国有企业法》和2005年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条例》。
《国有企业法》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强调市场导向,提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国资监管体系。
《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则提出了对国有资产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了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规定了国有资产的评估、交易和监管等相关事项。
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在中国经济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国有企业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和保障经济增长的角色转变为市场主体和创新驱动的角色,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得到了提升,为国家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
国企改革还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简并重组和兼并重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国资管理和国企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包括改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加强企业的信息披露和沟通,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其次,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存在一定的政府干预,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消除不必要的干预,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最终定稿)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最终定稿)第一篇: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自私有制产生以后,为促进私有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巩固私有主的利益,便诞生了为其适应的统治工具,在这所有的工具中,国家,是其最高级中的代表。
国家一直都在履行着统治、管理、和口号性的服务职能,作为国家的显著性代表,政府机构(行政机构)所发挥的职能更是至关重要。
世界各国搜十分重视科学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机构改革,西方各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紧随时代步伐,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也在与时偕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乃至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一个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在3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政府也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改革的背景(一)国际环境1、全球经济一体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服务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一体化趋势。
这就加剧了各国的各方位竞争,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其次,统一的服务指标和规则体系,要求各国及时改变落后的法律规章和市场准则。
第三,一体化使得政府的部分权利发生了转移,要担负起更多的国际事务,在区域组织中要进行各方面的参与和活动。
2、世界范围的行政改革浪潮。
随着后工业化的到来,西方各国相继陷入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与之相伴的是持续的政府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
在此,西方社会相继进行了政府机构改革,进而席卷全球,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的行政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国内环境1、思想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过程。
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和困惑,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

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孙广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有关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这个模块的相关知识。
关于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这是一个各方热议,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个研究领域。
本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我这里只是从学理角度来提出一家之言。
我相信观看这个视频的很多同志是在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甚至于以后通过调任、交流等途径,可能成为真正的公共管理者,所以,也许在实际的工作层面,你们比我更加了解政府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
所以,从学理层面我可以给大家提出一些理论思考的视角,希望能够跟大家有所交流,如果我有讲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给我提出一些批评指正。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政治学领域的一些内容,也有行政学领域的一些内容,还涉及到管理学的一些前沿知识。
作为公共管理来说,它是经历了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管理学以及到新公共服务学几个阶段的发展,从课程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讲三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个,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背景。
第二个部分,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问题。
第三个部分,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的若干的发展趋势。
我们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的维度来我们要了解的知识模块有一定的分解和一个预判。
一、当前中国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的基本背景首先是第一部分的内容,当前中国公共管理与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背景。
对于中国政府改革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将近40年的这么一个时间范围之内,无论是政府系统内的官员、普通公务员还是广大的社会公众都是非常关注的一个热门领域。
这也体现了大家在与政府交往的过程中,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民生领域之间我们体会到政府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政府的所作所为的一些思考。
我们讲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讲政府自身的一些问题,还包括政府发展的一些问题。
公共管理领域在学科层面来说它是很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国外发展起来。
变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改革与创新的论文

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择业就业问题的启示1. 引言1.1 青年马克思对择业的思考青年马克思对择业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之上。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让工人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的阶级分化和劳动者的剥削。
青年马克思强调,择业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的影响。
他提倡青年们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观,不仅仅追求金钱和地位,还要关注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改变,要为实现公平和正义努力奋斗。
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强调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青年们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对社会的影响,要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鼓励青年们敢于挑战现实,勇敢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青年马克思看来,择业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选择职业的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2. 正文2.1 马克思的就业观马克思的就业观主要体现在他对劳动和社会关系的思考上。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本质是劳动,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体自由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而是应该成为个体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强调劳动的尊严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价值。
他反对劳动被剥削和压迫,主张建立公平正义的劳动关系,让每个人都能在劳动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马克思还强调劳动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更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只有通过劳动,社会的资源才能得以有效利用,社会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马克思主张个体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努力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马克思的就业观强调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为青年择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第23题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B.效益C.政绩D.效率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24题责任政府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制。
A.首长负责B.政府问责C.行政监督D.引咎辞职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25题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B.公共效益C.政府绩效D.公众满意度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1.0题目分数:此题得分:0.04.第26题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B.小政府、大社会C.垄断政府D.全能政府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27题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正确的是()。
A.年轻化B.科学化C.民主化D.制度化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28题政府放权和退却的程度以()的高低为限度A.市场质量B.社会质量C.体制质量D.组织质量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7.第37题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正确的是()。
年轻化A.B.科学化C.民主化D.制度化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38题行政审批制度处理和协调的重点是:()。
A.行政机关外部并且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B.行政机关内部C.上级行政机关D.下级行政机关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39题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B.政绩考核C.干部人事制度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40题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B.组织、经济C.系统、体制D.政府、市场答案:DD标准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1.第41题下列说法关于地方政府在政治透明方面不正确的是 ( )。
A.政务公开B.警务公开C.司法公开D.干部竞争上岗E.任前公示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2.第42题世界上惟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法国B.美国C.瑞士D.英国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3.第62题世界上惟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A.法国B.美国C.瑞士D.英国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4.第63题法治政府的核心是()。
A.依法行政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依法办事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5.第64题下列不是干部交流回避“四避”原则的是:()。
A.避籍B.避亲C.避岗D.避熟E.避嫌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6.第65题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政府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转移,政府的权力配置呈现()趋势。
A.集群化B.统一化C.集中化D.分散化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7.第87题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组织、经济B.C.系统、体制D.政府、市场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8.第88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军事统辖机关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9.第89题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B.效益C.政绩D.效率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0.第101题政府职能是一种()职能。
A.事务性B.行政性C.服务性D.公共性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1.第19题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 ( )。
A.民意政府B.诚信政府C.责任政府D.透明政府答案:A,B,C标准答案:A|B|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2.第20题所谓社会质量,是指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 ( )的水平和能力。
A.自我组织B.自我运作C.自我发展D.自我管理E.自我监督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3.第21题构建法治政府的途径是()。
A.提高制度质量B.完善法制约束机制C.加快行政程序建设D.完善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答案:A,C,D标准答案:A|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题22.第24.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根本在于职能内容的调整规划发展、内外协调、()。
A.市场监管B.社会管理C.公共服务D.自身管理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5.第51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
A.科学化B.民主化C.法制化D.制度化答案:A,B,D标准答案:A|B|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6.第52题国外审计机关审计的内容主要有:()。
A.绩效审计B.专项审计C.财政审计D.预算审计答案:A,B,C标准答案:A|B|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7.第53题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原因可分为()。
A.地方性危机B.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C.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D.全球性危机:B,C答案.标准答案:B|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28.第54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4B.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C.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D.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答案:B,C,D标准答案: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29.第55题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包括()。
A.国家主席B.国家行政机关C.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委员会D.国家审判、检察、军事机关E.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答案:A,B,D标准答案:A|B|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30.第56题所谓社会质量,是指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进行 ( )的水平和能力。
A.自我组织B.自我运作C.自我发展D.自我管理E.自我监督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您的答案:0.5题目分数:此题得分:0.031.第57题透明政府的内涵是()。
A.政府组织透明B.政府法制透明C.政府决策透明D.政府行政行为透明答案:A,B,D标准答案:A|B|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32.第58题实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绩考核科学化要做到()。
A.推行问责制B.完善考核体系C.改进考察手段D.划清实绩界限答案:B,C,D标准答案: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33.第59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4B.要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C.必须按干部人事工作规律办事D.必须遵循民主政治的原则答案:B,C,D标准答案: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34.第60题干部交流规范化要遵循的原则是()。
回避原则A.B.兼顾原则C.需要原则D.稳定原则E.适岗原则答案:A,B,C,D,E标准答案:A|B|C|D|E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5.第61题建立健全有利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各项制度主要包括()。
A.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B.任期试用制C.辞职降免制度D.部分领导干部聘任制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6.第74题国外审计机关审计的内容主要有:()。
A.绩效审计B.专项审计C.财政审计D.预算审计答案:A,B,C标准答案:A|B|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7.第75题政府公共危机的类型按原因可分为()。
A.地方性危机B.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C.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D.全球性危机答案:B,CB|C标准答案: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8.第76题网络时代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是()。
A.从被动服从型向主动应对型转变B.从体力操作型向知识智能型转变C.从例行程序到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不断创新D.从不信任到对话式合作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9.第77题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机制主要有:()。
A.考录机制B.考核机制C.竞争机制D.监督机制E.培训机制答案:A,B,C,D,E标准答案:A|B|C|D|E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0.第78题国外审计机构审计内容包括()。
A.工程资金审计B.财政审计C.专项审计D.绩效审计答案:B,C,D标准答案:B|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1.第79题国外审计机构类型包括()。
A.社会审计(民间审计)B.政府审计C.国家审计D.内部审计答案:A,C,D标准答案:A|C|D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42.第80题面对全球化我国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是()。
A.政府管理理念与世界接轨B.建立精简、高效政府C.加强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D.重新界定政府职能E.变革政府管理方式答案:A,B,C,D,E标准答案:A|B|C|D|E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43.第81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合法原则B.合理原则C.效能原则D.责任原则E.监督原则答案:A,B,C,D,E标准答案:A|B|C|D|E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44.第82题危机管理的决策机制包括( )。
A.建立危机决策信息系统建立长期稳定的专家联系制度B.C.建立危机管理的沟通系统D.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答案:A,B标准答案:A|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45.第83题地方治理包括其他横向政府部门和纵向层级的:()A.政府B.私人部门C.市民D.志愿(第三)部门答案:A,C,D,E标准答案:A|C|D|E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46.第84题我国政府的纵向层次分别是()。
A.省B.乡C.地级市D.市县E.中央政府(国务院)答案:A,B,C,D,E标准答案:A|B|C|D|E您的答案:题目分数:0.5此题得分:0.047.第85题下列选项中不是政体类型的是()。